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朝鲜战争背后最主要的推手就是斯大林。
1945 年,如果不是他中了杜鲁门、麦克阿瑟设下的圈套,就不可能存在朝鲜问题。
1950 年,如果不是他想在南朝鲜为苏联的第五、第七舰队寻求不冻港,朝鲜战争也不可能爆发,或者说至少不会在 1950 年爆发。
所以,朝鲜战争从开始到爆发,都和斯大林有着莫大的关系。
斯大林的算盘
1945 年 2 月,决定二战后格局的雅尔塔会议召开。为了促使苏联对日宣战,罗斯福和丘吉尔,很大度地向斯大林出卖了中国的利益:
外蒙古维持现状(让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
大连为自由港,并将旅顺租借给苏联作海军基地;
中长铁路、南满铁路由中苏双方共同经营,并保障苏联的优先利益;
库页岛南部及千岛群岛,全部归属苏联。
接着,他们又向斯大林出卖了朝鲜的利益:朝鲜半岛由美、英、苏、中四国「共同托管」。
但是,三巨头并没有确定各自在朝鲜的势力范围。因为美国觉得,朝鲜半岛有太多日本士兵,而日本士兵又极其顽固,美军要去和他们硬砍,肯定会遭受巨大的伤亡,不如让苏军去啃这块硬骨头,美国好坐收渔翁之利。
哪知道,5 个月后美国就造出了原子弹。
1945 年 8 月 6 日,为了避免美军的伤亡,并且抢先一步拿下日本,美国派了一个「小男孩」,在日本广岛举行了一次大型烧烤。
斯大林听说以后,颇为紧张,赶紧在 8 月 8 日对日宣战。
8 月 9 日凌晨,150 万苏联红军从四面八方突进我国东北。
8 月 9 日上午 11 点,杜鲁门又派了一个「胖子」,在长崎举办了一次大型烧烤。
当天下午,日本昭和天皇一看,再不投降,真的就要「一亿玉碎」了,急忙在防空洞里召开了御前会议,大家一致认怂——投降。
美国听说日本要投降,非常激动,8 月 9 日晚上,在五角大楼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如何确保美国的远东利益最大化。
有人认为,整个朝鲜和日本,都应该由美军占领。
但杜鲁门还算清醒,知道美军不可能抢在苏军之前进入朝鲜,而且美国在朝鲜也没有长远的利益,如果把美军送到朝鲜北部,就无法保证在日本抢先登陆,所以,最好搞一个折中方案。
于是,美国国防部就根据杜鲁门的指示,花了 30 分钟,在北纬 38 度画了一条线。
为什么是三八线呢,有两个原因:
三八线刚好把朝鲜半岛拦腰截断,显得公平公正、童叟无欺。
1896 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注意,不是 1904 年的那场日俄战争),两个国家就是以三八线为界,把朝鲜分成了两半。
不过,三八线画好以后,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杜鲁门并没有第一时间通知斯大林。
一直到 5 天之后(8 月 15 日),也就是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当天,杜鲁门才给斯大林发了封密电,忽悠斯大林说,自己已经授权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以「三八线」为界,确定美苏两军的对日受降区。
而这个时候,苏联红军的前锋,已经打到了汉城附近,接近了 37 度线。
杜鲁门本以为,按照斯大林的脾气,吃到肚子里的东西,绝对不可能吐出来。
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8 月 16 日),斯大林就回了电报:「基本上不反对此项命令的内容」,已命令越过三八线的部队撤回。
不过,斯大林也提出了一个要求:日本也按三八线受降,也就是日本的千岛群岛和北海道归苏联所有。
最后,斯大林还以威胁的口气说:「我迫切希望上述的话中的意见,不会遭到任何反对」。
杜鲁门挖坑
杜鲁门经过两天的加班加点,的确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但给斯大林挖了一个大坑。
8 月 18 日,他忽悠斯大林说:千岛群岛可以让苏军受降,但是北海道需要斯大林和麦克阿瑟商量,因为,他已经授权麦克阿瑟全权处理日本受降事宜了。
8 月 20 日,斯大林让苏联驻日代表,去找麦克阿瑟谈判。
但麦克阿瑟和当年的关羽一样,极其强硬地表示:「没有我的许可,哪怕是一兵一卒登上北海道,我就立即逮捕包括你在内的苏联驻日代表团全体人员。」
斯大林一点也不纯真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暴击。
从当时的情况看,麦克阿瑟拒绝斯大林之后,斯大林完全可以命令苏联红军,继续向南朝鲜推进,原因有二:
雅尔塔会议有过规定,日本投降以后,日本本土和朝鲜半岛,都应该由美、英、苏、中四国「共同托管」。既然美国拒绝苏军进驻北海道,单方面撕毁了雅尔塔协议,苏联就完全有理由,拒绝美军进驻朝鲜。
从后面的情况看,18 天之后(9 月 8 日),美军才有三个师,从仁川、釜山登陆了南朝鲜,也就是说,美军登陆之前,苏军完全能够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可惜的是,斯大林害怕美国跑到苏联搞大型烧烤,竟然吞下了这口苦果。
这就为五年之后的朝鲜战争,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冲突不可避免
二战之后,尽管斯大林一再妥协,不想和美国发生冲突,但是,越怕事就越来事。
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已经决定了,西方国家不可能对其善罢甘休。
所以,二战刚刚结束 7 个月,1946 年 3 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就在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1947 年 3 月到 6 月,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出台,美国开始援助欧洲国家,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蔓延,美苏矛盾越发尖锐。
1948 年 2 月到 8 月,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又在欧洲挑起了柏林危机,在东方帮助李承晚建立了大韩民国。
作为对美国的反击,斯大林终于硬了一次。
1948 年 9 日,苏联帮助金日成在北朝鲜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但是,没过多久,斯大林又软了下来。1948 年底,苏军就主动撤出了朝鲜,希望能和美国缓和关系。
美军看见苏军撤了,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只好于 1948 年 12 月,宣布逐步撤出朝鲜。
但是,美军在撤出之前,又给韩国提供了价值一亿九千万美元的武器装备,包括 15 万支步枪,2000 多门火炮等等。
73 岁的李承晚,顿时兴奋了起来,随即对外宣布,要在两年内建立一支 15 万人的国防军,统一朝鲜半岛。
金日成大吃一惊,因为此时此刻,他的手里只有三个师,而且大部分还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
于是,1948 年 12 月,金日成赶紧向苏联寻求援助,要求苏联缔结互助条约,并提供武器。但是,斯大林仍然不愿刺激美国,拒绝了小金子的要求。
金日成没有气馁,1949 年 1 月,再次向苏联寻求援助,但斯大林和之前一样,又一次拒绝了。
金日成依然没有灰心,1949 年 3 月,他又亲自跑到苏联,希望能够说服斯大林施以援手,可是,又被斯大林第三次拒绝了。
金日成一声哀叹,只好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国内。
但一个月后,事情却出现了转机。
1949 年 4 月,斯大林收到情报,美军准备在 5 月全部撤出韩国,李承晚准备在 6 月对朝鲜发动进攻。
斯大林大惊失色,又急忙批准了援助朝鲜三个步兵师装备的计划。
但与美国无偿援助韩国不同,斯大林还狠狠地宰了朝鲜一把,问朝鲜要了:9 吨黄金,40 吨白银,15000 吨其它矿石。
另外,斯大林还借花献佛,给金日成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他问中国要解放军里的三个朝鲜籍步兵师。
于是,1949 年 5 月,金日成便派金一作为特使,带着斯大林的亲笔信,跑到了北平。
国家领导人一看,斯大林已经提出了要求,自己还能说什么呢,只好无偿地把三个师及其装备,全部交给朝鲜(哎,与苏联的 9 吨黄金、40 吨白银相比,实在是……)。
不过,为了防止金日成胡来,国家领导人还特意叮嘱金一:「朝鲜同志不要向南朝鲜发动进攻,要等待有利的形势,因为解放军主力已经全部南下,一旦美国干涉,不可能迅速地有力地给予支持。」
在中苏两国的帮助下,朝鲜军实力迅速大增,到 1949 年 9 月,已经扩充到 9 万人,而且还有三个师,属于身经百战的解放军。
金日成统一朝鲜的欲望,开始迅速膨胀。
但是,斯大林马上就给金日成泼了盆冷水。
9 月 23 日,苏共政治局会议上,斯大林在谈及朝鲜问题时,又明确提醒金日成,北朝鲜还没有做好进攻的充分准备,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全力加强南方的游击战争,发动全民起义,同时加强和平统一的宣传攻势。
金日成刚刚扑腾了两下的小心脏,又跌落到了谷底。
可是,5 个月后,事情又一次出现了转机。
新中国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宣布成立。
12 月 16 日,我国国家领导人以庆贺斯大林七十大寿的名义访问苏联,想废除国民党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让外蒙古、中长路、旅顺港全部回到新中国的怀抱。
斯大林显然知道国家领导人的来意,所以,当国家领导人提出,重新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时,斯大林很干脆地回答道:「这个问题可以讨论和解决……但苏中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缔结的,所以苏联领导层决定,暂时不改动这个条约的任何条款,因为哪怕是改动一条,都可能给美国和英国提出修改条约中涉及千岛群岛、南库页岛等等的借口。」
国家领导人十分不爽,只得暂时做了退让,但是,没过一会,国家领导人再次提出:「是否需要周恩来前来莫斯科解决条约问题。」
斯大林很不高兴地说:「这个问题您必须自己决定,可能需要周来解决其他一些问题。」
国家领导人为了不让晚会的气氛过于尴尬,只好不再说些什么。
但是,国家领导人仍然没有放弃努力。5 天之后,他又向苏联提出,要与斯大林进行第二次会谈。
12 月 24 日,会谈开始。国家领导人再次提出中苏条约问题,然而斯大林避而不谈,只是扯了一些越南、日本等国的问题。
国家领导人十分生气,又万分无奈,只好忍着一肚子火,又回到了住处。
但是,国家领导人仍然没有放弃努力,又给斯大林打电话,希望进行第三次会谈。但得到的回复却是:「斯大林不在家,可以去见米高扬。」
于是,12 月 26 日和 27 日,国家领导人又连续两天和米高扬以及苏联其他领导人进行了会谈。
可所有人给国家领导人的答复只有两个字:不能。
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拒绝,国家领导人终于彻底火了。后来国家领导人回忆说:「在开完斯大林的祝寿会以后,我在莫斯科没事干,我就发牢骚,骂娘,估计他们会听到的。我对苏联党的联络员说,我在这里没事,但是,我做了很重要的事情,第一吃饭,第二拉屎,第三睡觉。每天做这三件事。他们让我参观,我不去,不答应同盟条约,我哪里也不去。」
就这样,中苏第一次谈判,一时之间成了僵局,谁也不愿意做出让步。如果历史按此发展下去,估计到最后,中苏条约也难以签订。
但这时,英国却来了一个神助攻。
英国通讯社见国家领导人几天没有露面,就放出风说:「斯大林把国家领导人软禁起来了。」
斯大林表示这锅自己可不背,赶紧在 1950 年 1 月 1 日,让驻华大使罗申去拜访国家领导人,以便证明国家领导人没有被软禁,还好好地待在莫斯科。
国家领导人见到罗申之后,突然心生一计,准备刺激一下斯大林,故意透露了一些绝密消息:「最近几天,收到了北京的报告,缅甸和印度政府表示他们愿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久英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也将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上采取明显步骤。」
斯大林一听,顿时有点慌了,如果中国和西方的关系缓和,苏联在东亚的利益,必然受到威胁。
于是斯大林终于决定向中国让步。第二天,便让莫洛托夫和米高扬前往国家领导人下榻的别墅,商讨重新签订中苏条约的事项。
国家领导人大喜过望,立刻给周总理发电,让其前往莫斯科。
经过 1 个多月的反复磋商,1950 年 2 月 14 日,苏联终于和新中国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意将中长铁路归还给中国,太平洋舰队撤出旅顺港。
但是,失去了旅顺的斯大林十分不爽,为了取得新的不冻港,几天之后,斯大林就把金日成叫到了苏联说:「现在的形势与过去不同了,北朝鲜可以开始行动了……但这个问题必须同中国同志讨论。」
金日成快笑成了一朵菊花,5 月 13 日,赶紧窜到了北京,趾高气昂地通报了他与斯大林会谈的内容。
国家领导人非常吃惊,也非常地难以接受,因为这个时候,解放军正要解放台湾,而且美国还明确表示过,不会干涉解放台湾。如果朝鲜战争爆发的话,美国必然干涉,解放台湾就必然推迟。
所以,还没有和金日成交谈几分钟,国家领导人就中断了谈话,急忙让周总理赶往苏联大使馆,要求苏联大使立刻给斯大林发电,以证实金日成的说法。
第二天晚上,斯大林回电说:「鉴于国际形势已经变化……同意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与此同时已商定,问题最终必须由中国同志与朝鲜同志共同解决,在中国同志不同意的情况下,问题必须留待下一次讨论解决。会谈详情可由朝鲜同志向您讲述。」
国家领导人看到电报后十分恼火,几年之后,他还多次向米高扬、赫鲁晓夫等人抱怨,金日成到北京,完全是通知,根本不是商量,自己实际上被蒙在鼓里。
可事已至此,国家领导人已经无力回天,只好被迫同意了金成日的作战计划。但「国家领导人」还做了最后的努力,5 月 15 日,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金日成:作战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部队行动要迅速,包围主要城市,但不要为占领城市延误时间,要集中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样才有可能赶在美军干涉之前,统一整个朝鲜。
可惜,把干死 7 个日本警察,都称作「普天堡大捷」的金日成,根本不听劝告。他向「国家领导人」断言道:斯大林已经说过,帝国主义不会干预,因而不必加以考虑。
就这样,一个多月后,朝鲜战争正式爆发了。
战争爆发
1950 年 6 月 25 日,北朝鲜的 13 万大军,从三八线全面出击,直插韩国腹地。
韩国军队,因为兵力不足(前线仅 5 万),加上缺少坦克等重武器,所以,被打得节节败退。
加载中…
截止 9 月 14 日,北朝鲜军已经占领了韩国 90% 的土地,仅剩釜山还在敌军的手中。
加载中…
远在北京的国家领导人提醒金日成,美军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可能会在仁川登录,切断北朝鲜军的退路。
加载中…
可是金日成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没有在意。
1950 年 9 月 15 日凌晨两点,果然如国家领导人所料,麦克阿瑟亲自指挥美国第十军,从仁川登录,并向不远处的汉城杀了过去。
腹背受敌的金日成,这才大吃一惊,急忙命令北朝鲜军迅速后撤。
但为时已晚,在美军的围追堵截之下,13 万北朝鲜军,最终撤回三八线的仅有 2 万多人,损失高达 80%。
9 月 22 日,美军收复汉城。随即 15 万美军兵分东西两路,继续向北挺进:
西线,第八集团军(下辖第 7 师、第 24 师、第 25 师和第 1 骑兵师),大约 8 万多人,从汉城出发,攻占平壤。
东线,美国第十军,7 万多人由元山登陆,经长津湖挺进鸭绿江。
加载中…
紫色为鸭绿江,红色地点为我国和北朝鲜的势力范围,黑色为联合国军占领的地区以入进攻路线
中国政府立刻发出严正抗议: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必然起而抵抗。
但是骄傲自大的美国人,完全置之不理,并派飞机轰炸了我国东北。麦克阿瑟更是声称,要在感恩节(11 月 23 日)之前占领整个朝鲜。
10 月 3 日,金日成特使朴一禹带着金日成的亲笔信,急速赶往了北京。
金日成先在信里解释了,以前为什么没有听从国家领导人的警告:「在美军侵略军登录仁川以前,我们的战况不能说不利于我们……,我们有可能争取最后的决战的胜利……」
接着,金日成又降低姿态,向国家领导人提出请求:「敬爱的毛泽东同志!我们一定要决心克服一切的困难,不让敌人把朝鲜殖民地化和军事基地化……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其实,朝鲜战争刚刚爆发之时,国家领导人就已经预料到了金日成会大败而归,前来求救。
所以,早在三个月前(7 月 13 日),国家领导人就做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命令解放军最精锐的 4 个军(38 军、39 军、40 军、42 军)以及 3 个炮兵师,合计 25 万人,向东北集结,组成东北边防军,布防中朝边境。
同时,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但由于粟裕身患重病,时常晕倒,并没有到任。
10 月 3 日,朴一禹向国家领导人求救之时,国家领导人立刻召开了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是否出兵朝鲜,并想让林彪担任志愿军总司令。
但是,林彪却不赞成出兵。于是,国家领导人立刻给远在西北的彭德怀发电,让其赶回北京。
10 月 4 日,彭德怀乘坐飞机火急火燎地赶到了中南海。这时候,中央的领导们,又开了一次会议,商讨是否出兵朝鲜。
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与美国工业力量、军事装备,相差甚远,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打。
一部分人则认为,唇亡齿寒,新中国的工业都在东北,如果美军陈兵鸭绿江,东北将永无宁日。
彭德怀虽然在会上没有发言,但内心深处已经翻江倒海,反复思考着是否出兵。
当晚,彭德怀一夜未睡。10 月 5 日,他立刻赶往中南海,对国家领导人斩钉截铁地说道:「立即出兵到朝鲜作战……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国家领导人对彭德怀的勇气极为赞赏,从此下定决心,出兵朝鲜。
10 月 8 日,国家领导人下令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立刻乘坐飞机赶往东北。
另外,周总理和林彪也在当天早上 8 点,乘坐飞机赶往了苏联,与斯大林商讨苏联的援助事宜。
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原来答应给予志愿军空军掩护的斯大林,却突然害怕与美国直接产生冲突,于是改口说:「并不准备马上提供空中掩护,而且提供掩护也只限于在鸭绿江中国一侧。」
周总理和林彪大吃一惊,反复劝说斯大林,希望他能够提供空中掩护。斯大林这才勉强同意,可以提供 16 个苏联志愿空军团到东北进行后方掩护,但是,最早也要到两个半月以后了。
很明显,斯大林的「勉强同意」,只是拖延之计而已。在他看来,没有空中掩护的志愿军和北朝鲜军,两个半月后,肯定就被美军打到鸭绿江以北了。
周总理和林彪大失所望,于 10 月 11 日和斯大林达成了「放弃北朝鲜」的决定,给金日成和北京发电,让金日成和其军队,暂时退到我国东北,志愿军暂不出兵。
国家领导人收到电报后,非常震惊,立即下令部队停止行动,并让彭老总即刻飞回北京。
10 月 13 日,我国中央领导再次召开会议,讨论如果面对这一新的形势。
会议气氛相当沉闷,大部分人压力巨大,但国家领导人和彭老总经过反复思考,认为「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更不利。」所以,必须出兵朝鲜,哪怕没有苏联空军的掩护。
10 月 14 日,国家领导人回电苏联:「中共中央再度讨论了形势,决定不管中国军队多么缺乏武器装备,还是要给朝鲜同志军事援助。」
斯大林破听罢,颇为感动,据陈老总讲,斯大林还被感动的掉下了眼泪。
于是,1950 年 10 月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 6 个军,30 多万人,终于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