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程讲的是高效阅读法,那么开门见山,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先从如何逐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开始。首先,让我们先看一组数字(注 1):
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朗读的平均语速约为 246 字/分钟。
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的平均语速是 305 字/分钟。
2002 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国高中生阅读一般现代文的速度不少于 600 字/分钟。
在一个研究中,未经快速阅读训练的中国初三学生,阅读速度为 476 字/分钟。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小学毕业之后应该就没有接受过阅读方法的训练了。所以这个对初三学生的研究,大致可以代表一个普遍水平。而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大家的阅读速度至少超过 1000 字每分钟,并且还能有较高的理解力。
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
我们来聊一聊,影响一个人阅读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1.文辞通达的程度
我们看繁体字的时候阅读速度比简体字慢;看英文的时候阅读速度比看中文慢;都是因为我们对繁体字和英文的熟练程度低于简体字。所以如果正常阅读的速度现在还不到 250 字/分钟,可能暂时就还不适合练习快速阅读,这个阶段要提高阅读速度,先把常用汉语的字词练熟才是更有效的方法。
2.材料的可读性
有的书语言流畅,读起来就会比较快;有的书语言比较晦涩,读起来自然就会比较慢。特别是一些翻译过来的外文作品,经常会有奇怪的翻译腔,看起来特别别扭,这也会影响阅读速度。除此之外,排版、字体、字的大小等等都会影响阅读速度。简而言之,就是你对阅读材料的形式越熟悉,读的就越快,反之越慢。
3.对阅读材料所在领域的熟悉程度
你对这个领域越熟悉,看的就会越快,相反越陌生看的就会越慢。比如我们多数人看数学书就会比较慢。即使我是快速阅读的高手,拿起数学书也没法看得快,因为我平时很少看数学书,基础知识不行。但相反,数学家就可以看得很快,因为他们天天都在看这个。
4.阅读时的眼动模式
前面几个因素都和阅读技巧无关,而最后一个才是和阅读技巧有关的。我们在阅读时,眼睛并不是连续运动的。而是注视一个地方,然后迅速移动眼睛,注视下一个地方,这种运动心理学家称为「眼跳」。
1906 年,心理学家迪尔伯恩专门研究了快速阅读者阅读时的「眼跳」。他发现:快速阅读者的眼跳是有规律,有节奏的,并能一直保持这个节奏,无论阅读内容是什么,而慢速阅读者的眼跳就比较凌乱随意。他还发现快速阅读者的这种有规律的「眼跳」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我们将要学习的快速阅读技巧,就是在训练我们的眼睛获得这样的眼动节奏。
我们要如何获得这种有规律的快速「眼跳」呢?
1.避免眼睛的随机「回读」
阅读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会返回去注视已经读过的内容,这就叫做「回读」。如果是由于需要重新理解前面没有搞懂的内容,这是主动回读没有影响。但很多人读书时,眼睛会下意识或者习惯性的乱跳,这就会严重影响阅读速度。
消除回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一张卡片挡住已经读过的行,当你的视线下移到新的一行时,卡片也跟着遮住刚刚读过的一行,这样自然就不会做无意义的回读了。
现在请拿出随堂练习材料,然后用一张卡片,如果没有卡片可以用尺子,名片,或者其他任何薄一点的东西。如果什么都找不到,用你的手掌也可以,用它遮住材料的最上面,然后用刚才讲的方法,去阅读并计时,阅读之后回答材料后面的问题。
练习-眼睛:糟糕的扫描仪
使用卡片遮挡法,尽快阅读本文并计时,然后做题。
阅读的过程起始于书页反射的光子撞击视网膜的那一刻。但是,视网膜并不是一个匀质的感受器。只有我们称为中央凹的中心地带,才是视网膜上唯一拥有高密集度、高感光性、高分辨率的视觉细胞的区域。而这占到视觉中大约 15°视角的中央凹,也是视网膜中唯一真正可以用来阅读的区域。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中央凹得不到视觉输入,例如因为视网膜损伤或中风破坏了视觉皮层的中心区,或用实验的方法选择性地阻挡了中央凹的视觉输入,阅读就不可能完成了。
正因为需要用中央凹去看文字,所以我们的目光在阅读的时候需要不断地移动。我们必须通过移动注视点,用视觉中最敏感的区域来「扫描」文本,因为只有这一区域的分辨率足够高,能够识别文字。然而,我们的 目光并不是连续地在书页上移动。恰恰相反,目光总是一小步一小步地移动,我们称之为眼跳(Saccade)。其实此刻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你的眼睛也正在做着每秒钟 4~5 次的跳动,不断地将新的信息输入你的中央凹。
加载中…
也许你会认为在这样的条件下,决定我们阅读难易的因素是印刷字体的大小:小字比大字更难辨识。然而奇怪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字越大,所占据的视网膜空间面积就越大。
因此,当我们用大字号印出一个单词时,单词就会被挤到视网膜的边缘,而这个区域不论字有多大,辨认起来都力不从心。易于辨认和难以辨认的两个因素几乎完全相互抵消,所以一个字体加大的单词和一个字体缩小的单词从视网膜感觉精度的角度来说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个单词不能太小,至少大于人眼中央凹所能精细分辨的极限。而对视觉减退的人来说,例如老年人,把字印大一点还是很有道理的。
选自:《脑的阅读:破解人类阅读之谜》[法] 迪昂(著),周加仙(译),中信出版社,2011
字数:941 用时:XX 秒 阅读速度:XX 字/分钟
练习题
不要回看文章,判断下列陈述是正确(✔ )、错误(X)、还是未提及(O)。
1. 视网膜中央凹是密布高分辨率的视觉细胞的区域。
2. 整个视网膜都可以用来阅读。
3. 认为眼前世界的每一点有着相同的精确度,这是一种错觉。
4. 一眼看完一整页书在科学上是可能的。
5. 小字比大字更难辨识。
6. 我们阅读时,眼睛会一小步一小步的移动,这种移动称为「动眼」。
7. 如果切除了大脑中的胼胝体,阅读就无法完成。
8. 阅读时我们的眼睛跳动的速度大概是每秒钟 1 次。
9. 我们一次只能看清书上的一小块区域。
10. 我们的注视中心每次都前进大约 7~9 个字的距离。
答案在小节末尾,请做完之后再自行核对。
即使是在中央凹上,视觉信息在不同的地方精细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在视网膜及其后面的丘脑及脑皮层的 视觉处理区域中,视野中每一部分所拥有的细胞数随着其与注视中心的距离变大而越来越少。这使得视敏度逐步下降。视敏度在视野中心最佳,向视野的外围平稳地下降。我们有一种错觉,认为眼前世界的每一点有着相同的精确度,就好像是用一个均匀的像素阵列拍下的照片一样。然而与相机不同,我们的眼睛只对正落于注视中心的那一点有最精细的感觉。而这一点的周围则越来越模糊。
如果你没有打印出阅读材料,也可以用手机来读,用一根手指挡住读过的上一行就可以。
下面你可以暂停一下音频,然后开始用卡片法阅读练习材料,这是本课程的第一次计时,预备,开始
你的理解力如何?对于此类文章的阅读,能理解 70%到 90%的内容,或者说 10 个问题回答对了 7 到 9 个,就算理解力不错。一般情况下全对特别困难,但记住:你是人,不是神。经过训练之后,你的理解力就会提升。接下来,视觉速读有很多技巧方法需要训练,今天是最简单的第一步,后面至少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 2 周其他方法,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有没有不用练习,立竿见影就可以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呢?有,那就是听觉阅读。
2.听觉阅读
听觉阅读就是用阅读类手机 APP,用语音合成的方式把文字内容朗读出来。你可能会说:真人朗读不是听着更舒服吗?语音合成的声音听起来好奇怪啊!是的,语音合成的声音是有点奇怪,但是我们主要能听懂就可以了,和用眼睛读对比,也不会损失什么语义信息。
真人朗读 vs 语音合成
机器语音合成相比于真人朗读有几个压倒性的优势 。
首先,语音合成可以做到播放时屏幕上的文字和语音一一对应,这样你读到重点的部分,可以随时暂停,勾画批注,而真人朗读完全没法做到这一点。你听到很有价值的部分,一下子就过去了,没法记下来,也就没法真正吸收并使用。这就造成真人朗读只能做娱乐类阅读,浅度阅读。而对于我们个人成长最有效的阅读只有深度阅读,学习类的阅读,用语音听的方式,学习效果损失可能超过 80%。
其次,绝大多数的书,没有真人朗读版,你最想听的书往往没有语音版,这也是个致命伤。更何况有些 FM 类 APP 上的朗读版,纯粹是盗版,朗读者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听起来让人难受。而在 APP 上可以看的电子书就范围广多了,基本可以涵盖 70%以上的阅读需求。
最后,真人朗读的语速太慢了,我们开头讲过新闻联播的语速是 305 字/分钟,朗读书的语速比这个还要低,这个速度比普通人正常的阅读速度还慢,更不要说经过速读训练的你了,而用 APP 合成语音就可以把语音调到你难以想象的高速度。
这个语速大概是每分钟 1200 字左右,你现在可能听不懂,但没关系,从今天开始坚持练习,1 个月基本可以达到。不少真人语音朗读的 APP 也有调整语速的功能,但是真人语音原本字和字之间的区分度就不如合成语音,到超高语速的时候,真人语音字和字之间会混叠到一起,我们已经很难听清了,反而合成语音由于本来就是一个声音一个声音组合出来的,超高语速的时候正好可以听得比较清楚。
所以,由于真人朗读版有这三大硬伤,如果你的阅读目标是学习,而不是休闲,那么我强烈反对你听真人朗读版的书,我强烈建议你听语音合成的书。
加载中…
听书 vs 看书
听语音合成内容,可以随时暂停,勾画批注听到的重点内容,这样听书和看书在记忆、内化方面就没有差别了。而且听书相对于看书,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可以在没法看出的时间听,比如走在路上、刷碗的时候、洗衣服的时候,都可以听。看书你只能在身体稳定,注意力集中的时候看。但是听书只要你的大脑是闲着的,无论身体在干什么都可以。这样就可以在不占据你的工作、休闲、娱乐、社交时间的情况下,凭空为你每天增加了 1-2 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这个收益实在是太大了。
假设你现在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 400 字,我们认真练习速度技巧 2 个月,你练到每分钟 1500 字的水平。你每天投入半小时看书,也就能看多看 2 万 7 千字。你现在不经任何训练,一般每分钟听 500 字没问题,你每天投入上下班路上带个耳机,听 2 小时,这就是每天 6 万字的阅读量,比你下苦工练速读的收益还要大,而你的成本为 0。
话说回来,等你练成了视觉速读技能之后,看书还是要比听书速度更快,理解力更高。所以你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先听再看,一边听一边看,也可以先听再看。我就经常是一本书,我手机里存个电子版,手边还有一本纸质版,走路上的时候就听,坐下来就看,结合在一起也没问题。
特别一些很重要并且你着急要看完的书,你可以先听一遍之后,还可以再看一遍,而且这时候你看的会更快,因为你已经预先了解了一遍内容。
具体使用哪些 APP 来听书呢?如果你是安卓用户,恭喜,你的系统对超高速听书的支持更好。如果你是 iOS 的用户,你可以听书,但很遗憾,你的速读上限会低于安卓用户。所以我建议用苹果手机的同学可以考虑再化几百块钱买一个安卓手机专门用来听书,几百块钱相对于每天白得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投资收益率太高了,再不济,你家里要是有淘汰的老安卓机,找出来试试看看也许还能废物利用。
今天的作业就是安装配置好这些应用,并尝试使用,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读完后还请务必做一个总结。
总结
今天我们先讲了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1.文辞通达的程度
2.材料的可读性
3.您对阅读材料所在领域的熟悉程度
之后我们讲了快速阅读者的眼睛运动方式是有节奏的,而慢速阅读者的眼睛运动是散漫随机的,我们做速读训练就是为了练出这种节奏,除此之外,还尝试了用卡片引导视线消除回读的方法。
最后我们主要讲的是听觉阅读法,我们先讲了合成语音为什么比真人朗读语音更适合学习型阅读,接着又讲了看书和听书各自的优势以及怎么用 APP 来听书,你还可以结合这两种方法到一起来使用。
作业-安装必要的阅读 APP
补充阅读材料:
点这里下载→https://a2.izaihang.cn/readingClass.epub
ios 推荐安装「多看阅读」App,如果您想挑战更快语速,可以下载一个 App 叫做「讯飞有声」,用它也可以听书,但是没法做勾画批注,所以它只适合小说之类的浅阅读。
安卓端可以使用「讯飞语记」、「多看阅读」App。
如果你想用更高语速,可以使用亚马逊的 Kindle 来读书,配合系统自带的读屏功能。
练习答案:1.✔,2.X,3.✔,4.X,5.X,6.X,7.O,8.X,9.✔,10.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