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你相信有天性很坏的孩子吗?

2010 年 11 月 8 号,晚上 10 点,加拿大多伦多。

寂静的街区里,一栋别墅里突然传出几声枪响。

屋主潘汉辉跪地求饶:「求求你!别杀我的女儿!」

他们的掌上明珠詹妮弗·潘此时正在二楼的卧室里,这是一个附近有名的「乖巧女学霸」,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行凶者听完笑了笑说:「你放心,我不会伤害她。」

然后面无表情地扣动了扳机,潘汉辉夫妇应声倒在了血泊里。

詹妮弗躲在二楼,全程听到了自己父母被杀害的过程。

之后,行凶者阴笑着上到二楼,走进了詹妮弗的卧室……

 

潘汉辉一家是街区里为数不多的亚裔移民。

1979 年越战,潘汉辉与何碧霞以难民身份逃亡到了加拿大,起初同在零件厂里打工谋生,后来二人生下了大女儿詹妮弗和小儿子菲利克斯。

加载中…

(潘汉辉与何碧霞合影)

但就是亚裔移民的后代的身份,给全家埋下了祸根。

潘汉辉夫妇在异国他乡受到了严重的歧视,努力改变命运就是他们一生的目标。

有了孩子后的二人更是拼搏努力,他们想到只要有了好的经济基础,孩子就会在未来拥有更多、更轻松的选择面和可能性。

所以,他们更是拼了命地赚钱。

潘汉辉夫妇不分昼夜地工作,积累了一些资本后开始尝试做生意。

到了 2010 年,潘汉辉夫妇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加拿大成功闯出了一片天。

他们不仅拥有两辆豪车(雷克萨斯和奔驰 C 级),还在多伦多买了栋大别墅。

在外人眼里,潘汉辉夫妇简直就是移民届的「逆袭典范」。

他们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教育子女更是严厉。

这对「虎爸虎妈」要求詹妮弗和菲利克斯必须要比土生土长的本国孩子、甚至白人孩子更加优秀。

他俩必须拥有好成绩、高文凭,因为只有这样,作为移民才会被人看得起,才会拥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然而这个朴素的道理对于刚上小学的詹妮弗和菲利克斯来说,无异于「你不懂我」「我没有自由」「你就是拿我当工具」等负面压力。

按道理说,这个嫌隙可以靠日常的亲密沟通而慢慢消融,但潘汉辉夫妇实在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我搬起砖就没办法抱你,这简直就是夫妇二人对待子女的真实写照。

因此,孩子对父母抗拒感越来越强烈。

说到底,这不过是家庭内部教育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引来了行凶者?

加载中…

(潘汉辉一家居住的别墅)

 

在詹妮弗在年幼时,她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詹妮弗,滚回你的国家去!

但这些事,潘汉辉夫妇从不关心,他们只关心女儿的成绩。

不论有多忙,他们每天都会去检查詹妮弗的各类作业。

詹妮弗的成绩如果达标,他们就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成绩不达标,就会是一通教导。

「詹妮弗,你一定要成为奥运会花滑冠军。」

「你的钢琴还需要练习,要谈的比其他小朋友都要好。」

「这次的成绩还是不够好,还得继续努力。」

……

面对这样的父母,詹妮弗的内心充满了恐惧。

她不再和父母交流任何事情,她变得越来越沉默,你们说我怎么做就好。

詹妮弗每天按照父母规划的时间表写作业、学钢琴、练习花样滑冰,奖状奖杯摆满了整面柜子,并且绝口不提跟学业无关的任何事情,成为了一个「乖巧女学霸」。

随着詹妮弗慢慢长大,她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吗?

根本不会。

因为在小学即将毕业时,詹妮弗迎来了叛逆期,此时的她,已经从「乖乖女」悄悄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

为了逃避父母的教训,为了让自己更轻松,詹妮弗学会了「糊弄」。

学习糊弄,作业糊弄,甚至连小学毕业考试也没放在心上,最后得了个大大的「B」。

考的不好?

改改成绩单不就行了。

看着父母拿着假成绩单脸上满意的微笑,詹妮弗「首战告捷」。

后来,詹妮弗直接伪造了一个「成绩单」模版,分数等级随便填。

因此,在自己女儿的整个初中时期,潘汉辉夫妇拿到的就是假成绩单。

加拿大「不请家长」的宽松教育和夫妇二人实打实的忙碌,让詹妮弗从初一骗到毕业,期间一直没暴露。

加载中…

(詹妮弗·潘)

除了学习,詹妮弗每天还要练习花滑和钢琴,毕竟这两样是门技术活,没办法作假。

在一次花滑练习中,詹妮弗因为一个走神,重重的摔在了冰上,膝盖韧带撕裂。

这对于潘汉辉夫妇来说,无疑是场暴击,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但看着女儿在病床上疼痛难忍的样子,他们并没有责怪詹妮弗。

但对于詹妮弗来讲,负担又少了一个。

转眼间,考大学的关键时刻到了,但詹妮弗却偏偏陷入了「爱情」……

这个人,是导致潘汉辉一家人死亡的重要人物。

 

这是一个典型的「蠢女孩爱上坏男孩」的爱情故事。

2003 年,15 岁的詹妮弗进入了高中。

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们参加社团、组织聚会,詹妮弗期待得不得了。

因为从小到大,长相可爱、学习好、会弹琴滑冰的詹妮弗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异性,她的父母,每次都会直接从源头掐断了友谊的小火苗。

潘汉辉夫妇认为,学生时期谈情说爱只会影响成绩,等真正从事了高薪工作,自然会遇到优秀的异性。

这句话 35 岁以后的已婚人士可能颇有体会,但是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犹如放屁。

高二时,詹妮弗被破天荒允许参加了一次「欧洲夏令营」。

当所有同学尽情地开派对、玩乐队,甚至抽烟、喝酒时,詹妮弗不擅长社交,只能悄悄躲在角落。

不过,一个名叫丹尼尔·黄的男生注意到了她。

这是一个成绩差的一塌糊涂,经常在外面惹是生非的小混混。

但詹妮弗哪里顾得上这些,面对对方主动打招呼,詹妮弗的脸颊瞬间通红,这还是她第一次被男生搭讪。

二人畅快聊天到深夜,詹妮弗内心埋藏多年的爱情萌芽,破土而出了。

加载中…

(丹尼尔·黄)

接下来的日子里,詹妮弗和丹尼尔的联系越来越多。

因为詹妮弗父母管的很严,所以他们两个总是在丹尼尔的车里偷偷约会,甚至为爱鼓掌。

在詹妮弗的心里,温柔的丹尼尔就是「拯救者」,是她人生中的唯一光亮。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一切都没有谈恋爱重要。

 

情场得意,考场失利。

和父母担心的一样,詹妮弗挂科了。

除了音乐课之外,她的其他成绩都是中等水平,微积分甚至都没及格。

以她如今这个成绩,不仅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之前获得的瑞尔森大学的 ED offer(提前录取)也要被取消了。

直到此刻,詹妮弗才慌了。

平时成绩下滑就算了,如果连高中都毕不了业、拿不到大学 offer,怎么跟家里「虎视眈眈」的父母交代?

这时詹妮弗会要怎么做?

当然第一时间去找这世界上唯一懂自己的男朋友。

在丹尼尔的车里,詹妮弗焦急无比,声音里满是恐惧和慌张。

「我的父母会杀了我!」

「詹妮弗,我可以帮你。」

在丹尼尔的支持下,她做出了一个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决定——伪造毕业证和大学 offer。

之后,詹妮弗凭借着多年的撒谎经验,再加上见多识广的丹尼尔的强大助力,两份看起来毫无破绽的毕业证和瑞尔森大学 offer 新鲜出炉了。

高中毕业时,詹妮弗给父母交出了这两份「满意」的答卷。

她与父母大谈特谈了一番自己的规划:首先,自己要去瑞尔森大学读 2 年本科,之后再申请多伦多大学的药理学专业。

詹妮弗不仅要伪造毕业证和大学 offer,还要伪装两年的大学生。

甚至,两年后,又伪造了一份多伦多大学 offer,再伪装两年大学生。

真是一个敢骗,其他人敢信。

 

那么,詹妮弗是如何做到不暴露的呢?

很简单。

白天,她美其名曰「出门上学」,实际上是去咖啡厅打工赚钱,抽空还会去教小孩弹钢琴。

下午「放学」后,她会背着书包按时回家,时不时还在书房假装看书、学习、查资料。

有时候碰到节假日或咖啡厅休息,她就去找丹尼尔约会。

在拿出「多伦多大学 offer」时,她提出搬出去住,住在学校附近,能够省下时间来学习。

果然,父亲立刻就同意了。

第二天,詹妮弗就从这个压抑窒息的家里搬走了,转头住进了丹尼尔租住的公寓。

在外人眼里,詹妮弗是多伦多大学的高材生,前途无量。

实际上,她只是一个跟男友同居的普通打工女,偶尔兼职钢琴老师。

接下来的 2 年里,詹妮弗的算盘打得叮当响,甚至连「毕业典礼怎么不让父母参加」这个细节问题都提前想好了。

2010 年,多伦多大学毕业典礼前夕,詹妮弗给父母打了通电话。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都爱我。」

「但是我们学校的毕业典礼只能允许一个人来参加,但不论是爸爸来还是妈妈来,我心里都觉得愧疚。」

「所以,我把我的名额让给我的同学了。」

也许是詹妮弗的演技炉火纯青,也许是潘汉辉夫妇极度信任自己的女儿,毕业典礼就这么被成功「糊弄」了过去。

但没过多久,她就露馅儿了。

这也是一家人悲剧的开始。

 

潘汉辉夫妇开始跟踪詹妮弗了。

因为他们自从女儿毕业后开始工作,心里就一直很疑惑。

詹妮弗在当地医院里做药剂师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但她自毕业搬回家住后,从没见过她的工作服和工牌。

「这些东西一直都在医院里放着,我没带回家而已。」

每当夫妇俩问起,詹妮弗都这样搪塞。

但这次,父母没有再相信她。

第二天早上,詹妮弗像往常一样按时出家门,开车去「上班」,但她刚走一半,就发现自己被跟踪了。

跟踪者,正是潘汉辉夫妇。

聪明的詹妮弗当机立断,立马改换路线,直奔「工作」的医院而去。

到停车场后,她像每一个前来上班的医生一样匆匆走进医院,镇定自若。

潘汉辉夫妇紧跟其后。

但可惜的是,詹妮弗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愣是跟丢了。

找不到女儿的踪影,潘汉辉夫妇无奈走出医院。

而此时的詹妮弗呢?

她蜷缩在医院急诊室的角落里,大力地喘着粗气,为刚刚的惊魂一刻感到后怕。

这一天,詹妮弗照常去了咖啡厅打工,以为自己又幸运的躲过一劫。

但其实,她的父母已经在家里静静地等着她。

傍晚时分,客厅没开灯,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份多伦多大学的「毕业证」。

詹妮弗还没来得及解释,潘汉辉就指着她怒吼。

「詹妮弗,我对你太失望了!」

「从今天起,你就呆在家里那里也不许去!」

成绩是假的、毕业证是假的、offer 是假的,还两张,就连出去跟同学合租也是假的。

这天晚上,潘汉辉夫妇大发雷霆,他们根本不会想到一直引以为傲的乖女儿,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

自这天起,詹妮弗被软禁了。

 

这时的詹妮弗反省了吗?

并没有。

卧室上锁,手机和电脑被没收,车钥匙上交。

24 岁的詹妮弗不仅失去了行动自由,还被夺走了一个成年人的尊严。

此时的她对父母充满了仇恨,并且在担忧自己突然跟丹尼尔失去联系,男朋友会不会着急?

现实是,詹妮弗多虑了。

丹尼尔不仅没着急,甚至还起了分手的念头。

毕竟跟詹妮弗在一起的这几年,他也时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点都不轻松。

并且,此时的丹尼尔已经是个小毒贩,眼界比之前高了许多,身边的漂亮女孩一波接一波。

不想分手是假的,只是没机会提出来。

过了一段时间,父母看女儿听话的很,想来一定是反省自己了,所以开始允许詹妮弗外出继续教钢琴,但在车里装了 GPS 定位。

借这个时机,詹妮弗第一时间就跑去与心心念念的男友相会。

但刚一见面,她就被泼了盆冷水。

「我们分手吧,詹妮弗,你永远脱离不了父母,跟你在一起我也很窒息。」

在曾经同居的公寓里,丹尼尔提出了分手。

詹妮弗顿时愣住了,人生中唯一一道光亮竟然要狠心抛弃自己。

想分手是不可能的。

这天之后,詹妮弗一有机会外出就去找丹尼尔,试图挽回自己的爱情。

但再怎么小心翼翼,还是被父母发现了。

「詹妮弗,他就是毒贩!」

「你要是再去见他,除非我死!」

而站在客厅中央挨骂的詹妮弗,低头不做声,乖乖地挨训。

但她的脑海里,一直在细细回味父亲刚刚说的那句话。

「你要是再去见他,除非我死……」

如果父母死了,她是不是就轻松了呢?

不仅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还可以跟丹尼尔继续谈恋爱,甚至结婚生子……

詹妮弗心动了。

当天晚上,詹妮弗就跟丹尼尔说了这个想法。

「詹妮弗,你疯了!」

丹尼尔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这是詹妮弗接受不了分手说的胡话。

「没有,丹尼尔,我没疯。」

「如果我的父母不死,我跟你永远不能在一起。」

「并且如果他们死了,这别墅和车子就都是我的,不是吗?」

听完詹妮弗的一顿解释,丹尼尔沉默了,但他此刻想的跟詹妮弗完全不一样。

詹妮弗家庭优渥,那栋大别墅和两辆车能值不少钱,她的弟弟还在上大学,翻不出什么波浪。

如果帮詹妮弗雇凶杀父母,顶多花费两三万加币。

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思来想去后,丹尼尔决定与詹妮弗旧情复燃,并一致决定:谋杀詹妮弗父母。

 

2010 年 10 月。

丹尼尔凭借自己贩毒的关系网,联络到了一个杀手,戴维。

戴维是丹尼尔的远房亲戚,本来要价 2 万加币,但看在亲戚关系的份儿上,只收 1 万加币。

为了快速作案,戴维又找来了两个帮手,伦福德和埃里克。

11 月 8 日晚上 10:00 左右。

詹妮弗借着手机微弱的灯光,蹑手蹑脚地从二楼跑至自家别墅的前门处。

咔哒!

门开了。

黑暗中的詹妮弗猫着腰,轻轻将房门虚掩着,留了一道细小的缝隙。

此时的杀手三人,已经来到了詹妮弗家附近。

突然,别墅二楼的灯开始闪烁。

三次开灯,三次关灯,这是詹妮弗发出的信号。

随后,杀手们动手了。

戴维带着人从前门直接闯入,直奔二楼。

找到詹妮弗的父母后,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拖下楼,对准头部分别开枪。(弟弟在外上大学)

加载中…

(现场照片)

之后戴维又跑回了二楼,将詹妮弗用鞋带绑在楼梯上。

这是早就商量好的,杀完人后把现场伪装成入室抢劫,并且由詹妮弗负责报警。

做完这一切,杀手们潜入黑暗,逃之夭夭。

但令人根本想不到的是,詹妮弗父亲幸运的没死,在昏迷几分钟后,他顶着血肉模糊的半边脸嚎叫着逃到了屋外,大声寻求邻居的帮助。

对此,二楼的詹妮弗并不知情,她以为这只是父亲临死前的哀嚎。

紧接着,她轻咳一声,调整好情绪,拨通了 911。

「我是詹妮弗!」

「救救我们,陌生人闯入了我家,他们在伤害我的父母!」

詹妮弗在电话里急促又绝望喊着,接线的警员立马把情况汇报给了警局。

几分钟后,警察赶到现场。

詹妮弗的母亲头部中弹,已经停止了呼吸。

父亲脸部虽被枪击,但捡回了一条命,陷入了重度昏迷,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

詹妮弗作为唯一的目击证人,被带到警署接受审讯。

加载中…

(第一次接受审讯的詹妮弗)

刚开始,詹妮弗表现的毫无破绽,毕竟之前十几年的撒谎经历让她底气十足。

但是,她还是太年轻了。

警察不是她的父母,不会被轻而易举的欺骗。

在詹妮弗经过两次审讯后,警方发现了好几个疑点:

第一个,詹妮弗如果被绑在二楼,是怎么给警察打电话的呢?

如果按照詹妮弗的说法,她是从裤子里拿出手机反手打电话,并打开免提。

但后来警方分析通话记录后发现,詹妮弗报警时的声音和气息,一定是紧贴着手机听筒的。

如果一个人真的被反手捆绑,根本无法这样打电话。

加载中…

(第二次审讯时,警察让詹妮弗还原案发打电话动作)

第二个,詹妮弗作为目击者,为什么能逃过一劫?

正常来说,如果歹徒入室抢劫被发现,一定会杀掉所有的目击者以保全自己。

除非遇到小婴儿、小孩子,他们可能会手下留情。

但詹妮弗是一个成年人,不仅没有被杀,身上连一点伤痕都没有。

第三个,歹徒怎么进入别墅的?

警方本以为,这是一起入室抢劫案。

但在调查现场后发现,不论是窗户还是房门,都没有任何损坏的痕迹。

除非,门是开着的。

带着这些疑问,警方把视线集中在了詹妮弗身上。

这个 24 岁女孩的身上,有太多疑点了……

 

詹妮弗被盯上了。

11 月 12 日,案发后两天,詹妮弗与弟弟为母亲举行了葬礼。

加载中…

(葬礼上的詹妮弗和弟弟菲利克斯)

别人以为,阴沉着脸的詹妮弗是在掩饰自己失去母亲的痛苦。

实际上,她只是在心里埋怨手脚不利索的杀手,让父亲没死成。

与此同时在她身后不远处,其实站着几个便衣警察,他们在监视着詹妮弗的一举一动。

突然,警察的手机响了。

「现在逮捕詹妮弗!马上!」

听到上级指示,便衣警察们一哄而上,把詹妮弗控制在原地,并铐上了手铐。

詹妮弗大声挣扎着,弟弟和亲朋好友们都被惊的愣在原地。

原来,詹妮弗的父亲潘汉辉奇迹般苏醒了!

在葬礼举行的同一时间,潘汉辉在医院里向警方道出了一个巨大真相。

「是她,詹妮弗,我的女儿。」

「那些歹徒,是詹妮弗的朋友,那晚他们还说话了。」

11 月 22 日,警方对詹妮弗进行了长达 9 个小时的审讯。

加载中…

(审讯室中的詹妮弗)

刚开始,詹妮弗坚决不承认自己想要谋杀父母。

她只是说自己的压力太大,想要自杀但没胆量,所以找了杀手来帮忙。

但是后来自己又反悔了,本来想取消行动,但歹徒却不同意,还争吵了一番。

所以他们就找上门来抢劫,顺便杀了反抗的父母。

显然,这个说辞不可采信。

因为警方在詹妮弗的另一部 iPhone 里找到了 100 多条短信,内容全是她与丹尼尔沟通的杀人细节。

看着铁证,詹妮弗渐渐松了口,承认自己谋杀双亲。

紧接着,男友丹尼尔·黄、三名杀手被逮捕,这场谋杀案的五名参与者全部被捕。

加载中…

(丹尼尔与三名杀手)

2014 年 3 月 19 日,本案开始庭审。

詹妮弗以谋杀罪被起诉,判处终身监禁,25 年不得保释,并被禁止与家人取得任何联系。

至今,她依然在监狱中服刑。

詹妮弗的父亲潘汉辉虽然活了下来,但因为大量的弹片留在头部无法取出,失去了工作和生活能力。

弟弟菲利克斯也离开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独自生活,很少联系父亲。

在这个家庭里,没一个人是幸福的。

 

回顾整个案子,詹妮弗雇凶谋杀双亲的行径让人毛骨悚然。

她到底是如何逐步走向极端的呢?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父母的高压教育吗?

在我看来,在詹妮弗前 24 年的人生里,影响到她的有四个方面:

1、移民背景

詹妮弗一家都是加拿大越裔。

潘汉辉夫妇从一无所有的「难民」一步步扎根加拿大,最后实现「移民」。

他们没有高学历,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流水线工人做起。

所以不论后来怎么被吹捧,这对夫妇在一开始留在加拿大的方式,都是违规的,不正当的。

一方面是亚洲人的面孔,一方面是底层移民的身份,所以詹妮弗和弟弟时常会在学校里受「欺负」。

在这种不友好的环境里,詹妮弗是无奈的。

同学们如果嘲笑她成绩不好,那她可以努力学习,争取获得第一名。

如果嘲笑她个头不高,那她可以加紧锻炼,尽量能快些长高。

但是,肤色、血统、父母背景这些东西都是命中注定的,詹妮弗根本无法反驳和改变。

所以,年幼的她把气都撒在了父母身上,觉得是父母连累了自己。

2、强势父母

在这段充满悲剧的亲子关系里,詹妮弗被父母寄予了厚望。

但与期待伴随而来的,是压力。

面对父母抛来的巨大压力,詹妮弗拒绝沟通,选择了逃避。

詹妮弗知道,父母最受不了的事情就是「不优秀」。

所以她非但没有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还用了最扎心的方式来变相报复他们。

谎话连篇,伪造成绩,假装上大学。

但是詹妮弗忽略了一点,父母爱她。

在被谋杀的那晚,潘汉辉夫妇的额头被迫抵在冰冷的枪口,他们用粤语互相安慰着对方。

随后,夫妇俩又用英文恳求杀手:「「求求你!别杀我的女儿!」

不知道站在二楼的「雇主」詹妮弗,有没有听到这句话。

如果听到了,她心里会闪过一丝犹豫吗?

3、帮凶男友

如果说 15 岁之前的詹妮弗,对父母的印象是个「坏人」

那么在 15 岁之后,父母在詹妮弗心里就是不折不扣的「仇人」,直到她痛下杀手。

之所以转变如此之快,要归功于一个人:男朋友丹尼尔。

在这段长达九年的爱情里,詹妮弗一直是卑微的那一个,为了紧紧抓住日渐成熟的丹尼尔,詹妮弗付出了巨大精力和情感。

詹妮弗是真的爱丹尼尔吗?

从来都不爱。

她爱的,只是静静倾听她诉说人生痛苦的丹尼尔,只是一个情绪的宣泄口。

而丹尼尔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最后下定决心帮女友谋杀父母。

丹尼尔知道,在谋杀成功之后,以詹妮弗的性格一定会把所有的财产全数奉上。

到时候一脚踹开詹妮弗,也不是没可能。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搭讪詹妮弗的男孩是个正义上进、识大体的人,结局是不是就不会如此惨烈?

4、双面人生

双面人生,是搜索「詹妮弗·潘」时出现最多的标签。

表面上,詹妮弗是个名校毕业的高薪药剂师。

私下里,她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有拿到,全靠伪造全靠骗。

那么,在这个长达十几年的巨大骗局里,詹妮弗难道没想过跟父母坦白吗?

她一定想过。

试问,谁会想过提心吊胆、日日惶恐不安的生活呢?

但是,詹妮弗没机会了。

如果说小学毕业伪造成绩后,她跟父母大胆坦白,也许除了挨一顿骂之外,不会有任何严重的惩罚。

詹妮弗一边享受着「轻松」的学习,一边贪恋着父母看到成绩后的好脸色。

她越来越不敢说实话。

同样,随着詹妮弗撒谎的次数越来越多多,事情演变的也越来越严重。

从刚开始的「不敢说」,到后来的「不能说」,詹妮弗在男朋友丹尼尔的强大精神支撑下渐渐走远,直到最后走向黑暗……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你相信有天性很坏的孩子吗?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