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突发昏迷有哪些可能性?

说一个之前在 ICU 收治的病人,当时病人已经九死一生了,后面家属一句话,加一个检查,才死里逃生。

病人是个 35 岁的男性,1 个星期前就有不舒服了。

当时有发烧、乏力、咽痛,以为是普通感冒,去药店买了感冒药,吃了效果也不好。

后来体温持续飙高,烧到 40°C,感觉人也烧糊涂了,老婆赶紧送他来医院急诊。

当时正是夏天,酷暑难耐,我们医院急诊科连续收治了好几个中暑病人。

所以急诊科医生见病人又是高热、意识障碍,第一时间就考虑是不是中暑了,是不是热射病。当时急诊科医生就给我打电话,说可能是热射病,让我收入 ICU 治疗。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搞不好是会死人的,死亡率起码在 50% 以上,我们谁也不敢大意。抢救的关键,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把病人体温降下来,过高的体温会造成组织细胞损害,甚至是不可逆的损伤。

我到达急诊科时,病人体温已经降至 38°C 了,而且看血压、心率都还算稳定,看来已经没有生命危险。

似乎也没必要说一定要收入 ICU 了,何况我们当时床位也几乎是满的,只有一张空床了,那是留给术后病人的,一般情况下不会挪出来收病人了。

但急诊科医生跟我说,可能不是热射病。

因为他问了家属,病人发病前并没有做剧烈体力活动或者运动等情况,家里也是有空调的。

好端端的应该不至于中暑,更加不应该热射病。

「之前以为是热射病,完全是惯性思维了。」急诊科医生有些不好意思。

道理很简单,如果病人没有处在高温环境下,又没有大量出汗等情况,何来热射病呢。

但话也不能说死,因为有一部分热射病跟上述情况无关,比如一些居住在通风不良环境的老年人,他们也可能发生热射病。

前者属于劳力性热射病,后者属于非劳力性热射病。

但很显然,眼前这个 35 岁的年轻人,两种热射病都不符合。

因为他们家是有空调的,这几天一直都开着空调。

他老婆告诉我们,虽然空调机子老了点,但是制冷效果还是很好的,这么会中暑呢。

她说得是有道理的。

我们也不考虑热射病了。

但问题来了,如果不是热射病,那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高热、意识障碍呢?

我当时科里事情也比较多,没空跟急诊科医生一起讨论。

何况他们自己也可以搞清楚,如果是严重感染,那到时候可以考虑收入 ICU。

但如果是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收我们科就不合适了。

我离开急诊科之前,看了一眼病人。

当时他已经昏迷了,有些气促,血氧饱和度虽然有 98%,但那是在吸氧的条件下获得的,真实的氧合水平,还得看血气分析才能知道。

急诊科医生说已经联系了 CT 室,准备推过去从头到腹扫一遍,看看到底是脑出血,还是肺炎,或者是腹腔感染,目前信息太少,无法评估。

我说估计还是呼吸科的问题,可能是个重症肺炎。

另外,也要警惕是不是内分泌科的问题,比如患者有没有糖尿病,会不会有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

我就吃过这个亏,没及早发现患者的酸中毒情况。

另外,很多病人都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所以病史不可靠,化验结果才可靠。

「血糖是正常的,没有糖尿病。」急诊科医生跟我说。

那就等检查结果吧。

说完我就回去了。

一个小时后,我又接到了急诊科的电话,说 CT 结果已经出来了:

患者是个肺炎,而且是重症肺炎,血气分析看到有缺氧,而且患者也昏迷了,估计还是得上 ICU。

既然如此,那就上来吧。刚好今晚的手术取消了,那张空床可以用来收治病人。

收病人上来前,我还是常规去了一趟急诊科,再次看了病人,也跟家属简单沟通了。

有一个奇怪的事情,患者为什么会昏迷了呢?

起初我以为是患者缺氧导致昏迷,但患者的缺氧并不十分突出,吸氧条件下的氧合水平也还行,不至于导致昏迷。

不是肺炎导致的昏迷。

那会是大脑本身的问题吗?比如脑出血?脑梗死?

也不支持,因为头颅 CT 也做了,刚刚的 CT 是从头到腹部扫了一遍的,除了看到有左肺明显肺炎以外,其他没有明显异常,没有脑出血,没有脑梗塞。

抽血结果也出来了,血白细胞是升高的,意味着有感染,会不会是严重的颅内感染引起的昏迷呢?

这个还不能排除,但看起来不像,因为患者没有脑膜刺激征,脖子是软的。

如果真的是有颅内感染,比如脑膜脑炎等,患者的脖子会变得僵硬,医生检查时很难将他的脖子屈曲,这叫颈强直。

如果不是肺的问题,也不是大脑的问题,那会是什么呢?

我靠近病人,再看了一遍检查化验结果,试图发现点什么蛛丝马迹,但一无所获。

患者的肝肾功能都差不多是正常的,肯定不是肝衰竭、肾衰竭引起的昏迷。

电解质方面,就有点低钠、低钾血症,可能跟这几天生病了吃得少有关,其余也没什么。

非要说昏迷原因,可能是重症肺炎引起的颅脑病变,毕竟病情千变万化,每一个病人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

边治疗边观察吧,今晚的首要任务是稳住他的生命体征,做好随时气管插管准备,该上呼吸机的时候就上呼吸机。

病人老婆也同意进 ICU,她很害怕,签字的时候手都在发抖,估计是第一次面临这种生死关头。

她很懊恼,不断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来医院,为什么要拖到人都昏迷了才来医院。

我原本就想数落她几句,对啊,为什么要拖到这时候才来医院呢?

在家感觉到不好受的时候早点来医院不更好吗,搞到现在病因不明、生死未卜,真的是愚蠢至极。

但我这句话还是忍住了,这时候说这种话没有任何帮助,只会加剧她的担忧和害怕。

后来我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早点来医院了,因为病人是个建筑工人,文化水平不高,工资待遇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些人群我见得很多,有点问题都是硬撑,实在撑不住了才去医院。

我觉得这是很傻的,你有医保你怕什么,医保能报销大部分的。

多数情况下花不了很多钱,只要不是住 ICU,一般来说几千块、万把块就能住院治疗了。

也正因为病人是建筑工人,急诊科医生才会一开始就怀疑是热射病。

但事实上,这几天时间病人都没上工地,一直在家休息,开着空调休息,所以不可能发生热射病。

胸部 CT 也证实了,是个肺炎,而且是重症肺炎。

病人老婆不明白,病人这几天只是说发烧、劳累,没见有咳嗽、咳痰,怎么也是肺炎呢?

我告诉她,不是所有的肺炎都会有典型的咳嗽、咳痰的,不少肺炎病人一来就是呼吸困难、缺氧的。

眼前这个病人,正是这个情况。

住入 ICU 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就给病人用了最强的抗生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注射液。

这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几乎可以覆盖常见的导致肺炎的病原体了,面对这种病情较重的患者,用药就得重拳出击。

在不知道是哪种细菌惹的祸的前提下,先尽快把感染控制住,等病情稳定下来了,再换用柔和一点的抗生素。

这是我们常规治疗计划。

没想到到了半夜,病人情况转差了。

原本病人只是高热、昏迷,血压还行,血氧饱和度也还能维持,呼吸不算太急促,所以我没有给他气管插管上呼吸机,仅仅是面罩吸氧。

但凌晨的时候,病人呼吸开始不好了,越来越急促,血氧饱和度也有下降趋势。

没办法,我只好给他做了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让呼吸机给他打氧气。

ICU 医生最常面对病人的病情变化,病情变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病情变化背后的病因。

我反复听诊了患者的心肺,又拍摄了床边胸片,没发现气胸、肺不张等情况,心脏功能也基本是完好的,那就只能用患者肺炎加重来解释眼前的变化了。

上了呼吸机后,患者情况暂时稳住了,我以为可以松口气了。

但没过多久,护士跑来告诉我,病人血压开始下降了,加快补液速度也维持不住,问我要不要上升压药。

更要命的是,复查的血液检查结果回来了,病人的肝功能、肾功能都转差了,连凝血指标都开始有异常了。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原以为可能是普通的重症肺炎,大不了上呼吸机吹一段时间,加上强效的抗生素,用不了几天就能转危为安。

何况病人还这么年轻,身体素质看起来棒棒的。

没想到病情进展迅速到出乎我的意料。

先是呼吸不行了,然后血压也不好了,现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都逐渐不好了。

这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节奏了啊!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下雪,这很可能是要雪崩了。

我赶紧再次把家属叫来。

那时候天刚蒙蒙亮,我以为要等很久才能见到她,没想到电话刚接通,她就说她还在门口,一直没有回去。

我跟她说不回去休息是不行的,这是持久战,一直守在门口也帮不上忙,到时候你倒下来了,我们还得抢救你,多费事。

她说心里一直乱跳,放心不下,不敢走开。

她的担心是准确的,病人情况现在很不好。

血压下降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为上了呼吸机血压就会低,因为呼吸机给病人打气,是正压通气,这会压迫周围的血管,导致回心血流量减少,那么心脏射出去的血液就减少,所以血压会低。

血压下降还可能是因为我们用了点镇痛药,这些药物多少有些影响血压。

但我更担心的是,病人的血压下降是因为休克了,重症肺炎导致的休克叫作感染性休克,现在他体内的感染很重,影响了全身,自然也会波及血压。

还可能影响凝血系统,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如果仅仅是发生感染性休克,那还没那么恐怖,积极抢救还是有机会的。

但如果患者凝血指标严重异常,出现了 DIC,那就真的是困难重重了。

我处理了那么多严重感染的病人,很少有发生 DIC 还能扭转乾坤的。

我又开始郁闷了,如果患者早一天来医院多好,早一天用上强效抗生素,也不至于陷入今天这么被动的局面。

这种严重的感染,每推迟一小时用抗生素,死亡风险就增加一分,这不是闹着玩的。

为了让眼前这个病人尽早用上抗生素,我都是直接挪用隔壁床的,而不是等药房发药。

药房发药有时候得等一两个小时,而隔壁床现在就有药在放着,我先拿来用,反正两个病人用点药是一样的,等药房发药过来了我再还给隔壁床就行了。

即便是这样,抗生素上去的时间还是迟了。

经过处理,好不容易稳住了病人情况。

但我知道这些都是暂时的,根本原因是要控制好肺炎才行。

抗生素才上去几个小时,还远远不能发挥最大的疗效。

更让我心慌的是,为什么患者一开始就意识不好了,来到急诊科的时候血氧还不是很差,为什么那时候就陷入昏迷了,这是个悬而未解的疑团。

第二天一大早,病人全家都来了,他父母,儿子都来了。

儿子还是个 3 岁的小朋友,奶声奶气的,对着视频喊爸爸,让爸爸别睡觉了,起床回家。

病人父母还偷偷地塞给我一个红包,让我们一定一定要尽力。

我当然不能要这个红包,有没有红包,不影响我们的治疗。

但病人父母很坚持,一定要让我收下。

我只好板起脸,说这是对我专业的侮辱,如果相信我们,那就把红包拿回去,住 ICU 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如果要买自费药的话,这点红包还远远不够。

两个老人只好尴尬地把红包放入袋子,泪流满面,说就一个儿子,平时工作很努力,也很节俭,没想到摊上了这么大的病。

我还能说什么呢,我不能跟他们保证一定可以还给他们一个活蹦乱跳的儿子,只能说会全力以赴,不放过一点机会。

主任查房的时候,大家神色都很凝重,毕竟病人年轻,跟我差不多,疾病进展又迅速,一天不到就多器官功能衰竭了,下午还得用上血液净化治疗。

大家都分析了病情,重症肺炎的诊断是没问题的,关键是,到底是什么病原体导致的肺炎?

是细菌?真菌?病毒?还是其他少见的病原体?

如果是细菌的话,又是哪种细菌?

目前的抗生素能不能覆盖常见的病原体了?

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注射液这个抗生素,已经是很猛的了,基本可以覆盖常见的病原体了。

但这仅仅是对付细菌的而已,主任的意思是把抗真菌、抗病毒的药物全部加上,尽可能广撒网。

同时完善相关检查,痰、血、尿、肺泡灌洗液等都送检。

有人提出,病人这么年轻,肺炎进展这么迅速,会不会有免疫力缺陷方面的疾病呢?

这句话大家都懂什么意思,艾滋病,HIV 感染,应该不至于,病人老婆告诉我,病人是个很老实的人,不会有高危性生活,俩人近年来都生活在一起,几乎寸步不离(病人老婆也在工地上班,负责做饭煮菜),如果他有什么不轨行为,她肯定知道。

下午出来的化验结果,也证实了她所说的,病人没有艾滋病。

如果有艾滋病,病人免疫被削弱,那是随时可能发生各种乱七八糟的病毒、真菌感染的。

虽然患者没有艾滋病,但我们从病人老婆嘴里得知,这是一个有 20 年烟龄的老烟枪,近几年来,一天一包烟是少不了的。

我嘀咕着,一天一包烟也不是个小开支了,看来他也不是很节省。

除了是个老烟枪,还是个酒鬼。

这次发病前,病人还喝醉了一次,醒来后就开始发烧了。

而且这几年来几乎天天都有喝酒,喝的是普通的白酒,几块钱一瓶那种,不怎么花钱,但每次量不少,有一杯多,估计有半斤。

长期的烟酒加持,极有可能削弱患者的免疫力,致使这次被厉害的病原体侵入肺脏,引发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

大致是这样的。

患者既然是醉酒后开始发烧,不排除醉酒时有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如果病人有龋齿,或者其他牙齿疾病,里面可能有厌氧菌,厌氧菌一旦被吸入肺部,那也是会引起严重肺炎的。

原本我们想请口腔科过来帮忙看看病人是否有龋齿的,但由于病人口腔有气管插管,检查不方便,于是作罢。

何况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注射液这个抗生素已经能覆盖到厌氧菌了,如果真的是厌氧菌感染,用这个抗生素也是足够的了。

主任后来加了一句,在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等基础方案上,再加一个抗生素吧,阿奇霉素注射液。

虽然亚胺培南/西司他汀能覆盖绝大多数细菌了,但对于非典型病原体,比如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等是没办法的。

而阿奇霉素对这些非典型病原体有效果,可以加上去。

尤其是军团菌肺炎,这个病原体导致的肺炎相对少见,但是往往会导致很严重的感染,病死率高,要警惕。阿奇霉素正好能治疗这个细菌。

这个方案完全是经验性联合用药而已,因为目前的检查结果没有上述病原体感染的证据。

方案调整后的第二天,病人依旧高热。

复查的肝功能指标没有好转,而且凝血指标进一步转差。

我跟家属沟通时,自信心也不够了。

医生的不自信,家属是很容易就捕捉到的。

他们问我,是不是要用到昂贵的自费药,或者昂贵的自费检查,只要有帮助的,别管多少钱,他们都愿意出。

但现在其实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我们该用的抗生素都在用了,感染却控制不住,这让人懊恼。效果不好有两个原因:

第一,患者压根不是感染导致的,所以抗生素无效。

第二,患者是感染,但病原体隐藏的很深,目前的抗生素不能覆盖。

两个原因我们都有分析过,也都在着手准备,所以抗生素方案有在调整,苦于效果仍然欠佳。

我们后面又留了几轮痰、血、尿、肺泡灌洗液等标本送检,都没找到有明确意义的结果。

治疗一时陷入了困境。

那天早上查房,规培医生问了我一个问题,那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却让我如获至宝。

病人明明有 39°C 的体温,为什么心率不快呢?

书上不是说,心率是跟体温正相关的吗?

体温每升高 1°C,心率就差不多要增加 15-20 次/分左右,现在体温增加了 2°C,起码心率要增加 30-40 次/分才对的啊,正常成年人心率一般 70 次/分,相应的要涨到 100-110 次/分,但病人心率才只有 75 次/分。

这是为何呢?

这是不是跟书上说的不相符?还是说病人存在心脏的问题? 

起初我给出的解释是,严重的感染当然也会波及心脏,可能会影响心脏电传导系统,导致心率过快或者过慢都是有可能的。

这就是所谓的「相对缓脉」。

另外,病人是个建筑工人,长期从事体力活动,原本心脏跳动可能就偏慢。

所以,虽然患者高烧,但心率不是很快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规培医生似懂非懂点头。

但当我自己说出「相对缓脉」四个字时,我自己是另有所思了。

相对缓脉我见得不多,ICU 里面的病人,如果体温很高,心率脉搏又不快的,基本上是临终病人了,但临终病人往往又不会有很高的体温,因为机体反应不起来了。

所以这个相对缓脉应该是有意义的。

除了考虑是感染导致的心脏损伤,我还马上联想到了两个疾病:伤寒、军团菌肺炎。

伤寒是非常典型的可能导致相对缓脉的疾病,因为伤寒可以导致患者迷走神经兴奋,这个神经兴奋会让心跳变慢,所以即便有高烧,体温也不会跟着往上走。

但伤寒是急性肠道传染病,症状重点在肠道,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病人有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而军团菌肺炎,也是一种会导致相对缓脉的疾病(其他导致相对缓脉的疾病还有不少,但我想不起来)。

原因可能是这个细菌感染后会特异性损伤心脏电传导系统,导致心脏跳动变慢。

军团菌肺炎,是主任之前刻意吩咐完善相关检查的,因为军团菌肺炎起病迅速,容易进展到严重阶段,死亡率高,必须要常规排除。

可是我们做了尿可溶性抗原检测(军团菌肺炎的一个检查手段),结果又是阴性的,不支持军团菌肺炎,所以没再往这方面考虑了。

何况我们也用了阿奇霉素,如果真的是军团菌肺炎的话,应该也会有疗效才对。

话虽如此,疑点还是重重。

比如,为什么患者一开始时缺氧不明显却已经陷入了昏迷?

如果用军团菌感染来解释,似乎也能解释得通。

因为军团菌除了感染肺部,还会波及神经系统,数据显示,军团菌肺炎的患者中有精神状态异常者约占 30%。

还有,什么人容易感染军团菌呢?

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啊,长期嗜烟嗜酒的尤为明显,偏偏这么凑巧,病人烟酒都沾了。

更让我激动的是,病人老婆三番四次在我们面前说家里有空调,虽然比较老的空调,但那是日本货(原话如此),制冷效果还是很好的。

她说这个话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不大可能是热射病,因为家里不存在闷热的情况。

事实上,病人真的不是热射病。

但是家里的空调这个细节,又再一次把军团菌肺炎推到我眼前。

人类军团菌感染主要是由于吸入了含有军团菌的气溶胶或者尘土。

而军团菌污染人工管道供水系统(比如中央空调冷却塔、冷热水管道系统、淋浴器等)是感染的常见原因,水温(25-42°C)、水流停滞、水垢等有利于水体中军团菌的繁殖。

换句说话,很古老的空调、破旧的不经常清洗的空调、藏污纳垢的空调,是完全有可能出现军团菌繁殖的。

再加上病人长期吸烟酗酒,免疫力低下,一不小心就可能感染了从空调中吹出来的军团菌。

综合上述分析,病人还是很有可能是军团菌肺炎的啊。

主任同意上述分析。

但倒霉的是,我们做的军团菌相关检查是阴性的啊,而且阿奇霉素也一直在用啊,没见到效果啊。

分析归分析,事实是事实。

主任说的很有道理,如果真的是军团菌感染的话,阿奇霉素应该是能压得下来的。

正当我思绪混乱的时候,主任开口了,说也不能就此就排除军团菌感染了。

毕竟实验室检查都是有误差的,而且那个尿可溶性检测也不是 100% 能发现问题的,数据显示敏感度只有 50%,也就是说,10 个病人当中可能有 5 个是检查不出来的。

还要,阿奇霉素也不是治疗军团菌肺炎最好的抗生素,比它效果更好的应该是氟喹酮类,比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偏偏这类抗生素我们还没给病人用过,说不定会有效。

那怎么办?

主任一拍手,说让家属做个自费检查,把 NGS(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测试)做了,花万把块钱,留肺泡灌洗液、血液标本送检,如果能在标本中找到军团菌基因序列,那就石锤了。即便找不到军团菌,能找到其他病原体也是好的,毕竟目前治疗陷入困境,完善检查是应该的。

同时,把莫西沙星加上去。不管是不是军团菌肺炎,先把药物加上去,等结果回来后再调整。

我把 NGS 的事情跟病人老婆说了,不出意外,她同意了,只是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检查这么贵,做一次得大几千块钱,这都赶得上 PET-CT 了,之前她妈妈肺癌,做 PET-CT 也是花了将近一万块钱。

我简单给她介绍,这个检查是专门检查病原体基因序列的,只要病人肺、血里面有某个病原体,不管是细菌、病毒、真菌还是其他的病原体,都能被检查出来。

之所以一开始没安排这个检查手段,实在是因为太贵,而且自费,所以不常规用。

当天厂家的人就过来了,我给病人做了肺泡灌洗,留了肺泡灌洗液和血液标本送检。

我其实内心有些忐忑,万一这回还不是军团菌肺炎,似乎治疗就会变得更棘手。但转念一想,如果连 NGS 都没发现得了病原体,可能就真的不是感染性疾病,那我们一开始的治疗方向就错了。

第二天下午,结果发到我手机上了。

我一看到结果,兴奋到差点跳了起来。

病人肺泡灌洗液中,找到上万条军团菌基因序列!

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患者的确是军团菌肺炎,之前主任的分析没错。

幸运的是,我们提早把莫西沙星加了上去,这个抗生素治疗军团菌效果会更好。

而我们一开始就用的亚胺培南/西司他汀虽然是最强大的抗生素,但毕竟它也有覆盖不到的病原体,比如这个军团菌就是它覆盖不到的,所以用了这么多天一点效果都没有。

阿奇霉素也是治疗军团菌肺炎的用药之一,但效果比不上莫西沙星,很多研究都把它们两个联合使用来治疗军团菌肺炎,效果会更确切。

第二天,病人得体温就下来了。

后面几天,病人病情逐渐好转,血流动力学逐步趋于稳定,停掉了升压药。

后来呼吸机也撤掉了。

病人清醒了。

这就是用对抗生素的威力。

唯一有瑕疵的是,患者的肾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已然没有生命危险。

最后患者转入肾内科继续治疗。

转出 ICU 当天,我调侃他说,家里的空调得换了,它可能是导致这次发病的凶手。另外,烟和酒都得戒了。

 

科普小课堂:突发昏迷有哪些可能性?

 

军团菌是什么细菌?

军团菌也是一种细菌,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源于 1976 年美国费城召开退伍军人大会时暴发流行而得名。

军团菌主要来自土壤和污水,由空气传播,自呼吸道侵入。临床表现类似普通肺炎,但进展更迅速,病情更危重,死亡率更高。

 

军团菌肺炎,真的跟空调有关吗?

本文中病人,只是怀疑跟家里空调有关,不一定就是,因为没有确切证据。但总的来说,因为军团菌主要来自土壤和污水,而空调如果长期不清洁,里面会藏污纳垢,滋生军团菌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旦被人体吸入,就可能发病。

吸入军团菌不意味着就发病,多数人都不发病,但少数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发病,比如有免疫缺陷病,或者长期酗酒吸烟的人,更容易出问题。

 

普通人家中,是否有必要定期清洗空调?

是有必要的,空调里面很容易藏污纳垢,即便不滋生军团菌,也会有其他的病原微生物,这对部分敏感人群来说会引起不适,比如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的病人,如果空调吹出来的空气不干净、污垢多,也是会引起气道不适的。所以,空调应该定期清晰。

 

病人昏迷了,有什么可能性?

医生面对一个昏迷的病人是头痛的,因为太多疾病会导致昏迷了。最常见的就是大脑的疾病,比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还有心脏的、肺脏、肝脏、肾脏等严重疾病也会昏迷,比如所谓的肝昏迷、尿毒症脑病、肺性脑病等等。

此外,电解质紊乱也会可能导致昏迷,中毒性疾病也会导致昏迷……

所以,面对昏迷病人时要尽可能完善相关检查,找到确切的病因。

普通人如果发现亲人朋友昏迷了,应该马上打 120。如果发现病人没有了呼吸和心跳,那就不单纯是昏迷了,是已经心跳呼吸停止了,要立即心肺复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突发昏迷有哪些可能性?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