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肺和肝的碎块从嘴里涌出来。我用绷带包着手,伸进他的嘴里,拿出那些东西,防止他被自己的内脏呛到。」
消防员瓦西里·伊格纳坚科的妻子向《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的作者讲述丈夫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时,早已泣不成声。
1986 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造成后果最严重,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核灾难。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两千亿美元以上。
核辐射导致之后的二十年内,共有 9.7 万人死亡,27 万人患上癌症,250 万人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 47.3 万名儿童。
面对重大灾难,一个国家和民族所涌现出的英雄,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在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中,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苏联英雄们,各自都有着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
同时,从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待英雄的方式,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到底是伟大还是卑劣。
那么,这些苏联英雄们最终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1、为什么会爆炸?
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 1 点 23 分。
苏联境内,乌克兰基辅州的普里皮亚季,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划破宁静的夜空。
三公里外的小镇,从爆炸声中惊醒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查看,却看到此生从未见过的奇异景象。
只见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上方的天空已经被火焰照得通红,一道几公里长的蓝色光柱从火光中直冲云霄。
整个夜空色彩缤纷,如同极光般美丽。
居民们纷纷聚在一起,惊奇地讨论并欣赏着夜空中绚丽的美景,浑然不知此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天空中,漫天灰色尘埃像雪花般四处飘落。
尘埃颗粒掉落在孩子们稚嫩的脸颊,居民们的肩头,飘进他们的口鼻,沾染在皮肤上。
他们不知道,那诡异的蓝色光柱,那雪片般的尘埃,那变幻莫测的「极光」,是来自地狱的景色。
此时,他们正在经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事故是如何发生的呢?
当天晚上 1 点 23 分 04 秒,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正在进行安全系统测试。
因设计缺陷和技术人员操作失误,反应堆出现异常。
1 点 23 分 40 秒,技术人员按下「紧急停机」按钮。紧急停机启动 7 秒后,反应堆内功率急剧上升,堆芯温度迅速攀升,蒸汽压力剧增。高温使得石墨和水发生反应,生成大量氢气和一氧化碳,并引发剧烈爆炸。
巨大的冲击力瞬间将反应堆上方 2000 吨重的穹顶盖炸飞。
3 秒钟之后,紧接着发生了第二起爆炸,反应堆外壳直接炸碎,四号机厂房炸毁一半。
核反应堆发出剧烈的火光,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燃烧着的核原料不断向外喷溅,携带大量核辐射粒子的尘埃涌入半空,随着热浪飘向四周广袤的城市乡村。
强烈的辐射让空气产生电离现象,散发出各种奇异的光芒,而那道射向夜空的蓝色光柱,正是堆芯暴露的大量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契伦科夫辐射。
切尔诺贝利城,一座苏联五星级的模范小镇,在这场灾难中毁于一旦,沦为被废弃的「鬼城」。
2、第一批英雄:参加救援灭火的消防员
爆炸发生后,约有 50 吨核燃料化作烟尘进入大气层,另有 70 吨核燃料和 900 吨石墨喷溅到反应堆周围,引起 30 余处火灾。
凌晨 1 点 35 分,在接到火灾报警的 9 分钟后,普里皮亚季市独立军事化第 6 消防支队 14 名消防队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援。
此后,陆续有另外 55 名消防队员和 14 台消防车赶赴现场。
令人痛心的是,此时消防队员完全没有对核辐射做任何准备,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核反应堆爆炸的问题。
为什么他们不知道?
因为核电站里的某些人,不愿对外透露真相。
面对灾难的发生,以厂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为首的官僚们,在发现爆炸现场散落的石墨块,意识到反应堆已经炸毁的情况下,选择的是竭力推卸责任,妄图掩盖真相,挽救自己的仕途。
当时现场的辐射强度为 2 万伦琴,反应堆内部是 3 万伦琴,而 1 小时 500 伦琴的辐射量就能致人急性死亡。
现场一名消防员由于好奇,用手捡起地上的石墨块看了看。很快,他的整个手掌开始剧烈疼痛,皮肤像被烈焰焚烧过一般变成血红色,并迅速起泡溃烂。
现场消防员的嘴里都尝到了浓浓的金属味。
此时,他们也觉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是并没有退却,而是选择用生命来拯救苏联和苏联人民。
一位消防员回忆道:「记得当时队友们还在开玩笑,如果我们谁都能活到明天早晨,那便是非常幸运的。」
消防员与大火整整战斗了一个小时,纷纷出现强烈眩晕和呕吐症状。毫无疑问,他们最后都将成为牺牲者。
参与救援灭火的 28 人在随后三个月内,死于急性放射病,剩下的绝大多数也于数月或数年内死于癌症或其他因辐射导致的严重疾病。
3、救火英雄们的结局
在《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中,消防员瓦西里·伊格纳坚科的妻子讲述了他丈夫因急性放射病,在医院治疗直至死亡的细节。
这是一段段令人触目惊心的,带血的文字:
每过一天,她的丈夫都判若两人。
第一天,「我看到了他,全身肿胀,几乎看不到眼睛」。
这是因为核辐射的照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通透性会增强,大量的血管内的液体渗到组织液之间,形成肿胀。
后来,「灼伤开始在外表显露,他的嘴巴、舌头、脸颊,一开始是小伤口,后来愈变愈大。」
伤口的愈合需要组织再生,而身体被大量射线穿透,染色体全部遭到破坏,细胞增殖的第一步便被阻断。老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无法补充,一个小伤口就会变成一个大洞,最后肉体会慢慢消失。
「只要一转头,就可以看到一簇头发留在枕头上。」
在遭受核辐射后,人的皮肤、指甲、毛发、上皮细胞等是更新周期最短的细胞,也是最先出现问题的。
「我每天替他换那片布,上面都是血(没有皮肤屏障,体液血液渗出)。我把他抬起来,他的皮肤粘在我手上(皮肤不断剥落,无法再生)。」
「他一天排便二十五到三十次,伴随着血液和黏液。」 因为不止是表面皮肤出血,肠道黏膜脱落同样会导致肠道出血。
「他的肺和肝的碎片都从嘴里跑出来,他被自己的内脏呛到。在医院的最后两天,我抬起他的手臂,骨头好像晃来晃去,皮肤烂得要掉下来,到处都是鲜血和粘液,整个人好像要融化了一样……」
虽然她的丈夫被核辐射折磨成这样,但是丈夫还是深爱着她,舍不得离开她,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一天,瓦西里夫人回到医院,看到床边桌上摆着一颗大大的橙子,她瞬间泪流满面。
因为她知道,丈夫每天回家都会带给她一个小礼物,而这颗橙子正是丈夫救火那天特意为她买的。
瓦西里微笑着说:「亲爱的,我没忘记我的礼物。」
说完后,瓦西里闭上了眼睛。护士一直替他麻醉,让他能入睡。
瓦西里夫人流着泪,默默拿起那颗橙子。
护士在帷幕外,对她比手势说不能吃,并惊恐地冲她大喊:
「你要知道,那不是你的丈夫了,不是你心爱的人了,而是有强烈辐射、严重辐射中毒的人。你如果没有自杀倾向,就请理智一点。」
瓦西里夫人哭喊道:「但是我爱他!我爱他!」
医护人员认为她「不正常」。因为所有人,包括她的丈夫,都要让她离开点,小心辐射。她像没有听见一样,没日没夜悉心照顾自己的丈夫。
她看着周遭发生的一切,巨大的不安之下,她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一直跟着她的丈夫。
从切尔诺贝利到莫斯科,怀着六个月的身孕的她,始终陪在丈夫身旁。
可她怎么会知道,这病其实治不好。
在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在满心期盼的渴望中,丈夫却从里到外,慢慢地腐烂成一具尸体。多么令人绝望!
四周之后,瓦西里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加载中…
瓦西里和他的妻子
「他们想给他穿礼服,头盔和消防服放在胸前。也不能穿鞋子,因为脚太肿了,双腿更是肿得像炸弹。最后礼服也剪开了,盖在身上,因为穿不进去……」
他们死后,苏联特别委员会对他们的家人说:
我们不能将你们的丈夫,你们的儿子的遗体交给你们,他们会以特别的方式葬在莫斯科墓地。你们应该签署这份文件,需要你们的同意。
下葬的那天,他们坐上大巴,由军人看护并驾驶,沿着环路在莫斯科转悠了两三小时,最后又返回了莫斯科。因为对讲机中说,有一群外国记者守候在那里,正在等着采访。
父母们沉默不语,而妻子们则情绪激动,哭喊道:
「干嘛要藏着我们的丈夫?他们是谁?凶手?罪犯?我们是在安葬谁?」
尽管最后他们到达了墓地,却不能做最后的道别。所有遗体被安放在焊死的锌制棺椁里,并浇筑上厚厚的混凝土,深深埋于地底。
牺牲的消防员们,自然被当成「苏联英雄」。
瓦西里是一位农民的儿子,他很喜欢种地。妈妈希望他退伍后回家种地,甚至帮他盖了栋木头房子,可他却一心想当消防员。
苏联的男孩总有些英雄主义,在和平年代选择危险的工作,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保卫国家和人民。
他们最终也如愿报国,可总觉得应该有更好的方式。如果国家一开始对这些孩子坦诚些,相信他们依然会为了国家和人民,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然而隐瞒和欺骗,却让他们的牺牲变得如此惨痛和悲壮。
4、第二批英雄:核科学家瓦莱里·列加索夫
爆炸发生三小时后,消息传到了克里姆林宫。
但戈尔巴乔夫除了知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场火灾之外」,并没有获得太多的真实信息。
他询问了当时苏联的最高科学权威——苏联科学院院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德罗夫院士。
这位已经 83 岁高龄,早就脱离一线的院士自信地告诉戈尔巴乔夫:「核反应堆绝对安全,甚至可以装置在红场。运作过程和煮茶没两样,就像在红场摆了个茶壶。」
26 日清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得到「核反应堆发生了爆炸,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的电话汇报后,仍未将事故的严重性告知戈尔巴乔夫。
当天上午,苏共政治局开会讨论局势,听取汇报的领导者们坚决反对核反应堆已经发生爆炸的这种说法。
为什么?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相信。毕竟当时整个苏联国家的宣传,都在强调切尔诺贝利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核电站。
此时,参加会议的核科学家瓦莱里·列加索夫根据现场汇报资料,意识到事故的严重性,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毅然站出来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会议最终决定组织一个政府委员会来处理事故后果。
随后,列加索夫院士被克里姆林宫征召成为「切尔诺贝利特别委员会」的主任,负责处理这起苏联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核事故。
瓦莱里·列加索夫生于 1936 年,是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教授,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并且是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
这位原本可以为苏联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却用另外一种方式为这个国家贡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世人所铭记。
列加索夫院士接到任命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他乘坐装甲车,冒着强烈的辐射,亲自抵临 4 号反应堆近距离观察,发现反应堆内部的石墨仍在燃烧,爆炸口的白色烟柱正在大量释放放射性物质。
瓦莱里·列加索夫意识到放射性物质扩散的危害性,坚持立即撤离普里皮亚季市的所有居民。
为此,他不惜冒犯苏联最高领导层,最终成功说服苏联当局将切尔诺贝利所在的小镇的民众全部撤离。
4 月 27 日上午 11 点,也就是爆炸发生 34 小时后,超过 1000 辆大巴抵达小镇,苏联当局开始启动首批撤离。但是直到下午两点,当局才宣布所有人彻底离开该镇。
经过 3 个小时的工作,大约有 4 万多居民被转移到列斯格纳等镇。
加载中…
灾区的人民在撤离
为了避免恐慌,当局选择隐瞒事故真相,告诉居民没有发生严重事故,只要大家勤洗手即可。居民们以为只是暂时撤离,有些人在家门口留有「不要动我物品」的字条。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这一去,此生不再复返。
事故发生 48 小时后,当地政府才开始疏散 10 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居民。很多人因为撤离太晚,遭受辐射导致患上甲状腺癌,婴儿畸形率也因此大幅度提高。
此时,切尔诺贝利的核尘埃随着风飘到欧洲其它国家,其中 60% 沉降到白俄罗斯,给当地带来极大的灾害。欧洲各国检测到核辐射严重异常的情况,媒体大肆报道此事,各国纷纷质询苏联。
4 月 28 日,苏联当局意识到再也遮掩不住,便在当日晚上 9 点,通过电视台插播一条短讯报道此事。此时,距离事故的发生,已经过去了整整 67 个小时。
苏联承认后,世界为之震惊!
欧洲各国纷纷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中国也为此惊出一身冷汗,「切尔诺贝利事故」遂成为一个突发的世界性问题。
此时,最淡定的国家居然是苏联。
爆炸发生几天后,苏联当局仍然选择尽量隐瞒核泄漏事故的严重程度。
令人痛心的是,尽管瓦莱里·列加索夫竭力劝说,也未能阻止 5 天之后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所举行的五一劳动节庆典游行。
当时,苏联政府明确要求地方不能「扩大恐慌」。本来城市中储存有大量的碘,只要把碘添加到自来水中,就可以减少人们的核辐射。但没有得到上级的命令,地方上不敢动用碘。
处于重灾区的乌克兰依旧鼓励民众参加 5 月 1 日的劳动节大型庆祝活动。要知道,基辅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只有 600 公里。
庆典活动中,无数的孩子与市民受到核辐射污染,具体数目至今未公布。
时任乌克兰第一书记的雪比斯基也携带家人和孙子参加典礼。
雪比斯基后来自杀,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一件事。
瓦莱里·列加索夫院士连续在事故现场超长时间的工作,遭受了核辐射的损害。所有的救援人员都在进行轮换,以避免过量的核辐射,只有他始终坚守现场指挥。
在切尔诺贝利事故现场工作半个月之后,瓦莱里·列加索夫已经显露出病变的征兆,开始大量脱发和剧烈咳嗽。
5、瓦莱里·列加索夫院士的结局
1986 年 8 月,瓦莱里·列加索夫作为苏联政府全权代表前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切尔诺贝利事故」的详情。
加载中…
列加索夫在听证会上发言
在 5 小时的听证会上,列加索夫院士以专业和诚恳的态度,解释和承认了「切尔诺贝利」事故中的错误,得到国际社会同行们的尊敬并且使得苏联政府免于邻国的索赔。
这与苏联政府大多数当权者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试图极力掩盖、淡化灾难的严重程度。
在苏联国内关于事故调查的法庭聆讯中,瓦莱里·列加索夫出于科学家的职业操守,不顾检察官的多番劝阻,在法庭上揭露了苏联核工业中的种种弊端。
他的这一诚实而正义的举动,却让他从功臣变为「罪人」,唾手可得的国家勋章也化为乌有。
不久之后,他落选新一届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科学理事会,并且是整个「切尔诺贝利」救援团队中唯一没有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荣誉的成员。
同时,列加索夫院士的身体健康也急剧恶化,已经无法正常进食,并且每天需要服用大量的安眠药才能入睡。
1988 年 4 月 27 日,切尔诺贝利事故两周年纪念日的第二天,瓦莱里·列加索夫院士在莫斯科的公寓中自缢身亡。
死前,他并没有留下任何遗书,但留下了系列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调查报告的录音带。
在录音带的开头,列加索夫院士如此说道:
「谎言有何后果?并非是我们会把谎言误认为真相,真正危险的是:我们听多了谎言便不再能分辨出真相。那时我们能做什么?除了放弃对真理的信仰,满足于谎言堆砌的故事,我们还剩下什么?」
在录音带中,列加索夫院士对苏联政府试图掩盖灾难信息,视苏联人民的生命如草芥,整个官僚体系麻木、失责而迟钝,表达了深深的失望之情。
关于他自杀的原因,有人认为列加索夫院士对没有被授予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特别失望。他是整个救灾团队中最有资格享有这一荣誉,却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授予该国家荣誉的人。
也有人认为,列加索夫之所以选择自杀,是在为切尔诺贝利事故造成人民的痛苦而自责。
通过这场事故,苏联人民发现,他们一直被充斥着各种政治谎言和漠视民众生命健康的权力集团所蒙蔽。他们变得不再信任「老大哥」,信念也开始快速崩溃。
在这场灾难中,苏联人民还是苏联的伟大人民,可苏联早已经不是人民的苏联。
6、第三批英雄:那些参加救灾任务的苏联人民
5 月 2 日,苏联当局决定撤离方圆 30km 内的居民,并设立隔离区。此时,核电站内出现了更加严重的险情。
反应堆的大火导致 4 号机组内部产生了上千吨的温度高达 1200 度的堆芯熔融物。
熔融物融化了灭火的沙子,像岩浆般四处流淌,一旦烧穿底层楼板,遇上地下室水池中的冷却水,产生的巨大蒸汽会造成另一次更严重的爆炸。
后果会有多严重呢?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将会夷为平地,其余三个核反应堆也会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波及 200 公里,剩余的核辐射原料将扩散至整个欧洲大陆,产生不堪设想的毁灭性后果。
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派三个熟悉核电厂水管构造的工人进入水池,打开水池底部的阀门,让冷却水排出。
这是一次必死的任务,所有人都清楚这一点。
时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的鲍里斯·谢尔比纳对工人们说道:
「你们要下水,是因为势在必行,不然就会有成百上千万的人死去。我不相信这样的理由还不足够。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与生俱来的牺牲,所以我们才强大。每一个时代都有要承受的苦难,我唾弃造成这起事故的人,我诅咒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我已经选择接受,现在换你们了。」
了解到不排出冷却水,可能造成的毁灭性后果后,三名核电站的工人毅然站了出来。
他们是值班长鲍里斯·巴拉诺夫,2 号涡轮间高级工程师瓦列里·别斯帕罗夫和 2 号反应堆高级机械工程师阿列克谢·阿纳年科。
当时的普遍推测是,选择去执行这项任务的人,会在一个月内痛苦地死去。
加载中…
三位下水工人在检查防护服
他们之所以站出来,并不是为区区 400 卢布的奖励,也不是为获得国家荣誉,而是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必须要有人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去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去拯救自己的民族。
没有任何侥幸心理,没有自欺欺人,只有认清现实后,平静地去接受。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都需要这样的英雄。
最终这三位工人创造了人类核灾难史上的奇迹,他们不但成功进入地下室打开水阀,排空地下室里的水,而且还活着走了出来。
更为神奇的是,三位曾离辐射中心最近的人,日后身体一直都还很健康,除巴拉诺夫于 2005 年死于心脏衰竭外,别斯帕罗夫和阿纳年科二人至今仍然健康活着。
事后,苏联人民歌颂他们的英雄事迹,记住他们那一刻的光辉形象,而他们也用勇敢地去主动执行「必死任务」的方式,来默默拯救这个国家和人民,替这个民族负重前行。
在这起事故中,勇于做出牺牲个人的苏联人民,也远远不止这三人。后续挖掘地下通道,泵入液氮冷却地面的煤炭工人,3238 名平均年龄不到 25 岁,清理屋顶放射性石墨烯的士兵……
他们同样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但是其中许多人却并没有那么幸运,最终成为了事故中死亡名单、伤残名单上一串串冰冷的数字。
1986 年和 87 年,在事故的后续处理阶段,苏联当局共组织了约 24 万人参加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续清理工作。
核电站方圆 100 公里的地表土地全部被铲除,并重新用泥土覆盖,完成这个清理工作会牺牲几万人的生命。
加载中…
苏联志愿者在清理灾区
他们的结局,是这样的: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落下了残疾,但没有放弃工作,想都不敢想。他们没有除了反应堆之外的生活——反应堆就是他们的生活。今天在其他地方,还有谁,还有什么单位需要他们呢?」
「死亡经常发生,死亡就在刹那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死去——走着走着就倒下了,睡着了便再也没有醒来,去给护士送花,心脏就不跳了。他们正在牺牲,却没人真正在意。人们不想倾听死亡,不想倾听恐惧……」
他们被称作志愿者,他们也都认为,这是一个崇高的任务。
当他们结束工作,回到家之后,自己还能活几年,就是他们在休息时闲谈的话题。
大灾难中的苏联人民,似乎一个个都化身为「保尔·柯察金」,用生命和鲜血在告诉世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加载中…
苏联军人在屋顶清理石磨
7、特殊的「英雄」:数以百万计的动物
切尔诺贝利事故,也给动物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人类还能自我拯救,但是动物们不能。在无数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它们永远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自己的同伴,就这样一只只悲惨地死去。
当人们撤离之后,士兵和猎手开进村庄,射杀了所有还能活动的动物。狗、猫、马、牛、羊……它们什么都不明白,它们毫无过错,但是为了防止它们沾染的辐射尘埃可能危害到人类,它们必须死。
每天都有数十卡车的动物尸体被集中运送到指定的地方,埋入深深的大坑中,并浇筑上厚厚的混凝土。
加载中…
救灾人员在埋葬射杀的动物
数百万的动物,被这样有组织地射杀。因为人类的过错,它们被深埋于混凝中,只剩累累的尸骨在无声地诉说着悲惨的命运。
30 年后,当人们再次踏上切尔诺贝利的土地。虽然核辐射依然强烈,不适宜人类居住,但是顽强地在此繁衍生息的动植物们,却把这儿变成了它们的乌托邦。
茂密葱郁的草木丛林、色彩斑斓的鲜花、水果、昆虫,无数动物们在此安家。
虽然有人发现,一些动物产生了基因变异,但无论如何,远离人类的打扰,这儿已经成了一个动物的天堂。
废弃高楼、工厂、民居的废墟之间,随着人类的消失,大自然迅速接管了它,并用它的智慧为这片土地抚平伤痕。无数生命的重新绽放,让这座人类的「鬼城」散发出一种妖异的「生命之美」。
希望人类不要再去开发那片土地,让它永远成为动物们的乌托邦吧。
8、后记
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曾经的苏联走到了尽头。
切尔诺贝利事故,在苏联人民的身上划下一道深深的伤口,敲响了苏联的第一声丧钟。
苏联的解体,并不值得民众惋惜,因为此时的苏联早已不是人民的苏联。
曾经的苏联最终只残存着一副散发着臭味的空壳,沦为少数权力阶层争夺私利与权势的工具。
而苏联人民与同样经历过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洗礼的中国人民一样,在重大灾难面前,总有无数英雄站出来,他们英勇坚强,他们勇于牺牲,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奉献一切。
致敬苏联伟大的人民和他们谱写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加载中…
如今的切尔诺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