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货币政策:美联储又双叒加息了,和我们有啥关系?

今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 25 个基点,这是今年的第 2 次加息动作,而且预计今年可能还会进行 2 次加息。去年一年,美联储加息 3 次,全球已经进入货币紧缩时代。这种货币紧缩的政策,也称为「缩表」。

看到这小白读者有点蒙了,「美联储」干嘛的?「加息」意味着什么?「货币紧缩」什么鬼?

加载中…

所以本次我提前一天更新,专门给你扫盲这几个概念。

最后,我会针对货币紧缩时期,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进行说明,你就可以根据这些情况,进行一些个人投资决策。

01 美联储是什么

美联储的全称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全称不重要,重要的是美联储是干嘛的。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也有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内,经济金融圈称之为「央妈」。你要是再听别人说「央妈」,就知道,和美国的美联储一个意思。

加载中…

简单的说美联储的重要职能包括 3 个:

第一,管理印钞,决定以什么样的速度发行货币。

第二,控制货币的流通量。通过三个手段来调整国家的货币政策,监督和管理各个银行。这三个手段,最后一个部分,我们讲加息手段时,逐一来说。

第三,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简单的说,就是当商业银行周转困难时,可以借钱给商业银行,解决流动性困难。

02 美联储为何加息

加息能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包括:

1.控制通胀、稳定物价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一般都知道什么意思,我这里简单说一下,就是钱不值钱了,一般原因是钱印多了。比如经济增速是 10%,也就是多产出了 10% 的商品,那么今年增发 10% 的货币是能保证现在的物价稳定的,一般政府愿意稍微的多发一点点,比如 12% 来刺激一下经济发展,这就是「温和的通胀刺激经济发展」(具体过程以后再专门写),但是如果不小心发了 18%,就会引发比较严重的通胀,会导致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降低,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也就来了。

这时候如果加息,就是说提高银行利息。一方面,很多人选择把钱存进银行,市场上流通的钱就少了。另一方面,之前管银行借钱的人多,需要还的利息少;但现在加息要还的利息高了,借钱投资的意愿就低了。钱都存在银行里了,市场上的钱少了,所以就叫货币紧缩。

市场上的钱少了,手里的钱就值钱了,物价就降低了,物价也就稳定下来了。

2.抑制经济过热

经济过热是指,市场上生产的东西太多了,但是不需要那么多,卖不出去。供给的增速过快,需求的增速过慢,「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产品积压,这样经济一定是要出问题的。

加息能让市场货币减少,大家都不选择投资,而更愿意把钱存进银行,投资放缓,经济过热问题也就解决了。

3.国际地位博弈

那美联储这次加息除了以上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还有什么作用?这就涉及到美国国际地位的博弈问题。

第一,强美元,美元升值。我们在第一条「抑制通胀」提到,美联储加息,意味着美元更值钱了。强美元,美国的国际地位就更巩固了。第二,资本回流。川普一直在吐槽美元流到海外,都去建设国外发展了,美国咋办?美联储加息,美国的利息提高,大量的热钱也就留回美国了,不止如此,海外的资本,也会往美国跑。美国有钱了,也就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来做国内建设了。

加载中…

为啥钱都往美国跑?哪能让钱生出更多的钱,钱就会往哪跑,拦都拦不住。

美国是全球货币,为了拦住资本出走,各国会怎么办?跟进加息,这样才能把大量的资本留在国内,所以一般美联储加息之后,就会伴随央妈的加息动作。各国也都会跟进,所以导致「全球的货币紧缩时代」。

03 加息对我们的影响

美联储缩表,主要影响的是到美国的消费。加息了,意味着美元升值,到美国花钱的人肯定不划算了。

出国旅游☞贵了

出国留学☞去不起了

海外代购☞我们海淘的商品要涨价;商家差价少了,生意要赔。

进口物品☞我们买进口商品价格提高;商家进货成本高了,进口商不好做了。

股市大盘☞在预期即将加息时,可能会引起下跌,确认加息后,消息被消化,影响不大。还需要参考宏观基本面,由多方因素共同决定,因此对股市影响不绝对。

我们继续来说剩下的三个主题:

☞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手段

 01 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一般来说,调控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手段有两个: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制定,包括:加税/减税、财政支出、国债、政府投资等手段;

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再贴现率(贴现率和利率不完全一样,但是可以简单理解为调息)。

本篇我们主要讲的是由央行制定的货币政策,之后我们会再专门讲解由政府制定的财政政策。

加载中…
02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包括两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宽松的货币政策

『目的』:增多市场上的流通货币,提高市场的总需求量;

『应对情况』:当国家经济增速过慢、发生通货紧缩时,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刺激经济过程』:经济增长比较缓慢时,因为经济不增长,投资回报率很低,大家都不爱投资,会把钱存起来,留着之后投资回报比较高时候再用。这会让市场上的货币量减少,流通的钱越来越少,东西就得降价,能买更多的东西,前面就是发生了通货紧缩的过程(这个过程和通货膨胀刚好相反)。于是大家就更加不爱投资,没有投资,经济就很难恢复,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时,央行就会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市场上的流通货币,从而缓解经济的过冷。

紧缩的货币政策

『目的』:减少市场上的流通货币,抑制市场的总需求量;

『应对情况』:发生通货膨胀、经济过热时,使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

『稳定经济过程』:

上次我们简单说过通货膨胀的弊端,现在再简单回顾一下:

通货膨胀一般都知道什么意思,简单的说,就是钱不值钱了,一般原因是钱印多了。比如经济增速是 10%,也就是多产出了 10% 的商品,那么一般今年增发 10% 的货币是能保证现在的物价稳定的,一般政府愿意稍微的多发一点点,比如 12% 来刺激一下经济发展,这就是「温和的通胀刺激经济发展」(具体过程以后再专门写),但是如果不小心发了 18%,就会引发比较严重的通胀,会导致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降低,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也就来了。

而经济过热的弊端在上次我们也讲过,经济过热是指,市场上生产的东西太多了,但是不需要那么多,卖不出去。供给的增速过快,需求的增速过慢,「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产品积压,这样经济一定是要出问题的。

紧缩的货币政策能让市场流通货币减少,如果市场流通货币减少,钱存着就能升值,未来就能买更多的东西,大家就都不选择投资,而更愿意把钱存进银行。这样投资放缓,经济过热,供给过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03 货币政策的手段

前面我们说过,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贴现率(我们通常称之为调息)。那么现在我逐一介绍一下这三个工具:

1.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首先,这个要调整的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商业银行的,我们平时去存款、取款、贷款的银行都是商业银行。

我们首先得说一下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吸储放贷」。比如你去银行存款,存 1 万元,利息是 3%,另一个人或者企业去银行贷款,他贷款需要还给银行的利息是 8%,中间这 5% 的利息,就是银行赚的钱。但是银行不能把你存的 1 万元全都贷款出去,万一发生什么情况,很多人要去取钱,银行没留现金应对,信用就要破产了,就会有更多人去取钱,发生银行挤兑事件,甚至可能会导致银行破产。

吸收了存款,但不能贷款出去的部分,就叫「存款准备金」,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是 10%,那么你存的 1 万元,银行就最多贷款出去 9 千元,有 1 千元需要作为存款准备金。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就是通常说的「提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就是通常说的「降准。」

提准能让银行可以放出的贷款减少,能让市场上的货币量减少,属于从量的紧缩政策;

降准能让银行可以放出的贷款增多,能让市场上的货币量增多,属于从价的宽松政策。

实际上,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是 16%~18% 左右,但很多国外国家使用这种工具比较少,甚至很多国家没有准备金要求。

2.公开市场操作

政府可以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主要是发行国债。政府可以大量的买入和卖出国债债券,来调整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

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让大量的债券投放到市场,这样就把市场上的流动货币给收回来,市场上的钱少了,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买入债券,就可以把债券收回,这样就把大量的货币投放到市场,这样市场上的钱就多了,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3.调息(调节再贴现率)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实现对市场上货币量的调控。

另外需要说明正经的西方经济学叫调整贴现率,在我国是说调整「基准利率」,这是央行决定的利率。对应的商业银行间利率叫「零售利率」。

如果央行宣布加息,银行利息提高。一方面,很多人选择把钱存进银行,市场上流通的钱就少了。另一方面,之前管银行借钱的人多,需要还的利息少;但现在加息要还的利息高了,借钱投资的意愿就低了。钱都存在银行里了,市场上的钱少了,所以加息属于从价的紧缩政策。

如果央行宣布降息,银行利率降低,一方面,把钱存银行的人少了,市场流动钱增多;另一方面,贷款投资的人多了,市场上流动的钱也多了。钱都从银行流向了市场,市场上的钱多了,所以降息属于从价的宽松政策。

以上就是央行传统的三个货币政策工具,已经介绍完了。

现在我们做一下归类:

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买入债券、降息。

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提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发行债券、加息。

加载中…

 

04 货币政策的争议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政府是否应该干预经济,都是备受争议的问题,凯恩斯主义是提倡政府干预的,认为能够帮助调整经济。但就连凯恩斯本人也说「货币政策对经济来说就像推绳子一样软弱无力」,他本人是更加支持财政政策的。

财政政策一个比较有趣的说法是,政府在经济差时雇佣人挖坑再填坑,就可以帮助经济走出低迷,具体的道理我们在财政政策再解释。当然财政政策也在经济学界饱受争议,凯恩斯学派也成为很多学派围攻的对象,后续我们详细再讨论。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有一点多,我们回顾一下:

第一,我们介绍了两个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二,我们详细讲了货币政策的两个不同方向:货币紧缩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分别介绍了政策的目标、应对情况、调节经济的过程;

第三,我们讲了货币政策的三个传统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调息;又说明了具体的操作方式,并对政策进行了宽松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归类。

第四,我们首次介绍了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吸储放贷;提准、降准的概念。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宽松分为从价宽松和从量宽松。从价宽松也就是降息,调整货币价格;从量宽松就是降准、公开市场买入债权,释放货币量。

而美国、日本近些年的量化宽松(QE),并不等同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是特指在零利率下,再进行的直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从量宽松。

思考

结合上篇,欢迎跟我探讨一下,

哪个概念是你收获最大的呢?

本次加息可能给你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货币政策:美联储又双叒加息了,和我们有啥关系?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