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如何学好高中政治?

只讲有用的。全国卷范围都适用。

从本质上说,高中政治,虽然叫政治,但它考试考察的完全不是你分析国家大事、针砭时事的能力,而且以绝大多数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完全没办法好好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如果企图让一个学生通过多看新闻联播、多看报纸时事、多记人民日报官话的方式去提高政治的得分能力,有用多多少少是有用的,但是作用非常有限。

选择题我们暂且不说,因为政治选择历来是文综三科里最最简单的,基本没有什么难度。

我们先讲大题,你可以去翻一下我们学的四个模块的大题的答案(高考真题),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答案里有多少内容是可以从「多看报纸多看新闻多分析时事」就能答出来的?

高中政治,如果你想用较少的时间又拿个不错的分数,学法就跟学数学一样,做好题型分类,套解题方法。

经常有人说什么「新高考啦,背多分的时代过去啦,靠背模板套框架已经拿不了分啦!」,这种话就跟「数学已经不能靠刷真题提分啦,归纳题型已经不管用啦,现在新高考很灵活都是考思维了啊!」一样。

年年都说新课标新高考、去套路化去模板、考思维考学科素质,到头来拿高分的还是那批最会研究考法套路最会套模板的学生,连考试套路都没摸清楚的考得差的学生,就只能继续感慨高考考的真灵活啊,果真时代变了。

虽然政治和数学的学法类似,但是它比数学学起来要简单的多。

因为你学数学,绝大部分工作在于刷题,刷的多记的多,重复的次数多,你才能真正理解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

这部分工作是只能由你自己独立完成的,什么学霸名师都帮不了你,再厉害的同学,再牛逼的老师,给你讲题讲的再好,讲的再多,你不自己去反反复复做,你都没办法真正掌握。

而政治不一样,政治的很大一部分工作都可以由老师辅助完成,因为政治的知识点不像数学,很少存在由于基础差就无法理解的情况。

而且政治的题型相比数学,真的是太少了,做题步骤也相对更加固定。

它也不像数学有一些难题需要你灵机一动灵感闪现才能做出来。

如果老师能把这些相对数学来说更少学生也更容易理解的知识点、题型、解题总结出来,学政治就简单轻松许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哲学生活的知识点,真正有用需要背的东西也就三四张 A4 纸的内容,学校却发十几张提纲,还需要学生自己通过不停做题筛选出其中有用的东西,就是无形中给学生增加负担。

所以,像哲学生活这种很固定死板的内容,直接去找班里成绩好的同学要他自己做的提纲就好了,在他的基础上继续做题优化,这就能减少很多时间。

这就不像数学,数学你拿学霸的错题本一点参考价值其实不大。

为什么做政治大题就跟做数学套解法套框架的做法一样呢?拿真题示范一下。

文章比较长,可以点击目录阅读相应位置,体验更佳

大题只需要两个东西:

①、整理好的政治生活的框架

②、归纳好的做题流程及具体操作(政治生活你只需要知道这个那你所有题目都会做了!!)

框架:(政治生活)

一共有 6 个框架,其中 5 个都是几个主体的知识点框架,分别是政府、党、民主党派、人大、国际社会。

这 5 个主体的知识点框架我称之为主体框架。

第 6 个框架是对主体框架的补充,我称之为措施作用框架,都是对各个政治主体的作用,意义之类的东西。

为什么要单独列出来,到后面做题你就知道它的好处了。

大概是三张 A4 纸的内容吧,其中 PS 部分的东西是方便你理解这个知识点的,也就是不用你背的东西。所以政治生活要背的东西基本就这么点儿。

具体如下:

一、政府主体知识点框架

1.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PS:体现为人民服务时上这个)

2.宗旨:为人民服务

3.原则:

a.对人民负责

b.依法治国

c.民主集中制

d.权责统一原则(PS:有权就有责任)

e.权责法定原则(PS:法律规定的权力才能行使,不能缺失和滥用)

4.职能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PS:材料有体现保护人民合法权益或者打击犯罪的时候用)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d.加强社会建设职能。(PS:材料涉及民生问题的时候用)

e.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5.三环节

a.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

b.执行:依法行政、科学行政

c.监督:监督别人和监督自己,监督自己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加强监督

外部监督:推行政务公开,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

6.政府特别小点(PS:材料涉及的时候补充上去)

a.深化机构改革和建立健全行行政体制。

b.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放管服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党主体知识点框架

1.执政原因:

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的正确选择,是宪法赋予的。

b.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2.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为民)

3.地位:中国共产党是的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宗旨: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5.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6.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后接: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即为民)

7.执政方式

a.依法执政(执政的基本方式)

b.民主执政(党内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人民首创)

c.科学执政

8.领导方式

a.政治领导(制度、大政方针、路线、政策、目标等等)

b.组织领导(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向政权机关培养推荐干部)

c.思想领导(用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

PS:第 7、8 点主要针对党外。

9.党特别小点(PS:材料涉及的时候补充上去)

1.党领导人大立法写入党的主张,坚持依法执政,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坚持

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的有机统一

2.党听取党外意见(即问民):广聚民智、形成 xx 共识,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有机结合

3.深化机构改革和建立健全体制

4.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个出现其中两个时答:「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有机统一。」

三、民主党派主体知识点框架

1.性质: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地位:是参政党

3.政党关系:和共产党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

4.政党制度

a.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政协

a.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机构,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民主协商的重要渠道

b.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四、人大主体知识点框架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地位: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其常设机构,行使其部分职权。

b.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c.与其他国家机构关系: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d.与人民关系:代表人民统一行使权力

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人大代表

a.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b.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免责权

c.义务:协助法律实施,听取人民意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b.宗旨:人民当家作主

c.特点: 民主集中制

五、各主体的措施作用框架

措施作用:

1.对政府:

a.防止权力缺失和滥用

b.减少工作失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行政管理水平

c.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d.树立政府权威

2.对党:

a.发挥统等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b.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c.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d.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e.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对公民/人民:

a. 便民利民

b.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c.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4.对社会

a.维护社会秩序

b.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谐

5.对国家

a.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制健设)

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民族伟大复兴

六、国际社会主体知识点框架

1.主权国家:

a.主权:一个国家的核心与灵魂

b.权利(基本):独立权、平等权、管辖权、自卫权

c.义务(基本):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作用)

a.协调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和平)

b.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发展)

3.联合国

a.宗首:维护国际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b.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同际争端

4.国际关系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基本形式:

①、竞争: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合作: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③、冲突: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5.国际形势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最主要障碍,应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外交政策

a.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

b.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c.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基本目标: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e.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做题流程:(政治生活)

政治的政治生活大题做题流程:

1.确定题型

2.确定答题框架和答案结构

3.材料分层和圈关键词和划答案成份

4.确定最终答案分几点写

具体操作:

1.确定题型(政治措施型、政治 A 措施对 B 型、政治原因型、政治意义型、政治是什么型、政治体现型)

2.确定答题框架和答案结构(答题框架就是整个答案大概可以分哪几个层次,答案结构就是具体到每一点答案的组成结构)

a.政治措施型

答题框架:根据材料分层来答,材料分几层就有几层

答案结构:主体框架措施+材料措施+影响

b.政治 A 措施对 B 型:(与措施型仅一点图别,就是影响一定要落到对 B )

答题框架:根据材料分层来答,材料几层就有几层

答案结构:主体框架措施+材料措施+对 B 影响

c.政治原因型:

答题框架和答案结构:(七点有就上,不一定都会上。)

①、现状

②、主题原理

③、主体原理

④、材料措施+有利于现状

⑤、材料措施+有利于主题

⑥、材料措施+有利于主体

⑦、材料措施+有利于相关主体(公民/人民,社会,国家)

d.政治意义型(与原因型仅一点区别,即原理和有利于要合起来写)答题框架和答案结构:

①、现状+材料措施+有利于现状

②、主题原理+材料措施+有利于主题

③、主体原理+材料措施+有利于主体

④、材料措施+有利于相关主体(公民/人民,社会,国家)(这里不用讲原理)

e.政治是什么型

答题框架和答案结构:

①、谁管(即主体)

②、管谁(即对象)

③、管什么(即内容)

④、怎么管(即方式)

f.政治体现型 (A(A 是措施过程)如何体现 B)

答题框架和答案结构:

①、B 的关键原理(主要内容、关键内容、本质、核心等)

②、A 中主体 1 原理、材料措施+影响+体现了 B 的关键原理的(基本、根本、内在、必要)要求。

③、A 中主体 2 原理、材料措施+影响+体现了 B 的关键原理的(基本、根本、内在、必要)要求。

④、A 中主体 3 原理、材料措地+影响十体现了 B 的关键原理的(基本、根本、内在、必要)要求。

⑤、A 中主体 4 原理、材料措地+影响十体现了 B 的关键原理的(基本、根本、内在、必要)要求。

3.材料分层和圈关键词和划答案成份

即看设问和材料,边看边把重要关键词(提示术语的)圈起来,如:法、责、制度、体制等,在答案成份下面不是平时积累的术语但你觉得标准答案里会出现的)划线。最终根据材料意思给材料分层在整个过程中看到材料的某一句话就要想它是对接整理的框架的哪一个点。

4.确定最终答案分几点写

看分值,一般一点三分,可适当写多一两点。根据材料分层和答题框架决定分几点。

特殊:凡涉及政府要怎么做的题,都要加上监督(监督自己或监督别人)的点。

可能你还没记住这么多东西,但没关系,我们先照着看,用高考真题来验证一下是不是像我说的,只要无脑套上去就行了。

示范做真题全过程:(政治生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材料一:2014 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

我们一步步按做题流程来,不要急。

1. 确定题型

「政治知识,政府如何强化预算管理」→是「政治 A 措施对 B」的题型,政府是 A,「强化预算管理」是 B。

2. 根据题型确定答题框架和答案结构

「政治 A 对 B 型」→答题框架是:按材料分层来分,材料几层就分几层

答案结构是:主体措施+材料措施+对 B 影响

3. 材料分层和圈关键词和划答案成分

材料分层:根据材料意思来分层,不要再那么简单粗暴无脑的按句号或分号分。要按意思来分

这里第一段意思是「人大规定的政府不能改,要照做。」

第二段意思是「政府按照法律制定了一些制度。即依法制定制度」

所以材料分两层。所以答题框架可能是两点。

圈关键词:看设问和材料,圈起一些提醒你套什么知识点上去的词,我圈的关键词有「政府」「人民代表大会」「法」「依法治国」「制度」。(如「政府」提醒我用整理的政府主体框架和措施作用框架的政府部分,「人大批准」提醒我民主集中制,「法」提醒我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等等)(材料分两层了,这些词出现同一层的写答案的时候就写在一起。比如第一层材料里的,全部写在第一点里。)

划答案成分:「管理」「执行」「落实」这些我认为标准答案里可能会有的,先划出来。尽量在我自己写答案时写进去。让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更相似。(这些词尽量在你的答案里多出现,就会显得很高级)

然后再看一次材料用材料对接自己整理的政府主体框架。把你觉得有关的知识都套上去,以防漏点。

材料要的是措施。那与材料措施有关的都可以写。

「性质?不是措施。

宗旨为人民服务?可以写成措施但材料没有体现为民,所以不写。

材料第一段可以对接:原则的民主集中制。那写答案时第一点就得补上这一个知识点。材料第二段对接:依法治国原则,职能勉强可以说是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吧。依法行政也是有的。这些都要补在第二点答案里。

4.确定最终答案分几点

分值 12 分,一点一般 3 分,所以有 4 点。然后根据材料分层(2 层)和答题框架(A 对 B 是依据材料分层来分,所以还是 2 层),所以好像只有两点,还不够四点。但是因为这是涉及政府怎么办的题,所以还要加监督(监督自己或监督别人,这里明显是监督自己如何预算)的点,要写 2 点才能凑齐 4 点。所以整理的框架里的监督自己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点来写。

一共就是四点。

所以现在已经确定了写 4 点答案。写答案时记得答案结构:主题措施+材料措施+对 B 影响。还有记得把你划的答案成份写进去。

所以我的最终答案是:

①、政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材料对接的整理的主体框架措施)按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执行落实预算,(材料措施)规范政府预算管理行为。(对 B 影响)

②、政府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材料对接的整理的主体框架措施)按照预算法制定相关制度,(材料措施)为预算管理和执行提供制度保障。(对 B 影响)

③、政府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加强对预算的监督,(材料对接的整理的主体框架措施),强化预算管理水平。(对 B 影响)

④、政府推行政务公开,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材料对接的整理的主体框架措施)推动政府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对 B 影响)

看到这里再提醒一下

第①点答案,主要源自第一层材料圈的「关键词」,以及「再看一次材料对接政府主体框架可以补上的点」。

第②点答案,主要源自第二层材料的圈的「关键词」,以及「再看一次材料对接政府主体框架可以补上的点」。

①②点都有严格按照 主措+材措+对 B 影响的结构。

③④点因为是材料没有自己补充的所以没有材措。但依然有主措+对 B 影响。

我们对照一下标准答案。

①、严格执行人大批准通过的预算;

②、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③、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

④、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管。

⑤、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

它有 5 点。但第三点是对前两点的重复。「编制预算」就是第一点。「执行预算」就是第二点。

所以按我这么做几乎可以得满分。(只是比标准答案多了写原理的点。应该答到的点都答到了。我的第一点就是答案的第一点,我的第二点就是答案的第二点,我的第三点就是答案的第四点,我的第四点就是答案的第五点)。

不建议像标准答案写的这么简洁,改卷时老师还会增加一些赋分点的,写的太简洁太少就容易丢分。

不要觉得步骤繁琐。做习惯了根本不用想做到哪一步了,很顺其自然的就想下去,做题快慢只是取决于写字快慢。每种题型做个四五道你也能练出来的。这就像是数学题,这类题的解法套多了,你都成肌肉记忆了,就不用再想了。

经济生活也是同样的做法。

一样是先给框架再给做题流程,讲经济怎么办型的真题。

这是企业框架,以后只要遇到问到关于企业题目,无脑套这玩意上去就行。(你题目越的多了还可以继续优化这个框架)

框架:(企业框架)

1.经营战略(面向市场)

2.产品

a.数量→经营战略,加大 xx 供给

b.质量→先进工艺和高质量标准

c.结构→加大 xx 研发,优化 xx 供给结构

d.性价比→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

3.品牌建设

4.必答:

a.供给侧改革(如果是其它国家就增加 xx 供给)

b.”转转结”:

①、转变 xx 发展方式

②、促进 xx 转型升级

③、推动 xx 结构优化

c.开辟市场

d.技术

①、自主创新能力

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③、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同时出现技术和国际时)

5.国际/一带一路:

a.国际产能合作、「走出去」

b.「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竞争力

6.其他:

a.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管理————成本、活力

b.分配制度————积极性

做题流程:

经济生活怎么办型的做题流程是最简单的。

答案框架:看材料有几点能对应得上框架(企业框架,产业框架)里的东西,有几点答案就能写几点

答案结构:措施+影响

上真题看看这样套能拿几分。

2013 年一卷。非常典型的题目

[2013 全国卷 I·38(2),14 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二 H 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 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 2007 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 6 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

加载中…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

问成功的经济原因。也就是经济型怎么办。(不是经济原因型,这两个题型有很大区别,以后再讲,现在只是让你感受「政治做题也是像做数学题一样,看到这个题型套这个解法框架,就完事了,比做数学题更简单。)

「演艺公司」提示用企业框架。

那就在企业框架里找和题目有关的点写上去即可。

第一段「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即对应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

表格内「资金来源变化」可以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巴拉巴拉的。

「组织结构」是说现代企业制度。

「分配制度」直接对应分配制度。

「相关职能部门」提示「科学管理」,说的还是,现代化企业制度。

「演出机制,市场化,面向社会」说的是经营战略和产品数量,开辟市场。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节目保留,获奖,群众喜闻乐见」说的是产品数量质量,品牌形象。

所以一个个对接后,要点有(按框架里的顺序):经营战略,产品数量质量,品牌,供给侧改革和转转结,开辟市场,现代企业制度,分配制度。

一个接一个框架内术语加一些材料内的话套上去即可。

我的答案:

①、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市场化营销,加大高质量产品服务的供给,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

③、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推出更多节目并获奖,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④、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侧改革,开辟更广阔市场。

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活力。

⑥、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员工积极性。

瞅一瞅标准答案:

【答案】

①、改制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

②、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

③、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④、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⑤、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基本的点都有写到。但是呢。那些术语和标准答案还有差距,这就要我们继续完善这个企业框架了。

比如:经营战略以后要这么写。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市场定位准确。

写品牌时以后要这样写: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价值,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做一题积累一题,逐渐完善你的框架。才是王道。没有最好的框架,只有更好的框架。

再来一题

也还是经济怎么办题型。

2017 年一卷

我国是一个消费品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业 100 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电、制鞋、棉纺、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 50% 以上。

据统计,2005~2014 年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 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 2 倍。2016 年我国出境人次达 1.35 亿,境外消费达 2600 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购买服装、化妆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2016 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过 1100 亿美元,其中 76% 的消费发生在境外。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

第一问不讲。讲第二问。问的是企业应该怎么做。即经济怎么办型题目。

问企业。先拿出那个企业的框架。

问的是应对消费品供给问题。那应该着重写企业框架里的产品部分。

先看产品里有的四点。

第一点数量:现在是说产品数量不够吗?不是,是产品不够高级,消费者都跑去外国买东西。

第二点质量:可以写。质量高的话就不用去境外买东西了。

第三点结构:有的。材料起码都有个奢侈品大多数去外国买,证明中国的奢侈品不行。

第四点性价比:可以写。因为性价比既包括价格也包括质量。性价比高,竞争力就强。就能干的过外国的商品。

除了产品这三点可以写。那框架里还有一些什么经营战略,品牌建设,供给侧改革,技术都可以写,因为这些都会涉及到企业的产品供给。但这不是重点。我们可以放在后面写。因为材料主要说的是产品问题。

至于国际和其他什么分配制度什么的要看到材料有才行。没有就别硬上。强扭的瓜不甜。

所以这题目就是一点一点往上套。可以套的就套。

我的答案

①、采用先进工艺和高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质量)。

②、加大高级消费品的研发投入,优化产品供给结构(结构)。

③、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性价比(性价比)。

④、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推进供给侧改革。

⑤、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自主品牌价值。

⑥、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后面这三点都是一些补充的点,尽量贴多点。说不定标准答案里就有出现这些词,那你的答案就看起来很高级了。)

标准答案:

①、我国企业要采用新的工艺和高的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的质量。

②、我国企业需要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加大高端消费品的研发投入,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

③、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

④、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

可以发现我写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的术语都差不多。因为我一开始做题总结的时候就把这个典型的题目的术语积累了下来,以后碰到这类似的题,都可以直接这样套。你们自己做真题时碰到一些好的术语记得要补充完善你的框架,这样你才会越来越屌。

总结:

所以要做好政治的大题你要怎么练?

①、各个模块(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的知识点框架,你得先总结出来,一开始可以不那么完整,先弄个简化版的,然后在做题时不断完善优化。

②、你得研究出每个模块有哪些题型,这些题型的做题流程是什么。把这个研究透了,你才能看到题目就条件反射知道要大概要怎么答,有哪几个步骤,哪几个角度。这个是你政治大题能不能得高分的关键!!

③、不断做题,每做完一道题,就去完善优化你的知识点框架,以及你的对应题型的做题流程。

这两个东西需要你大量的做题才能提炼出一个独属于你自己的较完美的模板。

当然,在前期,你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拿别人的基础模板来练(知识点框架和做题流程都可以先按别人总结好的),这样能帮你省下大量的时间。

比如你完全可以以我的模板为起点,我总结的模板已经足够你去做所有的高考题并且拿到个很高的分数了。

(政治是一个超级花时间在总结知识点和做题流程的科目,所以一般也不建议优先提分政治,可以先搞定数学英语历史等课目后再来攻政治)

④、优先做高考题,高考题研究透了再去做模拟题。因为文综这三科的模拟题质量实在是良莠不齐。你做的大多数的模拟题都不如真题有用。一定要先研究真题,把你的知识点框架、做题流程都搞出来之后,再通过模拟题继续优化完善

⑤、做题时,还要记得积累政治术语,特别是真题的答案,基本上都是非常标准的政治术语,你用这些术语去替换你的知识点框架里的表述,会让你以后做题时显得更加专业和高级。这个是得满分的关键。

⑥、上高三前,都不建议你花大量的时间在政治这个科目上,因为绝大多数的普通高中,都是在一轮复习之后才开始正式教你怎么做大题的,而在一轮复习之前,说句比较难听的话,基本都是在乱讲,平时周测月考改卷基本上也是随便改,等你们到高三,特别是高三下学期就会有明显的感觉了。所以如果你高一高二就想搞好政治的话,不建议跟着你们的老师学,而应该自己上网找资料、网课或者找一对一家教来学,免得受到误导,浪费时间。

祝大家金榜题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如何学好高中政治?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