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温庭筠:花间才子,却是个倔强「小孩」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晚唐的著名词人,被尊为「花间派」鼻祖的温庭钧。

一、屡试不第却在考场当「枪手」

温庭筠(yún)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他与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虽然他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但是才思极其敏捷,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这样一个才子,在考科举时却连连受挫。839 年,温庭筠将近 40 岁时开始应举,未中,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温庭筠被卷进了立储的纷争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

就这样到了 855 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答卷子,因此这次主考官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就在自己眼前应试。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被贬到隋州当隋县尉,这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这个时候的温庭筠,虽然诗名颇著,但已然十分潦倒,而且他之前还得罪过时任宰相的令狐绹,致使他受到疏远,他的仕途更加坎坷了。

到了 866 年,仕途上略微有些起色的温庭筠,出任选拔秀才的主考官。由于自身深受进士考试的一再打击,所以他对那些贫寒家庭出身的读书人很能照顾,极力予以荐拔。

他将所试的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级,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而且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的,温庭筠却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

为读书人铺了一条公平的路,却因为这个再次被贬谪,让温庭筠遭受重大打击,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 866 年冬抑郁而死。

温庭筠精通音律,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词都很优秀,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

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写词的越来越多,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蔚为大观。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以温庭筠的才华,本该大有一番作为,但是被当时的权贵排挤、压制的他,仕途多舛,命途坎坷,最后郁郁而终,一代才子,竟然困顿失意至死,实在令人惋惜。好在温庭筠终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二、温庭筠的诗词

(一)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赏析:

这首《商山早行》是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为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陕西山名)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长期居住在杜陵(长安),已视之为故乡,这番离去,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这首诗歌表达的就是旅人的失意与无奈。

「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晨起」,点题「早行」。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客行悲故乡」,这句虽然出自诗人之口,但代表了许多旅客的心声。过去交通不便,身处他乡人情浅薄,总之,当时人们安土重迁,怯于远行。「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例如「鸡声」,「鸡」和「声」结合起来,诗人想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同样,「茅店」、「人迹」、「板桥」也会使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

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这首《商山早行》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既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

(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词曲的开篇便提到了一位女子晨妆梳洗前将起未起时的情景。「重叠」一词,大概来源于「双蛾叠柳」一词,「叠」就是蹙眉的意思,「金」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花钿,盛行于唐代女子的眉间额妆。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则讲具体的晓起晨妆过程,与之前的头两句相互呼应,为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为妆成后描写的情景,打扮的最后一步便是把新鲜的花朵簪在女子乌黑的发髻周围,此刻一幅美艳动人的美人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此处写女主人公的「细致」「认真」,与前面的「懒」「迟」,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

最后两句写她更换衣服时,忽然看见上面绣有的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服饰的描写可以称得上是其中最为精妙的一部分。妆容完毕之后,就要开始一日的女红了。

刺绣,是服装必不可少的,可偏偏就是自己新穿的衣服上却又是成双成对的鹧鸪,倒更使得女子不禁有所触动而更添愁意了,此处之所感所触,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这首词前后呼应,结构极为精妙。

这首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三)《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pín)洲。

译文: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的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赏析:

这首词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

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江楼了。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

「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她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远处每有一船现影,她便努力张望,心儿随着船的渐行渐近而渐渐紧张,希望也渐渐高涨,可是船到楼头无情地继续前行,当她意识到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儿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斜晖脉脉水悠悠」,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肠断白蘋州」,在愁情满怀、斜晖渐去的时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们当年分开的白苹州,这怎么能叫她不肝肠寸断呢?

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蘋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

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可谓是思妇题材中难得的上乘之作。

温庭筠的诗多写个人遭际,或者一些反映时政的事,吊古行旅的诗歌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而他的词多写女子闺情,辞藻华丽而精致,情致含蕴,你是更喜欢他的诗,还是他的词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温庭筠:花间才子,却是个倔强「小孩」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