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古今中外的历史战争中,你最钦佩哪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1935 年 1 月,长征中很关键的土城战役打响,这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重回领导核心后指导的第一场大仗。

红军此时处在前所未有的危机关头。

经过湘江战役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八万红军仅剩三万余人,还都是连番奔袭、多次激战的人困马乏之师;

反动派集结各方兵力四十余万,对我方进行围追堵截,时刻准备将我军全歼。

土城战役为的是消灭一直紧追在我军背后的川军,伏击圈设在土城东边三公里外的青杠坡。

开战后,一个突发情况,让我军措手不及,差点全军覆灭。

—-

我军一开始截获的情报是追击我军的敌人兵力只有四个团六千余人,但实际上追击我军的敌人兵力多达六个团一万多人。

造成这一重大失误的原因,是我军截获敌人加密电报后,在翻译过程中,把「旅」翻译成了「团」。

一字之差的情报失误,让我军陷入苦战,战斗异常激烈。

把一场伏击战,打成了一场我军最不愿进行的「拉锯战」「消耗战」。

战况一度危急到就连朱总司令都不得不亲临前线指挥。

加载中…
红军领导核心

在土城战役激战最剧烈的时候,一封毛泽东的亲笔手令,加急送到土城一处偏僻的屋院内,这里是我军极为机密的单位:军委二局。

这时的军委二局上下,正为提供错误情报让我军陷入困境而愧疚,已经了做好接受任何处罚的准备。

但看到手令内容后,却让人非常意外!

毛泽东的手令,没有任何责罚之意,而是让军委二局立即着手准备,安排专门的电台务必在三日内将云南军阀龙云及滇军的全部电台搜索确定,保持时刻监控。

加载中…
军委二局旧址

军委二局的同志们非常疑惑。

此时我们正和川军激战,按照常理,最该监控的应是川军电台,为什么毛泽东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提出,要去监控和我们还八竿子打不着的云南军阀及滇军电台?

毛泽东亲下手令,对此的重视程度可见非同一般。

军委二局虽然不解,但当即还是马上布置,做出周密安排。

分析四渡赤水时,很多观点往往认为一渡是形势所迫,二渡是顺势而为,从三渡开始才体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操作。

实际情况是,毛泽东在一渡赤水前的土城战役时,就已经着手安排整个四渡赤水的军事行动。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从土城战役的一时失利中,找到能让我军转败为胜的关键优势。

并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充分运用这一优势,从而打出让人叹为观止的神仙级微操:四渡赤水。

(1)红军电信五虎将

能够让我军转败为胜的关键优势,正是造成土城战役失利的原因:电信技术。

我军的电信技术,源于 1928 年,周总理在中央特科组建的无线电通讯科.

当时反动派对无线电设备控制很严,不仅买不到现成的机器,零件也配不全,甚至连有关的中文专业书籍也没有。

只能从英文版的无线电专业书籍入手,进行摸索实践,动手研制无线电收发报机。

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身份购买了一些零件,有的零件买不到就自己设法加工,并按照参考书上的线路图进行整机装配。

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研制成功第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

但这样土法搓出来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只能用于日常的通讯传递工作,并不能用于军事战斗。

就在我方为此非常苦恼时,一个大转机出现。

加载中…
操作电台

1930 年 10 月,反动派调集十万大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一次「围剿」。

经过残酷的战斗,我方取得胜利,活捉很多反动派俘虏和物资。

其中包括一个军用电台和九名报务员,战况汇报后,引起毛泽东和朱总司令的注意。

两人亲自商议后,选派总指挥部参谋处处长郭化若前去对这九人进行招降。

最终招降两人,吴人鉴和他的下属刘达瑞。

毛主席大喜过望,亲自安排接见,吴人鉴正式加入红军后,改名王诤,是红军无线电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加载中…

以无线电通信这一基础,我军得以展开相关的无线电报收发、加密、破译等电信技术工作。

并组建第一个专门负责侦听、破译敌人电台的部门——神秘的军委二局。

加载中…

在这一没有硝烟的电信战场上,曾希圣、钱壮飞、王诤、曹祥仁、邹毕兆这五人能力尤其出众,是当之无愧的「红军电信五虎将」。

为便于理解和记忆,毛泽东可以看为是刘备,周恩来可以看成是诸葛亮。

遵义会议之前,五虎将一直被冷遇,很多掌握的情报汇报后也不被采用。

土城战役这样出现重大情报失误的情况,要是发生在之前,电信部门的人员肯定会受到严惩。

没想到毛泽东回到领导核心后,不仅没有责罚,还郑重的亲自派下任务。

五虎将顿时都从失败的阴霾里走出来,振奋地投入到接下来的电信工作中。

如此梦幻的电信人才组合,是能打出奇迹一般「四渡赤水」这样经典战例的奥秘所在。

(2)一渡赤水暂避锋芒

作为四渡赤水的序幕之战,土城战役的参战人员非常耀眼,开国十大元帅中的七位亲身参与此战,至于上将、中将、少将,更是多不甚数。

加载中…

川军将领郭勋祺凭此一战成名,可以称为「土城战神」,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跟如此多开国元帅交手,还不落下风的敌方名将。

因为之前的李德、博古等核心领导对军委二局的不重视,导致很多电信工作没能及时开展。

以至于在土城战役打响前,我军对川军所属部队番号、兵力配备都模糊不清,对土城周边敌情也是毫无所知。

这时正陷入苦战的红军,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加载中…
军委二局部分同志(从左至右)戴镜元、王永浚、邹毕兆、曹祥仁、钱江、罗舜初。中间站立者是邹毕兆,时年 22 岁。

中央急需了解全面敌情。

周总理赶到二局驻地,一面督促五虎将尽快获取敌方电报并及时破译,一面为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工作,亲自下厨给几人做饭。

加载中…

五虎将没有辜负周总理的厚望,聚精会神的连续展开电信工作十几个小时,终于把川军郭勋祺部的「来去本」密码破译,把我军面临的敌情完全搞清楚。

从破译的密电中获知敌方的「土城全歼」计划:

郭勋祺率领的川军,占据有利地势后迅速布下大量临时工事,目的并不是和我军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尽可能拖出我军。
然后周边兵力达九个旅的敌军则紧急行军赶来,等到我军察觉后,只能撤回土城固守。这时调集而来的大量敌军就会一下将土城包围,把红军就此一网全歼。
加载中…
战斗

获知这一重要情报后,一直如同被蒙住双眼的红军,这才看清了眼前的处境。

所有人都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这是一场生死之战。

当晚,毛泽东在土城召集中央政治局领导开会。

会议根据各路敌军正汇集而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从这里北渡长江的计划已不能实现,并且我军还面临全军覆没的可能,

于是果断改变计划,决定迅速撤出战斗。

撤出战斗后,下一步该怎么办,才是至关重要的。

就在红军一筹莫展时,五虎将准确的破译出赶来合围的敌军情况,从中得出一线生机。

首先,郭勋祺所部川军虽然骁勇,但并无死战之意;

其次,合围而来的敌军之间也有芥蒂,各自提防,在土城的南北两个方向以及猿猴场这三个地区还有口子没有合拢。

毛泽东根据这些重要情报,当即决断,先是命令陈赓率军委纵队干部团发起反冲锋,将郭勋祺部一举击溃,

获胜后,我军并不追击,而是把握短暂的机会,兵分三路,

在敌军还没反应过来时,朝西一渡赤水河,从敌军重兵合围下逃出,向川南古蔺、叙永地区转移,准备绕过川军防线北渡长江。

加载中…
一渡赤水河渡口

在一渡赤水之前,我军犹如行走在一片漆黑的迷雾中,时时刻刻可能落入敌人的圈套包围中。

军委二局五虎将及时准确的电信情报,犹如点亮了一盏灯,我军眼前的一切逐渐变得清晰透亮。

一渡赤水暂避锋芒,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后,我军下一步,又该怎么办?

(3)二渡赤水突赴寿宴

一渡赤水后,我军虽然逃出敌人布下的重重包围,但我军北渡长江的企图已经被反动派得知,蒋介石立即做出战略调整,又布下重兵,力图在古蔺、叙永地区歼灭我军。

我军渡过赤水后,立即下令右纵队红一军团第 2 师急行军,进攻叙永。

驻守这一关键要地的敌军此时已加强兵力,严阵以待,我军久攻不克。

继续西进,在毛坝、大坝等地也遭川军截击。

加载中…
蒋介石电文

生死攸关之际,军委二局破译出数份川军密电,侦悉郭勋祺率领三个旅正在急进猛追,而在正北方向,川军五个旅也在重拳出击阻止中央红军进入长宁、兴文、珙县一线。

土城一战,我军已经明白郭勋祺所部敌军的战斗力比较强,不宜硬碰硬。

再加上其它敌军已经调集,我军想要打破敌军的阻截和追击,经过叙永地区,北渡长江的目标已无法实现。

因为敌军势大,我军不得不继续向西行军,一直赶到位于云南东北的扎西地区。

扎西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地方偏僻,人口稀少,连最基本的补给条件都不具备,我军再次陷入绝地。

加载中…
行进中的红军

在获悉红军进入川滇边境后,蒋介石重新部署,调集中央军八个师,滇军四个旅,黔军五个师。

在川军的协同下,以十数倍的兵力,铁桶一般再次合围,企图将我军围歼在长江以南、横江以东、叙永以西地区。

五虎将在这时表现出惊人的电信技术实力,在蒋介石把部署发给敌军各部的同时,就将整个作战计划详细的接收并破译出来。

让毛泽东等核心决策层,和敌军收到部署的时间几乎同步。

面对紧锣密鼓又一次合围上来的敌军,我军尽管得到情报,面对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敌军,一时之间也是无计可施。

这时的敌军电信系统已经被五虎完全破解,敌军的一切对我军等同于透明,军委二局送来的情报因此非常详尽。

思考对策的毛泽东,仔细翻看这些情报,看到其中一条后,顿时有了主意。

加载中…

这条情报是关于黔军军阀王家烈的。

在我军一渡赤水撤出遵义城后,王家烈率领黔军占回遵义城,他想着我军刚从遵义离开,短时间内肯定不会再对遵义构成什么威胁,高枕无忧之下,就放心地为母亲过寿。

敌军云集川南,黔北空虚,黔军的战斗力是这些军阀中最弱的,这时王家烈忙于过寿,更是有机可乘。

毛泽东当即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决策,再渡过赤水河,一记回马枪杀回去,攻打王家烈,重夺遵义城。

在贵州期间,遇战事不决,就打王家烈。

我方的全部人员听到这个决策后,都是面面相觑。

刚拼死激战渡过赤水来到这里,现在又要渡过赤水杀回去吗?

加载中…
二渡赤水渡口:太平渡

不过形势已经不容我军再犹豫,我军以红五军团的 1 个团向温水方向开进,吸引敌军。

刚渡过赤水河不久的我军大部,由扎西挥师原地回转东进,从太平渡、二郎滩渡过赤水河,向桐梓地区急进。

二渡赤水,回师黔北。

行军到至关重要的娄山关时,我军侦查得知敌军已在娄山关布置重兵防守。

娄山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即便是攻下,我军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就在我军再次陷入两难境地时,军委二局破译得敌军电信情报,知道了娄山关详细的布置情况——

敌军主要驻守在娄山关,黑神庙,板桥镇三个地方。

我军立即根据这至关重要的情报,分兵三路,一路正面强攻娄山关,两路穿插从侧后方进攻,一番血战成功拿下娄山关。

加载中…
娄山关遗址

把这座雄关控制后,我军大部朝遵义进发。

已经被击溃的黔军再无斗志,我军一鼓作气拿下遵义城。

进入遵义城后,军委二局破译得密电,发现中央军的两个师汇合上败退的黔军,正气势汹汹地杀来,准备趁我军在遵义城立足未稳,夺回遵义城。

毛泽东分析密电情报后,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战机,乘援军孤军冒进之机,立即下令让红一、红三军团不在城内做停留,直接出城迎敌。

中央军和黔军都没想到我军竟然这么快就攻击过来,猝不及防之下被击溃。

加载中…

在这次史称「遵义战役」的战斗中,我军击溃黔军八个团,消灭中央军两个师,缴获枪支 2000 余,俘敌约 3000 余人,子弹 30 余万发;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取得这样好的战果收获,一度被我方戏称为:二渡赤水,是突然赴王家烈母亲寿宴收到的大礼。

战斗结束后,我军士气高涨,毛泽东挥笔填词,写下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4)三渡赤水敲锣打鼓

遵义战役后,我军二占遵义城。

蒋介石被我军的反复横跳战略搞得恼羞成怒,由汉口飞抵重庆坐镇指挥。

两次布下包围圈,都让我军从中逃脱。

这一次,蒋介石制定了鸭溪歼敌计划,采用堡垒推进和重点进攻相结合,布置重兵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合围,誓要将我军歼灭在遵义、鸭溪地区。

趁遵义大捷,我军在遵义、鸭溪、白腊坎一带修整待命,组成前敌司令部,委托朱德为前敌总司令,毛泽东为前敌政治委员,红军再度成为「朱毛红军」。

加载中…
红军

通过军事侦察,探明在我前方的敌军,主要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周浑元的中央军,驻扎在鲁班场,战斗力很强;

另一个是王家烈溃退的残部,兵力非常薄弱,驻扎在打鼓新场。

我军虽然获得大量补给,又经过短暂休整,战斗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以军情而论,还不具备战胜周浑元部的实力。

所以在确定下一个军事目标时,完全将鲁班场排除在外,主要是围绕是否攻打打鼓新场进行讨论。

当时军中上下都认为应该攻打打鼓新场,因为王家烈的黔军本来实力就弱,现在又仅为残部,能够十拿九稳地取胜。

但毛泽东却不同意。

他认为,此时的黔军,对于我军而言,就像是送到嘴边的一块肥肉,在如此紧张的战势下,蒋介石就是再愚蠢,也不可能把这么一个好处平白无故送给我们。

意见相左,一时难以决断。

中央政治局在苟坝召开临时会议,讨论打鼓新场战斗计划。

经过一天多激烈争论,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否定了毛泽东的意见,并罢免了他的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决议攻打王家烈黔军残部。

兵贵神速,我军立即部署作战计划向打鼓新场进军。

军委二局一直在严密侦听,这时侦获得数份敌报,汇报给毛泽东后,毛泽东大惊失色,连夜找到周恩来进行商量。

电信情报显示:蒋介石早已判断打鼓新场是我军「西窜必经之地……将折经打鼓新场、黔西、安顺之线窜逃」。

于是蒋介石下令「打鼓新场一带之黔军,严密布防堵截」,急调滇军孙渡纵队向新场、白腊坎之线推进策应,又命吴奇伟部乘红军与周浑元纵队对峙之机,同时派别动队、先遣队在织金西北纵横埋伏。

可见,当时的打鼓新场周围已是危机四伏。

蒋介石在此预设战场,把黔军残部作为诱饵,企图聚歼中央红军,若此时攻打新场,正好落到敌军的包围之中。

如果说前面两次敌军布下包围圈都是空口袋,这次蒋介石的战略有很大进步,智商已经占领光脑袋高地,知道在包围圈里放置诱饵了。

加载中…
蒋介石

结合军委二局的电信情报,毛泽东成功说服周恩来,在之后继续的苟坝会议中,毛泽东不攻打打鼓新场的意见被采纳。

但不打打鼓新场,那下一步军事运动该攻打哪里?

毛泽东语出惊人,直接提出,攻打鲁班场的周浑元部。

所有人都不理解,以我军目前的战斗力,攻打兵强马壮的周浑元部,并没有什么优势。

接下来,毛泽东进行了分析,我军攻打周浑元部,为的不是取胜,而是打乱敌军的部署,调动敌人,寻找新的战机。

于是我军已经部署攻打打鼓新场的部队前军一部继续佯攻王家烈残部,让敌军误以为我们中圈套;大部则向鲁班场进军,出其不意之下,周浑元部大惊,一战溃败后,就龟缩在堡垒后坚守不出。

我军随即兵锋一转,向西进入茅台地区,三渡赤水。

加载中…

这次西渡赤水和前两次都不同,我军不再偃旗息鼓,而是敲锣打鼓,大造声势地渡河。

蒋介石派出战机侦察,知道我军三渡赤水河,还如此的招摇,恨得牙痒痒,我军每一次成功渡过赤水河,都把他精心布置的包围圈甩在身后。

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突围、渡河,就像一脑瓜崩一脑瓜崩狠狠的弹在他光光的脑袋上一样。

(5)四渡赤水惊心动魄

我军又又一次渡过赤水河,再再一次进入古蔺东南地区。

各路敌军尾随跟进,川南地区一时战云密布。

敌情紧急,军委二局五虎经过持续奋战,将反动派新近更换的三本密码破译。

从截获的诸多情报中侦知,重庆行营频频发电,多份落款「中正」的密电清晰表明蒋介石已经获知红军位置,判断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令川军在长江北岸构筑防御工事,同时调重兵集结川黔交界,准备在赤水、叙永、古蔺、毕节一带聚歼中央红军。

此时的敌军,并不知道军委二局对他们行踪举动也洞悉得一清二楚。

其中一条尤为关键的情报,直接导致整个战局发生颠覆性的逆转。

连番追剿失利,看着红军就在眼皮子底下辗转腾挪,蒋介石怒不可遏,直接从重庆飞抵贵阳督战。

蒋介石的专机刚在贵阳机场降落,这份重要的情报就汇报到毛泽东面前。

毛泽东当机立断,让红军主力静默,只用红一军团 1 个团佯装主力,迷惑和牵制敌人,大张旗鼓再入川南挺进古蔺县城,造成北渡长江的假象。

敌军大部依照计划,急行军集结,因为蒋介石这时已坐镇贵阳,各路敌军不敢怠慢,效率比以往都要高。

毛泽东通过军委二局提供的准确情报,判断出此时的贵阳地区大部分兵力都已经调出,立即令静默的红军主力由镇龙山以东地区,折向东北,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

紧接着令红九军团由马鬃岭地区向长干山方向佯攻,引敌军北向;

我军主力则继续南进,突破敌军封锁线,直插到乌江边。

就在我军主力秘密南渡乌江时,军委二局破获情报,敌军六个师的重兵距离我军渡江处只有一天路程,但我军渡江最少还需要三天。

如果任凭这股敌军赶到,不可避免会导致一场血战,还很可能让敌军发现我军主力所在。

情况已是十万火急,我军总部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

在和反动派的长期斗争中,军委二局五虎将已经对蒋介石的密电习惯、电报密码都有所掌握,因此他们提出,可以伪造蒋介石电令,给正在赶来的敌军发电,直接将他们调开,为我军主力渡江争取时间。

这个大胆的提议,让总部核心领导们都感到不可思议,最终毛泽东拍板执行。

五虎将拿出数份破译的电报,反复揣摩蒋介石的电令语气和行文风格,很快拟出一份假冒电令,命令敌军转向朝别处行进,内容确定后,重新编码,将这封假电报发了出去。

正赶来的敌军,果然依假电报的指示,朝别处开进。

假借蒋介石命令调动敌军,是万不得已的一招险棋,竟然收到奇效,这让知情的总部领导们都不由得啧啧称奇,大感不可思议。

渡过乌江后,我军以一部分兵力佯攻息烽,主力进至狗场、扎佐地域,如同神兵天降,兵锋直指贵阳。

加载中…

此时敌军主力中央军、黔军、川军等部,还在距离贵阳很远的地方追剿我军,根本来不及回援;

贵阳仅有四个团护卫,这让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十分惊恐,被吓得拉肚子,他同时准备了空、陆两条逃命通道。

一面令守城部队死守飞机场,一面准备轿子、马匹、向导,准备随时逃跑。

因为西南方向的滇军主力距离贵阳较近,蒋介石急电令滇军主力东调,救援贵阳。

在土城战役时,毛泽东就手令,让军委二局安排专门的电台将云南军阀龙云及滇军的全部电台搜索确定,保持时刻监控。

滇军东调,云南防守空虚的情报,第一时间被我军掌握。

我军迅速穿插至贵阳东面的贵定、高寨等地,根据军委二局的情报,在龙里、贵定之间只有大约三十公里宽的空隙南下,直插云南。

情报极其精准,几乎是让我军和赶来支援的滇军主力擦肩而过。

我军主力全部进入云南后,大造声势威逼昆明,此时中央军也率部进入云南,还准备用驱虎吞狼的老办法,想一石二鸟,让「云南王」龙云成为第二个王家烈。

加载中…

看着防务空虚的昆明,龙云急令滇军主力急速回援,同时命令防守金沙江的三个旅星夜驰奔,回防昆明。

金沙江畔兵力空虚,我军分别从龙街渡、洪门渡从容汇集到皎平渡,夜渡金沙江,跳出敌军的围追堵截和重重包围,进入四川。

至此,历时三个多月的四渡赤水胜利结束。

(6)不能忘却的纪念

四渡赤水是我军长征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转折点,敌军参战兵力多达 150 个团、40 万人,而红军不过 3 万人。

这 3 万人半数是非战斗人员,大部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 100 人才有 40 条枪。

前有敌军阻截,后有大军追剿,上有敌机轰炸,下有反动民团肆虐;

没有稳定的后勤保障,甚至连前行的目的地都一直在变化。

结合整个战役的过程来看,其中我军经历的每一战都生死攸关,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灭。

在这一片极其残酷的黑暗中,幸好有军委二局五虎们在电信上取得的绝对优势,让我军能够精准的掌握敌情,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穿插于川、黔、滇的广大地区,迂回游走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我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由被动转为主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而战争同样是残酷的。

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我方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军委二局五虎将之一的钱壮飞,因在行军途中落单不幸牺牲,多年尸骨难寻。

加载中…
钱壮飞

回顾四渡赤水整个过程,一些细节很值得铭记。

四渡赤水留下九军团在敌军的重重包围中牵制迷惑敌军,我军并没有放弃九军团。

渡过乌江后,我军主力急电九军团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过乌江与主力部队会合,同时安排干部团留下来守着浮桥接应九军团。

但由于暴雨,山道湿滑难行,九军团行军速度极慢。

超过规定时间六个多小时,干部团由于担心敌军赶到,于是炸毁浮桥,然后回去向毛泽东汇报,遭到毛泽东严厉批评。

毛泽东命令干部团重新回到渡口架设浮桥,要死等九军团。

浮桥架到一半时,九军团终于赶到,这时我方获悉敌军情报,后面追兵距离已经很近,估计等不到九军团过完乌江,就可能同敌军接战上。

九军团毫不怯战怕死,当机立断,主动告诉干部团,不打算过乌江了,要继续伪装成主力,引开敌军。

同时让干部团不要继续架设浮桥,把已经架好的浮桥炸毁。

当时干部团还在下暴雨的水里架设浮桥,大喊九军团再等等。

但九军团主意已定,率部离开。

从这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九军团一直孤军作战,而反动派一直认为九兵团就是红军的主力。

加载中…
红九军团

在部队的大转移时,五军团负责断后,必要时阻击敌军。

转移部队里有个连队全部是老弱妇孺,在经过一个山头时,一名女红军突然临产。

连队立即将情况汇报给五军团,问五军团能否安排阻击敌军,等小孩生出来后再继续行军。

五军团没有推辞,马上安排部队接敌,战况非常惨烈,有同志提出异议,认为打这样的仗,牺牲那么多,救一个未出生的小孩,不值得。

五军团回应:我们打仗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些小孩,而不是为了我们自己。

五军团在长征中,担任着最艰苦的后卫任务,多次完成阻击敌军的任务,为保障我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加载中…
女红军和孩子

通过破译密电,两军统帅部于同一天发出同一个「敌情通报」,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蒋介石于 1935 年 3 月 22 日 1 时拍发给龙云的密电被红军同时侦收,13 时就被破译出来送到了毛泽东面前,22 时变成红军总司令部的《敌情通报》。

蒋介石密电中的第一项 73 字,变成了红军语气的「敌情」:「蒋探悉野战军于 21 日晨由太平渡、二郎滩一带渡赤水河,向东回旋。」

而蒋介石密电中第二至第七项 155 字围追堵截的兵力部署,则丝毫不差地变成了红军掌握的「敌军部署」:「郭勋祺旅正在跟追之中。蒋令上官云相所部在遵义、桐梓……」

蒋介石围堵红军的兵力部署,竟然在红军系统与蒋军系统同一天下达,同一天呈现在两个正在搏命厮杀的军队的多级指挥官面前。

长征一开始并没有确定终点,都是边走边探索,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环境中走夜路。

按照蒋介石提供的敌军部署,红军犹如提灯夜行,趋利避害,势如破竹,很快突破乌江天险,直逼贵阳。

电信技术的较量,是收发、破译密电无声无息,但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破译密码,是人类最高智慧的搏杀,军委二局除了五虎将,还有很多破译英雄,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业绩却与世长存。

—–

参考资料:

①《党史纵横》2000,(11)

②《党史博览》2003,(04)

③《党史文苑》2009,(17)

④《文史春秋》2020,(01)

⑤《中国新闻周刊》2022,(1061)

⑥《纵横》2021,(12)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古今中外的历史战争中,你最钦佩哪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