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知道申论要「抄材料」时,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本文将结合我自身备考经验,以及 5 年多的教学总结,从 3 大材料类型告诉你最直白的「抄材料」方法,对于找不到材料重点、不知如何精简表达、无法提炼故事材料的同学,一定要认真看完!
加载中…
对于「抄材料」,网络上可以找到很多方法,诸如核心句法、高频词汇法、关联词法、规范表述句、名人观点句等等方法,这些方法总结得非常到位,值得学习。
但是,方法上述有一定局限,多适用于观点直白表达的材料,例如下图所示:
加载中…
上图中的材料本质是一则「叙述型材料」(直接陈述「观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议论性文章),利用上述技巧可以轻松搞定。但是,如果是一则「故事型材料」呢?
加载中…
遇到上图中这种洋洋洒洒数百字陈述具体故事的材料,上文中的阅读方法就很难运用了。
本文我将细致讲解三大材料类型,帮助大家破解这一难题。
一、叙述型材料
(一)情况一:观点句与事例分列
加载中…
在此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到 2 个非常直接的观点句「强化安全体系建设」和「加强安全管理」,而在这 2 个观点句的前后文,都是事例。
这就是开篇我所讲的「叙述型材料」的本质就是「议论性文章」,即「观点+论证」。
并且,申论材料中的「论证」往往是最简单粗暴的「例证」,就是举例子。因为,申论材料多选材于新闻,新闻是给普通大众阅读的,要求直白、准确、易于理解,举例子就是最好的方法。
那么,针对如此类型的材料,我们可以总结阅读技巧就 4 个字——「摒除例子」。去掉了例证之后,不就是需要概括的「观点」了吗?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加深印象:
加载中…
这则材料,摒除例子之后,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有用的就两句话。去抄吧!
形成小标题:大学生创意成真获成就,企业家感兴趣乐于合作。
当你熟练掌握这种思维之后,阅读材料的速度和准确度都会大大提升。现在,我们再来练习一道例题。
加载中…
此段材料摒除例子之后,只剩两句有用的话,抄!——「英语占主导地位;各国采取文化保护政策」。
不过,刚才我们审题时,注意到题干问题的主语是「汉语」,而我们的答案跟汉语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呀,因此,本着「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我们需要添加上对汉语的影响:
「英语占主导地位,汉语遭受威胁;各国采取文化保护政策,汉语推广受阻。」
(二)情况二:观点句与事例混合
前文所列举的例子相对简单,观点句十分明显。考试中,我们还常常遇到观点与事例不断穿插的材料,概括起来略有难度。不过只要贯彻「摒除例子」的思维,依然可以迎刃而解。
下面来看一道例题:
加载中…
从答案中可以看出,我们概括的「运行情况」完全没有「餐饮行业」的影子,而是可以适用于「社区治理」方方面面的通用的经验办法。这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过程呀。
二、故事型材料
(一)情况一:抽象型问法(特点:题干主体>材料主体,从宏观层面提问)
加载中…
加载中…
上图例子我将其归纳为「故事型材料」中的「抽象型问法」,特点是题干中涉及的「主体」比较宏观,而材料中的主体则是具体的某个人物或地方的故事。
此时,如果我们仅仅将材料中的故事概括出来是完全拿不到分数的,切记结合题干问法去阅读材料!
(二)情况二:直接型问法(特点:题干主体=材料主体,从微观层面提问)
加载中…
从此题可得到启示,当「题干主体」=「材料主体」时,我们的脑子就不要过多转弯儿,秉持「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去抄!
下面来对比几道题干的问法,感受下区别:
加载中…
考试中,一定要仔细审题,既不要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也不要在抽象型问法的题目中傻傻地抄事例!
【小结】
从前文中,我们了解了叙述型和故事型两种材料类型。虽说,故事型材料阅读难度高、考察频率呈上升趋势,但是,经过梳理近两年各省份考试材料,叙述型材料依然是主流,希望大家不要轻视,多加练习,以提升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三、数据型材料
最后,还有一种数据型材料,考察频率较低,难度也较低。如下图:
加载中…
【总结】
加载中…
实战考试中,拿到一则材料,第一步,可有意识地先分析一下材料类型,确定阅读的核心思维;第二步,结合题干问法审视材料,筛选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