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市场经济一定会导致贫富差距吗?(收入差距) 

本文关系到大家一个非常热点的话题,也有很多人问我:

怎么看待收入差距的问题?中国是不是一个高收入差距的国家?

【问题引入:从各国的收入差距现象谈起】 

我们先从收入差距的指标来看,全世界范围之内有一个度量收入差距的指标是非常通用的,叫基尼系数。

通常我们把基尼系数划分为几个档次,如果基尼系数在 0.4 以下,这个国家的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合理的。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的发达国家,都在这个水平之上。

那么收入差距,如果基尼系数超过 0.4,有两个代表性的国家,一个是中国,另外一个就是美国。

如果收入差距再高一点,有没有基尼系数超过 0.5 甚至达到 0.6 的国家?也有的。大量集中在拉丁美洲,这也是我们通常为什么说要避免中国出现拉美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中国的基尼系数,曾经有一个阶段就高到接近于 0.5 了,如果再高一点就会达到拉美国家的状态。但是好在根据官方的统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在 2009 年之后已经开始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我们终于避免了拉美化的状态。 

那么中国是不是一个收入差距非常高的国家,到底怎么看这个问题?

跟中国收入差距几乎同样高的另外一个大国——美国,又是为什么出现收入差距大的现象?在美国前些年爆发了一场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在纽约的市中心、华尔街附近的小广场上,很多人搭着帐篷住在那里,举着各种各样的标语,来反对整个世界的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好处只被 1% 的人获得了,另外 99% 的大多数,没有获得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好处。这些现象又怎么理解? 

在经济学里面,我们面向公平和效率两个目标。很多人都认为这两个目标天然是矛盾的。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收入差距的水平又比较高。最近,大家经常引用的一个数据,就是关于我们的个人所得。今天在中国,我们要交个人所得税的话,起征点是 5000 元人民币/月;但是达到这个起征点、在交个人所得税的人,只占整个中国人口的 10%。也就是说,对于大量的劳动者来讲,其实他的收入每个月还达到不了 5000。

这是大家经常会举到的一个例子,来证明我们现在的贫富分化是非常严重的。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比较极端的看法,认为市场经济只管效率,只管经济增长,但是对于公平我们是不管的。真的是这样吗? 

另外,今天的年轻人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比如说有人觉得,我这么努力,每个月的收入就只有几千块钱,这个社会是不是越来越固化了?社会是不是已经形成了一些打不破的阶层?

那么,我们怎么来看待一个社会的效率和平等这样一组关系?不平等是不是就一定不好? 

【原理解析:收入差距的基本原理之一——禀赋】 

接下来我们就抽丝剥茧地解释收入差距和不平等所形成的原因。我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在某一些特定的条件之下,效率和公平之间还真的存在一定的矛盾。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收入都跟禀赋有关,而禀赋天然地具有不平等的性质。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易,我们实际上是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来跟别人所拥有的资源进行交换。这个时候,在我获得的收入里,就包含了我用的禀赋条件。

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所拥有的禀赋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每个家庭的资源不一样,你家里可能有几套房子祖上传下来的,而我家里没有,这就是禀赋的差别;个人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客观来讲,每个人的智商实际上是有差别的;还有教育水平,当我们读书,高中毕业或者大学毕业,走上职场的时候,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水平是不一样的;甚至美貌,颜值真的是值钱的,经济学家有过严肃的研究表明,不仅在职场上,美貌可以带来更高的收入,甚至在学校里,长得漂亮的孩子的学习成绩都要高一点,因为老师更喜欢。

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如果市场经济要保证效率,要让每一个人所拥有的禀赋能够获得一个最大的价值和回报,那么这时,拥有的禀赋多、资源条件好、长得漂亮的人,收入就会更加高一点,禀赋的差距就会转化成收入的差距。在这个特定的条件下,效率和平等还真是具有一定的矛盾的。 

讲到效率和平等的矛盾,有必要进一步做一对概念的区分,一个叫做起点的公平,一个叫过程的公平。平等,它是一个事实的描述,你的钱比我的钱多,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描述。但是不是公平或公正?这其实是一个价值判断,或者说它是带有主观性的。

举个例子,姚明身高两米多,没人能比,姚明的身高转化成了一个优势,打篮球成为了明星,然后再进行商业的代言,获得了高收入。但是如果我问你,你觉得姚明凭借他的身高和身体条件,成了篮球明星,并且做商业的代言,是不是公平的?我想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同意,这是公平的,因为他的条件是天生的。

在这个例子里,大家想姚明这样的人的收入高,我们的收入没有他高。客观上来讲,收入差距是大了,不平等也是增加了。但是只要姚明所获得的收入是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之下获得的,这个过程的充分竞争,就保证了收入不平等,其实是公正的,而我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仅仅是因为起点不一样所导致的,因为他的身高我们没有。

通过这样一个分析,大家就知道我们有必要去区分,由于起点不一样所导致的事实不平等,和由于过程不公平所导致的一种不公正,这完全是两件事。 

有了这样的一种区分以后,你就知道,其实有一些收入不平等是公正的,或者甚至可以说它是个好事,因为它可以激发我们每一个人,充分地把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和禀赋,来做一个最大化的价值挖掘。

比如说如果有的人身材好,他可以去当模特;有的人身高比较高,可以去打篮球;有人长得漂亮,可以去做演员。如果每一个人的禀赋都得到了一个最大化的发挥的话,那么这种状态其实是保证了效率,但是无法保证平等。

但是这个过程本身,又是市场经济当中一个公正的结果。跟这个状态相比较之下,我想有一种状态可能看上去蛮好的,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年轻小伙伴不会喜欢。这种状态,就是中文里有一个词,叫做大锅饭。以前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吃的是大锅饭,不管你的能力高低、努力水平的高低,甚至不管你的教育水平高低,大家的收入水平都差不多,抹得平平的。

从教育回报率这个指标来看的话,经济学家的研究揭示出来,以前在计划经济的大锅饭时代,教育的回报基本上是一个鸭蛋,也就是说读书没什么用。那么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讲,所有实施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收入差距倒真的是小了;但它所带来的是,没有人愿意努力干活,于是整个这个社会处在一个非常贫困的、物资贫乏的状态。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要是激发每一个人的能力和禀赋来创造价值,它的结果虽然是事实上存在着一些不平等,但是要比大锅饭、比贫困要来的好。借用邓小平当年所说的一句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讲了不平等有的时候是有好处的,激励大家努力干活,努力创造价值;甚至有可能不平等,在有些特定条件下,它是公正的。是不是就可以一般化为「所有的不平等都是好的」呢?也不是这样。有的不平等具有不公正的性质,这种不平等就是我们在市场经济当中应该去避免的一些问题。

比如说,如果一些收入差距是来自于行业的垄断,有的行业垄断程度高,比如金融,收入就是要高一点;但是有的行业,比如像我们辛辛苦苦的普通打工者,你所在的行业绝大多数是竞争性的,所以你的收入可能并不一定很高。这个时候,人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就带有不公正的性质了。有一些高收入的行业,它的收入高,仅仅是因为行业垄断所导致的。

那么另外一种带有不公正性质的收入差距,就跟身份有关。在我们的平常生活当中,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词,叫农二代、官二代,那么农二代就是父亲母亲是农民,孩子也是农民,在社会当中要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比较困难,但是官二代就比较容易了。父母如果要是拥有比较高的这个地位的话,那么孩子也相应地得到了照顾。比如说,能够找到比较好的工作,进入到一些垄断性的行业里,这个时候我想大家就觉得不太公正了。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来自于市场经济当中的一些交易过程,存在着过程本身不公正的现象。比如说有的人利用自己的一些信息优势来进行欺诈,这个时候他获得了高收入,但是这种高收入显然不是在公平的市场经济里所希望看到的。在股市的交易里,有人利用自己的内部信息来进行股票炒作,获得高的股票投资回报,这种肯定也不是良性的市场经济里面公正的结果。 

在我刚刚举的这些例子里,都带有既不公正,同时结果也是不平等的这样一种性质。这种不平等,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不好的情况,尤其是在跟身份相关的这种不平等里,现在大家的批评非常多,把它认为是一种阶层的固化。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多的资源获取过程其实都是要收费的,比如说教育、医疗,如果一个家庭里家庭背景比较好,收入水平比较高,就能够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去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那么父辈的不平等就可以传递到子代的不平等。这种我们称之为叫阶层固化现象。这种现象有没有呢?可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在讨论到不平等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够去做一些理性的区分,要把市场经济当中符合公正性质、公平性质的不平等和不符合公平和公正性质的不平等,进行区分。我们所要真正反对的是不公正的那种不平等。

刚才我给大家分析的是造成不平等的第一种原因,主要是从个体层面角度来讲的,并且我对平等、公正、公平进行了一些区分。而且我还告诉大家,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如果收入差距真的是由于禀赋差距导致的,有的时候效率和平等还真的是矛盾的。 

【原理解析:收入差距的基本原理之二——空间均衡】 

但是在我接下来所讲的情况之下,还真的不一定效率和平等就是矛盾的,甚至有可能做到效率和平等是可以兼顾的。那么这时,我们就要引入跟收入差距相关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可以说是经济学的原理,叫做空间均衡。什么是空间均衡?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些国家通常来讲,它的尺度都比较大,我们讨论的情况肯定不是指新加坡,因为新加坡其实就是一个城市,如果一个国家有不同地区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空间均衡的概念来分析这个国家的人口流动。比如说这个国家有一个 A 地区,有一个 B 地区,A 地的收入比 B 地的收入得更高,或者说 A 地的就业机会比 B 地来得更多。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恰恰生活在 B 地,在一个国家内部,你明明知道有另外一个 A 地是收入更高、就业机会更多的,你会怎么做呢?

答案非常简单,搬家或者说移民。你从 B 地移动到 A 地,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就业机会。那么,在整个社会,什么时候当大家移民、移民、再移民,最后这个社会就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或者说均衡的状态之下?这就是当 A 地和 B 地的收入已经基本上一样的时候,你就觉得我在 B 地生活和工作,还是在 A 地生活工作都是一样的。这时,进一步的移民就没有更多的意义了。

这种状态,就叫做空间均衡状态。显然在空间均衡的状态之下,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比较小的。同时借助于移民的过程,每一个个体都在通过移民来移动到能够增加自己的收入、改善自己的就业状态。对于个体来讲,我们变得更幸福了,收入变得更高了。而对于整个国家来讲,它的劳动力资源的使用和配置效率也提高了。所以在我今天所讲到的空间均衡这样一种状态之下,其实效率和平等是完全可以兼顾在一起的两个目标。 

有了空间均衡这样一个概念以后,我们来理解中国的收入差距就变得非常有力量了。前面我们讲过,如果你仅仅看收入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中国的基尼系数超过 0.4,跟美国同样处在比较高的收入差距的国家。但是如果你把这个收入差距,它的成因来分开来看的话,你就知道中国跟美国有非常大的差别。

在中国,收入差距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来自于城乡间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你可以把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就理解为我刚刚的例子里面的 A 地和 B 地的关系。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把它理解为 A 地和 B 地的关系;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 A 地和 B 地的关系。大家想,如果人口是可以自由流动的,那么最终的状态就应该是城乡间、地区间、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会那么大。

但是遗憾的是,由于你我都知道的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有一个户籍制度,这个户籍制度跟我们每个人在城市里所能获得的公共服务是挂钩的。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户籍制度仍然在不断地改变,而且在最近这段时间,户籍制度改革的进展甚至有加快的迹象;但截止到目前为止,户籍制度仍然成为劳动力流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障碍,尤其是在比较大的特大和超大城市,如果你在一个地方不拥有本地城镇户籍的话,你会碰到一系列的困难。很多人不理解户籍制度的障碍到底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有人甚至认为今天户籍还有用吗?难道今天我没有上海的户籍、北京的户籍,我就不可以去吗?我们在经济学里所讲到户籍制度对于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不是说你没有北京和上海的户籍,你就不可以去,而是说如果你没有北京和上海当地户籍的话,你在那里就业和生活的成本就会非常高,这个成本就成了你移动到那里的一个制度障碍。

那么这些成本包括什么?从你开始有孩子,你的孩子想送到幼儿园,就没有那么便当了。如果想把孩子送到公立的小学和中学去,也是要煞费脑筋。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对于外来的人口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公立的学校里,是有一个比较高的门槛的。上高中不要说了,按照目前的制度,基本上你只能上职业类的高中,但是普通高中基本上不对外地人的子女开放,上大学就更不用提了。我们现在在一些特大和超大城市里,那些比较好的大学,在高考的名额里都是优先照顾本地考生的。

不仅在教育这方面,现在甚至在买房子这件事情上,在超大城市,对于外地人口在当地买房子,都施加了一个额外的制度障碍。所有这些问题放在一起,就告诉你,如果你移民到一些比较大的城市、收入比较高的城市去工作和就业,你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成本,而这个成本很可能就在阻碍你在当地留下来。那么反过来说,恰恰由于这样一个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就导致城乡间、地区间、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维持在一个水平上,都觉得算了,不要动了,动的成本非常高。结果就导致在中国,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些数据,中国的城乡间收入差距虽然已经在缩小了,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城乡间收入差距仍然接近三倍。换句话来讲,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接近于三倍于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我也给大家一个指标,中国最富的省份是收入最低的省份的人均 GDP 的 4 倍多,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地区间收入差距,甚至这个差距要超过在欧盟内部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人均 GDP 差别。大家想,我都已经告诉你了,城乡间差距这么大,地区间的差距也这么大,为什么消除不了?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人口和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没有那么便利。世界银行曾经有过一个研究,回答了大家一个问题,难道只有移民这一个办法吗?我们不可以给钱给欠发达地区去帮助它发展吗?给钱给欠发达地区这一种办法,就叫做财政转移支付,有一些国家也的确希望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帮助欠发达地区提高它的收入水平。 

可是在我要提到的世界银行的研究里,讲了这样两句话,是这样说的。第一句话,在世界上所有成功地缩小了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国家,都是借助于人口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来实现的;第二句话,凡是那些希望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国家,没有一个成功过。当然可能你会问我,这是为什么?我们的课是一个系统,有一些问题涉及到后面的内容,我们在其他的章节里会给大家进行解释。 

我所要告诉你的是,如果在城乡间和地区之间进行人口和劳动力更为自由和便利的流动的话,其实是可以再缩小城乡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同时,又可以改进资源配置,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当然人口流动的结果是不是完美无缺呢?也不是。

接下来中国的收入差距会面临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主要会出现在大城市,就是当大量的低收入者从比较贫困的地区流入到大城市以后,会在城市内部出现一个比较大的差距。而且有数据告诉你,越大的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就会越大,但是怎么办呢?你能够通过阻碍移民,就让这些低收入者你看不见,就解决问题了吗?其实也不是。低收入者向城市集中,是因为他能够在城市里找到更好的工作。

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这个时候,自由流动,还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但是在城市里,当出现更大的一个收入差距的时候,就要去想其他的办法了。那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城乡间差距、地区间差距不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时候,收入差距将主要体现为人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而且尤其是在大城市。

【总结: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那么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第一点我还是要强调,千万不要忘记市场经济的作用,不能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就产生一种普遍的心态,就是仇富。我们还是要去区分,高收入者之所以能够致富,是因为他的努力、能力,是因为他的创新活动或企业家的管理才能,还是因为其他那些带有不公正性质的原因,我们真正应该仇的不是富,而是社会的不公正性。因为如果我们把那些跟努力、能力、创新、企业家才能相关的高收入者全部消灭掉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糟糕,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那么第二点呢,就是要跟大家讲,有一些收入的不均等的确带有不公正的性质,所以对于一个社会来讲,要消除不平等的话,你要真正消除的是那些,跟身份相关的收入差距。

比如说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如果我们的交易都是可以变得更加平等,如果我们的收入的决定不再跟大家是一个农二代还是官二代有关,不是因为你手上拥有特权,那么这个时候,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的具有公正,同时也会更加的平等。反观我们实际的社会,我想告诉大家,其实有的时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所面临的很多不平等,不是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导致的,而是因为市场经济不够发育导致的,这个要做严格的区分。如果是因为市场的不公正所导致的,那么我们要通过更加完善的更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来消除这样的一些不平等现象。 

那么第三种办法,就是通过二次分配,我们的一次分配是指大家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后,获得自己的就业和收入,但是当大家的收入出现了一个不平等之后,我们也不能说就完全地接受它,这个时候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会起作用,会觉得如果要是大家的收入差距非常大,会让这个社会觉得不可接受。这个时候,其实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有一些办法来进行二次分配的。

二次分配有很多办法,比如说社会保障机制,我们通过一些带有政府补贴的社会保障,比如政府补贴的教育,政府补贴的医疗,能够比较有利于低收入阶层。换句话来讲,就算收入差距比较大,由于有一些受到政府补贴的公共服务,比较多地被低收入阶层所享用到。实际上人和人之间的福利差别,其实不如收入差距那么大,这样的话,整个社会也会比较和谐一点。

那么还有一种二次分配的这个做法,其实在中国还没有开始做,但是在很多的发达国家都是做的,那就是遗产税,在实施遗产税的国家,通常我们有一种说法,就是经过三代以后,遗产就基本上归零了。那么我预测,随着中国的现代化的进步,早晚有一天,也许等你们老了以后,中国有可能会开征遗产税,但是在比较近的未来,可能还没有那么快,坦率说。

遗产税这个做法,除了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以外,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能够造成人和人之间起点更加公平,不至于有一些富裕的家庭,他的遗产遗留给自己的子孙,结果导致后代在起跑线上就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除了我刚才所讲到的市场经济本身加强竞争,政府可以做一些社会保障、二次分配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第三方面的力量,我们把它称之为叫社会。在社会当中往往存在一些慈善捐助机制,非常有利于帮助一些生活困难的低收入群体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我想慈善捐助事业也会得到一个非常快的一个发展。现在有很多事业,包括韩红基金、水滴筹都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发展了。我希望在中国的未来能够越来越多地释放社会的力量,来起到慈善捐助的作用,来促进社会平等程度的提高。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社会是美好的,一个社会的美好建立在很多的基础之上,没有效率显然不行,没有平等也不好。有的时候,平等和效率是可以兼顾的;有的时候,又有一定的矛盾。所以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千万小心,一个市场经济首要的目标是要做大蛋糕,不能因为我们有时不喜欢不平等,就连蛋糕也不要了。比如说企业家不要,一些收入高的演员也给打掉,这样一种做法有可能使得整个社会的蛋糕是缩小的,其实对我们每个人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好处。但是,如果我们在把蛋糕做大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二次分配、社会保障、慈善捐助,就既有利于把蛋糕做大,也不至于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的恶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良性的市场经济。换句话来讲,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然是完美的,但是可以通过你和我一起去改善它,把它变成一个良性的市场经济的状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市场经济一定会导致贫富差距吗?(收入差距)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