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考上公务员需要多努力?

考公务员很难吗?说不难,那肯定是假的,先放出一组数据出来「劝退」一下你们。

但不要着急,无论是你是想考公务员还是已经在备考,我在文章的后面都会最详尽的告诉你,如何处理公考路上的全部问题。首先,我们详细来看一下考公的数据,让你有一个基本的心理准备。

以 2019 年国考为例,招录 14537 人(约 1.45 万人),有 1338737 人(约 133.87 万人)报名。

(133.87-1.45=132.42 万人)

加载中…

不用怀疑,数据是一年比一年多,尤其是在 2020 年特殊的情况下,考公的人数只增不减,未来 5 年的情况,基础是这个趋势。

那我们再看看一组更加恐怖的数据。再加上考公的报考和审核的条件,可想而知,一起和你竞争的人有多强,如果说高考是选出高手,那么考公简直就是高手的对决。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回到我们今天的正文主题,考上公务员,你需要多努力才行。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聊了很多对公务员这份职业的认识,但是讲到公考本身的内容并不多。我一直觉得,得先有世界观,而后有方法论。如果你已经坚定要考公,或者是已经在考公,那可以直接看后面的文章就行。

如果对公务员缺乏一个理性、客观的认识,而去随大流盲目备考,这无疑是一种对自己人生不负责任的做法。现在,想必大家都能够从对自己的认知出发,来权衡到底该如何认识和面对公务员这份职业,那么我们后面讲到的关于考试的种种内容才是有用的。

今天的话题,在当前公考热丝毫未有降温迹象的大背景下,每个决定要考公的同学在最开始都会有些惴惴不安,不清楚自己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圆一个「上岸梦」。而我在这么多年的从业生涯中,恰好跟大量不同情况不同背景的学生进行过交流,观察的样本可能会比你们稍微多一些,所以能够站在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帮大家分析公考这件事。

首先,第一个问题,想要正确认识公考,就得先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考生们从来都没有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最近几天,我在知乎上经常会看到一个提问——真的有人裸考考上公务员吗?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就跟「真的有人考上清华北大吗?」一样。不管是从概率还是从事实来说,裸考上岸的大有人在。

2019 年的时候,我有个面试学员,他的经历就非常有趣。

小 K,研究生毕业,本身已经通过人才引进回到老家的一个事业单位上班了,然后因为他女朋友在准备省考,他也就随便报了个岗位。女朋友每天认认真真复习备考,他每天快快乐乐打团推塔。直到考试前,才顺手做了一套行测申论的卷子。

然后成绩出来,他的成绩比女朋友高了十多分,而他那个岗位的进面线也并不高,所以虽然从绝对值上看,他当年的笔试成绩算不得高分,但仍然是进面了,后来面试也是有惊无险,最终顺利上岸。一直等到政审,这哥们儿还都是稀里糊涂的,有点懵,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考上了。这之后她女朋友就开始怀疑人生了,死活想不明白。

但我却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一言一概之,就是大家并没有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同样的一套试卷,对于 985 的研究生和一个普通本科的毕业生而言,难度势必是不一样的。因为公考的考试内容,其实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博而不精,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拼的就是考生在整个学生阶段的积累。

看似大家是在同时备考,但很有可能你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公考之前十多年的学习和考试生涯中,你会发现,总有人学习比你好、反应比你快,还比你更努力,穷凶极恶的做题家们大有人在。而现在,只不过是他们又回来和你一起考试罢了。看似是一次考试,但却拼的是你求学生涯的所有努力。这个差距,我们得认,而后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其实,在很多领域,努力本身的作用很小,天赋可能显得更加重要,特别是在一些「高精尖」领域,许多问题不是通过简单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

但公考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这并非是一个「高精尖」的考试,所以,后天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弥补先天不足的。所以,在认识到这个差距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就一定能够成功。毕竟,就是考个稳定的工作而已,又不是让咱们去造卫星火箭和核弹航母。

第二个问题,我们努力的方向是由公考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1. 先说第一个特点:「杂」

这个特点主要是针对行测而言,其所考察的范围真的需要考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除了英语之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高考」。

这种「杂」给考生带来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不可能有人能够下决心有如壮士断腕版放弃掉某些知识,哪怕这部分知识你付出了几十个小时去积累练习,但是最终卷子上可能就只有一道一分的题目与之相对应。但问题在于,公考到最后的综合成绩,分差是极小的,这一分的题目,没有人敢舍弃。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只能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无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量。

另一方面,在之前大学阶段的考试中,大部分人已经适应了专业课式的考察方式——聚焦于某一领域或者某一具体问题来考察,往往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特别是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基本上大学四年读完,文史类知识都还给了老师。

现在让他们重新去准备这种「通识式」的考试,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转换上还是比较难的。 

2. 再说第二个特点:「紧」

行测,要在两小时之内完成 120——135 道选择题,除过填写考生信息和涂答题卡的时间,平均到每一道题目上的时间不足一分钟。而像资料分析、数量关系以及一些题干比较长的题目,是没办法在一分钟之内搞定的。

因此,行测同样也是对考生时间规划能力的一种考察,做题的顺序、重点都需要考生通过大量的练习,结合自己的习惯来寻找到最平衡的那个点。

申论,要在三小时之内精读 7000 字左右的给定资料,这些资料五花八门、散乱无序,而且还需要考生进行深度思考,并根据思考结合题目书写近 2000 字左右的文字。有很多学生在考完申论后向我反馈,说他们最后都是颤抖着手写完大作文的,时间实在是太紧张,考试就如急行军。

其实行测和申论,本身的难度并不大。

行测,绝少有我们「不会做」的难题,数量关系、资料分析确实很难,但如果能有充足的时间,基本上每道题都可以写对。

申论,其实考察的就还是高中语文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样,只要有充足的时间,把给定资料慢慢揣摩、细嚼慢咽,总能写个大概出来。但一旦有了时间的限制,这两门考试难度骤增。而很多刚开始准备考试的同学往往就会栽到时间上。

我遇到过一些学生,他们随手做了一些行测题目、看过几篇申论材料,自身的知识积累、文字功底都还不错,所以面对考试自信满满,总觉得和别人不一样,肯定信手拈来。然后,大而化之的备考,盲目莽撞的考试,一脸懵逼的落榜。无他,他们只看到了题目本身,却忽略了时间。一些人在备考过程中,甚至连卡着时间去做套题的习惯都没有,这就是只注意到了题目本身,而忽略掉了时间这个大敌。

3. 第三个特点:「迷」

这个主要是针对申论,大部分考生在申论备考的过程中都是稀里糊涂的,既迷惑于自己写出来的答案,又迷惑于各种辅导书上给出的参考答案,特别是当不同机构的答案不一样时,就会非常的迷惑,觉得申论像一团乱麻,做再多的题、写再多的卷子都没办法提高。

此外,在日常备考中,申论很难带给考生即时反馈。

行测,现在都有各种各样的刷题 APP,题目做完马上就能得到反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且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考生会慢慢看到自己正确率的提高,这种正向的反馈也会无形中激励大家去学习。

但申论就没办法实现这点,即便是有了所谓的智能批改,但其实并不智能,更多时候考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难明确知晓自己哪里写对哪里写错。这种不明确的反馈会让人特别难受,无形中消解掉对考试的兴趣和恒心。特别是在已经努力学了一段时间之后,遇到题目还是稀里糊涂,看着答案还是分析不明白,很多人就在一怒之下放弃了申论。

至于面试,则更加复杂,我们后续讲面试的时候再给大家细说。毕竟,现在看文章的各位,首要的任务还是高分进面。

针对上述这三个特点,我们其实就可以推导出,想要搞定公考都需要哪些努力。

一是要有强大的韧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由于考察范围大,所以行测申论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质变,终南捷径不过是美好的幻想。笔试的备考,至少要保证高效复习三个月。

二是要有清晰的规划。行测与申论如何兼顾、行测各种不同的题型如何安排,都需要考生下一番功夫去研究思考,倘若没有规划,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往往是什么也抓不到。

三是要保证大量的练习。时间紧、题量大,就必须提高做题速度,而这是一件「无他,唯手熟尔」的事情,没有大量题目练习的积累,绝大多数人在考场上是没办法做完题的。

四是要重视平时的积累。特别是常识和申论,都需要平日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练习,常识需要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申论需要你不断提高自己对文字的阅读理解和排列组合能力,这都是非常耗费时间的事情,只有把任务拆散了放在平时,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果可言。

可能看到这里,大家多少都会有点紧张,压力骤增,对考试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接下来,我要同大家聊得,其实就是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今天的第三个大问题,我们聊「心态」。

作为一名公考老师,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说我只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在处理学生的学习问题,剩下百分之四十的时间都在应对他们的情绪问题。有考前焦虑整夜失眠的,有学到半程自暴自弃的,有屡败屡战信心崩溃的……各种各样。

出现这些情绪问题其实很正常,毕竟,公考对我们的人生而言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遇和平台,但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备考效率,特别是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同学,考前一晚经常会失眠,直接导致第二天考试不能正常发挥。

要想从根源上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先认识到公考的「不难」。

公考的所有科目,都没有绝对的难度,不存在「会」与「不会」的问题。将之与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相比,就跟小儿科一样。

这就决定了两件事,第一,只要你去学,就一定能学会,把题写对,题目本身的门槛并不高;第二,在学会的基础之上,就要开始追求做题的速度,而这是一个熟练度的问题,只要你去反复练习,就一定能够提高做题速度。所以,作为一个门槛并不高的考试,我们一定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其次,鉴于备考过程中的工作量很多,所以必须在一开始就制定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计划。把每个月、每周、每天的任务列清楚。

这对于我们调整心态大有益处,在备考过程中出现焦虑,大部分情况都是因为会忽略手头上的事情而去思索未来的事情:能不能考上、考不上了又怎么办,等等。所以要想克服这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列好的计划,完成当天的任务,然后简单规划一下第二天的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具体学习任务上。别给自己留太多时间去空想,不再空想,自然也就消除了焦虑。

如果决定要备考,请从今天就记住这句话:消除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行动。

最后,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我遇到过太多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特别细化刷微博看知乎,特别是看到别人经验分享或者讨论考试难易度的时候,一下子就会把自己代入进去,瞬间焦虑,无心学习,手指随便在屏幕上划了两下,一下午就过去了。

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其实备考这件事,道理很简单,选择一条最明确最简单的路,制定好清晰的计划,然后坚决地执行计划,一条道走下去就行。没必要过多的去关注其他人,了解别人的备考动态、听取别人对难易度的评判,对你没有任何帮助。考试没有捷径可言,聚焦自身,减少外界干扰,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极致,剩下的,就看老天爷怎么给你安排。

不过我相信,天助自助者,只要自己把功夫下到位,这种安排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考上公务员需要多努力?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