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有哪些好的名人传记值得推荐?

今天和大家聊聊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是如何「实践」《富兰克林自传》的。

在 19 世纪后期的美国经济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是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的三巨头之一。卡耐基家庭底子并不好,那这个苏格兰穷孩子如何白手起家成长为美国亿万富翁的呢?

在成名之后的一次采访中卡内基回答说:「我之所以能成功,有两个基本因素:第一、我自幼出生在贫苦之家,小时候常常吃饱了这一顿,不知道下一顿的食物在哪里?我晚上常听见父母为了应付面对的穷困而叹息。所以我从小就力求上进与发奋,决心到长大之后要从我手中击败穷困;第二、凡事不论大小,都要认真的去做。

但是这不是哪位亲人教给他的,而是他自己说的:如果不是看了《富兰克林自传》,我根本就没有勇气走出家乡开始我的创业路程。

本杰明·富兰克林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居然能成为卡耐基走出家乡开始创业的精神引路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其实是个争议蛮大的人,批评他的人认为:富兰克林的思想中有一种灵魂和精神上的自我满足,略显肤浅,有鼓吹功利主义之嫌。他们认为富兰克林鼓励人们踏实地追求物质生活,忽略了崇高的理想。

但当时最具权威的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誉为「第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他在当时的欧洲,尤其是法国,也有大批的拥趸,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都对他赞不绝口。

富兰克林的传记在其死后一百年,成了传记销量最多的美国人,甚至超过了华盛顿、杰斐逊那些人。他的传记成了每一代美国青年的必读之书。在今天的中国,也就只有曾国藩能和他媲美了。

美国那些大企业家,都尊奉富兰克林是自己的精神导师。美国有个著名的梅隆家族,是南北战争之后和洛克菲勒家族齐名的工业家。他们家创始人托马斯·梅隆曾在自己银行的总部放了一尊富兰克林的塑像。梅隆说自己正是在富兰克林的鼓舞下,才离开了自己家位于匹兹堡附近的农场,投身商界。「阅读《富兰克林自传》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正如沃尔特·艾萨克森在《富兰克林传》里写的那样:或许正是因为他不是个圣人,反倒成了每一个平凡的美国人得以模仿的榜样,所以他才有了第一个美国人的称号,他才成了后代人模仿的榜样。

仔细对比两人不同阶段的经历,你会发现,卡耐基其实是重走了富兰克林淌出的个人不断奋斗奋斗改变命运、最终反馈社会的人生之路。也许这就是所谓精神导师的力量吧。

第一、勤奋坚韧、踏实做好每件小事

在富兰克林的人生哲学里,没有英雄主义,荣誉和宗教虔诚,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努力奋斗。他自己列出过 12 项美德,都是什么正直、勤俭、意志坚定、真诚、努力相关的品德。

富兰克林发家致富,最早就是靠勤奋。每天晚上,富兰克林不排好版就绝不离开店铺,经常工作到半夜。有一天晚上,当他排好版之后,不小心把版碰掉了地上,完全弄乱了,富兰克林就马上重排,熬了一夜。

当时镇上有个商人就说「富兰克林是我见过最勤奋的人,我从俱乐部回家的路上,看见他还在工作,而早上邻居们起床的时候,他又开始工作了」。

这点今天中国人可能听着无感,但是在当时这个可是个大的人生道路选择问题,富兰克林帮当时的人,尤其是青年人重新找到了奋斗的意义。

他还自己做了个功过格。功过格是明朝人最喜欢用的。就是一边写上美德,一边写上恶习,给自己打分。富兰克林也有这么个小册子,画了一个表格,一共是 7 列,每个代表一周中的一天。7 列又被分成了 12 行,每个都代表一种品德。如果违反了,就在空格中表上一个黑点。

这种脚踏实地,通过个人的勤奋努力一点点改变命运的信念给同是贫苦出生的卡耐基极大的动力。

1835 年 11 月 25 日,安德鲁·卡内基出生于苏格兰古都丹弗姆林。父亲威尔·卡内基以手工纺织亚麻格子布为生,母亲玛琪则以缝鞋为副业。为了减轻父母负担,卡耐基从小就主动帮家里做事,非常勤快。由于家里没装自来水,他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挑上一副大水桶,去附近的一口井边排队打水。挑了几担水后,才吃早饭、上学。晚上回来总要帮正忙于缝鞋的母亲穿针引线,同时心里还需默诵着在学校学到的诗和文章。

后来他有了工作,在白天劳累一天后,晚上还参加夜校学习,课程是复式记帐法会计,每周 3 次。这段时期他所学的复式会计知识,成了他后来建立巨大的钢铁王国并使之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十四岁时他的积极主动让他赢得了人生第一份差事:周薪 2.5 美元的送电报信差。要知道当年的匹兹堡不仅是美国的交通枢纽,而且是物资集散中心和工业中心。电报作为先进的通讯工具,在这座实业家云集的城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天走街串巷送电报、嘀嘀嗒嗒拍电报的生活,卡内基就像进了一所「商业学校」。他熟悉每一家公司的名称和特点,了解各公司间的经济关系及业务往来,抓住一些机会学习新技术。后来卡内基再回顾这段时期时,把这段经历比作自己「爬上人生阶梯的第一步」。

 29 岁的卡内最终决定自主创业:向宾州铁路公司提出了辞呈并在宾夕法尼亚州与人合伙创办了卡内基科尔曼联合钢铁厂。而当他迈出进军钢铁业的第一步,就开始大胆引进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人才,大刀阔斧改进生产管理,不断地改进钢铁生产技术,降低成本,使自己一次一次走向成功。

二、信奉并践行「个人努力能改变命运 」的新主张

富兰克林的出身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殖民地清教家庭。他们祖上就是英国的自耕农,种地为生。到了他父亲约书亚·富兰克林那一辈,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宗教迫害,去了美洲,成了第一批美洲人。

当时的美洲,可不像今天的美国,其实就是个大农村。一望无际都是田野,西边还住着印第安人。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他父亲没办法,就靠卖蜡烛和肥皂过日子,勉强能活下去。

今天很多书里都乐意把那个时期的美国人描述得多美好,清教徒每天过着纯洁的精神生活,每天自由地辛勤劳作,晚上回家全家人一起读书讲故事,到晚上一起祈祷上帝,梦想着来世。当富兰克林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觉得父亲在每餐前后的祈祷十分无聊。有一天,当他们家把准备过冬的食物做好了之后,就对他父亲说『爸爸,我觉得你与其向上帝祈祷还不如向那个桶祈祷,这样好歹能节省点时间』。

1732 年开始,富兰克林开始写他一生最重要的一本书,叫《穷理查历书》。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勤奋和节俭,不仅是聚集财富的手段,更是培养品德的方式」。

但这本书在他生前死后,都有巨大的影响力。他活着的时候,这书每年销量能有 1 万册,在 40 年时间里,被译成了 7 种语言,重印 145 次,到现在,一共有 1300 个版本。有的时候比圣经卖得还好。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奠基之作、成名作,到现在都是社会学必读的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面反复提到这本书,而且还大段引用,觉得这本书是新教伦理的典范,完全和过去的基督教思想不一样,是一个新时代的新思想,奠定了资本主义精神。

过去的新教,主要是加尔文流派的。为了论证教皇不是宗教正统,发明了一套新的理论:人不用奋斗,人的命运上帝早就定好了,你们只要好好求上帝救你们就行。所以他父亲才每天在那祈祷上帝。

富兰克林在里面加了一个天职的概念,天职就是 calling。每个人都是上帝在人间帮上帝管理财产的。你的命运虽然上帝已经给你定好了,但是上帝不会告诉你,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你帮上帝管理的财产越多,说明你确实已经被上帝定好了。

富兰克林反对基于出身的特权,认为个人可以通过勤奋与天赋铺就通往财富之路。这给出生贫穷的卡耐基极大的鼓舞。

从小卡耐基就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始终坚信努力就有机会改变命运。从苏格兰小孩到美国纺织厂帮工;从普通的电报信差到熟练掌握首发电报技术的优秀电报员;从普通铁路电报员到铁路主管;从负责监督修桥到建立钢铁;从引入先进的炼钢炉到兼并小钢铁厂;从事业巅峰期的「钢铁大王」到卖出钢铁厂,捐助图书馆的慈善大家。卡耐基的个人经历成了美国梦最好的诠释者:不是寄希望于上帝的恩赐而是主动争取,凭借个人奋斗获取财富、实现价值。

三、中产阶级代言人:功成名后做慈善反馈社会

相较于诸多美国的创立者,富兰克林对民主有一种天生的好感,并没有太多后世批评家所指责的世故之心。他一直信任民众的智慧,认为中产阶级是新国家(美国)的力量源泉。通过不断培育个人品德、推动社会公益,他帮助美国建立了一个由普通民众构成的全新的统治阶级,并为之大唱赞歌。

富兰克林认为财富不该拿来炫耀,却可带来自由。他运用自由的方式便是投身公益事业。说到公益,他不只是积极,「狂热」形容都不为过:火灾丛生就组救火队,边乱蜂起就组民防,医疗不足办医院,教育不足则办大学。这是他给美国的另一精神遗产:热心公益才是真财富

事实上,对于公益事业卡耐基也是相当热衷,可以说他的后半生主要的精力都在慈善事业与世界和平上。卡内基之所以能受到世人的尊敬,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在事业成功之后,毫不犹豫地将赚得的庞大财富,几乎全部捐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

卡内基早在 33 岁的那一年,就在日记上写了这样一段话:「对金钱执迷的人,是品格卑贱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赚钱的事业,有一天自己也一定会堕落下去。假使将来我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财富,就要把它用在社会福利上面。」

1900 年,年逾花甲的卡内基已经功成名就,决定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去做他早已想做的事情。这一,他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于是,他毅然从他那蓬勃发展的钢铁事业中引退,以 5 亿美元的价格将卡内基钢铁公司卖给金融大王摩根。然后,他就开始实施他的把财富奉献给社会的伟大计划。

第二年,他捐款 2500 万美元,在华盛顿创立「卡内基协会」,由美国国务卿约翰任会长,主要用来发展科学、文学和美术事业。此外,还在加州山顶上建造威尔逊天文台来观察太空。对这个协会,卡内基在随后的一些年里一再追加资金,累计捐款达 7300 万美元。

卡内基在富兰克林鼓励「个人奋斗改变命运」大旗的号召下,积极行动一点点建构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改变了自己的境遇,并且成名之后,通过记录自己人生经历向正在奋斗的年轻人、向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向关心社会的慈善家提出了各种有益的建议。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用生命向富兰克林致敬的过程。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有哪些好的名人传记值得推荐?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