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私产以来,没有什么比「小偷」「盗贼」「窃贼」更为让人厌恶憎恨的群体了。
他们以种种不光彩的手段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归为己有。
从汉到清的法律中,都有对于「窃贼」的专门条律。包括了「盗」和「贼」这两类。
而今天的「盗」常指「强盗」,「贼」就是「小偷」或「窃贼」。
窃贼分了三六九等,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古有孟尝君门客「鸡鸣狗盗」,后有东陵大盗孙殿英。
连所偷之物也是千奇百怪。
要说其中最让人不齿和难防的,要数专门凌辱女人的「采花大盗」和有技术含量的「梁上君子」。
加载中…
明代张景著《补疑狱集》
明代张景曾在《补疑狱集》中,记录下一个连现代人都叹为观止的「通天大案」。
此案离奇至极,甚至被后世的小说家们写进了《廉明公案》《三言二拍》《僧尼孽海》这样的小说中。
一、离奇喜脉
南宋咸淳年间 江西
当朝皇帝宋度宗赵禥是个弱智,对朝政一窍不通,唯一的长处是夜能御女三十人。再加上与蒙古长年争战,致使南宋国力渐衰。
加载中…
宋度宗赵禥
老话说,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天下种种怪事层出不穷。
这一年出了个怪事,一户人家的黄花大姑娘竟然不明不白地怀孕了!
姑娘一家原籍在浙江,为避祸乱,一路辗转搬到江西。
这姑娘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只是还未定亲,待字闺中。
因是独女,又相当聪慧,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看护极严。每日在家习学女红女德,可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加载中…
南宋《宋人书画女孝经》中女子的形象
豆蔻年华,本应活泼强健。可母亲却发现女儿逐渐茶饭不思、面色憔悴,甚至恶心呕吐,腰身渐粗。心中疑惑,便叫来郎中诊看。
那郎中一搭脉,脸色惊变,低声耳语道:「鄙人不才,斗胆冒昧说一句,小姐可能是喜脉!但小姐尚未出阁,恐怕……还是另请高明吧!」说完诊金都没敢拿,慌忙走了。
母亲宛如晴空中听个炸雷般,既恐惧又忐忑,又悄悄请了几个郎中。不成想,有人唯唯诺诺,有人直言相告,反正是坐实了姑娘怀孕的事。
母亲方寸大乱如坐针毡,可怎么问女儿,都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将此丑事告知丈夫。
有道是坏事传千里,不知谁的嘴快,没过几天,这事传得是沸沸扬扬,街谈巷议。
有人将此事描述得神乎其神,什么天感怀孕,神人降胎。还有那恶毒之人,直说是小姐与下人私通,内容污秽之极,不堪入耳。
在当时,如果女子未婚先孕,是骇人听闻之事。当事女子,轻则身败名裂,全家蒙羞,重则家法处死。
姑娘的父亲得知后睚眦欲裂:「你这冤家,快快说出与你通奸之人,不然我就打死你,大家也是干净。」
姑娘被逼无奈,嘤嘤啼哭,含羞说出一人。父母一听顿时呆愣在场,怎么可能!?
姑娘所说之人,竟然是他们家从庵里请到家中一个尼姑!
此尼姑既精通佛法又善于女红,容貌秀丽端庄,在当地小有名气。被这家人请来教授女儿并能做个陪伴。
可这尼姑是个女人,怎么可能让个黄花大姑娘怀孕呢?
姑娘见父母不信,就含泪下跪,说出了更惊人的事:「这尼姑平时与我同吃同睡,经常说些男女间的事,弄得女儿春心荡漾。她见我心动,就告诉我,她可以见到男人就变成女人,见到女人就变成男人。」
「这尼姑见女儿不信,就露出身体让我看。女儿我见她果然有个男形,就禁不住诱惑,多次跟她有了关系,没想到,竟然怀上了。」
说完,再次啼哭起来。
一番话,听得父母是目瞪口呆,天下还有这等奇事儿,难不成那尼姑是个妖怪?赶紧命人把尼姑抓了起来。
尼姑被抓,大喊冤枉:「贫尼乃出家之人,也是个女身,一心修佛,对小姐看护有加,何来什么男女间丑事,莫要玷污我佛慈悲之心,阿弥陀佛。」
当着家下人等,姑娘的父母怎么肯把丑事当众再诉说一遍,只是要求速速把尼姑交送官府处理。
到了堂上,姑娘的父母含羞带怒说出了女儿被尼姑骗奸的事。
地方官细细听完事情的始末缘由,也是觉得此事蹊跷万分。可再三讯问,仍不能判断,就定神暗中观察。
见姑娘父母面有羞愤,而尼姑眉目间带有奸相,神情不似那修行的出家人,心中有了计较,命稳婆校验这尼姑的性别。
可等稳婆验完之后,地方官也哑口无言了,因为这尼姑确实是个女儿身。
尼姑面露得色,更加坦然无愧。
地方官也为了难,自叹为官多年,也从未见过如此棘手之事。按道理,没证据就只能把尼姑当堂释放,可是姑娘的父母就是咬定此事是尼姑所为,双方在堂上闹的不可开交。
就在地方官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小吏暗中使了个眼色,地方官立即会意,暂时退堂。
等到了后堂,小吏对地方官说道:「大人可记得端平丙申年,广州发生的那起大案吗?」
地方官顿时醍醐灌顶,想起来当年的一段公案,心下有了盘算。
二、巧断奇案
安排一番后,地方官转身升堂,高喊一声:「来人!把这尼姑仰面捆在长凳上!」
尼姑不知道大人要干什么,吓得连连喊冤。
几个衙役可不懂什么怜香惜玉,一拥而上,把尼姑捆了结实。
随后,稳婆端来一盆带咸味的肉汁,洒在尼姑下体之上。
尼姑惊慌失措,连连哭求。可她没想到,恐怖的事情还在后面,一名衙役竟然牵来了一条大狗!
这狗在堂上狺狺狂吠,吓得尼姑花容失色。
衙役松开狗绳,大狗一跃而起,两个来回就蹿到了尼姑身边。香浓的肉汁让大狗垂涎欲滴,直接趴在了尼姑身上狂舔起来。
这一幕,看得堂上的姑娘和父母一家人,又惊又臊,不知道大老爷是何用意。
那尼姑羞愧相交,双眼紧闭,满面通红,汗珠从额头冒了出来,似在用力忍耐。
但没过一会,堂上众人突然齐齐叫出声来!
只见尼姑的袍子下竟然竖起一个男性特有的物件!直让人连连称奇!
可是,不论是看她相貌还是方才稳婆的验身,都证明她就是个女儿身,这下又变成了男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地方官看到结果与自己的推断无异,便冷声喝道:「大胆妖尼,你还有何抵赖?」
顿时,衙役们抹肩头拢二背,给尼姑戴上了刑具。
尼姑知道自己的「真身」已经败露,全身瘫软在地,不得不交代了自己罪行。
原来,此人不是个真正的男人也不是个真正的女人,更没有什么妖术,而是个不男不女的阴阳人!
稳婆验身时,尼姑的男性特征被隐藏在体内,当然验不出来;而当大狗一番舔舐后,尼姑忍受不住,第二特征便暴露出了出来。
这个结果,可谓是令人咋舌,意想不到。
而三十年前,在广州正是发生了同类案件,地方官才得到提醒,把案子审了个水落石出。
当年有个名叫董师秀的人,也是一名阴阳人,利用自己的特殊生理结构假扮尼姑,以交流女红佛经为名,混入到大户人家的女性房中,施以手段进行采花骗奸。
谁料,一个流氓盯上了董师秀,企图非礼,这才发现了「阴阳人」的独特构造。此事儿闹到了当时的地方官彭节斋那里。彭节斋明察秋毫,用了肉汁加犬舐的方法,让这个董师秀现了原形。
现今这个「假尼姑」也像当年董师秀那样做起了采花贼,但是把人家闺女给弄怀孕了,才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这地方官也按当年彭节斋所做的审判如法炮制,将这个「假尼姑」行刑后上报处死。
自此,一段「阴阳人奇案」方才了结。
阴阳人,从自身来说,也算是旧社会里不被人认可的可怜之人,可他们却利用特殊的生理构造去掩人耳目进行犯罪,把魔爪伸向了更为弱势的女性。即使放在现在,死刑也会是「她们」最终的结局。
这种男女双性的采花贼毕竟少见,要数作恶更大的,还是那些手段花招层出不穷的男性采花贼。
三、凌迟采花贼
在「妖尼案」发生近二百年后,又出了一起采花奇案,这起案犯的手法与前者极为类似,祸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惊动当朝了皇帝。
成化十三年,一个叫赵文举的色鬼,想要非礼来到自家避难的少妇。
加载中…
明唐寅《秋风执扇图》中女子的形象
谁想到,就在赵文举施展淫威之时,发现了怪事。
那「少妇」不但力气极大,更是在「她」下身摸到同自己一样的男性事物。赵文举顿时吓得大叫起来,费尽力气,才将「少妇」擒住,送到官府。
经过晋州府审讯,才发现这「少妇」根本就不是个女人,更不是阴阳人,而是个妥妥的男人,名叫桑冲。
这桑冲可不同于那些临时起意的采花贼,而是立志将采花当成自己终身「事业」的职业采花贼。
他在十几年前就在各地遍访「采花名师」,最终学艺于一名叫作谷才的采花大贼。
桑冲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花尽心思,刻苦研习。终于学得了怎么男扮女装,以及各式女工、刺绣等等手艺。还有如何挑逗哄骗女性的手段,甚至自制迷奸药。
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为害四方的职业采花贼。
随后,他就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化妆采花生涯。足迹遍布山西、河北、山东等三个省,祸害女子多达 180 人以上,其罪行令人发指!
在古代,这些受害女子为自保名节不敢声张,只能含羞受辱。还有逢迎接受的,自甘堕落,竟让这采花淫贼桑冲十年从未失手,甚至人财两得。
晋州府认定桑冲所犯之罪,类比「十恶」,便将桑冲解送京城希望能治其重罪!
都察院审理后也认为,桑冲之行为死有余辜。
当朝皇帝明宪宗听闻后,龙颜大怒,直接判桑冲「凌迟之罪」,也就是零刀碎割,活剐了这个十恶不赦的淫贼,为那些含屈受辱的女性出了这口恶气,铲除了这个祸害。
加载中…
明宪宗画像
从桑冲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为什么采花贼自古以来就为人所不齿,被视为窃贼中最为下作的一种,甚至连其他窃贼也不宵与之为伍。
这些渣滓在那个女子将贞洁视为生命的时代,破坏了她们一生所珍重的东西,把她们推进了无底的深渊。
贼就是贼,无关他偷的是什么,任何人都会以「贼」的身份为耻。
可是在历史上,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贼,竟从清末一直活跃到解放后,其经历还被拍摄成了影视剧。
而「他」的真相和其人其事,包含了各种曲折,耐人寻味。
四、戏耍警备司令
上世纪二十年代,一起大案轰动了整个河南。
河南警备司令的家被偷了!
要知道,这警备司令的官不大,权可不小。需要时,他有权指挥辖区内的军、警、宪、特,以维持地方安全,抓捕敌对份子。
然而就是这么个维护社会治安官,竟然没能保住自己府第的安全。
更令人咋舌的是,警备司令的随身配枪也不翼而飞。
等所有人把他的整个府第翻了个底朝天,才发现这支左轮枪连武装带一起,吊在了后花园的树上,还留下一张纸条,上书:「燕子李三到此一游」。
司令气得暴跳如雷,却又碍于面子不敢明着查访,只得命人暗访。
而在此期间,陆续有当地的豪门前来报案,都是一夜之间,财物双失。
案发现场,要么是发现一张「燕子李三到此一游」的纸条,要么是发现一只纸折的燕子,却没有一个人见过贼人的真身。
于是,司令下令整个辖区的军、警、宪、特尽数出动,大肆搜捕嫌犯,弄得人心惶惶。
大小的贼连带无辜的人抓了不少,可连「燕子李三」的燕子毛都没摸到一根。这「李三」似乎消失了一样。
随即,「燕子李三」戏耍警备司令的事传到了京、津、冀。很快,有人说「燕子李三」来北京了!
有人誓言旦旦地说,看见李三爷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的妙应寺,展开壁虎游墙之术,在白塔壁和院墙上行动,如履平地。
加载中…
五十年代北京妙应寺白塔远眺
人们不禁疑惑了,在清末时,京津冀就曾经出现过一位名叫「燕子李三」的大贼,他的本名李云龙,是河北献县人。
他不但精通武术,还擅长轻功,可肩负重物飞身上墙。且天生神目,可在夜晚视如白昼。
据说他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因此在江湖上得了个「燕子李三」的侠名。只是近几十年都听不到他的消息了。
可现如今,北京的老人们却有板有眼地说,是李三爷回来了。
难道他不会变老,又现身了?
此事被传得越来越凶,还有人说,城门口的瞎子乞丐得了李三爷的钱,还跟李三爷聊了天呢。
至于李三爷具体长什么样?是长生不老的壮汉,还是垂矣的老翁?对不起,不知道,您得问瞎子乞丐去。
一时间,京中大小富户无不惴惴不安,唯恐被李三惦记上。
而那些穷人、乞丐则像是听到了喜讯,因为传闻中他会救济穷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五、神偷绝技
1924 年 11 月 24 日 北京
这一日的凌晨,一个身着黑色夜行衣之人,趁着夜色悄没声的来到西四丰盛胡同临时政府执政秘书长梁鸿志的府外。所停留之处,正是西厢房和耳房之间的墙外。
加载中…
临时政府执政秘书长梁鸿志
此人打着绑腿,身形健壮;头戴压耳黑帽,黑手帕蒙脸,只留一对精亮的眼睛。
他屏气倾听,只闻得几条胡同外的四更打更声,此外再无其他声息。
他熟练地从腰间掏出一个带绳的抓勾,让出约么一米的长度,抡圆了借着惯性往墙内一甩,正好结结实实抓在院墙里一棵树的树枝上。
他左右用足目力观察,见寒冬深夜确实无人路过,就借助绳力,拧腰爬上了墙。
到了墙上,他并不着急跳下,而是用胳膊夹住院墙伸头往院内瞅。见院内安静无人走动,便迅速攀上墙头,再窜上房顶。
到了房顶,先不移动,而是摸了下瓦,觉着挺牢靠,但还是很小心的慢爬过去,趴在房顶正中屏气观察,好似灵猫般不发出一丁点声响。
只见整个院子里大部分房间早已经熄灯,隐在黑暗之中,只有最外大门边上的屋子里还有灯光,就放心地从房上溜下,心道:「就算诸葛亮再世,也得着了我『燕子李三』的道!」
想罢,就施展开手段,用工具拨开院里的门闩暗锁,挨门进去摸东西。
梁家果然是个大户,这贼人偷了有上千元钱,还有皮包、皮衣等好几件重物。
见收获不错,他再次利用钩子翻墙而出,轻车熟路原道而返,消失在北京迷宫般的胡同当中。
第二天一早,梁府的人照常起来忙活。等梁鸿志吃过早饭准备出门的时候,才发现皮包没了。
再一找,不但皮包没了,财物也少了,顿觉不妙,命人彻查家中是否有端倪。
这才有下人想起,打扫时见过一只纸燕子,似乎不是家里的东西。
有些听说过江湖事情的人,猜到这纸燕子就是偷东西贼人的信物,家里这是遭贼了。一时间,府里上下闹得不可开交。
丢了东西就得去报案啊,何况是这么大的秘书长,哪能善罢甘休。
当然,梁家自然不屑于去自家管区内的派出所,而是直接去京师警察厅报案,这才知道,最近警察厅就没消停过。
加载中…
旧时的京师警察厅济良所
有什么国务总理潘复、民国总理熊希龄、北洋总理王士珍、临时执政府总理段祺瑞、北洋政府行政长官薛之珩、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北洋政府镇守使金寿良、军阀马福祥等等,都陆续派人暗地里来报过案。
北京城这些非官即富的人家,接连都被偷过了。
而这些案件都指向一个人——「燕子李三」。因为他们无一不收到了纸燕子或者「燕子李三到此一游」的纸条。
更奇的是,这「燕子李三」每次都能全身而退,连看家的狗都没惊动过一只。
刚刚接任警察总监的张璧焦头烂额,因为丢东西的全是不好惹的人物。气得他下令底下的警察署和派出所,不惜一切代价抓住这个「燕子李三」。
京城里「燕子李三」的传闻愈演愈烈,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能行走江湖几十载,连总理家都偷了个遍,还能全身而退不留丝毫破绽?
六、燕子李三
此事还要从梁府被窃的三天前说起。
一名三十岁左右中高身材的男人,正不紧不慢地走在北京西四丰盛胡同里。
加载中…
八九十年代北京西四丰盛胡同一隅
他身着长衫,头戴礼帽,浓眉焦皮,脸形瘦长。颇有些文雅之气,像是教书的先生。
此人不时地抬起头,望向胡同两边那些高耸院墙后青砖灰瓦的高大房脊。
就在几天前,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废除了帝号,将清室迁出紫禁城,把末代皇帝溥仪轰出了宫。
一队队的国民革命军在街头巡逻,家家门户紧闭。
唯有丰盛胡同里一户广亮大门大敞四开,门庭若市。各色人物川流不息,好不热闹。
此处正是临时执政秘书长梁鸿志的住所。
「北京政变」后,段祺瑞上台,其心腹梁鸿志也得到了好处,捞到了临时执政秘书长的职位。
一时间,梁鸿志意得志满、风头无两,很快就把家从天津搬到了北京,在城西丰盛胡同租下了袁世凯的幕僚杨度的旧宅。
那个在胡同看似闲逛的长衫男子,也慢慢踱步到梁府门前。
门前正有几人对着大门上的对联捧赞夸耀。那联上写的是:「旁人错认杨雄宅,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梁鸿志得意忘形时写的,把杨度比为汉代的杨雄,把自己比作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长衫男子驻足听了几句,暗地冷笑一声:「我倒要看看你这诸葛亮有什么神机妙算。」
此人,就是那个戏耍了警备司令,最近又在京城声名鹊起的「燕子李三」。
他真名叫做李景华,生于 1895 年河北省涿县。他出生的时候,老「燕子李三」早就死了。
李景华从小练武,曾在戏班子混饭,因为偷东西被赶出来后,干脆就以偷盗为生。
在河南的时候,因为看不惯警备司令的飞扬跋扈,就偷了他的配枪和财物,留了「燕子李三」的字号。一是为羞辱对方,二是模仿古代的「英雄」为自己扬名立万。
几个大案下来,再经过报纸的渲染,「燕子李三」这个字号果然被叫起来了,只不过河南一带也待不下去,就带着全家来到了北京东四牌楼香饵胡同。
京城之大,却没能让他找到更好的养家糊口之法,于是,他又重操旧业。
连续几天,李景华走遍了梁府前后左右的大街胡同。梁府几间正房,几进的院子,哪边有树,哪边是天棚,踩了个八九不离十。
24 日凌晨,他换上一身夜行衣靠,与白天文雅先生的形象判若两人,而这才是他飞贼的真实样貌,悄悄潜入梁府。
七、入狱反扬名
不过,贼终究是贼,「劫贫济富」并不是行窃的目的,只是捎带手做的,填补良心的「安慰剂」。
李景华腰包充实后,立即满足私欲,挥霍无度。连续眠花宿柳,吸食大烟,一掷千金,好不逍遥得意。又听说城隍庙开了庙会,就准备去游玩一番。
加载中…
旧时北京庙会
城隍庙有买的有卖的,好不热闹。但是,最多的还是那些穿着破烂的穷人和乞丐。
这李景华本也是苦出身,见了这些景象,动了恻隐之心,把自己最近所得钱财,一元或二元的,拿出一些分给穷人们,结果一下就轰动起来。追着要钱的人跟了一大串,让他成了整个庙会中最显眼的人。
这一闹,就让负责破案的侦缉队给发现了端倪。
于是侦缉队悄悄尾随他来到了香饵胡同,进门一搜查,果然起获了还未出手的赃物,当场就把他给抓起来了。
李景华倒也是豪爽:「对,大爷我就是『燕子李三』,我跟你们走。」
到了警署,他对自己干的这些事毫不隐瞒,竹筒倒豆子,侃侃而谈。经法庭一审,判了六年。
加载中…
民国时期的法庭和法警
不成想,此事一经报道,反而给李景华带来了更大的名气。
从法院押送李景华回看守所的路上,警察见李景华手里紧紧提着两个包袱,就问他这里面装的都是什么。
李景华郑重地说:「这都是穷老百姓给我写的感谢信,说什么都不能丢了。」
他这还真不是吹牛,在入狱这段时间,竟然有好几个乞丐买了酒饭前来探监。后来又有一名叫王六的老乞丐,送给李景华铜元三百枚。没过多久,又有两个衣衫褴褛的乞丐送来大洋一元。
这些狱警看得啧啧称奇,也不阻拦,只是问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李景华一脸凝重地说:「这些人都是我之前给过钱的穷哥们,还真没忘了我。」
狱警们其实也都是些个穷人,有些还从李景华手上直接拿过钱,因此也不为难他。
至此,李景华彻底接替了老「燕子李三」的侠名,其事迹传遍了整个中国,虽是窃贼,却为人津津乐道。
人们都觉得,六年牢狱,搁谁身上都不是轻的。就算是他「燕子李三」也得废了。
可如果是这样,那还担得上「燕子李三」的名号吗?
七、再显其能
时间到了 1929 年初夏,又有人光天白日得在大街见到了「燕子李三」。算算时间,他这时候不是应该在监狱吗?
这还要从这一年的 6 月 29 日晚上说起。
关押李景华的监狱同往常一样昏暗、闷热,因为空气不流通,老是泛着一股股的臭味。
狱警照例查监,顺着牢门巡视一圈,见只有李三的监牢没有熄灯,就喊了一声:「李景华,你怎么还不把灯灭了睡觉啊?」
李景华笑着说道:「灭灯干嘛,我这正打算逃跑呐。」
这李景华平时在监狱里算是个名人,好多狱警都跟他挺熟,平时也开开玩笑聊聊天。查监的狱警听他这么回答,哈哈一笑,根本就没当回事,继续去查邻号。
李景华见狱警走远,不慌不忙地把镣铐一脱,轻轻放在一边。再等牢里最后一盏灯熄灭,就运功将窗户上的铁棍折断,迅速从窗户蹿出。
等到了院里,他几步就到了墙边,随之跃起蹬墙借力,然后猱身上房。
其实早在他刚刚进监狱没多久,就已经把整个监狱的地形摸了透。这一串动作行云流水,在李景华心中已经推演过不知多少次。
要不是因为有些狱警为在监里立威刁难他,他倒是没想着要跑。
此番他顺利脱逃,也没忘了留名。站在房上,李景华冷笑一声:「哼,燕子李三去也!」说完就接连蹿过几重院落,如履平地一般,消失在北京茫茫的夜色中。
监狱这边才有人发觉李景华越狱了,一帮警察冲出来放枪的放枪,照明的照明,乱成一团,可哪还找得着他?
第二天一早《益世报》和《京报》不知怎么就知道消息了,几个记者围着满头大汗的监狱长追问采访。而等报纸印出来往外一卖,北京街面上更是炸开了锅。乞丐盲流们高兴的跟过年似的。
可没过两天,李景华又被抓了。这次他是在东四牌楼附近被侦缉队发现的。
他被押于河北第一监狱服刑了八年,这八年中,世面上再没有他的什么消息,直到他 1934 年刑满释放。
不过仅过十几天后,他又因咆哮公堂目无法纪而再次被关入感化所。
八年牢刑,这李景华就老实收手了吗?
不,他又在感化所玩了一把神操作。
因为狱警宋书堂、史海山等人得了他的好处,不但没有为难他,还跟他拜了把子,成了把兄弟。
加载中…
民国警察
这回李景华把感化所当成了家,自由出入不说,在这期间他又做下了大案十二起。
什么直鲁军司令张宗昌府、直隶军务督办褚玉璞府、醇亲王府、栋威将军王栋府、英国参赞普尔森家,统统成了李景华的提款银行。
最为离谱的是,李景华还在这段时间里,认识了一个姓刘的寡妇,两个人竟然还结婚了。
他此时过得比没进感化所之前还要逍遥自在,简直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不过,这也是他最后的疯狂了。
八、最后的表演
这一年的 8 月 8 日深夜,李景华冒雨潜入了西单丽华绸缎庄经理潘国英的家。按老话讲,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这一日真是偷东西的好时候。
李景华不知算是艺高人胆大,还是因为连续犯下大案所以目空一切。进了潘家存东西的屋子,他干得第一件事竟然是——开灯!
其贼胆之巨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景华不但开了灯,更是在灯下大大方方地翻找东西。就在此时,潘家有个叫王顺的仆人,发现了屋里的异样。
正当李景华拿了东西心满意足地往外走时,王顺冲上前去,一把将他拦腰抱住。
按常理,做贼应该心虚,偷东西的时候突然被人抱住,那肯定不是吓破了胆,就是第一时间逃跑。
可李景华丝毫不慌,先是轻轻一挣,把王顺的手给挣开,然后反手把王顺给抱起来,放在屋里。
王顺反而给吓坏了,他没想到这贼的力气如此之大,后悔刚才自己怎么没喊叫起来,有人帮忙总比自己独掌难鸣的好。可这时候再说什么都晚了。
李景华见王顺慌张,微微一笑:「小兄弟,别怕,我不会伤你。咱们哥俩聊聊天,你看成不成?」
这王顺哪还敢出声,只是频频点头。
李景华管王顺要了火柴,点上一根烟,深吸一口,接着说:「小兄弟,听说过『燕子李三』吗?就是我。」
「我早听说姓潘的家里财大气粗,今天过来,借他俩钱花花。小兄弟你不要管这个闲事。今天吓着你了,我给你赔个礼,咱们算是交个朋友。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往后还有要你照应的时候。」
说罢就把烟头往地上一扔,背起赃物转身就走。
王顺一看这人的本事,吓得连喊人都不敢喊,眼睁睁看着李景华蹿上高墙,消失在雨夜中。
可是李景华没想到,自己最后竟然栽在了潘家的赃物上。
一般贼偷了东西后,不会第一时间销赃,要等事情平静了之后,再找个没人注意的地方出手。
等了 3 个月,李景华指使自己的把兄弟宋书堂,到北恒肇当铺,去当一匹金花红锦。而这个把兄弟,就是在感化所和他拜把子的狱警之一。
一个警察,怎么甘愿给贼当帮手?那是因为当时的警察工资极低,有时候还要靠社会的募捐才能发出工资。因此,所谓敬重「燕子李三」的侠举只是个托辞,能从贼的手里得到好处,那才是真正原因。
宋书堂把贼赃拿到当铺刚一出手,就被当铺掌柜给发现了。
一是当铺对于贼销赃极为敏感,怕自己的店成了销赃黑店;二是潘国英也四下发了话,如果有发现他家店里丢的绸缎出现在市场,要协同报警。
宋书堂前脚销赃,后脚就被掌柜报了案,侦缉队直接就给拿下了。
要说贼的嗅觉也是灵敏,李景华见宋书堂许久时间没回来,立马就从感化所跑了。侦缉队拿他拿了个空,就把跟他勾结的这帮警察全给抓了。
因为有大量警察被牵涉其中,北平市公安局很重视这个事件,全城通缉李景华。
可是谁都没想到,李景华出现在了一个让人想破脑袋都想不到的地方。
三天后的中午,因为起了李景华的赃,侦缉队正在队里清点。不点不知道,一点吓一跳。其中有大小各包不下数千件,有西服、大氅、衫衣、古玩、瓷瓶、棉被、皮袍,鸦片灯枪及以零星物品不胜枚举。最绝的,里面还有一百一十七军军长吴克仁的手枪和皮帽。
正忙活着,有人发现屋外的房顶上掉下一物,仔细一看,竟然是一根刚刚熄灭的火柴。
侦缉队是干嘛的?全都是眼明手快的侦探。有人立马翻身上房,好么,这李景华就在房上呢。
既然都自己送上门来,哪还有再让贼跑了的道理?众人一拥而上,把李景华抓了个正着。
加载中…
李景华被捕的报道
抓住他,这侦缉队的人也是好奇,还有贼自投罗网的?一审才知道这李景华胆子有多大,他来侦缉队的房上,竟然是想要把被起的赃物再偷回去!
因为在房上趴的时间太长,犯了烟瘾,点火柴的时候,不小心失手把火柴掉落,这才败露了行藏。
所以说,贼就是贼,贼的最终目的还是钱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放在李景华身上一点也不过分。
经过数月的开庭审理,1935 年 1 月 23 日,李景华被北平地方法院判以「窃盗施行强暴罪」。
加载中…
李景华的法庭供词
押回监牢的途中,北平万人空巷沿街观看「燕子李三」的真容。
李景华得意洋洋,连连拱手:「老少爷们,谢谢您赏脸看我。往后要是再有个马高镫短的,还少不了您照应。您要是觉着李三我是个人物,您就给喊声好!」
加载中…
报纸关于李景华被捕后的报道,押解途中观者人山人海
「好!」沿街的百姓顿时轰然而动。
明明是押解罪犯的严肃场面,被李景华生生给搅和成了一出闹剧。
但这个时代还缺乏闹剧吗?看看那些走马灯一样上台的政客,从大清到北洋,从北洋到民国,哪个不是以正气上台,以闹剧结尾?苦的也就是这些平民百姓,在这一声「好」中,道尽了自己的无奈与辛酸,喊出了压在心底的愤怒。
因为不服法院的判决,李景华还请了律师进行辩护,但还未等到最高法院回复,「燕子李三」李景华就于次年 1 月 9 日在看守所内身亡了。
加载中…
李景华身亡的报道
由于无人收尸,被埋入义冢。
俗话说:入土为安。然而,「燕子李三」的传奇仍未谢幕。只不过,这次出的可是人命案。
九、风云又起
1948 年 12 月 16 日深夜,济南老庆丰金店西墙根外,一个黑影正在爬墙。他没有直接翻墙进院,而是上了北屋顶。
等确定四下无人,这黑影翻身进院,从金店的前门直接进去。开始在屋里大肆翻找。
就在这时,金店的相经理听到了动静出来察看,见有贼,举棍就打。谁知道这贼人昂然不惧,挨了一棍之后,马上掏出手枪,照着相经理的头就扣动了扳机。
先是「啪」的一声脆响,紧接着「咚」的一声闷响,相经理尸身倒地,脑袋飞出去半个,掉在了刚刚出来的相经理老婆的脚下,把她吓得失声尖叫,瘫倒在地。
这贼人见有人出来,也不慌张,拿枪顶住相经理老婆的头,慢条斯理地说:「把保险柜的钥匙交出来,不然也崩了你!」
相经理老婆这才敢看了一眼贼人,此人个头不高,穿着灰色棉袄、棉裤,一条毛巾包住了头脸。
不过她现在是又惊又怕,不敢多看,赶紧让店伙计交出了保险柜的钥匙。
贼人老实不客气,把柜里的金饰钞票一扫而光,趁夜从后门跑了。
十几天之后,老凤祥金店也遭了贼人。
这贼人独枪匹马,左手持枪,右手持电筒。一身灰色棉袄、棉裤,一条毛巾包住头脸。
先是开枪打死了经理吴汇源的父亲吴本一,然后用枪逼着在场的其他人钻进被窝,一边嘴里不干不净的「小舅子」、「老丈人」的骂。把这些人吓得光打哆嗦,也不敢出声也不敢动。
这贼人把店里的金银和钞票洗劫一空不说,还在店里吃饭喝茶拉屎撒尿,就当自己家里一样。
直到早上六点多,贼人留下一行字「正大光明刘基作」后,打开大门大摇大摆地走了。
此时的济南刚刚解放不久,济南市军管会和人民政府对这起大案非常重视,要求济南市公安局侦破此案。
侦察员在仔细地勘察了现场之后,认定现场留下的名字是个突破口。可突然有人想起,这个「刘基」现在就在监狱服刑,怎么可能去偷金店呢?
等侦察员去提审刘基,刘基却一口咬定,这事是有人冒着自己的名干的,真正动手的是一个叫「燕子李三」的人!
侦察员听得一头雾水,又是一个「燕子李三」?他不是早就死在北平的看守所了吗?
原来,这是第三个「燕子李三」。出生于 1920 年,祖籍山东禹城县。
此人打小就被父母带着闯关东,以乞讨和偷窃为生。九岁那年,一位习武之人收他做了徒弟,并起名为李圣武。
有了功夫之后,他就以偷窃为生。十七岁在东北当了盗匪,之后断断续续半抢半偷,并且自称为「燕子李三」。
与之前的燕子李三不同的是,此人还是个能动手杀人的悍匪。
侦察员对他进行抓捕,曾经在 1949 年的 1 月,在街上堵到过他。
说也奇怪,侦察员其实并没见过李圣武,却一眼就在人群里认出了这个三十岁上下年纪,秃头顶,扁方脸,高鼻梁,大嘴巴,扫帚眉的人就是他。
可能是那双鼓眼睛流露出的凶狠神情吸引了侦察员的注意,这是杀过人的大盗才有的眼神。
不过,李圣武竟然在押送的过程中趁乱跑了。
加载中…
济南普利门街,李圣武在这里趁乱逃脱
接下来,双方又有了第二次遭遇,但李圣武跳墙又逃了。
一时间谣言四起,都说这个「燕子李三」名不虚传,有真本事。
他确实有点功夫,日本人和国民党都曾经抓捕过他,都失败了。
但这人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奇,他能逃脱的原因是花钱买通旧警察,再加上那时候的警察也犯不上为那几块薪水玩命,所以才一直逍遥法外。
济南解放后,他仍然不思悔改,继续与人民为敌,扰乱社会。
李圣武几次逃脱成功后,胆子更大了。他又买了枪支,在徐州连抢了三家银楼。
面对这样的大贼,侦察员没有放弃,终于在 1949 年 6 月,访到了李圣武跟一个妓女姘居在一起。就跟民警配合,以查户口为名,叫开了家门,内外线齐动手,将李圣武控制住,现场还搜出了上了膛的手枪和子弹。
加载中…
大贼李圣武被捕
最终,经人民政府批准,在 10 月 27 日,将这个恶贯满盈的大贼枪决于济南十二马路北卡子外。
他的尸体被送到省立白求恩医院,作为解剖实习用,也算是他罪恶的一生中唯一为人民做过的好事。
至此,三代「燕子李三」全部落幕。
然而,「燕子李三」的影响远未结束。
十、余孽兴风
就在李圣武被枪毙的 9 个月前,也就是 1 月 18 日的深夜,一声巨响在北平的夜空中炸响,惊动了正在熟睡中的人们。
当人们循声找到巨响所在,才发现是北平市市长何思源家发出的。
何思源夫妇及两个儿子、大女儿何鲁丽,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市副市长受伤,小女儿不幸惨死。
加载中…
何思源先生全家
起因是何思源先生积极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努力,被蒋介石下达了暗杀令。
制造这起惨案的人,就是军统保密局北平站的特务段云鹏,他偷偷潜入何家装了定时炸弹。
加载中…
「燕子李三」李景华的徒弟,飞贼特务段云鹏
另外,他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第二代「燕子李三」李景华的徒弟!
此次事件之后,此人一直逍遥法外,还在 1954 年,第四次潜回大陆,企图刺杀毛主席,失手后被捕。于 1967 年被枪决。
飞贼——特务——死囚,是他一生写照。
十一、结语
董师秀桑冲们也好,「燕子李三」们也好,都是危害社会的窃贼。
即使某些窃贼有所谓的「劫富济贫」之举,也不过是他们在犯罪后平衡内心,求得自我安慰的行为,而其反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为什么有无数百姓会对一些窃贼的违法之举拍手称快?是因为在旧社会的老百姓心中,自己无力改变社会的黑暗,那就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哪怕是一个反社会的贼。
只有在那个畸形的旧社会,那个逼人为贼的社会,那个狱警与贼同流合污的社会,才会以贼为英雄,这只是那个时代的一出悲剧而已。
贼就是贼,无论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实质上就是扰乱了社会治安,给青年人带来不良影响,树立了坏榜样,传下来的也只是个贼名而已。
只有国家富强、政治昌明,才会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出现,才会让「李三」们不再做贼,过上正常的生活。
参考资料:
《窃贼的历史》
《窃贼史》
《正说北平大盗「燕子李三」》
《真实的「燕子李三」_ 两个「飞贼」二合一演绎的传奇》
《燕子李三访问记》
《燕子李三的真实面目》
《我参与侦审「燕子李三」案》
《破解「燕子李三」案之诸多谜团》
《京城神偷燕子李三》
《解放初期震惊济南的飞贼「燕子李三」》
《济南「飞贼」李圣武落网记》
《关于近代武林人物燕子李三的几个版本考》
《从盗窃进入传说——燕子李三其人》
《1948-2018 济南大案风云亲手抓捕「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落网记》
《北洋政府时期京师警察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