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根本无法想象,千年前的古人对「器官移植」有着多么疯狂的想象。
他们坚定地相信融合动物强壮躯体可以获得更强大的力量,更认为用上优秀的人的脏器会变得优秀。
所以四千多年前,埃及人创造出狮身人面像,企图将人类的智慧与狮子的力量结合在一起;而印度的智慧之神甘尼萨(Ganesha)则是将大象的头与人的身体拼接在一起,象征人与象的智慧融合。
后来,随着医学的发展,移植获得力量的想法渐渐地变得可操作。于是人们把猩猩的、山羊的睾丸放在自己的精囊中,想让江河日下的男人更加威武雄壮。
在中国古代,李渔的《肉蒲团》中,术士天际真人在明朝就攻破了海绵体异种移植的世界难题,将「狗肾」填进了自卑的未央生下体,自此「魁梧奇伟」「可以横行天下矣」。
而蒲松龄笔下的陆判官更是医术高超,他去书生朱尔旦家喝酒,看到书生写的文章,觉得实在狗屁不通,就想到更彻底的办法。
朱尔旦酒醉后醒来发现陆判官正坐在床边,认真地给他开肠破肚,还整理了肚子里的脏器,把一颗从地府千挑万选的好心脏替他换上,自此书生文思泉涌、金榜题了名。
(一)酸爽
不需要远古到几千年前,即便几百年前人类社会都不存在真正的外科医生。
那到底是什么人在从事医生这个行业呢?
理发师作为一个平时要动刀的群体,就顺便把外科手术的工作也包揽了过来。
他们可以拔牙、清除脓疮,甚至截肢,但是这些手术都属于三无手术,无麻醉、无消毒、无止血。
理发店外的红蓝条色灯柱也有着特别的含义,圆柱代表受伤者的手臂,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
在那时,如果一个理发店外这样的柱子在旋转,就说明里面正在手术。
一位名叫塔利亚科齐的意大利人,在 16 世纪创造的鼻子重塑手术算是历史上第一个较为有技术含量的移植手术了。
当时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随心所欲的生活带来了梅毒的广泛传播,染病的人鼻子可能会出现溃烂,在那个无限追求美的时代,他们被认为肮脏且不详。
所以大多数面部受损的人会戴上面具生活,而有的人却选择了一个更彻底的办法——鼻整形。
作为解剖学教授,塔利亚科齐通过对 6 世纪流传于印度的皮肤移植记录的研究和优化,创造了独有的自体皮肤移植的鼻子重塑手术。
塔利亚科齐发现移植其他供体的皮肤,手术通常会失败,并且观察到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因此他认为,自体皮肤是唯一适合的材料。
加载中…
手术操作先从上臂皮肤开始,切开一块皮肤,但不会完全切除,而是保持它和手臂继续相连,因此细胞不会腐烂,然后用一块亚麻布把剥离的皮肤与前臂裸露的肌肉组织隔开。
然后再把这块掀开的皮肤固定并附着到患者的鼻子上,用特殊的工具将手臂紧紧固定在头部上,保持创面与鼻子一直处于接触状态。
保持这个姿势让患者的肱二头肌感到极度酸爽,大约 12 天后皮肤就会完全从手臂上脱离,再将皮肤切割定型,形成新的鼻子。
然后再利用漆器、金银管子对鼻子进行重塑,整个手术过程大约三到四个月可以完成。
这种奇妙的鼻整形术,在塔利亚科齐去逝后的几百年一直没再有人尝试,直到上世纪初才被英国和德国的外科医生接受,塔利亚科齐本人也因此种方法的发明而闻名于世。
虽然尚不能认定塔利亚科齐是整形外科技术的发明者,但他却是第一个以科学标准研究整形技术的人。
(二)大佬
鼻整形简单,因此成功率相对有保障。
但真正脏器移植手术难度巨大,在哪个只有止血带的时代,开胸移植与杀人无异。
直到 1902 年一位大佬的出现,才把外科医学掰到了一个理性发展的路上。
1894 年,法国总统萨迪·卡诺(SadiCarnot)在里昂被杀手刺伤腹部,因腹部门静脉断裂导致的出血不止,最终送命。手术医生认为,由于血管断裂无法修复,所以总统的命无法挽回。
这时,一个法国里昂医学院 21 岁的学生亚历克西斯·卡雷尔(Alexis Carrel)认为,如果在缝合伤口时顺便把血管也缝好,那总统就不会死。
加载中…
这场举国震惊的刺杀让卡雷尔产生了进一步研究的热情。
1896 年,卡雷尔在实习期间了解到有人已经成功缝合了破裂的颈动脉,但对更细小的血管如静脉,却依然束手无策,卡雷尔开始了自己的实验,他要用最细的针和线来完成。
所以卡雷尔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符合他想法的针和线,他并没有在外科用品店里找到合适的物件,反而是在离他家不远的一家小百货批发店里找到了。
然后,卡雷尔又去找了一名专家——一名丝绸刺绣工来指导他缝合,不久卡雷尔独创了一种精巧的缝合技术——三线缝合法,这不仅可以将将切断的血管缝合在一起,还可以让内部的血液永远不会碰到线,避免血栓的发生。
加载中…
1902 年,他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血管吻合术的论文,这篇论文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震动,论文中的某些方法直到今天还在被外科医生广泛使用。
1912 年,卡雷尔的血管吻合术获得了诺贝尔奖,并创立的血管外科。
(三)净化
在卡雷尔的血管吻合术被验证可行后,人们发现原来通过这种技术可以让手术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人类的胆子就大了起来。
没几年的时间竟然兴起了睾丸移植,而且不仅仅停留在实验阶段,而是进入了千家万户。
卡雷尔大概也没想到自己刚刚掰正的外科发展,又跑偏成了这样。
同样是 1912 年,一位名叫里奥·斯坦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库伯医学院(现在的斯坦福医学院),而后留校任教,后来斯坦利为了获得高薪,成为了加州圣昆丁监狱的首席医疗官。
圣昆丁监狱卫生环境糟糕透顶,男女犯人混合关押,因此肺结核等传染病在监狱里肆虐。
斯坦利和妻子在治疗犯人的过程中,妻子不幸染病去世了。
之后,斯坦利更是坚定了「净化」这个监狱的念头,他不仅成功申请在监狱里配备了单独的传染病隔离病房,把女犯送去了专门的女子监狱,并建立了监狱医院,一度让监狱的卫生水平提高了不少。
在 1881 年到 1920 年美国第三次移民大潮后,由于外来人口的激增,美国产生了很多有种族歧视的理论,这些人极端地认为「落后」的人种繁衍的后代会拖累整个国家变得落后。
斯坦利就是这样一位严格的优生信奉者。
斯坦利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落后人种」失去生育的能力,所以他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医术保留「高贵」的文明。
而监狱里这间新建成的医院中,医疗器材和设备齐备,简直就是为斯坦利准备的一个最完美的医学实验地。
在当时种族理论盛行的局面下,被关押进监狱的犯人基本都是「落后人种」,而且斯坦利认为犯罪更验证了这套优生理论,限制非必要种族的生育权,社会的犯罪率将大大降低,所以斯坦利把优生学实验迅速提上了日程。
斯坦利的优生学实验具体是什么呢?就是睾丸切除手术,和现在的公猫绝育手术原理一致。
尽管狱中犯人的死活不太被人关注,但是斯坦利也没办法强制让这些强壮的罪犯接受手术,毕竟哪个男人也不会自愿当「太监」。
斯坦利选择的办法就是——怀柔政策。
他先是在监狱内举办了运动会、喜剧表演还有变装秀等娱乐活动,拉近与犯人们之间的距离,获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再向囚犯们灌输绝育的思想,宣扬绝育能够为社会和下一代带来好处。
但斯坦利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依旧没人报名参加。
然后,斯坦利又变成了利诱。
他许诺给犯人爱吃的食物和优厚的待遇,这对那些被判终身监禁再也无法见天日的罪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这其中属杀人犯「蓝胡子」詹姆斯·沃森最出名,他曾娶过 22 任妻子并杀害了其中七任,在 1920 年被逮捕入狱。
在斯坦利的鼓动下,他成为了绝育手术的首批实验者,术后在狱中表现良好,所以斯坦利不仅让其他人把沃森当成榜样,还让他充当自己的助理,并成为斯坦利的经典案例。
直到 1940 年,斯坦利为监狱内 600 多名囚犯实施了睾丸切除手术。
斯坦利一边切除狱中「落后人种」的睾丸,一边用这些睾丸加强另外一些人的「男人味儿」,走上了器官移植的研究道路上。
那些被切除睾丸的犯人对斯坦利来说已经没有了价值,他把目光掉转那些一直坚持不移除睾丸的罪犯,这次他的「睾丸越多,精力越旺盛」话术正中这些人下怀。
刚开始的时候,他是将那些「落后人种」或者山羊、猪、鹿,甚至黑猩猩等动物的睾丸取出后直接移植到犯人的阴囊中,外面的白种老年男性听到风声后,也不惜重金购买。
结果总会出现排斥反应,排斥反应这四个字的背后,是犯人一次又一次身体上的折磨,组织坏死、切除……
1928 年的时候,监狱中一名杀人犯凯利被施行了死刑,斯坦利没有经过同意便将其解剖,还把他的睾丸切下,移植到了另一个犯人的阴囊中。
凯利的家属发现尸体被斯坦利擅自解剖,便将他告上了法庭,但死刑犯当时并不受关注,最后也是无疾而终。
数据表明,斯坦利一生至少做过一万例睾丸移植实验,但他的实验也并非完全没有价值,斯坦利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一种药物的研究:男人们的宝贝——万艾可。
(四)骗子
无独有偶,美国的另外一位在睾丸移植领域颇有建树的「男科专家」约翰·布林克利,也在 1920 年到 1930 年期间红极一时。
布林克利 11 岁丧父,这让他过早地就担起了养家的重任,他做过旅行电报员,还上街进行戏剧表演推销商品,但在业余时间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钻研圣经和一些所谓的家庭疗法上。
为了使售卖的营养品合法,布林克利搬去了芝加哥,打算在那里混个贝内特医学院的文凭,但由于他的不务正业,没有修完学业,也没有拿到医师从业资格。
但敢想敢做的布林克利却为自己保留了一个「男科专家」的称号,他用自来水兑上颜色谎称是来自德国的一种男科猛药,卖假药的时候后来东窗事发,他被送进了监狱。
出狱后,布林克利在堪萨斯安了家,这一次他知道了非法行医的厉害,想尽办法进入了堪萨斯医科大学,拿到了医学文凭。
布林克利接下来在堪萨斯开了一件诊所,一开始只是治疗头疼脑热,渐渐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
20 世纪这段时间,医学逐渐从蛮荒走进了较为科学的时代,媒体对医生新研究的报道又激动又盲目的,真实性其实有待验证。
布林克利一直心心念念自己曾经「男科专家」的工作,对这个领域的关注从未中断过。
报纸上说维也纳的内分泌学家尤金·斯坦纳赫给两只不同性别的大鼠换了腺体,导致男鼠女性化,女鼠男性化。
报纸上还说俄裔法国医生沃罗诺夫在法兰西医学院做了羊的睾丸移植术研究,成功让羊毛长得又快又好,羊毛产量激增,然后他开始尝试人体睾丸的移植,1921 年还把世界上 20 多位科学家汇聚一堂来看他的研究成果,当时褒贬不一。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儿都激励着布林克利,在他一次普通随诊中获得了绝佳的机会。
这次的患者是一名养了一大群山羊的农场主,农场主此前被其诊断为性无能。
当时布林克利在看到那些带着两只睾丸疯狂追逐雌性的雄山羊时,半开玩笑着说:「假如你能拥有山羊的一对睾丸,你的性无能问题恐怕就很容易解决了。」
被性无能困扰多年的农场主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听到布林克利这么说,当即就恳求他尝试着给自己进行移植。
布林克利顺水推舟还真的这么做了,他把一对山羊睾丸移植到了农场主的体内,奇迹也竟然真的发生了。
第二年,农场主的老婆就生下了一个叫比利的男孩。
这便是布林克利在睾丸移植上的封神之旅。
小男孩比利也被当时的报纸大肆报导,被称为第一个羊睾丸孕育的宝宝。
消息一经传出,一大批人都闻讯赶来,纷纷要支付 750 美元,迫不及待的想让医生把羊睾丸移植到到自己的阴囊中。
1992 年 4 月 22 日的洛杉矶时报的头条上赫然写着「挽救生命!布林克利医生手术全部成功!」
布林克利的名声迅速远扬,一时间他的山羊睾丸移植手术被人们称为创举,他也因此从生活窘迫的医生摇身一变成了真正的富豪。
在布林克利出名之后,他便开始大肆营销山羊睾丸移植术的神奇;在报纸上刊登了他抱着比利的照片宣传手术的效果;创办自己的广播电台 KFKB,意为堪萨斯最先,堪萨斯最强(Kansas First,Kansas Best)。
布林克利此时已经不是一个医生,而是一个彻底的商人,甚至创新地在电台里卖起了「野药」。
新闻报道了布林克利曾经来过上海和北京,野史记载一位康姓男人接受了这样的手术,所以才可以在 70 岁的高龄再迎娶一房新的姨太太,但这件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行医」多年,布林克利的睾丸移植手术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他的手术并没有移植睾丸的血管,只是将山羊的睾丸缝到患者的阴囊上,这样即便移植了,最终山羊睾丸也会萎缩脱落。
后来,在 1930 年堪萨斯医疗委员会举办的一个听证会,检查人员发现布林克利竟然签署过 42 份死亡证明。
也就是说,在布林克利手下,至少有 42 人死于非命!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生殖器官移植对于性功能的提升帮助很大,但这却是一门精细的科学,绝不似斯坦利和布林克利般的简单粗暴。
1930 年左右,美国医学家拉克就在公牛的睾丸中成功提取出了睾丸激素,并命名为睾丸酮,通过注射、口服和皮肤渗透,都可以治疗性功能低下的症状。
(五)科学
时间来到 1967 年 12 月 3 日凌晨,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南非开普敦格罗特舒尔医院深处的 2A 手术室里,放着两张手术台。
一张台上躺着的是 54 岁生命垂危的男子沃斯坎斯基,另一张台上是因车祸丧生的年轻女孩达沃尔。
此时的达沃尔已在十分钟前被宣布为脑死亡,唯一的生命体征就是那颗还有力地跳动着的心脏。
巴内德和他的助手们在沃斯坎斯基的手术台上,动作熟练地打开胸腔取出了那颗早已心力衰竭破败不堪的心脏。
护士迅速把一台心肺机与沃斯坎斯基的肺部连接起来,这台机器可以暂时维持住他的生命体征。
由于血管没有完全缝合,沃斯坎斯基的血液还在不断流失。
仪器逐帧记录着血液流失的速度,也计算着沃斯坎斯基的剩余生命,留给巴纳德医生和他的助手们不多了。
他们要利落而有序地取出达沃尔的心脏,然后再一根血管接着一根血管地接到沃斯坎斯基裸露的胸腔里,手术紧张地进行着,巴纳德医生额头上的汗也不知被一旁的助手擦过了多少次。
数小时的紧张手术,达沃尔年轻的心脏被移植进了沃斯坎斯基体内。
这颗心脏由最初的不稳定颤动到慢慢找到了节奏,开始有规律地跳动起来,这让巴纳德医生和他的团队激动不已。
这显然是整个医学史乃至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高光时刻。
为什么是 1967 年呢?
血管缝合、排异反应和器官保存问题是摆在人类器官移植梦想前的三座大山。
1903 年,卡雷尔解决了血管吻合的第一座大山,保证了器官进入受体内实现血管接通;
1962 年,有效的免疫抑制药物陆续被发现,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第二座大山被击破;
1967 年,低温保存技术让器官离体后,活性长达 24 小时。
到此,人类解决了这三大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有能力进行器官移植手术。
很快人类首例成功的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消息就在那个还没有便捷互联网的时代,以报纸这种传统的纸媒形式传遍了世界各地。
全球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生动地讲述了心脏移植手术的全过程,当然手术医生巴纳德也很快誉满全球。
手术完成的第二天,在沃斯坎斯基胸腔内达沃尔有力跳动的心脏已经能够完成的支撑起他的生命体征。
沃斯坎斯基的病情就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已经能够开口说话了。
令人遗憾的是 18 天后,沃斯坎斯基由于肺部感染还是离开了,但即使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达沃尔的心脏还在他的胸腔内有力地跳动着。
好吧,医生,如果您救不了我的女儿,就试着救这个人吧。
——女孩达沃尔的绝望父亲,1967 年,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