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湾菠萝又双叒叕出事了。
据媒体报道,台湾销往日本的菠萝,多次出现病虫害、发霉「黑心」等问题,直接导致台湾菠萝市场价格骤降。
过去一颗台湾菠萝可以卖到 700 多日币,如今只能卖到 100 多日币,折合人民币 4 块 9 毛 5,简直就是白给有木有!
而且在日本卖场上,台湾菠萝不仅被放在低价区,旁边还要加一行字,说明「如果是黑心,免费退货」。
很多在日本的台湾省人表示:很没有面子。
大哥,面子事小,质量事大啊!
2021 年 2 月的时候,我们的海关总署就宣布暂停进口台湾菠萝,就是因为多次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
加载中…
加载中…
此前国台办展示的在台湾菠萝上查验出的大洋臀纹粉蚧图片
别人都是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唯独台湾菠萝我行我素,就是不改。
之前,台湾菠萝 90% 的出口量,大概 5 万吨都是销往大陆,这回是彻底没了市场。
不过对我们来说,影响不大。
没了台湾菠萝,我们还有更香更甜的——徐闻菠萝。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 「每 3 个中国菠萝就有 1 个来自湛江徐闻」。
说起广东省湛江市的徐闻县,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就是这个听起来平平无奇的小镇,如今已经成了菠萝界的王者。
湛江徐闻,究竟什么来头?
一、北青岛,南湛江
提起湛江,很多人肯定不陌生。
2020 年,一部高分悬疑剧《隐秘的角落》将湛江重新带回大众的视野。
这时候很多人才发现,原来在我国国境最南端,还隐藏着这么一个明亮又复古的海滨小城。湿润的海风,斑驳的墙壁,参天的老树,甚至如今还保持着具有年代感的老街风情。
但其实,湛江也曾辉煌过。
1960 年,中央领导人去湛江视察时,看到其出色的城建、绿化、卫生等条件,高兴地称赞说:「湛江完全可以和青岛媲美,真是北有青岛,南有湛江。」
从那以后,「北青岛,南湛江」的美誉便传扬开来。
事实上,湛江和青岛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从地理位置上看,青岛位于胶东半岛,湛江位于雷州半岛,二者都是我国对外的重要港口城市,在经济和军事上具有战略意义。
从历史背景来看,青岛曾是德国和英国的租界,湛江曾是法国租界,七子之歌中的广州湾就是湛江的旧称,二者都有租界时期留下的城市发展基础。
从经济基础看,青岛是山东第二大城市,湛江是广东第二大城市,五十年代就拥有港口、机场和火车站,高校数量在全省至今仍仅次于广州。
从发展机遇看,1984 年 5 月,湛江和青岛又一起被列入全国首批 14 个对外开放沿海城市。
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湛江和青岛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今天的青岛已成为一个光彩夺目的明星城市,「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澳柯玛」等国际名牌在这里熠熠生辉,然而湛江的「三星」、「半球」却辉煌不再。
根据 2021 年各城市 GDP 数据,青岛 GDP 数值达到 1.41 万亿元,湛江仅有 3559.93 亿元,二者之间的差距非常大。
青岛和湛江的发展,为何会有如此不同?
这是一个充满遗憾的故事。
80 年代,刚改革开放,青岛利用国家对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加强与日韩等国家的合作,发展工业,实现外向型经济的跨越发展。
1992 年,青岛乘着中央领导人「南方谈话」的东风,获批副省级城市,推动经济国际化,把合作对象扩大到欧美,着力引进世界 500 强企业和一流央企,发展品牌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
2002 年之后,青岛抓住中国加入 WTO 的契机,推动青岛对外经贸迅速发展,成功举办 2008 年奥帆赛。近年来,青岛又把握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机遇,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青岛,踩对了每个时期的发展节点,一步步坐稳了山东发展的龙头。
反观湛江,80 年代改革开放时,各地都在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作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湛江要政策有政策,要基础有基础,但湛江因为农村人口众多,选择了农业立市,重点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业,许多单位为了完成任务,贷款养虾,湛江因此还背上了 60 亿的财政包袱。
80 年代末,因错失工业发展的十年黄金期,湛江对外贸易全省倒数,GDP 跌到广东第 9 位。
90 年代,湛江终于看出形势不对,赶紧出大招,新上任的书记陈同庆终结了「两水一牧」的时代,提出「依托大港口、发展大工业、促进大流通,形成大发展」的四大方针,希望还能赶上发展的顺风车。
不曾想,步子迈大了,说好的大发展沦为大走私。
9898 走私大案案值达 110 亿元,偷逃税收 62 亿元,导致湛江的工业、农业、投资环境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很多行业出现断崖式凋谢。
由于商业不发达,就业机会少,湛江人口呈现净流出状态,每年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及人才流到了珠三角或外省。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湛江一度与阳江、汕尾、揭阳等八个城市一起,被划入广东「三类地区」,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
北方的青岛,自己身边的深圳、珠三角都在蓬勃发展,而曾经排行老二的湛江,就这样被时代落下。
至此,北有青岛,南无湛江。
二、红土地上诞生的「菠萝的海」
港兴城兴,这是世界上港口城市发展的不二法门。
在经历惨痛历史教训之后,2003 年,湛江提出了「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城以港兴,港以城活,相得益彰」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湛江港,以湛江港的发展来带动全市的工业发展。
从「十一五」开始,湛江就不断引入重大产业项目,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宝钢、巴斯夫等一众 500 强企业到湛江投资,这些支柱产业成为湛江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2017 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把湛江列为 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 。2018 年,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8 年城市产业竞争力指数白皮书》, 湛江进入「中国城市产业竞争力百强城市」 。
2020 年,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广东省 2020 年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湛江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 301 家,首次突破 300 家大关, 位居粤西首位。
「学青岛,推崛起」,成为了湛江向前的目标。
与此同时,湛江下辖区县也开始发力,其中就有如今势头正猛的徐闻县。
徐闻,曾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苏东坡曾感慨说:「四州之人以徐闻为咽喉。」这里曾经商贾云集、百舸争流,对外贸易盛极一时,如今这里也是坐火车去海南的必经之路,从徐闻上船过琼州海峡,这是最短的路程。
但随着历史变迁,运输需求不再集中于徐闻,这座城市的光芒逐渐暗淡下来,成了距离省会最远的县,也是湛江最穷的城市。
但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当年湛江以农业立市的方针短暂的失败了,如今却成为徐闻兴盛的财富密码。
2021 年 2 月 6 日,一趟名为「菠萝的海」专列的高铁线路正式开启。它每日运行 22 个车次,横跨北京、甘肃、陕西、广东等 14 个省市,从大西北、胶东半岛,一直开到长三角、珠三角,而且沿途无论是海报、桌贴还是头片和灯箱,都是菠萝主题,乘客仿佛置身于菠萝的海洋中。
据说下一步马上就会把菠萝带到列车上,让乘客可以品尝鲜甜的徐闻菠萝。
没错,这个高铁专列,就是徐闻县政府搞出来的。而且,当地真的有一个「菠萝的海」。
这一切还要从徐闻的特点讲起。
徐闻的地形,可以说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海水就是指徐闻本身沿海,而火焰指的是徐闻的红土地。
徐闻号称「坐在火山口上的县」,因为这里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缓坡台地,听着是不是有点害怕,但其实地理好的同学就知道,火山灰形成的红土地,富含矿物质,弱酸性,适合菠萝种植。
作为农业大县,徐闻种植菠萝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菠萝是它的优势产业。
1926 年,祖籍徐闻县龙塘乡北平村的倪国良从南洋返乡,他将带回来的菠萝种苗种植在曲界愚公楼一带,没想到红土地上养出的菠萝完全不输新马种植园里的,其果肉金黄亮眼、鲜甜多汁,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很快徐闻县乃至雷州半岛、海南、北海等地都种上了菠萝。其中仍以徐闻菠萝最为有名,其果大、甜、香、靓,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如今规模已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
俯瞰徐闻,深浅不一的土地,再加上颜色鲜艳的菠萝地,连片 35 万亩被海风浸淫的大片菠萝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的菠萝种植景观带,因此取名为「菠萝的海」。
和很多旅游景点不同,菠萝的海是一个农业景观——这里的五颜六色,红黄绿的色彩斑斓,是果农伯伯用自己的汗水耕耘出来的,勤劳的颜色。
2014 年,「菠萝的海」被全球知名旅游指南杂志《孤独星球》推荐为广东 15 个顶级旅游体验地之一。
加载中…
但农业这行靠天吃饭,农户往往是被动等待,既不知道菠萝能卖去哪里,也不知道市场需要多少菠萝,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如此庞大的种植量,却未曾带给徐闻果农丰厚的收益。
「徐闻菠萝大批滞销」、「0.15 元一斤仍无人问津」,「本是畅销品的菠萝价格却持续地走低」,成为了常见的新闻头条。
一般来说,菠萝需要一年半的成长时间才能被收割,一旦出现滞销,价格低,果农们需要花费三年的时间和心血去抚平伤痛,期盼来年能卖个好价钱。
以前,徐闻曾试过」爱心采购「,但治标不治本,结果不尽如人意。
2016 年,徐闻菠萝出现滞销,网络电商「笨鲜生」为了帮助农民销售,以 29.9 十斤包邮的方式,卖出了 60 万斤,结果许多买家收到货之后却发现收到的菠萝大部分已经坏了,「笨鲜生」也表示果农存在坐地起价,成本高涨等情况,导致发货和品控出现了严重问题。
一场爱心帮扶,结果却无人受益,背后更是深深反映出了在卖好菠萝这件事上,徐闻任重道远。
好在如今,徐闻已找到新的破解之法。
三、徐闻菠萝:丰产不贱卖,大疫未滞销
据徐闻县农业局统计,2022 年菠萝产量为历年最高,约达 79.6 万吨,比去年增加了 4 万吨。
按照以前这种产量大增的情况,徐闻菠萝一定又会出现「低价、滞销」的情况,但今年菠萝产值也为历年最高,达到 25 亿元。
而且这种产值不是靠降价达成的。
今年,徐闻菠萝销售的价格行情普遍稳定,呈现 1.3 元/斤~2 元/斤的稳定价格,收购均价达到 1.5 元/斤。目前,全县菠萝已经销售约 74 万吨,占年产量的 93%。
这场大丰收的背后,是广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12221」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果农不再『靠天吃饭』,而是巧用大数据,跟着市场走。
「12221」的第一招,推出「1」个农产品大数据平台, 摸清菠萝市场产供销现状。
「包括全中国菠萝经销商的分布、各地果品批发市场的分布、以及各市场里的菠萝档口的分布等等,全部汇总在一张网上展示出来」,让种菠萝的和买菠萝的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过去两眼一抹黑的状况。
第二招,拓展销区市场,完善产区市场「2」个市场。
根据不同渠道的采购需求,给菠萝分级、做好品控、包装、物流等采购服务。为此,徐闻县人民政府还组织开展徐闻县菠萝品控承诺行动会,签订菠萝品控承诺书 13808 份,可以说是有组织有责任的保障徐闻菠萝品质,从源头确保徐闻菠萝不出现品控问题。
第三招,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本地菠萝产业经纪人「2」支队伍。
为了让产量跟上销量,徐闻成立了采购商联盟,西安、喀什、兰州、上海、重庆、北京等等全国各大城市里都有徐闻菠萝采购商,同时徐闻还启动百千网络直播大培训,致力培养一手拿锄头、一手用手机,既会种菠萝、又会卖菠萝的「双栖新农人」。
据说在徐闻的菠萝园里,果农人人都会玩短视频。
果农小韩说:「衣服可以买便宜的,手机肯定要买好用的,方便网上联系客商!」
现在村里连孩子都会用手机编辑视频。
而且,徐闻县长也亲自下场带货。
2020 年,徐闻时任县长吴康秀尝试在拼多多助农直播间进行直播带货,两小时内便达成 15 万斤菠萝售罄的「业绩」。此后,光是线上平台,徐闻日均就要卖出 4 万斤到 10 万斤不等的菠萝。
第四招,就是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
过去搞营销,都是原产地办,但徐闻别处心裁,决定把菠萝大舞台搬到全国各地,前面提到的「菠萝的海」专列,就是「广东菠萝甜蜜中国行」的打卡活动,通过高铁专列开到京津冀、长三角和大西北等全国 11 个大城市展示徐闻菠萝,还通过举办#菠萝的海音乐节#,唱响广东菠萝主题曲《菠萝的海》等等,搞线上线下联动,在各大媒体平台累计播放了近 5.5 亿次,让徐闻菠萝再次火出圈。
不仅如此,徐闻菠萝还走出国门,出口到俄罗斯、日本、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约 530 吨,货值 440 万元,实现徐闻菠萝出口跨境电商「零的突破」。 今年徐闻乘 「RCEP 菠萝国际交易中心」的东风,首次出口徐闻菠萝到新加坡。
和台湾菠萝相比,那抢手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徐闻菠萝真的成了果农们的「致富果」,辐射带动农户近 5 万户,劳动力 14.6 万人,近 5 年来人均 GDP 由 23748 元增至 33676 元,最终实现「12221」里的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12221」模式在徐闻大放异彩之后,很快就开始在广东省全省推广。
2021 年 9 月 29 日,广东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始向全省传授成功经验。
从开平鸭蛋、遂溪红薯、广东荔枝到梅州蜜柚、惠来鲍鱼、阳西生蚝等等一批「粤字号」农产品卖出了自己的气势。
许多果农纷纷表示:「卖荔枝这么多年,这是最有尊严的一年!「。
而且,在 2020 年初疫情爆发时刻,徐闻也牢牢稳住了菠萝大局。
那年,菠萝依旧丰收,但徐闻县政府科学研判,一方面积极采取防疫措施,另一方面按照分区分级进行精准防控,使得徐闻县在全省率先在 2 月 18 日就撤销镇村卡点,保证了交通畅通。
接着,县政府紧急安排农户补贴,首期就有 1200 万元,最高的农户可以获得 12 万元补贴。
然后,徐闻县还推出暖心优待采购商的政策。对县外来徐闻采购商,实行定点接待,免费提供住宿。还成立了专门的「服务组」「采收队」,让外地客商放心进货。一位山东果商田先生说:很少地方的服务这么到位,连最头疼的装运用工问题也解决得很好,一到田头就可以采摘装运上车。
最终,在县政府和果农的齐心协力下,他们实现了逆转,2020 年徐闻菠萝销售(含加工)超过了 60 万吨。在菠萝主产镇曲界镇,仅邮政银行农户存款余额就达 12.56 亿元,增长率 26.68%。
除了在销售渠道上精准发力,徐闻还专门研究了吃货们的口味。
徐闻的另一位网红县长——著名的博士副县长刘义存,他说,之前我们徐闻的菠萝以为是连片的菠萝种的越大越好,但我们在推广优质菠萝的时候得到的反馈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而是消费者希望菠萝容易切容易吃,而不是拿起来有很多刺。
也就是说,市场的反馈是要种成一种像西瓜一样可以吃的水果。
「我们在供给侧改革种植的标准就不是专家认定的标准,而是以市场为标准,我们的菠萝应该种植果眼小,皮薄。消费者容易吃的标准,这才是真正市场好的标准。」
好一个消费者容易吃的标准!在我所调研的小镇中,徐闻县政府真的是脑子很活,我想,一个好的县政府,就是真的能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这里面不但有很多难度,还要冒很多风险的。不但要求政府真的深入市场,深入群众,而且还要有强悍的营销能力和远见。
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再只是靠单纯的「爱心帮扶「和政府吆喝,而是切实拿出解决方案,走科学的宏观调控之路。
将万亩菠萝地开发成「菠萝的海」,是县政府牵的头,如今不但给当地增加了旅游收入,还成为了著名的地标,在消费者心中将菠萝和徐闻连接了起来。
开发「菠萝的海高铁专列」,也是县政府想出来的,不但可以解决一定的交通问题,还成为了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吸引了无数吃货前去打卡。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想去菠萝的海旅游一下!
那么,我要给大家奉上攻略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并且保存良好的旅游处女地,徐闻除了菠萝的海之外,还有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标志物灯楼角、中国最美海岸、保存最完好的珊瑚岛群、珊瑚主题民宿,广东七大盐场之一的日光浴,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美丽海岛可以探险,还有菠萝汁,菠萝冰淇淋、菠萝果酒、菠萝罐头、菠萝饮料、菠萝果脯、凤梨酥。
总之,进可海岛玩探险,退可游泳吃菠萝,旅游界的菠萝圣地,吃货界的蓬莱仙境,这就是徐闻了。
说起来,我一直觉得徐闻这个地名很特别。一种说法是说徐闻地处雷州半岛南端,三面环海,巨浪滔滔,涛声震荡,徐徐闻之。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徐闻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端,远离京都长安,通讯不畅。皇帝有什么诏令,全国都传遍了,只有这里才徐徐而闻,所以定名为「徐闻」。
不论哪种都好,徐徐而闻,总好过徐徐不闻。
对于湛江和徐闻的人民来说,或许在曾经的时代浪潮里,它们短暂落下了。但一步步求发展、谋出路,过好自己的日子的本心,仍然会带领它向前。化用新华字典里的一句话:「青岛是山东的明珠,湛江迎来新的机遇,徐闻有了菠萝的海: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参考资料:
智研咨询《2020 年徐闻菠萝种植现状分析:产量占全国菠萝产量 35% 以上》
《「徐闻菠萝」高铁专列启程》发布于湛江日报
林小军,吴建韬,张锋锋《逆境破解销售难题 徐闻决胜「菠萝战役」》发布于湛江日报
袁丁,范琛,崔财鑫《对标青岛 湛江谋崛起》发布于南方日报
周其仁《「通商兴农」的启示》发布于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