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上班族如何安排时间才能每天都早起、读书、跑步、冥想?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去重新思考「时间」这个词。

时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时间,另一类是隐性时间。

90% 的人在意的都只是显性时间,却从未想过隐性时间是什么,以及如何高效使用的问题。

01

先说什么是显性时间?

显性时间说的是,你专门分配给处理工作、人际关系、亲密关系,被你有意识运用的时间。

比如,在工作中,你专门分配给写计划方案、开会、进行客户洽谈的时间,就是显性时间。

再比如,下班后,你专门留给孩子的一小时作业辅导时间,也是显性时间。

又或者,你专门分配给娱乐的时间,比如每天刷短视频一小时或玩手机游戏一小时,这个也是显性时间。

所以,如果想在有限的显性时间中提升效率,做更多的事,就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思考。

第一层:宏观层面。

我们该如何在宏观层面上,提升对显性时间的使用效率?

想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去感知你的人生愿景。人生愿景说的是,你想要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你想怎样过一生?

然后,从你的人生愿景中推出你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之后,再对你的显性时间进行规划,使你对显性时间的使用与你的人生愿景、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保持一致。

比如:我的人生愿景是活出蓬勃丰盈的人生,活出真我状态,那么依此确定的短期目标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思考不断获得心智上的成长。

那么这时,我就需要给阅读和思考分配更多的显性时间,比如我每天都会雷打不动的读书两小时,只能多不能少。

如果我无法调配出这个时间,那么我的短期目标就实现不了,并会最终影响到人生愿景的实现。这就意味着我无法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那个愿景永远都只能是愿景。

显然,这个结果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我就必须要从每天的时间分配做起,保证雷打不动的阅读两小时。

你看,这就是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的时间规划,也是我一直说得「你的金钱和时间流向哪里,你的人生就走向哪里」那句话的意思。

第二层:微观层面。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宏观层面上提升对显性时间的使用效率呢?

方法 1: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做出规划。

如何规划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你要做的事情,按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划分。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时间管理图:

加载中…

第一象限

这个象限包含的是一些紧急而重要的事情,这类事情具有时间紧迫和影响重大的特点,所以无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必须首先处理优先解决。 

第二象限

这个象限中的事件不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但是它却具有重大的影响,它会决定未来一些事情的发展趋势。当你做完了这些事情,就等于把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杜绝了,也就是做到了提前准备、未雨绸缪。

第三象限

这个象限包含的事件是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紧急但并不重要,它会占据很多宝贵时间。所以,要通过增强对第二象限的管理,系统性的解决第三象限中的问题。

第四象限

这个象限中的事件是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所以大多都是琐碎杂事。所以可以不做,或是让别人去做。

方法 2:提升显性时间的使用效率。

除了在微观层面对显性时间进行规划外,还需要提升显性时间的使用效率。

具体方法包括:

1)通过「番茄时间钟」,去提升自己在工作时的专注程度,从而提升效率。

2)在工作时关闭手机声音,等工作结束后再看手机,从而能够不被打扰,持续专注。

3)通过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减少因情绪起伏而带来的工作中专注度减弱,以及效率下降的问题。

02

除了对显性时间的使用进行规划,以及提升显性时间的使用效率外,还有其他方法能够增加我们的时间吗?

有,这就需要用到「隐性时间」。

什么是「隐性时间」?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问你 2 个问题:

洗碗的时候,你的头脑里是不是会不自觉的想些东西?

走路的时候,你的头脑里是不是也会不自觉的想些东西?

其实,这些洗碗的时间,以及走路的时间,就是你生命里的隐性时间。

所以,你可以把隐性时间理解为在做一件自动化事情的同时,还可以被你拿来同时使用的时间。

这类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广泛存在,比如洗碗的时间、刷牙的时间、洗澡的时间、走路的时间、乘交通工具的时间……

然而,绝大多数人的隐性时间,都是废掉的。

为什么?

因为绝大多数人,在隐性时间里进行的都只是毫无意识的自动化思维。

什么是自动化思维?

就是你头脑里的念头和想法不经由你的控制,没有经过你理性的允许,就自然而然的冒了出来。

自动化思维非常常见,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不断经历的,比如:

·中午在公司吃饭的时候,你的自动化思维就会启动:

你可能会想起早上同事说的 XX 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的销售部负责人,上周才在 XX 买了一套别墅,然后你又想为什么他以前和自己一个部门时,那么普通,现在变得这么厉害?而自己还是和从前一样平庸,连个大点的房子都买不起?最后你就回想起自己生活中点点滴滴似乎都是不顺,然后越想越远。

· 下班乘地铁回家的路上,你的自动化思维又会启动:

你可能会自动化的想起今天被老板批评的场景,然后开始怀疑自己:「我的能力是不是真的很差?我这个人是不是非常糟糕?」

晚上吃完饭洗碗的时候,你的自动化思维再次开启:

你可能想起了刚才在短视频上刷到的健身博主,于是想起自己的一身赘肉,开始后悔今天晚餐又吃了太多,责怪自己总是无法管住嘴,一点儿也不自律。

你看,这些都是自动化思维,这些念头和想法在你自动化做事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冒了出来,并未经过你的允许。

于是,我们的很多隐性时间,就在不知不觉间浪费在了这些自动化思维里。

更可恶的是,在自动化思维中,负面想法和念头一般会占比较大的比例。

为什么?

研究表明,人类头脑中大约有 80% 的想法从某种程度来说都是消极的。

这个结论未必准确,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自动化思维中的确有很多都是消极负面的,包括自我批评、自我评判,甚至自我否定。

而当我们头脑中产生了消极的自动化念头后,往往还会产生出与此相关的生动画面,从而陷入焦虑和恐惧。

在做了超过 1200 小时的一对一教练辅导后,我发现这种情况在大多数人身上都很常见。

它的特点是:杂乱无章且停不下来,长此以往,就会让你的头脑中长满「杂草」,情绪也会常常受到影响。

既然很多隐性时间都被头脑中的自动化思维占据了,那我们又该如何用好自己的隐性时间呢?

第一种隐性时间的正确使用方式:刻意思考。

什么是刻意思考?

你可以把刻意思考理解为,以某个明确目的或问题为引导而进行的持续思考。

它与自动化思维的最大不同是:刻意思考是有意识去做的,而自动化思维是无意识在做的。

比如:洗碗的时候,你可以去思考看书时没有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又或是孩子教育中的一个疑难问题,当你在不断围绕它进行持续有意识的思考时,你就是在用洗碗的隐性时间进行刻意思考。

当你的刻意思考足够深入透彻,那它就可被称做是深度思考。

比如我曾用很多年的时间思考一个问题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还有,到底什么是幸福?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用的基本都是我的隐性时间,而不是那种端坐在书桌前,撑着脑袋苦思冥想的显性时间。

隐性时间看似不大起眼,但它却能每天持续不断,所以在日积月累之后,就会产生很大的效用。

这种在隐性时间里进行的刻意思考,尤其是深度思考,能把一个人可以使用的时间大大拉长,并在积年累月后产生十分强大的效果。

比如:你在跑步的时候,你可以去思考工作中的某个方案怎么写,你还可以去思考今天在与客户洽谈时,哪些地方可以做出改进,做到更好。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既锻炼了身体,同时还进行了工作方面的思考。

这样,你就可以把原本需要坐在书桌前端坐工作的一部分时间,拿去做了其他也很重要,但却一直没时间去做的事情,比如读书。

在时间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然而每个人又是不平等的,因为有人善用隐性时间去做更多的事,从而就能把原本需要用显性时间做的事,在隐性时间中完成。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要不停思考呢?

往深处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度思考能够帮助你去洞察世界的底层逻辑。

从浅处说,思考是在帮我们把看到的、学到的、要做的东西从浅表带入深处的最重要一步。

少了思考这一环节的学习,就像是少了「消化」的「进食」,食物是吃进去了,却没能转化成对你有用的养分。

而少了「思考」这一环的工作,就像是盲目重复的机械运动,它解决不了任何复杂的问题,也产生不了大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在一件事或一门课上,却常常毫无进展。

究其根本,是因为你没有整天把你想做的事,要学的东西放在大脑里,时刻给予它最高优先级。

假如在你走路、吃饭、做梦的时候,心心念念想的都是这件事,你的大脑处理器总是分配给它,那么你的刻意思考时间就是用到了极致,你投入的时间就真正等于了实际流逝的时间,因为你的 CPU 是满载的。

而那些能把隐性时间用于深度思考的人,将在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这些人似乎玩得并不比你少、看得也未必就比你多,但不知怎么,他们看问题就是比你透彻,想事情就是比你全面,最终他们就是比你更有成就。

第二种隐性时间的正确使用方式:正念

什么是正念?

正念,听起来非常抽象,很难理解,但如果简单的说,就是「带着爱的觉察,活在当下」。

不论是自动化思维,还是刻意思考,从本质来说都是头脑在进行思考。

当头脑思考力太强、思考太多的时候,虽然能够带来好的洞见、巨大的成长;但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停不下来,有时甚至会影响睡眠。

而「正念」能够带给我们的就是头脑安静、回到当下的感受,并终将带我们进人「身心合一」的境界。

其实,练习正念并不需要多长的时间,你完全可以利用隐性时间去完成。

比如:当你洗碗时,你的头脑和内心没有移向别处,而是全然关注在碗上、水流上、以及手与水流、碗的接触上。

当你走路时,你的头脑和内心没有移向别处,而是全然关注在你的脚步上、脚与地面的接触上,你每一次的呼吸上。

这时,你就进入了正念状态。。

正念,需要长期日复一日的刻意训练,即便经过了训练,也需要你自己每一次有意识的做。

它是达到身心合一的绝佳方式,但与此同时,几乎没人能在所有隐性时间都保持正念状态,每天能在 15 分钟的隐性时间里保持正念状态,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是极难之事。

因为「分神」实在是太容易了。

所以,使用人生中隐性时间的最佳组合就是:深度思考 + 正念状态,在 2/3 的隐性时间里做持续刻意思考或深度思考,然后把剩余 1/3 的隐性时间用于修炼正念状态。

那么,正念具体要怎么做呢?

如果你从未做过正念练习,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你需要利用你的显性时间,来做一些非场景化的刻意练习。

然后,再慢慢的在隐性时间中练习正念状态。

接下来,我跟你分享一个只需花 2-3 分钟时间,就能完成的正念练习。

你可以把下面这段文字录成音频,然后跟着音频做练习;也可以认真多看几遍,记在心里,引导自己来做练习。

首先,我想邀请你舒服的躺下来。

你可以感受一下支撑你身体的平面,留意一下你身体的哪些部位是直接与这个平面接触的?

留意那里的身体感受,轻轻的伸直你的脊背。

慢慢的,深呼吸 5 次;然后,变为你正常的呼吸。

接着,将注意力转移到你的耳朵上,注意到耳朵上的感觉,是有些热或是有些冷?还是很自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然后,看看是否可以只专注于左边的耳朵,全神贯注于左耳的时候,你留意到了什么样的感觉吗?

现在将注意力聚焦于你的右耳,这里的感觉跟左耳是一样的,还是有不同呢?

简单地去感受,不需要特意思考什么。

接下来,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到肩膀上,注意肩膀整体的感觉,有点紧张吗?还是感觉放松呢?现在开始专注于你的左边的肩膀有注意到什么感觉吗?

留意一下两边肩膀的感觉是否有细微的差别。

然后,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手臂和手上,整体而言他们沉重吗?还是轻盈呢?

如果你没有感受到什么,你可以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感觉。

现在只专注你左边的手臂和手,注意左边的任何感觉。现在将注意力转移到右手臂和右手上。这里的感觉跟左边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吗?轻轻将注意力转移到大腿和膝盖上。

现在让注意力来到左边的大腿和膝盖,你在身体的这一边注意到了什么?在右边的大腿和膝盖上注意到了什么呢?现在开始注意你的小腿和双脚。你在身体的这个部位有什么整体上的感觉。聚焦在你左边的小腿和脚上,你在左边注意到了什么。

现在感受你右腿和右脚。

现在让你的注意力扩大,注意此时此刻你整个身体的感觉不分左右,而是留意到你的整个身体。

如果你走神了,没关系,把你的念头轻轻拉回到对于身体的感知上。

现在体会一下你对今天的觉察身体练习感觉如何,做一次深呼吸。

如果你准备好了,就慢慢思维睁开眼睛。 

这就是正念的入门练习方法。

随后,你可以尝试在洗碗、散步时,抓住这些隐性时间,把关注力放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进行正念练习。

随着不断修炼,你可以把它用在越多越来的情境中,比如:洗澡、散步、跑步、吃饭,而随着这种能力的不断提升,你还可以将它运用到更广泛的生活与工作中,比如,你可以试着去标记你的念头,或者命名你的情绪。

很多同学都曾向我提出,头脑中总会产生很多乱七八糟的思维,说的就是自动化思维,应该怎样办呢?

事实上,当你开始训练自己刻意使用这两种隐性时间方式时,也就是刻意思考以及正念,你的自动化思维就会被逐渐替代掉。

这就像是,你的头脑中有一片杂草,而你除掉它最好方式就是用小麦和水稻去替换它,因为就算你今天割掉了杂草,明天它还会如期长出。

总结

想要有效运用时间,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首先需要区分显性时间和隐性时间。

提升显性时间使用的方法有二,进行宏观层面的规划,以及微观层面上的提升。

提升隐性时间使用的方法也有二,一是在隐性时间中进行刻意思考,甚至是深度思考,二是在隐性时间内进行正念练习。

普通人,终其一生,他的隐性时间基本都是在被自动化思维拖着走,最终结果是,想做更多的事,却发现自己的显性时间越来越少,头脑中的「杂草」越来越多,自己思考的能力却越来越差。

而高手,则会抓住隐性时间,刻意思考,尤其是通过深度思考去持续琢磨那些非常重要的问题。

而活在当下的人,则能在隐性时间里,保持正念。

我最鼓励的使用隐性时间的方式是:深度思考与正念状态结合,有时需要刻意思考和深度思考,有时需要回归正念。

前者,可以帮你不断精进,用同样时间收获比他人高出很多的成就。

后者,则能帮你身心合一、形神一致,收获健康平和的身心状态。

与你共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上班族如何安排时间才能每天都早起、读书、跑步、冥想?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