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剧《心理罪》中,方木是绿藤市公认的犯罪心理学天才,在一起校园连环杀人案中,经历了他一生难以弥合的创伤。
马加爵的案件就是真实发生的《心理罪》,也是一个学生命科学的人,对人生发起的终极质问。
2004 年 2 月 23 日中午,当陈警官率队,进入学生公寓 6 栋 317 宿舍时,闻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刺鼻恶臭。宿舍干净整洁,地面被擦洗一尘不染,四个柜子,每个都被报纸封好,挂着梅花牌小锁,向外渗透着不明液体。
陈警官一行人心提到嗓子眼,柜子被打开一瞬间,令人作呕血腥味喷涌而出。一位大学男生,头部被黑塑料袋紧紧套住,浑身散发恶臭,蜷缩在柜子里。有些警员顷刻间捂住口鼻,跑到宿舍外呕吐起来,陈警官并不是因对这种情形见多识广而镇定,他只是在担心,其余三间柜子里还藏有什么……
搜查扔在继续,陈警官胆颤心惊打开第二间柜子,一团带血蚊帐中,捆绑着又一具大学男生尸体。所有人都忍不住哆嗦,打开第三间柜子,祈祷尸体就此终止,可不幸的是,又看到一具,当打开第四间柜子时,又是一具……
四间柜子,四具尸体,陈警官竭力遏制内心疯狂生长的愤怒,看着这间包裹象牙塔外衣的人间地狱,誓言不抓住凶手,绝不罢休。
但在 20 多天后,杀人恶魔被捕归案,当他从飞机上走下来时,陈警官抬头看去,面前这个人,不过还是个孩子……
杀人恶魔名叫马加爵,在公安部 A 级通缉令和 20 万悬赏下,他曾开启了一场与亿万人竞赛的绝地逃亡。马加爵既不为财,四个孩子家庭情况都很穷;也很冷静,没有冲动杀人的迹象;从行为方式看,思维逻辑也很正常,属蓄意谋杀。可却用极残忍手段,将宿舍四位同学灭口。大众很难理解,一个 22 岁的重点大学学生,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本应前途一片光明,可为何会对生命如此冷漠,犯下如此滔天恶行?
这一切,要从十天前,317 宿舍的午夜说起……
加载中…
△云南大学 学生公寓 6 栋 317 宿舍门
一、闭嘴
2004 年 2 月 13 日,昆明早春的夜晚温暖如常,已近凌晨的大学男生宿舍内,从不缺乏酒精或是通过打牌消磨时光的年轻人。他们身着并不前卫,但较之在老家的父母们,已有些城市生活的感觉;他们大口饮酒,放声大笑,放纵青春充盈的荷尔蒙,享受着人生最美时光。
22 岁的马加爵,也是这些人中一员。
317 宿舍内,进行着每晚如常的牌局,今天马加爵似乎手气不错,连赢数把,让好友小杰心生不满,如审视怪物般,朝他抱怨道:
「你这家伙为人不行就算了,连打牌都想着作弊!」
小杰说法,瞬间得到宿舍其他人认同,最近马加爵身上发生的一件事,给了众人耻笑他的理由。在马加爵眼里,这本不能说的秘密,却换来他们嘲笑和鄙夷,不断撕扯自己尊严。马加爵与小杰争论,但不善言辞的他,口齿不清,越描越黑,恼羞成怒后暴怒发泄,反倒坐实了自己作弊「罪名」。
「就是因为你人品不行,所以龚波过生日都没叫你」小杰继续嘲讽,大家都纷纷迎合,马加爵不再还嘴,漠然看着众人,暗下决心,要实施那个筹划已久的计划。
这不是马加爵第一次被孤立,自从来到大学,他便是大家眼中的「怪人」,脾气暴躁,「玻璃心」,面色阴暗,寡言少语,加上身体强壮力量感十足,同学见了总要退避三舍,除了老乡小杰外,少有愿意和他接触的人。
但最近,这个平时唯一的朋友,对他态度极不友善。马加爵感到绝望,他和小杰相识多年,一直真心把他当朋友,告诉了他自己秘密,但得到的却是这番结果。压抑至深的马加爵,实在无法忍受大家对自己异样眼光,他要从今天开始,逐步让这些人闭嘴。
牌局在不快中结束,大家败兴而归。
马加爵首要目标便是小杰,可今夜,小杰要去隔壁宿舍休息,计划只得暂时搁置。整个 317,只剩下马加爵和老唐两人。要想在宿舍杀人,老唐一定会成为自己阻碍,宿舍之外杀人风险又太高。不如趁此机会,先除掉老唐,为杀小杰做准备。想到此,马加爵拿出那把早已备好的石工锤,高举过顶,毫无防备的老唐就此倒在血泊中。
马加爵木然对着老唐砸着,直到他咽下最后口气,血液不断从苍白脸侧滑下。这一幕,让马加爵很不舒服,慌忙从抽屉里掏出黑色垃圾塑料袋,套在老唐头上,将其扛起,丢进柜子中。用湿毛巾,把地上血液擦洗干净。
一切恢复如常,今夜的宿舍,回归久违沉静。
大多数凶手,第一次杀人,往往会消耗极大心理能量,产生负罪感,继而陷入剧烈恐慌与惧怕中,但 22 岁马加爵却冷静至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害怕和恐惧、也没有罪恶感和内疚,坦然坐在自己不久前买的二手电脑前,浏览着色情和军事网站。
对于马加爵来说,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其他人应当要为此做出让步,甚至牺牲也是理所应当。老唐的死,不过是给自己帮忙,创造出能杀人的条件。
马加爵躺在床上,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宛若无事发生。
第一次杀人成功,马加爵信心大增。13 日当晚,小杰上网回来,住回 317 中。见宿舍中只有马加爵一人,小杰还是没有好脸色,打了盆洗脚水,坐在床前,将马加爵寒假发生的「那件事」,又从头到脚数落一边。马加爵没有像以往那样情绪失控,反而静悄悄走到他身边,再次举起那把铁锤。
有了昨天的经验,马加爵作案轻车熟路。他将小杰的尸体铺陈在地板上,仔仔细细观察一番,不知为何总有种不自在。直到看到小杰那失去神采的眼睛时,仅存不安,伴着头部套上黑色塑料袋,彻底消逝。
马加爵畅快无比,这个背地里嚼舌根子,导致自己在学校落魄的「罪魁祸首」,终于「闭嘴」!但还有一个人,需要接受制裁,那就是鄙视自己的龚波,谁让他连过生日,都没叫自己呢?
那晚,马加爵失眠了,在他思维中,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地处理掉!他构想着明晚要杀龚波的计划,一连到第二日中午,彻底失眠的马加爵,守在宿舍中电脑前,反复听着王菲所演唱的《百年孤寂》:「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对于这位生命科学专业的高材生,他时常陷入对生命意义的思索;百年之后,生命归为一抔尘土,既来无影,也去无踪,那生命所拥有这段的时间,岂不是毫无意义?
马加爵对问题的思考,时常会陷入极端牛角尖,想起宿舍衣柜里那两具尸体,不禁安慰自己称,他们早死晚死都一样,反正也没什么意义……
而就在这时,杨开来到 317 宿舍,邀请马加爵打牌,却无意间,发现了柜子的秘密。
杨开不曾想到,自己年轻的生命,会在此堕入无尽深渊。
同样,杨开的突然出现,也是马加爵始料不及,因为杨开并没有得罪过自己,但偏偏这日,他来到 317 宿舍,打开了柜子。
这样的人,也要受到自己的惩戒吗?
马加爵内心踌躇,他诞生了前两日没有的情愫,开始不安,他惧怕杨开将秘密说给更多人听,就像小杰对自己一样。
静谧的午后,从这一刻起,对杨开来说变得极为漫长,直到那把铁锤敲到自己头上,才结束了这忐忑时光。
为了在今晚杀死龚波,任何人都不能成为自己绊脚石,所有人都要为自己让路,在他的心底,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与自己作对的,便是十足恶人!
他将杨开尸体塞到第三个柜子里,用报纸封好,把宿舍整理干净,在电脑前静坐至夜深后,连忙赶到隔壁宿舍敲门,叫龚波回 317 打牌。此后,学生公寓 6 栋,再也没见过龚波,也再没见过马加爵。
四具尸体,分别被塞进四间柜子中,2004 年 2 月 14 日晚,马加爵清洗完宿舍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车票,2000 余元现金和两张假身份证,踏上自己的逃亡之旅。直至九天后,警方接到学生报案,才赶到到此处,发现这所人间地狱。
逃亡的马加爵,很快从电视和报纸中,看到关于自己铺天盖地的消息,公安部 A 级通缉犯令,赏金 20 万。他的事迹,人人为之瞩目,人人谈之色变。
加载中…
△马加爵通缉令
二、天网
四具大学生尸体被发现后,调查行动紧急展开,对于消失的马加爵,公安部倾入全国 170 万警力,开展了大规模搜捕排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命令,在整个中国拉开一张天网。一时间,全国上下最热门的话题就是:「马加爵去哪了?」
在 2004 年,没有四处完备的摄像头,也没有实名制交通管理系统,马加爵的消失,就像一滴水,融入了亿万人海洋。很快,全国各省市消息频传,但经过排查后,均非马加爵本人。抓捕陷入极大困难,以刑侦技术著称的陈警官,日以继夜和同事分析着马加爵可能的逃亡路径,最终,在技术有限的 04 年,通过解析马加爵作案前日常搜索记录,将排查重点放到了海南。
三、亡命
加载中…
△三亚市马加爵通缉令
亿万人的唾弃接踵而至,对身处海南三亚的马加爵而言,这份对尊严的「践踏」,远比小杰口中的「那件事」严重更多。他不敢抛头露面,将自己装扮成乞丐模样,小心翻阅着捡来的报纸,看到自己竟然能被悬赏 20 万,他内心甚至还有些欣喜,没想到自己这么「值钱」。
虽顶着通缉的巨大压力,马加爵却没有任何愧疚感,谁让他们把自己秘密说出来?谁让他们在这么多人面前宣传自己古怪?谁让他们老是在背地里说自己坏话!马加爵就这么任性的走着,他来三亚的目的,就是为了去趟最遥远地方,自由自在痛痛快快做自己。
但这日,马加爵捡到最近报纸,看到却是家人照片;父亲母亲和姐姐,跪在四个受害同学家门口,卑微谢罪祈求原谅。父母的忽然苍老,姐姐的无地自容,同学家人失去至亲的撕心裂肺,和全国所有人的唾骂,一同汇聚在这幅版面中。
直至这一刻,巨大罪恶和愧疚感,才迅速蔓延至他的全身,看到家人悲惨至深的模样,才想起自己犯下的事,原来无法被原谅。
他小心将这报纸带在身上,面对四处贴满自己的通缉告示,收起了自己的狂妄,不敢购买食物,不敢寻找住所。饥饿和孤独的他,想念自己温暖的家,他后悔今年春节,没有回家探望亲人。 城市中警笛四起,越来越多的通缉告示,让他心惊胆战。马加爵混迹在乞丐之中,已然瘦到脱相,期间,有人曾拉住他询问,是不是广西人?是不是云大学生?是不是马加爵?他没有出声,也不曾理会任何人。
公安天网威力压迫而来,马加爵无时无刻不处在外部高压和内心负罪之中,两者相互折磨,让他迸发出无尽的绝望与孤独,他好想和家人、同学甚至是小杰他们说说话。他开始后悔,以前总是沉浸在自我世界中,而不去和人好好交流;他后悔用打工赚来的 1500 元钱,在宿舍买了那台二手电脑后,贪玩而没有回家过年;他后悔不过是他们说出秘密,害自己丢了面子,而选择在杀人灭口……
因为他的自大,狂妄,冷漠,导致他无法面对,这个丑陋且真实的自己……
老唐、小杰、杨开、龚波,四人本该成为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天之骄子,现在,却成了自己锤下的亡魂。
马加爵一路躲,一路走,终于到达海边。他买了一个随身听和几盘磁带,坐在礁石上,点下录音,用广西宾阳话,想象和他在远方亲人们交流,缓解自己苦闷。
「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这句歌词萦绕耳边,马加爵时常陷入对生命的思考。冷漠和自傲的他,无法理解生命的意义,才走到如今思想的极端。直到此刻,看家人为自己憔悴神态,他才明白,生命之初,源于父母爱情;生命维持,源于亲人恩情;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牵绊,相互慰藉,情感消除了孤独,消除了恐惧,给了所有生命以希望。
在极端孤独与绝望的压力下,马加爵在海边想到,那个困扰许久的答案:
「原来,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人间有真情」
加载中…
△通缉期间马建夫写给儿子马加爵的一封信
四、被捕
马加爵此刻,已经沦为彻头彻尾拾荒者,脸黑乎乎的,看不出表情,穿着一身藏青色衣服,蓬头垢面,像疯子一样。虽然口袋里还有两千余元现金,但他不敢去买食物,只得翻垃圾桶度日。对于未来生活,他陷入更彻底的绝望,既害怕被发现,也期待警察早些到来,结束这一切苦难。三亚和风煦暖的春风,对马加爵宛如无间炼狱,直到举报人,阿壮出现……
为了养家糊口,阿壮常年在三亚开黑摩的,作为职业需求,既要眼尖看准街边交警,防止摩托车被扣,也要多看看路边行人,谁最有变为乘客的可能,久而久之,眼观六路成了自己必备技能。三亚路边各种行人,如同小时候玩耍的香蕉园般熟悉之极,很少有人能逃过他的眼睛,就连伪装成乞丐的马加爵,也没有例外。
这张流浪汉的脸,阿壮觉得有些熟悉,跟最近通缉令上的马加爵非常相似。在经核实后,阿壮赶紧去到滨河路派出所报案。事发突然,阿壮管不得自己的身份,第一次用黑摩的载着警察,去到了马加爵的身前。
马加爵坐在路边,啃着刚从垃圾箱翻出的半块馒头,发现警察向自己靠近,神色淡定,又翻出半块红薯饼吃了起来。直至警察小心靠在自己身边,按住肩膀,限制住行动,他才抬起眼来,看着警察称:「我就是马加爵」
说出这句话后,马加爵终于释怀,他虽不敢投案自首,但也知道,自己势必要对四位同学和他们的家人,有所交代。或许,这就是自己最好归宿,历时 20 多天的亡命天涯,牵连全国亿万人的通缉追捕,在三亚街头,三个人云淡风轻的对话中,落下帷幕……
加载中…
面对警方质问,马加爵对自己真实杀人原因缄口不言,对于犯罪事实的悔过,并不代表他要向更多人,说出自己那个秘密。他在法庭中,对被害者家人道歉,并对自己父母,第一次表达出歉意。
马加爵姐姐大声呼喊着,让弟弟坚持上诉,但他已然对此不抱希望,请愿处以自己极刑,以此谢罪……
五、动机
一份什么样的秘密,会让马加爵对四个同学痛下杀手?
这还要从恶魔的诞生说起。
1981 年 5 月 4 日,广西宾阳县一个村子里,马家人迎来了小儿子的降生,家人为他取名马加爵。那个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小家伙,日后会成为亿万人追捕的目标。
和大多数杀人恶魔成长轨迹不同,马加爵从小家庭并不缺爱,相反,因为他超脱常人的智商,给了家人走出贫困的希望,父母、姐姐从小对他极为溺爱。甚至在读中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的马加爵,可以公然违反学校各种规章制度,还能获得老师默许。这样的成长和教育模式下,给了马加爵一种错觉,他认为,世间一切都是围绕自己运行,自己便是这一切中心,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熊孩子。
他越发自私自利,过度注重自己的尊严,接人待物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待感情,只知道获取,从不思考付出。加上老实本分的家人,几乎很少和他交流,导致马加爵从小内向,精神世界孤独,平时话难说出口,却总是暴怒。
马加爵这古怪脾气,难免被身边同学所孤立,特别是离家去往大学后,缺少伙伴,精神世界严重匮乏。在学习生命科学研究时,马加爵陷入更大的迷惑中,生命意义到底是什么?经过思考无果,马加爵简单将这问题,归结为生命无意义,造成了他对人生观的巨大冷漠,这是他能冷血无情,屠杀同学的主要原因。
此时的马加爵,已经成为了炸药桶,任何外部压力,便能引发他的爆炸,何况,还是涉及他不可忤逆的自尊。
时间回溯至 2004 年一月,大学寒假前,马加爵用自己打工所得收入,在宿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对于他而言,春节这种亲人间的聚会,基本毫无意义,回到自己村里,也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呆着,他计划整个假期,都在宿舍中玩电脑。
22 岁的马加爵,最常光顾的便是色情网站。血气方刚的他,看完后难免冲动,便带着仅剩不多的钱,走出校园光顾红灯区。平日很难受到异性关注的马加爵,十分享受自己这段独处的「性解放」时光,却没想到,为准备计算器考试,小杰没等寒假结束,便回到学校。
嫖娼、手淫等行为,被提前返校的小杰看到,对马加爵予以鄙视,并用嘲笑口吻,在校园中四处传播。过度自我、压抑、漠视生命的马加爵,尊严被严重践踏,他选择用「彻底消除」的极端方式,让他们永远闭嘴……
六、铭记
一个「熊孩子」的极限是什么?
或许马加爵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没有抗挫能力。因为学习成绩优越,智商出众,仿佛所有人都可以为他让路,在众星捧月中,顺利成为所谓「天之骄子」,结果迟来的管教,便移交给了死刑判决书。
现如今,大多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偏重于孩子智商,而人格教育、情商教育、人生教育以及道德和法律教育,被很大忽视。对于马加爵来说,生命科学专业,只教会他什么是科学,却没有告诉他什么是生命。
令人惋惜的是,在马加爵生命最后时刻,不少媒体将本案价值导向完全倾斜,结合他不算富裕的家庭条件,父母和老师的良好口碑,宣扬杀人动机源于贫富差距。贫穷的马加爵平时在被「富家公子」室友欺辱中,产生的自卑与愤恨,造就这场惨案发生,骗得了不少人对恶魔同情,甚至有人在舆论中偏袒马加爵。
且不论四个被害者家庭,家庭条件实属不佳,不是谣言中的「高干子弟」,单纯把问题研究误导至贫困上,便是对此问题反思,以及对四位受害者们的极大不公。一个被家庭宠溺长大的熊孩子,在犯下杀人恶行中,还要被社会「宠溺」至此,也不知对马加爵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
1.中国青年报 [日期 2004-03-17]
2.马加爵一个大学生屠夫成长.新闻晨报[日期 2004-03-16]
3. 云南大学四学生被杀藏尸宿舍 疑凶为在校学生.新华社[日期 2004-02-25]
4. 马加爵电脑发现神秘女子照片身份未知.合肥晚报[日期 2004-03-04]
5. 公安部发 A 级通缉令 通缉云南大学杀人犯.新华网[日期 2004-03-01]
6. 摩托车司机报案 马加爵被捕全过程.南国都市报[日期 200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