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三、《神曲》,欧洲版西天取经

曾经有个男人,身穿宽长袍,头戴红色帽。

他有个大大的梦想:

为了理想,他踏上求见仙人的路。虽然他有点路痴,还遭遇了各种妖魔鬼怪,但好在他身旁有好帮手护航。

这个男人历经重重磨难,终于来到了极乐世界,找到了实现梦想的秘方。

虽然这次聊的不是《西游记》,但下面要讲的这本书也是大有来头,它的作者叫作:

但丁,意大利语之父,文艺复兴前三杰之一,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而这本书就是他的代表作:

它和《荷马史诗》《哈姆雷特》《浮士德》并称为欧洲四大名著。

《神曲》的主人公就是但丁自己,而为他保驾护航的两个小伙伴分别是:

《神曲》其实就讲了一件事,但丁在两个小伙伴的帮助下游历地狱、炼狱、天堂三界,最后见到上帝的故事。

所以,懂了吗?如果以后有人要问你:兄弟,《神曲》到底讲了啥?

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双手合十:

那么问题来了,但丁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跑去取经呢?

这就要从但丁生活的时代说起了:

黑暗的中世纪。

这时候距离上一篇讲到的荷马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两千年。在这期间,希腊逐渐没落,曾经的小弟罗马逐渐崛起。

罗马经过各种扩张,取代了希腊,成了欧洲的老大,欧洲就此进入罗马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曾经占据了大半个欧洲,很强大。但队伍大了不好带,大家心里有了自己的小九九,人心一散,帝国「咔嚓」一声分成了两半:

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独自美丽,继续存活了约 1000 年才挂了,这里我们暂不谈它。

后来,西罗马又遭到周围日耳曼人的骚扰。这帮精神小伙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武力值超高。

日耳曼人不是一个部族,而是一堆部族,包括法兰克人、哥特人、盎格鲁人等。他们谁也不服谁,经常窝里横,也经常找西罗马帝国的麻烦。

西罗马帝国一下没扛住,被日耳曼人给灭了,于是西欧迎来了新时代——中世纪,也有人把这个时期叫作黑暗时代。

这个时期,意大利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但丁都看在眼里。

在但丁看来,家园动乱的根源是:

三大祸害。

他们分别是:

咱们先从法兰西国王说起。

话说日耳曼这个大民族中有一支叫作法兰克人,本来还挺平平无奇,可后来出了一位大佬:

查理大帝。

他直接带领法兰克人走向了巅峰,再次统一了西欧,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可这个男人没想到,自己征服了世界,却征服不了命运。

当时法国的统治者被称为法兰西国王,他热衷在意大利南部惹是生非,把这里搞得乌烟瘴气,最遭殃的就是老百姓了。

所以,在但丁看来,残暴的法兰西国王就是导致意大利社会动荡的祸害之一。

除此之外,在外部影响佛罗伦萨的另一大祸害就是:

罗马教会。

教皇,高质量人类,罗马教会的掌权者。

法兰克人刚来那会儿,作为外来人,加上吃了没文化的亏,根本不会管理国家,总觉得这王位坐不热乎。

他们把目光投向教会,教会里全是文化人。于是,他们决定和这群知识分子搞好关系,让他们帮自己「教化」百姓。

最典型的例子:丕平献土。

当时法兰克国王丕平在意大利画了个圈,把圈里的土地送给教皇。这之后,教皇国逐渐形成,当时的罗马城就是教皇说了算。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本来,国王、教皇双向奔赴,还挺美好。但别忘了,神职人员也是人,是人就有欲望。一下拥有了太多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容易刹不住车,想要更大的权力。

① 出线,指在球类比赛中球超出了边线或底线,在这里指教皇扩充领土。

这场国王与教会的权力之争,贯穿了整个中世纪,战火遍布整个西欧。

意大利成了最大输家,国内不是被教廷占领,就是在打仗。

遭殃的不只是国王,作为教徒,百姓们只知道顺从教会,教会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拿起镰刀一茬儿接一茬儿地割起了韭菜。

教会光顾着自己舒服,甚至带头不守教义,让基督教变了味道,让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不像样。

所以,在但丁看来,贪婪的罗马教会,也是导致意大利社会动荡的祸害之一。

意大利本土这么不景气,佛罗伦萨能好到哪儿去?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大外部势力,它自己内部也开始搞起了分裂,大概分成了两派:

但丁始终以共和国利益为重,一心想要改变佛罗伦萨的现状。因此,他选择了白党作为结盟对象。他担任执政官时,黑白党发生了一次重大流血事件,为了公平,他直接把两党的领袖都给放逐了。这样一来,白党就暂时处于统治地位。

万万没想到,黑党的领袖出去后,找了教皇和法兰西国王做外援,带着军队杀了回来,重新掌握政权。

黑党又给但丁安上个贪污乱国的罪名,但丁拒不认罪,最终被判永久流放。

在这场政治迫害下,但丁这一走就是二十年,直到去世。

所以在但丁看来,党派的政治迫害也是导致意大利社会动荡的祸害之一。

残暴的法兰西国王、贪婪的罗马教会、党派的政治迫害是导致意大利社会动荡的三大祸害。

可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丁和三大祸害斗了一辈子也没成功。

但他不想轻言放弃,他想给意大利的统一和独立指出一条道路。

于是,他拿起了笔,写出了——

《神曲》。

在这本书的开头,但丁在一片黑暗森林中迷了路,就在他要登上光明的小山时,突然出现了三只猛兽。黑暗森林暗喻的是黑暗政局,这三只猛兽暗指的就是三大祸害。

但丁的救兵一共有两位,第一位是但丁在现实生活中一直深爱的女人,典型白富美。

但丁一直默默地爱着贝雅特丽齐,暗恋了一辈子,直到她去世,他也没有向她告白。

但丁爱她的方式就是为她写诗。他的第一部作品《新生》写的就是对贝雅特丽齐的爱。不过,但丁觉得还远远不够,在《新生》的最后一章,他写道:

我要用任何女人都没有享有过的方式,用崇高的语言来为她写一本书。

这本书就是《神曲》。

说白了,贝雅特丽齐是但丁写《神曲》的原因,这是但丁表达爱意的方式,他用作品让贝雅特丽齐永垂不朽。

在书中,贝雅特丽齐被描绘成一位天使,带着但丁游历天堂。她象征着「信仰」。

不过,贝雅特丽齐并没有一开始就出来带路。她请罗马的伟大诗人维吉尔帮助但丁,这个维吉尔就是第二个救兵。

在书中,维吉尔带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他象征着「理性」。

但丁认为,人想要得救,就得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走精神和道德的解放之路。

而在解放之路上,自己要有辨别能力,而不是盲目地相信教会的说辞。因此,理性很重要。用维吉尔指引但丁就是象征用「理性」来引导人。

不过,但丁认为,光靠理性是无法认识到最高真理的,还需要有信仰的引导,因此用象征「信仰」的贝雅特丽齐,来指派维吉尔去帮助但丁。

但丁认为人需要跟随「理性」,但最终必须通过「信仰」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因此「信仰」才是最重要的。

说完了两个帮手,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引领但丁的。

首先是维吉尔在黑暗森林中找到了但丁,然后拉着他撒腿就跑,走了另外一条路。

逃离了黑暗森林后,但丁开启了神游三界的取经之旅。

正式开始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但丁构建的三界[1]:

其中,地狱的故事是最有趣、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主要讲地狱的故事。

Part 1:地狱

从黑暗森林逃出来后,维吉尔就带着但丁进入地狱,这里就像一个漏斗,从上到下,一共九层,越往下,罪孽越深,每一层都有西方各种人物的灵魂。

第一层是候判所,这里有许多西方古代圣贤的灵魂。在但丁看来,他们虽然伟大,但都生活在基督诞生之前,只能在候判所待着,永远没有机会升上天堂。

逛完候判所,维吉尔继续带着但丁一层层往下逛,接下来的每一层都关着不同人的灵魂。在但丁看来,这些人都是有罪的,只能永久地接受惩罚。

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教皇尼古拉三世。

中世纪的教皇,可以说是至高无上。可对于这种让自己恨得牙痒痒的人物,但丁一点也不客气,让他亲口承认了他的罪行。

但丁把地狱描绘成了一个用来伸张正义的庄严法庭,将「天堂审判」和「人间审判」相结合,体现出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的结合。

所以,那话怎么说来着?

千万别得罪读书人!

来到地狱的最底层,但丁看到了恶魔撒旦。撒旦也叫路西法,原本是最美丽的天使,但为谋求至高地位,他向上帝发起叛乱,结果被打入地狱。

由于场面过于血腥,咱们在这儿就不写实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翻翻原著。

维吉尔带着但丁通过地狱后,穿过地心,就来到了地球的另一边。接着再往上前行,走过海滨,越过山路,正式来到了——

Part 2:炼狱

地狱象征着现实,用来惩罚罪人的灵魂。炼狱是用来赎罪的,获得进天堂的资格。

在炼狱的门口,但丁遇见一位守门天使,天使在但丁的额头上刻了七个「P」。

这里的「P」就是拉丁文中的 peccatum,意思是罪。这七个「P」就是基督教中的七宗罪,也分别对应着七座炼狱山。

进了门,但丁和维吉尔开始一层层地爬炼狱山,每上一层都看到有灵魂在受刑修炼,洗去罪恶。

越往上,离上帝也就越近,因此越往上,罪越轻。炼狱的灵魂经过一段时间的赎罪,就有机会获得升上天堂的资格。

但丁和维吉尔两人,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来到了炼狱的最后一层。走过这层的火焰,炼狱的七个难关也算是闯完了。

但丁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净化,洗掉自己的罪恶,成为完美的「人」。此时,维吉尔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但丁与他告别。

告别了维吉尔后,他独自在伊甸园摸索,还看见了一支神秘的游行队伍,正看得入迷,队伍突然停止了前进。这时候,另外一位辅助天使贝雅特丽齐出现了。

Part 3:天堂

但丁在贝雅特丽齐的引导下,饮下忘川之水,并跟着她开始游历天堂。

天堂的结构是参照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一共有十层。但丁将自己赞赏和推崇的人,集中安排进每一层中。

比如在恒星天,但丁就遇到了一个美丽的灵魂:

圣彼得,耶稣最亲近的门徒之一,对基督教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丁见到这么伟大的人,紧张得跟学生见到老师似的。圣彼得二话没说,上来直接问但丁:

这是啥意思呢?对但丁来说,信仰就是上帝,它是真实存在的,但丁受过它的指引,还获得过真理。

所以,但丁觉得,人人都应该传颂它、坚守它。

这样的话,现实中许多罪恶的事就不会发生。

总归一句话就是:信仰是王道,大家要上道。

除了圣彼得,但丁一路还跟各种人唠过不同的嗑,就这样唠着唠着,最终在最后一层天见到了上帝,故事也在这一刻——

全剧终。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神曲》就是:

三大祸害把意大利搞得分崩离析,但丁为了拯救苍生,依靠两位辅助,闯过十六个难关,最终见到上帝的取经故事。

所以,关于《神曲》,你只需要记住这三个数字,

1. 《神曲》的文学性

在《神曲》里,但丁用了大量象征、讽刺等手法,将现实和他想象的世界生动地联系在一起。

此外,《神曲》的结构也以严谨著称。

《神曲》「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各三十三篇,加上序言共一百篇。

每节诗都是三行,且采用连锁押韵。

2. 用语言凝聚民族

在但丁之前,意大利的文人们多用拉丁语来创作,不过,但丁看到了用语言来团结民族的可能性。

于是,他采集了意大利各地俗语,创立了意大利语,并以此创作了《神曲》。

因此,但丁也被称为:意大利语之父。

法国人更是戏称这是但丁的语言。这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当年还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就曾被但丁所触动,于是,他在自己的作品《摩罗诗力说》中写道:

意大利分崩矣。然实一统也。彼生但丁(Dante Alighieri),彼有意语……迨兵刃炮火,无不腐蚀,而但丁之声依然。有但丁者统一……

翻译过来就是:但丁更新了意大利语,这才保证了意大利能够统一。

五四运动前后,胡适借用但丁事迹,阐述了「文学改良」的理念,投身于著名的白话文运动。

3. 开启新时代

《神曲》展现了当时意大利的真实生活,指出意大利民族乃至全人类,只有通过理性和信仰,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实现幸福美满的人生。从中可以看到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这也是后来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

从此,西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文艺复兴。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也被后人并称为:

我们熟知的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后三杰,在这之后两百年才横空出世。

恩格斯就曾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文艺复兴

话说希腊除了荷马,还有许多智商超群的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留下了无数的智慧结晶。谁掌握了这些智慧,谁就能起飞。我们亲切地把它们称为:

希腊真题。

在此后的一千年里,这些希腊真题屡遭浩劫,经历了两次大漂流:

第一次大漂流,就是中世纪之前,西欧动乱,希腊真题漂流到阿拉伯。

而在西欧,宗教成了主流,希腊真题遭到重创,最终彻底失传。百姓没知识、没文化,两眼一抹黑,只能被教会忽悠。

第二次大漂流,就是中世纪后期,西欧去阿拉伯打架,发现了希腊真题真的不错。

于是,它们从阿拉伯被带回了西欧,而且这真题之前经过阿拉伯学霸的注释,成了超级加强版。

西欧人拿到希腊真题后发现,原来老祖宗这么有文化。他们想要复兴古希腊的往日荣光,于是,开始在各个领域推广希腊文化。

文艺复兴就此拉开序幕,西欧人敞开了学古希腊留下来的知识,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东西:

这名字看上去好像挺复杂,实际上就是想让老百姓明白一件事——

虽然文艺复兴的大本营在意大利,但是在西班牙,有一个大文豪也加入了这场运动,他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鼻祖,他是谁?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篇:《堂吉诃德》,塞万提斯玩的一场找碴儿游戏。

[1] 但丁的《神曲》主要是为了讽刺现实社会而写的,里面的地狱、炼狱、天堂都是作者虚构的,是不存在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