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庞氏骗局的诞生

阶段 1·雪球开始滚动

庞兹的第一个代理商——那个大傻子,就是这个雪球。到了 1920 年 1 月,庞兹已经吸引了 18 名投资者,收到投资款共计 1770 美元,依靠后来投资者的继续投入,庞兹已为他们支付了 2478 美元的利息。雪球开始滚动,并在 2 月第二周之后越滚越大。

到这年年底,有 4 万多名波士顿人向庞兹投了共计约 1500 万美元,平均每人投了三四百美元,远超庞兹的预期。这一大笔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 10 亿美元。小雪球最终演变成大雪崩。从这个角度来讲,庞兹成功了,他洗脑了大众,骗取了天文数字一样的财富。

人类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经典骗局——庞氏骗局,就这样诞生了。这是一出悲剧,它让底层那些穷人的生活更加悲惨。

那是一个脑洞大开就能赚大钱的时代,贩卖各种神奇商品的骗子层出不穷。但庞兹跟只会卖「大力丸」之类忽悠人的骗子不一样,他玩得比较高级,起手就是玩资本。他卖的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商品,而是理财产品。

所以,身高 1.59 米的庞兹不但挣到了大钱,还有了大批崇拜者,成了当时的圣人。

一次他在大街上,有人向他高喊:「你是最了不起的意大利人!」

庞兹谦虚地回道:「不,哥伦布和马可尼才是。他们一个发现了美洲大陆,一个发明了无线电。我发明了什么?」

那个人高呼:「你发明了钱!」

从此以后,一些愚昧的美国人将庞兹与哥伦布、马可尼并称为「意大利三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庞兹重新「发现了钱」。

一个社会最大的悲哀不是骗子横行,而是上当受骗的人还将骗子奉为神明;一个社会最大的悲剧不是「韭菜」遍地,而是「韭菜」们拼命地为「镰刀」唱赞歌。

这是人类最惨烈的灾难。

大家看看,为什么大众会陷入一种狂热和狂欢?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貌似高深的专业名词,让你听不懂,但是觉得很有道理;

第二,超出常规的回报率,让你心痒痒,想赌一把;

第三,身边亲友的榜样作用,他们现身说法,让你欲火中烧;

第四,对于自己能力的迷之自信,让你觉得可以逃出生天。

所以,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波士顿的民众都钻进了这个财富的粉碎机,被碾得血肉模糊。还是那句话,你想要的是别人的利息,别人想要的是你的本金。

庞兹就这么成了超级暴发户,他住的别墅有 20 多个房间,有 100 多套昂贵的西装,每一套还配有专门的皮鞋,镶金拐杖有数十根,连烟斗都镶着钻石。穷小子一举逆袭,成为社会名流。

看到这个桥段,你感觉熟悉吗?咱们大名鼎鼎的「e 租宝」,上线仅仅 505 天,就非法吸储高达 747 亿元。骗来的钱不心疼,创始人丁宁开始随意挥霍,累计赠与他人现金、房产、车辆、奢侈品超过 10 亿元。仅仅给女秘书张敏送的礼物,就包括价值 1.3 亿元的新加坡豪宅,总价 1200 万元的钻戒、名表、豪车,还有 5.5 亿元的现金「奖励」。他甚至要求办公室里的几十个女秘书都穿路易威登、古驰、香奈儿等奢侈品牌的制服。还有团贷网的唐军,自己出行要带一大帮服务人员,什么贵买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知道,「人间好物不牢靠,彩云易散琉璃脆」。这些大风刮来的财富,譬如朝露,转瞬即逝,得赶紧花。自己不花,也许很快就不见了。

 

阶段 2·如何盈利?还没想好

庞兹有钱之后性情大变,挥金如土,一天不买东西就六神无主。他经常在大街上闲逛,然后告诉售货员:「把它包起来,我要了。」不管那东西是一包糖果,还是一座大厦。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吸取了 1500 万美元的庞兹完全把他当初的商业计划抛之脑后了,也许是还没有找到把邮票变成现金的办法,他前后只卖出两次邮票,累计换取 61 美元。

庞兹没有任何代理和销售人员,那些客户就是最好的渠道和销售人员。他不需要真的倒卖邮票,只需要将后来投资者的钱当成利息返还给早期投资者,不明真相的人便会以为庞兹的项目真能赚钱,于是把更多的钱送上门来。

从缅因州到新泽西州,到处都是庞兹的信徒,金钱如同潮水一样向他涌来。在这个骗局里面,最可怕的是人心的贪婪,赚了钱的老投资者不会走,想赚钱的新投资者扑上来。庞兹就像一团火,无数飞蛾前赴后继地扑上来。

但世界上还是有不糊涂的人的,记者和检察官开始调查庞兹的投资项目,经济学家也纷纷质疑其盈利模式。对于这些指控,庞兹冷静地在报纸上发文反驳,以「如何销售邮票是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外界查阅公司运行记录。

他向信徒们宣告,他不但将最初的证券公司经营得很好,还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收购银行。他的手段相当野蛮,就是往波士顿的汉诺威信托银行拼命存钱,为的是给银行带来压力,好让自己巧取豪夺。

慢慢地,庞兹就成了这家银行里存款最多的客户,如果他把存款全部取出,银行就会倒闭。在 1920 年,他用 300 万美元完成了目标,把这家银行掌控在自己手中。通过类似的手法,庞兹先后收购了 5 家银行和 1 家信托公司。

投资者们对庞兹深信不疑,因为他每一次都能够兑现承诺,许多人也因此暴富,形成了生死相依的联盟。

不需要庞兹亲自反驳那些质疑声,光是这些既得利益者就能用唾沫把质疑者淹死,最后他们也变成了罪恶的同谋。这太可怕,就像一个僵尸游戏,新人只要被咬住,就会变成攻击其他人类的僵尸,把他们引诱进来,吃他们的血肉。金钱和利益面前,再无人性和善良可言。

这时,你想起了谁?南京钱宝网的张小雷,他本人都投案自首了,那些信徒们却还在质疑公安机关冤枉好人,并自发为他「打 call」。这里面不仅有智商的原因,也存在利益的因素。

100 年过去了,人性一点儿变化都没有。

纸终究包不住火,越来越多的媒体意识到庞兹的商业项目存在问题,于是火力全开,爆出了许多关于庞兹的负面消息:他的「大型证券公司」仅有十几个员工、两个办公室,他曾经两度入狱,等等。

在揭穿庞氏骗局的过程中,媒体起到了社会看门狗的作用,捍卫了公众利益。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媒体会经常报道一些肮脏的新闻,扮演着看门狗或啄木鸟的角色。报纸上脏了,社会就干净了。如果没有这些瞭望和警戒功能,媒体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也许最初,庞兹没有想当一个骗子。他和所有怀揣梦想的人一样,希望用诱人的条件吸取资金,然后努力实现梦想。然而,在庞兹的投资计划牵涉了整个波士顿之后,他发现现有的国际回邮代金券无法支撑大批的资金套利,这让他的计划几乎无法收场。

再加上他忽然发现,原来人类如此愚蠢,不骗他们都对不起自己。于是他狠下心,开始了诈骗之路,吸引大家投入更多的资金。庞兹一边付着之前投资者的利息,一边幻想可以抓住新的投资机会。

庞兹的计划与所有金字塔式集资相同,纷纷失败。压倒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两个市民状告庞兹诈骗。

这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的警觉。

 

阶段 3·骗局终被揭穿

1920 年 7 月 30 日,《波士顿邮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回邮代金券计划被彻底揭穿》的新闻,文章引述了纽约邮政局长托马斯的话:「全世界所有回邮代金券加在一起,也不够庞兹宣称的财富总额。」「纽约市邮局只保留了总价值 1400 美元的代金券供随时使用,因为需求很少。」「庞兹的商业王国就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庞兹后来承认:「其实没有回邮代金券,也没有利润,更没有办法支付票据,唯一的出路就是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古老办法。」检察官控告他诈骗,罪行有 80 多项。直到现在,马萨诸塞州最复杂、最重大的破产案仍是庞兹的案子。

同年 11 月,庞兹再次来到法庭。法官判决庞兹罪名成立,服刑 9 年。受他牵连,5 家银行和 1 家信托公司倒闭,参与集资的 4 万人毕生积蓄瞬间化为乌有,一生归零,有的甚至加了杠杆,跌入人生深渊。

故事听起来永远有趣,但代价都是血染的。

法庭宣告庞兹有罪后,他递给记者一张纸条,上面用意大利文写道:「世间的一切荣誉,就此成为过眼烟云。」一切浮华转瞬即逝。

令人惊讶的是,仅仅过了两年,庞兹就获释了。果然就像他当年说的那样,司法对有钱人是非常友好的。但这个大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时他已经很难像大头一样,老老实实地在工地上搬砖了。

很快,他因为虚构高端房地产项目再度入狱。这一次他没钱了,司法对他也不再友好。他把牢底坐穿,一待就是 12 年。刑满释放后,美国政府怕了他,一秒都没有耽搁,马上把他遣返到意大利。

回到祖国意大利,他仍旧热衷于编造一个又一个的骗局,这对他来说,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生命本能。他甚至还想过骗墨索里尼,但因为墨索里尼的段位比较高,他没有成功。

从此之后,庞兹再也不曾重现当年辉煌,他别无选择,只能搬去巴西。庞兹晚年无家可归,饱受疾病折磨,极其悲惨。这也算是命运的惩罚吧。

他在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宣称:「人们用 1500 万美元的代价观赏了我的这场演出,难道不是很值吗?」

1948 年,庞兹因脑出血导致半侧身体瘫痪,双眼几乎看不清东西。

1949 年,庞兹怀揣未能实现的「梦想」——从苏联政府那里骗取 20 亿美元,在福利医院去世,身后只留下 75 美元遗产。

一代风云人物就此谢幕,但他的徒子徒孙们却在全世界开枝散叶。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庞氏骗局的诞生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