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科学,爱是无力的;没有爱,科学是破坏性的。科学使得人从善和作恶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罗素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一个思维严谨,行事缜密,掌握了高科技犯罪手段的流氓是社会的噩梦。
在高智商犯罪面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会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但是高智商罪犯也是有天敌的,他们的天敌就是法医。
这个世界上,神奇的职业有很多,法医,则是其中最神秘,也最有魅力的一种。
1987 年国际法医学研讨会上,英国的卡梅伦教授不无自豪地谈起了西方最早的法医检验。
公元前 44 年,凯撒大帝在罗马元老院前遇刺身亡,他的尸体被抬放到了罗马广场之前,由安替斯塔医生进行了尸检,发现凯撒被刺二十三处,其中有一处剑伤贯穿第一肋骨和第二肋骨之间,当为致命伤。
加载中…
梅伦教授的自豪可以理解,因为很多西方人把这次尸检看作是世界法医学史上的最早尸检。
但其实,中国古代早就已经有过类似的检验了。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封诊式》一书,书中记载了尸体检验和活体检验的案例,从中可以推断,中国此时已经形成了法官检验制度,不光受理平民告状的案子,对无人告状的无名尸也会进行检验,并将这种检验作为案件侦破的重要手段。
这可比欧洲那种只针对凯撒这种特殊人物才进行的检验要完善得多,这还是秦朝时候的典籍,至少超越了西方二百多年。
我国一向有命案必破的传统,2021 年,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介绍,全国现行命案破案率达到 99.8%。
反观 3 亿多人口有着 92 万名警察,警察与民众的比例高达 3.25‰,被称为全球第一警察国家的美国,有接近百分之四十的凶杀案都无法侦破。
如此明显的反差,除了跟我国优越的体制、大力推行的天网系统有关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但很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就是我们有着一支水平极为高超的法医队伍。
中国法医的水准,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而这一切,离不开一个人,法医界的鼻祖宋慈。
尸体会说话
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年),宋慈诞生于福建建阳县童游里。
童年的宋慈,师从朱熹的高弟吴稚, 后来又进京入太学,深得太学博士真德秀的赏识,遂拜其为师。
从宋慈的求学经历不难看出,先后求学于大儒,理应成长为一名中国传统士大夫,写的一手锦绣文章,吟的一手好风月才对。
但令人费解的是,宋慈并没有在诗词文章上有所建树,反倒是习得一身奇奇怪怪的本领。
比如说他极具军事才华, 在江西省信丰县主簿任上, 曾参与了平定「三峒贼」的战役, 率兵三百大破石门寨,俘获敌酋。
他还参与了平定闽中叛乱, 率孤军且行且战三百余里,以至于让自己放主帅都刮目相看,连呼牛 X, 称赞他「忠勇过武将矣」 。
宋慈的好朋友,著名词人刘克庄更是将其于辛弃疾并称,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不过这些对宋慈来说,都只是副业。
他真正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一身神鬼莫测的验尸本领,他对于多种试剂的运用炉火纯青,具有极其深厚的自然科学造诣,没有人能说明白,一个从小学习四书五经的儒生,是如何拥有这种超越时代的化学、生物学知识的。
中国古代,虽然一直都有仵作这种职业,但是对于仵作却有诸多的限制,比如说不允许解剖死者的尸体,因为这被认为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因此也导致了很多种有效的验尸方法无法使用,尤其是对毒杀,更难以判断。
但对于毒物的判断,宋慈却有自己一套别出心裁的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在宋慈的著作《洗冤集录》中,有许多相关的记录。
1232 年,在家赋闲了 9 年之久的宋慈补缺到福建汀州当知县,刚一到任就碰到一桩疑案。当地一个乡绅在新婚之夜忽然死亡,新娘子被列为了凶手,而且也已经招供,就等秋后问斩了。
宋慈到任后,新娘子忽然改了口供,坚决否认自己杀了丈夫,声称之前是屈打成招,要求新知县重新审理此案。
宋慈提审了嫌疑犯,女子看起来柔柔弱弱的,确实不像是凶手,而且乡绅死的时候浑身不见伤口,忽然暴毙,死因确实成疑。宋慈决定,开棺验尸!
棺材刚一打开,一股不同于正常尸臭的异常臭气就扑鼻而来,这股异常的臭味让宋慈隐隐感觉到,死者应该是中了毒。
古代测试中毒的办法一般是使用银针,如果银针变色,且用皂角水洗过后颜色不变,则中毒无疑。
其实这种判断是不准确的,银针跟毒药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纯粹是因为古代常用的毒物砒霜的提纯工艺不够,导致存在大量硫化物,硫化物遇银产生化学反应变黑导致。至于为何要用皂角水洗则是因为死者尸体腐烂,这个黑色也可能是身体内杂物,清洗后才能确认到底是不是中毒。
虽然银针验毒属于阴差阳错,可在古时候也确实好用。宋慈先用银针确定了自己的猜测,死者死因确实是中毒。
紧接着就到了关键的一步,究竟中了何毒?虽然不能解剖尸体,但宋慈另有高招。他堵住了死者的会阴、肛门、口鼻等所有的出气口,让体内气体向上涌,之后拿出一个裹了鸡蛋的糯米饭团,放到尸体的咽喉处。
加载中…
片刻后,饭团取出,根据饭团的颜色和气味,宋慈初步判断应该是中了蛇毒。新娘的嫌疑是洗清了,但是蛇喜欢阴暗,阴凉,总是出现在小河边等地方,是很少会到人的住所附近的。
而且事发当晚新郎一直待在房间里跟前来贺喜的宾客把酒言欢,根本就没出门,怎么可能会被毒蛇咬伤呢?会不会是有人将蛇带进屋里呢?
他提审新娘,询问周围可有跟蛇有关之人。很快案情真相大白,原来小两口的邻居就是一个养蛇之人,他觊觎新娘的美色,于是利用新婚之夜偷偷携带毒蛇赴宴,并在酒过三巡之际放蛇伤人,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却没料到碰上了宋慈,也活该他倒霉。
通过颜色和气味来判断毒物的种类现在已经成了法医界的基本操作,很多投毒疑案都是通过这种办法最终破获的。
2016 年的时候,就出过一个类似的案件,一名叫做关悦的病人被蛇咬伤住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眼看就要出院前一夜忽然离奇死亡。
院方给出的结论是蛇毒复发,但是死者家属并不接受这种说法,坚决要求验尸。
法医从尸体中提取样本化验后发现,蛇毒含量极其微弱,根本不足以致命,那么究竟怎么回事呢?
死者身体散发出浓浓的苦杏仁味,敏锐的法医清楚这是氰化物独特的味道,经过检验果然是高浓度氰化物中毒而死。
死因查明后,凶手也很快落网,竟然是关悦的主治医师李林,在李林家中,警方搜到了大量的氰化物。
至于作案动机,说来令人发指。李林心理畸形,总认为自己是神,可以操纵他人的生死,竟丧心病狂地用给病人注射氰化物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这小子估计是网文看多了,以至于走火入魔。
昆虫有秘密
宋慈对后世法医的启迪和贡献远不仅此,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利用周边的一切事物,创造性的开展尸体检验。
法医学中有一门分支学科叫做法医昆虫学,而这门学科的最初开创者就是宋慈。
事情发生在 1245 年,此时的宋慈已经升任为 广西提点刑狱官。刚上任不久就碰到一起奇怪的命案,一具男尸浑身被镰刀砍十几刀,鲜血淋漓,惨不忍睹。
现场勘探发现男子身上携带的财物并未遗失,看起来应该是仇杀。宋慈当即通知衙役挨家挨户收取镰刀,想要寻找作案的凶器。
收上来以后,众人望着面前摆成一串的镰刀不由得面面相觑,都是乡里乡亲,镰刀的尺寸大小一模一样,线索眼看要就此中断。
宋慈微微一笑并不多言,只是让衙役把镰刀搬到城门空旷处一字排开,然后就站在一旁默默等候。
很快周围就聚拢了一堆人,大家都好奇想要知道宋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时辰渐渐到了晌午,太阳也升到正顶,气温变得炎热起来,人群中散发出阵阵汗臭,就在众人窃窃私语,等得不耐烦之际,只见远远的一群苍蝇循着汗臭味而来。
奇怪的一幕出现了,苍蝇们仿佛受到了什么召唤一般,不约而同地围绕着一把镰刀飞来飞去,还有的干脆落在上面,就好像镰刀上有种看不见的东西吸引着它。
加载中…
看到这里,宋慈微微一笑,他命人带上镰刀主人。此人大声喊冤,围观群众也是大惑不解,宋慈这才慢慢向众人解释自己的做法。
原来苍蝇天生嗅觉极为敏锐,能闻到人类闻不出来的味道,最关键是它们还特别喜欢血腥和腐臭的气味。这把镰刀虽然上面一点血迹也看不到,但是苍蝇环绕已经说明了,镰刀上本来是有血迹的,只是被人为擦干净了而已。
此时死者的妻子也回忆起来,死者前几日曾为琐事与此人争吵,这人愤而离去,还曾扬言要他好看。
案情至此真相大白,凶手眼见无可抵赖,只得俯首认罪。
利用苍蝇破案这种神奇手段让众人叹为观止,直呼宋慈为「宋青天」。
这起晒镰案,是我国有记录第一次利用昆虫进行的破案,后人在宋慈的基础上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法医昆虫学。这门学科现在已经成为了侦破一些疑难案件的利器。
同样还是苍蝇,2011 年 6 月就帮助破获了一起恐怖的分尸案。
武汉市郊的护林人在巡山中,发现了 20 多块人体组织,这是一起罕见的分尸案,护林人急忙报警。
由于作案手段残忍,影响巨大且线索严重不足,法医团队迅速介入了调查。根据腿骨的长度推断出死者身高在 160cm 左右,又根据骨盆低而宽阔的特征判断死者为女性,根据耻骨的联合面得出了死者年龄为 20 多岁。
死者的基本信息虽然确定,反而更加让专案组人员犯难了,一名 20 多岁,身高 160cm 左右的女性,这个范围实在太大了,必须要进一步确定死亡时间,才可能得到准确的信息。
此时,腐烂尸块上的蛆虫引起了法医们的注意,如果知道这些蛆虫是哪种苍蝇的幼虫,根据苍蝇的种类,就可以判断出其生长周期,自然也就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尸体上居然发现了两种不同的蛆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国著名的法医昆虫学专家陈禄仕教授加入了检查。十天后,他成功地将两种不同的蛆虫孵化出了成虫,其中一只苍蝇很常见,金黄色的头部是其典型特征,这是一只大头金蝇。但是另外一只苍蝇就没那么好辨认了,陈教授用拉钩拉出了苍蝇的阳体,发现上面有一个急钩,原来这竟是一只急钩亚麻蝇。
加载中…
根据发现尸体时的平均气温以及两种蛆虫的长度来判断,大头金蝇表示尸体死亡时间是 3 天前,而急钩亚麻蝇则认为死亡时间在 4 天前。
更为诡异的是,大头金蝇在南方极为常见,而急钩亚麻蝇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南方很少能见到这种苍蝇。
尸体是在南方的武汉被发现,怎么会出现急钩亚麻蝇呢? 这个结论让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会不会死者是在北方被害,分尸后又运到南方抛尸呢?这样的话时间也正好对得上。
有没有这种可能呢?警方立刻展开了侦查。
很快,北京警方反馈来信息,北京有一起跟死者高度吻合的失踪案件,失踪的人是一名年轻而富有的女性,名叫陈立。DNA 的比对结果证实了死者确实是陈立,案件取得重大突破。没多久犯罪嫌疑人也浮出水面,他叫张森,曾从陈立处借取大额资金,因为生意失败无力偿还,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在对张森的私家车进行检查后,警方从中找到了陈立的血迹和几个急钩亚麻蝇的蛹。面对确凿证据,张森只好交代,他借口还钱把陈立约到家中,残忍杀害后又在浴室将其分尸,并连夜开车跑到一千多公里外的武汉抛尸,他满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没想到,最终栽在了小小的苍蝇上面。
冥冥中,似乎有宋慈睿智的目光,穿越时空注视着这一切,他应该是很欣慰吧。
蔬菜能验伤
毫无疑问,宋慈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能够开创性的发明新的检验手段,还在于对现有物品的化学和物理特性的灵活运用上。在科技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南宋,却能够用有限的资源达成现代高科技手段才能达成的效果,这份功力委实让人叹服。
凶案现场,有关血迹的处理是法医和凶手斗智斗勇的焦点,现代的科技手段对血迹的检验已经很是成熟和完善,不管犯罪分子怎么擦拭和隐藏,都难以躲过警方的眼睛。
打比方说,假如衣服沾染上了血迹,即使清洗干净也依然会有肉眼难见的残留,血液中含有天然荧光蛋白,只需要把衣服放在生物监测仪下,立刻就能够发现。
你也别跟我抬杠,说万一不是人血,是杀鸡溅上的鸡血怎么说?
现代法医学也有办法,只需要加入抗原血清就可以分辨,抗原血清只对人血清是种特异性抗原,碰到人血会形成乳白色沉淀,保证不会把人血和鸡血搞糊涂。
然而在南宋,想要找出血迹可就没这么容易了,但这些在宋慈面前也都不是事。
在《洗冤集录》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案子。
一名泥瓦匠家中失火,自己也在熟睡中被烧死,可是死状有些奇怪,他的右手伸直,下面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
望着尸体,宋慈陷入了沉思。莫非不是普通的失火,而是另有隐情?
想要知道死者是被活活烧死,还是凶手谋杀死者后伪造了火灾现场,对血迹的鉴别就成了关键。
宋慈命人找来酽醋(yàn 浓醋)和酒,将其洒在了伏尸处,浓醋和酒精都具有极强的挥发性,过了一会,随着液体的挥发,地下隐藏的血迹被带到了地表。
加载中…
血液出现的位置正好是尸体的头部,看来泥瓦匠是头部先遭到了重击死亡后,凶手为了销毁现场放的火。
就这样,顺着推理摸排下去,很快就锁定了最终的凶手。
死者右手在临死前写下的那个奇怪符号,其实就是凶手的姓。
利用醋和酒的挥发性检验血迹,也就是宋慈才有这等手段了。
但你若认为宋慈只会这些,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洗冤集录》中还有一个关于利用葱白验伤的案例,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宋慈任江南路提点刑狱公事时,接到一个老者报案,老者声称自己的女儿跟人发生争吵,被人殴打致死。
在验尸的过程中,宋慈注意到了女子身体上有黑青色的淤痕,这就是老者所说女儿生前被殴打的伤痕。
在法医鉴定中,有个很重要的判断,就是确定伤痕究竟是在生前留下的还是死后才产生的,这个对于确定死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若是生前留下的,那么这些伤痕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但如果是死后留下的,那么极有可能是栽赃嫁祸。
现代法医学对此的判定很简单,只需要采集伤口处人体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就可以。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人体在受到伤害后,伤口处会发炎,此时免疫系统就会大量分泌中性粒细胞来杀菌消炎。发炎的症状只有在活体状态下才会出现,死亡后是不会有的。
可是,宋慈要怎么做呢?他可没有显微镜和现代生物学知识。
宋慈把尸体弄湿,然后在上面细细铺上一层捣碎的葱白,在葱白上面又覆盖上了一张用醋泡过的纸。
这是利用了葱白和醋的强挥发性,如果人是生前受到伤害,伤口会出现血管破裂,血液挥发后会导致伤口处有明显的颜色变深。但如果是死后再受到的伤害,则不会有显著的颜色改变。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要拍案叫绝了,不过这还没完,宋慈继续着自己的实验。
这次用到的道具是水滴。在宋慈看来,如果生前受伤,受伤部位会产生炎症,从而造成肿胀,造成皮肤粗糙,如果滴水下去,水不会流开,但如果是死后受伤,则水滴会立刻流走。
加载中…
这种惊人的逻辑推断能力和对生物以及化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别说是南宋,就算放到现代,也算是法医界的翘楚。
在宋慈的实验下,伤痕很快被证明是死后所产生,老者眼见无可抵赖,也只得交代真相。
原来少女跟邻居发生争执,被骂了一顿后气不过,服毒自杀。
老者想让邻居抵命,故意伪造了伤痕,谎称是邻居殴打致死。
就这样,一起嫁祸案成功告破。
在《洗冤集录》中,还有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验尸方法,如用明油伞检验尸骨伤痕,就是一例:「将红油伞遮尸骨验,若骨上有被打处,即有红色路,微荫;骨断处,其拉续两头各有血晕色;再以有痕骨照日看,红活乃是生前被打分明。骨上若无血荫,纵有损折,乃死后痕。」
如此检验尸骨伤损,与现代用紫外线照射一样,都是运用光学原理。
尸骨是不透明的物体,它对阳光是有选择地反射的。当光线通过明油伞或新油绢伞时,其中影响观察的部分光线被吸收了,所以容易看出伤痕。
再如书中论述的救缢死法,与当代的人工呼吸法,几乎没有差别。
还有用糟、醋、白梅、五倍子等药物拥罨洗盖伤痕,有防止外界感染、消除炎症、固定伤口的作用,也与现代科学原理一致,只是使用的药物不同而已。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公元 1249 年,宋慈病逝。他的一生从未当过高官,始终辗转于政法战线。南宋末年,兵连祸结,民不聊生。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宋慈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一颗博爱之心,凭借着自己对生命的尊重,给了南宋百姓一丝光明正义之光。
宋慈去世后三十年,南宋灭亡。但凝聚他毕生心血的《洗冤集录》虽历尽战乱,却有幸保留了下来,现存最古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室。书前有宋慈《洗冤集录序》,是宋慈手迹,弥足珍贵。
在《序》中,最后一句话这样写道:
贤士大夫或有得于见闻及亲所历涉,出于此集之外者,切望片纸录赐,以广未备。
慈拜禀
这是宋慈在写完这篇序后,言犹未尽,用小字增补上的。
这里面包含着宋慈对后辈同仁的殷殷期望。
所幸,后辈们并没有让他失望,今天我国的法医水平,在全球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用精湛的技艺震撼着犯罪分子,守护着人民的安全。
宋慈的在天之灵,看到这一幕也应当安心了吧。
主要参考资料:《洗冤集录》(宋慈)、央视纪录片《法医宋慈》、《宋慈大传》(王宏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