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是攀云而上

32

陈峤:

我起身的时候天色还是极黑的。

行李前一日已收拾好,包裹简单,除了换洗衣物最值钱的是公主送的砚台。

也不对,把她的玻璃珠子忘掉了,明明这才是最值钱的。

青石和霞姨也起了,三个人一起吃了饭,霞姨还往包裹里多塞了两张烙饼。

约定的时间实在是早,天不亮我就得赶去城门处与车队会合。

霞姨送到门口,在门内说了两句话的工夫,青石跑过来说门外停了辆马车。

我一怔,一时竟没想到公主身上去,还以为定的车来早了。

等话别后出了门才看见马车旁站着公主的丫鬟,隔着帘子她低声抽搭。

这姑娘……

我掀了帘子上了车,一瞬的薄光里见她裹在斗篷里半缩着掉眼泪。

若真心狠些就好了,我反而希望她多没心没肺些,不然何至于一个人躲在这委屈地哭。

我拿了帕子给她擦脸,握住她的手哄着:「不哭了,我很快就回来。」

无法承诺归期,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去做好,也争取能早日回来。

眼泪越擦越多,公主附身撞进我怀里。

我知她不是个矫情的性子,从来最是洒脱,没想到沾了我,却是柔软成这样。

也叫我心软难熬。

从幼时长大至今,我素来独来独往无多牵绊,唯有当年年少父母离京才有过疼痛的不舍,如今多了公主,走哪里都放不下。

甚至荒诞地想了想,将她一起带走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内心矛盾,一方面既冷静安抚她劝说自己,另一方面又紧扣着她一点也离不得的模样。

到最后反倒公主都比我清醒,收敛情绪故作潇洒。

「去吧,说到做到,我不送你了。」

她没做到,我也没做到。

我收紧手,在昏暗里沉默着,最终也还是松开了。

不想让她失望,也不想让自己失望。

起码这一趟,我知道自己是要争些什么的。

纵然潦草,但我还是低头抵上我们交握的手,承诺有轻重,我早日回来见阿灿。

「阿灿,别害怕。」

我会回来的。

还要娶她呢。

出发十日后,要从陆路转水路,行队在驿站要停留一日。

算算日子,真到半月时我应该还在船上,没地方寄书信回去,索性现在写好提前送往。

初春时节出行,旅途还算是美好。

路上风景变幻,好看的不好看的我俱都写进信里。

偶有路上小歇,大家聚在一块儿说些趣事,队里有一位老遣使,走南行北颇丰的阅历,只要他一开口,大家就都只有安静听着外加感叹的份儿了。

我由此攒了不少故事,挑拣有意思的全写在纸上。

半途在一处农庄歇脚,院里种了棵桃树,不同于在京都半开的桃枝,大概回暖的缘故,这棵树开得无比繁盛。

同行的李刺史也是个爱景的,与我站一处欣赏了很是一会儿,又吟了两句诗来慨叹。

他作他的诗,我折我的花。

他才夸过这枝丫极美,花形颇有趣,转头我就将这一小朵摘了,托在手心里。

由此可见,李刺史是真文人,而我不过一个假墨客。

这般春色,怎么也要给公主寄一份看看。

当然,李刺史后来还是知道了我寄花一事,不知怎的就触动了他的情怀,回回拿出来称叹,说我是个极其浪漫主义的文人。

浪漫吗?

我只是想她了罢。

初到东青县时,我惊诧占据如此好的一个地理方位的县城,居然会如此朴实贫穷。

百姓以捕鱼为生,遇上年景不好的时候,只能默默忍受。

宣王才退出亳州,如今的亳州可以说是一盘散沙,明面上风平浪静,实则各有异心。

这点从李刺史传来的信就能看出。

新政法颁布下去,响应的地方寥寥无几,各个县城相互扯皮,以各种理由借口推脱。

甚至于在刚上任两个月时,李刺史所在的州府遭遇了一场匪寇作乱,直接威胁到了脸上。

好在这些都在我们预料之中,情况也还算可控。

宣王人虽然离开,但爪牙还遍布亳州,如今新官上任颁布新政自然触了不少人的利益,官匪勾结作乱也是平常。

亳州一处州府十五个县城,我在筹备海贸事宜之余,剩下的时间全用在走访各个县城。

圣上要开海贸重整亳州的决心极大,新法之下定不会全部安然,此行清扫亳州早就提前说好,能招安的招安,实在用不上的就只能强行替换。

走访县城便是筛选。

选出有用的,剔除没有用的。

第一处就是相近的宣陵县,拿此处开刀的原因也是调查总结后,发现这宣陵县的县令是前三届的进士,任期不长,且性格胆小怕事。

他既能迫于旧主之危,就定能被恫吓策反。

毕竟现在威胁他的官更大,不是我,是圣上。

过程不表,他果然极好说话,此行顺利超乎想象。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都像此行一般顺利。

自宣陵县之后,再没有一个能轻松拿下的。

更有甚者,直接拿刀拿枪,让人分不出到底是官是匪,抑或是披着官府的匪狼。

清扫之事持续了将将四个月,亳州上下才勉强维持一心。

同时进行的还有海贸一事,有了个大概的模样。

海商自古就有,只不过前朝遭过海寇,先帝震怒之下关闭了所有关口,禁止与海外通商往来。

一批又一批的外来海商被拒之门外,久而久之便也没多少愿意再来了。

但也不是全然没有。

在走访之时,也叫我发现散落在亳州的大小黑市,偶尔能看到一些不属于本土的货物。

顺藤摸瓜,费了不少力气才找出几位海商。

谁叫官府名头太吓人,才透了个风声就叫人作鸟兽四散。

反复保证上头真有开海市的想法,这才将人稳住,愿意将货物放到明面上做交易。

第一个海市就建在东青县,圣上起的名,我题字挂的招牌,通海楼在商市里横空而出。

起先民众对此只有好奇但迟迟不敢进入交易,我在门前站了几回,当活招牌表明是官府保障的生意,这才有人愿意进楼。

后头才渐渐热闹起来。

但东青县百姓务实,平常只靠海货赚钱,并无太多余钱入通海楼购买,大多数只是来看看就走。

那回我在后堂处理好公务,照例去前头走走。

偌大的楼里做的空旷,一个个置物架上摆着新奇的舶来之物。

一处架前站了个小姑娘,仰头看架子上的水晶珠花,身旁站着的大概是她的父亲,普通的渔民打扮,局促地站着,面对小姑娘的目光,只能不断摆手。

这是大多数县民的状况,喜欢但却无力消费。

小孩子年岁还小,并不懂现实所迫的窘境,难过得直哭,问父亲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也买一朵。

父亲无法,只能蹲下身哄她,说要等家里的海货卖完,这才能够给她买上这样一朵花。

此时我方想起我的疏漏之处,只想着引进外来物,未曾想着也要把自己的东西拿出去。

开辟海贸市场是我自己摸索着的,书里告诉不了太多,我也不是商人出身,不懂经济商贸里的弯弯绕绕。

但慢慢积累经验做出完善和改变,我也在这一过程里不断学习着。

海贸的事才上正轨,第二回来的海商更多了些,我们才商定要出一批货物让他们带回去,六月雨季就来了。

渔民们没法出海,只能望天叹息。

我在海边查看海况时碰见的老渔民告诉我,今年大概会遭灾。

灾祸几乎历年都有。

内陆有旱灾,南边有水患,严重的有地动,而靠海的最怕飓风。

包括朝里传回的信上也说,南部已有不少地方遭了灾,发了水。

一连好几天大风大雨,似乎灾祸即将来临。

虽然早早告知民众情况,也召集了大家修缮加固屋舍和城墙,但头一次面对飓风之灾,我还是没有多少把握。

府衙的衙役尽数派出去查看城内情况,我也在城里四处走访,希望能尽量减少伤亡。

那几日雨如倾盆倒下,竹伞也撑不得,只能穿着蓑衣在外走,但就算这样回来后还是会湿透衣裳。

其间我物色好一处地方,令人提前做好准备,如果灾祸极大,这儿尚且可以当一个临时营地。

六月的末端就是无尽的风暴乱象。

好在早前情势尚好之时,我的信已经送回了京都。

还给公主送去了一盒贝壳。

刚来时只是我偶尔会在海滩上捡,有些贝壳稀奇古怪但异常漂亮,几乎看到的瞬间我就知道公主会喜欢。

毕竟阿灿是个爱漂亮的小姑娘,也喜欢所有漂亮的事物。

后来见到的百姓多了,大家也知道我是县令,往往走在海边不防就会被塞满手的海货,拒绝未果只能狼狈逃走。

再后来,为求平衡我只能告知渔民,我想要一些随网捞上来的贝壳。

他们虽然意外,但却大方地让我挑拣。

这就有了送回去的一整个匣子。

不知道她看到会是什么样的神情,她会开心的吧。

我们隔着距离,她的喜怒我再无法得知,我只能这样,找东西哄她,叫她多开心一些。

至于旁的会令她忧虑担心的,还是不要吓到公主了。

灾难无法阻挡,能做的只有预防和抢救。

这一次飓风来得狠,就算提前防备,城中还是有不少受损。

早前的临时营地起了作用,城里受影响的灾民都自觉收捡了随身物品去暂住,也等待着原先的住所被重新建造或修缮。

朝里也第一时间拨了灾款,圣上写了信过来,大意是让我尽全力救灾,之后也可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前面都是官话,最后两句才多了私心,说叫我放心,没让阿灿知道。

我便信了他的话,真以为瞒住了公主。

事实上,瞒不住我也没办法。

灾后生了许多事。

从其他县城传回的消息可知,有几个县城自以为无事便未作打算,以致被飓风打了个措手不及,受灾情况十分严重。

已经有大量灾民流亡而出,涌入了其他县城。

而这般情况下,匪寇也出来作乱,假扮灾民混进城里生事,企图将亳州各个县城弄得更加混乱。

灾后本就容易人心涣散,生死之际谁还讲体面和人性,只要能有一口饭吃,抢也要多抢一些。

临近的几个县城已经封锁,就怕灾民进城抢掠,闹出大祸事,索性防患于未然把路封死了。

我初初决定要收留灾民时,县衙里的县丞和主簿也是不同意。

毕竟东青县地小物少,又首当其冲被灾祸摧残了一番,哪里还有余力去收容更多的灾民。

但圣上派遣的皇城卫带了赈灾银,我全数分散令人去各地采买了物资,这才叫他们知道,我做的这个决定是无法动摇的。

其实收留灾民也是长远之计,只是将来的事还只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不好贸然表述。

灾民可以进城,但不能让流寇混入。

我下了命令,颁布了严格的出入条例。

白日入城灾民需要身份证明,证明上要有原先府衙县城的章,还要凭证上的画像与本人一致,能自证身份才方可入内。

夜间的管控更为严格,只有从东青县出去的人才可以在夜间进入,他们手上执有我的亲笔证明。

就在这般混乱不堪的时日里,我忙着安排灾民修缮县城,还要回复其他求助的县令,帮助他们想办法驱赶匪寇。

我没法放松也无法安稳,事务太多,只能时刻绷紧神经,力求能尽快处理好一切。

每日的日常也变成早早醒来先去察看修复进度,再去营地慰问,安排调度好物资后给别的县城回复信件,其间还不防夹杂着偷盗伤人邻里纠纷的各项事宜。

七月的整个月份都是这样过来的,这一日也无不同。

巡看完修缮的差不多的屋舍和街道,我照旧来到营地,先看物资是否充沛足够。

途中帮忙搭手卸下一批米粮,跟采买物资的老杜商量着后续的采买之事。

只是不知为何,谈话间余光不经意掠过一道身影,就叫我有一瞬停滞,不敢相信地转回去再三确认。

我以为我见到了幻象。

最近忙累,睡得少,加上心里念想,眼花了也不是不可能。

可无论我怎么确认,她也还是在原地,安然站着。

大概公主生来就是带光的,今日恰好背景暗淡,就算她不同于以往模样,我也还是一眼看见了她。

匆匆商议结束,我提步向她走去,越走近越是心惊。

向来爱打扮的小姑娘发髻散乱脸色带灰,偏偏她还笑。

亳州动荡,四处都是灾民,还有躲藏的匪寇,我无法想象她是怎么来到这儿的。

明明是那么娇气的姑娘,掉眼泪都不会拿自己衣服擦,却一路找寻到我跟前,途中想是受尽磨难。

我很害怕。

我知我不应该同她生气,在这种情况下,但知道亳州真实危险境况的我,无法去预想所有后果。

「公主怎么来了?独身来的?太胡闹了!你知道这地方多危险,海匪流寇难民都有,你怎么能一声不吭跑来!若是找不到我,你怎么办?若是出了意外,我怎么办?」

我没有说过比这更重的话,对她我向来忍耐度极高,可事关她的安全,我如何也劝不了自己冷静。

她是为了我而来,还吃了这么多的苦。

所有一应的错处,俱应怪在我的头上,我实在不该……不该让她受委屈的啊。

可她真真实实地站在我眼前,红着眼笑着看着我,我再无法说出什么别的话,就连故作严肃的神情也维持不了。

我很想她。

在公主跨越距离奔赴我眼前的时候,我承认我的想念到达了顶峰。

放在她肩上颤抖着的手泄露了我的内心,我再也没办法回归理智的情绪。

我只能遵从自己,放弃抵抗,告诉她,「阿灿……见到你我其实很欣喜。」

不见也罢,还能拿工作麻木自己。

见了,便再也说服不住了。

公主眼泪掉个不停,扑过来抱得极紧,吸着鼻子软声道:「对不起,我太想你了。」

我轻靠在她的脸侧,被汹涌的情绪粘住了嗓子,最终只能低声回答她,「我也很想你。」

过去我从不知相思何物,如今才懂了相思,却饱受相思苦。

可公主只待了三天。

她说是借着去南州的借口绕路过来的,待不了太久,还要赶去给外祖母祝寿。

我见她边说话边蹭脸,脸上一小片的黑灰被她蹭开,抹得满脸都是。

好在这地方没有镜子,省得她照见自己模样,更要难受了。

寻了就近一个干净的棚子,我打了水帮她整理,脸擦干净,头发我却是没办法。

公主往日的发髻太过复杂,我倒是看过几回手法,但还没学会,这会儿只能勉强捋顺她的乱发,一点点别进她的发髻里。

她今日安静乖巧得不像话,坐在椅子上仰头看我,眼里是红的,眼眶也是红的。

我哪见得了她这般,无奈又心酸。

这一遭怨谁都不行,还是怨自己吧。

才替她整理好,衙役过来请示,说新住进来的灾民那边还需要我去走一遭。

我刚应声,还没说要怎么安置她,公主就扁着嘴眼巴巴地看着我。

本来想让她先回去休息会儿,被她这样看着就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这会儿她离不得我,我也离不得她。

我索性直接问她:「阿灿愿不愿意同我一起去巡看一趟?」

这下她满意了,一抬下巴又恢复往常骄矜模样,却是软软伸过手横在半空。

为人臣者要有好眼力见。

我哪敢不应,笑握住她的手,牵着她一起往外走。

临时营地最开始是城西一处破宅子。

我初看中它占地宽广,查过县志发现并无所属,这才命人将房子拆了,留出了一大片空地搭棚子。

县里遭灾严重,许多百姓房子受损没法住,只能一家老小都住进营地里,再加上这几日进城的灾民增多,偌大的营地也显得拥挤,但好在还能勉强容纳。

灾祸之下,谁还在意条件简陋,有个容身之处大家都很感激。

我巡看多回,在百姓里混了个脸熟,这会儿再去,大家也知我不是个攀不得的,纷纷过来问候两句。

其中一个棚子是作后勤之用的,最开始并无这处设置,还是有回营地里一小伙儿搬东西勾破了衣衫无人缝补,这才有一些嬷嬷过来提议说她们闲着无事,不如帮大家缝补衣物。

灾难之前这些人并不是灾民,也是最纯朴的百姓,他们心怀感恩,热爱生活,在哪里扎根就会把哪里当做家。

不只这顶棚子里的嬷嬷们,灾民里的年轻人会自告奋勇地出去帮忙修缮城池屋舍,妇人们会帮忙洗衣做饭,就连一些半大的孩子也会偷偷跑去帮忙递砖递瓦。

我往日来也会多走一趟,过来问询两句嬷嬷们的需求,吃住问题,有无所缺难处。

嬷嬷们亲善活泼,一边缝补不停,一边迭声应答,表示都好都好。

其中的杨嬷嬷就是当初主动提出要帮大家缝补衣物的,平日性子干脆直接也爱说笑。

打自我和公主进了棚子,她就笑眯着眼看我又看公主,果然没一会儿就开口打趣道:「陈县令的媳妇儿长得真俊。」

讨她这么一句好话,夸在了最对的点上。

我紧了紧手心,不躲避公主的目光,笑着看她。

不承认是如今身份确实不合适。

不解释是我只当这一句是夸将来的她。

反正,以后总还会有这种夸赞。

那时我才能大大方方认下,告诉他们,我夫人的确好看。

公主初来,住是一个问题。

我虽来了五个月,但其实也未曾好好在府衙休息过。

前县令不住衙门,在外头有宅子,我嫌住在外头往来麻烦,将荒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府衙后院收拾了一下就住下了。

后院颇杂乱,也懒得再收拾一间书房,索性一个人住也简单,搬了张案桌椅子往卧房外间一放就算是书房了。

总之在公主进房间之前,我都对这个临时住所很满意,但公主往那简陋狭窄的房间里一站,我看哪里都不顺眼了。

床板太硬了,被子也不够软,蚊帐还破了两个洞,万一放了蚊虫进去可不好。

公主在房间里转了一圈,很是惊奇,问我:「你这么久就住这样一个破地方?!」

我……

也没想住多久啊。

能短就短,满脑子都是干完差事,争取早点回去娶她。

我还在想着是否劝说公主去外头找个客栈住一住,她往床沿一坐,手一挥拍了板,说今晚就住这儿了。

也好,那我走?

转而我又想到临海多风,半夜老是吹得窗板作响,她一个人住这里定会害怕。

最后我只能让人在床边置了张榻。

我当然想陪着她。

可我早知自己不是什么君子,面对她又毫无自持。

偏偏公主还总是肆无忌惮,每每惹了我又不自知,还目光干净面带无辜地看过来。

我能怎么办。

我不能不尊重她。

怕自己又被她招惹,我仰面躺在榻上,姿势极为规矩,连手都交叠放好。

可就算这样,黑暗里也能感觉她并没有睡着,还趴在床沿看着我。

明明一路颠簸,早看出她累极了,却生生睁着眼。

其实我也好不了多少。

在见到她之前,我未曾在这个时间点睡过觉,加之她在我身旁我很觉安心,一时间整个人都放松了不少。

公主大概是认床,睡不着。

或许拿故事哄哄能睡好?

我问她,「要不要听故事?」

她以往很喜欢听我讲故事,这回却是拒绝了。

只感觉她往外探了探身,下一刻柔软的手覆在我手背上,她抓过我的手握住,然后才安稳躺回枕头上。

「不要,快睡觉。」

小姑娘说睡就睡,一会儿就睡熟了。

握着的手姿势变扭,我看她好几回在睡梦里想翻身翻不得。

抬手拍了拍她的手背,我将她的手放回被中。

睡吧,做个美梦才好。

在朦胧月光里,我看着她的侧脸慢慢合眼。

醒来时还是既定的时间,晨光朦胧,天未大亮,这是养成的习惯。

昨日睡得早,积累了许多文书没来得及看,我搬过来放在榻边一张张翻阅。

昨晚她睡着时是握着手的,怕她醒来见手松开了不高兴,况且我左手空着也是空着,于是我将她的手再次握好。

要用上左手时就换右手牵着,总归不能撒手不管就是了。

处理好公文她已经醒了,笑吟吟地侧躺在床沿看着我。

若不是她抽开手坐起来整理头发,我还以为我又进了什么美好幻象。

她是真的,不是梦就好。

东青县对公主来说是极其新奇的。

我带她逛了一圈,从海滩走到集市,她一路上问个不停。

从大小不同的渔船问到各种奇异的海珍,幸亏我这几个月了解得多,不然还真无法给她解答。

通海楼是我最想带她去的地方。

这里是我一手建立创造的,或许未来会再次扩展会变得更加热闹,但最开始,它只存在于一栋小小的楼房。

我最想与之分享这个过程的,只有公主。

可我知道她不能停留太久。

公主要离开的头一晚,耍着赖黏我,小小的一张榻,我们抵足而眠。

我其实最拒绝不了她。

何况我私心颇重。

她说不走我就真顺从着不撒手了。

甚至为防她掉下去,将她紧紧扣在怀里。

离别我们不是没有过。

但短暂相守再次送别,比之前还要残忍。

好在这次是我送她,公主不至于哭得那么难过了。

毕竟谁目送谁难熬。

她大概也知道,从怀里探出脑袋亲亲我的下颌,玩笑道:「明天送我你可不要哭哦。」

她说的是玩笑话,但我没法保证。

想了又想,还是觉得男儿有泪不轻弹什么的话不太起作用。

我勉强回答:「我尽量。」

结果还是没有做到。

她才转身离开,我就热了眼眶。

被回头的公主抓了个正着。

算了,看见便看见吧。

不把舍不得挂在嘴上,挂在脸上也是一样。

如今之计只有再刻苦努力一些,以求早日再回到她身边。

我花了整整半年拓展商路招引海商,又花了两个月跑遍了相邻州府,与许多大商签订了商贸条约。

海商对我们本土的东西极为感兴趣,尤其是丝绸和茶叶,甚至还痴迷于瓷器瓦罐。

单凭亳州一己之力实在满足不了海商的需求,毕竟他们远渡重洋而来,每一趟都希望带回大量货物。

进书与圣上商定之后,我们决定将东青县彻底改造成一个海贸之城。

灾祸留住了很大一批灾民,这些百姓都表示想要留在东青县,有能力者愿意租赁铺子做些小生意,其他的也愿意留下来建造城池。

东青县彻底改造完工是在六月。

今年年景好,六月只下了几天的雨,不会再有飓风来打扰。

城里的百姓全都搬入了城东的居民区,而整个城西都是商市,除了几座大商楼还有一排排的商铺,这些都是为签订合约的商人所提供的。

越来越多的海商来到这里,进商楼出掉手中的货物,又去哪几家商铺采买好所需,心满意足地离开。

而东青县原本的居民,嗅觉敏锐的早已经开了食铺和客栈,稍显迟钝的也会去海工商会找活干,毕竟搬送货物帮助采买甚至带领介绍,这些都是极缺人手的。

来来往往中,朝廷和国库也很满意。

来的海商要交关口税,城里的铺子也有年税,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商税,虽然不重,但盖不住总额巨大。

仅仅这半年光景,就抵上了往年国库一年收入,而这还只不过是开始。

于是这个十月,我终于被特召回了京。

圣上口谕说是让我回京述职,估计是想和我商定新的计划。

正好,我也很想回京了。

不能长留,看两眼也好。

我抵达京都后,马不停蹄直奔宫里,正事赶紧办完我才能去办私事。

哪成想我越急切圣上越淡定。

甚至还有闲情要跟我边下棋边商量。

商量的也不是什么正事,一会儿说说诗词一会儿谈谈歌赋。

得亏他是圣上。

下完一局,他总算有心谈事儿了,慢悠悠地喝着茶,开口道:「朕在想给你提个什么职位好,不如你自己选选看?」

弯弯绕绕,我第一次觉得优柔寡断的人如此之烦,包括但不限于当年的我和现在的圣上。

实在不如公主那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令人舒畅。

我起身行礼,规规矩矩道一声:「臣惶恐。」

快说吧。

圣上慢悠悠地放下杯盏,继续慢悠悠地拨弄棋子,这才慢悠悠地开口道:「从三品海直司总督抑或从五品驸马,你选吧。」

我有一瞬怔愣,为这个选项。

海直司总督,几品官职不好说,毕竟这是开朝以来头一份,史无前例的职位。

大概圣上有心让我继续处理海务,特设此官职,甚至为了海贸还新开了海直司这样一个地方。

但另一个——是驸马。

驸马说是官职,其实只是个身份象征,无实权无公务,只代表了公主的夫君这一个意思。

但仅仅这样,就与我所求相重合。

我知人不可贪心过盛,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也是平常,我既想求娶公主便早做好打算。

或许在遇见公主之前,我还有为了光耀门楣出人头地而努力向上爬的想法,而如今,我奋斗至此,也不过为了取得站在她身旁的资格罢。

我已经积攒了许多光芒。

将来再也不会有人不知道公主夫婿是谁,起码他们会感叹,那是一个足够优秀的人,他和公主是天作之合啊。

我不会作出别的选择,我只要阿灿。

「回圣上,臣想求娶公主!」

圣上未开口,只有棋子相撞的清脆声响,满室寂静,他骤然道:「陈峤,朕对你有些失望。」

「臣有罪……」

海贸之事才上正轨,本该有更远大的方向。

圣上失望也是正常。

但比起圣上,我还是不想让自己失望,更不想让公主失望。

「圣上,海贸之事已步入正轨,如今亳州已定,臣的用处已经没有了。朝堂人才济济,后生源源不断,会有更多有能力者可以担负重任,替圣上管理好后续的海务之事。

「而臣是庸碌之辈,俗世之人,唯有此愿,求得公主。望圣上成全。」

我跪在地上,看不清圣上的表情,也无法揣测他的想法。

但这番话有情有理,不至于叫他动怒反悔,再把我打入天牢。

圣上沉默了半晌,问道:「想好了?」

「臣想好了。」

他再问:「不会后悔?」

「臣不悔。」

「好。那你就当总督去吧。」

「臣谢……」

嗯???

见我抬头,圣上勾唇笑了,露出一副猜透人心的高深模样,转头兴致勃勃地叫来内侍。

「去告诉太后,朕赌赢了,叫她说话算话。」

然后呢?

我的驸马还作数吗?

不知是否我迷惑的表情太明显还是其他,圣上总算好心给了我回答。

「放心,总督是朕要给你封的,新政之初,朕少不了一个心腹之臣。至于驸马,是公主给你求的,与朕无关。」

赢了一个赌约,圣上心情看上去极好,在我请求告退之时还多说了一句,「阿灿娇气,亳州气候不好,你可得把她给照顾好了。不然掉脑袋事小,和离事大,陈卿,你说呢?」

那是自然。

真好啊,我终于可以带着公主,去看看我的世界了。

更何况,我们还有一生的时间相伴。

我匆匆往外赶,还以为要到公主府才能见上公主,谁曾想未到宣德门就遥遥见她身影。

她穿着蓝色的小袄,在满眼箫瑟里,打眼得很。

约莫是等无聊了,正拨弄着手腕上的手串。

我看出那是我送给她的贝壳,没想到被她串起来戴在了手上。

慢慢走近,她有所觉地抬眼,与我目光相撞。

情绪汹涌,有太多想同她说的话。

可她突然扬手在我跟前丢下了金簪,划破时间间隔,重合了旧时初见模样。

那时她也是热烈张扬,奔跑和挥手时裙摆都好像要开出最灿烂的花。

照映那时短暂错愕的我,最终也还是替她捡起发簪,叫住她:「姑娘,你的发簪掉了。」

一如现在的我,重演着旧事。

她却不那么答了。

覆上我摊在半空的手,连同手心的簪子,她笑意盈盈,道:「我许了愿,谁捡到发簪谁就得娶我呢。」

若是当年的陈峤,估计要说一句姑娘自重的话了。

可如今的我,只想问她:「姑娘可当真?」

「当真。」

我没有别的回答。

「那便如姑娘愿。」

是如姑娘愿,还是如我的愿。

是我们都如愿。

只我一直知道——

阿灿是我的最终归处,

阿灿也是我的所有新生。

如此罢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是攀云而上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