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从中国溃败而来的国民党残军,拒绝在异国他乡慢性死亡的命运,他们以军护毒,以毒养军,在金三角开启了另一段彪悍传奇。
泰国北部,美斯乐金三角民俗村 93 师博物馆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年年难过年年过;下联:处处无家处处家;横批:十年北伐、八年抗战、四年内战、叱咤金三角、胜败论狗熊。
这讲述的是一支辗转异域的国民党残军真实写照,一支借土养命的部队,一支没有祖国的孤军,他们在异域战胜,仍是天地不容;他们在异域战败,只有死路一条;他们在异域战死,便与草木同朽。
借土养命
1950 年一月的一个晚上,夜无繁星,一支总数仅千余人的国民党残兵不计一切地向西南边陲逃命。领头人叫李国辉,此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团长。谁也没想到,多少年后,正是此人开启了金三角毒品王国的大门。
加载中…
李国辉,河南人,金三角当地人称「小李将军」。那天晚上,他带领手下残兵逃出国境线后,在缅甸小勐拉正好遇到 93 师 278 团副团长谭忠带领的残军,两边一合计,决定抱团取暖合并为一支部队,番号仍沿用 93 师称号。
随后,李国辉、谭忠通过电台跟台湾国民党当局取得联系,咨询下一步去向,得到的答复却是:「自谋生路,自生自灭」。两人听到后气得差点吐血,但冷静下来后,他们还是把部队命名为「中华民国复兴部队」。
既然台湾国民党当局已经明确拒绝,李国辉决定自谋生路,他以缅甸小勐拉为中心,开启以军护毒的异域征程。为了扩充兵源,他不仅就地招收华人子弟兵,还发起「军民联姻」运动,甚至下了一道嘉奖令:「全军无论谁如果娶了本地女人做老婆,赏二十块大洋。」
看到一支异国军队在此盘踞,缅甸中央政府坐不住了,立刻派国防军前来围剿。李国辉一开始并不想兵戎相见,他给缅军将领坎丹信写了一封信,说道:「我们是借土养命的部队,只是借道,马上……」
然后派手下邓克保与蒙振生前去送信,并进行谈判。然而坎丹信很狂,先是把信撕了,再将蒙振生扣押,放邓克保回去转告李国辉:「十天之内必须缴械投降,否则只有被歼灭。」见此情景,李国辉只得背水一战。
缅甸中央政府原本以为自己的国防军消灭这支溃败而来的异国残军应该是手到擒来,却没想到碰了一个硬钉子,不仅正面攻击仗打得极为艰苦,重炮还被残军组织的敢死队在夜幕掩护下偷袭并缴获。
第二天,国民党残军利用缴获的十门重炮反过来朝缅甸国防军阵地一顿猛轰,然后步兵迅速跟进,很快就把缅甸国防军打得溃不成军,一退再退,直到残军占领大其力,停止追击后,才缓过一口气。
这场战打了 40 天,缅甸中央政府见胜利无望,只好与国民党残军展开和平谈判,并释放蒙振生。李国辉审时度势一番后,决定见好就收,也同时释放全部缅军俘虏,并撤出大其力,回到小勐拉重新安营扎寨坚守下来。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以少胜多的战争,很快就被《曼谷日报》、《新加坡早报》等记者用《国民党残军大败缅甸国防军》、《李国辉将军是个战神》、等标题报道出来,一时之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被金三角吸引到了。
李弥到来
蒋介石在台湾得知消息后,火速召见李弥,大骂道:「娘希匹!一支这么能打的部队就扔在缅甸?」骂完,又给了他两个头衔:「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然后让其马上滚去缅甸整合部队。
加载中…
李弥,号文卿,又名炳仁,云南腾冲人,黄埔四期毕业生,在抗日战争末期曾血战松山,但在解放战争时期却一败涂地,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其本人差点被活捉,溃逃到缅甸的李国辉正是其麾下的一名团长。
李国辉是一个合格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见到老长官的到来,他马上交出了指挥权。李弥一看士兵们精神十足,士气高昂,现场临时来了一个阅兵仪式,并发表了反共救国军要光复大陆的宣言。
加载中…
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非常兴奋,他认为这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自己反攻大陆指日可待,于是通过台湾国防部给缅甸的李弥下了一道命令:「命你部全力反攻云南,先攻取一地或者数地,使共军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相机占领昆明,光复云南乃至西南诸省。反攻计划尽快电告国防部。」
尽管李弥头脑很清醒,知道蒋介石是痴人说梦,但还是策划了一场代号为「火炬」的大反攻。不过在军队出发之前,他私下对李国辉说道:「反攻是态度,打仗靠实力,反攻一定要反攻,但是你作为前线总指挥,应该知道这个仗怎么打吧!」
李国辉心领神会,手上那点残兵怎么可能反攻云南,连美国人在朝鲜战争中都吃紧,台湾雄兵百万尚难自保,他们的反攻能有啥作用。不过反攻最开始还是很顺利,因为缅北一块没有什么军队,中国边境也都是一些民兵把守。
很快,李国辉拿下云南边境的沧源县,胜利的消息立马传到缅甸小勐拉,李弥再三确定附近没有解放军大部队,便立刻叫上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的媒体记者,跑到沧源县向全世界宣扬战果。
在沧源县,李弥又是骑马挥手,又是发言,整个人特别意气风发。然而,等记者们拍完照片后,他就迅速跑回缅甸小勐拉,临走前,还把李国辉叫到一旁再次嘱咐道:「反攻是态度,打仗是实力,谁都不能阻止打败仗的!」
当记者们把李弥在沧源县意气风发的照片刊发之后,他从一个光杆司令变成台湾家喻户晓的光复英雄,身价倍增。紧接着,李国辉又攻下耿马等其它三个云南县城,这更是让其名声大噪。
虽然胜利的消息接二连三到来,但李弥心知肚明,这只是钻了解放军的空子,于是他严令李国辉,原地警戒,停止北上。与此同时,美军运来了大批物资,堆在缅甸小勐拉的简易飞机场上。李国辉得知后,才恍然大悟,知道长官所说的态度原来是指美军的武器弹药援助。
没多久,李国辉察觉到解放军有动作,立刻将军队撤了回来,等解放军一走,又重新占据,双方来来回回对峙3个月。最后,解放军偷偷结集 3 个师的兵力,准备将这支像苍蝇似的国民党残军来个一网打尽。
但计划被嗅觉敏锐的李国辉觉察到了,再次将军队撤了回来,此后余生再也没有进过中国大陆。另一边,坐镇后方的李弥,在金三角地区的大肆招兵买马,很快兵力扩张到了 35000 人,下辖 3 个军、20 个纵队。
20 个纵队里的第四纵队队长最有特点,一位英姿飒爽的女性,有金三角毒枭教母之称的杨二小姐,她手上有一个小队长叫罗星汉,正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大毒枭。
不接受投降
地盘与队伍的迅速扩张,李弥体会到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滋味,三万多张嘴,光是每天的伙食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台湾国民党当局非常抠门,还经常拖欠军饷,如何开源节流成了残军需要解决的第一大问题。
解决方案并不复杂,有现成的以军护毒基础,当初李国辉带领残军刚在缅甸小勐拉站住脚,金三角毒枭教母杨二小姐就委托他们护送鸦片到泰国边境,然后给予对应的酬劳。
于是,李弥决定在之前以军护毒的基础上升级成以毒养军,他派人给附近大大小小的土司送去请帖,上面写着:「……鸦片粮食税收等事宜,恭请出席为要。」
虽然写得很客气,但谁敢不来,后果不言而喻。最终,在会议上李弥定下新的买卖鸦片规矩,即残军实行统一制定收购价,任何人不得私自买卖,商人须经批准方可进入残军管区做生意。
从会议结果来看,这更像是通知,而不是友好协商。当然,金三角历来就有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的传统,面对战斗力超强的残军,土司们只有拼命点头的份,哪敢说一个不字。
至此,这支国民党残军在金三角全面开启了以军护毒,以毒养军之路。然而没过多久,他们的危机来了,此时的缅甸中央政府已经和印度政府达成秘密协议,由后者出武器协助前者赶走残军。
此外,缅甸中央政府还专门雇佣 4000 多名在二战中和德、意、日、英等军队打过仗的印军老兵,以及以克钦族为主的 1 万人左右的部队,参与剿灭残军的战斗。
当时残军总数虽然有三万多人,但平常都分散在各个地方,忙着买卖鸦片,以及收税,真正投入作战的兵力并不多,形势极为不利,但没有退路的他们,只能拼死一战。
战争之初,残军打得非常艰难,一退再退,直到在一个叫拉牛山的地方,局势才开始反转。当时应战的残军只有 1000 人左右,其指挥者正是李国辉,他们顽强抵挡住了缅印联军几天内的多次猛烈进攻。
一时受挫的印度雇佣军,居然使了一个特别残忍又龌龊的手段,他们用之前抓获的残军俘虏与当地华人民团做人肉盾牌,不停地喊到:「开枪吧!让我们缅甸人和印度人看看你们中国人怎么杀中国人。」
李国辉很清楚,心软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命令士兵们只管开枪,最终等到了日夜兼程而来的 4000 名援军,两军汇合后开始反守为攻,打得缅印联军落花流水,溃败而逃。
在反击过程中,残军非常憎恨印度兵之前的残忍与龌龊,专门追着这支雇佣军猛揍,不接受投降,格杀勿论。一夜之间,印度兵 4000 余人死伤 3700 余人,残余人员没跟缅甸方面打招呼就逃了回去。
胜利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得意忘形的李弥在泰国曼谷接受媒体采访时却惹祸上身,当时一位女记者问道:「李先生,外面称您为云南王,您打算什么时候返回省会昆明?」
这原本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随便用一些官场套话就能应付,但李弥却语出惊人:「实话告诉你们,我李弥要做云南王不大容易,但是做缅甸王却易如反掌!关键看我想不想做。」
这番言论传开后,缅甸中央政府无比愤怒,这简直太欺负人了,于是他们撸起袖子找联合国告状。最终,联合国认可了缅甸中央政府的诉讼,认为残军滞留第三国在法理上确实说不过去,于是责令台湾国民党当局处理。
而李弥口出狂言要做「缅甸王」,也实在让人费解,他好歹是一个在宦海沉浮几十年的老手,应该懂得什么叫「祸从口出」。实际上,他在多国记者面前讲这个话不但震惊世界,也引起了蒋介石的猜忌。
最终,由于「缅甸王」一词的发酵,台湾国民党当局被迫宣布从缅甸撤军。罪魁祸首李弥回到台湾后,立刻受到了形同软禁的待遇,余生再也没有离开过台湾。后一步撤回台湾的李国辉,也被判了一个盗卖军火的罪行。
这个判决让国民党内部元老看不下去了,纷纷前往总统府求情,可能觉得事情做得太过分,蒋介石给了李国辉一个特赦。此后,这位金三角毒品王国的开山鼻祖,再也没有离开过台湾。
志愿军打志愿军?
李弥、李国辉撤回台湾后,金三角仍剩下几千名残兵,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于是,台湾国民党当局派了心腹柳元麟前去整顿,此人是黄埔四期学员,又是浙江慈溪人,深得蒋介石信任,算是嫡系中的嫡系。
所谓师出要有名,既然台湾国民党当局已经宣传撤军,那金三角这些残军要如何打旗号?柳元麟想了半天,最终从朝鲜战争的中国志愿军得到启发,把这支残军改名为云南人民反共志愿军。
美援没有了,台湾国民党当局给的钱杯水车薪,为了生存,这支残军只好继续干着押运毒品,收鸦片过境费的买卖。除了这些,他们还时不时去骚扰一下云南边境地区,非常招人烦。
缅甸国防军虽然对这支剩余的残军有过围剿,但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依然打不过。最终,缅甸中央政府想到了残军的克星,多次明求或暗示新中国,派解放军过来帮助他们。
1960 年,中缅经过协商,并联合签署了勘界警卫问题协议:为执行警卫作战任务,中方部队根据需要可进入缅甸境内 20 公里,清剿国民党残军的行动,双方应在同一时间进行,暂定于 1960 年 11 月 22 日左右。
当时在云南坐镇指挥的是秦基伟,他刚刚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打出了了十五军的赫赫威名。由于是在境外作战,为了避免国际影响,毛主席说了重话:「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红线就是指不得超过边境线 20 公里。
在总攻发起前,中方根据敌情,发现柳元麟似乎有所警觉,于是跟缅方打招呼,提前几个小时出击。11 月 22 日晚 21 点 30 分,中国 22 支突击队迅速向残军 16 个据点扑过去,目的是捕歼敌军、师级军官。
刚开始,残军还以为又是拉胯的缅军前来围剿,但打了一阵子,发现不对劲,对方不仅火力强,还非常英勇,瞬间反应过来,这是老对手中国人民解放军,没等长官发话,士兵们就撒丫子逃到离边境线 20 公里外的地方。
此后 1 个多月,也就是 1961 年 1 月初,缅军再次准备自己解决这支残军,展开了名为湄公河之春的行动,奈何战斗力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反被残军打败,并团团围住,形势岌岌可危。
缅甸中央政府没办法,只好再次请求中方出兵越境 100 公里打击残军。于是 1961 年 1 月 25 日中方部队再次出击,柳元麟获得情报后,解除了对缅军的包围,并马上撤退到老挝一侧,然后自已跑回台湾。
段李时代
柳元麟一走,残军彻底成了亚细亚的孤儿,只得分散开来,一部分在老挝当雇佣兵,一部分则在缅北各个地方武装中打杂。其余的则被金三角第一代大毒枭罗星汉「礼送」出境,辗转来到泰国。
在泰国的残军总共有 4000 余人(包括家属),主要是段希文的第五军,以及李文焕的第三军,他们在一个叫美斯乐的地方汇集,然后合并成一支队伍,形成以段为主将,李为副将、雷雨田为参谋长的新领导格局。
加载中…
段希文
段希文,云南宣良县人;李文焕,云南镇康县人;雷雨田,原名张秉寿,云南建水县纳溪村人。在缅甸小勐拉,这三人对李国辉、李弥言听计从,毕竟二李的资历摆在那。
然而后期空降而来的新长官柳元麟,他们却是各种阳奉阴违,为此柳元麟还专门向蒋介石告状,说段希文、李文焕不听指挥,反攻大陆不力,拉山头等等,同时也挑拨段希文跟李文焕之间的关系。
加载中…
美斯乐原是傈僳族的寨子,残军到来之后,段希文命令,士兵们要与傈僳族打成一片,并解释这是随乡入俗。此后,为了生存,这支残军又干起了老本行,教周边的山民种鸦片了,然后由他们来贩卖。
加载中…
彼时,离美斯乐不远的满星叠,逐渐成为金三角毒品王国的中心,而主人正是大毒枭坤沙,他曾经是段希文、李文焕手下的一个排长,算是知己知彼的老熟人,因此双方相安无事。
泰国政府虽然很想赶走这群不速之客,但慑于残军的的强悍,不敢派兵来围剿,只采取了围而不攻的行为。而残军也没有扩充地盘的意向,只求自保,因而双方并未成大冲突,这种状况持续了八、九年。
但是一支异国军队跑到自己领土总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打又不一定打得过,于是泰国政府就直接跟台湾方面协商,大概内定就是:「赶紧让他们走吧!只要能走,条件可以好好谈。」
1969 年,台湾方面派了易瑾、夏超等高级将领跟美斯乐的残军商谈,他们提出一个很无耻的条件:「要兵不要官,老弱残一律不要」。段、李两人听了后,差点把两人痛殴一顿,最终还是忍住,把他们轰走了。
1970 年,台湾方面又派人过来要求这支残军接受改编,被段希文嘲讽道:「你们不发饷,不供枪支弹药,还要来管我们?这可是金三角!我们再也不会相信你们,不会相信国民党!」来人听完只得悻悻而去。
泰国政府见台湾方面也无能为力,便做了一个决定,雇佣这支残军攻打境内的反政府游击队,如果打胜了,允许他们在美斯乐长期居住,改编成「泰北民众自卫队」,不需要上缴枪支,并给每一个人颁发公民证。
残军所要攻打的是苗共游击队,他们是六十年代末期,由激进的国际共产主义小组从老挝派过来的,总共有 1000 多人,其中不少在解放越南过程接受过残酷的战争洗礼,因此泰国政府跟他们打了多年,都无功而返。
彼时的美斯乐残军将领们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战斗主力人员都年过半百,且大多数是有妻有儿女的中年人,主将段希文也垂垂老矣,真正能拿起枪打仗的不过数千人。
为了有一个安身之地,为了这支军不军,民不民的残军,为了子孙后代不再流浪,段希文决定接受泰国政府的雇佣,但提出一个要求,战斗自始自终必须由他亲自指挥。
泰国政府答应后,段希文亲自带领不到 500 的老兵队伍,前往指定地点攻打苗共游击队。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亲自出马,得到的回答很悲壮:「久不打仗,再精良的技术也会荒废。毕竟年纪不饶人,兵老了,第二、三代尚小,没有打仗经验,尚需时日磨炼,这就是我要亲自带队的原因啊!」
这次战斗,段希文采取李国辉偷袭缅军重炮类似的战术,正面佯攻,背后派突击队突袭,打了三天,最终拿下了苗共游击队根据地。战后统计,残军阵亡 78 人,另有 360 人受伤,打死游击队 356 人,俘虏 708 人。
残军凯旋回到美斯乐,迎来的不是掌声,而是一片哀嚎。出征五百男儿,回来不是尸骨,就是缺胳膊少腿的人。尽管段希文也很悲伤,但他还是想到打仗的目的,立刻叫人给泰国政府方面发电报,叫他们赶紧派特使过来。
泰国政府很快派来了一位特使,他就是日后成为总理的差猜,兑现了战前的承诺。但这里又起了一个小风波,按照泰国的习俗,要得到公民权和居留权,就必须向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下跪。
尽管差猜专门给段希文解释,这是泰国的规矩,见了国王都要下跪的,军人下跪还简单一点,女的下跪更复杂。但段希文一听就来气了,说道:「我中国人,跪天跪地,跪祖宗,跪父母,跪先生(老师)……」
然而当他转过头看到身后的老兵和孩子们,长叹一声,「为了我的兵,我跪……」
1980 年 6 月 18 日,段希文病逝,其墓碑跟此地大多数的墓碑一样一律朝北。
最后一战
段希文死后,雷雨田出任总指挥,结果刚上任没多久,泰国政府马上给了一道勾命符,要他派兵攻打考牙山的吴沙沙金游击队。雷田雨拿着电报,手一直发抖,不好决断。
雷田雨在美斯乐走了一圈又一圈,一直想着到底是拒绝,还是答应,突然他看到大门口标语牌上的四行字(见下图),这才打定主意,接受泰国政府命令,再次派兵出征。
加载中…
然而,此时雷田雨已经六十六岁,副官李文焕也六十八岁,肯定无法亲自带队上一线去打仗。于是残军便以新一代代表杨维纲为头,带着 500 多人配合泰国军方行动。
这 500 人里年纪大的已经有 50 多岁,小的只有十七八岁,穿得军装破烂不堪,这让泰国军方打心眼里看不起,今非昔比,他们再也不是 10 年前那支能打硬仗的残军了。
考牙山的吴沙沙金吸取了当年苗共游击队失败的教训,下令将后方小路进行严密封锁,埋下地雷,并设置了很多暗哨,确保一旦发现偷袭者,便让他们陈尸荒野。
此战,吴沙沙金领导的反政府游击队作战极为顽强,数次打退泰国军方的攻击,但终究不敌人数、火力远超自己的泰国军队,经过三天浴血奋战,他们还是没有顶住,被当炮灰的残军率先攻下考牙山。
收复考牙山之战,残军牺牲 260 人,打死游击队 350 人,俘虏 206 人,这让泰国最高统帅部深受感动,当他们乘运输机返回清迈时,清迈省府特意举行一个盛大欢迎会。
虽然泰国政府做足了姿态,但还是引起了残军内部少壮派的不满,毕竟谁也不想当炮灰。另外,首领雷田雨、李文焕还是担心两件事情:1、叫他们去打坤沙的部队;2、解除武装。
美斯乐残军把坤沙的武装力量叫「两张」华人部队,因为坤沙有华人血统,其参谋长叫张苏泉是大连人,曾经也是残军一员。值得一说的是,考牙山之战后,美斯乐残军里有不少年轻人投奔了坤沙。
如果泰国政府之后再安排美斯乐残军攻击打「两张」华人部队,那雷田雨、李文焕就会陷入两难的地步,打与不打都会出问题,搞不好残军内部就会先自相残杀起来。
而解除美斯乐残军武装,雷田雨、李文焕是万万不会遵从,交出武器就会连当地山民都不如,要知道在金三角,没有枪杆子就等于羔羊,没人会保卫他们的利益。
此时泰方也冷静分析出了形势,没有再征召美斯乐残军去攻打坤沙,只是要求残军分阶段解除武装,并承诺给予他们泰国国籍。1992 年,随着最后一批武器上交,这支异域残军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从鸦片的播种机到旅游景点
纵观这支异域残军历史不由让人唏嘘,客观来讲,金三角的鸦片种植并不是他们带头的,而是早期英国和法国在缅北、越南与老挝北部山区等殖民地教当地山民种植流传下来的。
但从李国辉开始,以军护毒,以毒养军就一直贯穿这支异域残军的整个历史。他们犹如鸦片播种机一样,所过之处,鸦片种植不断蔓延开来,因此说他们是金三角毒品王国的开创者绝对不冤。
加载中…
1982 年,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偕同夫人张香华访问泰北金三角地区,回去后披露了美斯乐的状况,没水没电,穿得破破烂烂,种鸦片,胡子兵出征等等,引发了香港和台湾等地广泛关注。
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以下三个:
1、罂粟替代种植与发展问题
最终,台湾当局给美斯乐带去了茶叶替代种植等方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成了金三角地区第一个不种罂粟的地区。
2、身份与国籍问题
这方面没有太大的进展,直到 2008 年台湾当局也只颁发了 386 个公民权,而名头是「政府」身份特赦,民进党上台之后,更不会有进展了。
3、新时代教育问题
段希文将军非常重视学校问题,一直实行中文教育,但是泰国很长时间内是不承认中文教育的。新世纪以来,大陆跟台湾对于美斯乐地区的学生入学问题都给予了很多方便。
几十年过去,如今的美斯乐今非昔比,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为了纪念先辈的付出,这支残军的后裔建立了一座泰北义民文史馆(即忠义祠),上面供奉着所有官兵的灵位。
加载中…
在义民文史馆的墙上刻着这么一句话:「一群被遗忘的人,他们战死便与草木同朽,他们战胜仍是天地不容。」
这句话很好地诠释着—一支没有祖国的孤军异域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