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有哪些让人听了毛骨悚然的民间故事?

你吃过蛇吗?

上世纪,两广一带还不像现在这么富饶,村民们靠山吃山,少不了和山里的野物打交道,因此诞生了一种专门捕蛇的职业,从事这一行的人,被称为「捕蛇人」。

我有一个朋友,他就是专业的捕蛇人。

他叫常宝四,出生于 1973 年,家住桂林市雁山区的拉盖村,这里是苗疆十万大山的门户,也是各种长虫的乐园。

常宝四在家中排行第四,自小家里就很贫穷,后来早早辍学,时常跟着村里猎户进山打猎,一来二去,竟成了各中的一把好手。

他不仅擅长狩猎,尤其擅长捕蛇,据说是因为得到过一位「捕蛇人」的传承。

捕猎这一行,大部分靠的是自学成才,但捕蛇人的行业却有着自己的讲究。

常宝四拜师学艺的时候,是正儿八经地给师父磕过头,递过孝敬茶的。

喝完孝敬茶,师父给常宝四立了三个规矩,告诉他捕蛇人有三不抓:

第一个禁令,是不能抓正在抱卵产子的母蛇,尤其忌讳打蛇窝。

其次是捕蛇人不能品尝蛇肉,哪怕只是喝了一口蛇汤,也会自绝于门墙。

最后一个禁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能抓墓穴下的老蛇。

当年的常宝四年纪还小,不能理解师父为什么要立下这些规矩,师父便告诉他,「蛇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它们和山里的其他野物不太一样。」

这种脊椎类的爬行动物,通常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密闭空间里,生性狡诈、歹毒,同时兼具复仇的本性,当你伤害它们的亲人之后,它们便会一辈子记住仇人的体味,哪怕过去了十年甚至二十年,只要毒蛇不死,早晚有找你复仇的那一天。

不打蛇窝,是害怕遭到报复。

「其次是吃过蛇肉的人,身上会有一种特殊的腥膻味,人闻不出这种味道,但是蛇的同类却可以,如果你带着这种腥膻味进山,蛇就会提前知道天敌要来了。」

常宝四又问道,「这也太扯了吧,那为什么不能抓墓穴里的蛇?」

师父笑而不答,回过头,神情中却夹杂着几分诡异,「有些规矩,你可不信,但却不能不遵守,举头三尺有神明,入了这行,你就必须这么干。」

师父说得隐晦,但言下之意却很明显:

干这行的,冥冥中自然会有一双眼睛,观察着从业者的一言一行,谁要是不小心犯忌讳,将来必定会自食「因果」。

常宝四感觉师父越说越玄乎,还是不信,老爷子见状,便慢悠悠地讲述起了自己年轻的一段经历。

故事发生在民国二十七年。

两广吃蛇的风俗由来已久,那个年代的捕蛇人虽说辛苦,但却十分吃香。

可惜好景不长,山里的长虫虽然遍地都是,却架不住这种没有节制的捕杀,随着资源越来越少,这个行业也渐渐变得萧条,不少捕蛇人都选择了改行。

唯有常宝四的师父还坚持着,而且日子一直都有滋有润。

为何?只因老爷子有一手家传的独门手艺,进山绝不走空,他将捕到的蛇卖给县里的餐馆和茶楼,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有时候客户催得紧了,老爷子时常会深夜进山,但是甭管多晚,只要第二天日头起来,老爷子总会拎着捕蛇的口袋,慢吞吞地走出深山,将客户要的东西及时交到手中。

一来二去,老爷子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被誉为「蛇王」。

某天,老爷子拎着从山上现捕到的蛇,去县里一家大酒楼交货,领完赏钱,老爷子美美地打上一壶烧酒,正要回家小酌,酒楼掌柜却追出来,偷偷叫住了他。

掌柜的将老爷子拉近后厨,说自己手头上有笔大买卖,问他要不要做?

将老掌柜的煞有介事的样子,老爷子感觉奇怪,就反问他是什么买卖。

掌柜的悄悄说,「有位军阀老爷,准备在家办一场『百蛇宴』招待贵宾,前两天找到我,希望让我操办这场蛇宴,可这么多蛇,让我上哪儿去收啊?想来想去,能依靠的也就就只有老哥你了……」

听到这话,老爷子扭头就走。

行有行规,捕蛇人这一行最忌讳滥捕滥杀,如今行业这么萧条,正是由于前人们不懂节制所致,身为真正的捕蛇人,老爷子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掌柜的却不慌不忙,一把拽着老爷子手臂,从袖子里排出十几枚银洋,整整齐齐地码在桌上,笑眯眯地说,「只要你肯干,把军阀老爷伺候好了,我有好日子,还能让你过得不痛快?」

望着台面上的银洋,老爷子动心了。

那年头兵荒马乱,穷人要图个温饱绝非易事,这十几枚银元,足够他在县郊区买一栋像样的房子,安置一家老小。

掌柜的告诉他,距离百蛇宴还有半个月,只要能在半个月内抓够一百条蛇,这笔佣金就算到手了,买蛇的钱可以另算!

迫于金钱诱惑,老爷子当即返回家中,在自家地窖下面挖出一个「蛇池」。

虽说他本事不俗,可要在半个月内凑足一百条蛇也不容易,而且这么多蛇带回家,根本没办法安置,老爷子只能封住地窖装蛇,并警告家里人不能随便下去。

打那天起,他开始早出晚归,不分昼夜地潜入深山忙活,将抓到的蛇带回家中的地窖,塞进「蛇池」中养着,只等限期一到便交货。

眼看限期越来越近,老爷子忙得是不亦乐乎,为了尽快把数凑足,他不顾祖上的禁令,居然想到去捅蛇窝。

这一去就坏事了。

那天早上,老爷子在山里寻蛇,偶然拔开一堆草丛,居然找到了一条「蛇道」。

所谓蛇道,就是毒蛇们进洞和出洞时常走的那条路线,老话说「猫有猫道、鼠有鼠道」,蛇类通常也有一条固定的觅食路线,只要跟着路线走,就能找到蛇穴老巢。

老爷子当即沿着蛇道走进身上,果然在一个山岗下,找到了一块鼓起的隆包。

他按捺住激动,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趴在土包前细细观察一番,顿时喜从心来。

这蛇窝的规模可不小!

高兴归高兴,老爷子没有蛮干。

这么长大的蛇窝,收获必然不小,如果贸然动手去抓,只会打草惊蛇。

他心生一计,将口袋里的雄黄粉全部取出,洒成一个圈子,先将蛇窝圈住,再挪开了蛇窝上的石头。

洞里的蛇群立刻炸了窝,至少蹿出十几条花鳞细蟒,大的有婴儿手臂粗细,小的也有成年人拇指粗,受到惊吓的蛇群满地乱窜。

但由于老爷子事先在蛇窝附近洒了雄黄粉,蛇群们只是互相拥挤着,却不敢冲出蛇穴。

老爷子不慌不忙,给手上涂满特质的粉末,这些粉末是蛇类的克星,只要沾上一点,再厉害的毒蛇也会瘫软不动,束手就擒。

就这样,老爷子不费吹灰之力便完成了任务,他将捕获到的蛇都装进口袋,美滋滋地小跑回家。

把蛇丢进地窖后,老爷子特意躲在蛇池边数了数,发现数量正对,便匆匆离开了家,跑去县里的酒楼交差。

他是如此的兴奋,以至于居然忘记了,应该先用石板将蛇池盖起来。

正是这一时疏忽,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老爷子前脚刚走,正在午睡的儿子就醒了。

他儿子见家中无人,正要走出堂屋玩耍,可在途径地窖楼梯时,却听到下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响,便好奇地下了地窖。

到了地窖一看,他儿子才发现蛇池没有被盖好,不少蛇蠕动着身子正要爬上来。

如果换了别家小孩,看见这一幕怕是早就吓得屁滚尿流,可他儿子却没当回事。

成天见老爹捣鼓这玩意,也没见蛇反抗过,小孩还以为蛇根本不会咬人。

他拿起了簸箕,打算把这些再赶回去,冷不丁那蛇群却好似疯了一样,蹿到小孩的手臂和腿上,拼命扑咬。

小孩被咬后立刻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结果那些蛇跟疯了似的,越扑越多……

等老爷子领着掌柜回家的时候,一看自己小儿子的模样,顿时吓得瘫软在地上,抱着儿子嚎啕大哭。

孩子被蛇群咬伤已久,没等送医就断了气。

打那起,老爷子就断根了,就算抓再多蛇、赚再多钱,也换不回儿子的命。

连他婆娘也不肯再跟他过了,第二天就收拾东西回了娘家,再也没回来看过他一眼。

……

这场意外,成为了老爷子一辈子的痛。

他告诉常宝四,自己当年就是因为贪心,破了祖师爷留下的忌讳,才导致的妻离子散。

他不希望同样的悲剧在徒弟身上重演,所以时常敲打常宝四,勒令他务必要熟记祖师爷的行业忌讳,绝不能重蹈他的覆辙。

常宝四当时还小,听完,很懵懂地点点头。

拜师后,常宝四便住进了师父家。

老爷子并没有马上带常宝四入行,而是将常宝四带进老宅后面的竹林,砍了几根竹子,教他如何制作抓蛇的工具。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正经传承的捕蛇人,都懂得怎么制作捕蛇工具。

老爷子说,捕蛇是门手艺,要求的是技巧。

怎么捕蛇、怎么探洞走穴、怎么分辨一条母蛇有没有怀孕,如何保证一条蛇被捕之后不会立即死亡……一切都是学问。

常宝四花了小半年功夫,终于熟掌握各种捕蛇的工具,接下来,老爷子开始教他怎么分辨各种蛇类,顺便给常宝四练胆。

他领着常宝四,走进自己当年亲手挖出的蛇池。

虽然儿子在这里出了事,但老爷子却把蛇池保留了下来,目地就是用它来锻炼常宝四的胆子。

蛇池中一股腥气弥漫,常宝四跟在师父后面,探头一看,只见不足十平米的炕洞下,蠕动着大量的花花绿绿的小蛇,有毒的、没毒的全都拥挤在一起,种类繁杂,看得他眼睛都花了。

来到蛇池边上,师父嘴里每说出一种蛇类的名字,常宝四都要走进蛇池,将被师父点到名字的蛇亲手抓出来,然后带回野地放生。

好在常宝四对这行特别有天赋,年仅十三岁的他,在师父的耳提面令下,很快就便熟练地掌握了抓蛇的技巧。

在给蛇放生的时候,常宝四很奇怪地问了师父一个问题,「师父,这些蛇是您亲手抓的,干嘛又要我放生?拿到县里卖钱不好吗?」

老爷子闻言,呵呵一笑说,「我们干这行只是为了安身立命,年轻人切忌贪得无厌,你抓蛇赚来的钱,能保证生活就够了,蛇也有生存的权利,这贪婪的口子,一定不能乱开。」

也是长大后常宝四才明白,师父之所以让他给蛇放生,除了言传身教,提醒自己不能贪婪之外,更大的苦心,还是教会自己要学会尊重自然。

一条蛇,从出生到老死,这辈子至少要吃上百只田鼠,如果滥捕滥杀,蛇的数量少了,田鼠就会泛滥,就有可能导致饥荒横行甚至是瘟疫。

其次是鸟尽弓藏,过度的捕杀有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到时候捕蛇人这个行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坑害的还是他们自己。

(聊到这里时,常宝四用充满悔恨的语气对我说,「我师父那人没上过学,可他说的每一个句话都很有道理,可恨我当年太幼稚了,完全把他的话当做耳旁风,才会犯下让自己追悔莫及的错误。」)

常宝四的确很有这方面的天赋,老爷子也将他视如己出,不仅教会他大量的捕蛇技巧,还教会他如何调配蛇药。因为抓蛇的时候,需要用到一些特质蛇药,这样才能让一条蛇乖乖听话,其次是不幸被毒蛇咬过之后,还要学会如何处理伤口。常宝四学会师父调配蛇药的手艺后,才终于有了进山实践的机会。

那天,师父把他带进后山的一个峭崖,告诉常宝四崖下有蛇,让他自己去陡崖下抓。

常宝四二话不说,仅带着一根绳子就下去了。

陡崖很高,落差将近二十米,中间除了一些乱石壁缝,根本没有借力的地方。

幸亏常宝四一直在山里生活,打小就酷爱攀岩,愣是靠着一根绳子滑进了崖口,找到一块凸起的山壁落脚,取出随身携带的蛇药,涂抹在有可能出现大蛇的石壁上。

师父教他调配的蛇药有两种,一种可以治疗蛇毒,另一种却是专门用来吸引蛇虫的。

嗅到蛇药气味的蟒蛇,很快就被引出了洞口,常宝四猫在石壁藏好,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定睛一看,只见陡崖中的乱石壁中,居然出现了一条足有他胳膊粗细的花鳞大蛇,长度绝对超过了两米!

此时那大蛇正攀附在石壁上,缓缓吐着长信子,慢慢舔舐自己涂在石壁上的蛇药。

「好大一条蛇!」

常宝四暗自琢磨,陡崖上转身不便,要擒获这么大一条蛇,靠蛮力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他取出一根三寸长的铁丝,又从捕蛇人口袋里摸出一只死蛤蟆,将铁丝捅进蛤蟆的肚子,故意将蛤蟆丢在了大蛇能够发现的地方。

蛇类生物,对食物的气味特别敏感,尤其是蛤蟆身上的腥气,更是大蛇的喜爱之物。

在嗅出蛤蟆的气味后,大蛇便将身体游动过来,张开扁平的嘴,一口将食物吞下,就连绑在蛤蟆肚子里的铁丝,也被它一口吞了下去。

常宝四藏在原地一动不动,眼睁睁看着蟒蛇进食完毕,也不阻止,直到大蛇心满意足地爬回洞口,这才沿着山壁爬上去,跟师父汇报起了下面的情况。

师父问他打算怎么做?

常宝四立刻笑道,「我已经在蛤蟆肚子里穿过铁丝,不出两天,这条大蛇就得乖乖被我擒获!」

常宝四这么做是有道理的,蛤蟆肚子里藏着铁丝等大蛇慢慢消化掉蛤蟆的身体,铁丝就会露出来,刮在蟒蛇肠道内壁上。

大蛇感觉肚子不舒服,就会拼命呕吐,但是铁丝上有倒钩,肠道蠕动得越厉害,铁丝就刮得越紧,它难受了就会拼命折腾,等它把自己折腾得半死不活,常宝四再下去抓蛇,也就事半功倍了。

师父老怀安慰,对常宝四投去充满赞许的眼神。

常宝四的聪明劲,让他喜出望外,下意识觉得自己这门手艺,未来必定会在他手里发扬光大。

等到第三天上午,师徒二人又上了后山,常宝四再次给自己绑上绳子,爬到了蟒蛇的栖身的山洞附近。

事情果然如他所料,大蛇已经被肚子里的铁丝折腾得奄奄一息,将大半截身体搭耸在石缝外面,半死不活地吐着蛇形子,纵然看到有人要抓自己,也没有力气再挣扎了。

就这样,常宝四轻松捕获了那条大蛇,师徒俩带着大蛇去了县城的一家酒楼,伙计过完称,蛇身净重四斤八两,引得不少啧啧称奇!

懂蛇的人都明白,蛇的生长周期比较缓慢,体重超过两斤的蛇已是难得一见,更不要说这么大的家伙。

这是常宝四第一次靠捕蛇赚钱,心里美得跟乐开了花一样,回村路上,他对老爷子说,「师父,你对后山这么熟悉,知道哪里还有这么大的蛇吗?多抓几次咱们就发财了!」

老爷子只是笑,用烟杆在常宝四的额头上拍了一下。

后来常宝四才知道,原来这条蛇是师父「养」在那里的。

其实老爷子早就发现那条大蛇了,却一直没亲手动手抓捕,他将大蛇留下来,也是为了考验常宝四的捕蛇技术。

师父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宝四啊,抓蛇也是有讲究的,除了老祖宗传下的抓蛇禁忌,师父还得叮嘱你一点,太大的蛇不能抓,尤其是超过十斤重的老蛇,如若看见了,一定要敬而远之,晓得不?」

常宝四一脸疑惑,问师父为什么?

师父一边抽着旱烟,嘴里小声解释道,「拜师那天我就提醒过你了,蛇是能够通灵的生物,它们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尤其是到了冬眠之后,就会停止生长,所以平时很难看见真正的大蛇。」

每经历一次冬眠,蛇的生长周期就会变得更缓慢,而超过十斤重的大蛇,至少要几十年才能长得起来,这样的老蛇已经能通「阴阳」,成了气候,就不再是普通的蛇了。

所以师父叮嘱常宝四,看见超过十斤重的大蛇,不仅不能上手,还必须焚香拜上一拜,因为捕蛇人平日里抓的,都是老蛇的子子孙孙,礼数周全,人家才不找你麻烦。

师父说的煞有介事,可背过身去的常宝四,却一脸的不置可否。

在常宝四眼里,蛇长得再大,不还是畜生吗?

就这样,常宝四留在师父那里,跟他学艺三年。

三年后,老爷子身体渐渐不行了,便告诉常宝四可以出师,临行前,又让常宝四背了三遍捕蛇人的行规,这才放他回家。

返回村子以后,常宝四便干起了捕蛇人的买卖。

靠着在师父那里学成的手艺,常宝四捕起蛇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不消几年,就把他师父的名头给压下去,成为了新的「蛇王」。

这人呐,本事一大,歪心眼就越多,刚下山的头几年,常宝四还能不忘师父的提醒,规规矩矩地按照禁忌行事,可随着年纪渐长,对于发财的渴望渐渐占据了他的内心,常宝四可就不那么讲究了。

他不再满足于捕蛇的那点利润,而是自己办起了一家餐馆,专门经营蛇肉。

脑子灵活的人学什么都快,常宝四的蛇肉馆很快就搞的似模似样,还娶了一个手脚勤快的女人做老婆,生意渐渐做大,在当地小有名气。

面对逐渐增多的客人,常宝四只能通过不断的抓蛇、贩蛇,来维持餐馆的经营,几年下来,死在他手上的蛇成千上万,至于师父教的那套禁忌,早就被抛到了脑后。

滥捕了这多条蛇,也没见什么后果,常宝四便心安理得起来,觉得师父当年的话,不过是危言耸听。

可该来的,到底还是来了。

一天,常宝四刚准备关门歇一歇,便接到老家传来的噩耗,原来他老娘进山砍柴的时候不慎滑倒,栽进了十几米高的乱崖,当场就失去意识。

两口子匆匆赶回老家,老母亲已经到了弥留之时。

老人家死前留下一个遗愿,希望等自己断气后,能够被埋进常宝四老爹的坟头,让两口子并棺合葬。

常宝四对老娘十分孝顺,这点要求自然会满足。

可在动迁那天,怪事发生了。

村民们掘开老坟,却在墓碑下发现一条灰斑大蟒,体型特别吓人,脑袋更是比成年人的拳头还大,张着血盆大口,吓得一帮村民四处逃散。

得知消息,常宝四也顾不上跪在灵前守丧了,匆匆去了老坟一看,发现果不其然。

他老爹的棺木下,出现了一个半尺宽的洞穴,洞口周边散落着几块鳞片,按照蛇鳞的大小推断,这条蛇恐怕光体长就达到了四米,怕是都老得成精了。

村里的老人告诉常宝四,「你家祖坟下有个蛇窝,这畜牲把巢穴安置在这里,估计是打算借你老爹的墓穴产子,你老爹的墓穴已经快被它凿空了。」

常宝四听完,脸都黑成了锅底。

自己抓了一辈子蛇,到头来祖坟居然被老母蛇刨了,这口气叫他怎么忍?

村里人也都知道常宝四是干啥的,私底下议论纷纷,都说是因为常宝四抓了老母蛇太多子孙,才会遭遇这种怪事。

现在可好,老母蛇占着常宝四的祖坟不肯走,明显是冲着报复来的。

有个老人给他出了个建议,说老母蛇活了这么大把岁数,估计是有了灵性,只要常宝四给它磕头上香,认认真真地祭拜一遍,保证以后不再滥捕滥杀,老母蛇应该会自行离去。

这说法倒是和它师父不谋而合,可常宝四却偏不信这个邪,当场气得发笑,「畜牲就是畜牲,让我一个大老爷们给它磕头上香?就算我肯,我用来剥蛇皮的刀也不能答应!」

打发村民散场,常宝四匆匆跑回家中,去房梁上取出了捕蛇的工具,对还在守丧的媳妇说,「你在灵堂看着,我去去就回来!」

说罢,他不由分说,拎着抓蛇工具,匆匆跑到了祖坟边守着。

常宝四本打算直接找老母蛇拼命,可静下心来一琢磨,却强忍住了冲动。

这么大的老母蛇,比师父当年用来考验自己的大蛇吓人多了,蛮干只能是送死,明着不行,只能来暗的。

想到这里,他没有立刻惊扰老母蛇,而是埋伏在附近的山岗,偷偷观察起了老母蛇的动向。

后半夜,老母蛇果然爬出来找吃的,常宝四趴角落中一动不动,暗暗记下了老母蛇走过的路线,心中萌生一个歹毒的念头。

蟒蛇离开巢穴时,每次行走的路线都是固定的。

既然这畜牲已经在自己家祖坟下安家,那它刚才爬过的地方,想必就是老母蛇常走的蛇道,只要在蛇道上打埋伏,就不怕这它不入套。

第二天一大早,常宝四就进山砍竹子,回来将竹子剖开,削成一截截的尖刺。

忙活到傍晚,常宝四走进老家的鸡圈,抓了一头最肥老母鸡,一刀宰了老母鸡放血,又跑回老母蛇昨天爬过的地方,将鸡血全部洒在蛇道上。

涂抹鸡血后,常宝四用绳子套住了老母鸡的尸体,将它倒挂在路边一棵树上,又摸出几截削尖的竹条,埋在蛇道下面,仅露出被削尖的那一端,全部涂上麻药。

完事后,他将自己调配的蛇药洒在祖坟附近,用蛇药的气味引那老母蛇出来,手拿铁锹退回林子里蹲守。

这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

直到月过中天,村里人畜都歇着了,常宝四还是瞪大眼,一动不动地守着祖坟下面的蛇洞。

果不其然,受到血腥味刺激的老母蛇,很快便窸窸窣窣地探出洞口,将扁平的蛇头凑到被洒了鸡血的地方,似乎在轻嗅着什么。

鸡血的腥味,让老母蛇流连忘返,它开始沿着洞口爬出来,在地上走着「S」型的路线,慢慢靠近了挂在树枝上的死鸡。

那些被埋在地下的竹条发挥了作用,当老母蛇的身体从上面划过时,被削尖的竹子立刻在它肚子上划出了一道道的伤痕,可老母蛇却浑然不觉。

这些竹子已经被涂满了麻药,就算把老母蛇刺得对穿,它也不会觉得疼痛,就这样,老母蛇一点一点掉进了常宝四的陷阱,浑然不知自己的肚皮已经被竹条划得千疮百孔。

来到树脚下,老母蛇慢慢把身子供起来,张开扁平的大嘴,一口咬住死鸡,蛇唇慢慢蠕动,一点一点地将它吞下去。

懂蛇的人都知道,蛇吃东西是无法咀嚼的,它们只能靠嘴巴的收缩,逐步将体型比自己的嘴巴还大的猎物吞下去,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视猎物的体型大小决定,会持续十到二十分钟这个样子。

常宝四一直等待着最佳的动手时机,直到老母蛇将死鸡吞入大半,卡在喉咙中不上不下的时候,他才大喊一声跳起来,对准老母蛇挥动铁锹。

受惊的老母蛇赶紧吐出嘴里的食物,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常宝四冲上去,对准了蛇的七寸位置就是一阵乱拍。

他比谁都清楚蛇的七寸在哪儿,一拍一个准!

老母蛇被打得「嘶嘶」惨叫,猛地扭转身体,拼命钻洞。

这时候那些被埋在地上的竹条再次发挥了作用,随着老母蛇摆动身体的幅度增加,被削尖的竹子刺得也越来越深,将老母蛇整个钉死在地上,半寸都无法移动。

常宝四趁机绕到老母蛇身后,挥动铲子,一下、两下,三下……

直到砸得老母蛇不能动,这才喘着粗气停下来,望着身体都被砸扁的老母蛇,他恶狠狠地咒骂道,「畜牲,这是你自己送上门的!」

老母蛇奄奄一息,艰难地转过蛇头,在常宝四身上看了一眼,顿时倒地气绝。

常宝四余怒未消,又拎着铁铲绕过老母蛇尸体,来到蛇洞下面,从口袋里抓了一把雄黄粉,将粉末全都顺着洞口撒进去。

不消多久,蛇巢下的幼蛇们受到雄黄粉的刺激,都跟疯了一样,拼命挤出巢穴。

常宝四手拿铁锹,面无表情地守在蛇洞外,出来一条就砍一条,愣是一条幼蛇都没放过,一边砍,还一边恶狠狠地咒骂。

他闹出了很大动静,不少村民都被惊醒了,披着衣服过来看热闹。

当村民们看见这么多死蛇后,都觉得常宝四太残忍,村里的老人上来劝他收手,「你打死老母蛇也就算了,怎么连这些小蛇都不放过?」

常宝四冷若冰霜道,「当年师父提醒过我,蛇这东西最记仇,我当它们的面打死了老母蛇,不把这窝小蛇全部端掉,以后它们找我报复怎么办。」

要说常宝四也是心黑,老爷子当年告诉他毒蛇报复心强,本意是让他知道敬畏,不想却助长了常宝四斩草除根的念头。

为了以防万一,常宝四直接倒了一包生石灰下去,浇上水,将来不及出蛇坑的幼蛇全部烫死!

这会儿他师父已经死了,也没人能站出来制止常宝四作孽,就这样,常宝四硬是端掉了整个蛇窝,还把一窝死蛇都装进口袋里,全都打包带回家,塞进了家里的冰窖下面。

清理完蛇窝后,第二天一早,常宝四便让村民给老人发丧,将父母合棺葬在了一起。

常宝四以为事情结束了,却不料麻烦才刚刚开始。

处理完老母亲丧事,媳妇找到常宝四,问他把那么多死蛇放在冰窟下面做什么。

常宝四偷偷告诉媳妇,「店里生意这么忙,靠我一个人哪里抓得了这么多蛇?把这些死蛇冻上,等店里供不应求的时候,自然能用得上。」

可没过几天,媳妇却告诉常宝四,说自己做了两个很怪的梦。

就在返回县城的那天晚上,她梦见自己婆婆的棺材里全是蛇,脸上和脖子上都爬满了蛇……

第二个梦更诡异,她半夜梦见自己床头前站着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婆,跪在面前不停磕头,哀求她不要把一家老小都做成蛇羹。

说完这两个梦,媳妇就跟常宝四商量,「你蛇也打了,老人也下葬了,干脆找地方挖个坑,把冰窖里的死蛇全部埋掉吧。」

常宝四却不肯,那么大条老母蛇,光过称就有十几斤重,这要是做成了蛇羹,能卖不少钱。

也是赶巧了,最近这两天生意特别好,常宝四光是照顾客人都忙不过来,根本没精力再进山抓蛇,便把主意打在了那些死蛇身上。

他把老母蛇弄回来,剥洗干净,做成蛇羹招呼客户,至于那些被打死的幼蛇,常宝四也没放过,全都用做蛇汤,免费赠送给熟客们分食。

食客们见常宝四这么大方,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直夸老板仗义,常宝四自己也乐呵呵的,脸上笑开了花。

谁也没想到,祸事会来得这么快。

第二天,常宝四还在床上酣睡,猛听到留下传来一阵「砰砰」的砸门声,等他开了门,才发现警察、食品药监局和工商管理局的人都来了。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卖的蛇肉出了问题,凡是在他店里喝过免费蛇汤的,一回家全部闹起了肚子,尤其是吃过那条老母蛇的顾客,全都上吐下泻,被折腾得只剩半条命。

食客们住进了急诊室,经过医院的化验检查,发现是由于食物中毒,警方顺着这条线追查,很快就找到了常宝四的蛇肉馆。

尽管常宝四一再解释,自己处理蛇肉的手法很专业,不可能导致这么多食客同时中毒,但最终,食品安全局的人,还是在他家冰库中发现了大量腐烂酸臭的蛇骸。

调查的结果,是常宝四被判了十二年,不仅蛇肉馆遭到查封,还面临一笔巨额的罚款,以及几十个食客的投诉索赔。

家里为了救他,只能砸锅卖铁,掏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最后卖房卖地,仍旧填不满这个窟窿。

常宝四出狱那天,整个人都瘦得脱了相,改造期间,他无时无刻不在懊悔中渡过。

我问他,出来之后有什么打算?他扯着头发,告诉我没想好。

我说,「别想着重归老本行了,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令,不管抓蛇卖蛇都是犯法的。」

他管我要了一支烟,边抽边说,「哪里还敢碰蛇啊,行业的忌讳都被我糟践光了,当年师父告诉我那些忌讳,我挺不以为然的,现在才晓得,他真的是为我好。」

常宝四的确兑现了他的承诺,出狱后便跟人搭伙跑起了出租,这辈子再也没碰过一条蛇。

闲来无事,我会去他家打打秋风,聊起他入狱那段经历,我始终感到不解,「你也算个行业老手了,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蛇肉没处理干净你就敢卖啊?」

常宝四静默无言,呆呆地望天,良久后,才深深地对我叹了口气,「其实……我入狱之后也梦见那条老母蛇了,她告诉我,那是报应。」

我说不是吧,你还真信是老母蛇害你坐牢的?

他一脸肃容,说老人们常讲,万物有灵,杀生太多会折损福报。

「有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谁敢保证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没有一点玄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有哪些让人听了毛骨悚然的民间故事?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