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香菱学诗」的寓意

香菱是一个一直没能被展开描写的角色,但却是为数不多的有内心追求的一位。

第二十四回黛玉正被梨香院里的曲子打动,独自坐着发呆,话说林黛玉正自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一掌,说道:「你作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倒唬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香菱。林黛玉道:「你这个傻丫头,唬我这么一跳好的。你这会子打那里来?」香菱嘻嘻的笑道:「我来寻我们的姑娘的,找他总找不着。你们紫鹃也找你呢,说琏二奶奶送了什么茶叶来给你的。走罢,回家去坐着。」一面说着,一面拉着黛玉的手回潇湘馆来了。果然凤姐儿送了两小瓶上用新茶来。林黛玉和香菱坐了。

香菱作为黛玉的副本,正好在此时出现,看黛玉和她说话全没有和宝玉说话时的小性,俨然是两个好姐妹的样子。而此时她们聊得也只是女孩子常聊的话题,况他们有甚正事谈讲,不过说些这一个绣的好,那一个刺的精,又下一回棋,看两句书,香菱便走了。

香菱作为自己真正进大观园而不是来园子里办事,从而能真正地表达自己所想还要一直等到第四十八回才得以实现。因为薛蟠挨了柳湘莲的打,自己觉得羞愧没脸见人,跟着薛家的老人出去做生意,顺便躲躲,于是宝钗就让香菱搬到蘅芜苑来陪自己,香菱是早想进大观园和大家在一起了。而进园的第一天着急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拜黛玉为师要学作诗,这才是香菱内心最最渴望的事。

为什么香菱守着宝钗不学诗,偏偏要等黛玉来教呢?其实香菱当然先是问宝钗,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宝钗首先让香菱抛开自己内心所想,赶紧去完成世俗礼节,其实这些人情来往做照样是要做的,但其重要程度如何全看个人取舍。人情世故中倒是热闹非凡,可是有几个是真心交往,而反之,真情相寄的往往是片语只言即可,君子之交淡如水,更有甚者还能相忘于江湖呢。何况,什么叫「得陇望蜀」呢,宝钗的意思好像是把香菱带到园子里已经是莫大的恩情了,你还要学诗,不是太把自己当主子看了吗?也许在宝钗眼里,对香菱虽然是同情加怜爱,但多少还有主仆的分别。如是这样那真是可怜了香菱,如果从小在甄家长大,虽没有贾家、薛家富贵,但也是说一不二的小姐,何至于沦落至此。

再看香菱转完之后,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黛玉是立马兑现,说教就教一刻不耽误。随后又借了一些书给香菱拿回去看。之后,香菱如痴如醉,一发不可收,宝钗、宝玉等人都来凑热闹了。

宝钗、黛玉两人的区别不是在能力上,也不是在天赋上,而是在成长环境里。

人的认知就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影响之下形成的。大观园里的儿女们在先天层面并没有多大差别,这也是在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向宝玉所言,「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他们在先天无大差别的情况,却出现了宝钗和黛玉为代表的两个发展方向,这种取向则与后天成长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黛玉进贾府时年纪尚小,与宝玉一起两小无猜,随性而为。宝玉平日并不好学,很少去家塾读书,而黛玉呢,没有直接点明,但在第四十回中,通过贾母带领刘姥姥参观大观园,通过刘姥姥的视角看到了,在潇湘馆黛玉的房间里,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四十八回里黛玉教香菱作诗有了更多的描写,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建安七子之一)、刘(祯,建安七子之一)、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从中清楚地看到,黛玉作为诗魂是当之无愧的,首先她在立意上就比别人要高,她让香菱学的对象是王维、杜甫、李白,从低到高代表唐诗成就最高、路数最正的三大家,又被后世称为「诗佛」、「诗圣」、「诗仙」,随后又有几位: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应玚——建安七子之一,刘桢——建安七子之一,谢灵运——南北朝大诗人,山水诗派创始人,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庾信——南北朝诗人,杜甫有「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的诗句;鲍照——南北朝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是李白的偶像。

而诗,古今中外都只有一个指向,就是心灵(精神),一个纯粹的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关注是为了更高的内心需求,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人的心灵的滋养,是以心灵世界的高度关照世俗世界的生活,即便是写实的杜甫面对自家简易的茅屋被秋风吹散时,他所关照的仍然是天下寒士能否有一间安定的屋子,而不是关注自己的凄惨遭遇。而作者表现黛玉在诗词上的才华并不是单纯地夸赞,而是代表一种纯粹的心灵取向。而且,黛玉没看错香菱,仅仅两三日之后香菱就能有所感悟和进步了。

不知道香菱有没有在各位心中留有一块自己的位置?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香菱学诗」的寓意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