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摄影时候需要一支三脚架?
有的朋友会问,三脚架那么重那么大,都装不进随身的小挎包,那我为啥还要用三脚架,不用不行么?
其实,摄影和所有其他爱好、工作是一样的,只有比别人更加认真和用心,利用可利用的设备,才能达到别人随手一拍达不到的效果,而三脚架就是摄影入门的基础设备之一。
作为一种「稳定支撑系统」,三脚架在以下场景能稳定支撑相机、手机或者补光设备,帮助初学者获得与众不同的照片:
1、自拍留影或者合影
作为掌握一定摄影技巧的爱好者,求别人帮你拍留影,绝大多数场合都会失望——我和朋友也有过找路人帮自己拍照的经历,结果热心的路人连快门都按不下去(单反/微单在外行手里,没有合焦时候是无法按下快门的),实在是无奈的杯具。
在很美的风景地留影,只有自己用三脚架,认真构图、曝光调整,才能获得满意的留影或者合影。好在现在绝大多数相机都可以无线连接手机,让你选择到合适的拍摄角度完成拍摄。
2、拍摄「分身图」
有了三脚架的稳定支撑,我们可以在手动曝光模式下分别拍摄自己的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不同姿态的照片,然后通过 Photoshop 合成到一起,制作出有趣的图片来:
加载中…
3、拍摄夜景、慢门、HDR 等需要固定好相机的场景
有很多新手朋友,买到单反/微单之后,总会郁闷——为啥花了几千、几万买到的相机,拍的照片还没有手机拍的好看呢?
其实,利用三脚架支撑相机,拍摄夜景、慢门、HDR 等场景,就是单反/微单发挥自己优势的时候。
(1)城市夜景
城市夜景拍摄的一个要点就是在日落 20 分钟到 40 分钟之间的时段,拍摄蓝调效果的城市夜景。这个蓝调时段通过巧摄现场版 App 可以查到:
加载中…
蓝调时段通常在日落后半小时左右,这个时候光线比较暗,如果手持相机,拍摄的照片都是虚的:
加载中…
所以需要三脚架支撑来拍摄:使用光圈优先,曝光补偿略减,感光度 ISO100-800,手动对焦拍摄,就能获得类似下图效果夜景照片:
加载中…
(2)慢门效果
当夜幕将临,光线逐渐暗下来,如果使用光圈优先,我们会发现,f/8,ISO100 参数下自动对应的快门速度会越来越慢——从 1/30 秒、1/15 秒、1/8 秒到 0.3 秒、1 秒、2 秒甚至 4 秒等等。
此时,如果我们寻找一个单行线,对着机动车向前行驶的方向,三脚架固定好相机,使用 24mm 左右的焦距,手动对焦到构图的前三分之一处,然后选择快门优先拍摄模式,快门速度设置为 4 秒,减曝光补偿-0.3 到-0.7,就能拍到这样的照片:
加载中…
(3)HDR 拍摄效果
夕阳晚霞、窗口等场景,拍摄的时候如果曝光补偿加,总会觉得过曝,如果曝光补偿减,阴影里的元素又变得很暗没有细节。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设定为 HDR 拍摄效果,这个模式下,相机会自动拍摄三张照片,一张曝光补偿减,拍到窗外、太阳附近云彩曝光适当、细节丰富、颜色饱和的照片,一张正常曝光,一张曝光补偿加,拍到室内、阴影里曝光合适、细节丰富、颜色饱和的照片。
相机内部会自动选择减曝光补偿拍出的有细节颜色饱和的天空、加曝光补偿拍出的有细节和颜色饱和的地面、阴影和正常曝光的元素,合成到一起,获得一张高光(天空白云、晚霞等)、暗部阴影(树荫、阴影中、地面、海面)的细节都充分表现出来的「高动态范围」的照片。
加载中…
(4)拍摄视频、延时摄影
如今,优质的视频分享平台有很多,视频中诸如风起云涌、日出日落、光影流转、人来人往、花开花落、器物组装等场景,用相当于视频快放形式的延时摄影(也称为「缩时摄影」)来拍摄要比拍摄单张照片的效果好得太多。但自媒体或 UP 主如果要拍摄固定机位的视频,手持往往会因为太累、抖动等问题导致失败。
所以,视频、延时摄影的固定机位的稳定拍摄,需要三脚架支持。
初学者如何选择第一支三脚架?
在摄影圈有一句谚语:「当你买到第三支三脚架,才是对的」,我自己其实也经历过这三步曲,这里通过自己的血泪教训来给大家一些思路。
购买第一支三脚架,要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低预算、轻、小、延续性。
1、预算按照低投入考虑,但不能一味省钱
日常从事摄影培训的时候,见过很多新手朋友选择了错误的三脚架——
场景一:使用买相机时商家赠送的,号称三百元的铝合金板材弯折+劣质塑料制作的不足半斤重的扳扣式三脚架。这种三脚架,成本也就几十元左右,劣质的回收塑料用了一年多就变得麻花一样酥脆,且毫无操控手感,只能在光线非常好情况下使用,因为这种三脚架稳定性级差,手指稍微一碰都哆哆嗦嗦,更别说用于夜景、慢门、延时摄影、视频等拍摄了。更可怕的是,风大一点点或稍有不慎就会摔坏相机,这就得不偿失了。
场景二:三百元购买全尺寸(脚管全部打开时候超过一米五)三脚架,限于成本,厂家不得不偷工减料,导致三脚架的锥度特别窄,也就是说三脚架腿张开角度特别小,缺乏稳定性和良好的抗风能力;塑料、橡胶件的抗老化性能不行,一年多以后就变脆发黏,用起来手感差,操控差,心情更差。
场景三:购买桌面三脚架在户外、旅行使用。桌面三脚架就是支撑起来以后高度低于 20 厘米的小型三脚架,用料少,自然价格便宜,在家里拍摄美食、微距、首饰等产品没有问题,外出在咖啡馆里等地方也可以使用。
但是如果在大草原,桌面三脚架放下去都找不到了,更不用说拍摄,使用局限性非常大,连留影自拍时候都要大角度仰拍……
场景四:购买独脚架妄图替代三脚架——从设计上来说,独脚架只有一根腿,价格自然比三条腿低,但是在超过 1/8 秒等场景下,起不到良好稳定作用。
2、重量选较轻的
初学者对摄影一般还没有太痴迷,每次拍摄都负担过于沉重的器材会消磨自己刚萌发出来的摄影热情,所以选购时要在比较轻便的三脚架中考虑。
3、体积较小
理由同上,不要在学摄影初期背着太大的器材,磨灭热情。
加载中…
4、延续性原则
延续性指的是如果摄影这个爱好特别对自己的路,且计划今后还要投入更多预算购买更多器材时,这个初级的三脚架还能作为某些特殊场景的补充来继续使用。比如,以后替换了各种更贵、更好用的三脚架,但是外出摄影时候,很多摄影师还是会带着入门级别的三脚架,用来支撑轻量的器材、手机、DJI Pocket 2、口袋全景防抖相机 Insta360 ONE X2 等等拍摄设备拍摄延时摄影、慢门等等。
所以,对产品的质量、耐用性要有适度超前、较长使用期的投入考虑。
三脚架基本构成和类别
一般初学者能接触到的三脚架,都是三脚架+云台的套装,一般约定俗成就叫三脚架,但是如果选购比较高端的三脚架,一定要弄明白三脚架、云台、三脚架+云台套装的区别,别买回一个没有云台的三脚架后,另外还要花好几千加一个云台。
三脚架的结构主要有:云台、中轴、脚管、脚钉。
加载中…
快装板也是三脚架必不可少的部件,没有它,三脚架无法和相机连接。
云台都是可以拆下、更换的,连接螺丝有两个规格,可以购买转接螺丝,也可以倒置、变换。
加载中…
新手能接触到的三脚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和参数的区分——
从高度上来讲,主要有全尺寸和桌面型两种
加载中…
材质上,入门三脚架有碳纤维、镁合金、铝合金、塑料等不同材料
一般来说,碳纤维是中高端三脚架使用的材料,兼顾刚性、稳定性和轻便,而且冬季手感要比金属材料的脚管友好很多。
加载中…
部分入门级别三脚架采用镁合金,低成本下保证了刚性和稳定性;部分「八爪鱼」(下图左二)结构三脚架材料是塑料,刚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差,但是支撑手机、卡片机或者 3000 元左右的入门小微单还可以,大型相机就不要轻易挑战了。
加载中…
高度的锁紧方式上,分为螺旋式、扳扣式
螺旋式又分逐节拧紧式(左边)、落地端拧紧式(右边):
加载中…
其中,螺旋式优点是收纳后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在礁石或野外不平的地面上调节三脚架不同高度时比较方便;缺点开启、收纳需要一节一节进行,比较繁琐,对机械不熟悉容易拧错方向。
节数上,分为一节、两节、三节、五节等
最简单的比喻是,单节手指用力去板不会弯曲变形,两节手指用力去扳有变形,三节手指扳起来变形就更大。
展开以后 1.2 米的三脚架管脚高度,三节设计的三脚架,操控方便、变形小、稳定性好;如果是五节设计,同样是 1.2 米的高度,展开时候,就要多拧 2×3=6 次脚管,收起来时候,又要多拧 6 次脚管,而且用力向内推动,变形的概率会更大。
如果是伸入海中使用,无旋转或者扳扣结构的单节三脚架设计是最理想的,希望有厂家能研发这样的三脚架给拍海的摄影师。
其他类别的稳定支撑系统
比如,大力夹——就是夹在栏杆、木栈道、扶手等处的稳定支撑系统,以及八爪鱼结构的捆紧方式的稳定支撑系统,适用于不同场景和器材,下图栏杆上支持长焦镜头和一台手机的就是两个型号、三个大力夹:
加载中…
但初学者建议不要用它们来替代三脚架,因为这些稳定支撑设备应用面比较窄,还是多考虑常规场景更好。
常见的入门三脚架品牌与值得关注的参数
入门级别的三脚架,常见的是国产的小众但质量做工较讲究的品牌,其中相对略贵的有马小路(Marsace)、徕图(Leofoto)等;价格比较亲民的有百诺、富图宝、思锐、伟锋等。
三脚架常见的参数,以马小路 ET-1541T 套装为例:
选购中比较重要的参数主要有脚管节数、最高高度、最低高度、收合长度、云台球体直径、重量、承重能力、脚管张开角度、中轴是否可拆卸、中轴是否可以倒装、可否反折、脚钉材质、脚管材质、脚管直径等。
加载中…
不同参数对拍摄的影响如下:
加载中…
入门级别的三脚架推荐
根据日常使用和查询数据,选择一些型号推荐给大家,以价格从高到低排列,数据整理自厂家淘宝,实际请以厂家宣传为准:
1、羽量级全尺寸便携三脚架 XT-15
加载中…
超轻量化的全景云台设计,上图左右都是 XT-15 便携强支撑三脚架,一个支撑手机拍摄,一个支撑全画幅微单套机拍摄。
加载中…
注意事项:
这支三脚架采用的落地端拧紧式,适合定点拍摄星空和延时摄影,不适合需要频繁调整三脚架高度或寻找不同拍摄角度的慢门等拍摄场景;
在灰尘、扬沙比较大的环境,最好保护好云台,否则会导致云台松动;
底部接触地面,收起时候会弄脏手;
不适合没有脚架环的长焦镜头,不适合风大场景。
2、徕图 LS-224C+LH-25R
无中轴紧凑设计,云台低重心、双全景设计。快装板具备 D 型环可以徒手拧紧松开,具备隐藏式 1/4「扩展螺孔。三种支撑角度调节,可以另购中轴增加高度。
加载中…
3、ET-1541T 套装
加载中…
适合轻型单反/微单入、能用于手机拍摄的入门级轻型、4 节的高性价比三脚架,碳纤维材质脚管,云台具备全景功能,配合专用快装板,具备防相机脱落功能。
和其他入门级三脚架不同,它的第一档开合角度和捷信三脚架一样都是 25 度,抗倒伏能力更强,高度可以升至 152.5 厘米,自重 1.41 公斤,承重 8 公斤,两档角度是 25˚和 70 度,中轴可以拆卸。
加载中…
我们曾多次在热带的柬埔寨的湖水、瀑布潭水和青岛海水中使用 ET-1541T 套装,四次经历过青藏高原苛刻的环境,灵活可靠,没有掉链子。
4、百诺 IF 19
为行摄而生的户外旅行三脚架,中轴可倒置、云台提拉式安全锁紧设计。
加载中…
5、思锐 A1005 反折三脚架套装
云台带安全锁和水平仪,可组装成独脚架,中轴可倒置,快装板有方便拧动的 D 型环。
加载中…
6、富图宝 E-4i
便携反折,中轴可倒置。
加载中…
三脚架的选择雷区
三脚架这个装备,承载了初学者全部或者 60% 以上的投入,因此不可儿戏,选择太差的三脚架,不仅起不到稳定支撑效果,而且很容易摔了相机。
以下是几个选择时需要注意的「雷区」:
不要预算太低:比如在 150 元到 500 元的价格区间去选择全尺寸三脚架,成本太低导致操控困难,一年左右部件就会老化破裂、产生松脱等。
不要使用独脚架代替三脚架:独脚架就相当于一个拐杖,除非你另外买一把铁锹随时扛着,到地方就挖坑把它埋起来,否则起不到任何稳定作用。
不要带桌面三脚架去旅行或者留影拍摄:桌面三脚架必须要凭借足够高,顶端平面的桌子、台阶、围墙、垃圾桶等辅助,否则不便于操控、视角太低。
以超广角镜头为主拍摄时候,经常需要靠近主体构图,所以不要以三脚架加上相机以后和自己眼睛高度一样的标准去选择三脚架——三脚架的最高高度越高,拍摄自由度越高。
为自己留影也不用选高度和自己一样高的三脚架,因为如果和你头顶平齐,广角镜头拍摄时候会头大肚子小,显得很滑稽。
入门三脚架使用要点
(1)三脚架是一种机械结构紧固的工具,再好的三脚架,再熟练的操作,都可能会出现意外,因此行动中尽可能把相机背带挂在脖子上,避免相机掉落。
(2)三脚架升起中轴时,尤其是两段式中轴,稳定性会变得很差,因此在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的拍摄中,轻易不要升起三脚架中轴!正确的做法是先把所有脚管都伸出之后,如果还不够长再升起中轴。
(3)人需要离开三脚架的时候,请把相机背带捆好在三脚架上。
(4)使用长焦镜头的时候,必须把快装板装配到脚架环上,然后把脚架环固定在三脚架云台的前后平衡的位置,也就是云台不完全拧紧的时候保持镜头和机身相对平衡。
(5)在泥地、沙滩拍摄时候,如果需要低角度,只伸出一根脚管的时候,要伸出最底下最细的那根,拍摄完毕之后要清洗脚管上的泥沙。
(6)如果需要反复调节脚管长度,但无需展开全部脚管的时候,要以先全部伸出最底下一根,再全部伸出距离脚钉第二近的脚管的方式进行,这样调节高度时候动最上面一根就可以,很方便。
(7)白天拍摄大合影、延时摄影,晚上拍摄夜景、车轨、星空等题材的时候,要使用手动对焦,自动对焦会失灵。单反使用实时取景(佳能)、即时取景 LV(尼康)、微单使用液晶放大,拧镜头手动对焦。
(8)三脚架打开时候,要略用力向左右抻到最宽角度,以便获得最稳定的支撑。
(9)螺旋结构脚管伸长时候,如果拧了半圈,也就是 180 度还没有紧固,可能是拧反了,请对照三脚架上的松紧图标,左手拿三脚架上端,右手向后是松开,向前是紧固,不熟悉的朋友要反复练习。
(10)不要让泥沙接触到三脚架关节和云台附近,更不要把三脚架包扔到沙滩上。
(11)天气预告风力超过 5 级,也就是小树摇摆,海浪泛白沫,或者明显感到有风的时候,可以使用塑料袋+砂石、石头、满瓶矿泉水等制作石袋,距离地面一寸防倒。
(12)三脚架要避免躺放在道路上,因为脚管一旦踩弯就无法调校到笔直的原状。
入门三脚架使用雷区
️(1)在游客较多的博物馆、景区、人行道等公众场合严禁使用三脚架!可能绊倒奔跑的孩子、眼神不好的老人,妨碍残障人士的轮椅等通行,危及他人安全。
️(2)需要移动机位的时候,在距离为几米且附近没人时,可以双手端着移动,严禁把三脚架收起后扛在肩上走路或者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