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好用的英语阅读app?

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常用的电子书阅读 app 有「多看阅读」、苹果 iBooks 等,要求能够用手指点选整个单词(国内一些中文阅读类 app 虽然能够打开英文电子书文件,但是只能点选个别字母,查词的时候非常不方便)。这些 app 通常接受多种文件格式,如果无法读取某种格式,可以在电脑上用免费软件 calibre 进行转换,例如将 Kindle 常用的 mobi 格式转换为 pdf、epub、txt 等格式。

我用得最多的是接受 pdf、txt、epub 等多种文件格式的「多看阅读」,它可以实现 pdf 文件的文字重排(reflow),方法是点一下屏幕中部,然后再选择一个 T 的标志。重排功能对一些小屏幕智能手机而言特别有用,因为 pdf 格式的电子书文字页面动辄就是一张 A4 纸那么大,在小屏幕上就会显得字体太小,但用缩放功能放大之后,又会导致一些文字跑到屏幕以外,而重排之后就能够随意缩放,也不会出现显示不全的现象了。

「多看阅读」还有云储存和云书签功能,可以实现多个设备同时读一本书——例如,我在家里用 iPad 读了某本书 10 页,出门带着一台安卓手机,打开「多看阅读」后就会有提示框弹出,询问要不要跳转到该书记录在服务器上的阅读进度,即用 iPad 读到的地方,因为我在这两台设备的「多看阅读」上登录了相同的个人账号。

电子词典 app

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安装具备在线词典功能的电子词典 app,如「有道词典」「欧路词典」「金山词霸」等,其操作大同小异。以「有道词典」为例(后文以此 app 进行描述),建议平板电脑的用户尽量不要用 HD 版,而选择手机版(iPad 用户需要在 App Store 中选择「仅 iPhone」),用起来更方便;建议注册网易通行证使用,方便在多个设备上进行生词同步复习;首次使用时,要先打开「有道词典」,让其在系统内存待命;建议在 app 的单词本设置菜单中开启「查过的词自动加入单词本」,再把生词的排序方式设为「时间」,便于后续的复习操作。

在用电子书阅读 app 读英文原著时,遇到生词就点选后复制,调用电子词典 app 查词,换言之,就是在两个 app 之间进行单词的「复制—粘贴」。「多看阅读」查词时会弹出内存自带的「金山词霸」解释,但这个非完整版的「金山词霸」没有保存单词和复习的功能,也无法直接换成「有道词典」等电子词典,因此还是要点「复制」。借助电子词典 app 的「剪贴板查词」功能,你可以通过一些快捷操作查词,省掉来回切换的烦琐。以下分两大系统具体介绍——

苹果 iOS 10 系统的用户在「多看阅读」选择要查的生词后点「复制」后并不显示解释,要从屏幕顶端往下拉出「最近通知」(Recent)区域,但仍然没有显示,还要从左往右滑动屏幕调出 Widget 区域(顶端显示日期的「小部件」),便可显示「有道词典」的解释。如果是第一次使用,你还要在 Widget 区域下拉到底部点「编辑」(Edit)进行「添加 Widgets」(Add Widgets)操作,从「更多 Widgets」(More Widgets)处增加「有道词典」,以后 Widget 区域就会显示要查生词的解释。之后,你还要点击生词解释跳到「有道词典」看完整版的解释,这样生词才能记入单词本。最后,点「有道词典」屏幕左上角的「多看阅读」可方便地回到原著阅读的 app 界面(这个功能很方便,在电子词典 app 界面查完词都可以点击返回到之前的 app,不限于「多看阅读」)。在「多看阅读」上选词复制后,下拉菜单经常容易触发「多看阅读」本身的「向下拖拽添加书签」,解决方法是先点一下屏幕中部,上下方出现黑边,再下拉菜单就不会出现误操作了。

安卓系统的用户在「多看阅读」选择要查的生词后点「复制」即可见到「有道词典」的解释弹窗,点击「解释」可以跳转到「有道词典」的界面看更详细的解释。如果「复制」后还是没有弹出解释,可到系统设置看看安全选项有没有拦截弹出窗口、app 通知选项有没有拦截通知等——有的时候怎么设置都出不来,可能重启系统就可以了。

在电子词典 app 查词后,你需要知道生词的发音。在大脑中有个单词发音的印象,哪怕不标准也要有,否则比较难形成记忆,更别说日后在口语中能输出了。

根据单词的音标形成发音的印象之后,你再听一听电子词典 app 的发音,有利于检验自己有没有拼读错误,也可以了解地道的发音(可能跟严格的音标拼读发音有一定差别)。

上述软件操作用文字表达难免啰唆烦琐,其实自己尝试几次就会发现只是举手之劳。随着软件版本升级等情况变动,具体操作也可能需要调整。

50% 自适应查词
阅读原著的时候,读到的文字是「透过」,用电子词典查的生词叫作「析出」,合称「透析法」。正透析要求遇到正向生词(看到英文单词不知道中文意思,跟后文看到中文意思不知道英文单词的逆向生词相对),按照 50% 的自适应参数查词,查了一个生词之后,下一个生词就不能查,再下一个生词要查,即隔一个生词查一个,只查一半(50%)。「自适应」的意思是查词能够自动适应英文原著中生词密度的动态变化,生词多的地方就自动多查一些生词,生词少的地方就自动少查一些生词;「自适应」也能够自动适应你的词汇量的变化,开始的时候遇到生词较多就自动多查一些,后来随着阅读量的上升,查词间隔越来越大,反映你的词汇量稳步上涨。我自己现在大约有 20 000 的词汇量,也是按照 50% 自适应查词,经常出现连续很多页书都找不到一个生词的「生词荒」,词汇的增长速度还没有初学者快呢。

对于初学者来说,50% 自适应查词是一种妥协的平衡——「精读」模式查 100% 的生词,即使用高效的电子词典也会严重影响阅读体验,容易半途而废;完全不查词或者「每两页查一个生词」则可能造成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读不懂大意,实现不了「可理解性输入」。现在有了 50% 自适应查词,我们可以兼顾阅读的体验和理解,还能培养猜词的能力。

为什么只是隔一个生词就查一个,而不是隔两个或者三个生词才查一个?这里除了保证阅读体验尽量少受干扰之外,还考虑到操作的方便,形成习惯后你只需要想着下一个单词查还是不查就行了,不用做复杂的记忆计算,以免分心。即使偶尔记错了,多查一个或者少查一个生词也没有什么问题。读到后来,如果遇到以前查过的单词,但已经想不起来是什么意思,你就当成生词重新查词便可。

查词之后就赶紧回去继续阅读,切莫停下来想把生词立刻记住,为此去反复念叨或者抄写等,这样背词的效率很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查词时若遇到一词多义的情况,只需要看对应原著句子的一个义项,查词后能读懂原文就行。有的同学「学英语」的习惯根深蒂固,查词后连单词的其他义项都想一下记住,结果耽搁了很多时间去做无用功。例如,在《牛津英语词典》里,set 这个词有多达 430 个不同的义项,其中有:

n.最后一道灰浆

vt.使(母鸡等)孵蛋

vi.(金属等)变形

adj.【板球】(对投球手之投球)已完全适应的

如果全部都要记下来的话,还能好好读书吗?对于一个单词的其他义项,请等到在以后再读到它的时候按照生词处理即可。

有不少网友问我,说用透析法自适应查词的方法读专业教材,造成重要内容理解偏差怎么办?其中有几位还是读医学专业的大学生,而我本科读的专业恰好也是临床医学,对此我的回答是,只要不至于因为误读而导致死人等严重后果,就尽量使用透析法,坚决不要每个生词都查;如果你认为书上某些地方的内容人命关天,那么你肯定要每个词都查——这还不够,你还要向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请教,以确保安全。实际上这些都是杞人忧天,初学者从英文小说开始,接下来可以读自己专业的基础教材的英文版,再读专业化程度更高的英文版专业书,以及相关的英文文献,整个过程都可以按照 50% 自适应查词进行,到最后你有机会读到「人命关天」的专业知识时,如某个手术如何进刀以避开大动脉等,你早已精通这个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英文,不太可能因为单词查少了而出大乱子。这也提示我们在专业学习上要从基础入门的时候就要直接读英文原著,就不至于出现没读过什么原著的「英语小白」突然要读「人命关天」的英文的状况。

货仓式滚动复习

每日在透析英文原著之前,在电子词典 app 中复习一遍最近 7 天查过的生词。

我在「有道词典」上打开单词本,复习最近 7 天查过的生词,利用单词本的「卡片学习」功能操作,但不建议使用「复习检测」等电子词典 app 自带的复习功能,以免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例如,今天是 16 日,就在单词本中倒回去找到 9 日(16-7=9)的第一个生词,点开卡片进行复习,上面还会显示从当天到今天总共要复习多少个生词——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显示你最近一周的透析状态,包括正透析(长篇和短篇)、逆透析(后文详述)的「吞吐量」。我目前的「吞吐量」一般维持在 100~200 个生词,有的初学者会达到数百个生词。

不同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的「有道词典」都登录网易通行证账号的话,可以将各个终端查过并存入单词本的生词同步到一个终端集中复习。在「有道词典」上,超过 7 天的单词也不用手动删除,只要在复习中不管它们便可。对于只用一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用户来说,图方便的话也可以直接点查词框,过一遍查词历史,大概看到最近几天的记录亦可(这个地方没有显示查词日期)。

复习时,看到英文单词后回忆其中文意思,回忆不起来就马上点开看解释。不要求即时记住,不要求掌握拼写,不用抄抄写写、反复念叨,只要过一遍便可。这种对生词连续进行 7 天的复习是利用最近阅读过原著的情节、语境记忆对生词进行初步登记。例如,我在「有道词典」复习 piglet 这个词的时候想起的不光是「小猪;猪崽;乳猪」的解释,还有《小熊维尼》中维尼的那位笨笨而可爱的「猪队友」。

货仓式滚动复习每天只需 10 分钟左右便可完成,一些初学者查词较多,也就是十几二十分钟的事情。但是,有的同学反映自己复习了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就需要检讨一下是不是操作不当。最常见的有:不断复习过去查过的所有单词,结果随着每天读的书和查的词越来越多,单词本里的单词数量呈几何级增长,到最后不读书光背词了。这是典型的「学英语」惯性,舍不得生词,其实生词超过 7 天或者更长时间之后,你已经很难想起在哪里查的,继续复习已经跟背词汇书的低效率做法没什么两样了。对于这些单词,忘了就忘了,不要管了。

这是因为,货仓式滚动复习并非一劳永逸,复习周期结束后发生遗忘是完全正常的现象。要实现生词的长期记忆,你只需不断读原著,让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出现加强记忆,例如:

Harry Potter (《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大学英语四级以及专业英语四级词汇单词 whisper(包括变种 whispered、whispers、whispering、whisperers)出现了 50 次,而全套 7 本 Harry Potter 总共出现 577 次。例如:And a whisper, a whisper about the Potters…(还有一些传闻,关于波特一家的传闻……)这里为什么要「耳语,密谈」?这是德思礼叔叔家出现很多关于哈利·波特的神秘征兆之一,让你读出神秘、诡异的感觉,单词就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

A Song of Ice and Fire (《冰与火之歌》)系列第一本 A Game of Thrones (《权力的游戏》)中,大学英语六级以及专业英语四级词汇 knight(包括变种 knights、knighted、knighthood、knightly)总共出现了 323 次,也是每次都有故事情节辅助记忆,读完这本 30 万单词的英文小说之后,你想忘记「骑士」都很难。

阅读的过程是保持对词汇高密度接触的过程,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自动复习查过的所有词汇,甚至是你从第一天接触英语开始见过、学过、用过的所有词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大个人词汇量。在阅读中遇到以前查过但是忘记了意思的单词,你无须纠结,只要当成生词处理便可(按照 50% 自适应规则有机会查就查)。

查词用英汉词典,原著就是最好的「英英词典」

不少人推崇英英词典,认为单词的英英解释正宗地道,可连带学习相关词汇,还能培养「英语思维」云云。现在很多电子词典上收录的《美国传统词典》《新牛津英汉双解词典》是英汉双解的, Webster’s Revised Unabridged Dictionary (《韦氏大词典无删节修订版》)、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麦克米伦英语词典》)、 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柯林斯英语词典》)等更是纯英语词典,而「有道词典」app 也在线提供 WordNet(普林斯顿大学单词网络)、Wikipedia(维基百科)等的英英解释。

的确,这些词典提供了生词的标准英英解释,但不是最好的。读英文原著之后,你会发现书中对某个词语进行解释的现象比比皆是。可以说,英文原著本身就是最好的「英英词典」。

例如,下面几本英文版的小说:

War and Peace (《战争与和平》英译版):His favourite occupation when not playing Boston, a card game he was very fond of…(Boston 是一种纸牌游戏。)

The Thorn Birds (《荆棘鸟》):Most of all she hated the dunny, which was not only the local patois for toilet…(dunny 是澳大利亚的说法,指厕所。)

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猎杀红色十月》):“『Judge, we are not dealing with mutiny or piracy,’ Foster noted. ‘The correct term is barratry, I believe. Mutiny is when the crew rebels against lawful authority. Gross misconduct of the Officers is called barratry.』」(mutiny 是兵变,barratry 是船员的损害行为,小说通过精彩的情节对两个单词进行了精准的辨析。)

非小说类的例子:

Fortune (美国《财富》杂志)在 1999 年 12 月刊纪念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去世的报道:We Japanese businessman must be amphibians. We must survive in water and on land.(amphibian 是两栖动物)

Freud: Darkness in the Midst of Vision (《弗洛伊德传:视野中的黑暗》):「Shibboleth is an Old Testament term meaning a criterion or test that is used to distinguish religious believers from heretics.」(Shibboleth 是基督教《圣经》中考验是否是教徒的口令)

英英解释在英文版的专业教材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专业教材的文体是说明文,目的是清楚阐述专业知识,那是通过专业名词来表达的,专业教材里对每个专业名词的引入都极其严谨,作者对每个读者可能不了解的专业术语必先明确概念,加以详细说明诠释。可以说,专业知识的展开就是对某个概念、过程、现象、原理等的解释说明,而专业教材上的解释通常比权威的通用词典「牛津」「朗文」等更加专业、准确,毕竟词典编纂者不是各行各业的专家,词典也只是按照从 A 到 Z 的顺序简单罗列词条,缺乏专业上的逻辑性,而且每个词条的解释篇幅有限,不能像专业教材那样详细展开论述。专业教材还有大量的举例说明和清楚的图表呈现,帮助读者把概念理解得更加到位。

以我上大学本科读的医学专业为例: Human Anatomy
(《人体解剖学》)这本英文原版教材在《中枢神经系统》一章初次提到「neurotoxin」时,英英解释就紧随其后:Substance that is poisonous or destructive to nervous tissue; e.g. botulism and tetanus toxins.(对神经组织有毒性或者有损伤性的物质,如肉毒毒素和破伤风毒素。)我甚至不必启动电子词典,就已经了解了「神经毒素」的含义。

后来我读了心理学的硕士,拜读了英文原版教材 Psychology (《心理学》,Lester A. Lefton 和 Linda Brannon 著),读到 trichromatic theory(trichromatic means 「three colors」 – tri, from 「three,」 and chroma, 「color.」),三原色理论(trichromatic 的意思是「三种颜色」,tri 是「三」,chroma 是「颜色」),这里原文耐心地解析了 trichromatic 这个专业词汇的构词法,把词典的活都干了。

我在业余时间自学 Marketing (《市场营销学》)的原版教材时读到:Quota: limit on the amount of a specific product that can enter a country.(配额:能够入口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的数量限制。)对 quota(配额)提供了标准的英英解释之后,书中还写了一个真实的案例:美国 Harley-Davidson 公司向日本出口大摩托的配额申请。

我出于个人兴趣读了 Astronomy: From the Earth to the Universe (《天文学:从地球到宇宙》,Pasachoff 著),读到:One of the major surprises of the lunar missions was the discovery in this way of mascons, regions of mass concentrations near and under maria.(探月任务的重大惊人发现之一是质量密集的方式,指的是一些月亮海附近或者下面的质量密集区域。)简简单单的一个同位语从句,就清楚解释了很专业的一个名词 mascon(质量密集)。

除了直接解释,英文专业教材的内容还有助于辨析专业词汇。例如,ferric、ferrous 均指铁离子,但我一直分不清哪个指二价铁,哪个是三价铁,结果读 Pathology (《病理学》)的时候看到:…reducing ferric to ferrous iron.(……将 ferric 还原成 ferrous。)化学中只有三价还原成二价,我从此明了。又如人体的「奇静脉」,有时连带课老师都不清楚「奇」念 qi 还是 ji,我在 Human Anatomy (《人体解剖学》)读到:The azygous vein, whose name means unpaired…(奇静脉,名字的意思是不成对的),才明白是「奇数」的「奇」。

当你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就可以凭借已有的词汇去理解生词。中文的新词汇也是这样理解的,例如足球赛场上球迷喊教练「下课」,难道你需要查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看看「下课」除了「讲课结束」之外还有什么解释吗?看看电视上群情汹涌的场面,读读体育新闻《×× 教练何去何从》《×× 俱乐部夏季大清洗》之类的报道,就自然知道了。

「用英语」的重点永远是在英文原著,而不是词典。至于在查词的时候,我们只需查英汉词典,原因如下:

·提升生词的理解速度,尽量减少查词的时间,从而减少对阅读体验的干扰。

·你生活在国内的中文环境之中,查英汉词典后能知道生词的对应中文怎么说,便于形成记忆,在英文和中文之间建立直接联系,日后读到、听到这个单词便能迅速理解,也有利于口语、写作和翻译。

例如,在英文专业教材中,有的单词尽管已经有详尽的英英解释,但是为了方便记忆最好查词处理。我在 Cecil Essentials of Medicinem(《西氏内科学精要》)中读到:Hematopoietic stem cell failure leads to aplastic anemia,characterized by pancytopenia (decreased production of all blood cell lineages) with a markedly hypocellular bone marrow. pancytopenia 后面的解释说明「所有血细胞系的细胞生产都下降了」,我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查词确认是「全血细胞减少症」才容易记住,以后在病例讨论、外国专家翻译等场合就可大派用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好用的英语阅读app?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