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想介绍一下学习成绩已经很不错的同学如何刷题,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些同学,如果是 100 分的卷子,他们一般会考到 80 分以上。如果是 150 分的卷子,他们应该能考到 120 分以上。能考到这样的分数,基础应该还是比较扎实的,错题也不可能是太多的。所以这时候如果想再提分,还有必要回过头去做课本上的习题吗?还有必要为了屈指可数的几十道错题专门弄个错题本吗?
从理论上讲,当然也不是不可以。成绩再好,回过头再练练课本上的题,也算是夯实基础吧。分数再高,不还是有错题嘛,弄个错题本似也无可厚非。但我个人觉得,对这些已考到 80 分(100 分满分),考到 120 分(150 分满分)的同学来说,回过头做课本上的题,专门为为数不多的错题弄个错题本这些提分方法,肯定不是最适合、最高效的方法。那么,这些同学应该怎样利用错题、怎样刷题呢?
方法一,自我分析法。好学生卷子上的错题不是太多,考后大可不必把时间、精力浪费在形式上,又是红笔又是蓝笔的弄一大堆,真没必要。而应把时间、精力,放在自我分析上。分析自己为什么错,究竟错在哪里?
(1)可以用符号帮助自己分析。例如,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的李晶同学,她没有单弄什么「错题本」,就是把卷子订在一起,然后在每份卷子的卷头上,标注出来,卷子中的错题,也用符号标明,不同的错因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比如:完全没思路的题,用一个哭泣的符号;应该无问题却偏偏做错了的题,用一个愤怒的符号,等等。确保自己能明白就行,这样一翻即知哪些题做错了,原因是什么。
(2)可以用文字帮助自己梳理。在上面做法的基础上,在错题旁写下几句话,来梳理自己犯错的原因。比如,内蒙古自治区高考状元高鹏同学就曾在一道错题旁写道:「立体几何一定要注意线段的比例!」这是因为他做立体几何题时,老是想当然地认定空间中一个点投影到平面中某一线段时,是投影到这一线段的中点。这显然是错的。又如山东省高考状元孙林峰同学,在自己的一道英语错题旁写道:「So as to 不能用于句首,In order to 可以用于句首。」就是这样一句话的批注,就很管用,以后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也真是「一句顶一万句」了。
(3)可以用统计帮助自己细化。云南省玉溪一中的陈文平老师,就建议同学们统计一下自己的考卷,看每一题型失分多少,每一板块失分多少。这样有了一个建立在统计数据上的结论,然后再用这个结论,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学习。比如经过一番统计,认定自己英语考卷中「书面表达」这一板块丢分最多,那么下一步应该如何补救,相关措施已是呼之欲出了。因为是在数据统计分析指导下进行的学习,针对性较强,提分希望也就较大。
(4)可以用课本帮助自己回溯。好学生基础不错,确无必要回过头做课本上的题,但什么事情都不能说得太绝了。比如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的任庆建同学,就会依据统计数据,看自己某一章节错题最多,然后回过头去再认真看看这一章节。他说:这一章节错题多,说明基础知识还是有些问题。再回过头去读下课本,便于找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补上知识漏洞。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错题本重要的不是收集错题的数量,而是整理的质量。好学生因为错题数量不会太多,比较适合走这种质量重于数量的路子,对每一道错题都掰开了,揉碎了地进行自我分析,从而达到提分的目的。
方法二,错题淘汰法。好学生错题本来就不算多,负担不重,但是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的陈俊任同学认为:还要「减负」,为数不多的错题仍要淘汰。具体做法是,在翻阅错题的过程中,如果认准某一道错题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绝不会再错了,就坚定地、自信满满地划掉。这样错题自然越划越少。这位同学说,他高中三年各科加起来,也就是 4 个错题本,其实并不算多,但即便如此,也硬是逐步淘汰成了一个错题本。区区一个错题本,压力当然不大了。而恰恰因为压力不大,错题本的效果才真正显现了出来,真对提分做出了贡献。
方法三,广见新题法。有些孩子,上课认真,回家做作业也还自觉,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就是拔不了尖,而且有小考小砸,大考大砸的趋势。我曾向一线教师请教:这种基础尚可但老是拔不了尖的学生是怎么回事?老师思索了一会儿,说:「还是题见的少吧。」
过后一想,老师这话,真是经验之谈!这些学生的问题,不是学习不认真,而是俗话说的「学的死」。题目稍稍活一点,题目场景稍稍换一下,就找不到北了。而如今的考试,命题老师又是挖空心思地出新题。小考可能就一道两道新题,大考则有四道五道新题。尽管一般题都会做,可稍微变个花样的新题却拿不到几分,自然是小考小砸,大考大砸了。从四川省成都市考入北京大学、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的吴桥同学的情况,就很典型。这个男生学习挺自觉,可上了初中,数学成绩却起起伏伏,成绩虽说在班上还属前列,但拔不了尖。吴桥同学本人觉得,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全都背下来了,课本上的习题、例题及老师讲过的题、教辅书上的题也都会做,但为什么仍拔不了尖,提不了分呢?
思来想去,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的父亲,没有简单地去责怪孩子,而是拿着孩子的考卷琢磨起来。尽管这位家长并不是很懂数学,但毕竟是工作多年,思考能力强,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这位可敬的父亲说: 「对于学生来说,一般会遇到两种类型的题目:一类是与课本或参考书例题、老师或家长讲解过的题目相仿的题,另一类是知识性内容在掌握的范围之内,但形式却是以前没有见过的。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们遇到的题目,大多数属于第一种类型。做这种类型题目的基本要点是模仿例题和老师或家长所讲解的题目。类型见得多了,模仿到位了,学生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是不会出问题的。第二种类型的题目,实际上是知识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的应用。这类题目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将问题做适当的变换,将它转化为第一类问题。这种变换和转化问题的能力,是学习能力升级换代的体现。」 那么,怎么才能实现学习能力的升级换代呢?
其实,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迎难而上!新题见得少,那就弄个本子专门记新题。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准备好一个本子,也可以是一摞纸,夹在一个文件夹里。
第二步,把每一页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约占三分之二,右边约占三分之一。题目放在左边,自己的思考、说明等放在右边。
第三步,题目依数学、物理、化学等分科,某一科的题目多了,可再细分。如物理,下面可分为力学的题、电学的题等。如果一道题涉及多个章节的知识,就放在「综合」下面。
第四步,时常翻看,经常整理。如果一道题已经觉得不算新了,自己比较熟悉了,就移出。至于所谓「新题」的来源,应该是很广泛的。以往的考卷,新买的教辅,网友的评论中,都会有比较新颖独特的题目。可以抄录,为节省时间,也可复印剪贴、扫描下载。
新题本这个法子是谁首创的己无从考证,但这个法子还真见效。从海南省海南中学考上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程旭楠同学就是靠这个方法,把地理成绩提了上来。她说,什么是新题集?也许你听过「纠错本」或者是「错题集」,对于「新题集」这个名词还是比较陌生的。为什么我称它为新题集呢?因为地理考试其实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每年考试都以出新情境试题为主,材料新颖,但考查的知识点并没有变化,只不过这些考点会以各种新颖的方式变着花样给你来一个措手不及。
所谓新题,其实不就是包装着种种华丽外衣的题目嘛。用小学的四则运算打比方,列个四则混合运算式子,都会做。可如果问你每家电费原来是多少钱,夏天空调调低一度省了多少钱,这个楼一共 90 户,问一共省了多少钱?多少电?一些同学就抓瞎了,不会做了。其实根据题意列出的,不还是一个四则混合运算式子吗?再打个比方,在靶场打靶打得挺好,10 环 8 环的,可换到行进的汽车上,换到一个大楼里,忽然就不会打枪了,只能打个 3 环 2 环的。
怎么办?练吧!刷题也是这个道理。只会做简单题、老师讲过的题,那也就相当于会在靶场打枪,还不算本事。如果怎么变换场景仍能百发百中,那才是真本事。王程旭楠同学说,有了新题本,各种各样的新题、怪题见多了,也就不会一见新题就手足无措了,再怎么变幻莫测,都能拿到分!
请大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好学生应该如何广见新题?
2.你在考到 80 分(100 分满分)或 120 分(150 分满分)后,是如何打破瓶颈提升分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