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就制定了征服中国的计划,日本大本营认为,攻占上海南京后,中国政府就会投降,但结果却没能让他们如愿。随后日本大本营又乐观地认为,只要攻占武汉和广州,中国的战争就能结束,并为此发动了徐州会战,打通了从华北南下的通路,当时的武汉已经成为了战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日军盘算了,只要占领此处,就能让国民政府沦为一个偏安西南的地方政府,自己也有望在年底结束中国的战事……
花园口未战先损
1938 年 6 月 8 日夜,驻守在黄河附近的新编第 8 师师长蒋在珍失眠了。
他辗转反侧,愁苦不已。
几日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刚交给他一项任务——掘开黄河大堤。
这是一项紧急任务,也是一项要遗臭万年的勾当,甚至搞不好自己要成为代罪羊。情况紧急,下游的百姓也来不及通知撤离,身后是紧追不舍的日军,眼看开封就要失守,再不决堤就来不及了。
这是蒋介石的原意。连日来,蒋介石几番催促,甚至直接口谕、电令到师部,而刚才手底下报告显示,最多到明日正午,眼前的黄河大堤就可以掘开,黄河下游数百万百姓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加载中…
被黄河淹没的村庄
但是由不得他考量,程潜的电令很快就再次下达到了师部,他只能命令手下,全力挖掘。
终于,在次日上午 9 时,经过手下将士的连挖带炸,位于花园口的黄河大堤被掘开,咆哮的黄河水一泻千里,沿途数十个村庄被冲毁,古城蚌埠被完全淹没,淮河下游的洪泽湖水位高涨,导致洪水泻入高邮湖,经邵伯湖流入长江,河南、江苏、安徽三个省共计 44 个县市成为一片汪洋。
由于决堤前国民政府并未进行人员疏散和撤离,导致黄河决堤时,下游的百姓都处在毫不知情的状态。无情的洪水奔腾而下,仅豫东和安徽北部的百姓据统计就淹死了 89 万人,受灾人口超过 1200 万,300 多万人失去了家园被迫流亡,并直接导致了 4 年后河南的罕见大饥荒。
与此同时,追击的十万日军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滔天洪水将他们包围在一个个孤岛状的高地上,不但无法继续追击作战,甚至因为补给线的破坏导致运输补给成了最大问题,尽管后勤派出了大量运输机进行空投,但很多补给却落入了洪水中,缺乏补给的日军还因为被困在洪水中从而染上了疾病,让原本趾高气扬的「昭和男儿」变得颓废无比。
而让蒋介石不惜这天大的代价、做出「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疯狂举动的原因,还要从淞沪与南京的战事结束后说起。
1937 年底,日本原以为攻占上海、南京后,国民政府的抵抗意志就会崩溃,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两座城市陷落后,国民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蒋介石将两地的物资纷纷转移到位于大后方的西南地区,并做好了持久抗战的准备。
武汉,地处华中,经长江水路东下可直抵南京、上海,西进可抵达重庆、成都,同时还连接着河南、湖南、广东等地的铁路干线,是南北往来、东西交汇的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上海和南京的战事爆发后,蒋介石将大量的资源通过武汉转移到大西南,同时国民政府的许多机关也纷纷迁往武汉,因而武汉就逐渐成为了战时的政治、军事中心。
加载中…
陷入黄泛区的日军装甲车和坦克
日本大本营对此垂涎已久,认为攻占武汉,就能粉粹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将其赶往西
南,降格为地方政府,然后自己再扶持一个临时政府来分化中国,以达到结束中日战争的目的。由于武汉被掩映在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中间,沿江而下要面临中国军队的战略纵深,代价巨大,所以日军不惜发动了徐州会战妄图从平汉铁路直接南下,这是最行之有效的计划。
但是此时,发动侵华战争带来的巨大负担,已经远远超出了日本能承受的范围,其中包括劳动力、粮食和能源等方面都出现短缺。「七七事变」爆发时,日本的黄金储备总量不过是 13 亿 5 千万日元,然而在 1938 年 8 月,日军大本营却要求内阁增拨军费 32 亿 5 千万日元,为了进行武汉会战,日本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师团,战争的扩大以及明显超出日本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
但是面对这种情况,日军却并没有及时止步。徐州会战刚刚结束,大本营就开始谋划对武汉的作战。1938 年 5 月下旬,日军第 16 师团计划直扑武汉北面,主力大部聚集于颖水以东,另外两个联队分别抵达新郑和许昌;日军第 14 师团在「中国通」土肥原贤二的率领下自郑州直扑平汉铁路,企图与沿淮河沿线北上的第 107 师团会师中原,由平汉铁路南下,直逼武汉。
然而令日军没想到的是,花园口决堤彻底打乱了从华北进攻武汉的计划,后勤补给被切断后,日军大本营只能考虑另一个进攻方向——沿长江逆流而上,从水路进攻武汉。
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国民政府早在数月前就发动了战争动员令,街头巷尾随时可以看到募捐的人群,国共合作也在这种情况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提议下,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在 7 月 7 日发起了武汉百万人大献金活动,周恩来和陈诚等国共人士带头捐款,武汉各界人士在国难当头之际纷纷响应,踊跃捐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国之心,其中甚至还包括儿童、乞丐和妓女。
这些筹措到的钱款大多被用来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运送到前线将士手中,全国军民上下一心,抗战热情空前高涨,蒋介石亲自担任了武汉会战总指挥,随后不久,武汉会战第一阶段的战役——围绕着对江防要塞马当的争夺战很快就爆发了。
大意失马当
1938 年 6 月中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命令东久迩宫稔彦王率第 2 军 4 个师团向庐州集结,直逼武汉北部屏障大别山;冈村宁次率第 11 军 5 个师团和波田支队向黄梅、九江集结,由长江两岸向武汉推进,同时,命令徳川好敏的航空兵团第一、第三、第四飞行团待命,此时,被用于武汉会战的日军海陆空总兵力已经达到了 30 余万人,摆出了一副孤注一掷、誓死夺取武汉的架势。
面对日军的战略调整,6 月 20 日,国民政府统帅部随之进行了武汉会战的战略部署。计划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战场,在北部战场,由李宗仁的第五战区确保长江北线在广济方向大别山东麓阵地;在南部战场,则由陈诚的第九战区确保德安、新潭铺、汀泗桥等要地。南北战场共计 117 个师,总兵力达到了 110 万人,而其中有一半是徐州突围时保存下来的兵力。
加载中…
李韫珩
意图攻占武汉的日军首要目标就是要攻取武汉的水上门户马当要塞,这座要塞是由德国人组织修筑,正面防御强大,为配合海军攻占马当,畑俊六命波田支队沿长江溯江而上攻占安庆,同时命令第 6 师团从合肥附近陆地行军南下攻占安庆。11 日夜,波田支队在枞阳镇大王庙附近登陆,借着大雨的掩护突袭安庆,负责戍守的川军第 27 集团军杨森部作战不力,被赶出了安庆,蒋介石听到消息后大发雷霆,命杨森反攻安庆,但杨森却借口徐源泉的第 26 集团军未能挡住第 6 师团的进攻,无法保障自己侧背安全为由,退出了安庆。
拱卫马当后背的安庆轻易就落入了日军手中,这让统帅部猝不及防,蒋介石亲自电令马当守军:虽牺牲最后一人,不得撤退,以掩护马当封锁线。同时,紧急调动南北战场两个战区重新作出布防。
但是当波田支队沿海路西进,抵达马当封锁线外时,附近的守军 16 军军长力韫珩在做什么呢?不知是脑子哪根筋搭错了,6 月初,就在全民动员抗日的大形势下,李韫珩还办了一个为期两周的「抗日军政大学」。6 月 24 日,又大肆铺张办了一个隆重的结业典礼,并把 16 军的各级军官和当地豪绅都邀请了过去。当日凌晨,得到这个消息的日军在 16 军防地东流登陆成功,并顺利攻下了既无准备、又无主官指挥的香山、香口等地。好在马当要塞核心阵地的海军陆战队 2 大队没有派人才加这出「闹剧」,在总队长鲍长义的指挥下,2 大队顽强抵抗,打退了波田支队的三次集团冲锋。
加载中…
马当炮台遗址
这边鲍长义苦兮兮地硬着头皮哭撑,那边李韫珩乐哈哈地举办着盛大典礼,讲完话又大吃特吃,还喝得一塌糊涂。见 16 军指望不上,鲍长义赶紧发报给武汉的老上司谢哲刚,谢哲刚又报告给了蒋介石,蒋介石收到电报是又急又气,满嘴都是「娘希匹」,马上打电话给在田家镇视察的白崇禧,让他想办法。
白崇禧脑子转得飞快,看了一眼地图就马上打电话到彭泽的 167 师,命师长薛蔚英立刻支援长山。这个时候,李韫珩在和鲍长义通过电话后也反应过来了,几乎与白崇禧前后脚将电话打到了 167 师。白崇禧的命令是从公路火速驰援,李韫珩却要求走小路,两个命令同时放到了薛蔚英面前,薛蔚英考虑了很长时间,最后出于自己黄埔一期嫡系的「骄傲」,拒绝了出身桂系杂牌部队的白副总长的指示,选择听从李韫珩的要求走小路,结果因为不熟悉山区的小路而迷了路,不过几十里的路程硬是走了两天,鲍长义的 2 大队在坚守两日后,死伤过半,弹药几乎打光,为避免全军覆没,不得不撤离了阵地。日军随之占领了长山阵地,并击溃了 16 军的反击,不久后,马当炮台宣告失守。
原本计划能阻挡日军一个月的金汤堡垒马当仅仅坚持了一周就被占领,这让蒋介石暴跳如雷,连夜把陈诚叫过去臭骂了一顿,陈诚也是心急如焚,马上电令第 16 军和第 49 军反攻马当。日军反过来利用马当的坚固防御抵挡国军的攻势,使国军伤亡惨重,陈诚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部队退守彭泽,这个结果令蒋介石大为不满,严重失职的李韫珩被撤职查办,薛蔚英遭枪毙。
日军攻占马当后,开始沿着长江向西进攻,相继攻占了彭泽和湖口,直扑九江,负责此地防务的是第九战区的第 2 兵团。
1938 年 7 月 23 日,日军第 11 军指挥官冈村宁次进驻到湖口的石钟山下指挥所,亲临第一线督战。当日凌晨,日军故伎重演,冒着大雨潜入了鄱阳湖,终于在姑塘镇以南成功。乐观的冈村宁次以为,自己的一个旅团足以打退国军正规军 3 个旅,杂牌军 5 个师,然而这支充当前锋的第 2 炮舰队却遭到了预 11 师的迎头痛击,先头部队更是险些全军覆没。
大感意外的冈村宁次急忙命令 106 师团在舰炮掩护下向纵深推进,配合正面进攻的波田支队包围九江。守军虽顽强抵抗,但终因火力和兵力不足,被迫撤退,退守二线阵地金官桥一带构筑防线。
攻占九江后,为保障侧翼安全,冈村宁次遂命令 106 师团沿着南浔铁路向德安、南昌方向进攻,但是他的这个计划却早早被陈诚洞悉,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他将第一兵团调到了南浔路,以第 4 军、第 8 军、第 64 军和第 70 军迎战松浦淳六郎所率领的日军第 106 师团,而负责指挥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老虎仔」薛岳。
「老虎仔」薛岳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得名于其父对岳飞的仰慕。1896 年出生于广东韶关市,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蒋介石乃是校友。
薛岳早年曾追随过孙中山,后效力于蒋介石,因为作战勇敢,故有「老虎仔」之称,作为陈诚「土木系」的将领,薛岳的经历也是颇为丰富,参加过蒋介石的北伐军,与孙传芳部有过激战,后来红军长征时,他又带着几十万大军在后面追了两万多里,抗日战争爆发后,薛岳积极投身正面战场,被称为「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而他的「逍遥津」就出现在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
加载中…
第一兵团司令薛岳
攻占九江后,长江以南的日军受冈村宁次指挥兵分两路,波田支队和海军陆战队搭乘海军舰艇继续沿江西进,攻击下一个据点瑞昌,松浦淳六郎则率 106 师团沿南浔路攻向德安,不料却遭到了薛岳所率领的第九战区第 1 兵团的拦截,双方于沙河镇、马鞍山、金家山一带展开鏖战。
值得一提的是,松浦所率的 106 师团乃是一个预备兵团,下辖步、骑、炮、工和辎重各一个联队,总计约 16000 多人,其所部兵员全都来自日本九州地区,此地自古民风彪悍,多有海盗、浪人,受其影响,该师团也以狂傲著称。106 师团自同年 5 月组建后,就装船运往华中参战,在攻打安庆和湖口的战斗中皆是前锋,是冈村宁次所珍视的王牌,然而这支王牌遇到国军的老虎仔后,却吃了瘪。松浦虽然在战斗初期先后攻占了马鞍山、金家山等地,但很快遭到薛岳的反击,所占领的马鞍山与金家山也被悉数夺回,106 师团伤亡惨重,田中大佐、田尻少佐先后被击毙,日军连运送尸体都成了困难,不得已只能砍掉一只手掌当做身份的凭证。
为打开战局,冈村宁次又派遣了 101 师团,从鄱阳湖登陆进攻星子,企图侧击薛岳所部,防守此地的是国军第 25 军,双方在星子城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甚至爆发了白刃争夺战,阵地多次易手。
加载中…
日军第 11 军司令官冈村宁次
9 月 3 日,在日军中有「军神」之称的 101 师团 101 联队联队长饭冢国五郎大佐非常焦急和苦闷,不过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很快就不需要这么难熬了。庐山一线的战斗很惨烈,此处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国军将迫击炮搬到山顶,用日军所形容的「如同雨点般从天而降」的方式阻击日军,令这支狂妄的部队吃尽了苦头。
当天日本著名战地记者小悮行男采访了这位「军神」,但此时的饭冢却因为连日苦战,眼里满是血丝,胡子已经多日不刮,显得非常狼狈。小悮提议想拍几张照片,饭冢于是强打起精神,拔出军刀,在一个小山丘上挥舞了几下,为了达到效果,来采访的其他记者还让他戴上了一定钢盔。
当时日军的钢盔涂漆有些问题,华中又是炎炎夏日,经过曝晒和大雨冲刷,钢盔的绿漆剥落,露出了钢底,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恰巧这个山丘的对面正是国军阵地,就被中国的哨兵发现了。
但国军手中装备的大多是「汉阳造」,老套筒,精度差,打远一点的敌人就容易飘,气的几个国军哨兵咬牙切齿,恰好这个时候,几个老兵才能沿着战壕走了过来,他们身上背的却不是汉阳造,而是缴获日军的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儿」,精度高,穿透力强,理论上有效射程可达到 600 米。哨兵班长一看真是天助我也,马上把对面的情况指给了几个老兵看,这几个老兵久经战阵,枪法都不错,其中一个老兵当即架枪瞄准了饭冢,但饭冢还浑然不觉。
他这会刚表演完,只扣着个钢盔,赤着膀子也没穿军服,正在跟记者道别,没来由地聊起了他的前任也是好友的原 101 联队长加纳治雄,说起加纳死后阴魂不散,常常在家里闹鬼,自己要是战死了,希望安安静静的,不会向加纳那样。大家听了哈哈一笑,也没当回事,就在记者们作别下山,饭冢也准备往回走,转身亮给了国军一个打光膀子时,一颗子弹穿胸而过,附近的日本兵赶来救护时,才发现这一枪正巧打中了心脏,所谓的「军神」就这么葬送在了劣质钢盔和中国军人神准的枪法上。
星子的鏖战在持续七天七夜后,因 25 军伤亡巨大,薛岳不得已命其后撤到隘口,与驻守此处的第 29 军、第 66 军共同阻击日军,第 101 师团进攻到 9 月底,始终未能突破国军阵地,不仅 101 联队联队长饭冢被击毙,就连师团长伊东政喜也被流弹所伤,被迫送回后方疗养,造成了 101 师团因为没有指挥官而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
武汉会战爆发前,不论是日军大本营还是华中派遣军都对冈村宁次寄予厚望,拨给其兵力也最多,然而过去了三个月,第 11 军仍然被薛岳牢牢钳制在武汉外围的崇山峻岭中毫无建树,就在冈村宁次焦急万分之时,突然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喜。空军侦察报告显示,位于薛岳左侧背的万家岭一带,因为连月以来的军队调度频繁而出现了一个极大的空隙,经过一番斟酌后,9 月 24 日,冈村宁次决定走一步险棋,派刚刚从南浔线恢复元气的 106 师团深入万家岭地区,侧击中国军队,一旦成功,就能彻底打开战局,摆脱正面的缠斗。
但意外的是,106 师团化装成道士的侦查兵被中国守军识破了,得知日军企图迂回到大后方的消息后,薛岳愁眉大展,连日来的僵局也让他有些丧气,如今冈村宁次出了手,薛岳就做好了接招的准备。
他指出:敌人狼奔豕突而进,孤军深入,实犯兵家之大忌,此等有利时机,兵团正宜乘势反攻,予以决定性之打击,而我转用兵力时间空间,君当许可。随后,成竹在胸的薛岳进驻白槎指挥,并命令德兴、南浔、瑞武三方面所有可以调动的部队,火速向万家岭方向集结。
在薛岳的部署下,正面阻挡的军队在逐次抵抗后即撤向侧后方,日军层层突破,却在毫不察觉的情况下,进入了薛岳布下的「倒八字阵」中,到 9 月 29 日,第 106 师团共计 12000 余人已经全部进入「口袋」之中,薛岳遂命令部队合围,将这支孤军深入的部队包围在了大山之中,一时间,万家岭地区十余座山头枪声大作,居高临下对日军形成了猛烈的火力压制,106 师团顿时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加载中…
万家岭战役日军自立的坟墓
原本是为了解救孤军冒进到白水街以西的日军第 27 师团,结果现在自身却成为了被解救的对象,冈村宁次得知 106 师团的处境后,不顾第 27 师团后路被切断,又在麒麟峰大吃败仗的窘境,强令该部再次进攻麒麟峰,向白水街以东推进,以策应第 106 师团突围,为打开局面,第 27 师团不惜使用了毒气弹,虽然一度攻上山头,但旋即又被商震所部收复,几次受挫后,师团长本间雅清以执行攻打天河桥任务为由,不再接受冈村宁次的命令,转向新潭铺前进,日军第 106 师团彻底陷入到了绝境。
9 月 30 日,第 90 师和第 91 师自东、西两路汇合,对日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10 月 1 日,被打得晕头转向的 106 师团发电请求冈村宁次派飞机助战,对中国军队阵地进行轰炸,但一到晚上,薛岳就开始组织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
10 月 2 日,第一兵团各部均已到达预定位置,开始收缩包围圈,国军兵力明显占优,士气高昂,而日军却处境堪忧。
10 月 3 日,第 90 师、第 91 师联合进攻南田铺,并以密集炮火轰击雷鸣鼓刘,第 106 师团的司令部都受到了威胁。
10 月 5 日,蒋介石的王牌精锐第 74 军之第 51 师和第 58 师开始对日军最后掌握的一个制高点张古山发起进攻,这里也是 106 师团遭到合围后,唯一有可能突围的点,在此之前,58 师已经与遭到围困的第 106 师团半数精锐鏖战了两天两夜,近万人的阵地拼到最后只剩下 500 人,师长冯圣法连连向军长俞济时求援,但俞济时手中也无援军,只好把军警卫营派过去,才守住了阵地,避免了日军突围。
据险而守的日军在强大的炮火和空中支援下作困兽之斗,中国军队尽管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仍然迟迟未能拿下张古山,眼看合围的计划就要流产,这时,薛岳给 74 军下达了限期夺取的死命令,任务最终下达到了王耀武所部第 71 师的 305 团,团长就是张灵甫。接到命令的张灵甫趁夜组织了敢死队,在当地药农的带领下摸上了后山,与日军杀到了一起,一时间枪炮声、刀兵声、喊杀声刺破黑夜,张灵甫腿部受伤仍拼死战斗,一举攻占了张古山主阵地。
到 10 月 9 日,国军已经夺回了梨山阵地,将包围圈紧缩到南田铺、雷鸣鼓刘和潘家三个村庄约三四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晚上,先头部队攻进了雷鸣鼓刘的日军第 106 师团司令部所在地,与日军展开白刃战,连身为师团长的松浦淳六郎和司令部其他文职人员也被迫持枪自保,不久,在日军空投照明弹的掩护下,仅二三百日军得以向西北杨坊街方向逃窜,万家岭战役取得了空前胜利。
消息传出,中日朝野皆大为震动,几乎一个师团被全歼,这在中国战场上是绝无仅有的,叶挺将军闻讯赞叹道: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最后的战略防御
1938 年 6 月初,日军第 11 军第 6 师团从合肥南下,突破了徐源泉第 26 集团军的防御后,于 13 日占领桐城,随即向西南进攻,又于 17 日攻陷潜山,到 7 月,已经占领了江北的太湖、望江以东,以及江南的江西湖口以东等地区。
加载中…
第五战区代司令长官白崇禧
第 6 师团被冈村宁次誉为日军第一精锐,抗日战争爆发后,该部在中国战场上劣迹斑斑,淞沪会战时,第 6 师团孤军冲入中国几十万部队中,给予国军以巨大杀伤,南京会战中,也是该部率先攻入南京,并参与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此时,第 6 师团正延续着一贯的作风,仅以几万人孤军深入,携带大量重武器,置后方于不顾,从舒城出发,一路向太湖进攻,相继突破了第 31 军、第 68 军、第 84 军的防线,攻占了太湖、宿松等地,8 月 4 日,在经过激烈的巷战后又占领了广济的门户黄梅。
黄梅失陷后,第五战区代理司令白崇禧大为震惊,立即指挥部队反击, 但日军据险死守,又无视国际公约使用了卑劣的毒气弹,进攻部队损失惨重。强攻不成的白崇禧很快调整部署,调兵侧击日军后方,指挥李品仙兵团收复了太湖、潜山,切断了第 6 师团的陆上补给线,同时命令正面对峙的第 28 军、第 84 军趁机猛攻,意图全歼该部。但白崇禧高明的布局却输给了不对等的部队实力,日军仗着中国军队没有生化武器,甚至连基本的防化装备都没有,过军阵地上的士兵往往是一手拿着湿毛巾捂住口鼻,一手端着刺刀与日军对抗,甚至很多阵地上没有水,只能撒泡尿来浸湿毛巾,受困于日军的强大火力和卑劣的毒气攻击,中国军队的围攻迟迟未能奏效。
加载中…
71 军军长宋希濂
同时,冈村宁次也利用海军在小池开辟了新的补给点,得到补充的第 6 师团开始反攻,白崇禧虽然亲临前线督战,但依然未能挽回败局,不得已只好向广济撤退,日军紧随其后,随即攻占了广济,但经此一战,被誉为精锐的第 6 师团也是伤亡惨重,无力继续攻击,只能在广济就地休整。
此时,华中派遣军序列第 2 军已经从郑州以北绕过黄泛区,经由徐州南下蚌埠,渡过淮河再到合肥与其他部队汇合。为尽快结束武汉会战,第 2 军指挥官东久迩宫稔彦王指挥四个半师团沿大别山北麓助攻南线攻势。
8 月 27 日,第 2 军同时向大别山门户六安和霍山进攻,攻占六安、霍山后,又兵分两路,左路第 13、第 16 师团穿大别山北麓直逼武汉,右路直捣罗山、信阳,迂回进攻武汉。
9 月 2 日,左路第 13 师团逼近叶家集,进攻富金山,此处紧靠叶家集,在商六公路南翼,居高临下扼守着公路,日军见无法绕过去,只能硬着头皮进攻。守卫此处的是宋希濂第 71 军的两个师和原东北军的第 51 军之第 114 师,由宋希濂统一指挥。日军将进攻矛头首先指向中间的 36 师主阵地,打算中路突击,分割蚕食,先是以飞机轮番轰炸,再以重炮集中轰击,最后步兵冲锋,这是日军一贯的战术。
36 师是中央军王牌德械师,虽然所倚仗的富金山地势并不险要,但仍然拼死拒守,岿然不动,日军无奈又使用了毒气弹,但不想宋希濂部早有准备,给阵地上的每个班都配备了一桶清水,每人一条毛巾,使得日军的毒气弹效果大大降低,就在日军戴着防化装备冲上来时,1000 多名中国士兵突然冲出掩体,向毫无防备的日军迎面杀来,日军损失惨重。9 月 6 日,见 36 师阵地啃不下来,日军又转攻左翼的 114 师,同时派出一支奇兵迂回后方,但迂回的部队却被 88 师所察觉,打了个伏击,日军只能灰溜溜丢下 400 多具尸体,狼狈地原路撤回。
无计可施的第 13 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只好向东久迩宫求救,9 月 11 日,第 16 师团增援部队到达。为避免决战,贯彻蒋介石持久抗战的思想,国军的防守部队一般都没有援军,只有防守时间,时间到了就可以撤离。面对增加了一倍的日军,宋希濂部在经过 9 天鏖战后伤亡巨大,只好撤离阵地,向沙窝、小界岭一线转进。随后,日军第 3、第 10 师团分别向信阳进犯,企图以大迂回合围平汉线以东的中国军队,但均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进展缓慢。
9 月下旬,第 11 军的攻势虽然在南浔线遭遇挫折,但另一路的波田支队却占领了富池口,第 9 师团更是进至和尚垴、笔架山,威胁到武汉门户,长江北线包括大别山区的作战也不容乐观,这时,汲取了淞沪和徐州会战教训的蒋介石在听取了中共方面意见后,已经决定再死守一城一地,做好了随时撤退的准备。
加载中…
胡宗南
早在 9 月 16 日,军委会就下达了《武汉会战作战计划》,其中明确指出:国军以自力更生持久战为目的,消耗敌之兵员及物资,使敌陷于困境,促其崩溃而指导作战。
虽然中国军队顽强抵抗,给予了日军以极大消耗,但最终日军还是逐渐逼近到了武汉外围阵地,武汉卫戍司令陈诚迅速抽调大量兵力修建防御工事,但此时经过连番血战,武汉周边面临无兵可用的局面,处于背后的武汉城实际上已经是一座空城。
9 月 27 日,日军第 11 军直逼田家镇,这是武汉水路上最后的要塞,国军第 4 兵团以两个军固守阵地,三个军在外围支援围攻,对抗日军先头部队今村支队,但是当富池口被沿江西上的波田支队攻陷后,天气逐渐好转,日军开始了海陆空立体攻击,在日军强大的攻势面前,中国军队遭到重创被迫撤退,奉命殿后的第 341 团最后被日军四面合围,陷入绝境。团长龙子育望着四面八方冲上来的日军,高声大喊「为了我们民族,为了我们国家,我们尽忠吧」,遂率部向日军发起冲锋,所部 1000 余官兵战至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9 月 29 日,守军主力从田家镇撤退,武汉的东大门被打开。
几乎在同时,武汉以北大别山北麓的战事也出了问题。当日军第 2 军占领固始后,第 3、第 10 师团开始沿公路西进潢川,之后遭到了张自忠的阻拦。面对骄狂的日军,张自忠指挥若定,预定坚守 7 日,最终硬是守了 10 天,还能够安全撤退。突破张自忠防线后,日军就撞向了在罗山、信阳严阵以待的胡宗南第 1 军和第 46 军,其中第 1 军是当时国军装备最好的军,不但有中国军队中唯一的坦克部队,还有最大的炮兵旅,但坐拥最好的部队,胡宗南仗却打得不尽人意,与连番血战的日军激战 20 天居然还落了下风,在日军猛烈攻势下,防守罗山的第 124 师弃城而逃,日军一路追到五里店,逼近信阳,胡宗南急忙调集所部展开阻击,双方鏖战到 9 月底,均伤亡巨大。
10 月初,日军陆续调集部队前来,切断了信阳到武汉之间的铁路线,信阳即将面临被围的局面,得知军情的李宗仁电令胡宗南「自信阳南撤,据守桐柏山、平靖关,以掩护鄂东大军向西撤退」,但胡宗南却只顾保存实力,对李宗仁的命令置之不理,将全军 7 个师向西移动退保南阳,平汉铁路正面门户洞开,武汉的北大门也被打开。
就在武汉陷入重围的时候,一条紧急军情自南方传来,9 月 21 日,广州失守,自青岛、上海沦陷后,广州就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港口,许多国外援华物资都经由广州自粤汉铁路运往武汉中转,再分批运抵后方,广州失陷以后,粤汉铁路也随即被切断,武汉作为中转站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此时蒋介石已经决定吸取教训,弃守武汉。
在长江以北,日军第 2 军第 3 师团和第 10 师团占领信阳后,穿越桐柏山沿平汉铁路推进,10 月 24 日,应山陷落,第 11 军司令官得知第 2 军已经进至武汉北面时,为争夺战功,放弃了原本制定的自南方包抄武汉的作战计划,改由长江北岸直扑武汉,并特地组建快速纵队,由 36 旅团长牛岛满率领长途奔袭,期望能在武汉以北与第 2 军会师,以截断第五战区李宗仁大军的退路。
加载中…
日军攻占武汉行营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决定采取陈诚等人的主张,于 25 日弃守武汉,以少量兵力进行掩护,主力向南、向西逐步撤退,因为计划周详,组织完善,国军并没有再重蹈淞沪大撤退的覆辙,也没有像徐州会战后那样被日军长途追袭数百公里,而是能整建制的全身而退。
弃守武汉前夜,蒋介石与宋美龄乘飞机离开武昌废物湖南衡阳,临行前蒋介石下令「将凡有可能被敌军 利用之虞的设施均予以破坏」,随即,武汉的大火烧了整整两天,同时城内的守军开始按计划撤离,至 25 日夜全部撤离市区。
26 日,日军占领武昌、汉口。
27 日,日军占领汉阳,武汉会战至此结束。
武汉会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作战地域最大、投入兵力最多、历时最长的空前大战役,国军共投入约 110 万人,日军经过数次补充后也投入了 30 万人,经过四个多月的鏖战,尽管最终未能守住武汉,但却给予了敌人以极大杀伤,中国军队以伤亡 40 余万的代价击毙、伤日军 25.7 万(数字可能有夸大之嫌,日军宣称仅有 3.55 万)人,日军虽然占据了武汉,但却再也无力发起大规模的攻势,抗日战争遂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日军进攻步伐的放缓,其陷入战争泥潭的脚步就越深,最终必将迎来覆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