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犯罪嫌疑人三年前就死了

前两个案件中,有读者质疑有的情节经不起推敲,逻辑不足,并提出了疑问,我都没有回答,因为人性就是这么复杂和多面。对很多罪犯来说,杀掉一个人并不需要充足的理由,可能一个非常微小的事件就会让他们动了杀机。不瞒大家说,我自己有时也难以理解某些凶手的杀人逻辑。当然,从犯罪心理学上来说,几乎所有的凶杀案都有一个潜在的心理原因,只不过是某个时刻被激发出了犯罪的冲动而已。

但我不是犯罪心理学家,真实的案件也不是小说,更不是本格推理,并非所有环节都有着严谨的逻辑关系。激情杀人,有时可能一个眼神甚至一个动作,看上去微不足道,但足以酿成一场血案。待到审问的时候,罪犯自己甚至都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犯罪欲望感到吃惊。

人性是多面的。大多数的犯罪成功都有着一定的偶然性,事先也没有经过周密的谋划。警队的主要工作是从蛛丝马迹中推导查找出案件的证据,将凶手绳之以法,并非是推理论证谁是凶手。

坦率说,刑事案件中的凶手大部分并不难确定,他们往往没有莫里亚蒂式的缜密头脑和干净利落的身手,案件的发生最多也就是经过了初步的策划,比如预先购置好了作案工具,或者去对方周边了解过环境等。

就这些粗糙的预备,已经算是精心策划的犯罪了。日常的刑事侦查就是这样琐碎和平庸,远没有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样惊心动魄。

今天我要讲的这个案子,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策划过程也谈不上无懈可击,但最终居然成功了,倒是从侧面印证了案件的偶然性。

最开始这个案件并不是一起刑事案子。

一个男人在医院病发身亡,医生束手无策,家人悲痛欲绝。这是个很常见的场景,让人感慨生命的无常。残酷点说,这种情形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场所并不少见。

这次的不同在于,家属对病人的死因提出了质疑。医院常规治疗之后没有令病人起死回生,所以听到家属质疑的时候,医生们显得很紧张。不知道什么时候,医患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张,医生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危行业。

幸而这次不同,病人家属虽然质疑死因,但并没有将矛头指向医院,而是带着巨大的疑问选择了报警。

案件转到刑警队后,我去询问了病人家属。一个看上很普通的中年人声称是死者的表哥,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一谈起表弟,面孔顿时生动了起来。他唾沫乱飞、指天咒地发誓,说表弟绝不可能突然死于不治之症,他平时身体健康,甚至连感冒发烧都很少出现,突然得了不治之症,而且这么快就走了,一定有蹊跷。

我对此不置可否,我见过太多这种自以为是的人了。这个社会忘记了一个基本常识:专业的事情,一定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并且给予充分信任,切忌用不专业的言论去指手画脚。

不过既然对方提出来,警方也没有理由拒不接收。

征求过家属的意见后,尸体被送到解剖室由法医进行了解剖,以确定死因。

拿到解剖结果的时候,我沉默了。

法医中心的老徐站在我身后悄悄说,这个死者的死因,是有些蹊跷。

死者的确是死于某种不治之症,但这个病不是原发性的,而是通过药物引发的结果。 

也就是说,死者很可能是被投毒致死的,这种不治之症是投毒的结果,但表面看起来像是自然发病而死。

我提出了疑问:如果死者的不治之症起因于投毒,毒药肯定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剧烈的生理反应,死者不可能一直毫无知觉,等到已经病入膏肓才去就医。

 「这就是蹊跷的地方。」老徐神秘地眨眨眼睛:「这种药物引起的不治之症,需要小剂量长期投毒才可以。死者是被长时间慢性投毒导致的不治之症,别说医院检查不出来,一般法医都未必能发现。」

老徐得意地看着我,似乎刚才说的不是一桩命案,而是一起普通的医学案例。没等我说话,他补充说:「你肯定会问我为什么能够看出这点是吧,我之前听我的师傅讲过国外一起这样的案例,一直记忆犹新。」

他敲敲我的肩膀:「死者有老婆吧?请她来问问话吧,十有八九就是她。」

我愣住了,对老徐说了一句话,接着老徐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我告诉老徐,死者的妻子三年前已经去世了。按照他的推断,这案子莫非是鬼做的?

征求死者家属意见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询问的就是死者的妻子。死者叫马行空,当时我才知道,他的妻子三年前已经病逝,俩人有个儿子。马行空父母尚在,不过没跟他住在一起。他的这个表哥因为跟他合伙做生意,所以来往比较多,对他也比较了解,这也是为什么表哥会觉得马行空的死因有点不正常的原因。

我没有第一时间告诉这位表哥马行空的死因,毕竟这案子是否像老徐推断的那样,还不能妄下定论。不过按照正常的侦查流程,我还是对他详细进行了询问。

这个男人表现得非常焦急,对表弟的死因似乎兴趣浓厚,但又不是特别悲伤。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番问询之后,我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马行空和表哥两个人经营着一个小型公司,几年打拼,熬过最初几年的苦日子,现在生意蒸蒸日上,可以说日进斗金。而且公司未来可预见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 

其中一个合伙人突然死了,自然存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马行空还有个儿子,于是遗产继承变成了表哥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他得想办法至少拖延侄子继承遗产,也好想出独揽经营权的对策,他可不想今后事事都跟个孩子商量。

所以他选择了「愤然」报警,不过他可能没想到,他释放的烟雾弹竟然阴差阳错成了揭开死因真相的序幕。

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按照凶杀案件的侦查原则,目前这位表哥还是被列为了嫌疑人进行调查。

结果一无所获。

种种迹象显示,马行空和表哥的关系确实很好,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基于经济和家族血亲的紧密合作关系,马行空的死会大大减损企业的受益,不仅不会让表哥得利,反而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已经有几个职业投资人对这个企业产生了浓厚兴趣,洽谈合作阶段出了这种事,对方肯定要重新评估企业的潜在价值了。

个人关系方面,比起脾气暴躁的表弟马行空,表哥算是个不错的男人,规矩、本分,还有一点商人独有的狡黠,凡事从利益出发,但又谨小慎微,跟马行空的性格正好互补。详细了解了马行空周边的人际关系后,我们初步排除了表哥的作案嫌疑。

马行空还有一个儿子,自然,也是我们重点调查的对象。

见到这个叫马力的男孩的时候,我有点失望。面前这个男孩,跟我想象的太不一样了,眼神木讷、外貌普通。我甚至对他平凡的衣着和谈吐有些吃惊,作为一个小企业主的儿子,他未免也太平庸了些。 

但他并不紧张,看上去很淡定,虽然开口说话的时候带着些颤音,但看得出来,他对自己被请到警局这件事并不意外。

经过简单的询问我才明白,何止不意外,简直是家常便饭。

倒不是这个男孩经常闯祸。正相反,这个看上去普通的男孩子成绩优异、待人礼貌谦和,他多次出入警局,是因为他的父亲。

不错,就是死去的马行空。

在儿子马力的口中,父亲马行空是一个十足的混蛋。提起父亲的时候,这个男孩脸上第一次露出复杂的表情,一种充满着愤怒的释然充斥着他的脸庞。

马力说,父亲狂妄、自大、暴虐、粗俗,自打他记事起就不断跟母亲争吵、殴斗。严格来说,是父亲暴打母亲。他经常去警局指认父亲家暴。在频繁的家暴中,母亲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终于有一天,弱小的男孩冲上去保护母亲的时候,被父亲一下子推倒在门框边,撞伤了头,母亲像疯了一样对父亲又抓又咬,拿起菜刀狂怒着要和父亲拼命,这才吓退了这个粗鄙的男人。

从那之后,他们离婚了。马力和母亲一起生活,拒绝来自马行空的任何施舍。对此马行空非常懊恼,又无可奈何,不过显然他把这种懊恼转化成了厮混的动力,开始更加频繁地和不三不四的女人来往,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只在每月例行探视孩子的时候,才流露出一点悔恨和愧疚,不过转眼就重新沉浸在酒精的麻醉中,把儿子和前妻抛到了脑后。

三年前,繁重的生活终于击垮了这个女人,一场大病后,她的身体一日千里,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直到在医院咽下最后一口气,这个女人都没让马行空走进病房。如果不是最后病得眼睛已经看不清楚东西,马行空是绝不可能见到临终的妻子的。 

虽然马行空在妻子面前悔恨万分,但在马力看来,一切都没用。

马力在讲述这一切的时候,始终面无表情,就像是在说别人的事儿。只有谈到母亲逝去的那一刻,他稚嫩的脸上才露出一丝悲伤。

「你恨你父亲吗?」我问。

「当然恨」。马力说:「我早就恨不得他死,现在他终于死了,我很高兴。」 

这话让我内心抖了一下,我看着马力的眼睛,问:「你父亲怎么死的,你知道吗?」

马力茫然地看着我,我重复了一遍问题,他才说:「不清楚,我不关心。」

他冷漠地说:「我不是他儿子。他不过是我医学上的父亲,在感情上,我的父亲早就死了。我只有母亲,没有父亲。」

事情到此告一段落。马力的陈述勾勒出了一个不幸的家庭,但唯独没有凶手的线索。虽然马力说父亲马行空死了他很高兴,但这也不能说明他有可疑,从他的经历来看,他恨父亲可以理解。

况且,如果马力真的对他父亲下毒,在警局这样不加掩饰地表达对父亲的恶意,肯定不是一个明智的行为。

不过,感觉归感觉,职业素养还是要求我认真面对每一个可能的线索。我详细调查了马力和他父亲近期的行踪,发现两人的生活的确没有重合。 

此前父子俩的确通了几个电话,但这段时间没见过面。而且两人的通话时间都很短,大多十几秒钟。我问过马力,他表示那都是马行空希望来探望他的电话,都被直截了当地拒绝了。马力说,别说是母亲死后,母亲生前他对马行空的探望都是拒绝的,要不是母亲劝他,他根本都不会见马行空一面。

调查表明,马力说的是实话,母亲死后,他确实没和马行空再见过面,更谈不上交流。我们还得到一个情况,马力的母亲去世的时候,马行空曾经到医院留下一笔钱,马力收了这笔钱,但之后几年他一直都在边上学边打工,没再花过马行空一分钱。倒是马行空隔三差五地往他账户里汇钱,数目都不小,但这些钱马力都没动过。

案件的侦查陷入了死胡同,我一时找不到更有价值的线索。 

出于保密,这里我肯定不能公开那种致病药物的成分。但经过咨询老徐,我知道这种药不难买,药店随处可见。这无形中增加了排查的难度,毕竟谁都可以买到的东西,很难确定它的来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犯罪嫌疑人三年前就死了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