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是自我成长模块中的第一个关键能力,自我认识力的第一个知识点——自我认同。
KnowYourself 创始人曾经在清华大学做过一个演讲。演讲中,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很迷茫,还没有一个关于「我是谁」的答案?
在场的同学们都是接受了世界顶尖的教育,能够解决很复杂的科学问题,可是结果,在场四分之三的同学都表示,自己无法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
挺奇怪的,对吧?这些同学们明明那么聪明?为什么无法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呢?
「我是谁?」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一个人的自我认同。
在这一讲中,我会告诉你,什么是自我认同,影响自我认同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达成自我认同。通过这一讲的学习,可以帮助你打开认识自己的第一扇大门。
什么是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的定义
好,我们开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自我认同?
如果你清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将要去向何方,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而且有了一种相对稳定且连续的认知,那么这样的状态,就叫做自我认同。
这么说也许还有些抽象,我们再具体来讲一讲。
为什么你需要自我认同呢?
这是因为,自我认同的形成,是你做出很多重要人生选择的基础。比如,一个形成了自我认同的人,会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底线与价值观,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选择什么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如何平衡社会期待与自身意愿等等。
这些问题,你是不是也正在探索着?
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自我认同的形成是每个人在人生中的必经之路,人们也正是在不同的探索、尝试、选择的过程中,才逐渐地认识自己,获得一种自我认同。
刚开始,埃里克森认为,自我认同主要是人在青春期完成的。
但后来人们发现,青春期是发展自我认同的重要阶段,但自我认同其实是一个穷尽一生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一辈子,都避免不了,去认识自己,这件事情。
自我认同的四种状态
好,我们继续来深入了解一下自我认同,心理学家根据探索的程度高低和对自己的认同程度,将自我认同分为了四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是早闭。早早地关闭。
处在这种状态的人,很早就获得了一种自我认同。
是不是听起来挺好的?很早就能回答「我是谁」这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
但其实不是的。
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出的,而是由别人帮他们得出的。
这就相当于找枪手代写作业。
那么这个枪手是谁呢?通常是父母。比如说「妈宝男」。
妈宝男是什么情况呢?妈妈让干啥就干啥。无论是升学、找工作、找对象,都听妈妈的。
这就是很典型的早闭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混乱。
处于混乱状态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去探索。
他们很容易就会抛弃自己曾经做出的决定,也总是处在一种「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之中。
第三种状态是延缓。延缓衰老的延缓。
处在「延缓」状态中的人,正在努力地探索自我,寻找自我,但还没有得到一个答案。
这些人可能正在思考「什么样的工作是我真正的热情所在,我希望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大家都想去离钱近的金融行业,我应该随大流?如果不,那么我又想做些什么呢?」。
这些人往往也最容易感到自己处在危机之中,他们既想知道自己是谁,又不知道。
他们也更容易感觉到迷茫和焦虑。
不过,延缓状态的人也是最有可能经过探索,而真正找到自己是谁的人。
真正找到自己是谁,也就是自我认同的最后一种状态,被叫做「达成」。
要达到这个状态,你必须要在危机中、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中,探索自身,最终获得有关自己的更清晰的认识。
在「达成」这个状态的人,对某些特定的人生目标、信仰、价值观做出了「承诺」,能够基于对自己的了解,认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个律师。
原先他在一个很有名的律所工作,专门替大公司处理劳动纠纷,工资很高。
很多人羡慕他的工作,刚开始他也非常满足。
可是后来的工作中,他看到非常多的劳动者的诉求其实是合法的,只是因为没有财力和精力,所以只能忍气吞声。而那些坚持打官司的劳动者,有很多生生被拖垮了。
这给他的正义感造成了特别大的冲击。他开始觉得自己是在为虎作伥。
他的内心斗争了很久,毕竟他的工作确实能给他很好的物质条件。
最后他还是觉得,这些物质条件无法盖过他内心的正义感,决定辞职。
其实他最后的选择没那么重要的。
重要的是他在危机中明确了什么东西是自己所不能接受的,什么价值是自己想要追求的。
通过在危机中探索,他更好地达成了自我认同。
影响自我认同的因素
接下来要讲的是,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自我认同?
这里主要包括三个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自主性因素。
家庭因素
首先讲家庭因素。
我们讲到,自我认同是需要通过探索而达成的。
家庭因素主要是影响孩子的探索行为而影响自我认同的。
前面我举了一个妈宝男的例子,妈宝男,当然还包括妈宝女、爹宝男、爹宝女。这些人与父母的关系过于亲密,完全由父母掌控了自己的人生,他们有对自我的探索吗?
没有。
所以他们就没法达成从自身出发的、真正的自我认同。
那些总是被父母忽略或者拒绝的孩子也很难去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是需要成本的,但在我们比较小的时候,比如学生时期,很多时候没法去承担这个自我探索的成本。
这个时候,如果家庭没能给到足够的支持,自我探索也是很难的。
所以,通常那些与父母相互尊重,有着稳固感情基础,同时父母能给予他们更宽松的个人空间、更多支持的孩子,更有可能随着自我的探索而获得一种自我认同。
社会环境因素
第二个要讲的是社会环境因素。
一方面,社会环境因素会影响人的探索。
有些社会环境是比较有局限性的,会限制人的探索。
有些社会环境则比较宽松,人能更自由地探索。
另一方面,环境还可能通过带来冲突来促使人去进行自我认同。
很多时候,我们不去自我探索,不是我们已经把自己探索完了,而是因为即使对自己没什么认识,也活得挺好。
比如很多人从小学到高中的时候,所在的环境是很单纯的,那么对于自我探索来说,单纯的环境,其实也是局限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我们都被安排好了,只要学习,也只能学习。
这个时候需要探索啥?可能只要探索怎么考高分。
这个和自我探索也没什么关系,对吧?
再往后,高考完了,环境就宽松了一些。
当然很可能没有大家高中老师说的那么宽松。
你开始需要做出一些选择。比如要选什么专业、要加入什么社团等等。
面对这么多选择该怎么办,你不能瞎选,对吧?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去自我探索。
我们在开头提到的,清华的同学们,很可能就处于这样的情况中。
开始面临更多的冲突和选择,但还没有完成对自身的探索,所以还没有达成自我认同。
再长大一些,面临的选择就更多了。
找什么样的工作、在哪个城市居住,还有谈婚论嫁等等事情。你可能也处于这个阶段。
发现了吗?环境的变化会推着你去自我探索。
当然也有人不探索。
比如我们讲过的妈宝男,妈妈说啥就是啥。不用探索。
混乱状态的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想探索,可能就随便选一个。
延缓状态的人可能会在这个自我探索中明白了自己到底要追求什么,达成自我认同。
当然他们也可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受挫,发现自己探索不出来,或者探索出来的东西被压制了,可能就会退回到混乱的状态中。
自主性因素
第三个影响自我认同的因素,是自主性因素。
这是一种内部的动机,反映了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有认识自我的动力。
如果没有这个动机,那么即使有了探索的机会,可能也会选择不去探索。容易变成早闭或者混乱的状态。
总结一下,影响自我认同发展的主要有三个因素,分别是外部的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它们影响了我们是否能够探索自我的机会和空间。
还有内部的自主性因素,它影响了我们是否有探索自我的意愿。
如何达成自我认同?
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达成自我认同?
答案就是,不断地探索。
只有保持探索,在选择和尝试中才能发现自己真实的样子。
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需要你发展各种各样的能力,不仅包括认识自我的能力,还包括人际的能力、生涯规划的能力等等。
我会在后续的课程的各个板块中为你讲解。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也会帮你不断地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了解探索你自己。
总结
以上就是这一讲的全部内容,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学到的三个重要知识点。
首先,自我认同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对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将要去向何方,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一种相对稳定且连续的认知的一种状态。
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有四种不同的状态,包括早闭、混乱、延缓和达成。
第二,主要有三个因素会影响自我认同的发展,分别是外部的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它们影响了我们是否能够探索自我的机会和空间。
还有内部的自主性因素,它影响了我们是否有探索自我的意愿。
第三,为了达成自我认同,你必须持续地探索,在选择和尝试中发现自己真实的样子。
一个练习
最后,给你留一个小作业:
你觉得自己当前在早闭、混乱、延缓、达成这四种状态的哪一种?
欢迎你在留言中和我们分享你的答案。
预告
下一讲中,我会为你讲解自我认识力的第二个知识点——真我假我。
感谢聆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