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普通人如何发现商机?

1937 年抗战爆发后,新四军组建成军,最初还能从国民党三战区领到一点微薄的军饷,但 1940 年皖南事变,国民党不仅宣布这支抗日武装是「叛军」,把新四军打得元气大伤,还断了一切粮饷。

军队没有粮饷,意味着生存都困难。又不能像国军、日军那样劫掠百姓、抢粮生存。新四军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前车之鉴就在面前:国民党留在华东华中的「游击部队」,倒得倒、降得降。

只能靠根据地的农民交税,又不能苛捐杂税,一百个农民才能养一个兵,八亩地的收成才够一发炮弹。新四军打仗越来越艰难。如此坚挺了一年多,马上就揭不开锅了。

正发愁之时,新四军副军长兼二师师长张云逸,在一次会议中看到了「商机」。

加载中…

当时组织开会,会议室门窗大开仍然烟雾缭绕,张云逸被呛得连连咳嗽,这是官兵们在抽用树叶子卷的喇叭烟,而且一些战士在会后捡烟蒂抽。

张云逸很心酸,战士们出生入死,有了今天没明天,连一支烟都抽不到,怎么行?

当场决定,自己搞烟厂自己抽。

新四军攻克天长县铜城镇,镇上有一家烟厂,可怜的小烟厂因为国民党当局各种盘剥、敲诈勒索,加上买办们倒卖的进口外国烟挤压,已经倒闭了。

新四军随即与这个小烟厂合作,由部队参股经营,人员资金部队出,烟厂原老板可管可不管,坐享五分之一利润。

加载中…

陈毅亲自起名,新烟定名「飞马」。

于是烟厂开工,陆陆续续搞了六台卷烟机,军属们再加上雇的老百姓当工人,用大锅炒烟卷烟。

烟盒是专门请的淮南日报美编设计的图案。

烟盒印不过来,就请上海地下党帮忙用印刷机印,反正他们身处地下,白天也不敢印报纸和宣传单,正好帮着印烟盒,还可以当个掩护。

新四军白手起家、因陋制简,1943 年 5 月开始投产,每天能出 600 多条,初期供应部队,给官兵们抽。剩下的拿市场上卖,专走平民市场,打破高价洋烟垄断、老百姓抽不起烟的窘境。

广告词也很简单:「人民应该吸自己的香烟!」

加载中…

没想到竟然还搞出局面来了!

新四军烟厂有了纪律和共产主义加成,开什么厂也都按军工标准来,制烟质量相当高,每个环节严肃认真。

加载中…
烟厂工人

采购烟叶就要最好的,穿过津浦线封锁,从定远、凤阳、泗县买全国最好的烟叶;工人们认真包装,还定期抽查,出了次品就做检讨。

刚开始是在淮南根据地驰名,群众争相购买,商贩订单络绎不绝。因为质量太好了,后来沪宁杭敌占区的商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来排着队订货,甚至夜晚也有人排着队要货。

加载中…

于是新四军添置机器、增盖厂房,增加工人,增开夜班,每天生产香烟 1200 条,不仅赚得盆满钵满,把部队养得肥肥的,从此驰骋江南所向披靡,还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问题。

在张云逸的新四军二师热火朝天地大办烟厂时,同样的场面还出现在新四军三师(黄克诚部)。

1942 年,新四军三师的于金彪、高明显、宋长和等 8 名同志因伤留在江苏盐城阜宁县的小镇益林养伤。当时苏北缺少烟草制品,于是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趁机把香烟从外地运入苏北高价出售以牟取暴利。为了打击奸商、增加根据地财政收入和供应军需,经组织批准,于金彪等 8 人在益林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开办了一个手工卷烟作坊,用木制工具卷制卷烟,自产自销、自给自足。

1943 年,日寇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全面封锁,新四军一边坚持抗战,一边积极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新四军三师的手工卷烟作坊开始招工扩大生产规模,工人渐增至 70 人,作坊也从小村庄迁入益林镇内的一家旧商行内,日产「黑猫」香烟 500 条。随着生产的发展,他们的产品除供应部队外,开始畅销苏北各地。 

1944 年 5 月,经上级批准,这个小手工卷烟作坊正式定名为中国东海烟草公司。

1945 年,中国东海烟草公司生产的卷烟品种由原来的一种增加到「金虎」「飞虎」等 4 种。其中「金虎」香烟物美价廉,不仅畅销苏北,还远销到扬州等地。

加载中…
「金虎」烟标,主版上印有一只怒吼的老虎图案

大约在 1946 年 7 月,中国东海烟草公司按照上级指示分为两个分厂,一分厂随军北上山东,二分厂暂留苏北坚持生产。同年初冬,二分厂奉命撤离苏北,于年底进入鲁南莒县,与先前到达的一分厂胜利会合。 

直到抗战结束后的 1947 年 4 月,国民党反动派把山东作为进攻重点,华东野战军采用运动战歼敌。东海烟草公司在群众的掩护下东搬西迁,在不断转移的过程中争分夺秒组织生产,支援前线。 

 1947 年年底,上级命令东海烟草公司分水旱两路返回苏北。旱路人员由部队护送进入豫皖苏边区;水路人员租用民船分两批经历重重艰险返回苏北。 

 1949 年 3 月,东海烟草公司奉命离开苏北迁至安徽蚌埠,改名为安徽东海烟厂。 

 1964 年,安徽东海烟厂更名为国营蚌埠卷烟厂。 

烟农高兴了,种烟叶有了收成;妇女儿童高兴了,可以进烟厂打工;官兵们高兴了,打仗还有源源不断的香烟;老百姓高兴了,可以买到国产低价烟。

哭得最难受的就是那些买办阶级的代购财团们,以前用进口烟垄断市场,卖出天价,现在本民族烟起来了,谁买你的洋烟?

手里的红酒都不香了。

加载中…
进口烟的广告

你还没法用地痞流氓去打压,淮南根据地日本人都打不动。

加载中…

不仅把进口的外国高价「大英」「哈德门」香烟挤下去了,连日伪军都开始抽。

新四军二师地下党员居长玉,用飞马烟和嘉山伪军队长陆建华搭上了关系。居想试试陆的胆量,就谎称自己爱演戏,想用五包「四爷」的飞马烟换套军装。陆满口答应。

三天,陆建华烟抽完了,又想不花钱抽这免费烟,这时候地下党员居长玉提出想用两条烟换支手枪玩玩……

新四军白捡两支手枪。交易就这么愉快地开始了。

飞马烟和吃喝攻势下,伪军队长陆建华又说,津里据点日军 30 多人要去盱眙、龙山方向抢粮。

新四军罗炳辉当即布置了二师四旅两个营,当 30 多日军抢粮时,被两个营围殴殆尽。

加载中…

淮南根据地从穷得举步维艰,一举竟成了华中商业的龙头翘楚,你说这操作神不神。

自飞马烟出产起,新四军二师每月向军部上交 30 万元(法币),1944 年秋,华北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二师从香烟利润里拿出 1600 万元支援灾区。而作为当时合法政府的国民党,却是分文不拿,弃灾民于水火。

这还只是二师。新四军七师立足皖江根据地,支持工业商业发展,搞得更强大。

加载中…
皖江抗日根据地,下辖无为、和县、含山、庐江、巢县、桐城、繁昌 7 个边区县

据新四军赖传珠参谋长日记的不完全记录:1942 年底-1945 年春的 2 年多时间,仅七师支持给军部及通过军部转交新四军五师的现款,约达 5300 万元法币(按当时价,折黄金 26.5 万两)。其中,1944 年 1 月-1945 年 1 月的一年间,上交现款高达 4400 万元。

不仅打得日军不敢染指,还把皖江搞成了抗战时敌后难得的经济繁荣,老百姓安居乐业蒸蒸日上。

与此同时,新四军还大力整顿根据地的金融业,统一币制、稳定物价,向农民发放农业贷款!

新四军的大江银行采取低息政策鼓励贷款,农业贷款利息为 8 厘到 1 分 2 厘之间,工商贷款利息为 1 分到 1 分 5 厘,灾荒贷款、种子贷款则不收利息;农业贷款通过计划分配,由边区分到县、县分到区、区分到乡,层层发放。特种贷款不仅不收利息,银行还实行损失分担政策。

加载中…
新四军大江币伍圆正面

并且新四军保证:凡商人用特种贷款去敌占区购买规定的 28 种重要物资,在运回根据地的途中如有损失,银行还将分担其一半折损,以此鼓励商人到敌占区采购急需物资。

在军民大生产运动中,举办畜牧贷款,仅 1943 年即贷出 19.5 万元,帮助农民买猪;据统计,泗南县增加生猪 12960 头,淮宝县增加生猪 13491 头,使部分农民实现了「卖猪买牛」的夙愿。

淮南有名的半塔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同抗日民主政府的支持分不开——新四军贷款给贫农买牛,发生灾荒贷款赈灾;盱眙、嘉山两县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后,就组织农业贷款,「贷款种类涉及耕牛、水利、贫农、救灾、种子、移民、小本、棉贷等 9 种之多,共放出现洋 4579131 元,折粮 91582.62 石。」

加载中…

1942 年到 1944 年,新四军又先后三次发放过短期抗日公债。

公债有伍元、拾元、伍拾元、一佰元、一仟元等多种面值。为保证信用,公债背面均注明本票面值多少斤水稻、多少斤小麦、多少斤食盐、多少斤棉花、多少匹布匹,公债价值与实物直接挂钩。发行的公债票面由财经处处长、副处长签名,持票可向区供销合作总社或指定的乡镇合作社兑换大江币,或从供销合作社购货,但不许在市面上流通。

公债持有者到期可以在根据地内兑换点自由兑换实物或大江币,或将实物再折成抗币。

同时,为了将日伪发行的「中储券」和国民党发行的法币踢出根据地,新四军用了金融战的打法——

第一步,允许和利用法币作为流通手段;

第二步,当日伪币排斥法币时,大江银行就支持法币,不让日伪阴谋得逞,使伪中储券难以立足;

第三步,当法币贬值,影响根据地财政经济发展时,大江银行采取收兑办法,以收进为手段,以排出为目的,先后以 1 比 1、1 比 2、1 比 10……比例收兑。

最后,限期禁止法币流通。

四步下来,新四军成功将国民党法币和日伪的「中储券」踢出了根据地,不仅有效地堵塞了伪币和法币流入根据地,增强了大江币的稳定性,还保证了大江币的购买力,提高了大江币的信誉,使大江币牢固地占领根据地市场。想买根据地的东西,先拿大江币来!

同时,根据地政府还对制假币和有意带进假币破坏金融市场者采取从严从重处理的制裁——

在无为县南苏区抓到从敌占区携带假大江币到根据地买田和土特产品的敌对分子,行署立即批准判处死刑,就地枪决;在和县南义捉获的伪造钞票分子,政府将其在公审大会上宣判执行枪决,震慑很大。

这就是新四军的操作!

这还不算,你能想象出新四军在抗战时期的安徽根据地,开划「经济特区」这种神级操作吗?

新四军首先设立根据地货物检查处,这是安徽抗日根据地对敌斗争乃至经济斗争的一个重要武器,实际上是根据地的「海关」。

根据地的货检处是抗日民主政权管理对外贸易的一个机构,先是独立自主的制定税率,防止敌人倾销商品,掠夺物资,保护根据地商业;

货检处设在根据地边沿地区,再形成货物检查网,并制定进出口物资价格,减轻根据地人民因剪刀差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保护根据地人民的利益;

为了防止敌人掠夺根据地物资和限制重要物资出口,货检机关用部队进行武装缉私,严防奸商把根据地的物资偷运出去。

加载中…
兵强马壮的新四军武装缉私队

同时,皖江抗日根据地地贸易总局兴办了集成号、裕民号、正大号商行,并划汤家沟为「经济特区」。不仅为根据地筹集了大量资金,繁荣了根据地经济,而且广开渠道,吸收了芜湖、南京、上海沦陷区的商人前来洽谈贸易。

贸易范围也由一般生活用品扩大到西药、布匹、颜料、电池、无缝钢管、机械、发报机、发电机以至炸药、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从而打破了日伪的经济封锁。

淮南根据地内的铜城(今安徽天长境内) 的商店林立,有私商店铺 100 多家,各地来此经商的商贩很多,流动人口常在千人以上,号称淮南根据地的「小上海」。淮北根据地形成了许多繁荣的集镇,如邳睢铜的土山、肖铜的杨庄和淮宝的蒋坝等集镇,其贸易额都十分可观,边区政府每集所换得的土布达 500-1000 匹,边区政府利用这些集镇进行了大量的贸易活动。

有了上述这些操作,新四军的「贸易树」蓬勃生长,在当时抗战艰难的环境下,皖江根据地还能修建出抗战以来全国范围兴修的最大水利民生工程——无为县黄丝滩大江堤工程。使境内 8 县 400 万亩农田和 300 万人民免遭水灾。

这项工程共投入 64 万元,当然,建设费用还是来自于新四军大江银行的贷款。

1944 年 5 月 30 日,延安《解放日报》以《华中各地大兴水利,皖中黄丝滩大堤竣工》为题,对此事作了长篇报道,并称:通过这项工程,抗日民主政府在皖中人民心目中树立了更崇高的威望。为表彰吕惠生(行署主任兼水利委员会主任)为兴建大堤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皖中区党和人民将新堤命名为「惠生堤」。「惠生堤」至今仍是当地防洪的一道重要屏障。

加载中…
今日惠生堤

你说说,这操作得多神。如果当时有只「新四军商业」的股票上市,股价一定是每日飞涨。

粟裕带兵修苏公堤也是一样。那句「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真不是白唱的。

而作为当时合法政府的国民党,水利民生工程没见修,花园口炸开给中原人民「送水灾」。

有些人洗白国民党说,「都是为了抗战」,怎么同样是抗战,一个救了几百万人民,一个淹了几百万人民?

加载中…
新四军七师

七师伙食标准最高(每月 10 元,主食大米,另发零用钱、1 支牙膏、香烟 3 条),军装最整齐(军部特批,全军唯一用进口龙头细布缝制),武器装备最先进(全日式),兵力三万,纵横江淮。

要知道,距离皖南事变新四军遭受重创、1941 年 3 月重建七师,仅仅过去了两年时间!

而同时期的国军抗战的中下层官兵,既得不到启蒙,又受不到尊重,吃着盐水米饭,被国军长官和官僚克扣盘剥着,用自身的英勇去艰难抗战。穿着草鞋扎破着脚,被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和僵化的高级军官成批成批地当炮灰。他们的军属,在国统区忍受着高物价和通货膨胀的煎熬。

加载中…

哪怕是抗战胜利,流血牺牲的普通的国军中下层官兵现状依然没有改变,物价更加飞涨,生活更加艰难。

没流血的国民党大员各种享受,抗战有功官兵被打压,甚至不得不在孙中山陵前集体「哭陵」来表达悲痛。

国民党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些抗日的中下层官兵,他们的英勇抗战,不应该成为给国民党腐败洗地的理由。

反观中共抗日根据地,日本商人在河上被新四军收买路财的时候,居然发现新四军开的是钢制汽艇。

没错,就开着带「丸」字的钢制汽艇,拿枪指着你日本商人收「抗日捐」!

日本商人眼看着自己交的钱转天变成汽艇和枪炮又撵上来了,叫苦不迭。反正他们压榨中国发横财,新四军收回来,天经地义。

收着日本商行买路财,还修了水下暗坝,(张爱萍的绝招)日军汽艇追来就搁浅,被新四军集火射杀;新四军在水上跑得如履平地(其实是暗坝),惊得日军目瞪口呆,日军下艇跟着追,没跑两步,新四军一回头,鬼子没影了,消失在河水里了,小日本不知道暗坝走向。

新四军这操作,不愧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出身。

从此日军不敢在水上乱开艇了,新四军开着艇继续收日本商人的「抗日捐」。

留你一条命,想着带钱来。老子拿钱弄枪炮继续干你,直到你滚出中国。就这么横。

加载中…

国民党「游击部队」散得散,降得降,而粟裕、彭雪枫、黄克诚、张爱萍等等一众新四军将领,硬是在汪精卫的眼皮底下开辟了一个轰轰烈烈的抗战局面。

加载中…

特别是彭雪枫新四军四师的骑兵团,用淮南钢打造的雪枫刀锋利无比,刀身又长,对砍时日本刀够不着,马上砍小日本脑袋极准。1942 年在洪泽湖的沙山集与三百名日军骑兵爆发对攻战,一轮对冲 9 分钟就砍下马二百多日军。

加载中…

被誉为「驰骋华东的红色哥萨克」。

本钱硬,就把敌后战场越扩越大,打得日军闻风丧胆,根本无力大规模进攻。根据地进不去,日军连粮都征不上来了。

江南华中各个根据地打不动,日军就攻豫湘桂去了,果然把国民党打的大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到了 1943 年,新四军第二师干脆把师部设在与南京只有一江之隔的来安县了。

直插敌心脏,纵横金陵城下,并且屡屡用电发火装置远程控制起爆,炸得津浦线多次停摆。

新四军甚至一度插到扬州无锡去了,汪伪眼皮子底下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无锡黄土塘刺刀战杀退日伪军,新四军第 1 支队由叶飞带着都杀奔上海虹桥机场了,一路烧浒墅关车站,让京沪线停摆;夜袭虹桥炸了 4 架飞机,一通乱杀把汪精卫吓出一脑袋汗。

「新四军打到上海了」让上海老百姓一通兴奋。要知道,自淞沪会战以后上海是日伪的老巢,多少年没听过中国军队的杀声了啊。

加载中…

以至于后来 44 年春到 45 年初新四军北上山东,让山东八路和老百姓目瞪口呆:「留着长头发,像个学生兵;带着丝绸被,像个少爷兵」。打起仗来家底一抖,战斗力不输老八路。

为什么同样的一块土地,同样的产物,同样的劳动人民,共产党能把地方经济搞得风生水起,还推广文化启蒙教育,以国力抗战;而国民党收着美援却搞出那么高的通货膨胀来,让老百姓活在水深火热里?

是中国人不行吗?是中国地不富吗?

同一个烟厂,为什么国民党手里就倒闭,中共手里就能成「四爷」的飞马,把上海的一堆洋烟挤得狗屁不是?

因为中共用中国自己的力量,真心去把中国搞好。

加载中…

以至于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云集江苏时,江苏老百姓听说粟裕叶飞的那一支新四军又回来了,儿童捡石头修路,老人捐寿材造船,恨不得倾家荡产也要支援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加载中…

抗战苦不苦?是苦的。但不是一直苦,更不是为了苦而苦。

苦只是表面,核心的内在是他们对中国未来的希望和努力。是心中造福千千万万人民的动力,让他们不觉得自己是苦行僧。

八路军、新四军战士在参军之前多为社会最底层的穷苦人。

对于穷苦出身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来说,人民军队不仅给了他们生的希望,也使他们获得了生之为人的尊严,在为信仰而奋斗、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战斗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生命的光荣。

这才是抗战中人民战士坚持信仰、百折不回的内在支柱。

主要参考资料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档案馆编: 《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 (一、二、三卷),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1840- 1949,第四卷),中华书局 1962 年版。
《华中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工商税收史料选编》 (上、中、下),安徽人民出版社 19 年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新四军回忆史料》( 1 、2),解放军出版社 1990 年版。
黄爱军: 新四军反对国民党军需控制的经济斗争, 《财贸研究》,2005
龚意农:《淮南抗日根据地财经史》,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豫皖苏鲁边区党史办公室、安徽省档案馆:《淮北抗日根据地史料选辑》(1-5),
《毛泽东选集》 (第 1 、2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刘少奇选集》 (上),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
周恩来: 《周恩来选集》 (上卷),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
徐则浩: 《安徽抗日战争史》,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曹天生、黄爱军、钱和辉: 《新四军战时经济工作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王辅一: 《新四军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7 年版。
《皖江抗日根据地》编审委员会:《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90 年版。
徐则浩: 《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3 年版。
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 《铁流——新四军后勤战线》,解放军出版社 2003 年版。
马洪武、童志强: 《新四军发展史》,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房列曙: 略论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抗日游击战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 ,28  (2):268~272。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普通人如何发现商机?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