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如何给爱情保鲜?

我和我先生光光在一起已经快 8 年了,没有所谓的「七年之痒」。和恋爱之初相比,我们甜蜜不输,默契更甚。

所以今天我想结合心理学理论研究以及我自己的经验做一些分享,或许可以帮助你渐渐冷却的爱情重新焕发出活力。

一、持续的自我探索和成长。

关于「人为什么要谈恋爱」这个话题,有心理学家提出一个有趣模型来解释,那就是「自我延伸模型」。

这个理论认为,人类会希望拓展自己的认知和资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寻求认同。比如体验一些新奇活动、发展一些新的技能、接触到新的思想观点,这些会让我们感受到深深的内在满足。

我们谈恋爱时的新鲜激情,一方面来自新鲜肉体,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其实就是来自这种精神上的新的体验。

恋爱就是一个这样自我延伸的过程——我们会把对方的资源、观念、技能都纳入我们的自我概念当中,这些新奇的体验,加上在这个过程里形成的相互认同,会让我们觉得内心富足,爱情妙不可言。

但一旦两个人熟悉了,这种自我延伸往往会变慢,很多人会开始觉得和对象的关系变得枯燥无聊了,反反复复就是这么些东西,不仅肉体上如此,精神上也是一样的匮乏。

那根据这个模型,长期关系中保鲜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两个人都要有意识地发挥创造力给生活注入新的活力,持续地自我拓展和成长。

研究表明,在长期关系当中依然有自我延伸活动的人,不容易对关系厌倦,对感情更满意,忠诚度也更高。

我和先生光光的业余生活不算很丰富,但我俩的工作性质本身就是创造性非常强的——他是做人工智能科研的,我是做内容创业的——成长节奏都很快。我们经常会交流在工作中的一些灵感,讨论「我出现的这个问题(收获)是不是对你也有启发」「从我的视角可以帮助你发现哪些盲区」「我是这么处理这个问题的,你会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吗」等等等等。

我们可以从对方的眼睛里拓宽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是谁」——我对生活/事业的期待是什么,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是什么,我潜藏的能力在哪里。

除了在工作创造力上的相互激发,生活中有万千种其他方式进行自我拓展,给我们的长期关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比如去学习一项全新的技能,这项技能最好需要一点挑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这项技能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激发我们隐藏的某个性格侧面,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

我认识一个身高不足 160cm 的柔柔弱弱的姑娘就是一个泰拳好手。她当初学泰拳的动机就是自己身体素质不够好,想要通过健身为备孕做准备。没想到没训练几次就被教练夸赞她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坚韧性情都是他学生中数一数二的。

这姑娘渐渐爱上了这项运动,泰拳不再是她备孕的「工具」,而是她热爱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个人形象关键词上增加了「拳击爱好者」这么一个鲜明的标签,和她娇小的外表形成强烈反差,释放出一种特别的张力。

有一次看到她老公去接她,姑娘抹着额头的汗水走出来向他老公自信地挥了挥手,她老公看到她嘴角止不住上扬,眼里都是闪着星星的。

其他自我拓展的活动包括:去拓展自己的社交,去参加一些有趣的圈子,从这些活动中拓展自己的信息资源和伴侣分享;去学一门新的语言,用不同的语言和伴侣说情话;加入摄影协会学习摄影,给伴侣拍各种艺术美照等等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自己去做了和伴侣分享,或者直接和伴侣一起去做的。

和伴侣一起学习新技能,一起参与有趣的活动,或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相互当对方的教练也是一种很好的拓展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彼此和平日生活里不一样的一面——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彼此,关系很容易重新焕发出活力。

当爱情不是全部的时候,最好的爱情才可能发生。

好的爱情是需要在更大格局下滋养的——两个人都要需要在关系当中保持自我拓展和共同成长。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彼此都需要有自己专注的事业学业、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生活重心,愿意探索和拓展原有的世界,而不是围着对方转——这样反而才能持续地给对方带来自我延伸的体验,也更能保持持久的吸引力。

二、学会在长期关系里举重若轻。

曾经有个群友求助说:「思思,我最近和我老公吵架了,因为我经常出差想让他接送我,但他觉得我的工作不应该影响到他的工作和生活;我特别生气,觉得他没有责任心,夫妻之间不就应该这样相互分担吗?」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尤其是女孩子,动不动就把伴侣某些细节上的疏忽或者偶尔偷懒上升到——「你不负责」「你不爱我」「你没有担当」这样的高度。

这个解题思路就错了。

和学生时代的恋爱不一样,婚姻或者说长期关系是需要背负着「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生活重量的,是自带沉重的色彩的。

正是因为它的基调是沉重的,面对生活里的大部分事情,我们都尽量不要去上升到「分担」和「责任」的高度——这样会让本来就沉重的关系变得更沉重,让伴侣觉得很累,想逃。

在长期关系里一定要学会举重若轻——让他觉得,为你做某件事情(一起做某件事情)是一种情趣、一种快乐,是表达爱意彼此满足的一部分,而不是责任。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和老公说:「宝贝我知道你很忙,我自己回来也完全 ok 啦!不过每次一下飞机/火车,如果看到的第一个人是你,那我就会觉得好甜蜜好幸福呀。你有空的时候来接我呗,晚上回去奖励你。」

然后抓住对方做这件事情的时机,正面强化他做这件事情的体验。

如果他哪一次来接你:你看到他,一路小跑着搂住他的脖子,表现出惊喜和快乐——快乐的情绪是会传染的,对方也会因为你的快乐而扫光一天的疲惫,换上阳光的心情;

又比如每次出差回来都给对方带一个不需要很贵重但是用了心的小礼物,坐上车就拿出来展现给他看;回家路上撒撒娇,说说小情话,聊聊出差路上的趣闻和糗事儿,聊聊彼此分开这几天都做了什么——把接机路上的时光,变成你们忙碌生活中难得的甜蜜独处时光。

简而言之,根据你对对方的了解——把这件事情变成一件好玩的事情、有乐趣的事情、轻松愉快的事情——当对方足够享受和你的相处,他会不自觉地自发去完成关系中所谓的「责任」。

比如你给他美好的接机体验,他就会越来越愿意去接你——但这事儿不是你嘴上要求来的,是他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情愉悦的奖赏,享受和你独处的时光,自发愿意去做的。

没错,在长期关系当中,在大部分事情上我们都不要动不动就用「责任」两个字去绑架对方——长期关系要保鲜,需要举重若轻,需要有能力把「责任」变成「乐趣」。

三、在心理上与对方「割裂」,从一个陌生人的视角重新看待对方。

记得恋爱最初的时候,「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人之间朦胧而美好的情愫,像月亮的光晕一样荡漾开来。对 TA,看不清楚,也不敢触碰,每每见面,一颗怦怦直跳的小心脏都会提到嗓子眼儿,那种被吸引的感觉妙不可言。

可是随着交往的深入,却完全成了另外一副光景。

相处久了,我们开始在心理上把对方的存在当作理所当然,认为对方是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开始把对方看作自我的延伸——我们眼中,对方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成了我熟悉的可以掌控的一部分,在这种绝对安全的心理预设下,彼此也就渐渐失去了最初那种不确定的吸引力。

你已经看不到他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独特之处了。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需要与对方「割裂」,重新去建立起「对方」和「我」的边界,这样彼此在感情中才能重新焕发出魅力。

这种「割裂」不但不会让感情中的两个人变得疏远,反而能让彼此重新感受到对方的吸引力,并且更加主动地选择与对方在一起(而不是因为习惯或者责任)。

想象一下你与他刚刚坠入爱河时候的样子,你们是被对方身上独特的特质所吸引的,她恶作剧时候的狡黠的眼睛,他笑起来上扬的右边嘴角——那是你爱的独有的只属于他的特质。或许换一个人来看,他这些迷人之处依旧迷人,只是,你懈怠了——而这些特质不应该因为彼此熟悉了就被我们视而不见,而应该在感情中一直得到关注和欣赏。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找机会跳出日常生活,站到一个更远的视角去看看自己的伴侣。

记得我们在一起快 5 年的时候,我参加了我先生的博士毕业答辩。在那个我不熟悉的环境里,前排坐了好多银发老教授,后面坐着一排其他博士生。答辩结束后,他的导师告诉他:这是他听过的最棒的一次毕业答辩。当我看到我先生自信笃定地进行答辩并且收获掌声的时候,我觉得他整个人都是在发光的。

虽然我心里一直觉得他很好很优秀,但是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候看到的都是对方刷牙时溅在镜子上的污渍、随手扔在床边的袜子、早上起床的鸡窝头——相信很多小伙伴有和我曾经一样的体验:当和对方熟悉到成为「我的延伸」的时候,只要他生活中做得有一点和我不一样,我就会觉得不舒服,就会挑剔。

但当我们身临一个自己不熟悉但却是对方主场的环境去看他的时候,我们会重新发现对方崭新的,或者说最初吸引到我们的魅力。

重新建立彼此吸引的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在心理上承认对方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我的延伸」。

然后,我们要有意识地摘掉日常生活的琐碎滤镜,适当拉开和对方的距离,去挖掘和观察伴侣在其他环境下的「魅力时刻」;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时不时地向伴侣去展现他不那么熟悉的——「我的其他性格侧面」「我的主场世界」。

承认对方的独立性(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适当增加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能够帮助我们打败爱情的惰性,激发我们努力取悦对方的积极性,而这也正是爱情的保鲜秘诀之一。

四、拒绝分享的惰性,及时更新「爱情地图」。

前面三点我们主要在讨论如何给关系增加一些新鲜有趣的元素,那么接下的两点,我们主要来聊聊如何加强长期关系当中另一个最重要的元素:亲密。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吧。斯腾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元素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随着时间容易变淡,承诺更是未必百年不变,但是亲密和依恋却可以在我们的正向培养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和不可替代——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长期关系中,亲密是我们最可以去人为努力的那一个元素。

而分享就是我们亲密感最重要的来源。

分享代表我们和别人的一种联结——比如根据一个人和不同对象分享程度的高低,就可以判断出对方在他心中的地位。

想一想,我们一般不会随便和陌生人分享什么重要或者私密的事情;和同事,和普通朋友可能会偶尔说说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和真正的闺中密友或者亲密伴侣,则可能分享一些自己的小脆弱、小阴暗、鬼主意,一些没法放到阳光下的想法。

我们知道对方会为我保密,对我的想法完全接纳,知道对方站在我这边。

以分享表示亲密是我们的天性。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会拉着好朋友悄咪咪告诉 TA: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不要告诉别人。以这样的方式来表示我们是一个阵营的,我们的关系是比其他人亲密的。

这种安全和绑定的感觉真好。

两个人分享程度越高,表示我们越亲密。

说到这里,我插播一个困扰很多人的话题:对象有红颜/蓝颜,聊天很亲密但是没有什么越界行为,我该吃醋吗?是我太小心眼了吗?

讲一个叫小琼的女孩的故事:

小琼的男友有一个多年的女生好友。小琼一开始并没有在意,但是后面却发现,男生经常和女生聊自己工作上的一些新想法,聊自己喜欢的乐队,聊和小琼吵架后的郁闷,甚至去香港出差那次,女生还让他帮忙带了一只口红。

小琼特别生气,却被男友怪她小心眼,说和那个女生就是朋友关系,从没做对不起小琼的事情。让小琼郁闷的是,看完所有他们的聊天记录,他们确实没有说什么暧昧的话,也没做任何出格的事情。小琼虽然生气却不占理儿,所以特别郁闷。她想不明白明明男友没有劈腿的行为,但自己心里为什么那么难过,就好像是被背叛了。

看到这儿的你应该知道原因了吧。小琼的男友和他那个女生之间的分享程度,让小琼感受到他们非常亲密,这种亲密无关承诺,无关肉体关系,却让小琼觉得侵占了自己男友心中的重要位置。

所以说对象有除了我们之外的蓝颜/红颜,哪怕没实质性出格行为,我们还是会生气和难受,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爱情中排他性的体现。

说上面这些,是想强调亲密分享在爱情当中的地位。爱情中,我们这种由分享创造的亲密联结形象化,就有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概念——「爱情地图」

在一段关系里,我们的脑子里都有一张关于对方的地图:地图里储存了对方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和他精神世界的风云变幻。

他想喝杯奶茶,你知道他想点什么口味;
你可以毫无保留地和他吐槽老板有多讨厌,同事有多碧池;
你知道他内心深处一直有小时候被妈妈支配和控制的阴影。

你们相互了解对方的目标和期望,也了解对方最深处的忧虑和恐惧。

关于对方的这张地图,描绘的内容有多丰富、细节有多详细,就代表着你们对彼此有多了解。婚恋专家 Gottman 教授称之为「爱情地图」。

你还了解他吗?他还了解你吗?你知道他最近新学了什么东西吗?他知道你最近对工作规划有了新的想法吗?

一段恋爱或者婚姻关系,哪怕它有过激情,还有承诺,一旦没有了亲密分享,其实也就有名无实了。

就像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爸妈辈的婚姻中,双方连吵架的欲望都没了,就只剩下相顾无言的冷淡状态。包括在我们年轻一代人中,我也见过很多夫妻情侣,晚上在家一个抱着 iPad 看剧,一个蹲在电脑前打游戏,白天上班不见面,晚上在一起也不交流,尽管还在关系当中,但双方显然已经不再亲密了。

这种亲密感的丧失从来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因为一直以来没有养成好的分享习惯造成的。

如果两个人在关系的一开始,没有有意识地养成习惯去及时跟进对方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那么在长期关系中,我们很容易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和忙碌生活中,从对方得精神世界中掉队。

一旦两个人的精神层面已经失联,哪天我们想要重新连接,会发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最聪明的做法,是从关系的一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去培养、维持这种亲密联结的习惯,也是 Gottman 教授反复强调的——及时更新「爱情地图」。

心理学研究发现,长期关系中,感情亲密的伴侣,会一直保持着随时随地分享的习惯,他们都有这样一种信念:无论工作生活有多忙多累,都会把及时和对方分享当成生命当中一件必须要做的重要事情,以便可以及时看到彼此的变化和需求。

及时更新「爱情地图」,不仅可以让你们彼此的亲密和依恋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不可替代,还可以在关系遇到压力和冲击的时候,起一个到保护伞的作用。

有数据显示,第一个孩子出生常常是小夫妻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和压力。

数据表示,有近 70% 的夫妻关系都经历了滑铁卢,因为各自不适应新的角色,要处理比之前多得多的杂事,两个人筋疲力尽,照顾孩子让冲突更多。但剩下的 30% 左右的夫妻,非但关系没有变差,反而越来越好。这是为什么呢?

你肯定猜到了,这些夫妻就是平日里一直热爱分享,及时更新「爱情地图」的夫妻。

他们通过分享来分担压力,通过分享准确地了解对方不同时刻的需要,只有足够了解,我们才能根据对方的需要提供有效的支持。这种不断发展的深刻联结,让生活中的挑战反而变成了我们更亲密的契机。

长期关系中,如果没有保持分享的习惯,我们就会渐渐丧失亲密的能力。生活中的任何一点变化和困难,随时都可能把毫无默契的两个人打得七零八落。

如果你和你的对象都想经营好一段长期关系,我希望你无论处在关系的什么阶段,都要意识到,及时分享,及时更新彼此的「爱情地图」,是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为亲密关系努力的一件事情。

五、保持对伴侣的及时回应,是长期关系中最大的浪漫。

长期关系中增加亲密的第二个最重要的因素:及时回应。

我在这里讲一对现实中情侣的故事,我们姑且叫故事中的女生草莓。

草莓和谈了 3 年的男友提出了分手,而且态度很坚决。这个分手不仅让男生措手不及,身边的其他人也都不理解。因为他们的关系看起来一直很稳定,都打算谈婚论嫁了。

而这次分手的事情,看起来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大概就是草莓第二次提出周末想回两个人相爱的校园看看,男友又一次以觉得累为理由,无视了这个邀请。

其实在两个人关系进入稳定期后,男生就一直选择忽略草莓情绪上大大小小的需求。这次草莓的邀请直接被拒绝,可以说是压垮两个人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被分手的男生还很委屈,他觉得自己的确是平时糙汉子了一些,不像草莓那么感情丰富,工作一忙就懒得照顾她的一些小情绪,但是他觉得自己绝对是一个好男人,如果生活中有什么大事或者遇到什么危险,他一定会抗住保护草莓。

草莓听到这里冷笑一声说: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大事呢?在小事上都体会不到被珍视,体会不到亲密,谈大事不过是空头支票的自我感动罢了。

草莓说得没有错。

事实上,长期关系里的浪漫,就来源于一个个日常生活的细节,我们愿意去理睬对方的哪怕很小的现实需要或者情绪需求——别人看不到的我看得到,你再小的事儿在我这都很重要——有了这种特殊性和亲密感,才能在每个踏踏实实的瞬间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珍视。

爱情中,我们把这种由回应创造的亲密连接形象化,就有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比喻:情感账户。

我们在银行存钱,都会有个账户,当账户金额越存越多,对经济的安全感就比较强,适当花一些钱也并不会影响安全感;但如果出了意外,消耗掉大笔存款,或者因为失业不再有资金存入账户,生活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亲密关系当中也有类似的情感收支,Gottman 教授称之为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和现金账户一样,如果里面「资金充足」。那么两个人偶尔吵个架,作一作,消耗掉一点资产也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反之,如果存款本来就捉襟见肘,关系就随时会因为一点压力和冲突而濒临破产。

这个情感账户呢,储蓄的就是我们对对方的回应。

回应包括两方面:回应对方的需求 vs 回应对方的付出。

简单来说呢,就是对方有什么需要了,我能及时关注到并且给予配合支持;对方为我做了什么,我能够看到并且及时肯定。

偶像剧给了我们一些错觉:浪漫爱情需要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男女主角生离死别。

但是现实中的长期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可控的,没有那么多英雄救美、生离死别。也正是因为现实生活常常波澜不惊,所以很多情侣也就自然而然地发展出懈怠、漠视彼此这样的相处状态。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关系一定会因为年久失修而破裂。

保持对对方及时地回应,是长期关系中最大的浪漫。

在日常点滴生活中,每一次你的伴侣对你的积极回应,无论事情大小,我们都要在情感账户上为他存入一块钱。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如果我平时不太注意细节,我的情感账户可能「资金」不充足,那我怎么补救呢?一次性存进去一大笔钱可以吗?比如搞个特别有仪式感的烛光晚餐,或者休假去海边过一下二人世界。

这样的「浪漫大事」是不是就可以一下子让情感账户存入很多钱呢?

我们来听两个故事:

红豆和男朋友在一起 2 年了,因为两个人都工作忙,加上激情退去,觉得感情越来越淡漠。

红豆觉得有必要让两个人的关系升升温。于是她托了关系,费了老劲儿订到了最近最火的一个网红餐厅。还穿上了一套和平时风格很不一样的衣服,想给男生惊喜,但最后却以失望收尾。

因为在香槟红酒的氛围中,两个人反而更显得局促和陌生了,吃饭过程中更多是尬聊和话不投机。回到家,红豆很失望,怀疑自己的用心对方根本没看到。

那是不是这些浪漫仪式感毫无用处呢?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故事。

橙子和老公结婚 7 年了。橙子的老公特别爱研究美食,每次老公研究各地美食的时候,橙子都会凑过去和老公一起讨论各种菜系,然后两个人嘻嘻哈哈地说有钱了要吃遍世界。周末只要有空,橙子都会和老公一起鼓捣一道新的料理。

有一次为了庆祝结婚纪念日,他们提前一个月订了一家平日里讨论了很多次但不舍得去消费的米其林餐厅,两个人好好浪漫了一把。吃饭过程中,橙子和老公从讨论今晚的菜品,聊到第一次约会的大排档,两个人回忆起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从心底里觉得满足。

可以看到,仪式感能给关系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

同样是给日常生活增添仪式感,是否能给情感账户存钱,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平日里的相处中,是不是保持了对伴侣的高回应状态。

Gottman 教授花了 6 年时间跟踪研究了数百对情侣的日常相处。

结果发现,幸福亲密的情侣有 86% 的时间都会敏锐觉察到伴侣的各种直接的或者隐藏的需求,并且及时给予回应。比如响应对方当时的情绪,配合对方想做的事情;而不幸福的甚至分手离婚收场的,却很少能做到这样。

同时,幸福的情侣还善于看到和回应对方的付出。不幸福的伴侣却经常忽视对方为关系做的努力。

经营关系都是功夫在平时,相比去海岛度假这样的仪式感,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需要抽出一些高质量的相处时间,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奉献给对方。

那在生活中具体怎么才能做到保持高的回应呢?

分两步走:

第一步,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对方释放出的需求「信号」,并且主动去关注、配合、回应对方。

举几个生活中最细枝末节的例子:

比如男生晚上看球赛兴奋地大叫,女生切一盘水果坐到男生身边和他一起看球,一起激动地为他喜欢的球队吼几嗓子,让男生觉得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人参与,自己兴奋的情绪有人分享。

又比如女生在淘宝上买了新衣服,开心地在试衣镜面前试穿,这时候多需要一个人来夸她「你多好看啊~」,男生看到后可以马上凑过去表现出惊喜并且真诚地夸赞一下。

又比如两个人靠在一起看书,看到一句话特别戳中自己,就马上大声读出来给对方听。

长期关系的点点滴滴中,帮 TA 一起完成某件想完成的事情,参与 TA 喜欢做的活动,融入 TA 此时此刻的情绪。这些对小事情的回应,才是在长期关系里留住爱情的关键。

第二步,努力发现对方对自己的关注和支持,并学会把感谢表达出来。

前面说了,除了回应对方的需求,回应对方的付出也一样重要。对方每一次满足了我们的需求,我们都去尽量看到并且感恩。这个感恩别用脑电波发射,一定要用你的语言和行动去表达出来。

在这种双向的正反馈的激励下,我们会更加愿意在未来的事情上相互关注配合相互支持,形成正向循环,源源不断地给关系带来奖赏,那么,成为情感账户的亿万富翁也就指日可待了。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生活。

我和我先生在一起快 8 年,我们两个人一直保持了一个习惯:除非对方有正事儿在忙,否则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会选择手牵手一起去做。哪怕去便利店买个牙膏,去邮局退个快递。

虽然这些小事一个人完成绰绰有余,但生活的目的岂是为了完成一个个任务呢?

在忙碌生活的间隙,我们喜欢逮着机会就一起做一件件小事,享受全神贯注地和对方一起经历的每个当下。我们会邀请对方参与,或者主动要求参与,把这些平平无奇的小事变成两个人亲昵联结的时光——这样的习惯,让 7 年来我们感情的甜蜜不输恋爱的一开始,亲密和默契更是越来越深。

在关系初期激情的作用下,两个人自然而然想黏在一起分不开;而在长期关系中,这种共同参与和相互回应,更是一种有意识地经营和长期的习惯。

一段感情能不能持续美好,是你们当下的一个个互动瞬间决定的。

你可能会问,这样做是不是太粘了?不是说太粘人不好吗?现代人尤其是女孩子,不是应该保持独立性吗?如果你这么问,我想你可能误解了独立的意思。

我看到很多人喜欢刻意去制造一些阻碍,让对方没那么容易靠近我们,或者刻意向对方展示自己需要很多空间,让对方觉得 TA 对我们没那么重要的影响。

这些人当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因为独立,而是因为害怕暴露需求感,害怕因此在感情里处于被动低位,这种心态,其实和过分需要对方一样,都是不自由的,拧巴的。和真正拿得起放得下的独立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独立是精神上的独立,看问题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处理事情有自己的边界和底线,而不是行为上刻意去割裂自己和所爱之人的连接。

能够坦然笃定地接纳爱,给予爱,主动连接,主动放弃,才能真正拥有独立精神下的自由。

六、不要掩盖真实情绪。

当我们和一个人相处久了之后,对对方的缺点都有了一套「省时省力」的应对方式。

为了避免吵架,哪怕我们在心里对对方的做法不满意,却懒得说什么。

我们抱有的态度是,「你那么做真是愚蠢,可我说了也白说?反正你也不会听。省省劲吧」

比如面对妻子的抱怨唠叨,丈夫直接屏蔽对方求得清净——这种看似忍耐的态度,其实是一种对感情的放弃和冷漠。

我们的负面情绪不会因为自己的掩藏而消失,它只会在你内心积压生根,长此以往,爱人在我们心中的负面形象会渐渐固化,感情也会随之褪色。

相反,如果你把你的不满诚实地向爱人表达出来,沟通过程可能会比较艰难,但是负面的情绪有了疏通的渠道,两个人之间也会增进了解。

我知道,很多人想避免吵架是害怕因为冲突而失去对方的爱。

其实这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在每次表达不开心之前,你可以先告诉对方:「无论我说什么话,我的出发点是为了我俩的关系更好地发展,能够更加开心地在一起」——这样就能让对方产生安全感,让沟通更加顺畅地进行。

一定不要逃避冲突,一定不要压抑不满,正确的争吵并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还可能升级彼此的亲密和默契——我在《从分手到复合》专栏里「怎么吵架」一文中有非常详细的解释,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最后,没有一段长期的感情不需要人为的努力和维护。爱情从来都不是凭空存在的,是需要灌溉的,你把它搁置在一边不闻不问,它就枯萎了。

「你需要不断地在爱情中展现自己。」心理学家 Pat 如是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如何给爱情保鲜?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