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丈夫得了抑郁症》:抑郁了,要怎么办?

《丈夫得了抑郁症》:抑郁了,要怎么办?

 

当自己心情不好,挥着因为挫折而低落时,常能听到父母和长辈这样和年轻人说:「我们那时候可比现在苦多了,你们就是娇气。」殊不知,每一代人都有其背负的十字架,没有人是轻松的。随着医学的普及和人们对精神健康的重视程度加深,似乎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的人逐渐增多,似乎大家都不再讳疾忌医了。但真实的情况是,依旧是少数人能够在患有精神疾病后,主动去医院就诊;国内设立精神科并且诊疗优秀的医院屈指可数;一些大学生有了情绪问题不敢去学校的心理中心问诊,因为担心自己的情况会被透露给学校;社会上也很少有文艺作品去展现这个其实并不少见的疾病,不少中老年人对其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丈夫得了抑郁症》这部温馨的日本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的职员高崎干男,和他身为漫画家的妻子小晴的故事。高崎患上了抑郁症,只能辞职在家休养,小晴作为妻子十分担心丈夫,但始终用笑容和温暖陪伴在高崎身边。

加载中…

 

男主人公高崎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职员,和一个理解支持妻子梦想的丈夫。只不过有一些强迫的倾向:严格按照日期打领带和切奶酪,对于名字写法格外在意,写辞职信也要用铅笔一个个标出位置,工工整整地写好。

 

加载中…

随着影片的进展,我们看到高崎出现了一系列典型的抑郁症状:

他失眠、吃饭没胃口,经常感觉身体无力。

加载中…

 

失去了对夫妻生活的热情,性欲减退……后来他去医院就诊,果然是患上了抑郁症。

加载中…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抑郁症呢?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发布了权威的诊断手册——DSM-5,里面有各种精神疾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等条目,可以帮助医生在临床上对精神疾病进行更准确的判断。按照 DSM-5,也就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描述,如果一个人的情况符合下面至少 5 种,且必须有前两种之一的表现,持续 2 周及以上,那么就有极大的几率患有抑郁症:

① 抑郁心境或悲伤情绪。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持续抑郁,几乎每一天都感到悲伤、空虚或无望。

② 对所有或绝大部分曾经喜欢的活动都丧失了原有的兴趣或快乐。

③ 食欲突然变化,伴随着体重的增加或减轻

④ 失眠或嗜睡

⑤ 感觉坐立不安,不停地走来走去,不断活动。

⑥ 感觉疲乏或失去能量,动作迟缓,声音低沉。

⑦ 感到自己的人生是无价值的,或感到内疚

⑧ 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做决定

⑨ 频繁想死或自杀,这里包括有自杀计划或有自杀的企图。

当然,如果想要确诊,建议还是要到当地的三甲医院精神科挂号,医生会通过各种检查来进一步对具体的病情进行诊断。

 

在各种年龄层的人群中,常被忽略的就是儿童和老人,可能有的人会说「小孩子嘛,不高兴过几天就好了,哪还能抑郁了?」但实际上,婴儿、儿童、青少年和老人,都与成人一样可能患上抑郁症。婴儿常见的表现是不去进食;稍大一点的儿童表现为冷漠、不活跃;青少年可能会表现出恼怒,对家长老师命令的违拗,甚至有反社会和滥用酒精药物的行为;老年人则会经常表现出一种无望感,失去活着的意义,缺乏做事情的动机,可能伴有幻觉和妄想。但这里需要提醒各位,儿童、青少年和老人的问题更为复杂,不能就以上的描述,或者网上查来的资料一概而论。

 

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呢?是因为我太不坚强,太不能承受压力了吗?针对这个问题,学界有着多种的声音。

 

持生物学观点的人认为,大脑中的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降低与抑郁症状有关,如果有近亲患有抑郁症,那么患病的风险要比别人高 2-4 倍。女性的抑郁症患病率比男性高 1.5-3 倍。在不同年龄层中,易患性最高的是青年。大约有 80% 的病人,在第一次发病后的一年之内经历第二次的发作。

 

加载中…

 

传统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无意识的冲突和童年早期形成的敌意情绪在抑郁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弗洛伊德认为,自我责备的根源是愤怒,这种愤怒原本是指向他人,后来指向自己。而新精神分析学派有所不同,更关心患者目前的环境而不是过去的经历,认为矛盾心理是抑郁者心境困扰的基础。

 

人本主义学派认为,抑郁是因为个体不能「完整和真实」地生活,由此产生了一种无力感,认为个体因为没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自己生命负责,所以患上了抑郁。

 

行为学派则探讨一个人所得到的强化和惩罚。当一个人丧失了某种重要的东西,或生活中有重要变动时,如果得不到充分的正强化(给予一个他喜爱的回应或结果)甚至受到了惩罚,就会导致悲伤和抑郁。纵然悲伤状态会因为他人的关注和同情所缓解,可是,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一个抑郁症患者几乎不可能充满了「正能量」,那些最初对抑郁患者作出支持的人会渐渐厌烦并躲避他们,使病人更深陷入到抑郁中。

 

认知学派的亚伦·贝克提出了认知定势理论,认为抑郁病人有着对自己的消极看法,消极的当前体验,和对未来消极的预估。这种负性的认知定势「规定」了一个人感知世界的模式,使得人们消极地认为自己是无能的,对当前的体验做负面的解释,认为未来会继续痛苦下去。这种思维模式使得明媚的蓝天也看起来阴沉,好事情背后也隐藏着悲哀的结局。而一个这样的人,显然不太可能有动机去追求任何目标,这就造成了意志的瘫痪,即不想去做任何事情。

加载中…

 

    那么,如果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或者亲友患有抑郁症,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你要明白,抑郁症不是绝症,用影片中小晴的描述,它是一种「外星感冒」,每个人都可能得上。你会因为咳嗽、打喷嚏而惊慌失措吗?当然不会。同样,情绪上的感冒也终会痊愈。

加载中…

 

另外,情绪本身没有正常异常之分,抑郁也是对人的一种保护性措施,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比如说:抑郁可以使人面对一些平常试图避开的思考和感受,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去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等等。抑郁与其它负性情绪一样,从正常和异常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有当抑郁达到了某一特定的严重程度,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时,抑郁才需要治疗。所以,如果你只是有轻度的抑郁情绪,那么也不用认为这就是异常的,是需要治疗的。

 

最后,如果你通过自诊,发现自己已经有了抑郁症的症状,并且符合上面 DSM-5 的诊断标准,请一定要到当地的三甲医院挂精神科进行就诊。我知道有不少人担心服药后会有某些副作用,但精神科药物更新换代至今,对人体的副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也并没有所谓的成瘾性。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按照医嘱乖乖吃药,如果感觉某种药物与自己「合不来」,可以去和医生商量换一种药,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种药物为止。一般服药一段时间后,情况就会有所改善,一些患者甚至觉得心情舒爽,完全恢复到了没得病的日子,于是就想停药。但请你格外注意,不要擅自停服,每年精神科医生都会接诊大量因为擅自停药,抑郁复发的患者。

 

如果是你的家人或者朋友患上了抑郁症,那么我会提供给你以下五条建议:

 

第一,带患者就医,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在病情控制住之后,可以考虑带患者到医院或者靠谱的心理咨询机构做心理治疗或咨询。

 

第二,不去评判患者的感受。比如当对方和你说:「我真的很难过」、「我真的很没用」时,不要去说:「哎呀,这有什么难的,你看有多少人比你还惨呢!」、「你这人就是心眼小,想不开!」

 

第三,不去强行「正能量」。比如在影片中,高崎的哥哥来探望他,鼓励他说「大男人就要负起责任来,为了小晴你也要快点好起来!」结果高崎更难过了,躲在被子里呜呜直哭,更加觉得自己没用。

加载中…

 

第四,与抑郁症患者交流,最好的方式就是承认、看见他们的痛苦,不去要求对方「赶紧好起来」。要知道,抑郁症患者本来就心理压力很大,这么做反而会雪上加霜。试想一下,一个人骨折了,你会要求骨头「赶紧愈合」吗?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第五,抑郁症患者的就医后,恢复的状态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心情是波浪式起伏的,有时看起来可能状态还不如之前,但作为患者的家人和朋友,需要坚定信心,相信对方能够好起来。同时,陪伴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和朋友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轻度抑郁症患者可能较快就能恢复,但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是一个需要体力和精力的压力活,看护者要保证合理睡眠、饮食和锻炼,郁闷、担忧、焦虑的时候去找朋友聊聊天,及时疏散自己的精神压力。

 

心理疾病的恢复是不容易的,它和其他生理疾病一样,值得人们的重视和平等地对待。最后,借用影片中小晴的一句话:「就算晴空突然转阴,也远比黑夜更明亮。」希望患有抑郁症的人们,不抛弃不放弃,一切终有月明的那一天。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丈夫得了抑郁症》:抑郁了,要怎么办?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