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从府院之争到张勋复辟:后袁世凯时代的北洋乱象

理论上来讲,袁世凯死后的首要问题,是谁当下任的民国大总统。可关键是眼下国内有资格染指这个位子的就几个人:孙中山高风亮节,表示我不争这个位子;护国军表示咱们那是拨乱反正来的,只要求按照以前的约法扶副总统上位就行;北洋三杰里王士珍前段时间跟老袁跟得太紧了,名声有点臭;冯国璋又在南京,远离中央。就只有段祺瑞,即有人望,也有实力,在袁世凯称帝过程中态度也算端正,有资格可以染指这个位子。

可问题在于,你要当总统,依据是什么?眼下各省人心浮动,南方护国军闹得又欢,你要是硬上,指不定又要出事、于是最后段祺瑞权衡再三,决定还是接受徐世昌的建议,让黎元洪先顶上来——这事最妙的地方在于,按照袁世凯的那个新约法,黎元洪可以「代行职权」;按照民国之初的那个临时约法,黎元洪之前是民国副总统,竟然也可以接班!索性让他先上来,然后咱们再合计嘛!

黎元洪在袁世凯称帝的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在袁世凯称帝时审时度势,拒绝了袁世凯加封的亲王封号,在云南起义后被软禁在京,如惊弓之鸟,甚至在屋里给自己提前安排了一口大棺材,只等老袁耐心一到,自己就乖乖躺进去等着专业团队上门服务了。然而没想到袁世凯内忧外患,竟然死了!死了不要紧,自己竟然莫名其妙地又成了大总统!?这这这,你说这都到哪说理去……

段祺瑞对此嗤之以鼻——老子把你捧上去,不过就是暂时让你占个位子,安抚一下南方这些人。然而南方众人却敏锐地察觉到了段祺瑞的心思:我们告诉你啊,黎元洪做大总统,跟袁世凯那个约法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法理依据纯粹是以前的那部《临时约法》!什么叫「代行职权」啊?你给我自重啊!

双方争来争去,最后冯国璋通电表示支持恢复旧法,海军也通电表示支持护国军,段祺瑞一看那行吧,恢复旧法就恢复旧法——可有一样,恢复旧法之后,我要当总理!组阁!

行!

大家应该还记得,《临时约法》采用的是「形式上有国家元首、而实际上由政府总理负责的行政机关体制」的责任内阁制,总理的权力反而比总统更大。而段祺瑞又一向看不上黎元洪,因此这俩人之间的关系开始迅速地恶化了。

不过眼下关系恶化的也不只他们这一对。之前在反袁大业中暂时统一起来的各方势力眼见得袁世凯死了,也都开始嚷嚷着要分蛋糕了。这些人里最高风亮节的还是孙中山,他表示我这中华革命党就是革命来的,眼下革命成功了,咱们解散!

梁启超的进步党跟西南护国军之间关系密切,他的构想是我们辛辛苦苦,首倡起义,这不得拿点东西补补?起码川湘、云贵、两广咱们都得控制住喽!同时这临时约法一恢复,日后少不得还得在国会里继续与那些国民党人做斗争,所以还得联合北洋那些老粗们,一起努力才行!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梁启超竟然成了北洋各派的黏合剂,尤其是成功说动了冯国璋支持段祺瑞,在表面上维持住了北洋军阀之间的团结。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日后国会斗争中,全面压倒那些该死的国民党!

梁启超的想法很好,然而实现起来却遇到了一点小问题——首先是地盘划分的问题。护国战争期间滇军入川,唐继尧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后野心膨胀,已经不甘心再蜗居于云南一地。而北洋军阀自恃势力庞大,也不愿意多做让步,最后的结果是蔡锷被任命为四川省督军兼省长,唐继尧被任命为云南督军,贵州督军还是刘显世不变,原广西的陆荣廷被调到广东做了督军,他手下亲信将领陈炳焜接任广西督军。而梁启超之前盯上的湖南则没有到手!这让梁启超非常不满!

我辈为大局如此尽力,若结果为彼,真短气!

除了西南之外,其余各省的权力结构基本上没发生什么变化,老袁在的时候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而最惨的当属孙中山等人,由于过于高风亮节,国民党人在这次重新分蛋糕的过程中几乎一无所获——不过大家想得也开,反正恢复旧约法了,咱们国会和内阁里见嘛!要不梁公,您也来一块啊?

梁启超哈哈大笑:内阁?谁去内阁啊?脑子进水了吗?黎元洪跟段祺瑞俩人不对付,我去了不得受夹板气啊?我才不去呢!我坐山观虎斗,遥控政局!

立宪国之政治事业,原不限于政府当局,在野之政治家亦万不可少。对于政府之施政,或为相当之应援补助,或为相当之监督匡救,此在野政治家之责任。

梁启超的估计没错,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果然很快就发生了冲突,这就是著名的「府院之争」。然而与此同时,国会内部的分歧也越来越大——袁世凯死后大家恢复《临时约法》,重开国会。国会重开之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研究制定宪法,因此原来的进步党人聚到一起,搞了个「宪法研究会」,也就是日后的「研究系」;而原国民党则不甘示弱,搞了个「宪法商榷会」,最后演变成了「商榷系」。商榷系在参众两院里有议员 380 多人,而研究系则有议员 160 余人,分别是国会里的第一和第二大势力。相对而言,商榷系人数虽多,内部却分歧也多;而研究系虽然人数较少,但却相对分歧也少。于是在宪法制定的过程中,两派议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双方意见分歧最大的地方在于地方制度上面。商榷系推崇欧美制度,认为那省长必须民选,地方就得自治,这才叫真共和!研究系表示你那玩意适合国情吗?根本就是扯淡,你不能照扒别国制度好不好?

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本来这也正常——投票解决嘛!咱们是先进之共和制度,假如有什么问题是一次投票解决不了的,大不了再投一次也就是了!然而这一投票,出事了。

有人表示我看见研究系的议员拿了两张选票!他们作弊!

研究系的表示你放屁!有证据吗?分明是你们故意捣乱!

别说了,能动手咱们就别吵吵了,打吧!

于是两派议员在国会大打出手,充分践行了民主自由之真谛。打完之后双方各自不忿,然还有人比他们还不忿,那就是各省的北洋督军。

督军们表示民选啥?自治啥?那玩意适合国体么你就瞎整?我告诉你们小心整出事来啊!

而孙中山和各地国民党人占据优势的省议会则纷纷表态:这玩意再好不过了!我们觉得就该这么搞!

可问题在于,督军们手里有枪。不仅有枪,他们还联合起来搞了一个「督军团」。

这个督军团是张勋等人发起的,旨在研究后袁世凯时代北洋诸军何去何从的问题。山东、奉天、吉林、黑龙江、河南、直隶、浙江、江苏、湖北、江西、绥远、察哈尔、热河十三省督军或派代表,或亲自参加,积极干涉政务。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对此乐见其成,而国民党、西南军阀与黎元洪等人则对其意见很大。

不过人家手里有枪,你意见再大也没用。于是再督军团的强势压迫之下,直到 1917 年民国这个宪法依然难产,死活搞不出来。国民党作为国会第一大党,反而举步维艰,处处受到研究系的牵制。没等到双方分出个高低来,外交方面又出事了。

这次可真是大事——咱们要不要对德宣战。

对德宣战这纯属是没事找事,理论上来讲人家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都被日本给抢了,你还宣个什么战啊?问题是美国人 1917 年跟德国断绝了外交关系,想拉中国跟他们一起行动,对德国政府提出抗议;日本人一看这种事不能你一个人干啊!我也很关注中国动向的好不好?这样,咱们一起拉中国人下水,怂恿他参战!

英国人表示这事好啊!你赶紧怂恿他!咱们协约国的力量是越充实越好!然而美国人则表示老铁们,我本来就是想拉中国一个表个态,你们非让他参战……这人你们准备咋送过去?

怎么送过去,那是下一步的问题。眼下的主要问题,是先怂恿中国答应参战。列强迅速开出价码——只要你答应参战,我们准你加关税!庚子赔款还可以延期付款!

段祺瑞对这事非常上心——参战就意味着扩军,扩军就意味着拿权啊!而黎元洪则表示人家美国人说了,就让你表个态,你非要去插一脚是不是有病?老子不给你盖印!你有招想去!

这下麻烦大了。

因为盖印这事,黎元洪跟段祺瑞之间起争执也不是第一次了。《临时约法》虽然讲实权放到了内阁身上,然而总统毕竟是形式上的国家首脑,关键问题上依然需要用印盖章,点头同意。然而段祺瑞等人向来不在乎黎元洪——他黎元洪算个什么玩意?要不是走了狗屎运武昌起义的时候革命党人把他给硬拽出来,今天他连求见老子的资格都没有!你就老老实实地做个橡皮图章就完事了。可黎元洪表示自己混了这么久,就算没有实权,你好歹也给老子尊重一点吧?呼来唤去的你当我是个啥啊?所以这两位的关系一向不和,之前就闹过了好几次,这次黎元洪死活不肯用印,段祺瑞一看嘿我是不是给你脸了?你盖章是吧?老子干不了了!辞职!走人!

这下矛盾彻底激化了。

黎元洪本来觉得那你走呗!我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找个愿意干的改组内阁不就得了!结果问了一圈,大家都表示您还是另请高明罢!我实在难当大任……段祺瑞就在天津盯着呢,没事我可不敢惹他!

没办法,黎元洪又捏着鼻子把段祺瑞给请了回来——回来吧!工头……不对,是大总统答应盖章啦!段祺瑞表示那你立字据!

好吧,立字据。最后黎元洪委委屈屈,做了史诗级让步:

一、内阁确定的外交方针,总统不再加以反对;二、内阁拟定的命令,总统不得拒绝盖印;三、内阁训示各驻外使节、督军、省长,总统不得干预。

段祺瑞大喜:哈哈,这以后黎元洪你可就没法跟我斗了!那什么,赶紧,把提案交到国会,让大伙表决一下,然后咱们就准备加入战斗了。

结果国会表示,断交这事还成,参战……为啥参啊?咱跟德国现在也没啥大矛盾啊!而且你参战之后万一德国人赢了回来找你麻烦你咋办啊?谴责一下德国人的潜艇战,断个交得了,做人留一线日后好想见嘛!

而且最关键的是督军团们也不支持段祺瑞:开什么玩笑!到时候万一点名让我领人去欧洲跟德国人打,还过不过了?你可别扯淡了……

段祺瑞说你们是不是傻?我参战那是为了扩军揽权,谁有病啊让你们去欧洲?你们就点个头完事了,到时候国会扩军批预算,你们不要洋枪洋炮的啊?

大家表示这样啊!那你早说嘛!我们当然支持参战!必须支持!高举双手支持!

那还等啥啊!赶紧向国会施压吧!

国会表示施压我也不宣,反正就是不宣,有招你想去!

行!这可是你逼我的!

于是那一天,国会议员回想起了被「公民团」支配的恐怖岁月,以及被囚禁在国会之中不许外出的耻辱——段祺瑞用上了当年老袁选大总统时的招数,在国会讨论对德宣战案时搞了个「公民团」围住国会,这些人表示我们乃是热心之民国公民,反正今天你们必须解决对德宣战这事,投不出来让我们满意的票就谁也别走,谁敢走就打死谁!

结果当天这事讨论到晚上九点,到底没讨论出个结果。然而公民团过于热情,反倒是把前来观摩中式民主的日本记者给打伤了……这下段祺瑞害怕出事,才勉强把公民团给赶散,让这些国会议员们逃出生天。

这下自议员们都不干了——投票!今儿咱不提宣战这事,单说内阁!老子们要求投票改组内阁!结果一投票:229 赞成,125 反对,50 票弃权!黎元洪也来了精神:改组!必须改组!这破事都是段祺瑞搞出来的,咱们把他踹了,重组内阁!

5 月 23 日,黎元洪签署了罢免段祺瑞的命令,同时通电全国,表示自己这实属无奈,希望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恩怨,咱们国家未来一定会蒸蒸日上……

段祺瑞哈哈大笑:行!你别怂就行!咱们走着瞧!然后打包行李,通知督军团:开整。

督军会议召集人张勋同学非常兴奋:我等这天已经好久啦!

咱们前面说过,张勋这人跟其他督军不一样。袁世凯让大家讨论国体问题的时候,他就曾明确表态:我不反对帝制,我反对的是你袁世凯做皇帝。因为……老张我深受前朝大恩,忠孝双全,要是恢复帝制,那必须是让爱新觉罗家的人做皇帝啊!

张勋是民国初年实力派将领中极为罕见的复辟党,他自清朝覆灭后一直没剪辫子,甚至他手下的兵都留着辫子。因此段祺瑞瞅准了这点,没事就跟张勋猛唠:哥们,你说咱那是忘本的人吗?那咱们当年都深受皇恩,只不过是小皇上年幼,没招了替他看两年家。结果你说说这些年都是些啥事?要我说,眼下这机会千载难逢,你带人进京,把黎元洪给弄走,把国会给关了,然后咱们大权在握,奉还大政,那必须是忠孝两全啊!

此系千载难逢之机会,断断不可错过。……一二年后,将内政整理,国势略定,再由东海之手,归还旧主(溥仪),其势由顺而易。凡此种种,从现在地位、声望、魄力而论,均非待定武(张勋)前来解决不可

这要是别人,死都不带信的。

然而这是张勋,一辈子都琢磨着复辟这点事,都快魔障了。一听这话:对啊!走,兵发北京!

当然,张勋没有缺心眼到不征求其他督军的意见就贸然发动。相反他在段祺瑞被免职后召开的督军会议上先提出了进京的议题——大家表示没问题!我们看国会不爽也很久了!然后是各省独立和三路发兵的问题——大家表示也没问题!然后张勋忽然表示既然这俩都没问题,那不如咱们进京之后顺势复辟吧!

大家:???

段祺瑞虽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但他的心腹干将徐树铮却当场表态:反正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驱逐黎元洪和关闭国会,你复辟不复辟,我没意见!而北方几个依附段祺瑞的督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表示既然大哥都没意见,那我们也没意见。

妥嘞!

于是张勋兴冲冲地回去点兵,北方八省则按照计划,通电独立,研究系议员纷纷辞职,一时间北京风雨飘摇,国事彻底停顿了下来。6 月 2 日,这些人齐聚天津,成立「各省军务总参谋处」,表示老子要单干!要再搞个政府!

这下黎元洪真慌了——哪有上来就掀桌子的玩法啊!那什么,要不然,咱们找督军团的话事人张勋进京调停一下吧?

没问题啊!张勋马上行动,飞奔入京。6 月 13 日,在张勋的威逼下黎元洪不得不下令解散国会,然后……

然后段祺瑞等人表示行,整挺好,完事了老铁就到这得了。

张勋说啥?咱不还有复辟这事呢吗?

段祺瑞等人表示说啥复辟啊!都啥年代了,解散国会整个军政府得啦!再说你复辟人家友邦也不能干,不信你问问日本人。

日本人表示对,我们不支持复辟,你差不多得了啊!

张勋简直要气疯了。

不过生气归生气,硬抗不是办法。既然眼瞅着复辟大伙都不干,那莫不如把手里的牌捏紧。于是张勋表示既然不能复辟,那我组阁吧,组阁总行了吧?

不行!

大家表示我们对赶走黎元洪之后怎么安排怎就达成交易啦!你还组阁呢……你省省吧!

张勋崩溃了。

满清遗老们趁势鼓噪:老铁,你这是让人给忽悠了啊!还琢磨啥啊!接着复辟吧!反正都是死,那就不如过把瘾再死得了!而且万一要是成了呢?
是公进有万全,退无一是;进有不世之功,退有不测之祸。孰得孰失,不待智者而决矣。

张勋一想有道理啊!那啥,不组阁了,复辟!

于是 1917 年 7 月 1 日,大清……又活啦!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从府院之争到张勋复辟:后袁世凯时代的北洋乱象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