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现在什么专业的就业前景好?

如何选好大学专业?

到底怎么选专业?首先需要对专业有正确的认知,否则再好的选择算计都是错误的。

为此,我们组织了北大、清华、上交、央财、北师、上外等著名高校各专业五十余名学生,推出这一套介绍大学专业的文章,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专业是干什么的,就业前景如何,需要学习那些内容……避免你进入难以就业的「天坑」,或者因为觉得就业好,选择一个读不下来的专业。

同时,我们也有幸邀请到长期从事高考、就业与青少年成长研究的专家陈志文老师撰写了系列志愿填报的指导文章。

陈老师是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也是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也全面参与了高考改革,对于新旧高考都非常熟悉,相信他在志愿填报上高屋建瓴的意见,给大家耳目一新之感。

陈老师的文章,结合名校学生对各专业详细解读,一定会给大家提供一个全方位、科学准确的解决方案。

这套文章将带你规避很多选专业时的常见误区,例如:

对学科设置不了解

自动化(自动化类 0808)听起来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器类 0806),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机械类 0802)这两个专业比较接近。

但后者实际就是电气工程与机械,分类上都算是传统工科。而自动化专业虽然在部分院校里和电气工程专业被放进相同院系,但这个专业本身属计算机类专业,与传统工科区别不小。(详见自动化专业介绍)

低估学习难度

许多人仅在宣传中看到了计算机类专业的光鲜一面,却忽略了计算机科学作为一个与数学、物理学类似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极高要求。

事实上不适合学计算机的人远比适合学计算机的人多,报考之前应当做足功课。(详见计算机专业介绍)

误解学科定位

社会科学大部分学科是按照研究性人才培养的,并没有所谓的「对口」工作。学经济的没当经济顾问,学心理的没当心理医生,学政治的没当政府官员。(详见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专业介绍)

误解就业形势

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类专业,但是出路完全不一样。中文是头部学生吃香,底部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英语则是头部学生面临和海外名校留学生的竞争很难胜出,但底部学生能凭借英语这一技能吃香。(详见文科专业就业逻辑)

教师职业求职第一梯队是清北华五硕博,第二梯队是 985 硕士和北师大,第三梯队才是其他重点师范类学校。(详见师范专业介绍)

过度相信就业数据

影响毕业生薪资的原因相当多,包括择业选择(是否继续科研或进入体制),行业周期,学生个人在专业内部选择的细分方向等等。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诸多统计数据中的「专业/学校平均薪资」一项,变得毫无意义。(详见为什么不能完全相信薪资数据)

盲目追逐「热门专业」

很多人报志愿的时候都会去打听「热门专业」,「最有前景的专业」等等。但这个思路很多时候是错的。

热门专业不代表专业有前景,只代表关注高。关注高并不是每个人独立做决定最终达成一致,而很多时候是一种跟风。每个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出准确的判断而选择相信周围人的判断,但其实周围人的判断也是来自于别人的判断。

大家跟风在报考这个专业,导致短时间内录取分数上升,而录取分数上升导致更多人以为热门所以挤进去报考。(详见为什么不能完全相信薪资数据)

但每个专业的知识体系,适合的人群,就业去向是完全不一样的。跟风做选择可能导致孩子去了自己并不喜欢,也不合适的专业。从国家角度讲这是教育资源的不匹配。从个人角度,可能高中三年的拼搏就白费了。

……

类似的误区还有很多,其中的大部分对于身在这些专业之中的人来说都是常识。但迄今为止,在网络上还没有人成体系地组织过这类信息。

不客气地讲,目前大部分号称「系统性整理了各专业相关信息」的平台,提供的专业信息要么是正确的废话,要么是忽悠。对考生与家长来说,获取精准、实用信息困难重重。

高考结束后,从单调的课本中解放出来的学生们要面对的是 14 个学科大类,百余个学科专业与各学校五花八门,总计超过千余个的招生专业。

在填报志愿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将这些大部分都仅听过名字的专业了解清楚,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之下,有效资料的缺乏更使得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雪上加霜。

即便互联网时代早已到来,志愿、专业相关信息的传播方式仍然非常「传统」,通常只有官方的志愿指南或大型门户网站、商业化的志愿填报机构、专业相关的热点讨论、大学招生组这四类来源。

上面四类来源中,每一类所能提供的信息实际上都相当有限,先不说大学招生组往往对自家专业的报喜不报忧已是人尽皆知的现实。

对其它三类渠道而言,在一个简单的调查之后,也很容易发现它们都没有提供真实且有效的信息的能力,或者说接地气,让大家看得明白的信息。

1 官方指南或门户网站

市面上相对权威的志愿填报指导手册对每个专业的解说通常是寥寥几行的官面文章,对高考生选择专业的帮助聊胜于无。

现在各大提供志愿服务的门户网站也继承了这种风格的解说,比如说下面这个截图就来自某大型高考志愿网站上的专业介绍页面:

加载中…

上面这段话里对物理学的描述非常准确,但它基本上可以被归类在「准确但无用的废话」范畴,看起来很可能来自某个百科或大学官网上的简介,对志愿选择也很难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实际上,每个将物理专业作为备选项之一的高考生最关注的问题都是「高中物理学得比较好就适合物理专业吗?」,而上面这段介绍对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却完全没有涉及。

这样的介绍存在于每一本指南与每一个门户网站里,多半只是因为那里需要一段有权威性的介绍来充数,和服务考生、家长没什么关系。

2 出自机构的专业介绍

最近几年,网上开始出现一些由商业机构整理出的,对各专业的详细介绍。这种介绍文章提供的信息更多,但常为追求宣传效果和性价比走入另一个极端。

为节省成本,这些文章从网上到处扒下不知真假的内容,又为宣传效果将这些水平难辨的文章包装成「最大最全」,以此获取学生与家长的信任。

若说官方指南与门户网站给出的权威介绍是专家写出的不痛不痒的说明,这类专业介绍相比之下则充斥着一股急于交稿拿钱的枪手味道,更像大杂烩,难称准确。

商业机构在介绍专业、志愿相关信息时,常用「专家」名号包装自己。这些专家的志愿咨询服务收费高昂,动辄成千上万,号称靠着这种高价服务可以帮助孩子选对专业、赢下人生。

然而术业有专攻,这些自身从未接受过学术训练,甚至没怎么学过本科骨干课程的「专家」又怎么可能了解清楚了几十个一级学科的内容骨干与毕业出路,给出的内容又有多少真实性担保,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事实上,对一个专业的系统、准确的了解需要长期的学术训练作为基础。而这恰恰是市面上大部分半路出家的「专家」所不具备的。

3 网络上的热点话题

因为缺乏关于专业与志愿的成体系介绍,来自网络热点的风言风语不得已而成为了很多考生报考志愿时的重要参考,「劝退专业」或「进大厂」,「年薪百万」等模糊而夸张的修饰词左右了许多人的志愿选择。

一些典型的网络热点话题:

金融专业毕业过三到五年年薪百万?
传统工科毕业就只能进厂?
转 CS 是所有冷门专业的最终出路?
清北学生都在卷选调?

(都是标题党……)

对现在的高中生而言,提及生化环材就想到劝退已经是常态;听信网上传言而认为只有计算机、金融专业出路较好的人也不在少数。然而这些简单的修饰远不能涵盖一个本科专业的全部,依靠它们做出的志愿选择往往只能成为悲剧的摇篮。

拿计算机类举例,「二本计算机优秀毕业生出路优于 211 传统工科」的热点话题曾一度引爆网络。然而许多人仅在宣传中看到了计算机类专业的光鲜一面,却忽略了计算机科学作为一个与数学、物理学类似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极高要求。

「二本计算机优秀毕业生」即便不是伪概念,也是凤毛麟角,是和「考上北大物理研究生的二本物理系学生」类似的极端小众的群体。

很多盲目进入计算机类专业的考生本以为在选择专业时拿到了一张通往高薪职位的车票,最终却只能面对每听一节课、写一次作业都是折磨的现实。

……

从公开平台获取的志愿、专业相关信息大多质量堪忧,哪怕是付费购买服务也难逃被割韭菜的命运。

这样的背景之下,选择专业、志愿时通过私人关系「找个懂行的人问问」这一与网络时代有些格格不入的方案反而成了最优解。这些「懂行的人」或是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或是毕业几年内的年轻从业者。

作为考生与家长青睐的咨询对象之一,每年志愿季时,笔者都要回答一箩筐的各类专业、志愿选择相关的问题。而问题的内容也大同小异,无非是「物理专业毕业出来是不是只能搞科研?」,「数学、物理专业好转行吗?」一类老生常谈。

如果来问我的学弟学妹再多一些,或许我已经写好了一套用于回答这些问题的模板。

这其实是一个相当讽刺的对比。

一方面,像笔者一样有能力与意愿提供关于志愿、专业的优质信息的人实际上广泛分布在各大高校之中;

另一方面,如今能在互联网上被搜索到的相关信息仍然质量很低,可靠性缺乏保障。 

而在这道信息不对称的巨大鸿沟上则盘踞着无数所谓「专家」,如同娱乐圈里包装出来的流量明星,以惨淡的专业水平和高昂的收费大发横财。

而笔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召集一批就读或毕业于各著名高校的同学撰写这一套覆盖大部分学科与方向的专业探索文章,正是为了打破这荒诞而讽刺的现状。

一套专业、详细、高水准的介绍

笔者与团队计划推出的专业探索文章覆盖近 50 个专业类目,覆盖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大部分专业与细分专业。这些介绍各个大学专业的文章由各专业的在读本科生、研究生、或毕业数年内的从业者撰写。

借助知乎等平台的高考志愿填报相关大数据,我们精准定位了高考热门专业以及热门专业里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同时动员了以清华,北大为主,包含上交,北航,北师,央财,上外等院校的 50 多名同学,撰写了这套总计近 30 万字的专栏,为各位考生、家长全方位介绍大学阶段的各个专业。

这套文章主要关注如下几部分的内容:

专业是什么:阐述每个专业的主要脉络与面向的实际问题,澄清常见的误解(比如说,金融专业不教如何炒股)

专业学什么:包含各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专业细分方向与交叉学科,以及一些学科哲学上容易混淆的问题(比如说,物理和数学是不同的)

专业前景:包含对专业主要出路的简单介绍与分析,如大体对口的行业,哪些细分方向在业界好找工作,出国读研时的对口专业,国内保研率等

其它热点内容答疑:这一部分视具体专业而定,比如在数学专业的介绍文章中,我们会专门回答「数学专业有多难学,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学数学」;在土木专业的介绍文章中,我们会专门回答「土木专业的毕业生真的要下工地吗」。从各位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出发,进一步解答大家的疑惑。

除具体专业之外,我们还会精炼各专业的具体信息并加以对比,对就业市场、专业劝退、考公考研等并非局限于具体专业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从经历过高考的前辈角度出发,仔细梳理高中生与家长们面对各专业时的常见误区与困惑,获取选择专业、志愿时所需要的重要信息。

希望这些来自我们的经验,能够成为学弟学妹们选择志愿、专业、以及人生路径时的一盏指路明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现在什么专业的就业前景好?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