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小孩子晚上睡觉做噩梦怎么回事?

「夜晚不是我的朋友」:梦游、夜惊、做噩梦

大部分案例中,儿童的睡眠干扰都与不良的入睡习惯或者不合适的睡眠时间有关。相比之下,只有少数睡眠干扰的状况是出于特殊原因。对此,父母的处理方式也要有所不同。

梦游和夜惊症:深睡期中断的半苏醒状态

从第一章的图 1–5 中,你可以看到一个至少 6 个月大的婴儿的睡眠过程。我们当时解释过:入睡后 3 个小时内,所有的孩子都会从深睡期经历一次甚至两次半苏醒状态,这在图表中是以箭头标示(我们的案例是晚上 9 点半和 10 点半)。在大多数孩子身上,半苏醒状态不易被察觉——他们可能翻个身、睁一下眼或者喃喃呓语之后,马上又继续睡。对他们来说,重新陷入深睡期毫无困难。

如果借助脑波图把脑波的活动记录下来,我们确实可以观察到:在深睡期结束时,脑波会突然发生改变。清醒、做梦和深睡期——所有的睡眠模式都会在这一段时间内混在一起。然后,这个半睡半醒的混乱局面会被深睡期化解。

6 岁以下的孩子中,有 10% 无法顺利完成这个转换过程。他们本来应该能很快再进入深睡期,结果有时却停留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中。在这个状态下,孩子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怪异举止——从说梦话到不停地大声尖叫都有可能,这也就是所谓的夜惊症。这些并不是发生在做梦的时候,而是从深睡中过渡到半苏醒的状态时。说梦话是其中最无害的症状,而梦游和夜惊都会令父母感到强烈不安。这些举止越常出现,父母就越担忧。

对于 6 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梦游或夜惊往往不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孩子通常既不感到害怕,也没有心理问题。比较可能的原因只是大脑的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深睡期—半苏醒—深睡期」的过程进行得不是那么顺利。这和遗传有很大关系,但是与精神疾病无关。如果你的孩子刚好有梦游或是夜惊症,可能你也会发现,你的家族成员中有些人在童年与你的孩子有相近的问题。

● 梦游

梦游发生时,孩子可能会爬下床,在屋子里「逛」。例如,他会在完全迷糊的状态中去上厕所。

「不是我!」

我们的儿子克里斯托夫当时 6 岁。有一次他在梦游时把浴室和卧室的门搞错了。卧室里一张小凳子上摆着他的录音机。在睡梦中,克里斯托夫把放卡带的盖子掀开,对着里头撒了一泡尿,接着盖上盖子,然后又回床上去睡。第二天早上他什么都不记得,对他做过的事完全不承认。

此外,在睡着后 1~3 小时之内发生的尿床,跟深睡期之后的半苏醒状态也有关。

采取安全措施

孩子在安静地梦游时,很有可能会打开门或是窗户,甚至爬出阳台的栏杆。

「梦游很安全」——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梦游的孩子其实是身处危险之中的。看起来,他们的动作似乎有意义而且目标明确;但是,他们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他们是在睡觉。

如果你的孩子会梦游,你务必要关好门窗,确保孩子不会置身险境,伤了自己。有些孩子在梦游时,可以跟人谈话,也会乖乖地被带回床上。

● 夜惊

你的孩子入睡 3 小时之内就醒了吗?你从下面的问题中,发现至少有 4 种情况是你熟悉的吗?那么你的孩子有夜惊的可能性。夜惊的专有名词是「夜惊症」,它和梦游的关系很紧密,但是比梦游要令人担忧。夜惊的症状包括:孩子睡着后 1~4 小时,他会忽然撕裂心肺般地尖叫,更严重的还会踢打自己;大部分孩子根本不让人碰他,也镇定不下来;他会目光呆滞,好像不认识你;他也许会起床乱跑,好像被什么追赶一样;此外他还伴随盗汗、心跳加速等情形。发作的时间可能很短,但是也可能长达 20~30 分钟,何时发作与结束都无法预知。发作后孩子会忽然镇静下来,乖乖上床,继续平静地睡。像梦游一样,第二天他也不记得发生什么事。

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夜惊就有可能会发生。

说真心话 你的孩子会夜惊吗?

你的孩子夜里通常在什么时间醒来?

如果你的孩子在入睡后 1~3 小时内会醒来大叫,他的状况是下列哪一种?如果你圈选超过 4 项,那么你的孩子在夜里醒来一定和夜惊有关系。

○ 孩子会突然大叫

○ 很难安抚他

○ 他好像不是完全清醒的

○ 他抗拒身体接触

○ 他会盗汗或是心跳加速

○ 很难叫醒他

从儿童房发出的尖叫

马克 5 个月大。晚上 8 点时,他在自己床上毫无困难地入睡,早上 7 点半醒来。爸妈很庆幸孩子的稳定,但是有件事令他们很不安:一个星期会有 2~3 次,大约在晚上 10 点左右他们准备要上床时,就会听到从儿童房传出的尖叫声。

他们马上进去看儿子,发现他靠着小床的栏杆撕心裂肺地尖叫着。他们马上把他抱在怀里,试图安慰他,马克反而在爸妈怀里挣扎反抗,继续尖叫。他似乎没看见他的爸妈,也不能感觉他们的存在。最后他们试着摇他、叫他,让他醒来。整个事件会持续 10~15 分钟,有时候甚至更久,马克才能安静下来。他醒了以后会疑惑地看着爸妈,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再入睡。

马克的爸妈试图找出刺激马克的事物,或是其他有可能导致他尖叫发作的经历。然而,马克的尖叫和特殊的经历或者心理问题没有太大关系。马克是属于停留在半苏醒状态时间较长的孩子。他的举止虽然奇特,但是他并非感到害怕。如果他真的害怕的话,这种情绪不会每次都自动消失。假使他需要的是安慰,他会依偎在爸妈怀里,而不会反抗。

我们可以跟马克的爸妈保证:虽然马克的叫声凄惨,但是他既不害怕也不惊惶,他只是还在睡眠状态。他们能替儿子做的——咨询后他们就这么做了——就是在一旁静观其变。如果第一次的安抚被拒绝,爸妈就退到门外,透过门缝观察。他们很惊讶地发现,没有他们的安慰,马克反而更快安静下来。他们不再叫醒马克,而是在马克自己从激动中冷静下来后,帮他换个姿势,让他睡得舒服些,再帮他盖上被子。就这样,马克的尖叫发作时间越来越短,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发作频率也越来越低。马克 3 岁的时候偶尔还有几次发作,但爸妈也可以比较轻松地应对,因为他们知道儿子不是在受苦,这种反常的举止会自动消失。

奥立弗当时 3 岁大,他每隔两天晚上,接近 10 点时就会大喊大叫。有时候他会在房间里乱跑,满嘴含糊的呓语。父母只听得懂片段,如:「他们来了!」或是:「他在这里!」令他们特别不安的是,奥立弗不认得他们,而且好像被什么附体了。

奥立弗的爸爸妈妈试着要叫醒他,但是没有那么容易。第二天早上,他们问奥立弗,晚上会怕什么吗?奥立弗什么都不记得,他只是一脸疑惑地看着爸爸妈妈。

我们建议奥立弗的爸爸妈妈,第二天绝对不要跟奥立弗讨论他夜里尖叫的行为。父母一直忧心忡忡地问东问西,可能会让孩子开始惶惑。他会想:「我怎么了?」因为他并不记得发生什么事,所以他不知道父母到底在说什么。这种不确定感无法帮助孩子睡得更好,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奥立弗的父母还得到第二个建议——因为奥立弗只睡 10 个小时,所以中午最好让他有规律地午睡。充足的睡眠以及规律的作息,对于像马克和奥立弗这样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太累的孩子似乎睡得特别深沉,半醒之后要进入深睡也特别困难。过度疲劳很有可能会使这个过渡阶段进展得不是那么顺利,梦游或是夜惊可能只是「卡在中间」的一种反应。但是,这只会发生在特定的孩子身上。

怎样做最有效 如何处理夜惊

★ 如果你的孩子还不满 6 岁,经常有夜惊的情形,你不需要太过担心。这通常和严重的心理问题或精神异常没有关联。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白天的时候也会显得惊惶害怕或是精神紧张,你就有必要寻求专家的帮助了。假使孩子已经 7 岁或是更大却还有夜惊的情况,你也应该寻求专业的帮助。

★ 面对 6 岁以下孩子的夜惊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处理。如果你的孩子不接受你的安抚,就静观其变。为了安全起见,他大叫的时候,你可以待在他身边观察。

★ 不要叫醒他,第二天早上也不要问他昨晚发生了什么事。

★ 让他睡眠充足,养成他规律固定的作息。有必要的话,重新开始他午睡的习惯。

★ 夜惊和梦游一样,不会通过治疗而消失。或许借助我们建议的一些做法,可以改善一些情况。另外,你必须接受孩子夜惊这个事实——并且相信问题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

★ 夜惊通常发生在入睡后 1~4 小时内。这和做噩梦并没有关系。如何分辨做噩梦和夜惊,我们会在后面告诉你。

恐惧夜晚和噩梦

所有的孩子,晚上或夜里在自己的床上,都偶尔会心生恐惧和做噩梦。恐惧和做噩梦的原因是,孩子在白天的经历一下子造成他过多的心理负担。

● 害怕上床睡觉

尽管你的孩子白天看起来平和快乐——晚上他还是有可能偶尔会感觉无助和害怕。这并不矛盾。夜晚黑暗无声,孩子独自躺在床上,没有玩具或者玩伴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现在他独自一个人,陪着他的只有幻想和感觉,以及心里必须处理的很多事:新的印象、兄弟姐妹间的争吵、和父母短暂的分离等等。即使白天一切如常,孩子都可能会感觉力不从心,更何况其他重大的改变发生时——比如搬家、弟弟妹妹的出生、上幼儿园、生病或是家里发生争吵等。白天孩子看来可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但是一个人独自躺在床上时,他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很想有个依赖,好像突然小了两三岁。也许他会找借口或者转移你的注意力,想办法拖延就寝时间;也许他根本不愿意让你离开。

各种状况都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不安全感,他们常常无法分清自己的感觉。只有极少的情况下,他们能确切说出令他们不安的原因是什么。取代真正原因显现出来的,往往是令他们害怕的怪兽或鬼魂。怪兽或鬼魂的出现,可能是孩子看了整整一下午电视的后果。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消化电视节目中丑怪的卡通人物——虽然他们都已经能熟练地使用电视遥控器。在我们看来无害的人物,也常常会令他们感到害怕。

然而前面所述的例外状况,可能会让孩子形成新的入睡习惯。「害怕」会变成孩子的手段,用来掌握睡前仪式的主动权。他可能会想:「如果我说起怪兽和鬼魂,妈妈就会在床上陪着我,直到我睡着。」有时候很难看出孩子是真正害怕,还是因为害怕的「附加值」而故意表现出害怕。他的肢体语言可以给你分辨的线索。如果白天的时候,你的孩子对晚上他说害怕的那些东西也会有同样的反应,那他可能是真的害怕。

怎样做最有效 如何处理孩子对夜晚的恐惧

身为父母,你如何处理孩子对夜晚的恐惧?虽然每个孩子可能都需要量身打造的解决方案,我们还是提供了一些建议:

★ 很多孩子从两岁开始会害怕黑暗。完全黑暗的环境让孩子容易产生幻想,也阻碍他们在夜里醒来时马上认清他熟悉的环境。请为孩子放一盏夜灯,或者让一丝光线透进房里来。

★ 如果你的孩子在夜晚不像白天那么镇静自信,请理解他。跟他说「不要像小孩子一样」或是「你不是小婴儿了」,对他是完全没有帮助的。

★ 选在夜晚跟孩子讨论他的恐惧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觉得他有点儿害怕,而且跟你说些鬼魂、强盗或是危险的动物时,你可以把睡前仪式延长一点儿。但是不需要解释为什么鬼魂、巫婆等等并不存在的理由,也不需要搬动家具向孩子证明「这里没有怪兽」。

★ 比长篇大论的解释更有效的是常常跟你的孩子保证:「爸爸妈妈都在你身边照顾你、保护你,你可以信任我们。」你可以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孩子的恐惧可能是向你表达:「妈妈,保护我!」只有在你自己的行为冷静自信时,才能给孩子被呵护和安全的感觉。

★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偶尔会害怕或需要特别的关爱,你可以例外地把睡前仪式的内容稍作改变。你可以跟他一起躺在床上,或是把他抱到你自己的床上——例如窗外有大雷雨时,孩子遇到比较困难的经历时或者他大病初愈时。

基本上——不考虑例外情况——睡前仪式应该一直维持相同的模式。你帮助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聆听、正视他的焦虑和恐惧,保证你对他的关怀和爱护永远不变。

惊惶

到目前为止,我们谈的都是「正常的」害怕。这种害怕令孩子不安哭泣,但是远远比不上惊慌失措的恐惧。

一个惊慌失措的孩子会紧紧地搂住母亲,不断尖声大叫,说什么也不愿一个人单独待着。一个极度惊惶的孩子,需要父母特别的关爱。这种孩子的问题很严重,他需要帮助和支持来找到原因并解决问题。如果身为父母的你们觉得无能为力,请寻求专业的协助,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件丢脸的事。

● 噩梦

害怕做噩梦,会导致孩子对上床产生恐惧。做噩梦的原因也是来自于白天的冲突和经历,3~6 岁大的孩子特别容易有这种情形。孩子还没办法「理智地」思考自己的情绪——例如愤怒、恐惧和罪恶感。在梦境中,这些情绪有时候会以奇异的方式出现。噩梦对很小的孩子有威胁性,他们还不太能区别梦境和现实。他们从噩梦中惊醒后,经常感觉还被梦中的「恐怖形象」威胁着。他们的惊恐还在,需要人安慰。

「柜子上有一条鱼……」

快 4 岁的拉尔夫,这两个星期来每天夜里一直被同一个噩梦折磨。第一次拉尔夫在凌晨两点醒来。他惊惶得大声喊叫,指着柜子,坚称看见上面有一条鱼。无论如何,他都不愿待在房间。他紧紧地搂住母亲,要到客厅去,吓得泪流满面。

这一夜拉尔夫无法再入睡。接下来两个星期,妈妈必须在他房里陪他睡。灯不能关掉,而且他很久才能睡着。每天夜里 2~3 点之间他就会醒来,一边哭一边说鱼的事,持续几个小时都无法再睡。接着妈妈会陪他到客厅,他要喝水、听音乐。拉尔夫的妈妈不确定她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刚开始的几晚,她确信拉尔夫的确很害怕。渐渐地,她不太确定了;她的反应摇摆在「这里没有鱼」与「说说看,这只鱼到底长什么样子」之间。此外,她也摇摆在同情与生气之间。因为她用尽心思也无法改善情况。

拉尔夫白天也是个容易受惊吓的孩子。蚊子、蜘蛛以及其他的昆虫,都会引起他的恐惧。所以妈妈得到的建议,首先是如何更恰当地处理儿子白天惊惶的反应。

为什么鱼在拉尔夫的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是无法解释的。我们帮拉尔夫编了一个心理治疗式的故事。在故事中,一个和拉尔夫很像的孩子,跟一条可爱的鱼做了好朋友。噩梦的主题「鱼」在故事里获得新的意义,不再和害怕联结在一起。拉尔夫的妈妈开始在每天白天有规律地讲这个故事给拉尔夫听。

我们很难分辨拉尔夫夜里长时间的清醒是真的与害怕有关,还是已经变成习惯。对拉尔夫帮助最大的,是妈妈充满自信的心态和清楚的条理。她决定,让儿子继续在他的床上睡。她在房里新装一盏夜灯,不开大灯。拉尔夫若是夜里醒来,妈妈不再提鱼的事情,而是用坚定的声音重复下列句子:「我们不开大灯。」「我在你身边,什么事都没有。」「你乖乖躺着。」「我会看着你,你赶快继续睡。」

妈妈和儿子不再离开房间,转移注意力的行为,例如喝水或是听音乐,也不再被允许。早上拉尔夫会被叫醒,这样,他夜里糟蹋的睡眠也没办法在早上补过来。第二天晚上,拉尔夫就能很快入睡,睡眠习惯也有很明显的改善。第一天夜里拉尔夫哭了两个小时;之后有一段时间,他总是在两点左右醒来报告他做的鱼梦,但是他可以在 10~30 分钟内重新入睡,不再因为害怕而哭泣。

● 是噩梦,还是夜惊症?

梦发生在做梦期。孩子不是在做噩梦的时候哭,而是在噩梦结束之后,这时候他已经完全醒了。孩子睡着后大约 3 个小时会进入第一个做梦期,下半夜做梦期会更频繁地发生,噩梦也大都出现在这时候。而夜惊的发作通常是入睡后 1~4 小时内,也就是夜晚的前 1/3 部分,这时孩子会从深睡期进入一个半苏醒的状态。假使这个过渡阶段无法顺利完成,孩子长时间停留在半睡半醒之间,他就会开始大叫和挣扎。在后面的表格中,你可以看到噩梦和夜惊的特征比较。

怎样做最有效 孩子做噩梦时,你可以这样安慰他:

★ 紧紧把孩子抱入怀中,跟他保证:「我在这里。什么事都没有。」这样最能安慰他。

★ 留在孩子身边,或者让他跟你一起睡,直到他平静下来。

★ 问他做了什么梦,但是不要强迫他。如果他不愿意的话,不需要叙述他的梦。

★ 夜灯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在做了梦之后认清自己仍然身处在熟悉的环境里。

★ 孩子如果经常做噩梦,背后一定有什么问题。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在白天时找出原因。如果孩子的恐惧特别严重,请寻求专业协助。

重点整理

有些孩子在睡觉时举止比较独特

入睡之后 3 个小时,孩子会从深睡中醒来 1~2 次。有些孩子会在这个状态停留较长时间,同时出现怪异的举止,如在睡眠中呓语、安静地梦游或者出现伴随大叫挣扎的夜惊。

在睡觉时的特殊举止大多不必过于担心

6 岁以下的孩子,特殊的举止通常不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要叫醒你的孩子,观察他。如果他拒绝你的安慰,不要管他,第二天也不要问他。确保他作息规律正常,而且每天睡眠充足。要有信心,问题会随着时间自动消失。

做噩梦后的安慰

孩子做噩梦后,需要你的安慰和保证——你永远在他身边保护他。请避免在夜里和孩子讨论恐惧与噩梦。尝试在白天找出原因。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小孩子晚上睡觉做噩梦怎么回事?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