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差有什么表现?
(1)只关注表面属性而看不到本质属性。
(2)不能举一反三,也就是不能将规律迁移到其他事物上。
(3)只看得到部分而看不到整体,或者只看得到整体而看不到部分。
(4)看不到不同事物间的相似之处或相似事物间的不同之处。
(5)局限于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不会换个角度思考。
(6)无法从已知部分推理出未知部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评价别人「这个人逻辑思维不行」,「他说话没有逻辑」,但若细追问什么是逻辑,恐怕没几个人能给出准确、完整的定义。逻辑思维是一种大家都知道很重要,却没几个人完全掌握的思维方法,今天,我们就用一节来系统阐述到底什么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将思维内容(概念、范畴等)联结、组织在一起的一种思维方式。你可以把逻辑思维看成是将凌乱的珍珠串成珠串的针线,它是帮我们理清事物联系的重要手段。没有逻辑,思维内容就是一盘散沙,无法承担较复杂的思考。
同时,逻辑思维也是其他复杂思维的基础,它主要的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联结、组织思维内容和扩宽认知边界。
加载中…
比如你脑袋中有梨和苹果这两个概念,你会怎么将它们联结在一起呢?你可能会去思考:这两个东西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它们是同类东西吗?还有什么和它们是同类的?等等。经过逻辑思考,脑中的思维内容逐渐变得井然有序,并且会不断扩充出新的内容。
我们学习知识,不能只满足于学一个就只会一个,举一反三还是低要求的了,厉害的学者都是闻一知百,再进一步便是研究出点什么。这难吗?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逻辑思维的几种核心方法即可。
逻辑思维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存在,初识时,因不知全貌,觉得不过如此;深入了解时,才知其包含之广,渗透之深,甚至整个科学技术大厦都建立在其基础之上,在人文艺术中也占了半壁江山,可以说是最底层的知识。而我们平时评判一个人聪不聪明,其实就是看他的逻辑思维强不强。逻辑思维的核心方法主要是抽象概括、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比较分类、逆向思维、递推这六组,和文章开头的六个表现一一对应,经常训练,就可以有效提高逻辑思维。这一节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烧脑,但都是最重要的思维基本功,坚持下去,就能海阔天空。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介绍。
1.抽象&概括
加载中…
抽象是撇开事物表面的属性和特征,抽取其本质的属性和特征。概括是将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扩展至其他拥有这个本质属性的事物。抽象&概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给概念下定义。
能完整地说出一个知识的本质定义,才算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这句话很重要,请自觉重复三遍。)不是模棱两可的、大概的,而是本质的、完整的定义。所以抽象和概括是认识事物本质的最重要思维方式。
比如你要判断一个人是情商是否高,或者想要提高情商,那你必须先知道情商是什么,要能给情商下一个定义,才能有的放矢。以前我给「情商」下的定义是:能够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我分析了公认情商比较高的几个人的特点,比如何炅、汪涵、黄渤等,抽象出他们共有的能力:能够体会和照顾别人的喜怒哀乐,也就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
但是后来我在《情商》中看到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给情商下的定义是:情商指的是一个人管理自我情绪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比我的定义多了一个「管理自我情绪」。仔细想想其实特别有道理,一个连自己的情绪都不能体会和管理的人,怎么会推己及人呢?丹尼尔·戈尔曼抽象除了情商的两个最本质特点:
①管理自己情绪;
②管理他人情绪。所以你要判断一个人的情商是否高,或者想要提高情商,只需从这两方面入手即可。
练习抽象概括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尝试「退皮留骨」地给重要概念下定义,然后和专业书籍上的定义进行对比,看看是不是够本质、够完整。
抽象和概括是不可分割的过程。抽象为概括作准备,而概括则是抽象的继续和完成。
2.归纳&演绎
加载中…
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多个个别的事物中获得一般规则,常用于积累知识和经验。例如:小明第一次喝牛奶身上起红疹,小明第二次喝牛奶身上也起红疹。归纳得出:小明对牛奶过敏。
我们从有理解能力开始,就是依赖归纳法学习各种知识和经验,从小朋友学习文明用语到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得出科研成果,都是通过归纳法。
逻辑学家穆勒对归纳法做了一次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探索因果联系的归纳法-穆勒五法,包括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科学研究。
·求同法:从重复发生的事件中发现规律
老师多次强调的重点,很可能考试中就会出现;领导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很可能就是他最关注的点,千万不要踩雷;女朋友每个月爱发脾气的那几天,很可能是「亲戚」来了。。。
·求异法:从与众不同的事物中发现重点
刚进职场时,我们同期有个女生成长非常快,不到半年就升了职,后来我经过观察,发现她每周都会去找导师进行复盘,并寻求领导的建议和帮助,而我们其他人,因为羞涩,很少去向过来人讨教经验。
·求同求异并用法:从不同的事物发现共通的规律
分析不同领域最成功的大牛,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拥有自己常用的一些思维模型,比如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巴菲特的甜蜜区模型,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等等,所以,与其去分析他们做的事,不如去分析他们脑中的思维模型。
·共变法:
一件事变化引起另一件事变化,说明两者中存在因果关系。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气体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共变关系,说明气体温度的改变是其体积改变的原因。
·剩余法
如已知被研究的复杂现象由复杂情况引起,将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除开,则剩余的部分也有因果联系。如已知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四个地方发生倾斜,还知道三个地方的倾斜是因为受到三个行星的吸引,由此认为第四个地方的倾斜是因为受到另一个行星的吸引。后来果然发现了这个行星,即海王星。
演绎法
与归纳相反,演绎是从通用性规则推导出个别性规则,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其实就是演绎法,运用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演绎法最常用的思考方式就是三段论:
大前提:金属能导电;
前提:铜是金属;
结论:铜可以导电。
说到演绎法,我脑中第一个想起的就是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男主人公兰彻在坏教授小便时,向他身下丢绑着电线的金属汤匙,将他电倒。毫无疑问,电影中的兰彻将演绎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导体可以导电,尿液是导体,所以尿液可以导电。
实际中,面对新情况时,归纳法和演绎法常常一起运用。先通过归纳法得出结论,然后把它作为演绎法的大前提,用于推测事物。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有个诈骗犯,作案时非常谨慎,诈骗得手后,他把用假证件买来的手机号码也销毁了。心想这样肯定没人可以找到他了。
可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警察一下就把他抓获了。他非常震惊,他的手机号码是用假证件办的,而且已经销毁了,没有留下任何线索,警察是怎么找到的?
原来警察通过分析他过去手机号码的数据,发现他白天经常出现在某大厦,晚上总是在某小区,而周末总会去某个超市。
然后警察通过筛查最近注册的新号码,发现刚好有一个号码是同时出现在那个大厦,那个小区和那个超市的,于是警察就抓到了他。
警察先通过归纳多个数据得出结论:罪犯常去某大厦、某小区和某超市,并把此结论作为演绎法的大前提。
然后运用演绎法:
大前提:罪犯常去某大厦、某小区和某超市。
小前提:这个新注册号码的主人常去某大厦、某小区和某超市。
结论:他很可能就是罪犯。
练习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勤观察和举例子,观察那些多次发生的事件的规律,然后举出其他相似例子,或尝试将规律运用到同类事物上。
3.分析&综合
加载中…
分析法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过程、属性等,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
综合法是把事物各个部分、过程、属性等按内在联系统一为整体,以完整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综合最常用的两个场景,一是产品研发,二是案例分析。
以案例分析为例,比如我们研究一篇好文章,先是通篇阅读下来,感受整体结构,体会节奏变化,然后才开始拆解文章,从标题、起、承、转、合等各部分去分析细节处理。
再比如我们赏析一幅优秀画作,也是先综合看整体氛围、风格、传达的情感、构图等,然后再从色彩搭配、阴影处理、线条、细部手法等去进行细节分析。
产品研发也是同理,都是先搭建一个整体框架,再按结构往里面填充细节。进行检验时,也可以按这个顺序。
4.比较&分类
比较思维
加载中…
比较法分为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求异比较是在同类事物中寻找不同之处,以此来扩大竞争力;求同比较是在不同中求相同之处,以此来学习进步。
在相似中,求不同处:香港有一家经营粘合剂的商店,在推出一种新型的”强力万能胶”时,发现市面上已经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万能胶”,于是老板决定从广告宣传入手,经过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万能胶”广告都有雷同。于是,他想出一个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广告”,把一枚价值千元的金币用这种胶粘在店门口的墙上,并告示说,谁能用手把这枚金币抠下来,这枚金币就送给谁。果然,这个广告引来许多人的尝试和围观,起到了”轰动”效应。尽管没有一个人能用手抠下那枚金币,但进店买”强力万能胶”的人却日益增多。
在不同中,求相同或相似处:人类发明飞机时参考了鸟,发明潜水艇参考了鱼,发明雷达时参考了蝙蝠,发明数码相机时参考了苍蝇。。。
找到相似中的不同,或借鉴其他领域更好的地方,常常是创新的灵感来源。
分类思维
分类思维是将具有相似属性或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便于我们高效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生物学家魏泰克提出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分类法,把生物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从大类到小类进行划分。方便我们理解各类生物的关系和特性,橘、柚、橙、柠檬都属于芸香科,同一科的生物相似性已经非常高了,所以它们都有相似的特征,典型的就是都含有芳香油,有一股香味。
比如现在将大学分为 985、211、普通一本、二本等,也是为了便于我们了解学校的办学层次,有些大学的名字我们可能没听过,但只要知道它是 985,就能知道是一所很不错的大学。
5.逆向思维
加载中…
逆向思维与一般思维方式相反的思维方式,反其道而行之,也叫反过来想。正因不走寻常路,所以结果常常出其不意。
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顷」到钱钟书说的「以酒解酒、以毒攻毒、豆燃豆萁、鹰羽射鹰」都包含了逆向思维的智慧。逆向思维中「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极其广泛的。逆向思维可以分为方法逆向、对象逆向、原理逆向、功能逆向等。
方法逆向
逆向思维最辉煌的案例应当是人类对疫苗的研究。人类在抗击一场场看似毫无还手之力的灭顶之灾时,想到了以毒抗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早在我国的宋朝人们就开始想到用事物的结果去对抗事物的原因。据文献记载,当时人们把天花病人皮肤上干结的痘痂收集起来,磨成粉末,取一点吹入天花病患者的鼻腔。后来这种天花免疫技术经波斯、土耳其传入欧洲。直到 1798 年英国医生琴纳用同样的原理研制出了更安全的牛痘,为人类彻底根治天花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按照常规的防疫策略,应该是让人们尽可能远离病毒,而疫苗则利用逆向思维,让人们主动接种,产生抗体,以此来对抗病毒。
在生活中我也经常运用逆向思维,比如大家找工作时都会上网搜索:哪个求职网站有更多的工作机会?这是常规的想法,站在求职人的角度,所以搜索出来的大都是求职人士的一些建议。而我则逆向搜索:HR 在哪个网站更容易招到人?这样搜索出来的大都是一些 HR 的回答,会比较专业全面。
对象逆向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司马光的朋友掉进大水缸里,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把解决对象从人转换到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在某亲子综艺中,有一集,小朋友需要用嘴咬到用绳子挂在帽子上的果子,可是头一动果子也跟着动,沙溢的儿子安吉见最小的阿拉蕾一直吃不到,就自己去帮她咬果子,在村长说不能其他小朋友替咬后,聪明的阿拉蕾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既然不能帮忙咬果子,她就让安吉替她咬着绳子,这样绳子就被固定住了,她一下子就吃到了果子。把对象从果子转移到乱动的绳子,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原理逆向
法拉第受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影响,推测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肯定也能产生电。
功能逆向
逆向思维总是能帮助我们在困难中找到出路,彼德·诺顿也是这样一个运用逆向思维走向成功人。他曾经以 3 亿美元出售了他的电脑软件。这是一套被称为「恢复删除」的软件,他把逆向思维运用于其中,目的是恢复被意外删除的电脑文件。不小心删除了文件是电脑使用者的噩梦,恢复被删除的文件曾经是「妄想」,但只有诺顿朝前跨出了一步,把看似荒谬的妄想变成了现实,在诺顿的思考里,包含了进与退、有与无的逆向思维。
6.递推法
加载中…
递推法是把一件事的结果作为下一件事的起因,由近及远,环环相扣,常常用于因果推理。
有个成语叫见微知著,意思是看到事情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形容的就是递推能力强,说的是纣王和太师箕子的故事:
有一次,纣王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大臣太师箕子就感到非常可怕和担心。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制碗具,必将用犀牛角或玉作成杯盘;餐具改变了,食品也会随之改变,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会进一步升级到山珍海味,珍禽异兽将成盘中之物;食物改变了,将不满足穿着,麻布为衣将不再流行,朝中之人进而会穿绫着缎;穿着改了,下一步将造豪华的车子,建高阔殿宇楼台,追求享乐。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腐败之风会很快盛行起来。后来一切正如他所料,纣王暴政,民不聊生,很快就被周所灭。
再比如英国民谣: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失一位将军;损失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虽然由于一颗铁钉亡了一个国家这个故事的真假无从考证,但常年驰骋在王者峡谷的英雄们,一定遇到过类似的事情,由于前期不小心丢了个人头,导致后期经济一直赶不上,最终输掉了战争,这其实就是蝴蝶效应,你现在一个不起眼的举动,在未来可能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影响。
还有孔子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也是利用递推法,层层递进,论证自己的观点。
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2020 年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我马上重仓了小熊电器这只股票,用的就是递推法,因为疫情爆发,所以很多人肯定被困在家中办公,由于外卖也不安全,很多年轻人会选择自己做饭,由于做饭技能不强,所以肯定会选择一些易上手、性价比高的小电器,那对应的电器股票肯定也会涨,我马上选择了基本面比较好的小熊电器,后来事实证明我的推理正确。
练习递推思维的方法就是:平常多观察、积累事情的发展规律,在归纳法的基础上再往前多想几步,多想几步往往能看到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
到这,六组思维方法已经介绍完,虽然本文中将这六组思维方法分开介绍,但实际中,我们常常是组合使用。比如写一篇论文,常常要运用以下这些思维过程。
加载中…
逻辑思维的提升,就是平常多思多用,直到把刻意联系变成本能反应,也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