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尸这个职业,历来备受争议。
各种都市传说吊足了人们胃口,不明就里的文人墨客更是添油加醋,让赶尸这个原本普通的职业,变得异常神秘和恐怖。
换一个角度来看,赶尸,其实就是一门生意。
既然有这样的需求,自然就会有人,绞尽脑汁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了哄抬物价、赚取更多利差,各种各样的噱头也会层出不穷。
拨开历史的迷雾,要找寻关于「赶尸」的真相,其实并非一件困难的事情。
1.
清乾隆二十一年,湖南省的永顺府龙山地区。
这里是川、黔、湘、鄂四省交界处,但多险峻高山,交通也很闭塞,是出了名的「四不管」地带。
李四就是这里的一个乡民,平时靠帮别人「赶脚」生活。
这里的「赶脚」说白了,就是帮别人跑跑腿、赚点外快。他长得异常丑陋,右眼下方还有一块大的黑色胎记,小孩子看到都感到害怕。
他不喜欢干本本分分的农活,满脑子总想着走捷径、取机巧。偶尔跑腿赚了点钱,钱袋子还没焐热,就被他喝酒吃肉给挥霍了。以至于到了四十好几,也没有什么积蓄。
由于隔三差五就在外面赶路,李四也没来得及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至今仍是孑然一身。
这一天,两位老人找到李四,哀求李四帮他们运回一样东西,并且给出了三倍的开价。
换做平时,李四早就爽快答应了。可这次要运回的「东西」,真的有点不同寻常。
原来,老俩口有一个独子,在附近山林挖药材的时候,不慎失足掉下山崖摔死。几个同乡找到他时,已经成为了一具冰凉的尸体。
同乡不愿意帮他搬回尸体。无奈之下,老两口只能找到李四,哭诉了自己的遭遇,哀求李四帮忙运回。
李四犹豫了一下,但老俩口开出的费用确实诱人,他最终还是应承下来。
毕竟只有三四十里的山路,顺利的话一天就能搞定,干完这一单,收入够他逍遥很久了。于是,李四带着扁担、箩筐和一些干粮,就这么上路了。
2.
虽然只有三四十里左右的路程,但运送的困难程度远超李四的想象。
接到尸体,李四如平时运送普通物品一样,用干茅草包裹起来,放入箩筐中。但夏天天气炎热,尸体已经放了好多天,此时已经散发出腐臭,箩筐外蚊蝇乱飞。
山路崎岖难行,不能用车运送,只能肩挑手扛,一天下来,最多也就行进了十里路。
眼看天渐渐暗了下来,李四疲惫异常,迫切需要找一处地方歇脚。
换做平时,可以投宿客栈,或者村子里找些乡民,给些酒钱,随随便便可以混上一个晚上。可是今天,背后的箩筐里还有个死人,倘若被人发现,真是说不清了。
好在山林里有一处废弃的村落,原本是苗人的寨子,清兵进来后,为了防止苗人反抗,就把寨子拆除,强令所有人搬迁到山下平原处居住。
虽然村落废弃已久,但找个休息落脚的地方还是不成问题。
李四草草收拾了下,一阵倦意袭来,不知不觉竟然睡了过去。
他不知道的是,刚才匆忙赶路的间隙,一伙人已经紧紧盯上了他。
3.
这伙人以苗人为主,大多参加过苗民起义,被官府镇压后被迫逃进山林,仗着山高林深,专门以打劫过往路人为生。
李四背着一个大箩筐却躲避行人专走小路,看起来像是背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三五个人,趁着夜色悄悄摸了上来。
等到李四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凌晨。他发现自己被捆了五花大绑,箩筐翻在地上,死尸也被倒在一旁。
他以为自己被官府给捉拿了,大喊着「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谁知拿他的,不是什么清兵,而是一伙苗匪。匪首说着一口半生不熟的官话,逼问事情的缘由。
李四将事情一五一十和盘托出。看着这个彪形大汉一脸怯懦的样子,匪首忍俊不禁,命令左右给他松了绑。并且说,自己很多的兄弟起义的时候死在了别处。
因为官府看得紧,还在通缉他们,根本不敢去收尸。所以只要李四愿意「接单」,这赏金绝对少不了。
他们邀请李四喝酒吃饭,让他考虑考虑,过了中午便放李四走了。
李四惊魂未定,带着尸体回到家,交给老俩口,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老泪纵横,对李四是千恩万谢。
而李四也顺利赚到了三两银子,对他来说,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4.
顺利完成第一单运尸任务的李四,没想到成为了乡里的新闻。
短短几天时间,就有好几个人找到李四,请他「托运」死尸。
为什么当地有这么多「尸体」需要回家?
其实这些尸体包含 2 类。
一类就是属于之前匪首提出的,当时参与起义的苗人,遭受清兵的残酷镇压,转战过程中,不少人抛尸荒野。清兵大肆捕杀余孽同党,亲人们不敢收尸,只能向李四求助。
另一类,是去四川「讨生活」的当地人。
经历明末张献忠屠戮和摇黄十三家农民军的反清斗争,以及清初的三藩之乱,曾经繁华的天府之国,人口锐减、经济凋敝,到处都是肥沃的荒地。
康熙二十二年,国家颁布了「垦荒令」,鼓励外省人移民四川,开拓荒地。雍正五年,进一步加大了优惠政策,凡是愿意去四川垦荒的,给予移民盘费、口粮,还每户分配三五十亩地,并适当减免田赋。
在政策的鼓励下,贫困的湘西地区,不少青壮年为了生计,纷纷奔赴四川。
虽然在四川营生,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湘西才是他们的故土和家乡,即使死去了,也应当回去安葬。
度过了担惊受怕的阶段,此时头脑灵活的李四,立马嗅到了当中的商机:这种别人不愿意沾手的脏活,如果自己全盘接下来,岂不是要赚的瓢满钵满?到时置办买房买田,肯定不愁找不到媳妇了。
但这钱也不是那么容易赚的。
5.
如果想要长期或是说大量去做,过程当中有很多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首当其冲的,便是防腐防臭的问题。尤其是夏天,尸体如果不经处理,放上个一两天便会腥臭难闻,还很容易滋生蛆虫。
这种味道,会让运尸的人非常不适,在最后交接的时候,也会给死者家属带来阴影。
不过李四打听到,在当地的苗寨里,有一套尸体防腐的「土方法」。
根据习俗,人死后并不能立即下葬,而是需要在家中停柩七天。专门负责葬礼仪式的「鬼师」,会对尸体进行特殊处理。
首先用「香汤」为尸体沐浴更衣。防腐的秘诀,就在这汤里。当中的主要成分,是郁金香草煮成的汤水以及黑黍米酿成的高度酒,带着很好闻的香味。
洗完尸体,便用苗族传统的花衾包裹,并捆扎严实,周围再喷洒一些黍酒。
经过这些工艺处理的尸体,不但可以保存更久,还会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香味。
古代人迷信,以为这是老司(当地对巫师的称呼)的法力起了作用。殊不知,这些不过是生物和化学运作机理。
香汤黍酒擦身,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微生物,减缓尸体腐败的过程。扎牢的花衾,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空气,酒的喷洒,也加速周边环境的氧耗。
这才做到了让尸体久置不腐。
一般人解决了最关键的问题,可能就开始干了,但李四不一样,他希望有更事半功倍的方法。
6.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有一个苗族老巫师,会一种神奇的巫术,可以让尸体听从口令自己回家。
倘若真能这样,岂不是省下很多的力气?
李四决定一试。
这个老巫师师傅姓甚名谁,早已经被人遗忘了,当地人只管喊他叫「老司」,或者「梯玛」。
在苗人社会,「巫」有着崇高地位,受到人们的尊敬。方圆几百里内,人们婚丧嫁娶、祈福辟邪、寻医问病,无论遇到大事小事,乡民们总会想到老司,让他解决各种疑难。
别看老司现在步履蹒跚、老眼昏花,却绝对是个人物。
苗人重要的节日「鼓社节」,每以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每次祭祀,都要由村民选举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称「鼓主」,主持祭祖仪式。
五年前,老司被选为「鼓主」,成为是祭祖的第一头人。
因此,想要找他学习本领,门槛也很高。
7.
「你要拜我为师,事事听我指令,不得有半点违抗。」还未进入师门,老司就立下「规矩」。
徒弟也不是能乱收的。光老司答应还不行,根据传统,收徒必须得到「神」的允诺。
老司找到村里一个叫做「姑」的神婆,请求她举行一场占卜,求问神的意图。
「姑」选择用「米术」占卜。
加载中…
米术
「姑」拿出一碗白米和十二个铜板,点三炷香、烧三张纸、吞三口烟、嚼数粒米。
突然,「姑」的声音变得尖细。
此时,就代表「神」来了,可以开始提问了。
老司询问了五次,是否可以收下「李四」,得到的回答都是「同意」。
于是,老司不敢怠慢,紧锣密鼓启动「收徒」的流程。
在正式确立师徒关系前,李四还必须保证:一旦学会了巫术,决不能干伤天害理的事情。别人有困难求助,也一定不能推诿。
得到了李四的承诺,老司带着他来到村后的山岗,山上有一片枫树林,深秋的时候是火一样的颜色。
枫树林当中,有一棵体态巨大的千年古树,苗人奉其为树神,叫他「爷爷树」。树前,摆放着人们供奉的瓜果点心。
相传蚩尤被皇帝斩杀之后,束缚蚩尤的桎梏化身为枫树林,成为了苗人的至高无上的图腾。
拜完枫树神,李四才算是真正「入门」了。
8.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四也逐渐摸清了让尸体走路的「门道」。
当地流行的一种法术叫做「招魂」,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当年蚩尤败于黄帝之手,无数弟兄抛尸荒野。蚩尤不忍丢下兄弟的尸骸,于是振臂一呼,兄弟们都站起来随他回到家乡。
楚人进一步推广了「招魂术」。屈原《楚辞》一篇大名鼎鼎的文章,即以「招魂」为标题。文中呼唤客死他乡的楚怀王,让他化成鬼魂之后,不要在外漂泊,尽快赶回家中。
楚人家中遇丧,孝子便会爬上屋顶「叫魂」,头七夜还会举行「还魂仪式」。
楚人与苗人一脉相承,《乾州厅志》记载:「楚俗尚巫信鬼」、「苗人畏鬼甚于法」。
苗人也会为死人唱《引路歌》,指引亡灵回到家中。
亡灵没有约束,可以自由行动,可是尸体已经没有了魂魄,怎么才能让「它」自己走路呢?
老司利用另外一种神秘法术,破解了这个难题。
这得益于他年轻时在辰州府学习的「符咒术」。通过一张简单的符,再施以咒语,便能将魂魄短暂封印在尸体中,让尸体具备部分活动能力。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道士画符作法,好像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些符看起来很神秘,上面有奇奇怪怪的文字和符号,不懂的人称之为「鬼画符」,懂的人则一目了然。
符其实就是画符人「拜托」神鬼满足自己的心愿的一种方式。
符上的文字,包括了灵界的公文、咒语,画符人会在下方按上手印或签名,表现出自己的诚意。
符上的各种图案,如五行、七星、八卦等,专业叫法是「步罡踏斗」,也就是「使用说明书」,指示施法者如何布置道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作法。
至于是否灵验,完全取决于画符、念咒、作法的水平了。
老司曾经展示过让死人跳舞走路:用上好的辰州朱砂,塞在死者眼鼻口的七窍,封印住三魂七魄,再用五色布条绑紧尸体。
准备完毕,老司亲自画上一幅符,口中念起咒语。此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尸体缓缓坐起,迈出僵硬的步伐缓缓前行。
老司再施一道咒语,尸体竟然像跳舞一样跳跃起来。
李四一看乐坏了,他赶紧连磕几个响头,求老司教他。
但这招魂之术,是苗巫里面最顶级,没个三年五载,连皮毛也学不了。
不知道是因为天赋太差,还是太过心浮气躁,李四始终不能让死尸起身活动。
赚钱心切的李四,最终失去了耐心。
9.
既然学不到「里子」,那就只能在「表面文章」上下功夫。
李四不但模仿老司的穿着打扮、神韵气质,就连动作,也学得有模有样。
「身回故土、魂归故里,天煞所赐,悉听尊落。」李四唱的,是根据「招魂曲」改编的歌。边唱还边摇着一个铃铛,管它叫「摄魂铃」。
尸体不会走路,那就得依靠人力。
为此,李四专门找人做了「实验」。经过一番游说,他成功招募了几个高大健壮的劳力来为自己打工,他们发誓会保守「赶尸」的秘密。这些人个个长得凶神恶煞,一个更比一个丑。
在鼓鼓囊囊的行李中,有一件宽大的黑袍,足可以装下两个人。
李四将赶尸匠与死人前胸贴后背绑紧,再用黑袍全部裹起来。远远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人。
死尸脸上贴上一张不太正宗的「辰州符」,以此增加神秘感。
身前绑着死尸的活人,视线被遮挡了,因此,他只能拉住前面人的绳子,跟随步伐前进。
这种携带尸体的方式笨拙而缓慢,远远看上去,像极了一个老司带着两具僵尸在行走。
所以这种架势一出,别说是村民,就是官府、强盗看到了,也会远远躲开,生怕一不小心就沾染了「晦气」。
10.
虽然李四的伙计力气很大,但带着一具死尸行走,还是累的够呛。
因此,必须对相关细节进行优化。
越轻的尸体的重量可以方便运输。李四用曝晒、火烤的方法,将尸体脱水。原本一百多斤的尸体,经过这一系列处理,可以减去一半的重量,并且,更加不容易腐烂了。
或是掏空尸体的五脏六腑,再将皮囊缝合。甚至,只留下死者的头部和四肢,其他部位盖以茅草、穿上衣服,看起来也仍是一具完整的尸体。
为了掩盖自己不道德的做法,李四还做了一个严格的规定:在「起尸」和「落尸」的时候,不允许有旁人围观,必须由赶尸匠亲自操刀完成。
为了提高效率,李四设计了运送多具尸体的方式:让尸体的手平举于胸前,再用两根结实的竹穿过尸体的衣袖,分别绑住尸体的左右手,绑好后,竹子两端各由伙计抬着走。
由于竹子的韧性较好,采用这种方式运尸,尸体会有节奏得上下跳动。如今电视剧中清朝僵尸形象,大概就是来源于此吧!
加载中…
运尸的姿势
关于如何掏空尸体内脏,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
11.
李四听说,苗人会养一种毒虫,虫子会顺着口鼻进入体内,吃掉人的五脏六腑,但被吃的人外表看起来毫发无损。
这是一种邪恶的法术,叫做「养蛊」。
李四找到了「姑」,据说他是「养蛊」的一把好手。付了些钱,李四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一年当中毒气最盛的时候。这一天,去田野里抓蜈蚣、螳螂、毒蛇、鳝鱼、青蛙、蝎子、蚯蚓、毛毛虫等十二种「毒虫」,然后放进准备好的一口大缸里。
这口缸,是专门为了「养蛊」而定制的。缸又大又深,足有十岁小孩那么高,缸口却只有碗底一般大小,进去的毒虫,很难爬出来。
缸也不能随意放置。「养蛊」前,要把屋子里都打扫干净,沐浴净身后,还要在祖宗牌位前焚香点烛。
缸必须埋在屋子大厅正中,挖上一个大坑埋入大缸,缸的口和土一样平。然后放入毒虫,盖上盖子,一切就准备就绪了。
养蛊人需要在每天起床和入睡前,都要祷告一番,才能让毒虫「修炼」成功。
因为没有食物投喂,这些毒虫只能相互蚕食。经过一番角逐,最后幸存一只「最强王者」。这个幸存者,吃掉各种毒虫,成为至毒之物。
如果活下是蛇,就叫「蛇蛊」,如果活下的是蝎子,就叫「蝎蛊」。
李四养成的,是一个「蛙蛊」。
传说最后的蛊虫能食人内脏,李四试了试,却发现根本不管用。付给「姑」的钱,也只能打了水漂。
12.
因为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这些「小窍门」,和师傅的学习自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所以一段时间后,就被老司发现,他的心思早就不在学习巫术上。
尤其当老司得知,李四居然在学习「巫蛊」这种邪术时,非常生气,将他逐出了师门。
原本还藏着掖着的李四,没有了师傅制约,反倒光明正大做起「赶尸」生意。
没过几天,他就接到一笔买卖。
这是一个溺亡的青年人。生前,他是挑着扁担的生意人,往返于永顺和夔州之间,倒腾些物资赚些利差。
不知道什么原因,在途径湍急的巫峡时,他不慎失足掉落。
李四跟他的两个「伙计」,顺利接到尸体。
尸体在水里泡了很久,变得异常膨大,皮肤好像要被撑爆一样。
李四剖去了内脏,将尸体进行一番处理,一行三人按照计划,赶路回家。
一切都顺利异常。
天快暗下来时,李四带着他们到一家客栈投宿。
这家客栈没有门,可以自由进入堂屋,当中有一张方桌,上面点着一盏油灯,桌上放着五六样饭菜。饭菜好像是刚刚烧好不久,还依然冒着热气。
堂屋墙壁上有一副画,画的正是苗人叫魂的场景。画的上方有一块简陋的牌匾,上书「尸家客栈」几个字。所有的场景,充满神秘诡异的气氛,令人不寒而栗。
更让人觉得奇怪是,这个偌大的客栈,里面竟然一个人也没有。
两个伙计虽然胆子大,看到这个场景,竟然还有些心虚。
李四让他们赶紧放下尸体,告诉他们「尸家客栈」的由来。
原来,为了晚上能休息,李四找到自己的弟唠(哥哥)和念弟(嫂子),修葺了一处废弃的房屋,改造成为赶尸匠服务的客栈。
他们白天打扫收拾,快到晚上的时候烧一桌饭菜备着。因为他们害怕见到死人,所以不等李四过来,就匆匆赶回自己家中了。
「尸家客栈」不仅为赶尸匠提供了名正言顺的休憩场所,还可以避免外人叨扰,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连投宿地都解决了,李四俨然已经成了「赶尸专业户」,只要来找他的,他一概不拒绝,不管乡民还是苗匪,没有李四办不成的。
13.
随着业务越来越熟练,李四的经营模式也变得越来越规范。
他会根据运送尸体的距离、重量,以及尸体的「新鲜程度」进行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继而整个湘西的「赶尸匠」,都奉李四为「师傅」。
而李四的师傅老司,原本对他的行为很是生气,后来见他也算是为村民办了好事,就再也没有追究。
李四置办了很多家宅田产,唯一遗憾的是,至始至终没有人愿意当他的老婆。
所幸,他的两个徒弟,一直照顾着他的生活起居。
直到在一次运尸的途中,李四生病客死他乡。他的徒弟继承了衣钵,穿上了他衣服,摇起了摄魂铃,用「最高标准」运回李四的尸身,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此后,赶尸这个职业愈加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湘西文化中最神秘、最吸引人的部分。
这也算是对李四的一大慰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