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有哪些适合年轻人穿的男装服装品牌?

1970 年代晚期,藤原浩是三重县最酷的少年——他溜着自制滑板到处玩,听性手枪(Sex Pistols)乐团的歌,在乡村摇滚乐团里演奏。说不定他是整个西日本最酷的年轻人。当然,他也是唯一写信到大阪的服饰店,要求购买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的「叛乱分子」(Seditionaries)系列商品的高中生。他实在太酷了,因此 18 岁迁居东京后,他在地下派对「伦敦之夜」上获「最佳穿着奖」,得到一趟免费的伦敦行。他在伦敦遇见心目中的英雄薇薇安,以及她的伴侣马尔科姆·麦克拉伦。一年后重返英国时,藤原浩到他们的商店「世界尽头」工作。  

麦克拉伦要藤原浩抛掉朋克和新浪潮音乐,介绍给他一种从纽约街头兴起的新音乐类型——嘻哈。藤原浩在 2010 年接受《Interview》杂志访问时,回想起他这趟重返英国的旅程:「夜店 The Roxy 正当红——Afrika Islam、Kool Lady Blue 都备受瞩目。我对当 DJ 很感兴趣。」他带着第一箱嘻哈唱片回到东京,将音乐分享给日本。接着他让当地夜店界见识如何利用两组唱片转盘刷刮唱片。不过,藤原浩不甘心只当个 DJ,于是他在 1985 年与高木完组成嘻哈组合 Tinnie Panx。这是早期日本饶舌乐界不可不提的一个团体,他们在 1987 年为 Beastie Boys 的东京演唱会暖场,还共同创立日本首家嘻哈音乐厂牌 Major Force。  

凭借着在伦敦及纽约潮流圈的良好人脉,藤原浩每个月都会出现在日本杂志上,介绍全球最新流行趋势。1987 年,藤原浩与高木完在亚文化杂志《宝岛》开设《最后纵欲》(Last Orgy)专栏,将滑板、朋克摇滚、艺术电影、高级时尚及嘻哈乐混合在一起,融合成一种后来被正式归为「街头文化」的世界观。藤原浩与高木完每个月都会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饶舌歌手、单曲、服装、电影以及 DJ 设备。藤原浩才 20 岁出头就成了传奇人物,具有文化评论家、DJ、饶舌歌手、霹雳舞者以及模特多重身份。  

有一小批年轻人开始将《最后纵欲》专栏的字字句句奉为圣经,其中包括群马县首府前桥市的高中生长尾智明,他的容貌神似藤原浩。长尾智明钟情的音乐很快就从摇滚乐转变为嘻哈乐。他和朋友每周都会录下深夜电视节目《FM-TV》中的《最后纵欲》单元,反复观赏。当 Tinnie Panx 巡回演出来到群马县时,长尾智明还特别留到演出结束后,希望拿到藤原浩的签名。  

为了跟偶像藤原浩一样成为媒体大师,长尾智明搬到东京,在顶尖的时尚学府——到文化服装学院参加一个杂志编辑培训课程。他在学校的音乐社团里认识了外号 Jonio 的新锐设计师高桥盾,高桥盾在「伦敦之夜」上把长尾智明介绍给多年来后者在杂志上读到的许多人物。朋克乡村摇滚精品店 A Store Robot 的经理也是在那里注意到长尾智明与藤原浩有多么相像,因此为他取了日后长期跟着他的绰号:藤原浩二号。尽管这称号略带嘲讽意味,但年轻的长尾智明还是很喜欢。他在朋友之间再也不叫小智,而是 Nigo。  

几周后,藤原浩二号遇见他的英雄藤原浩本人,成为后者的个人助理之一。Nigo 打进藤原浩的网络后,在《POPEYE》杂志找到兼职工作,与高桥盾共同撰写一个叫《最后纵欲 2》的专栏,为乐手和艺人做造型,也在藤原浩每周的派对上担任 DJ。才 21 岁,Nigo 就已经不负「藤原浩二号」之名。  

在过去,代表性的文化人物是靠个人的创作能力成名,但藤原浩与他的年轻追随者是借「策划」而成功——为杂志挑选最好的音乐、时尚、书籍与商品。日本媒体知道如何在美国东海岸校园和巴黎伸展台发掘潮流,但 1980 年代中期的编辑们要追上街头文化兴起的步伐很吃力。知识渊博、人脉广的藤原浩是解决他们所有问题的关键。但藤原浩若想在文化上留下长远影响,就不能只担任文化信息交流所的角色。他和他的团队必须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藤原浩是国际斯图西族(International Stüssy Tribe)的首位日本成员,这是一个由想法接近的创作人组成的松散网络,他们以肖恩·斯图西(Shawn Stüssy)的街头服饰品牌为中心。藤原浩在 1986 年为《宝岛》杂志访问斯图西之后,与对方成为朋友,接着他开始收到一盒盒的 Stüssy 服饰。  

藤原浩的门徒、外号 Sk8thing 的平面设计师中村晋一郎有意依循 Stüssy 模式,推出一个原创 T 恤系列。藤原浩喜欢这个创立街头服饰品牌的想法,希望能一步到位。于是他找到年轻的店主、绰号 TORUEYE 的岩井彻帮忙,他是藤原浩到九州的港口城市小仓旅行时认识的。岩井彻协助藤原浩创立品牌,并介绍自己在当地的赞助人大锻冶信明给他。大锻冶信明同意资助藤原浩的计划,并提供多年销售 VAN 与美国二手服饰所累积的时装业经营方法。  

有了如此后援,藤原浩、中村晋一郎与岩井彻推出了日本第一个真正的街头服饰品牌 Goodenough。推出的时间是 1990 年,在全球街头服饰史上相对较早,大约与先驱厂牌 FUCT 和 SSUR 同时,而早于 X-Large 等其他同类型的美国品牌。Goodenough 仿效 Stüssy 模式,专注于制作印有大胆图案的高品质 T 恤和运动服装。在《POPEYE》和《Hot Dog Press》将该品牌列为 1991 年滑板时尚潮流的一环后,它在日本旋即一炮而红。  

藤原浩每个月都穿着 Goodenough 的服装登上杂志,但他隐瞒了自己在该品牌当中的管理角色。他向传记作家川胜正幸解释:「如果我说我在经营这个品牌,就不会有人认真看衣服。原本会买的人本来就会买,讨厌我的人则会视而不见。」由于品牌来源模糊,Goodenough 看起来就跟 Stüssy、Freshjive 或 FUCT 一样像是美国进口货。在此之后,有许多日本年轻观光客为了找到 Goodenough 的「创始店」,甚至在洛杉矶迷了路。  

Goodenough 成功后藤原浩乘胜追击,他挑选 Nigo 和高桥盾成立集团的下一家服饰公司。这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选在原宿一个安静的非商业地段开店,地点在表参道附近,远离明治通和竹下通等要道。他们称这个宁静的区域为「里原宿」。原宿区依然受到摇滚与 DC 热潮消退的冲击,Nigo 和高桥盾则代表能吸引青少年回到这个经济衰退区域的新世代。1993 年 4 月,他们开设了 Nowhere,一家分成两部分的不起眼小店。高桥盾在一边贩售个人的朋克品牌 Undercover, Nigo 则在另一边销售各种进口街头服饰。  

在各杂志封它为新朋克潮流之后,Undercover 立刻迎来大批顾客。但是店的另外一边依然悄然无声。Nigo 很快就意识到,他若要成功,就得创立一个原创品牌。Sk8thing 开始为这个品牌构思,看到电视上马拉松连播五部《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系列电影后,他有了想法。他将电影的招牌猩猩面孔当作商标,加上一句英文广告口号——泡温水的人猿(A Bathing Ape in Lukewater)——取自地下漫画家根本敬某部漫画中一个老人「像泡在温水中的人猿」的描述。Nigo 取前三字 A Bathing Ape 作为正式品牌名称(此后简称为 Bape),并以复古美式服饰风格印制了几件 T 恤和夹克。  

1994 年 9 月,藤原浩、Nigo 和高桥盾在日本第一本街头文化杂志《Asayan》上推出一个新专栏《最后纵欲 3》。如同先前的做法,他们利用这个媒体介绍最新的海外商品。不过既然有了自己的品牌和零售空间,杂志专栏很快就变成每月的自我推销活动。例如,1994 年 10 月第二期中的专栏就在庆祝 Harajuku Nowhere Ltd.开幕,它是 Undercover 女装系列的新店面。如此的媒体曝光使得店内销量立刻增加。拜《Asayan》杂志读者之赐,藤原浩与高桥盾的限量版 AFFA(Anarchy Forever Forever Anarchy)印有左派政治口号的 MA-1 尼龙飞行员夹克立即销售一空。  

随着 Goodenough、Undercover 以及 Bape 拥有了稳定的爱用者群,有更多藤原浩团队的成员陆续创立自己的时装系列。前 MajorForce 员工泷泽伸介在 1994 年 10 月成立朋克与摩托车骑士主题的品牌 Neighborhood,一个月后,绰号 Yoppy 的 21 岁职业滑板选手江川芳文创立运动系列 Hectic。再过六个月,高桥盾的前乐团团友岩永光开了朋克摇滚玩具店 Bounty Hunter。  

为了在同侪中脱颖而出,Nigo 让 Bape 与独立嘻哈乐界密切合作。他提供服装给饶舌团体 Scha Dara Parr 的朋友,他们也正好以热门单曲《Kon』ya wa Boogie-Back》打进主流市场。这首歌开启了日本人对嘻哈乐的喜爱,当 1995 年年初饶舌团体 East End X Yuri 的单曲《DA.YO.NE.》销量突破 100 万张,这股嘻哈热潮更达到巅峰。当该团的女团员市井由理成为媒体宠儿时,Nigo 让她穿上 Bape 的 T 恤、夹克以及毛衣。Bape 也为小山田圭吾提供服装,他的艺名 Cornelius 正出自 1993 年催生出 Bape 的电影《人猿星球》。1995 年 10 月,Nigo 制作了 Cornelius 的巡回演唱会 T 恤,歌迷为了追随偶像的时尚选择,疯狂抢购 Bape 设计的商品。  
 

加载中…

     Bape 早年的人猿图案迷彩夹克和猿头商标运动衫( © Nowhere Co.,Ltd.)   

Nigo 通过伦敦的 Trip-hop 唱片厂牌 Mo Wax,首度与国际接轨。从 Nigo 见到该厂牌老板詹姆斯·拉韦尔(James Lavelle)的那天起,这位英国独立音乐教父就几乎天天穿着 Bape 的服装。Bape 与 Mo Wax 旗下艺人 DJ Shadow 和 Money Mark 的关系,大大提升了品牌在乐迷心中的地位。拉韦尔也把 Nigo 介绍给纽约涂鸦界的传奇人物 Futura 2000 和 Stash。他们在 1995 年 7 月将 T 恤的设计传真到东京,后来通过藤原浩的人脉,也在原宿开设了自己的店。  

这些与音乐界的合作提高了 Bape 的销售业绩,也帮助里原宿规模不大但热情十足的街头时尚运动打入主流。1996 年,Nigo 和高桥盾在 Nowhere 本店附近的转角处开了一家更大的店,吸引大批消费者前来排队,队伍蜿蜒到后街,一路延伸到原宿的主要干道。  

涩谷休闲风格在 1991 年消退后,媒体在 1990 年代剩余的时间里试图为那个年代界定出一个代表造型。单一完整的潮流分裂成各种男装风格,全都以「系」来分门别类,其中包括滑板系、冲浪系、街头系、时髦系以及军事系。《Hot Dog Press》与《POPEYE》将 Goodenough、Undercover 及 Bape 归入它们自成一格的类型——里原宿系。里原宿系回归根本,以整齐面貌呈现经典美式休闲单品——迷彩夹克、鲜明的品牌商标 T 恤或条纹滑板 T 恤、质地坚硬的深色牛仔裤、Clarks(其乐)袋鼠鞋、Adidas Superstar 运动鞋、Nike Air Max』95 运动鞋,以及高科技背包。这种风格轻松的运动风是少男玩乐服装的时尚版。然而,相较于其他休闲造型,里原宿系的背景故事更引人注目,包括仔细定义的品牌、明星加持、与音乐人结合。  

到了 1996 年年底,Goodenough、Undercover 和 Bape 的规模都已经大到足以在杂志调查的读者最喜爱品牌中名列前茅。在《Asayan》于 1996 年 8 月做的调查中,读者最欣赏的男性名人并不是电影明星或流行歌手,而是藤原浩、高桥盾以及小山田圭吾。Nowhere 则是最受欢迎的店家。媒体称呼藤原浩和他的团队为「カリスマ」(karisuma,来自英文「魅力」一词),意指他们具有近乎超自然的力量,能让追随者购买他们推荐的任何东西。社会学家难波功士就表示:「大众不见得会去模仿藤原浩的个人风格,但只要是他说好的东西,他们会照单全收。」  

1997 年,里原宿正式脱离只有特定爱好者的亚文化范畴,彻底独霸全日本的男性时尚市场。在《Hot Dog Press》1997 年 9 月的读者调查中,里原宿系成为全日本最受欢迎的风格。尽管 Goodenough 与 Undercover 成为潮流领导者的时间比较早,但现在 Bape 才是时尚新手的必备品牌。相较于 Undercover 的捆绑皮裤,年轻人更容易理解 T 恤上以《人猿星球》为灵感来源的图案。而且,只有狂热的粉丝才买得到极限量的 Goodenough 产品。  

Bape 如今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Nigo 也开始每季生产完整的服装系列。他迅速得到回报:1997 年 11 月《Hot Dog Press》在东京与大阪进行的调查显示,Bape 是读者心目中第一名的品牌。在各时尚杂志每个月的街拍页上,日本各地的年轻人都骄傲地穿着 Bape 的 T 恤,说他们「崇拜」Nigo。  

对于里原宿品牌,1990 年代的时髦青少年喜欢的不只是品牌设计,他们也热爱搜寻的过程。藤原浩和其门徒遵循 Stüssy 的模式,让产品量和销售店家数极少。这些策略非但没有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反而让幸运买到商品的粉丝兴奋不已。大众至今依然热烈争辩,该品牌刻意造成供不应求,是精心策划的销售手段,还是维持地下风格的自然之举。事实介于两者之间。藤原浩从来无意创造一个大众市场品牌或是经营一家大公司,这一点常让他的事业伙伴气恼。1995 年,Goodenough 正值销售巅峰,藤原浩却做了一个任性的决定,让该品牌暂停营运六个月。他还决定将零售商的数量从 40 家减至 10 家。Nigo 和高桥盾从此举上得到启发,也让自己的品牌退出其他城市的商店,仅在自己的直营店内销售。  

虽然这种零售方式对一个热门品牌而言似乎有违直觉,却是品牌维持独特形象的必要手段。像 Comme des Garçons 等设计师的系列商品就采用前卫设计与高单价,让产品与一般大众保持距离。另一方面,里原宿厂牌贩卖的是相对让人负担得起的基本休闲产品。如果每个想买的人都买得到 Goodenough 或 Bape 的产品,将会破坏品牌的特殊性。最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就是减少产量。  

所以,藤原浩、高桥盾以及 Nigo 生产的商品数量远低于市场需求量。如此一来,品牌既可以被限制在特定的群体内流通,又能引发强烈的消费者狂热。他们将少量产品称为「限量版」,刺激青少年不只穿上他们的服装,还要搜集。  

当里原宿系变成日本第一风格之后,粉丝天天在 Nowhere 和其他品牌的门市前大排长龙。藤原浩在 1997 年开设了一个原宿零售基地 Readymade,销售自己品牌的商品,结果有数百名顾客天还没亮就抵达现场。到了当天下午,年轻人已将店内存货抢购一空。该店销售业绩光是前两天就高达 20 万美元,这迫使藤原浩不得不号召一大批志愿帮忙的朋友,将现金送往银行。  

不断推出的限量版商品不但让藤原浩及门徒们荷包满满,也让数百个转售的个人卖家赚了一笔。排队人流里包括来自乡下小店的买家,他们以零售价买进商品,再以更高价转售。不过,这样的地下市场反而维持了品牌的独特性。原宿竹下通外的摊贩以原价五倍的价格销售未拆封、状况良好的 Bape T 恤。上市三年的 AFFA T 恤在 1997 年要价 79000 日元(相当于 2015 年的 900 美元)。T 恤在三十年前被认为与内衣无异,如今却成了罕见的艺术珍品。高昂的未来转售价值不过是鼓励了更进一步的消费。一名青少年在 1997 年告诉《朝日新闻》:「我不在乎价格。如果我看腻了,把东西卖掉就好了。」  

表面上看来,里原宿服饰与过去受美国启发的休闲时尚很类似,但两者之间有一个根本的差异:年轻人最梦寐以求的品牌已不再来自美国,而是源自东京的一个特定区域。1990 年代的年轻人几乎能选购世界上任何品牌的服饰,但他们偏好日本品牌。里原宿系提供了涩休与 DC 品牌之间的完美折中方案,那就是具有独特性的休闲服饰。  

涩休热潮在 1980 年代末将原宿变成一片购物荒地。不到十年后,里原宿成了日本甚至是全球最时尚的地方。当然,日本街头服饰品牌的销售业绩高于美国的类似品牌。藤原浩点石成金,他的门徒成了日本年轻人心目中的英雄。然而,在财源滚滚之际,这些年轻大亨也开始思考他们在本质上的二元性:高居世界巅峰的他该如何维持「地下」的特质?  
 
1998 年夏季,200 多个日本年轻人在烈日下耐心排队,等着进入 Nigo 的 Busy Work Shop 原宿店,Bape 员工此时正引领一名贵宾进入店内——满脸笑容的男孩团体 V6 团员三宅健。当时,三宅健和另一名团员森田刚在许多电视节目和杂志上亮相时都穿 Bape 的上衣。此外,Nigo 的造型师朋友也让当时最受欢迎的一位男偶像不断穿上 Bape,那就是 SMAP 的木村拓哉。  

这些新的 Bape 名人大使与独立音乐传奇人物小山田圭吾及詹姆斯·拉韦尔相去甚远,是否有才华亦见仁见智,但他们的迷人脸孔每晚出现在少女最喜欢的综艺节目上。他们让 Bape 大量曝光,吸引到连一期《Asayan》都没看过,更别提《Hot Dog Press》的青少年。木村拓哉改穿里原宿时尚之后几个月,警方在茨城县逮捕两名生产 Bape 仿冒品的男子,他们只知道这个品牌是「木村拓哉穿的牌子」。  

Bape 在日本娱乐圈内获得关注,Nigo 却面临艰难的抉择:是要像他师父藤原浩那样低调,还是全力推动事业,迈向主流市场。28 岁时,Nigo 决定放弃限量生产与仅限特定用户购买的销售手段,试图将 Bape 打造成史上市场最广、最奢华的街头服饰品牌。  

因为需要新的零售策略,Nigo 聘请备受好评的 Wonderwall 设计公司的建筑师片山正通来设计位于日本各地一系列完全统一的 Busy Work Shop。Nigo 运用他空前的高收益,打造在美国或英国都不曾出现的奢华连锁店。这些店的设计以现代主义为主题——白墙、未经装饰的混凝土、光滑玻璃、拉丝钢以及明亮的灯光。相较于原本 Nowhere 简单原木屋的造型,新店面更像是乌托邦式的未来世界。  

1998 年,Nigo 在大阪、名古屋、仙台,以及极为乡下的青森开设 Busy Work Shop 门店,也在家乡群马县设立一家 Nowhere 旗舰店。这些门店促使品牌的销售业绩在 1999 年达到 20 亿日元(相当于 2015 年的 2200 万美元),同年开幕的新店还包括松山、福冈、京都以及广岛的店。一年后,Nigo 以一家新的旗舰店 Bapexclusive 使品牌再升级,该店就坐落在东京青山,和 Comme des Garçons 与三宅一生门店在同一条街上。2001 年,Nigo 更通过新品牌 Bapy,将服饰帝国扩大到女装领域。  

尽管 Bape 于世纪之交在日本的零售市场已达饱和,但里原宿现象依然仅限于日本境内。穿 Goodenough、Undercover 或 Bape 的西方人只有 Nigo 的朋友,或在西方巡回演出的日本乐手。纽约精品店 Recon 或是伦敦商店 Hideout 偶尔会出现几件 T 恤,但货源并不稳定。不过就像在日本一样,这样的缺货状况反而让品牌在英美自诩为时尚行家的人之间更显热门。《纽约时报》在 1999 年 8 月的一篇文章中,介绍 Bape 是世界上最独特的「限量版」商品之一,并引述特地到伦敦购买该品牌迷彩夹克的某位杂志艺术总监的说法:「很值得,因为我所有朋友都想要,但我抢先拿到了。」同月,英国杂志《The Face》将 Bape 列入史上最伟大商标品牌排行榜,称它「着实非常地下」。结果藤原浩和 Nigo 的反应是什么?毫无反应。随着日本逐渐成为世界上最成熟的街头服饰市场,他们没有兴趣去迎合外国顾客。  

品牌扩张至国际市场的第一步出现在 1999 年。香港饶舌歌手葛民辉和喜剧演员兼 DJ 林海峰说服了 Nigo 在香港开设一家 Busy Work Shop。Bape 要求当地潜在顾客利用香港护照申请商店会员卡,解决了水货反向进入日本的问题。顾客不能直接走进店里消费,必须事先预约。尽管采取这些排他措施,在香港开店还是让品牌跃进广大的亚洲市场,不到几个月,全世界华人都渴望买到 Bape T 恤。香港青少年疯狂抢购 Baby Milo 系列的可爱卡通图案 T 恤,还引来电视台报道这个现象。不过,简单的经济原理还是掌控了大局:严重缺货刺激了亚洲所有经验老到的仿冒商开始大量生产 Bape 仿冒品。到了 2001 年,eBay(易趣网)出现了数百件「正版 Bape」T 恤,每件售价不超过 15 美元,上面还有「专为韩国市场制造」这种可疑的描述。  

随着 Bape 成为全球性品牌,Nigo 再也无法掌控全局或维持「独特」,只能往「更大」迈进。2001 年年底,Nigo 与日本百事可乐合作,将每罐百事汽水都包上 Bape 的迷彩图案。不过四年前,年轻人要购买品牌商品还得到原宿那家店苦苦排队,如今,他们凌晨三点在荒凉的乡下路旁看到闪着亮光的贩卖机,用几枚硬币就买得到 Bape 设计的东西。  

Nigo 接着提出了和拿破仑一样的扩张政策,Bape 突然间处处可见。2002 年,在悄悄为 Converse 的 Chuck Taylor 鞋作嫁衣数年后,Bape 开始生产糖果色的运动鞋 Bapesta,向 Nike Air Force 1 致敬。Nigo 在创新连锁店 Foot Soldier 销售该鞋,这家店把鞋子放在传送带上展示。2003 年,Nigo 投资了一家名为 Bape Cuts 的发廊,以及 Bape Cafe?!餐厅。他也开设童装店 Bape Kids,还有一家寿命不长、专门销售 Baby Milo 商品的店。随着新世纪继续前进,日本各个偏远地区似乎都见得到 Bape 店的踪迹——金泽、新潟、静冈、鹿儿岛以及熊本。光是在东京,只要走一圈原宿,就能在 20 分钟内看到至少五家 Bape 门店。在原宿主要的十字路口,超大屏幕上不断播放着 Nigo 的有线电视节目《Bape TV》的广告片。  

2003 年,Nigo 耗资数百万美元打造的房屋完工——由数十台监视器护卫着的五层楼混凝土碉堡。他将该空间用作 20 世纪晚期流行文化博物馆——有整个房间专门展示里肯巴克(Rickenbacker)吉他,以及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人猿星球》玩具收藏。他的车库铺上了木地板,墙面则用玻璃制成,如此从屋内就能看见他的奔驰 SLR、保时捷、劳斯莱斯以及宾利汽车。  

相对于 Nigo 的过度曝光和张扬的铺张,藤原浩找到一个自在的位置,静静地当他的街头服饰教父。Goodenough 始终没有偏离草创时期的初衷,成立十年后,藤原浩个人更切断与该品牌的所有关联。他个人的财富来自与日本箱包厂商吉田合作创立的 Head Porter,该品牌的箱包由与美式 MA-1 飞行夹克相同的尼龙布制成。Head Porter 成为里原宿粉丝喜爱的手提包、皮夹与腰包品牌,顾客甚至包括从来没听过 Goodenough 或藤原浩的青少年。然而,Head Porter 成为全国性的现象之后,一向维持孤狼路线的藤原浩又将管理权转交给朋友。他在 2005 年告诉《Theme》杂志:「我不太希望有太多人替我工作,因为我得照顾他们。」  

20 世纪末,藤原浩一号与二号已将他们的事业带往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2000 年,藤原浩是两人当中收入较高的——缴税金额达到 5470 万日元(相当于 2015 年的 70 万美元),相较之下,Nigo 缴税 4530 万日元(相当于 2015 年的 58.2 万美元)。不过藤原浩在 2003 年搬进豪华公寓六本木之丘住宅大楼接近顶楼的一间公寓时,Nigo 买的则是阁楼。  

Nigo 每晚从那间公寓俯瞰他征服的城市。他在日本所向披靡,但世上其他地方仍等着他去攻城略地。  
 
2003 年,Nigo 在伦敦开设第一家 Bape 门店。当时 Bapesta 鞋开始在西方走红,但将职业生涯建立在掌握全球趋势的基础上的 Nigo 却觉得与全球市场脱节。前 Mo Wax 经理及律师托比·费特威尔(Toby Feltwell)此时加入了 Bape,担任 Nigo 海外事业的顾问。费特威尔的第一步是协助这位 Bape 总司令重燃对美国嘻哈的热情。  

费特威尔和 Nigo 最喜欢的配件设计师雅各布首饰(Jacob the Jeweler)介绍 Nigo 认识当时最受尊重的音乐制作人法瑞尔·威廉姆斯(Pharrell Williams)。2003 年,Nigo 提供他的 Bape 录音室给威廉姆斯使用,让他在东京完成录音。威廉姆斯对 Bapesta 鞋有模糊印象,但看到 Bape 帝国的完整规模时,他惊讶得目瞪口呆。他在 2013 年告诉《Complex》杂志:「我踏进 Nigo 的展示间,那是我有生以来见过最惊人的东西。我简直快疯了,他还让我拿任何我想要的东西。」尽管通过翻译才能沟通,Nigo 和威廉姆斯还是成为好友,不到几个小时,两人就规划出一连串的合作计划。  

首先,Nigo 出手协助设计威廉姆斯的 ICECREAM 鞋,然后在 Busy Work Shop 原宿店楼上为该品牌开了一家店。接着 Nigo 与 Sk8thing 将威廉姆斯的 Billionaire Boys Club 服装系列计划付诸实践,结合里原宿高超的零售技巧与美式活力。威廉姆斯投桃报李,带领 Nigo 打进美国主流的嘻哈乐坛。结交到 Jay-Z 与坎耶·维斯特(Kanye West)等新朋友之后,Nigo 终于觉得有必要在美国建立零售据点。Nigo 在 2006 年告诉《Nylon Guys》杂志:「最初是 RUN DMC 吸引我进入时尚领域。我热爱美式休闲风格。我到了英国是因为厌倦了美国。我想我终于回来了。」  

他于 2004 年年底开设 Busy Work Shop 纽约店,向整个美国年轻世代介绍他的品牌。这家店开幕时,Bape 已经以一系列的创新迷彩连帽外套和粉色 Bapesta 鞋取代了经典的 1990 年代橄榄绿迷彩花色和标准商标 T 恤。亚洲消费者当然大排长龙,Nigo 与法瑞尔的关系也有助于让这家店成为嘻哈明星的关注热点。为了看起来就像是真的嘻哈界的一分子,Nigo 请雅各布首饰为他制作一系列镶钻配件,好在纽约出没时佩戴:一只手表、一只具有 Flavor Flav     [19]    风格的古怪怀表,以及最重要的一口镶钻牙套。  

在创新产品与名人加持下,Bape 迅速成为美国最抢手的品牌。21 世纪 2000 年代中期有整整四年,MTV 频道俨然成了穿 Bape 饶舌歌手的表演舞台(Nigo 曾客串演出法瑞尔的 Frontin』的 MV)。有数十首嘻哈歌曲都刻意在歌词里提到 Bape,这股热潮从东海岸开始,迅速扩大到地方性的爆红人物。密西西比州的酱爆弟弟(Soulja Boy)在网络上疯传的 YouTube 热门歌曲中吹嘘:「喷子气疯了,因为我有 Bathing Apes。」  

此时稳坐全球巨星宝座的 Nigo 开始登上《名利场》(Vanity Fair)和《服饰与美容》(Vogue)杂志的社交单元,与卡尔·拉格斐及大卫·贝克汉姆等杰出人物一起上镜。2005 年,Nigo 登上《Interview》杂志封面,嘴里还咬着镶钻十字架。一年后,Nigo 和法瑞尔穿戴互相搭配的红色帽子、白 T 恤,以及沉甸甸的金链子,一起参加 MTV 音乐录影带大奖颁奖典礼。不过,他在美国成功最明显的证据或许是坊间大量出现仿冒商品——一般称之为 fape。全美各地购物中心不老实的街头服饰店里挂满仿冒的 Bape 上衣。费特威尔有一天接到美国海关通知,有两大货柜的 Bape 仿冒品正停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外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六十年,美国人就像先前十年日本人沉迷于美式风格一样,疯狂爱上日本品牌 Bape。然而,这项惊人成就完全没在日本年轻人身上发生。日本从 1990 年代开始出现一小批嘻哈迷,他们模仿美国黑人饶舌歌手,穿上色彩鲜艳的宽松衣服。不过,当他们心目中的美国英雄开始穿起日本品牌时,他们努力抗拒那种认知上的失调感,而与 Bape 保持距离。更广泛来说,「逆输入」的年代结束了,没有日本人因为 Bape 在海外广受欢迎而关心它。非常讽刺的是,青少年从里原宿团队身上学会珍惜本土商品,而非全球性品牌。比起海外的品牌,日本品牌给了他们更高品质、更时髦有型的产品。  

尽管在日本陷入发展停滞,Bape 在海外受欢迎的程度还是在 2007 年度为品牌赢得了 6300 万美元的业绩。然而,当美国的 Bape 热潮一退,它的财务状况开始迅速恶化。经过两年业绩下滑与债务增加的惨况后,Nigo 在 2009 年卸下 Nowhere 执行长官一职,将 Bape 交给先前日本最大时装零售商 World 一名行事稳重的高层主管。Busy Work Shop 在上海、北京、台北以及新加坡开店,使得 Bape 在亚洲与全球大品牌 Nike 或 Adidas 一样常见。可惜的是,这个品牌在它最初的市场陷入苦战,位置偏远的熊本店与鹿儿岛店关门大吉,洛杉矶店随后也结束营业。  

2011 年 2 月 1 日,香港零售商 I.T.集团以仅仅 2.3 亿日元买下 Bape 母公司 Nowhere 九成股权的消息传到了日本。对一家年收入仍有 50 亿日元(6250 万美元)的公司而言,这笔钱只能算是九牛一毛。重点在于,I.T.集团同意承接 Nowhere 高达 43.1 亿日元(5279 万美元)的债务。Nigo 原本可能会走上石津谦介和 VAN Jacket 的老路,宣告破产,不过这起香港集团的并购案让他能以较优雅的姿态退场。当时他告诉《女装日报》(Women』s Wear Daily):「我实在不想在《民事再生法》之下宣告破产,也不想伤害这个品牌。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希望品牌继续生存下去,所以重点是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花了二十年创立这个品牌,如果它消失的话会非常可惜。」  
 

加载中…

     法瑞尔·威廉姆斯与 Nigo 在 2006 年 MTV 音乐录影带大奖颁奖典礼上合影( © Jeff Kravitz/FilmMagic/Getty Images)   

与 I.T.集团的协议对 Nigo 来说是好坏参半,但对于日本时装业的全球化而言,这是一个重大时刻。文化交流再也不是只有从美国输往日本的单向发展。Bape 不但深入美国流行文化的核心,也开启了日本时尚在亚洲的长期独霸地位,反映出美国曾经影响日本的那种模式。大中华地区的企业投入大笔资金,争取销售日本品牌的权利。熟悉网络的亚洲消费者也在全球街头服饰市场的现代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将街头服饰的生态系统从一个出现在杂志上、遥不可及的封闭日本品牌世界,转变成以香港为基地的博客,例如 Hypebeast 每天推出最新产品的评论,而这些产品随时随地都能经由电子商务买到。  

Bape 破产明确宣告了里原宿时代的结束,但这项运动的英雄人物依然对全球文化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Nigo 很快就重新振作,创立了两个规模较小的品牌:Human Made,以及复制 VAN 模式的 Mr.Bathing Ape。接着他担任优衣库 U.T.系列的创意总监,又在 2014 年成为 Adidas Originals 的顾问。而高桥盾自从 2002 年将他呈现怪诞哥特风格的时装秀搬到巴黎之后,就不断为 Undercover 赢得好评。后来,高桥盾更与 Nike 合作前卫慢跑系列 Gyakusou(逆走),以及与优衣库合作 UU 系列。  

藤原浩目前是众所周知的 Nike 创意顾问,针对特别计划直接与首席执行官马克·帕克(Mark Parker)合作。当日本主流时尚杂志不再追踪藤原浩团队的丰功伟业时,他创办了精选各博客内容的线上杂志 Honeyee.com。然而整体而言,藤原浩对于全球化的互联网的感情依然复杂——这个媒介夺走了他一度独家引介外国潮流到日本的垄断地位。他在 2010 年告诉《Interview》杂志,这个随时相互联结的世界「非常方便,但有点无聊」。  

相较之下,真实的里原宿区域已然没落:Nowhere、Readymade 以及 Real Mad Hectic 等门店均已消失,由二流品牌和可疑的街头服饰转售卖家取而代之。然而,里原宿运动的精神在全球依然不灭——它存在于数百款的限量版 Nike 运动鞋、不起眼空间里的快闪店、街头时尚网络论坛热烈的评论群组,以及在纽约 Supreme 店前大排长龙、等待机会购买一件 T 恤的消费者。前 Stüssy 创意总监、目前担任 Adidas Originals 创意总监的保罗·米特尔曼(PaulMittleman)对于日本街头风格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向来直言不讳:「如果说 Stüssy 开创了街头服饰,那么 Bape 超越了它,比它更受欢迎。」  

尽管历经几十年的大风大浪,藤原浩与 Nigo 在 1980 年代晚期第一次见面那天缔结的师徒关系,依旧坚不可摧。2014 年,Nigo 在 Instagram 上贴出一张两人合照,加上一句以《星球大战》为灵感来源的图说:「浩大师与绝地学徒 Nigo。」他们两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了全球时尚的面貌。藤原浩将地下时尚带进日本主流文化,也让全球文化精英开始关注日本。Bape 让美国人知道,他们可以花大钱购买日本制的美式风格商品。拜两人之赐,世界上的文化领袖发现,想要追上潮流,就必须紧盯日本的一举一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有哪些适合年轻人穿的男装服装品牌?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