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惊案发生于 1944 年 10 月,当时距离日本投降不到一年,处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前夕。
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变化,结合相关的情报分析,已经相对准确的预判出抗日战争会在短期(1-2 年内)结束。
就在那个黎明前夕,在华北抗日战场上,我方却遭遇了至暗时刻。
1944 年 9 月,面对将要发生急剧变化的国内形势,为更好的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冀热边特委在丰润县何家营杨家铺召开特、地、县三级干部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规模很大,会期也长达 15 天。
冀热边特委、行署、军分区的主要领导都参加会议。
但是,开会的情报被泄露了。
数千日伪军将 800 余名我党的重要干部、机关人员、警卫部队团团围住,因为参加会议的人大多数是行政干部,导致战斗的形势几乎是一边倒。
在激烈对战中,430 余名干部战士牺牲,被俘 150 余人,成功突围的不足 120 人。
加载中…
日方杨家铺战役资料
晋察冀军区总司令聂荣臻后来痛惜地总结:杨家铺战斗,是我军在华北抗日战场上的一次罕见且损失重大的战斗。
杨家铺战斗,让我党本来就匮乏却珍惜的干部人才大量牺牲。
对后续的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加载中…
杨家铺突围战牺牲烈士
对于被俘的 150 余人,则更是人生走向彻底逆转的一次事件,也是一次生死攸关的极限考验。
在这些被俘的人中,有一位经历了求死、变节、逃生、脱罪等道道严酷至极的关隘,最终靠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信念和意志,不仅绝境求存,顺利逃生,甚至还在被俘期间,通过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操作,敌营除奸。
返回我方后,因为身在敌营时的「变节」行为,他被重点审查,在审查过程中,任远说出他在被俘后的五个决定,每一个都关乎生死,凶险非常。
这五个决定,让这一起令人惊叹不已的案件,得以真相大白。
(1)
这位在那个黎明前的至暗时刻,依旧努力亮出曙光的人,叫任远,是当时冀东军区联络部部长。
加载中…
任远
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隐藏身份:冀东东北情报联络站站长。
在杨家铺战斗中,任远身负重伤,失血过多昏迷后被俘。
醒来后,发现身处敌营,任远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个人安危,而是一个藏在他上衣隐秘口袋里的小笔记本。
小笔记本上记载的是当时党内、军内重要情报关系的联络暗号、代号,还有秘密联络的地点与方法,以及他们自创的姓名、地点等绝密材料。
这份材料原来分别由钟子云、任远和译电员方明各保存一份。
因为浑身血污,再加上任远被俘时已经昏迷,敌方人员并没有进行太仔细的搜查。
所以只将他身上容易被发现的钢笔、枪支等搜走,这个藏得隐秘的小笔记本还没来得及被发现。
但接下来,把他送进监狱前,敌人肯定还会进行更彻底的搜查,到那时,这个小笔记本肯定会暴露。
当前,比个人生死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这个小笔记本上记载的绝密材料的绝对安全。
此时的任远,身负重伤,双手连抬起的力气都没有。
但他马上做出被俘虏后的第一个重要决定:无论用什么方法,必须在今晚,妥善地处理掉小笔记本。
敌人通过任远的穿着和身上的物品,判断他的身份不是普通战士,在押送他时,安排四个老乡用担架抬已经不能动弹的任远。
加载中…
马厩
杨家铺战斗后,敌人押送我方人员去丰润县城,因为天黑,就在中途休息,把任远和四个老乡安排在一处马厩看管。
任远想要取出藏在衣内的小笔记本,但努力挣扎几次,双手始终没有力气解不开上衣的扣子,在再无别的任何办法后,任远假装呼吸不畅,让身边的老乡为他解开扣子。
扣子解开后,任远没有马上行动,而是等其他人都入睡后,靠着身体和头部的扭动,借助双手残留的一丝力气,取出小笔记本,撕开后,一页一页嚼烂,都吞咽进肚中。
这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唯一能够做到的保密方法。
一个情报人员被抓后,最为重要的是两件事:
1,保证情报材料安全;
2,绝对不要暴露身份;
小笔记本上的材料彻底毁掉后,任远并没有松一口气,因为他明白,还有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存在。
为了进一步保证自己的身份不被暴露,以及确保自己掌握的情报安全,他决定采用一个最为可靠且万无一失的方法。
(2)
那个危险因素就是他自己。
只要他活着,身份就很可能被暴露;只要他活着,他所掌握的情报,就有泄露的可能。
因此,任远做出被俘虏后的第二个重要决定:自杀。
一个想要活着,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想要自己死去,同样不简单;像任远这样身负重伤,更加不容易。
任远迅速把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在他现在的状态下,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他死掉:喝水。
这是因为人体受重伤出血后,身体里的血容量不足,会导致出现口渴的感觉,其实它并不是真的口渴。
如果在这个时候大量饮水,就会导致血液中的电解质被稀释掉,使血压急速下降,而且还会抑制内源性补偿。
血液运输氧气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可能会使组织细胞出现供氧不足的情况,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病变发生。
轻者伤势加重,重者造成死亡。
于是任远想方设法喝水,没想到却被敌人识破,被更加严格监管。
接着,任远等 150 余名俘虏被押送到丰润县城。
日伪军为了彰显军功,威慑百姓,安排这些八路军被俘同志步行进入丰润县城。
面对这游行示众一样的侮辱,任远等同志抬头挺胸,毅然前行。
敌人这样的举动,也为后来的营救任远的行动带来一个有利的方面:
潜伏在丰润县城内的我方地下交通员观察到了任远,确定任远被俘并还活着的重要情报。
把任远等人关押到丰润县城监狱后,日方对这些人员进行了严酷的审问,并同时进行招降。任远把握各种机会寻死,都没有成功,他暂时用已经牺牲的警卫连连长刘建华的身份来应对敌人。
加载中…
刑具
在此期间,因为各种惨无人道的折磨,任远的双手已经被彻底摧残,连吃饭喝水都不能自己做,敌人于是安排由狱中难友李永负责喂食,李永同志是我方潜伏的地下交通员,但这时的任远并不知道。
经受各种严刑拷打,任远都没有屈服,以刘建华的身份进行抗争,他还尝试激怒敌人以求速死。
就在任远努力为死掉而努力时,一个完全改变他接下来计划的人,在敌方的保护下,由唐山被送到丰润县城。
(3)
这个人叫张铁安,是我方潜伏在唐山的一名重要地下交通员。
被捕后叛变。
日伪方在杨家铺战斗后,专门把他从唐山送来,辨认被俘的人员。
加载中…
关东军军部记录刘杰(任远)的档案页
在张铁安的指认下,任远明面上的身份和化名暴露:冀东军区联络部部长刘杰。
敌方知道俘虏中竟然有这样的高级干部,惊喜非常,当即就派出日方 1420 部队的宫下大尉、宪兵队长川上大尉亲自前来审问。
这一重要情况,还被上报给日本关东军军部,军部下令,要关东军华北特遣队一定要从任远身上找到突破口,获得冀东军区的各种重要情报。
敌人一开始的目的是想劝降,因此对任远比较客气,给他调整到一个条件好一些的牢房,不断地威逼利诱,但这些都被任远坚决拒绝。
随着这一身份的暴露,任远再一次决定:必须想办法尽快死掉。
因为这样威逼利诱不成后,敌方肯定会找来更多的叛徒辨认,会用更加恶毒的酷刑折磨自己。
在自己清醒的时候,任远能够保证自己不会透露半点对人民、对国家、对组织不利的情报,但在人事不知的昏迷状态下,自己无意识吐露机密怎么办?
在连番其他叛徒的指认下,自己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暴露怎么办?
这时候的任远,通过一些手段已经试出李永的地下交通员身份,并确定他这个人可靠。
考虑到这些情况,任远当天深夜叫醒李永,低声向他说明情况:「敌人已经查明我的真实身份,必然不会放过我,我不可能出去了,为了保护组织,免除同志们的危险,我必须死掉,我现在命令你,用挂毛巾的麻绳,把我勒死,要快。」
李永听后大惊,不断进行劝阻。
加载中…
麻绳
任远坚持,同时做了两件事:
1,在墙脚的隐秘处,写下『以身殉难』四个字,既表明自己自愿赴死的决心,也为后续李永向组织交代情况时作为佐证。
2,给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兼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李运昌同志写下两段遗言,让李永设法带回。
李永只能执行任远的命令,于是用麻绳狠勒任远。
任远被勒得窒息将死,完全失去意识后,手脚却由于身体本能反应抽搐,发出声响动静,引起敌人的注意。
李永本就不愿意勒死任远,这时也不能让敌人发现,于是住手,任远因此没有被勒死,但后续敌人检查时,虽然没有明确的发现任远的意图,但也意识到有问题,就将李永调离任远的牢房,另外安排人员加强对任远的监视,甚至连上厕所,都贴身跟着。
接下来,任远又多次寻死,但都没有成功。
面对敌人越来越严酷的审讯,以及这种求死不能的局面,任远不得不做出被俘后的第三个重要决定。
做出这个决定,对于任远来说,是比死还要难受的和痛苦的,他也知道做出这个决定,将要给他带来什么,那很可能是比死还要凄惨千倍万倍的下场。
但做出这个决定,是他在当时情况下,唯一的选择。
(4)
任远第三个重要决定,是假意「变节」。
做出去死的决定,任远没有丝毫犹豫;
但做出这个决定,任远辗转反侧了很多天。
死,还能保证他接下来的人生,是一条清白的直线;
变节,则很可能不会再有任何人知道他的苦衷和接下来的贡献,所有之前属于他的一切,不仅都会归零,还会走向一个未知后果、但必然悲惨至极的深渊。
做出这个决定前的几天里,白天他经受非人的折磨,晚上他回顾已经走过的那些岁月。
他原名叫马嘉善,后改为马耀武,1919 年 10 月生于陕西绥德。
1935 年 10 月,16 岁的任远目睹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看到红军严明的军纪风貌,以及到来后对于当地整个社会的改造,他深受触动。
加载中…
红军演示战术
找到机会他赶到王家沟,提出要参加红军,中共王家沟区委对他进行考察,确定他参加革命的决心。
在了解到他当时正在反动派统治区域(即白区)绥德师范学校上学后,当即结合任远的条件,对他进行秘密培训,让他利用学生的身份优势,先返校开展地下工作。
从那时起,一个一心想要加入红军的热血青年,就踏上了一条和他想象中截然相反的地下斗争战线。
1937 年 11 月,由时任中共绥德县委书记黄静波的介绍,任远加入了共产党。
1938 年 1 月,任远前往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其间他表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先后发展了 20 多名党员。
虽然学习期限只有一个月,但毕业时,因其在政治上可靠,并在各方面表现优异,任远被组织选派赴苏联学习坦克,由最高领导人的弟弟毛泽民带队。然而任远一心想留在国内参加革命,为此他特意向陕北公学校长提出申请,才得以留下。
之后,他转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侦查保卫专业,从此进入情报部门工作。
加载中…
抗日军政大学
不久,他被组织选调到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第一期保安干部训练班,进行专业情报工作训练。训练班的授课老师有:陈云、李富春、徐特立、李克农、潘汉年等。
训练班毕业后,任远被派往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从事情报收集工作,为便于接下来的地下工作,此时叫马耀武的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化名「任远」,任重而道远。
往日历历在目,那些热血燃烧的岁月,那些可以铭记为功勋的业绩,都很可能随着「变节」这个决定,荡然无存。
在牢房里纠结痛苦的任远,想到的是当年培训班上,他敬重的老师潘汉年的一堂课。
老师在课堂上说:一个优秀的情报人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背叛自己的底线,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坚守自己的理想。
课堂上的学生问:那要是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没法付出,想死都死不成,该怎么办?
潘汉年于是郑重的讲:情报人员的使命并不是在被捕之后就告以终结,被捕后要学会在法庭上、在监狱里同敌人作殊死斗争,善于用狡猾的手段对付敌人,当敌人没有充分掌握确凿证据时,机智地采取假供、乱供,来应付敌人的审问。
这些话,让被俘后求死不能的任远,找到了接下来的工作方向。
那是一条没有上线指示,也没有下线对接,全靠一腔孤勇奋战的漆黑险路,是他一个人的绝地反击战。
下定决心后,任远准备从敌人迫切想要通过他获得情报的目的着手,合理隐秘的布置一些情报陷阱,借敌人的手,除掉那些在冀东地区对我方构成威胁的心腹大患。
任远仔细思考他掌握的情报,很快,就确定下第一个目标。
(5)
这个目标就是:驻山海关的伪警备团团长张爱仁。
1944 年,不少为敌方卖命的人,已经看出日寇露出颓废之势,他们并不想给鬼子陪葬,一些脑筋灵活的人开始频繁和我党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准备给自己留条后路。
驻山海关的伪警备团团长张爱仁就是其中之一。
他想办法联络上我党的地下组织「燕山部队」(即冀东东北情报联络站,站长为任远),表明想要向八路军投诚的意图。
加载中…
警备团长和日寇合影
冀东东北情报联络站在请示冀东特委后,任远专门来到秦皇岛和张爱仁进行秘密洽谈。
张爱仁表现得非常积极,还提供很多情报和物资以表决心。
我方于是和他约定下接应警备团起义的时间、地点等情况,但任远对于张爱仁并没有绝对信任,在安排准备的同时,还派出人员提前到约定地点和秦皇岛等地搜集情报。
起义当天,张爱仁按照约定把警备团开往平市庄,我方也派出八路军第 12 团前往接应。
但极为反常的是,张爱仁没有把他部具体行进路线和接头暗号及时告知我方。
任远觉察出问题,当即询问安排出去搜集情报的人员情况。
得到反馈,秦皇岛的日伪军大举出动,驻地日军主官武田派出 2 个大队,还有坦克和骑兵,正在向平市庄包抄过来,要将我军一网打尽。
加载中…
日军装甲车
这下情况万分危急!
为表示对张爱仁警备团起义的重视,我方在冀东地区的最高长官李运昌司令,此时正在平市庄第 12 团,准备亲自接应张爱仁。
一旦让敌军围攻平市庄的阴谋得逞,不仅第 12 团可能全军覆灭,李运昌司令的安危也不能保证。
任远迅速给李运昌司令发报,要求他带着部队立即转移。
千钧一发之际,我军严明的军纪起到关键作用,只用极短的时间,就全部迅速从接应地点平市庄安全撤离。
两个小时后,敌方大部队赶到平市庄,却扑了个空,只能悻悻然收兵撤退。
因为张爱仁的首鼠两端,我军第 12 团差点全军覆灭、地区最高长官差点遭逢不测。
于是任远假意「变节」后,把他列为第一个要借敌手除掉的目标。
被俘敌营,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要怎样除掉张爱仁这个伪警备团团长?
任远深思熟虑后,开始一步步着手开展这个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只有他一个人执行的极限计划。
(6)
这个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自然过度,改变状态,由之前的一味求死,转变为愿意合作。
在接下来的敌人审讯中,任远把他求死的意图隐藏起来,开始提出一些对吃喝的要求。
敌方的审讯人员,敏锐的发现这些情况,认为他们已经攻破任远的意志。
接下来开始改变对任远的策略,先是不仅满足任远提出的要求,还特别安排,从衣食住上,都做了改善;然后是故意当着他的面,枪毙那些不屈从的我方人员,用鲜血和恐怖进一步震慑任远。
任远也如他们所愿的那样,逐渐表露出合作的态度,这让敌方感到很振奋。
加载中…
日军暴行
第二步,取得敌人信任。
当敌方询问我方的地下组织之时,任远便精心编造一张伪满洲地下情报网,精确到具体人名、住址、代号、建立时间,联络方法,联系人名及其具体任务。
在编造这张情报网时,任远体现出他作为情报专家的超高水平。
他把情报网里涉及的相关信息,拆分成几个部分,采用虚实相结、真假并存的方式,把一些关键的材料,替换成他编撰的、或者从其它地方嫁接过来的不相关内容。
以至于当敌方把这张情报网上交给他们的情报专家进行鉴别时,都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尤其是其中涉及的一些数据,都十分详细准确。
加载中…
伪满洲国地图
这张虚假的情报网,不仅让审讯他的宫下大尉大感吃惊,还引起敌方的高度重视,因为从这张情报网来看,一向被日本视为铜墙铁壁伪满洲国内,已经遍布我方的地下党组织。
按照这张情报网,敌方立即着手安排清剿。
整个清剿过程,进一步验证了情报网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只是每一次的清剿都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比如,情报网提及的地方是真的,存在地下党组织也是真的,但整个点已经撤出;情报网提及的点还在,地方也是真的,但人员一被抓获,发现都是已经叛变的叛徒。
这样无功而返的事情,屡屡发生后,让敌方人员大为光火。
加载中…
日军抓捕
主要负责人宫下大尉,本来希望靠着任远提供的这份百科全书一般的材料,立下大功,没想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非常愤怒,找到任远,威逼他一定要交出及时准确的情报。
第三步,拿下张爱仁。
任远只能表现得非常纠结,在宫下的万般要挟下,才告诉他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报:
山海关警备团团长张爱仁是八路军布置下的一个重要眼线,为了让张爱仁能够得到敌方的深度信任,八路军配合他执行了上次的平市庄起义活动,
但为什么后面八路军能够顺利撤走呢?
任远想了个理由;
1,因为那本身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2,八路军进入和撤出,是和日军存在一个几小时的时间差。
宫下大尉听完任远说的后,并没有完全相信。
任远随即又交代了一条:张爱仁派到冀东军分区的联络员江东,本身就是我方杰出的地下工作者,在杨家铺突围时作战英勇,为了保护区委领导壮烈牺牲。
其实这个江东是彻头彻尾的叛徒,已经被任远亲手击毙。
结合上这关键的一条,宫下大尉再让敌方情报专家进行分析,发现任远提供的关于张爱仁的全部信息都能严丝合缝,分毫不差。
前几次根据任远情报去清剿的地下组织,很多因为时间的原因被耽搁,这次宫下大尉再不敢有任何延误,立即下令,将张爱仁这个我方「卧底」抓获,一番严刑拷打后,送到东北煤矿做苦工,最后下场凄惨。
成功除掉张爱仁后,敌方对任远更加信任,不仅把他从牢房放出来,还安排住进唐山富商苗圃如的豪宅,这里面有十几个小院子,住着不少先前投敌的汉奸。
任远并没有被眼前这极其优待的物资条件蒙蔽,而是做出被俘以来的第四个重要决定。
这个决定,一经想起,就会让他切齿痛恨,也是让任远被俘敌营的直接原因。
(7)
第四个重要决定:查清泄露杨家铺情报的叛徒。
任远首先利用他现在的身份,打听敌方有哪些人因为杨家铺战斗获得嘉奖。
逐一进行排查后,发现获得敌方奖励的主要都是直接参与战斗的人员。
直到任远费尽心机,查到一份战报,才把杨家铺情报泄露的前后梳理清楚。
1944 年 10 月 15 日晚,日军在巡逻中抓到冀热边特委原第 4 地委书记丁振军的侦察班长。这名班长宁死不屈,不断剧烈反抗,最终被枪杀。
日军随后对他的尸体进行搜查,发现一封送给路北丰润境内何家营一带参加三级干部会议的重要情报。
根据这封重要情报中的内容,日军迅速掌握冀热边特委在杨家铺开会的相关情况。
日军随即通过这封机密情报制定了一个极为恶毒的计划,由独立八旅在 16 日开始秘密集结数千兵力,于 16 日晚进行突袭。
准备把全部参会人员一网打尽,彻底摧毁冀热边区八路军的指挥中枢。
之后杨家铺激战发生,丁振军在战斗中头部中弹,英勇牺牲。这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损失最大的一场战斗。
加载中…
杨家铺突围战
没有人泄露情报,甚至到最后一刻,丁振军的侦察班长都在和敌人做殊死抗争。
他有错吗?没有错。
但情报工作并不会因为人死,就不会再继续。
通过杨家铺惨案,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血的教训,保密工作不应该有丝毫松懈,保密纪律应该贯彻到底。
如果送信的侦察班长明白这一点,严守保密纪律,在遇到变故时,讲究方式方法,先行毁掉机密信件,这次惨案或许就可避免。
还有就是我方人员的情报意识淡薄,如此重要的信息,竟然没有进行情报加密。
查清关于杨家铺战斗的情报泄露原因后,任远对于情报人员的身份和职业操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他也利用此时已经获得敌方信任的条件,继续像除掉张爱仁那样,除掉其他一些对我方会造成威胁和伤害的汉奸。
任远给敌方情报,说秦皇岛的驻地日军主官武田,是一个利用八路军间谍,私远烟土中饱私囊的奸商。
敌方着手调查,发现武田果然曾经收受伪保长杨峳波的大量烟土,还私自放了被捕的八路军交通员杨炳康。
而武田用来交易烟土的,正是当时八路军极其稀缺的药品。
一经查实,没过多久,日本宪兵队就以勾结八路,走私烟土的罪名将武田逮捕,押回日本。
加载中…
烟土、烟枪
任远还设计情报,让曾经指认他的叛徒张铁安去接洽,以此佐证张铁安实质上是我方布置在敌方内部的重要内线。
敌方经过一番查证,发现果然属实,于是下令将张铁安逮捕枪毙。
经过任远多次这样有目的性地给予情报,大量叛徒和汉奸被敌方以为是我方组织的重要人员,都被抓捕清除。
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业绩,敌方认为任远是死心塌地的「变节」,因此逐渐放松对他的监管。
任远能够自由活动的范围加大后,他意外在被监视的住处附近,发现一个重要的人物,这让他激动非常,一番深思熟虑后,做出了被俘后的第五个决定。
(8)
那就是,逃走,重回组织。
这个促使任远做出决定的重要人物叫张家声,此人先前曾因掩护冀东党委书记李楚离被捕,出狱后假意与组织脱离关系,实际上一直暗中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并被委任为唐山情报站站长,由任远单线领导联系。
因为张家声的出现,已经脱离组织的任远,再次和组织建立联系。
从张家声处,任远了解到,自己被俘还活着的情况,冀热辽区党委书记李运昌已经知道,并亲自过问,高度重视。
加载中…
李运昌
组织上一直在外线筹划、安排营救工作,张家声就是负责两面传达消息、积极安排营救任远的任务。
这让求死多次,被困敌营的任远,激动兴奋,受到极大的鼓舞。
按照计划,我方人员提前先用一笔巨款贿赂日军宪兵队,让他们放松对任远所在豪宅的看管,并不告知受贿人员,我们要救谁。
1945 年 2 月 18 日,任远如同平常一样,正常吃饭活动,等到跟在身后的监视人员放松警惕后,他迅速通过之前预演过无数次的路线,把人都绕开,然后通过一处密道,赶到张家声住处,希望能够尽快出城。
加载中…
巷道
但张家声并不在家,好不容易逃出来的任远,绝望至极。
这一次如果不成功,被抓回去,那之后肯定再无机会逃跑;并且因为他的逃跑举动,必然会引起敌方的怀疑,很可能不会再相信他后续提供的「伪」情报。
我方组织营救任远,是多条线同时开展。
其中还有一条并不那么可靠的线,是王新民。
王新民原名鲁宁,曾任中共根据地的县委书记,后被俘叛变,但释放后经组织争取,又重返革命队伍;但不幸的是,他再次被敌人发现,受到严刑拷打,再次叛变,并出任敌方开滦煤矿高级职员。
任远被俘前,曾经想联系王新民发展情报工作,但组织说不要联系,意义不大,因为他多次叛变,敌人已不重用他,不会让其知晓重要情报。
任远被俘后,在唐山居住期间,王新民曾经向任远透露过,组织也安排他配合营救,如果任远有危难,可以找他。
此时的任远,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赌一把,选择相信王新民。
他当即赶往王新民家,匆匆地向他说出自己现在面临的危急情况和请求。
两人之间,之前并没有太多的接触。
但王新民当即表示,愿意尽全力帮助任远脱困,出城,返回我方根据地。
首先要做的就是出城,因为一旦任远逃跑的消息上报,敌方封城搜索,那接下来就凶多吉少了。
同时王新民为了让任远放心,还告诉他,组织上和张家声都已经提前向王新民安排过,必要时,全力帮助任远脱困。
为了不打草惊蛇,引起敌人注意,王新民决定放弃家人,只带上任远,两人以办事的名义出城。
王新民家中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知道这样离开,再要相见,是非常困难的。
临走时,王新民的妻子拿出一个金戒指,递给王新民,告诉他,以后若是想家人,就拿这个当个念想。
王新民和任远都知道,这种时候拿出的黄金饰品,除了王妻口中说的念想,更多的是可以当作盘缠或者遇到危机时贿赂的用品,留在手里的可能性并不大。
王新民抱住妻女痛哭,泣不成声。
任远也流着泪,叮嘱劝慰王妻:「大嫂,你放心带好两个女儿,我们会时刻惦记你们的,多保重,根据地见。」
加载中…
人力车
王新民出门找来两个人力车夫,这两人也是组织上安排接应任远逃亡的可靠同志。
四人两车出发,为不引起注意,王新民的妻子和女儿不能跟着送一步,只能站在门口挥手。
两个车夫同志拉车送他们快速出城后,又朝城北走出七八里,到达丰润公路后返回。
任远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两个送自己逃出敌穴的同志姓名。
后来王新民告诉任远,那两个同志,也永远不会知道他们送出城的是谁。
在那个年代,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同志,以各种平常至极的身份潜伏着,执行着他们毫不知情的任务。
任远和王新民下车后,从一条小道步行,路上遇到一队日本巡逻兵盘查,王新民用开滦煤矿矿物局出来催货为由,拿一本假证件,骗过敌人的询问,顺利脱身。
加载中…
满洲时期证件
两人一路前行,一直走到下午四点,才步行抵达八路军刘家营根据地,成功逃出敌笼,重获新生。
在任远脱险后,张家声仍留在唐山,未受日伪威胁。
张家声此前被日军抓获曾有自首行为,但仍为中共做地下工作。
当时情报工作的确复杂,被抓捕后的自首也有几种情况,有的暴露重要秘密并替日本人干事,有的虽然也有泄密,但释放后仍与党组织联系。
张家声虽然有自首,但并未暴露重要秘密。此人在 1952 年「整党」时被开除,「三反」期间组织怀疑他有贪污行为,他在恐慌中自杀。
王新民护送任远回到根据地后,被安排住进了边区政府招待所。
后来,因为他曾经有过两次被俘与叛变经历,又被安排到政训班,一边接受培训,一边接受审查。
审查中,发现他曾经有叛变出卖同志的事实,因「叛徒」身份被革命群众打死,王新民贴身藏着的金戒指也在混乱中不知所踪。
王新民再也没能回唐山,再没能见到他的妻子和女儿。
任远后来在回忆中说:「其实他叛变的招供也没对党组织造成什么破坏,因为他供出的人都在根据地,日本人抓不到。后来中组部副部长李楚离说打错了。」
王新民确实当过叛徒,确实没有做到坚定不移。
不过,他在叛变后的招供的材料里,做了很大程度的保留,还在一些关键点上给敌人造成误导,后来又有重回革命阵营的意愿,在营救任远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出义无反顾的忠诚意志和英勇精神。
这样的人物,在那个时代,还有很多。
他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好,也并不是彻头彻尾的坏,只是被时代的激流挟裹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为新中国成立的伟大事业,都做出了贡献和努力。
1945 年 2 月,任远结束 4 个月的被俘与监控生活,重回冀东根据地。
他书写三份交代被俘经历的书面材料,接受组织为期一年多的审查。
1946 年 7 月 1 日由晋察冀中央局主要负责人刘澜涛、李葆华、许建国、姚依林等人共同审查讨论后,正式作出恢复党籍的结论。
结论中称任远在「被俘期间政治上没有原则错误,工作一贯积极负责,相信本人交待,决定恢复组织生活……如发现新的情况,另行处理」。
正式恢复组织生活后,任远被降级使用,担任张家口公安局二科副科长。
此时他的敌人已从日伪转为国民党。
在解放战争时期,任远表现积极,在抓捕国民党潜伏北京间谍郑介民和上将特务张荫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安部长李克农为此点名让他从北京公安局调到公安部,他还参与秘密护送最高领导人首次赴苏。
1952 年,他的「被俘」问题再度被提,连续十余年间,不断的审查鉴定汇报,几乎占据他接下来的所有时间。
1964 年,任远参与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设计与研发工作。
1974 年,中央三办专案组曾从沈阳日本关东军处找到任远的档案,内容和任远当时和党组织汇报的基本一致。
2019 年,任远老先生以百岁高龄在北京逝世,他的传奇特工一生,也落下帷幕,但对于和他相关的这些经历,会永远给我们警醒。
—–
从来就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岁月静好,只是有的人在无数个不为人知的时候、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地替你我负重前行,他们中的许许多多,就那样悄无声息地逝去,奉献出热血生命,只为打破那时的黑暗,迎来今时今日的幸福光明。
珍惜当下的美好,不忘先烈,砥砺前行。
参考资料:
①《红色特工忆往事》;2011 年,金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