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没有电影的日子里,看出戏

不知道你有没有逛过今天的大唐西市,当然今天的大唐西市,是在唐朝西市的基础上重建的,没有了高高的围墙,但「井」字形的街道依然纵横交错。偶尔也能遇到穿着外域服装的「胡姬」,不过那都是西安妹子假扮的。

如今,在当年西市留下的街道遗址上还能清楚地看到车辙印,一道一道的,好像还能看到当年那车水马龙的热闹场面似的。

加载中…
西市东大街遗址

西市距离我住的地方很近,步行也就十分钟的路程。有的时候,周末我会同我家先生去西市广场上看那些穿着异域服装的美女们跳「胡旋舞」,或者在中影国际影城里看电影。有一天,当我们看完电影走过西市风情街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觉得我们两个真像是一千多年前刚在西市的戏院里看了一出戏的一对小夫妻。

那时候我正在研究唐代的戏剧艺术,所以这种感觉非常真实。

大唐人民是没有电影可看的,但是他们却看戏。假如我真的能带你们回到唐朝,咱们除了在西市上看热闹以外,一定还要带你们去看戏。

唐朝人看戏,首选的场所是寺院。因为当时的寺院里流行一种说唱艺术叫「俗讲」,这其实是一场由僧人们作为表演艺术家的脱口秀。他们把佛经里的故事结合老百姓的生活,编成一种通俗易懂的变文,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对于这种变文的喜爱程度不亚于今天的人最喜欢听的相声。

不过比起这种变文来,大唐人民似乎更爱看「百戏」。

百戏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它和用于宗庙祭祀和朝会大典上的正统音乐不同,这种流传于民间的艺术更通俗。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到了唐代,这种艺术有了更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唐玄宗时期,这位皇帝不仅会当皇帝,他还是个艺术天才,除了处理国家大事以外,唐玄宗还会一边谈着恋爱,一边搞艺术培训。梨园就是他办的最大的艺术培训学校,当时的很多艺术家都在他的这所学校里进修,最出名的大概莫过于沈妍与李龟年。

唐玄宗一直都非常关注戏剧艺术,关注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有一年,长安城里演百戏,这位皇帝一听来了劲,爬到了城楼上就去观戏,这戏整整唱了一个多月,他看戏的热情还没有减退,搞得文武百官都觉得这太不像话了。

那么,那个时候的百戏都唱些什么呢?

据说有一出「钵头戏」,讲的是一个人的父亲上山被老虎吃掉了,他非常伤心,就去找老虎寻仇,经过一番格斗,终于把老虎杀死了。这是带人物、剧情的表演,还配合有音乐与舞台动作,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戏曲艺术了。

还有一种「参军戏」。这戏最初是讲南北朝时期,有个参军犯了贪污罪,皇帝就让一个唱戏的演员穿上他的衣服,扮演成参军的样子受其他人的嘲弄,有点嘲弄那位参军的意思,所以带着些喜剧的色彩。后来慢慢地流传开以后,就形成了参军戏。

还有一些戏,虽然没有人物剧情,但却同样可以吸引人的,比方说绳技,有点像是走纲丝。这是今天杂技里的绝活,但唐朝就已经有人在耍了。

说着说着,耍猴的也来了。这是唐朝杂技表演中的「弄猢狲」。当时长安城里,靠养猢狲表演杂技的人很多。据说,有人就是靠着给皇帝表演耍猴子把皇帝哄高兴了,就赏了个五品官给他,这让天下一时有那么多的人都盼着能凭着猴子飞黄腾达。「何如买取猢狲弄,一笑君王便着绯」,说的就是这件事儿。

除了杂技,魔术也已经进入大唐人民的娱乐节目了,像什么口中吐物、自断手足,看得人惊心动魄的,还有玩得更离奇的,有个出家人,吹口气就能变成尊佛像;还有人朝墙上喷口水,那墙上顿生彩画;更神奇的是,有人能把活生生的车马人物装进一只小小的瓶子里;还有人能在一只空空的盒子里瞬间变出满满的橘子来。这些魔术表演一点儿也不比刘谦玩得差,瞧把你看得目瞪口呆的,早都忘了自己是在哪朝哪代了吧。

戏再好看,也得有个时候,别忘了你这是在唐朝,他们是有宵禁制度的。眼看着太阳就要偏西了,再不赶紧回家,坊上的大门一关,你连露宿街头都不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没有电影的日子里,看出戏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