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虚幻的僵尸?真实的瘟疫!

天色将晚,一趟列车进站。站台空无一人,远方灯光黯淡。宽敞的车厢里,没有一丁点儿响动。 

然后,窸窸窣窣,有些微弱的声音从暗处传出。角色一转头,便见车厢里一片凌乱,乘客们或躺或卧,气若游丝,接二连三倒了下去。没过多久,他们又白着眼,青着脸,直挺挺地爬了起来,大口喘气,舔着嘴唇,步步逼近! 

这时候,银幕外的观众就会高声尖叫——死亡本身已触及人类最深层的恐惧,而对这种古怪的「死而不僵」的生物,恐惧是人的生理本能。作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电影类型,丧尸片可算是心理学应用的典范。 

「死而不僵」还是寄生? 

在现实生活中,从未有人真正见过丧尸。然而,丧尸片也并非毫无根据——不生不死、半生半死的状态确实存在。 

科学家发现,哪怕个体已经死亡,细胞却还能存活很长一段时间。在死后 24 小时内,一些小鼠和斑马鱼还有 1000 多个基因依然保持着活性 [1] ,有些比死前还要活跃,尤其是那些引发癌症的基因。 

这则消息似乎为丧尸片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根据。死后细胞仍能工作,尸体能蹦蹦跳跳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正因为癌症基因变得活跃,癌细胞需要摄取大量的营养,所以丧尸会对生肉有旺盛的食欲——如果它们的消化系统还能正常运作的话。 

当然,死后基因仍然保持活性是近年的研究发现结果,作为历久弥新、触达人类深层恐惧的丧尸,其原型还得追溯更远。 

真实世界中,最接近丧尸状态的,当属寄生。 

在某种程度上,丧尸个体可以被视为一种寄生关系:人体充当宿主,主控的则是病毒。而在自然界中,就存在类似的可控制宿主的寄生生物。在这些微生物的主导下,它们的宿主丧失了行动的自主权,形同丧尸。 

作为一种热带真菌,偏侧蛇虫草菌便在蚂蚁体内寄生,靠吸食它的身体为生。和丧尸稍有不同,可怜的蚂蚁躯干四肢全受真菌操控,唯独脑子还清醒地属于自己。头脑发号施令,四肢却自行其是,这种身不由己的生活,才是生物所能体验的最大恐怖。 

等到时机成熟,真菌便会像玩弄牵线木偶一般,驱使蚂蚁爬上一片草叶。在这里,真菌会释放出大量的孢子,将蚂蚁的亲朋们一并感染。一次一次,周而复始,直到蚁穴彻底崩溃。 

另一类现实中的行尸走肉则是被弓形虫感染的啮齿类生物。老鼠本怕猫,然而,被弓形虫感染的老鼠在微生物的精心操控下可能会永久丧失对猫应有的恐惧之心。这些不避猫的老鼠最后的结局当然是被天敌当作美餐,弓形虫也趁机进入猫体内完成繁殖周期。 

如何才能消灭这些可怕的微生物?恐怕只能以「毒」攻「毒」了,用一种微生物杀灭致病菌。 

这时可以请神奇的噬菌体 [2] 大显身手。噬菌体可以将自身的基因注入细菌或真菌内,利用细菌和真菌细胞复制自身后再将其溶解,然后寻找下一批目标。新研究显示,噬菌体不仅能对付细菌、真菌,还能消灭病毒,在对付一些「巨型病毒」时,它也能审时度势,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破坏周边的「卫星」病毒。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噬菌体的作用下,让宿主成为「僵尸」的微生物自身成了被猎杀的目标,假如噬菌体足够成功,宿主也就能松一口气了。 

幸运的是,迄今为止,尚未有什么寄生生物能够完全控制人类。相比恐怖的寄生生物,对人类威胁最大、最能造成类似丧尸片场景的,还得算是瘟疫暴发。 

可怕的大瘟疫 

我们有理由相信,丧尸片是对大规模传染病暴发的艺术再现,折射的是人们对瘟疫根深蒂固的畏惧。 

历史上,大规模传染病暴发的情况并不少见,加缪的《鼠疫》(La Peste)便给予过细致的描绘。一如书中那引起震惊乃至恐慌的疫情,在一次次传染病的反复肆虐下,无数病人在难以索解的病痛中死去,万千家庭一夕之间破碎殆尽。 

说起传染病,公元 6 世纪席卷全球的一次腺鼠疫可算是有史以来最早的一次全球性瘟疫。腺鼠疫于公元 541—542 年在东地中海地区大规模暴发,短时间内让 2500 万人送命(约合当时全球人口的 13%)。东罗马帝国在瘟疫中受到重创,再难恢复往日荣光。14 世纪,鼠疫还以「黑死病」的面目再次重创欧洲。 

天花带来的恐惧也不可小觑。16 世纪,60% 的人都曾身染天花,约 1/4 的感染者就此告别了人世。随着欧洲殖民者泛海西行,天花病毒也被带到了新大陆。病毒到了当地,3000 万原住民毫无抵抗之力,只能坐以待毙,仅 1/30 的人口存活下来。这是一场堪比屠杀的巨大灾难。历史上,清朝的康熙之所以被选择继承皇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曾染上过天花,已经拥有免疫力,不会再被感染。 

1918 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也在人间为所欲为。这回的流感病毒发生了抗原性转变,变成了毒力超强的毒株,所到之处,人类免疫系统望风披靡。西班牙大流感的冲击甚至促使「一战」中的德国人摇起白旗。胜利者的境遇也没好到哪里去,本已被残酷战争削弱的军队在这场疫病的冲击下死难惨重。2000 余万人的生命被流感夺走,是死于「一战」炮火人数的两倍有余。 

死神面前,众生平等。传染病不仅在人类中来势汹汹,对动物也毫不留情。正如丧尸片里总有被丧尸病毒感染的丧尸犬、丧尸蝙蝠一样,很多导致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病原体都源于畜禽。这些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跨物种传播,无分轩轾,一视同仁。例如吞噬万千生命的西班牙流感病毒,本是猪身上的 H1N1 病毒,谁都未曾料到它竟成了人世的瘟疫。同样,狂犬病毒也能在人和动物间传递。染上了狂犬病的狗,都会失去理智,乱咬一通。狂犬病毒便从伤口侵入,随狗的唾液肆意穿行,被咬伤者也就沦为巨大的移动病原,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 100%。 

更可怕的是,人类至今未能逃脱传染病的梦魇。新世纪流行的 SARS 病毒源自蝙蝠。这种可怕的病毒将 8000 多人放倒,近 800 人丧生,举世陷入一片恐慌。埃博拉病毒是《战狼 2》中神秘烈性传染病的原型,达到生物安全等级最高级别——BSL-4。人类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率可高达 90%,其引起的症状也似僵尸般恐怖至极:高烧呕吐、浑身僵硬、器官衰竭,患者最终会七窍流血而死。 

当瘟疫暴发,染病的人群在痛苦折磨中死去,哀鸿遍野,社会陷入混乱。丧尸潮引发的种种混乱正似瘟疫暴发的写照。 

丧尸电影中,丧尸暴发的背后往往是野心家的阴谋。而传染病也可能被不怀好意的人用作致命武器——霍乱、天花、鼠疫、白喉等病原体都曾被制成生化武器。臭名昭著的 731 部队更是在侵华期间进行了不计其数的罪恶实验,其中鼠疫杆菌和炭疽杆菌就被投入实战,让宁波等地尸横遍野,宛如人间地狱。2001 年,「9·11」事件一周后,装有炭疽芽孢粉末的信件被寄送给各地政要,22 个收件人中,5 人发病死亡。「炭疽邮件门」使得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陷入恐慌。 

1972 年出台的《禁止生化武器公约》(Biological Weapons Convention,BWC)让类似的战争罪行重演的可能性小了许多,然而威胁依旧存在。1979 年,签署方苏联违反该条约,秘密研制生化武器,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发生炭疽杆菌泄露事件——军事设施中的炭疽杆菌孢子因为意外泄露,使得百人因吸入性肺炭疽死亡。再以天花为例,虽然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这种疾病就已从世界上消失,但是美国和俄罗斯仍然储存着天花病毒。如果未来有一天有人将病毒释放,届时已经脱离天花很久的人类很有可能对这种致命病毒缺乏免疫力,后果不堪设想。2002 年,脊髓灰质炎病毒已经被人工成功合成,到如今合成生物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如果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新的生物技术对致命病毒进一步改造,使其更易传播且杀伤力更大,那又会如何? 

加载中…

效果图:艺术作品中的丧尸往往是感染了丧尸病毒才变成了行尸走肉(绘图:柳叶刀)  

电影虽是虚构,却蕴含着某种真实的预警。人性的阴暗面要如何控制?现代社会如何应对不断发展的生物技术这把「双刃剑」?这些都是承平日久的人类亟待思考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L.松佩拉克. 病毒学概览[M].姜莉,李琦涵,译.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方舟子. 历史回眸:鼠疫、天花……人类与瘟疫的较量[N].环球时报,2003–04–25(3). 

 [1]   包括防治炎症和促进胚胎发育等基因的活性都会增强。该研究结果能用于法医学上的死亡鉴定,通过测试基因产物 RNA 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可以确认受害者的实际死亡时间。  

 [2]   一种能劫持目标细菌的 DNA 复制机制的病毒,能迅速繁殖、杀死细菌细胞。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虚幻的僵尸?真实的瘟疫!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