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产去金融化,你还会买房吗?
孩子和房子,还是当下大家比较关心的两个话题,不少「鸡娃」的家长往往会先上手追着好学校买房子,于是产生了「学区房」。
中国人对家的概念里,房子也是不可或缺的。衣、食、住、行,住虽然排在了第三个位置,但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大部分还是认为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才算有一个家。
但当地缘政治越发紧张,金融危机来临,房子还值得买吗?
轻易地说买和不买似乎都不是从你的需求出发,如果跨越时空,以金融的观点看,那么没有一场危机不会过去,有价值的东西、稀缺的东西,它在人类有限的生命里应该都不会有太大的落差。
2007 的环球金融危机的时候,那一年你会在北京买房吗?
这一年前三季度,北京五环内住宅期房均价达到 13754 元人民币/平方米。(来自新京报 2007.12.14)
那一年北京朝阳的一个高端楼盘,一月份均价是 16200 元/平米,到了 12 月份价格已经涨到了 28600 元/平米,而 2022 年 5 月,这个楼盘的目前的单价是 117659 元/平米。
你如果 2007 年买了这个高端小区 100 平的房子,那么你现在的房产将实现百分之八百多的增值。
楼市曾经就是这样,只要是一二线城市上车快,就能实现高保值增值。
曾经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两个有房的北京人结婚,房产价值相当于一个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那些年,不只是个人买入房产,公司买入也不在少数,有的上市公司在亏损情况下用卖房的方式获得了「利润」。
这个时候,只能说房地产不但是不动产,还是金融资产,多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基本上是单向的快速增长,极低的风险和极高的回报。
因此,之前不少赶上套利机会的一波人获得了大量的套利红利,讲到底这其实是定价体系严重扭曲的例子,其根源还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矛盾所致。
而这几年,「去杠杆」、「房住不炒」是已经在实施的政策。事实上 2020 年到 2021 年非金融全社会杠杆率下降,我们去杠杆效果明显。
但对于 2022 来说,接下来的货币金融发展,「稳」字当头。
曾经的房子是金融资产,但是现在和未来这个属性已经在变化中了,如果你依然要把房子当成投资品,那你要做好准备房价不可能和前几年一样翻几倍地暴涨,也就是说持有房产已经不会像前几年一样让你每年都跑赢通胀了。
(2)房子还值得买吗?
地缘政治紧张、新冠疫情、金融危机的多重影响之下,房子还值得买吗?
房地产是一个涉及民生的行业,如果有一天老百姓手上的房子都不值钱了会发生什么呢?
回过去看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大萧条,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危机爆发交易越来越不活跃,定价扭曲,这时候普通人手里的房子、黄金、货币都在贬值,房子虽说是庇身之所,但是如果真是有系统性风险到来的时候,我们需要面临的还是怎么过柴米油盐生活的问题,这个时候最考验还是你当下和未来赚钱的能力。
纵观历史,我们也会发现周期性的萧条也并不是永远存在,日本经济泡沫时期 1990,东京首都圈的新公寓楼当时卖到了 6 千多万的日元,但现在如果你要在同地段买新房子,亿元级别的新公寓房都供不应求,虽然日本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在全球有名,日本也不是什么移民国家,但市中心,稀缺的好房子,依然是刚需。
当然日本房产有房产税,持有维护成本不低,租售比看的话,也是更适合用来住,而不是用来投资。
中国经济今年虽然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影响,但长期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大趋势不会变。到底要不要买房,其实应该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来判断,我们可以借毛毛家族的情况和选择来看看。
大毛在一线大城市,是科技公司的中层,老家有房,在一线城市没房,目前有购房资格,今年也刚结婚,想要在离公司近的地方买一套房,附近二手房的均价是 7 万每平,新房均价因为限竞政策也就七万,大毛一个月工资税后到手是 5 万,媳妇每个月是 1 万,共有存款是 400 万,大毛是买房还是不买?
二毛在老家,毕业以后自己开了家小餐厅,月收入扣除租金,人工在一万左右,二毛之前一直跟父母一起住。他们这边的房价好一点的一万多,郊区五六千,因为最近谈恋爱想着是否需要一家人再买一套房?
三毛在读大学,目前是做些兼职,每个月大概能有三四千的收入,他觉得住宿舍跟同学没有共同语言,正好大学所在城市房价不高。十几万能买个一居室,三毛想跟家里拿钱贷款买一套。
大家觉得大毛、二毛、三毛谁是刚需买房人,谁的房子持有会比较有优势呢?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虽然整个社会目前人口趋势是下降的,但从儿童成为购房主力军的这波,长大也是需要时间的,现阶段购房主力军需要居住在房子里的时间不会很短,而且中高收入人群对居住的宜居程度会有更高需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还在继续,一线城市还在限购,稀缺的地段都不是想不想买,有没有实力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买的问题。
好在大毛是有购房资格的,如果一线城市的大毛,今年没有买房,而是继续选择租房,那么他将要面对几个问题:
一是目前一线大城市不少是积分落户的政策,买房以后能获得相对多的积分,二租房看似短期支出低,但实际上一线城市,离公司近又舒适的房子,租金可能跟房贷差不多,如果大毛小两口讲究生活品质还有可能比房贷高不少,而且这些年一线城市的房租一直是递增的,有的城市的核心地段每年可能增长超 10%。
且付房租就是消费,这笔钱花出去就是花出去了,如果用来还房贷,那么最终房子是属于自己的,相对应的权益也是属于产权人的,目前国内的房产税落地还不是短期的事情,房产的持有成本并不算高,因此如果一线城市的刚需住房,在收入稳定的情况下,不以投资为目的的刚需房,大毛完全可以考虑持有。
稀缺的资源不好买,二毛、三毛所在城市相对而言买房的门槛低多了,但是二毛、三毛所在的小城市可能会面临几个问题,就是房子买了以后,可能再出售需要很长时间,出租的价格也不高,再加上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问题,房产的增值保值很难,除非有很有创意的租赁经营模式。
所以二毛、三毛如果非常想买房,完全可以边选边看看,不用太急于一时。
未来有些城市,相对发展落后,机会越来越少,对年轻人的吸引少,很多原住民家里本身有住宅,房产出租价格也很低,如果在这样的地方买房,除非真的是自己非常喜欢当成自住消费,那么在保值增值的角度来说不是好选择。
从长期看房地产去金融化后,大部分城市的房产如果没有好的运营方式,会从投资品变成消费品,房价虽不会像股价一样短期起伏那么大,但长期看不再稀缺的小城市房产,租金收益平庸且卖出极难出手甚至带来维护损失,持有小城市多套非刚需住房的人,实现跑赢通胀的可能性为负值。
(3) 刚需房怎么买?
结婚、生子、养老,人生的不同阶段,中国人对房产其实都有刚需。而且 2022 年需要贷款购房还会发现一些变化,一是一些城市银行的个人按揭房贷额度变宽松了,放款速度也变快了,还有就是利率也在下降。
我们都知道政策上大局还是在持续稳住 「房住不炒」,但有些正准备买自己人生第一套房的人,根本也不涉及到炒房这回事,他们还是需要用到金融服务。
比如二毛谈恋爱了,跟女朋友感情稳定,今年计划选个好日子结婚,小两口需要一套婚房,这样的刚需房怎么买呢?
虽然不炒房,但是买刚需房也可以用投资的角度去看看,在一线城市同一街道不同小区同一面积的房价都会相差百万。
我们在购房之前可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仅供大家参考:
A.投资肯定会使用杠杆,目前我们是百分之三十首付可撬动首套房,但因为我们还是要把现金流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考虑未来十年的情况,目前不太适合高杠杆买房。因此现在买房一定是量力而行 ;
B.首选大产权,共有产权房也可考虑;
C.远离价值洼地,价值洼地增值空间相对小;
D.配套问题,小区附近有优质的学校、商超以及医院等;
E.小区绿化物业好、噪音污染少,宜居;
F.房子的建筑质量、户型、朝向;
G.要不要一次到位?首套房最好是先选位置再看面积,小面积好交易。
一套房子不仅是一个家,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是资产积累的一种容器。在某些特殊时期,抵押、贷款、买卖都可以让住房资产变现,应对生活危机。
不过买房这回事吧,因为消耗的资金相对大,人们总是不自觉地追逐着「买涨不买跌」。
之前政策层层设置买房障碍的时候,因为大家对未来信心很足,总觉得房价是涨的,基本刚需房都不会怎么犹豫。
但 2022 年因为疫情等种种原因,不少人对未来的信心没那么足了,即使有存款,即使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增大,各方都利好买房的时候,人们却反而选择了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