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徐州会战(下):1938,台儿庄的胜利

1. 孤军深入——矶谷廉介的如意算盘

台儿庄地处津浦线台枣支线和台淮公路的交叉点上,西临大运河,北接縢县,是拱卫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縢县失守后,这里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卫徐州安全,在大战之前,国军就在此构筑了坚实的防御工事,石墙连绵 3 公里,更有 70 多座碉堡扼守各处要道,星罗棋布,交叉火力强大。

日军第 2 军,1937 年 8 月 31 日组建,首任司令官为西尾寿造中将,参谋长为铃木率道,属日军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刚组建没多久,该部即被派遣到华北战场作战,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充分发挥作用,再加上进攻山东以来,中国军队一路不战而退,这不禁使得西尾寿造越发地焦躁和轻敌,急于寻找中国主力交战,这种情绪在全军上下普遍蔓延。1938 年 1 月,臭名昭著的板垣师团转隶于该军,这让原本就计划对徐州用兵的西尾寿造更加傲慢,在津浦线南北的进攻受阻后,他就开始计划对台儿庄的进攻,所派出的军队就是麾下赫赫有名的精锐——第 5 师团和第 10 师团。

两军分两路向台儿庄夹击而来,分别在临沂和縢县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经过连日鏖战后,第 5 师团接连两次折戟于临沂,被迫放弃了对台儿庄的夹击,第 10 师团却力克縢县,一路进逼的台儿庄周边。

对于此次进攻,华北方面军的指挥部早有规定,不允许第 2 军的攻势超过临城到临沂的前线,但当第 10 师团如一支利剑一般接连突破多道中国防线后,想要收手已经做不到了。

「板垣君那个废物,枉担『铁军』之名,居然被两支杂牌军绊住手脚,简直是我第 2 军的耻辱,如果板垣君还有一丝军人的荣誉,就应当立即剖腹向陛下谢罪!」当第 10 师团的师团长矶谷廉介听到第 5 师团败于临沂时,他是这么说的。

加载中…
矶谷廉介

「可是现在我们没有第 5 师团的配合,冒然前进,只怕会……」参谋长建议道。

「怕什么?李宗仁可以调动的部队都被调去临沂了,台儿庄此时根本没有多余兵力。」

「将军,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啊!」

「支那军队,不堪一击!」矶谷廉介不屑一顾,「王铭章怎么样,够硬了吧?可还不是被我砍个精光,整个师都在縢县陪葬了?」

日军第 10 师团是一支拥有重装备的机械化部队,拥有空军协同作战的能力,该部在攻占縢县之后,又旋即攻克临城,这是日军大本营给华北方面军规定的南下禁止线。但矶谷判断李宗仁手边可调动部队不足,唯一的机动部队已经在右翼被第 5 师团缠上了,此时后方的兵力空虚,于是他决定大胆深入,跨越禁止线,直到徐州第 5 战区司令部,此役倘能胜利,第 10 师团将与自己一起载入大日本军队的青史留名千古。

因此,3 月 17 日,日军第 10 师团在攻占縢县后,不顾其左翼第 5 师团被阻,也不等蚌埠方面的援军北进呼应,就孤注一掷地向台儿庄扑来,意欲一举而下徐州,夺取打通津浦线的头功。

到 20 日,第 10 师团的右追击部队攻占韩庄,隔着运河与中国军队对峙,左追击部队已经攻占了峄县。此时,鲁南战区的重点移动到了左翼的津浦铁路,日军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从津浦线南下,直扑徐州;二是向东南展开,夺取台儿庄,突破运河防线,继而西取徐州。经过一番权衡后,日军指挥机关选择了后者。

但日军却不知道,此时除了眼前的国军,还有一支神兵已经悄悄潜入了他们的身后,这支部队就是中共领导的新四军。

早在矶谷进军前,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的副总参谋长、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就向中共发出了「求救」,他深知中共内部有高人,于是想听听周恩来对此次会战的看法,并吩咐秘书尽快安排了会面。

加载中…
白崇禧

当时中共对抗战的前途也是非常担忧,尤其是蒋介石的态度,在正面战场屡屡失利后,更是忧心忡忡,中共高层认为李宗仁和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的主战派,抗日的态度是坚决的,桂系在国民党内又颇有地位,因此做好二人的工作对巩固和发展抗日统一战线非常有必要,所以在接到白崇禧的邀请后,中共欣然同意并派了周恩来和叶剑英前往会谈。

在会谈中,周恩来指出了在板垣师团受挫后,矶谷并不会改变计划,反而会更加乐于南犯,并陷入邀功心切、轻敌冒进的危险境地中。接着,他建议加强运河和台儿庄一线的防御,正面遏制敌人攻势,再派奇兵渡河,从峄县方向迂回攻击,以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计划;同时在津浦线南段,由廖磊和李品仙的两个集团军采取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阻击日军北上支援……

听完周恩来的建议,白崇禧极为赞赏,但却还有一个顾虑,李品仙和廖磊所部连日作战,损耗不小,正面阻击消耗巨大,倘若有一部奇兵在背后游击,那就省力多了,但他却一时想不出合适的人选,这支部队贵在出奇,不能与敌人陷入纠缠和死斗,主要作用在于袭扰,使敌人疲于奔命,时时受到威胁,无法有效实施进攻计划,可目前第 5 战区的可调之兵种,却找不到这样的部队。

「我准备命令新四军张云逸的第 4 支队,协同贵部李品仙、廖磊两集团军采取联合行动,运动于辽阔的两淮流域,使津浦线南段日军时刻受到威胁,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的日军。」周恩来见白崇禧有些犹豫,又补充道。

白崇禧一听甚为感动,他知道周恩来作为中共军委副主席,其命令叶挺是必须要听的,有新四军的援助,津浦线以南的威胁就不用担心了,同时也深深为对方的眼光所折服,暗自叹道:周公果然是将将之才、治军之才、谋略之才也,名不虚传!

2. 雷霆一击——31 师浴血台儿庄

3 月 24 日,蒋介石带白崇禧及其参谋团来到了徐州,聆听了李宗仁对徐州战况的汇报,他肯定了第 5 战区连日来的作战结果,并鼓励全体将士继续扩大战果,给日寇以有力打击,为武汉的准备工作争取足够时间。

次日,蒋介石即回了武汉,将白崇禧和军令部次长林蔚一同留在了徐州。老蒋走后,李宗仁马上把白崇禧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研究作战计划,经过一番商讨,李宗仁与周恩来的作战计划不谋而合,很快就制定了具体的作战方案:利用日军急于打通津浦线的骄狂心理,采取「固守台儿庄及运河一线,诱敌来犯,断敌后路,乘机实施反包围,聚歼日军」的作战计划。

令孙连仲的第 2 集团军之第 27、第 30 师,布防于运河一线及台儿庄以西;以第 31 师主力固守台儿庄,以一部于台儿庄东西两侧支援核心阵地作战;将汤恩伯的第 20 军团部署于向城、洪山镇一线,阻击北面之敌,并相机让开正面,诱敌深入,待敌主力进入台儿庄后,再南下袭击敌人侧背。

加载中…
孙连仲

为了帮助第 2 集团军更好地守卫主运河及台儿庄一线,白崇禧亲自赶往台儿庄,视察了该部的具体情况,并在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的要求下,迅速为该部配备了野炮、战防炮和坦克队,先后在 25 日至 26 日夜间抵达了台儿庄,短短几日间,台儿庄周边已经集结了包括孙连仲的第 2 集团军、汤恩伯的第 20 军团、川军孙震的第 41 军和张自忠 59 军、庞炳勋第 40 军团在内的数十万人,为了使会战稳操胜券,在取得蒋介石的同意后,李宗仁又令集结于武汉附近的黄杰、桂永清、俞济时、宋希濂、李汉魂各军火速向徐州增援,一时间台儿庄重兵云集,大战一触即发。

3 月 23 日凌晨,第 2 集团军第 31 师第 93 旅乜子彬部的先头部队根据作战部署,开始从台儿庄一线向峄县方向搜索前进,当骑兵连搜索至峄县以南 8 公里的乱沟附近时,突然与日军先头骑兵部队约 300 余人遭遇,打响了台儿庄会战的第一枪。

这支日军部队是由日本步兵第 63 团第 2 营及野炮兵第 10 团第 1 营组成,配有坦克、装甲车、野炮和骑兵队,共 1000 余人,除了人数以外,其部队的机动性和火力配备都超过了中国军队一个普通师的水平。

第 93 旅骑兵连百余官兵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在队长王保坤和连长寇保贞的率领下,该部借助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后来日军调集大炮,对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烈轰击,经过轮番轰炸,阵地终于失陷,骑兵连伤亡过半,被迫后撤。

在得到与日军交火的报告后,李宗仁当即给孙连仲下达了命令:孙总司令立即赴台儿庄指挥;驻贾汪之第 27 师星夜徒步向台儿庄附近集结。

领命后,孙连仲即率第 2 集团军司令部于 24 日凌晨 4 时抵达台儿庄运河以南 5 公里处的韩家寺,亲临调度指挥,并急令第 27 师开至台儿庄附近地区。

该部是孙连仲的嫡系部队,孙曾任该师的师长,其装备也较之其他师要好出不少,在接到命令后,师长黄樵松于凌晨 5 时即率部从贾汪附近出动,徒步赶往台儿庄,到下午 6 时已经抵达了南站附近。

日军占领獐山后,十多架飞机飞临台儿庄上空狂轰滥炸,在飞机的配合下,敌人步步紧逼,向北洛猛攻,185 团王郁彬团长率高鸿立营奋勇抵抗,且战且退,于傍晚退至南洛,日军追击到此后被伏兵所阻,趁势占领了北洛,与国军相对峙。

24 日,日军第 10 师团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台儿庄发起了猛烈的围攻,进攻到刘家湖的敌军突击台儿庄城东北,与国军守军 186 团遭遇,两军鏖战至夜晚,1 营几乎全部牺牲在台儿庄北门,日军 200 多人突破小北门后躲进了附近的泰山庙,团长王震随即率将士轮番进攻,终将之全部消灭。

25 日,日军进攻南洛,31 师第 185 团高鸿立营奉命侧击日军阵地,在战斗中,该营将士发现了隐蔽在前方小松林中的日军炮兵阵地,迅速报告给了营长。高鸿立见状,大喝道:「狗日的小鬼子在这逞威风,让咱撞见了,真是天助我也,一定要把那狗日的大炮夺过来!」

「夺过来,炸掉它!」听到营长这么说,士兵们都义愤填膺。

高鸿立是个膀大腰圆、性急如火的黑大汉,此时兴起,直接甩掉帽子,褪去上身的军衣和衬衫,左手握着手枪,右手举起大刀,怒目圆睁,对手下大喊道:「今天就让小鬼子见识见识,咱中国人的厉害,弟兄们怕不怕死?」

「不怕!」士兵们呼声如雷。

「好,不怕死的就脱光膀子,跟我冲上去,剁了小鬼子!」                              

刹那间,几百名国军将士坦露着上身,腰系手榴弹,手持大砍刀,在高营长的率领下潮水般杀向日军,砍得敌人无法招架,弃阵而逃。当时台儿庄战场上流传着一句话:活张飞大闹刘家湖。

27 日,日军荣福联队再次组织兵力向台儿庄猛攻,为配合该部,濑谷为其额外增配了重机枪、轻重装甲车、野战炮,还包括两门 150mm 榴弹炮。日军利用自己惯用的战术,先是重炮轰击,随后派兵冲击缺口,在台儿庄北门冲出了一个口子,负责防守的第 31 师在庄内与日寇展开拉锯战,日军不断增兵,先后从峄县调来了 4000 余人的增援部队,一次次冲入城内,但都被中国守军击退,日军先后发起了一二十次进攻,战斗陷入胶着,双方都伤亡巨大。

28 日,日军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势,攻入了台儿庄西北角,企图夺取西门以切断中国守军第 31 师师部与城内的联系。为使计划顺利进行,敌人组成了敢死队百余人,从城西北缺口突入,国军将士顽强抵抗,战至深夜方能堪堪抵住,负责守卫西北角的王祖献营几乎全军覆没,营长阵亡。

日军强大的火力压得 31 师抬不起头,全师数日来的连续作战导致整支部队的伤亡已经过半,城内总指挥王冠五遂在电话里向池峰城报告战况,随后池峰城接通了孙连仲的电话,请求将部队撤到运河南岸,争取一些喘息时间。

对于这种规模的厮杀和消耗,孙连仲是非常清楚的,甚至此时台儿庄内的守备部队还剩下多少都不好说,但此时如果放弃城池,则数日的浴血奋战将功亏一篑,于是他用坚定的语气说:不许撤退,绝对不许撤退,这是命令,台儿庄若失守,军法论处!

加载中…
池峰城

池峰城深知撤退已经不可能,便再次拿起话筒对王冠五说:总司令命令,坚守台儿庄!

这可把王冠五急得团团转,城内守军已经几乎消耗殆尽,这还怎么守?他大喊道:城是不能守了,弃城的责任我愿意一个人担!

急火攻心的池峰城只感觉胸口一阵剧痛,忽然低头吐出一口血来,一旁的参谋见状,忙接过话筒对王冠五说:台儿庄之得失关乎徐州战场的全局,此时放弃,则数日拼杀将前功尽弃,上峰的命令必须执行,台儿庄必须死守,再有敢言弃城者,格杀勿论!

王冠五听罢,重重叹了口气,大声喊道:是,谨遵师长命令!

28 日深夜,孙连仲又接到了林蔚所转达的蒋介石谕令,重申了死守台儿庄一线的作战计划。第 5 战区的所有部队随后也接到了李宗仁的命令,坚持作战,等待最后的胜利。

3. 瓮中捉鳖——矶谷廉介折戟沉沙 

28 日下午,为打开战局,孙连仲将集团军指挥的炮 7 团 1 个营(配有山炮 8 门)及由 31 师指挥的坦克防御炮 2 门调归第 27 师使用。

29 日凌晨 3 时,第 27 师第 79 旅向敌开始猛攻。中国官兵奋勇异常,将裴庄之敌击溃。

守卫台儿庄的部队趁着 27 师进攻之际,也开始向敌军发起进攻,一时间,战场上随处可见赤膊跣足的士兵挥舞着大刀与敌军混战在一起,喊杀声和枪炮声刺破了寂静的深夜。

为收复失地,池峰城决心组建敢死队,消息一传出,没半天工夫就有百余人报了名,池峰城甚为感动,当即选择了 57 人。入夜,这 57 名敢死队扮作日军模样,腰挂手榴弹,手持短枪,分数路爬墙入城,穿插到敌人背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敌阵,一时间四起杀声,爆炸轰鸣,敢死队员一旦倒下就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至午夜,收复掩蔽所 5 处、房屋数幢,城西北角之敌亦受到削弱。战后,敢死队仅有 13 人归来。

加载中…

为鼓舞士气,应第 5 战区请求,军委会还派了飞机对徐州战场作「象征性参战」,仅对台儿庄一线敌军阵地作数次示威轰炸,但仅仅这一番轰炸,就使得国军士气大振,国军将士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临阵地上空,纷纷走出掩体脱帽欢呼,许多士兵都流下了激动得眼泪。

加载中…
汤恩伯

战斗一直持续到 30 日晚,第 31 师终于接到了几日来不知所踪的汤恩伯第 20 军团之第 52 军军长关麟征的电示:军以任务关系,不克及时南来,殊引为憾,现奉命以全部攻击台儿庄之侧背,31 日午后可与敌接触,我辈铁血男儿,决当与敌一拼也。

原定于 26 日就应当出现在敌军后方,对敌人实行侧击的汤恩伯部硬是没有履行承诺,将进攻计划一拖再拖,甚至在李宗仁数次致电催促进攻时,仍是借故推脱请辞,在敌人身后绕圈子,千方百计避免接敌,縢县时就是怕遭受损失而拖延进军,说到底汤恩伯部还是对第 5 战区能否坚守台儿庄、临沂缺乏信心,加之汤恩伯部乃是蒋介石嫡系,虽然奉命参加徐州会战,但李宗仁却难以指挥得动,当蒋介石也发出进攻命令时,汤恩伯终于开始督促所部加紧进攻,本人也于 30 日当晚前往洪山镇、兰陵镇指挥。

52 军接到军令后,主力于 31 日拂晓自台儿庄以北十几公里外的甘露寺向日军侧面压过来,在中国军队优势兵力的猛攻下,日军节节败退,战斗持续到下午 15 时,中国军队已经先后收复马庄、小集、兰城店、张楼和大庄等地,将战线向前推进 4 公里。

是日,坂本支队也由临沂转向台儿庄驰援,并在向城、爱曲一线侧击第 20 军团。汤恩伯即命第 52 军及新到达的 75 军围攻坂本支队,激战数日,坂本支队伤亡巨大,救援计划也彻底落空。被围困的矶谷师团眼见救援无望,决定以死相拼,中国军队虽然 5 倍于敌,但却难以有效压制敌人,双方激烈交战,战争陷入胶着之中。

4 月 2 日,第 5 战区司令部向各部下达了新的作战任务:

1.  第 20 军团(含第 75 军)以一部消灭洪山镇北方之敌,以主力于 3 日保持东南正面,向台儿庄附近敌人之左侧背攻击,逐次向左迂回,务在台儿庄左侧地区将敌捕捉歼灭之。因战况发展,须随时折断敌自峄县之退路,并对向城方向增援之敌严密警戒;

2.  第 2 集团军右翼与第 20 军团联系,于 3 日全线攻击消灭台儿庄之敌,第 110 师准备以 1 旅由万里闸附近渡河,向北洛附近敌之右侧进攻;

3.  第 3 集团军前敌总司令曹福林指挥张测民支队 5 个团及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所部为堵击兵团,迅速南下向枣庄、临城合围。

4 月 3 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命令。第 52 军、第 85 军、第 75 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但日军拼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分地区。

此时,台儿庄内的守军 31 师 4 个团已经伤亡过半,先期从 30 师调来接替所部的两个团也伤亡惨重,到 3 日,台儿庄城西北门、北门、东门和东南门都已沦陷,全城过半以被占领,守军拒守南关一隅,靠组成大刀队夜袭敌人来拼死坚守。

池峰城再次恳请孙连仲让其部撤退到运河南岸,孙连仲断然拒绝道:「部队绝不许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上去,你填完了我就自己来填,直到打光为止。有谁敢退过运河,杀无赦!」

无奈的池峰城知军令不可违,乃抱必死之志,逐屋与敌缠斗,战至黄昏,敌人停止了进攻。入夜后,孙部先锋敢死队数百人分组夜袭日军,打得敌人乱作一团,竟又一举夺回了被占领的台儿庄市街。

血战到 4 日深夜,整个台儿庄的孙连仲部守军已经伤亡殆尽,孙连仲感到再孤军死守将全军覆没,于是向李宗仁请求说:第 2 集团军已伤亡惨重,敌人火力很强,攻势猛烈,但已被我们消耗得差不多了,可否答应让我部暂时过河休整,也好让第 2 集团军留点种子,也是长官的大恩大德。

听到此处,李宗仁不禁感到一阵凄凉和悲壮,但他更清楚台儿庄对战局的重要性,于是鼓励道:「敌我在台儿庄已经血战一周,胜负即将分晓。我援军明日正午可到,我本人也将于明晨到台儿庄督战,你部务必守至明日拂晓。」

孙连仲虽然与李宗仁只有一面之缘,但听闻李长官在所有战区司令中属于较通情理的一位,此刻下达这样的命令,实在是迫不得已,于是态度坚决道:「是,我绝对服从命令,直到整个集团军打光为止!」

听到孙连仲的回答,李宗仁颇感到欣慰,但对战局感到不安的他又补充说:「我有个计划,你部今夜还须向敌夜袭,以减轻明晨敌军攻击的压力,则汤部抵达后,我们便可对敌人实行内外夹击。我知你部已伤亡殆尽,我现在悬赏 10 万元,你将后方凡可战斗的士兵、担架兵以及炊事员都集合起来,组织一支敢死队实行夜袭,这 10 万块将来按人平分。」

孙连仲将李宗仁的命令传达下去后,一支数百人的敢死队很快组织了起来。

5 日夜,敢死队分组向敌出击,各个精神振奋,血战数十天的日军此刻已是精疲力竭,正坠入梦乡,殊不知哪里来的枪声吵醒了他们,仓皇迎战的日军顿时乱作一团,纷纷溃退,付出巨大伤亡夺取的各街区居然在短短一小时内被夺回四分之三,令孙连仲也完全没有想到。

这时候,李宗仁不但接到了孙连仲夜袭大获全胜的喜讯,还刚刚得知汤部翌日天明前就可赶到台儿庄的消息,喜不自胜,立即率全员连夜赶赴台儿庄郊外,准备亲自指挥对矶谷师团的歼灭战。

6 日,赶到前线的李宗仁下达了全线反击的命令,一时间中国军队全线出击,杀声如雷贯耳,敌军已成强弩之末,稍微抵抗一番就狼狈后撤,濑谷支队力战不支,在炸毁搬不走的物资后向峄县溃逃。国军乘胜追击,出濑谷支队数千人逃掉外,其余全部被歼灭,敌军尸横遍野,所遗辎重到处都是,矶谷本人率残部拼命突围得脱。

7 日,李宗仁下令所有参战部队抓住日军溃败的战机,实行全面反击,一时间,在广阔的鲁南战场,上演了一出中国军队四面合击,日军拼命逃窜的好戏,据战后统计,此役日军阵亡超过 16000 人,是明治维新以来在战场上最大的一场败仗。

台儿庄捷报传开,全国各地不分老幼妇孺,甚至海外的华侨同胞都一片欢腾,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皆有几十万人以上规模的盛大集会和游行,欢庆胜利。

加载中…
胜利后李宗仁于台儿庄车站拍照留念

台儿庄的大捷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老蒋的中央军在战场上节节溃败时,李宗仁仅仅靠着一群杂牌军组织起来的部队就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绩,令包括日军和国民政府军委会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些意料不到。台儿庄的胜利阻止了日军南下的脚步,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随后,李宗仁开始谋划在徐州地区的作战。

4. 金蝉脱壳——李宗仁智唱空城计

在台儿庄战败的日军统帅部并没有承认失败,而是硬着头皮撒下弥天大谎:这不是败仗,只是指挥官的一次小小失误,第 5、第 10 师团的余部只是在进行新的战略转移。

被惨败激怒的日本天皇也无视了 2 月 16 日就已经决定的日军于 8 月前不向新地区组织攻势的规定,决定迅速向中国大规模增兵,发起更大的进攻以雪台儿庄之耻。

4 月间,日军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从平津、晋绥、苏皖一带纠集了 13 个精锐师团,约 30 万大军,其中包括战败的第 5 和第 10 师团,配备了重武器和飞机,兵分 6 路对徐州形成了包围之势,意图采取南北对进、侧翼迂回的战术,围歼第 5 战区的中国部队主力。

5 月上旬,南路日军开始北上,并先后占领了徐州南部的龙元、宿县和蒙城,并攻陷徐州西边的黄口车站,切断了中国军队向西南方向的退路。

5 月中旬,日军于北路又派遣一部从淮阳强渡黄河,进入鲁西地区,并攻占了郸城。金乡和菏泽等据点,孙桐萱、商震以及庞炳勋等部因无险可守而被迫后撤。日军分南北两路向徐州压来,并逐渐构筑了一道巨大的包围网,企图一口吞掉徐州的第 5 战区主力。

但比起来势汹汹的日军,还有更令人担心的事情。

台儿庄的胜利让许多国民党内部的高级将领都有些陶陶然,对局势估计过于乐观。早在 3 月下旬开始,蒋介石就开始从各战区抽调大批部队支援徐州战场,使第 5 战区的兵力由 29 个师猛增到 64 个师又 3 个旅,合计 60 余万人,同时在徐州后方的豫东地区,还有作为预备军的中央军胡宗南部、黄杰部、桂永清部、俞济时部以及宋希濂部等部队以逸待劳,随时准备投入同日军的决战中去。

台儿庄胜利后,包括蒋介石、何应钦和林蔚等人在内的许多指挥官都更加盲目乐观,且对日军的实力评估明显不足。

但身为第 5 战区最高长官的李宗仁却不这么认为,他深知徐州地处平原,无险可守,是日军机械化部队最理想的作战场所,加之空军支援,一旦打起来中国军队必然要吃大亏,从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思想出发,应该「以中国军队的装备,利用地形条件与敌人作运动战」,而此时应该极力避开战斗,并提出撤离徐州的意见,但军委会的高层正沉浸在台儿庄的胜利中,对其意见置之不理。

到 5 月中旬,前方的惨烈战报不断被呈送到位于武昌国民党军委会的蒋介石面前,徐州面临的巨大危机这才使得他那被胜利冲昏的头脑逐渐冷静了下来。此时老蒋突然意识的:日军的意图是要围歼我徐州之主力,若那 50 个精锐师被吃掉,我还拿什么抗战?

蒋介石当即召来何应钦、白崇禧和陈诚等人商讨策略,白崇禧趁机进言,提议趁日军合围还没有完成,赶紧放弃徐州,突出重围,何应钦等人也赞成了突围计划。

于是蒋介石马上口授给李宗仁十万火急的电令:

第 5 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军委会着令你部力避决战,撤离徐州,火速突围。

1.   顾祝同第 24 集团军在苏北,第 69 军及海军陆战队在鲁中南原地坚持抗战;

2.  刘汝明第 68 军为全军后卫,掩护主力转移;

3.  第 5 战区其余各部,立即向豫皖边区突围。

接到蒋介石指示的李宗仁当即做出了谋划,将部队分成五路,分别突围。

5 月 17 日,他下令战区各部按预定序列,逐次突围。令汤恩伯军团向西突围,猛攻日军;令孙连仲、张自忠、庞炳勋在运河设防,凭险作固守以掩护大军撤退。

5 月 18 日黄昏,李宗仁与长官部将士约 700 余人趁夜色经宿县、蒙城后,与敌人擦肩而过,跳出包围圈,移驻到了潢川。

加载中…
刘汝明

负责留守徐州城的刘汝明部在萧县一带成功伏击了敌第 9 师团,予以重大打击。日军见中国军队大部已经撤离,又企图围歼刘汝明部,刘汝明部佯装死守徐州模样,在各路大军都撤退后,也趁夜弃城撤退,于 19 日离开徐州。日军没有捕捉到刘汝明部主力,甚至连一个上尉都没有捉到。

同被指定担任殿后事宜的张自忠部,也于 18 日战区主力陆续撤离后,命令各掩护部队放弃阵地,开始撤退。其所指挥的第 21 师、第 27 师和第 139 师现行,所属的 59 军则负责殿后。在危急时刻,张自忠常常亲率手枪队走在全军之后,有一次,部队在一个小镇休息,突然飞来 3 架敌机狂轰乱炸,其中一颗炸弹在附近爆炸,气浪掀起泥土,盖了他一身。敌机过后,他站起身,掸去泥土,戴上吹掉的军帽,继续说笑行进,这种临危不乱的态度给官兵以极大感染,稳定了军心。

中国军队边战边退,维持着完整的阵型按部就班向西、南撤退,陆续冲破日军阻击,最终在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集结,各部相继抵达,皆无重大伤亡。为避免接敌形成恶战,李宗仁提前电令各部守军,在稍作抵抗后即相机撤向山区、湖沼等不利于日军机械化展开的地区,「化整为零」,进行游击战,又与敌人纠缠了月余。

日军华中派遣军之第 13 师团一路杀奔而来,于 5 月底扑到徐州城下,却发现李宗仁唱了一出空城计,在付出了伤亡万余人的代价后,只得到了一座空城,这让敌人大感挫折。而此时,各路大军已经按预定路线,全部安全撤到了皖西、豫南地区,庆祝着战斗的胜利。

会战结束后,华北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少将带着大本营派遣班的高级参谋们垂头丧气地回到东京,向天皇和杉山元陆相报告:我军虽以主力自徐州以西切断了中国军队的退路,将徐州地区铁桶般包围起来。但总计约 50 个师的中国军队却于 5 月中旬突然从西南方向跳出了我军重围,战果之微出乎意料!

相比于从大撤退转为大溃败的淞沪会战,李宗仁指挥的撤离徐州不可谓不神,曾担任过国军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的郭汝瑰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我五六十万大军,离心退却,竟没有一个师遭敌人歼灭,且向敌后退却的部队都如入无人之境,事后安全而归。足见敌人虽构成战略包围态势,然而地广兵稀,到处都是空隙。我在国内作战,有人民协助,化整为零,随时可以安全脱险。

这几十万安全撤退的国军精锐,后来相继投入到了长江一带的抗战中,成为了蒋介石得以与日军周旋、坚持持久抗战的基础,而他们浴血拼杀数月争取来的宝贵时间,也使得中国战场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久之后,抗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会战——武汉会战爆发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徐州会战(下):1938,台儿庄的胜利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