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耀武扬威,远不如在和平中威慑对手。
2011 年的利比亚撤侨行动正是一个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实力的成功案例。
10195 公里距离,12 天时间,海陆空三方联合出动,36000 名中国公民安全归国。
这些数字,彰显了祖国的强大——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方,祖国都可以保护我们。
暴乱发生,泥沙俱下
2011 年,北非国家利比亚发生暴乱,身处他国战火中的 36000 中国公民流离失所,安危不明。
整件事情中最为庆幸的,是他们背后依靠着一个强大的国家。
话说回来,利比亚是个什么鸟不拉屎的地方,这些同胞为什么要跑到那儿去?
1959 年以前,利比亚确实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国家。
直到他们发现了号称「黑色黄金」的石油。
穷国乍富。
人有了钱,都知道要买房买车,国家有了钱,当然也得修路盖房子。
世界基建哪家强?
除了中国,找不到第二个。
利比亚巴巴地找到我们,与中方签订了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基建合同。
1978 年到 2010 年中,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北京建工、华为,各种基建、能源、通讯公司纷纷在利比亚立项,派遣工作人员前往帮助建设利比亚。
据统计,截至内战爆发前,中国派往利比亚援助建设的公司足足有几十个,驻利比亚的人员已超过了三万人。
利比亚的政府军无能,属实害惨了这些无辜的人。
1969 年开始,利比亚的领导人卡扎菲就独揽大权,还曾一度得罪五常国,为后续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原本利比亚的统治者明明可以靠着石油老老实实当个土豪,靠天吃饭。
可是他们非要靠脑子。
各种荒唐不公的政策应运而出,导致国家腐败滋生,一度成为北非腐败最严重的地方。
在卡扎菲的几十年统治中,利比亚屡次陷入动荡。
2011 年 2 月 16 日,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爆发了反卡扎菲政府的示威大游行。
大家寄望于始于游行,终于游行。
毕竟动乱常有,战争还是小概率的。
可是,身处班加西的中国建筑公司,一早就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加载中…
利比亚内战爆发
战争危机,殃及池鱼
大厦倾颓,一颗沙砾都注定飘零,更遑论远在非洲大陆的异乡人。
2011 年 2 月 17 日开始,班加西大游行迅速向周边城市蔓延,随着加入的反抗军越来越多,武装力量越来越强,游行演变成了武装暴乱。
政府军节节败退,班加西最先失守。
24 小时内,水电通讯全部中断。
一时间,位于班加西郊区的中建公司所有工程被迫停工,工地成了一座孤岛。
加载中…
烂尾建筑
此时,对外界情况还摸不准的中国员工们,只能被动地留在项目上,值守阵地。
等待中所有人都在祈祷,也许熬过这几天就好了?
事与愿违,不幸还是降临了。
陷入了无政府状态的班加西,就连警察们都脱掉了警服,穿上便衣,秒变歹徒。
除了中国人自己,所有人都成了敌人。
而中建公司,有人、有钱、有食物、有设备,唯独没有武器。
对穷凶极恶的暴徒来说,正是送上门来的肥肉。
只见一群人乘着皮卡车,手持霰弹枪,冲到了中建公司的工地附近。
中建负责人看到对方那副你死我活的架势,迅速通知大家放弃生产区,向生活区撤退。
果然,那帮暴徒们看到成型的建筑,毫不犹豫地破门而入。
他们几乎抢走了所有眼睛能看见的东西——电视、电脑、微波炉,连煤气罐都拔掉扛走了!
掠夺持续了足足两个多小时。
但大家知道,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他们心中都守着一个秘密。
中建负责人严肃地对大家说:「我们务必要保证一号工地的安全。」
一号工地旁,是女工宿舍。
然而火力不足,一切都是空谈,没多久,暴徒就找到了这个让所有中国人三缄其口的地方。
他们围堵在了女工宿舍门口,想拿着枪闯进去。
双方没有人敢先动手。
暴徒心里清楚,惹到中国人,没有好果子吃,但是我方人员也不敢贸然进攻,因为对方有枪。
项目经理四处求助,好不容易搬来了一个救兵——翻译人员。
中国人拿出了谦谦君子的风度,试图用沟通解决问题。
可正所谓「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暴徒为什么叫暴徒,就因为能动手就不动口,他们根本不听翻译讲话,只想冲进女工宿舍。
目的不言自明。
说急了,他们把枪口顶到了项目经理身上,逼迫他打开宿舍门。
这位经理誓死保护着自己的同胞,吼道:「就算你打死我,也不能进这个门!」
当然,以国人的聪明才智,当然也不是一味地防守。
一位负责人早已经悄悄组织了 1000 多名中国工人,分成了 3 支队伍从左右两侧和后方包抄了暴徒。
一场反击战,打响了。
枪炮声和叫喊声中,中国人井然有序,有人掩护,有人冲锋,有人防守,各个英勇上阵,一位冲在前面挖战壕的挖掘机司机,甚至在战斗的时候被暴徒们的霰弹枪打中了腹部。
尽管如此,这支工人组成的军队,仅凭借着钢筋、石块、沙土,硬生生与火力数倍之强的暴徒们周旋了 11 个小时!
终于,一个「神秘援兵」到来,暂时结束了他们的危机。
原来,早在内乱爆发伊始,中建负责人就机智地联系了利比亚当地的一位材料供应商,这位材料商有钱有地有人脉,家中还有两栋闲置别墅。
曾经的合作伙伴,在危机时刻,二话不说伸出了援手,解了中建公司的燃眉之急。
几辆卡车犹如天降神兵,把工地里的几百号工人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所有人松了一口气。
但别墅终究不是家,此时此刻,几百号人拥挤在一栋别墅里,物资短缺,前路难测。
他们不知何时可以回家,更不知道该怎么回家。
即使抬头望见的是同一个月亮,也不能传递信息。
万里之外的家人们,知道他们的心情吗?
万里之外,紧急决策
北京时间,2 月 19 日,中国外交部南楼 11 层,领事司。
一串急促的铃声响起,司长黄屏接起了电话,听到消息的他,眉头紧锁。
「紧急报告!!利比亚发生动乱,驻利比亚的中资企业遭到袭击!」
其实利比亚国内局势不稳,大家都略有耳闻。
但谁也想不到,局势竟然在一瞬间就恶化到了这种程度。
连中国企业的安全都不能保证了。
要知道,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国这两个字,是带有光环的。
看来,利比亚要出大事了。
北京当即做出决定:安全撤出利比亚所有滞留侨胞!立即行动!
必须在我国人民遭受更大的危险前就将他们接回祖国!
必须在侨胞亲属的担忧和疑问到来前就让他们宽心!
必须在第一时间表明中国态度!
当晚,外交部立即向全国发布安全预警:「请中国公民暂勿赴利比亚!请已经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请每一位同胞务必注意安全!」
中南海火速召开会议,决定立即启动国家涉外突发事件 I 级响应。
国务院当即成立了撤侨应急指挥部。
领事司通知驻利比亚使馆,火速确认在当地的中方人员分布,随时准备撤离。
这个命令听起来无比简单,但真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远在利比亚等待祖国营救的侨胞们,多呆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撤侨,是和时间赛跑。
这一点,身处利比亚的华丰公司体会更加深刻。
中国华丰,孤军奋战,两难之境
2 月 19 日凌晨,利比亚东部,艾季达比亚。
加载中…
侨胞主要聚集城市
华丰公司显然没有中建公司那么幸运。
他们没有供应商的援助,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项目坐落在沙漠一侧,补给和逃离都非常困难,驻地人员也没有中建人数多。
暴乱一开始,大家还试图组织反抗,员工们把大铲车停到了门口,以免利比亚暴徒开车进来。
堵不上的地方,就在地上埋钉板。
只要是能阻止那些暴徒进入,什么办法都要想!
可是,不彻底的反抗,有如挑衅。
暴徒认为华丰公司有据守阵地的资本,但他们却没有武器。
没多久,暴徒就加强了火力闯了进去,把所有能看到的、能拿走的都洗劫一空。
见识到对方火力的强劲之后,公司不得不传达新指令:为了确保安全,东西任他们拿,人身安全第一!
洗劫过后,大家本以为会暂时安全,可是情况比想象的更加恶劣。
他们被当成了物资补给站。
3 天时间,华丰被反复洗劫了好几轮。
暴徒每次都能抢点新东西走。
员工只能尽力在两波抢劫的间隙出去搞防御工事,但聊胜于无。
第一轮,电器已经全部搬空,第二轮,衣物也被抢得所剩无几,第三轮,员工包里偷偷藏起来的充电器都没有逃过。
最后,连卫生纸屑都看不见了。
员工们满脸绝望:什么都没有了,不会再抢了吧?
错了。
所有带不走的家具和桌椅,被暴徒们纷纷拿起砸了个稀巴烂。
另一边,油料桶被推倒,燃油撒了满地。
尚未使用的完整木料,就堆在油桶旁边。
暴徒们眼中带着癫狂,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放了把大火。
一时间,燃油木料噼啪作响,火光冲天,所有物资付之一炬。
有人甚至怀疑他们看过《孙子兵法》,焦土策略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得不到的就毁掉。
祸不单行,当天晚上华丰公司得到了一个更坏的消息:暴徒们集结了 1000 多人,准备来冲击公司的工区,以获取更多物资,甚至有可能杀人!
1000 多个暴徒!
比华丰公司的所有的员工加起来都还要多!
别说火力本来就有差距,光人海战术就足够让华丰被碾压了!
这时,华丰的副总倪永曹挺身而出,在危机中做出了决策——「不能再等了!大家想办法撤!」
此话一出,每一位员工都沉默了,大家难道不想撤吗?
现在的问题是,往哪撤?
要想一个决策面面俱到,要基于已获知的信息足够多。
信息不全,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错误的代价会是什么?不可估量。
当时,网络和手机信号早已中断,外面的天是什么颜色他们都不知道。
决定撤退只是一个开始,选择哪条撤退线路,才是决定的难点。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第一,去有机场的首都的黎波里。那里局势相对稳定,缺点是路途遥远,足足 1000 公里的长途,中途还要跨越沙漠。
第二,去有港口的班加西。那里中国人多,可以抱团取暖,路程更近,只有 170 公里。但是,那里是暴动中心,是暴徒们的老巢。
一旦决策失误,就是血的代价。
倪永曹的脊背都要被这几百条人命压弯了。
但他没有垮。
为了尽快给员工寻找一条生路,倪永曹派人先行探路,并命令队伍紧跟其后。
可惜的是,出师不利,派往班加西方向的前锋还没走出艾季达比亚,车子就被据守在附近的暴徒抢走了。
要知道,这已经是他们唯一能用的交通工具了。
没有车,远在 1000 公里外的的黎波里是肯定去不成了。
对于华丰来说,似乎只剩下了一条线路可选——去班加西。
被逼到这个份上,倪永曹内心是焦灼不安的。
他预测不了他能不能保证自己每一个员工的安全,他经不起任何闪失。
更何况,这将近一千人的队伍里,还有 70 位女性和 1 名刚出生 15 天的小婴儿。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唯一可以做的,是避开已知的危机。
已知班加西沦陷,已知有千名暴徒觊觎华丰,所以如果沿着大路往班加西走,估计刚好会撞上那 1000 多个暴徒,无异于羊入虎口。
倪永曹攥着拳,久久不言,他的视线远眺着那条华丰人唯一一条生路,严肃地命令道:
——所有人,轻装上阵,穿越撒哈拉沙漠。
带着已经连续战斗了好几天的精疲力竭的员工和几百号妇女儿童穿越沙漠,这可能吗?
有没有可能在他们踏出这一步之前,出现其他营救方案呢?
迅雷之师,确保救回每一个中国人!
自从北京下达了撤侨命令之后,所有相关部门紧急调度预备响应。
但决策可快不可莽,撤只是第一步,如何撤,才是关键。
第一个难点是在利比亚的中国侨民数量到底有多少?
聚集在一起的大批中国公司的员工相对容易统计。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被外国企业雇用的中国公民和在当地念书的中国大学生。
这些人散落在利比亚各地,不知道具体数字。
第二个难点是如何通知我们的侨民?
利比亚暴动来得太突然了。
当地的通讯系统全线瘫痪,网络时断时续、手机信号几乎没有。
想要所有侨民安全撤回,必须是双向奔赴。
只有把这两个问题解决,撤侨才有可能向下一步进行。
难点要攻克。
这时,外交部、大使馆和与侨胞有联系的百姓都齐齐上阵了。
在用完「打电话」这个最基本的方式之后,领事保护中心甚至用上了微博和 QQ。
他们用发布微博、拉 QQ 群的方式,依靠当地时有时无的信号,指引侨民们避险撤离,能找一个算一个。
当地侨民聚在一起的,互相吼一嗓子,就能获知几个人的位置。
没聚在一起的,哪怕联系上一个中国人,就能进入名单。
多方信息迅速汇聚,外交部领保中心终于绘制出了完整的利比亚中方人员分布图!
一共 3.6 万中国人分布在利比亚各地。
大家构筑成了一幅星火燎原图,彼此激励着,传达着祖国的关心——「再等等,祖国来了!」
利比亚侨胞,危机持续
就在各方努力的时候,一群可怜的华丰人还在提心吊胆。
真正进入沙漠后,他们发现,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
队伍刚刚行进了 10 多公里,就再也走不动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也渐渐黑了下来。
夜晚的沙漠,风沙大、气温低,如果没有遮蔽物,人甚至能活活冻死。
大家没有想到行进速度这么慢,路上带的食物和水也远远不够。
就在这种艰难的时候,老天爷又来横插了一脚!
常年干旱的沙漠,竟突然开始狂风大作,霎时间,阴云密布,眼看就要下起雨来。
偶遇战乱,沙漠暴雨,什么小概率事件都赶上了。
倪永曹一个大男人,头一次感觉到「恐惧」。
低温、暴雨、无防护。
这意味着,他有可能让几百名跟随自己的员工失温丧命。
万箭齐发,华丰人似乎被逼上了绝路。
远在宁波的总公司,心系着这些海外员工,久久不能入眠,只寄望于祖国尽快找到他们。
生命,无法计算的数学题
撤侨计划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目前找到了这么多人,该怎么撤出来呢?
一辆大巴车大约能容纳 50 个侨胞;一架飞机,250 个;一艘邮轮,2000 个。
所以,我国需要多少汽车、多少飞机、多少轮船才能保证所有人最快速度、最安全地撤离?
一道数学应用题在现实中出现了。
单看这几个数字,那肯定是优先船运,因为几次就能撤完。
但问题是,我们还要考虑距离和速度。
利比亚与中国本土的距离有 10195 公里。
坐汽车,是不可能直接回国的。
如果选择开船,那就更慢了,中国到利比亚单程就需要一个月。
就算飞机直飞,那也有 9500 公里的空中航程,单程至少 12 个小时。
难上加难的是,当地还能正常使用的机场和港口,已经没剩下几个了。
当时整个利比亚就像个火药桶,局势随时都可能进一步恶化,如果真正开战,机场、港口势必全部封锁。
到时候再想撤离就不可能了。
所以,撤离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快!
本着这个原则,撤侨应急指挥部拿出了方案——就近包车包船包机,采用第三国摆渡的方式,国内空军及民航全方位配合出动,尽快撤出侨民。
包车包船包机,国内直派军机的意思都很明确,那么,「第三国摆渡」如何进行呢?
其实就是先把侨民就近送到利比亚的邻国,再让他们从这些邻国陆续转乘包机回到祖国。
这绝对是从利比亚撤侨的最快方案。
方案落地,火速开整!
祖国在向所有危机中的侨胞挥舞着双手。
而此时的华丰公司 900 多人,也终于有了消息。
峰回路转
华丰公司还在危机中的时候,倪永曹派出去探路的「先锋」回来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他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当地的一位农场主表示,愿意收留他们。
然而,此时已经被折磨到神经衰弱的倪永曹却不敢轻信。
中国有句古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结合前几天的经历,换了是谁也不可能不忧心。
与此同时,队伍里也出现了分歧。
有大约 200 人表示:不走了,说啥也不走了。
而另外 700 多人则认为:待在原地就是等死,必须继续前进。
两方僵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人数较多的大部队,准备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政策,抛下那不愿意前进的少数人。
自行出发。
军心不稳,漏屋夜雨。
正在倪永曹焦头烂额之际,那位农场主竟然开着车亲自赶来,真诚邀请所有人去他们村庄避难。
而且,他不是空手来的。
他带了华丰员工们最紧缺的毛毯、面包和水!
此外,他还叫上了当地的警察,只为方便与倪永曹沟通。
农场主诚恳地说:「这些物资,都是农庄里一家一户的人凑出来的。」
倪永曹接过那些物资,心中的石头始终不能落地,他问道:「为什么愿意帮我们?」
而农场主的回答,让在场的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动了。
他说:「你们是来帮我们建设家园的,遭到袭击,是我们对不起你们。」
「所以,我们想帮助你们。」
「如果敌人的子弹打过来,我们会用自己的身体挡住。」
中国侨民平日里的与人为善,在这个时候救了自己的命。
听到这样的话,倪永曹热泪盈眶,也终于下定决心,相信这位农场主。
他立即派人去把那 700 人追了回来。
最终,华丰公司的 936 人,全部跟随农场主,入住到了附近的一个小学里。
队伍刚刚安顿好,撒哈拉沙漠雷声阵阵,暴雨落下。
大家在屋内听着轰隆声,看着雨点打落,内心无不在庆幸。
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身体的疲劳也都浮出了水面。
一路上的饥寒交迫,有不少人都生病了,有的人是感冒,有的人是腹泻。
但农场主能提供的药品实在有限,养病唯一方法,就只剩下「多喝热水」。
饥饿、寒冷、劳累、疾病。
这些都熬过来了,现在,唯一剩下的,是迷茫。
从走进沙漠那一刻起,他们已经与外界失联 2 天了。
他们还有机会离开这里吗?
倪永曹又派出一位工作人员出去打探消息。
在辗转了几公里之后,这位「先锋」终于在 2 月 21 日找到了一部还能通话的座机。
他拨通了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的电话。
紧接着,就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去班加西的港口,那里会有人接你们回家。」
家。
话音一落,这位工作人员的眼泪就夺眶而出。
他几乎被这个好消息砸蒙了。
辗转了将近一周,华丰人坚持住了!
现在,一切行动,以回家为目标!
政策当机立断,执行八面玲珑
政策落地之后,所有人都认为,只要尽快派出交通工具去接人就行了。
但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每一架交通工具抵达利比亚,都是外交人员努力了几天几夜的结果。
2 月 22 日晚,中国向意大利租借的邮轮「罗马巡洋舰号」,启程前往利比亚班加西港。
2 月 23 日,中国向希腊租借的两艘邮轮「奥林匹克冠军号」和「希腊精神号」,抵达班加西港。
同一天里,最大的一艘撤侨客轮「韦尼泽洛斯号」从希腊启航。
加载中…
希腊邮轮
北京首都机场,能够搭乘 200+乘客的国航 CCA060 航班,紧急升空。
中国驻埃及使馆,租用了近百辆大客车,来到两国边境静静等候。
这是撤侨的第一批车、船、飞机。
运载能力大约在 1 万人。
为了搞到这些船,我国各个驻利比亚邻国的大使馆,全部动员了起来。
比如驻马耳他使馆,大使张克远接到指示的时候,已经是 21 日傍晚。
马耳他的政府工作人员,都已经下班了。
咱们大使当机立断:人命关天,下班了也得给我回来加班!
于是,他立即联系了马耳他外长的第一秘书。
得知当地无船可租之后,他们又马上联系了希腊和意大利。
一番沟通后,终于在 2 月 22 日,敲定了邮轮「罗马巡洋舰号」。
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同样也是 21 日晚上接到指示,他们连夜联系了无数海运公司,终于在第二天凌晨找到了希腊籍的安耐克船舶公司。
另外的三艘希腊邮轮,正是由他们提供。
在租借到车辆、船只、飞机之后,下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如何通关?
加载中…
多国协助我国撤侨线路图
第一道关卡:如何辨认中国侨民?
在遭遇一轮又一轮地洗劫之后,很多侨民的护照都丢了。
他们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身份。
与此同时,亚洲一些其他国家的人,眼见中国政府前来撤侨,就想要「搭便车」。
他们中有人偷偷顺走了中国人的护照,准备冒名顶替,先混上船再说。
按理说,这小如意算盘打得挺不错的。
毕竟,人数众多,通关时间有限,难免会忙中出错。
只要中方放过一个漏网之鱼,他本人不就得救了么?
只能说,他们太小看中国了。
不仅小看了中国人,也小看了中国文化。
他能想到的,外交人员也早就想好了应对办法。
撤侨时,班加西港口,邮轮旁,第一个单薄的声音唱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紧接着,第二个人唱起第二句,第三个人唱起第三句……
「起来!起来!起来!」,已经是全体大合唱。
数以万计的中国人,一边唱着国歌,一边通过关卡。
《义勇军进行曲》以这种形式,响彻了地中海沿岸。
其他接送侨胞的人也都是智计百出,在利比亚上演了一出花式文化输出。
不信,你听,这些熟不熟?
奇变偶不变,(请填空)。
天王盖地虎,(请填空)。
宫廷玉液酒,(请填空) 。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请填空)。
DNA 动了有没有!
想冒充中国人,可没那么容易!
2 月 24 日,希腊邮轮「奥林匹克冠军号」和「希腊精神号」,抵达了希腊克里特岛。
这一趟,他们一共载着 4300 余名华侨,从野蛮地带回到了安全地带。
加载中…
滞留侨胞排队
第二道关卡:与第三国协商过境
除了身份问题,还有第三国签证问题。
居住在利比亚的华侨,大多是没有办理周边国家签证的,怎样让他们保证允许我国侨胞暂时落脚?
外交人员再次出马。
这一次撤侨中,允许我国摆渡的第三国一共有 6 个。
包括马耳他、希腊、突尼斯、意大利、埃及和苏丹。
每个国家需要的签证资料都不一样。
马耳他是申根国家。
尽管大使张克远已经磨破了嘴皮,对方也答应尽量减免手续,最后一刻,还是不允许侨民大批入境。
卡在路上准备中转的人怎么办?
这个问题没有难倒我们。
不能入境,那就不入境呗。
如果让经过马耳他的侨民直接通过船转车转机,不入关口呢?
等待间隙就住在船上,这样,就不算在马耳他境内停留,就不需要签证了。
听了这个方案,马耳他政府终于点头了。
解决马耳他停留问题,咱们的外交人员从头到尾只用了两个小时。
希腊、突尼斯这些国家对于签证问题倒挺配合,有的甚至给了免签政策。
有了这个好消息,以费明星为首的 6 人工作小组,就地组织丢失护照的侨民尽快填写表格,补办「身份证明」。
在多方努力协作下,中国侨民终于全部顺利通关。
理论上来讲,通关之后,我们的华侨同胞就算是撤出利比亚了。
可事实上,撤侨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
加载中…
周边各国位置
归途坎坷,好事多磨
不同于希腊转运的安稳,从的黎波里直接乘坐民航返程的同胞们着实有些好事多磨,命途多舛。
2 月 24 日,国航 CCA060 航班终于抵达的黎波里机场,可是天公不作美。
那天的黎波里的机场刮起了几年难得一遇的 8 级大风,狂风呼啸,大雨滂沱。
降落途中,一个集装箱被大风刮落,滚向了飞机跑道!
「停下!快停下!」机组成员在风中大声叫喊着,可是地面上几乎没有地勤人员。
机组成员只能默默祈祷,集装箱千万别再往前了!
而那个集装箱就像听见了一样,竟然渐渐停了下来。
机组人员也没想到,辗转一路,他们此时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集装箱欢呼。
他们重新推动油门,让飞机继续向前滑行。
可是,又一个「人祸」让大家意识到,是有人在刻意阻拦飞机离开。
此时的利比亚境内早已经是一片无法之地,遇到什么都不奇怪。
为了能尽快离开,机组人员无奈,只得向当地人员「行贿」。
一时间,可乐、香烟、药品……都变成了「通行证」。
几小时后,CCA060 航班才终于起飞,向北京返航。
的黎波里有风有雨,班加西当然也不是风平浪静。
作为反政府游行的风暴眼,撤侨的邮轮早早抵达班加西港外,却迟迟无法进港。
同时,天上下着瓢泼大雨。
岸上的华侨在大雨中默默等待。
整整协调了十多个小时,邮轮才终于进港。
2 月 25 日,华侨们登上邮轮「罗马巡洋舰号」,随时准备启航。
然而,恰在此时,气象部门发出警报,该海域即将出现 1953 年以来最大的海上风暴。
意大利船长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控制这艘巨大的邮轮抢着时间离开了港口。
他竭尽全力,想把每个人尽快带离危险地带。
可前有豺狼,后有猛虎——在航程之中,风暴还是来临了。
海浪颠簸着巨轮,冲刷着甲板,最高的一波巨浪,甚至已经打到了 11 层的指挥舱窗前!
风浪实在太大了。
这可是 58 年一遇的大风暴。
一般人一辈子都遇不到一次。
再加上,「罗马巡洋舰号」本就是超载航行。
船上的大多数乘客都已经坚持不住,开始开始晕船呕吐。
工人邢印胜甚至苦笑着说:「好不容易逃出来,可不要在这海上交代了自己。」
……
而就在所有人都忍受晕船之苦的时候,船上还有人在为大家奔波。
他们就是商务参赞刘美和助手李昊。
作为唯二的中国领队,他们身上的担子实在很重——熟悉入舱路线,封闭隐患区域,确定应急服务,制作中文标识,与船员做好沟通,全程参与 2000 人登船工作,与意大利公司协调超载……
现在,他俩又要忙着 2000 多人的饮食发放、药品发放、资料统计、后续安排……
滔天风浪中,刘美笑着说:「忙挺好,减轻了晕船反应。」
正是有如此坚韧乐观的中国人,撤侨行动才得以顺利完成。
最终,15 个小时的航程,整整走了 24 小时。
好在这已经是最后的危险了。
在他们即将到达的地方,同胞们,正在等待着他们。
他乡互助,温暖人心
虽然每一个利比亚华侨,都经历了战火、经历了洗劫、经历了迷茫、经历了风暴。
但是和的黎波里和班加西比起来,希腊的侨胞还是幸福多了。
撤侨时,正值冬季,希腊的旅游胜地克里特岛处在旅游淡季,几乎没有工作人员在岛上。
尽管如此,接到撤侨通知后,他们还是在一天之内,动员了 11 个酒店,备好了 6500 个床位。
但是,光有床,没有人员可以沟通,也是令人头痛的事儿。
不过,大使馆竟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后来,每位参与了希腊路线的侨民都对大使馆的工作之周全赞不绝口。
就在侨胞抵达前,大使馆就已经联系好了一批在希腊做生意的浙江商人协助撤侨事宜。
大批浙商放下了手里的生意,从雅典赶到了克里特岛当「服务员」。
而且他们不仅人来了,还都带了东西。
药品、电话卡、家乡美食……
每一项都是撤回来的华侨们最需要的。
只能说,游子最懂游子。
克里特岛,上演了一场最感动的「他乡遇故知」。
在第一批利比亚华侨上岛后,两艘希腊邮轮又出发了。
截至 2 月 26 日,克里特岛上已经住进了一万多中国人。
一时间,克里特岛仿佛变成了一个中国小镇。
但到了真正的执行阶段,困难又出现了。
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慢。
克里特岛上有两个机场:哈尼亚机场、伊拉克利翁机场。
伊拉克利翁机场比较近,但中国没有拿到降落许可。
所以,包机只能在较远的哈尼亚机场降落,从酒店过去,大约 180 公里,往返一趟就是 9 个小时。
就算是三班倒,一辆车一天最多也就是往返三趟。
到了机场,还需要手动登记信息,两百多个人,登机就需要 3 个多小时。
这就意味着,飞机会长时间在机场滞留,大大影响效率。
此时,中国智慧再次显现。
浙商们在克里特岛就给侨民编了号,在他们上大巴车前就把编号贴在了同胞们的手上。
到了登机的时候只核对号码就行了。
这么一来,登机效率大大提高,希腊工作人员都惊呆了。
与此同时,大使馆也又出一策:听说附近的机场没有降落许可?那就把机场整个租下来吧!
在看到飞机的第一眼,不知道是谁,先喊出了一声:「祖国万岁!」
随即,机场所有人都开始齐声高喊:「祖国万岁!祖国万岁!」
直到 3 月 4 日,最后一架中国包机从希腊克里特岛起飞,所有希腊中转的侨民,全部安全抵达国内。
空军出动,紧急营救
除了出动配合撤侨行动的民航飞机以外,我国空军也参与了这次行动。
2 月 28 日,我国已经与某国协商包机去接侨民,却遇到对方临时无法前往的情况。
有大约 5000 多名中国公民被困在沙漠之中的利比亚塞卜哈。
那里除了包机,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可以帮助被困人员撤离。
得知消息后,一直在待命的中国空军紧急出动了 4 架大型伊尔 76 运输机前往利比亚。
加载中…
伊尔 76 运输机
与民航不同的是,军机要飞越 5 个国家的领空,是需要重新获取许可的。
为了抢时间,指挥部选择了「各个击破」的策略——飞机先行起飞,许可随后跟上!
伊尔 76 起飞时,我们只拿到了第一站——巴基斯坦的许可证。
后续线路是否能够成行还是个未知数。
加载中…
飞行路线
在巴基斯坦等待数小时后,其他国家的飞行许可才终于拿到!
军机经过巴基斯坦卡拉奇、苏丹喀土穆,终于在 3 月 1 日下午抵达利比亚塞卜哈机场。
5000 个滞留公民与执行任务的飞行员们,心里悬着的石头才终于落地。
撤侨成功的国际影响
2011 年 3 月 5 日晚 11 点,最后一架撤离包机东航 FM608 抵达上海。
整整历时 12 天的利比亚撤侨行动终于宣告结束。
事后统计,在这次行动中,中国政府共派出 91 架次民航包机、12 架次军机,5 艘货轮、1 艘护卫舰,租用 35 架次外国包机、11 艘次外籍邮轮和 100 余班次客车。
中国从利比亚撤出的侨民,共计 35860 人,以及来自其他 12 个国家的外籍难民 2100 人。
这次行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撤侨行动。
是一场集中了海陆空和军队四大力量的大营救。
更是一次联动多国、影响巨大的海外中国公民救援行动。
这一切,都在彰显着我国强大的国力。
英国《金融时报》3 月 4 日发表评论:中国已经拥有了能够与英美等发达国家抗衡的军事能力,他们完全有能力保护远在海外的每一个公民!
《经济学人》也有刊文称,中国政府的利比亚撤侨行动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军队的硬实力,甚至可以称之为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国的海陆空军,就好像面对三体人的罗辑,我执剑,故我在。
和平年代的威慑力,是最强大的军事武器。
成功撤侨,不仅是自身国力的体现,同时也充当了一些国家的照妖镜。
路透社在不吝对中国夸奖的同时,也无情指出,滞留在利比亚的 1.8 万印度公民中,仅有不到 5000 人得到妥善安置。
有中国侨民在离开利比亚的时候看到大量外国人聚集在边境通道上等待离开。
其中有很多来自韩国现代汽车工厂的菲律宾人、孟加拉人、越南人等。
他们像流浪儿一样,被扔在利比亚的战火中,无人问津。
菲律宾总统甚至一开始就发了声明——「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手。」
言下之意,你们自生自灭吧。
除了这些欠发达国家,有钱的国家也没好到哪儿去。
加拿大、韩国、英国等国的救援也非常迟缓,事件结束后,饱受国民的批评。
唯有中国,高效有力的应急管理能力,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称赞,还赢得了本国的民心。
千山万水终团聚
虽然成功撤侨的行动受到了世界瞩目,但是,撤侨本质始终还是对本国公民的庇护。
那 35860 人,是全中国最相信主旋律的人。
当时,从利比亚回到祖国的路上,当飞机、邮轮广播播报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中国境内。」的时候。
大家不约而同地欢呼、鼓掌、拥抱。
更是有不少侨民落下了眼泪。
长达多日被困在梦魇中的人,终于被来自祖国的爱唤醒了。
有所依——是大家共同的感受。
当踏上祖国大地的那一刻,有人匍匐在地,深情地亲吻着祖国的土地。
加载中…
亲吻祖国大地
甚至有些人,因为这次直接参与撤侨,从而改变了对祖国的看法。
利比亚侨胞王先生说道,在最困难的那三天,着实体会到了无政府状态下的混乱。
各种犯罪活动都没有人管,简直是白日噩梦。
他还补充道:「我从前是个愤青,但现在,我才知道,祖国的意义是什么,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国家没有忘记我,如果将来国家有需要我的时候,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
截至 2010 年底,中国在海外共有务工人员 84.7 万人,比 2009 年多了 7 万人。
祖国的强大足以保证让这些中国人永远没有后顾之忧。
人在家里、在生活中、在平安时,或许感觉不到国家强大的真正意义。
但当你走出国门,你就与国家站在了一起了。
无论你在哪里,祖国都会接你回家。
主要参考资料
《利比亚撤侨行动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马千里
《利比亚撤侨亲历者告诉你,现实比更燃》,石伟
《我是中国人——利比亚撤侨亲历者手记》,张辰珏
《从利比亚撤侨看中国海外国家利益的保护》,吴志成
《试论中国人本外交的新发展——利比亚撤侨的实践与启示》,阚道远
《Who』s the Superpower?Lessons from Libya》,Elliott Abrams
《The Libyan War: A Diplomatic History: February-August 2011》,Richard Go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