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要当皇帝!袁大总统最后的野望

就在袁世凯忙着一统天下的同时,万里之外的欧洲大陆上,新的风暴正在聚集。

1914 年 6 月 28 日,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日本政府则对欧洲大战欣喜若狂——终于到了重新分蛋糕的时候了!同年八月,日本人开会仔细讨论了一下参战事宜,最终决定咱们啊,这次要趁机搞定德国治下的青岛!然后用青岛作为条件,跟中国解决所谓的「满蒙悬案」!

英国和俄国对这事都乐见其成——你打!不损害我们利益就成!于是 1914 年 8 月 23 日,日本果断对德宣战,然后兵发……胶州湾。

德国人的全部精力都放到了欧洲战场上,在青岛只有几千人,所以德国人觉得咱们要不然干脆就把青岛还给中国算了!然而问题在于……

……袁世凯怕得罪日本人,不敢要。

袁世凯表示要不你先把青岛给美国人,让他托管算了……德国人表示凭啥啊?你的地盘,我不要了你不敢接手,你让美国人托管?美国人说我们也不想当这个恶人啊!你俩这破事别找我!就这么一耽误的功夫,日本人打过来了。

袁世凯估计了一下,自己是打不过日本人的,于是只好一边抗议一边效仿当年清政府的做法,把胶州湾一带划为「交战区」,在自己的领土上假装中立。

德国人在青岛势单力孤,敌不过日本人来势汹汹,没几个月就全军覆没了——这下袁世凯也假装不下去了:你打完了,是不是该给我个说法了?日本人说行啊!说法咱这早就有了!我们这秋天的时候就给你准备了一份东西,只不过当时胶州湾还没到手,不方便给你看,现在正好拿给你看!

这就是日本内阁于 11 月通过的《对华交涉训令提案》,也就是所谓的「二十一条」。1915 年 1 月 18 号,日本人违反外交礼节,直接把这玩意送到了袁世凯手上。

袁世凯一下子就懵了。

这啥玩意啊?

这咋整啊?

袁世凯料到了日本人迟迟不撤兵肯定是有想法的,然而他却没料到日本人会如此有想法!他以为日本人提点条件,然后支持他称个帝,大家私下里做一波交易就完事了。可现在日本人这二十一条根本就是要把中国当作朝鲜第二嘛!

开会!赶紧开会!

从 1 月 18 号晚上开始,袁世凯带人开了四天的会。大家总体的意见是:日本人疯了。

这条件如此苛刻,根本就跟咱们宣布废止山东交战区没啥关系啊!而且日本人口口声声说这是个密约,问题在于这么大的事,又是政府全面引进日本顾问又是承认日本在蒙满特殊地位的,你当别的国家傻吗?这事背后肯定还有阴谋,咱们得想办法摸一摸日本的底!

摸吧!

日本人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趁着欧洲大战正急,袁世凯又野心勃勃的当口,向袁世凯许个大愿:想高升一步当皇帝不?把这签了,签了哥们就挺你!

袁世凯很犹豫。

袁世凯觉得自己是有称帝的想法,可问题是你支持我的价码是不是太高了一点啊?而且消息泄露出去之后全国民意沸腾,舆论压力也确实很大。所以北洋政府一边搞起了将领通电要求战斗到底的把戏,一边跟日本人开始了谈判——你满天要价,我可以落地还钱啊!

而日本人则对此表示呵呵。

各省将军通电一事,此为袁氏权诈老套,对我帝国进行毫无影响

不过虽然国内抵制没什么效果,不过列强的意见日本人还是很重视的。日本人最初提出「二十一条」的时候只公开了前面几款,最要命的第五号共七款条约比如说什么中国政府必须请日本人来做顾问、中国警察局必须中日合办等等完全没跟列强透露。然而眼下这么一闹,大家终于通过各种渠道拿到了这要命的第五号条款,一下子都炸了。

大伙说这不行啊!说好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你日本现在什么意思?我(大英/大俄/大美……)可还有利益在这边呢,你想独吞?日本人赶紧继解释,说大伙误会了!我们这个第五号条款是个「希望条款」,就是希望中国能答应——不答应,咱们也可以谈,可以谈嘛!然后赶紧扔出来一个修正案,表示要跟中国重新谈判。

由于列强表了态,袁世凯一下子也就硬了起来:谈啥谈?你这条款损害了我——和各位洋大人的利益你晓得不晓得啊?不谈,你再改改!

与中国主权、其他列强之条约上权利以及机会均等主义均相抵触

日本人嘬了半天牙花子,一合计这事硬推是不行的,列强都不干,中国人也肯定不能干,咱们这第五号肯定是暂时推不下去的。不过既然眼下列强反对的只是第五号条款,那么也就说明他们对前四号没意见了啊!那咱们强推前四号不就完事了!

于是 1915 年 5 月 7 日,日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第五号条款咱们可以日后再谈,剩下的你必须全部答应!不然咱们就开战!

怎么办?

开会!再开会研究一下!

研究的结果是外交方面表示列强全都自顾无暇,英国人劝咱们「忍辱负重」,答应了算了。财政方面……算了,不提也罢。军事方面,段祺瑞倒是主张调兵遣将跟日本人顶一顶,可问题是……

输了咋整?

大家互相瞅瞅,不吱声了。

既然输不起,就只好大家一起哭哭啼啼赌咒发誓,然后在条约上签字吧。

总统悲愤陈词,衣沾涕泪;与会者或怨愤填胸,或神气惨沮

消息传出去一下子就大伙就都炸了。

啥玩意啊?都民国了,咋还签不平等条约呢?

大伙愤怒了,大伙表示要集会游行!

袁大总统说行!

大伙继续愤怒,大伙要集资搞救国储金!

袁大总统说没问题!我也可以参与一下!

大伙非常愤怒,开始抵制日货!

袁大总统说这个不行——也不是我说不行,主要是日本人说不行……来人啊,给我镇压!把这群爱国贼都给我抓喽!

实际上群众焚烧日货只是反日浪潮的一个侧面,对袁世凯来说,最大的危险是有人开始要求追究责任了。有人只要求承办负责外交的几个人,这还好办一点。可有人已经嚷嚷着要追袁世凯的责了,这怎么行!让你们追了我的责,我还怎么称帝??

袁世凯要称帝的传闻在二次革命那会就有了,不过老袁这人特别会表态,在各种场合不断传递出了自己「只想做大总统、不想做皇帝」的坚定信念。可问题是眼下国民党人也解决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也签了,自己下一步不推动登基称帝的事儿,难道真的要忍辱负重建设国家吗?开什么玩笑!

所以 21 条的事情刚过,称帝这事就开始逐渐被提上了日程——当然,首先发动的还是舆论攻势:「听说了吗?袁大总统要做皇帝啦!」「哎?我也听说啦!」

于是一来二去,大伙都听到了类似的传言,而袁世凯则适时地将各地封疆大吏召进京城,谈谈工作,谈谈理想,然后再谈谈时事:「最近我听别人说,咱们中国还是整个皇帝出来好,你怎么看?」

大部分人都表示我们觉得这事能行!不过大总统您又是怎么想的呢?

我?呵呵,哎哟,你看今天这天气可真不错哈哈哈哈哈……

这种做派在当时颇迷惑了一些人,比如被派去镇守江苏的冯国璋进京后原本是打算响应一下同僚号召,劝进一下的。然而当他问到这事的时候老袁马上瞪了眼睛:别瞎说啊!我不是啊!我没有啊!你别跟着起哄啊!这让冯国璋后来拍着胸脯跟梁启超等人打了包票:老袁的秘密我已经探听过了,他根本就没有短时间内称帝的意思……

梁启超说呸!他还好意思说自己没有称帝的意思?北京那边连「筹安会」都搞出来了!天天在那鼓吹帝制呢!

那,那是个学术交流团体,你们怕啥……

啊再呸!你见过哪个学术交流团体挂牌之后就有军警在门口站岗的?醒醒吧!

实际上筹安会不过是个幌子,关键是有了筹安会之后,大家就可以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开始明目张胆的征集各方要员的意见了。一些人不愿意跟老袁虚与委蛇,于是不换思想就换人,马上就被支持帝制的人给顶了上去——比如说段祺瑞就由于拒绝劝进而被撸掉了陆军总长的职务,由更听话的王士珍顶了上去。

不过对老袁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各地长官和洋大人的态度。

自从二次革命之后,各地长官早就都换上了北洋的人。不过这些人里的态度也不完全一样,有的积极劝进,要求老袁早定国体——东北和大部分内地省份的将军都是这个意见,张作霖表现得尤为积极。

关内外有异议者,惟作霖一身当之。内省若有反对者,作霖愿率所部以平内乱,虽刀斧加身,亦不稍怯。

有的是「被迫」劝进的,比如说阎锡山。这位本来是孙中山寄予厚望的革命党新秀,国民党在北方打下的一颗钉子。然而在二次革命之前就被老袁的人给包围了,在二次革命中毫无动作,据说这次劝进时大家把他的名字署在了电报上,他也没反对,也没辟谣,佛系应对。在这之后他坚定地化身忍者神龟,一直苟到了 1926 年国民党北伐。在此期间他就一个态度——谁在中央,我就支持谁!袁世凯称帝我拥护!北洋政府我支持!护法运动我镇压!只要你不动我,咋都好说!

还有一些则是态度暧昧,拒绝表态。本来从数量上来说,这些人占绝对劣势,然而问题在于其中有一员大将,正是前几天刚被老袁忽悠过的江苏将军冯国璋……他对老袁不跟自己说实话的行为非常不满,索性作壁上观,私下开始拉人搞非组织政治串联。而他串联的对象则是另一个奇葩:坐镇徐州的长江巡阅使,张勋。

张勋也是北洋老将,曾经跟着袁大人一起在山东剿过拳匪,又在武昌起义中与革命党血战。他是老帝制党了,对中国需要一个皇帝这事一点意见都没有,然而问题在于他对谁做皇帝这事有意见——老子深受前清厚恩,当年给慈禧太后站过岗!民国之后连辫子都没剪过!你想恢复帝制?可以!但皇帝必须得姓爱新觉罗!

冯国璋跟张勋两个人在二次革命的时候跟国民党人在正面战场上大打出手,手里捏着北洋军在南方的精锐力量。于是战后论功行赏,这俩人都留在了富庶的南方。江苏这地方当年是税赋重镇,富甲天下,1914 年全国丁漕总额八千万元,而江苏一个省就有一千五百万。[5]但问题在于老袁这人心机深沉,对外放的大将也不放心,又是削减了冯国璋的军费又是裁了他的部下,所以冯国璋也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加上前段时间老袁又刚刚忽悠了冯国璋一把,这让冯国璋尤其不爽——你这是根本就没把我当心腹啊!现在没称帝就这样,那你称帝之后还不得变本加厉啊?所以干脆通电各省,表示老子对这事不表态,你们最好也别表态!那万一总统没这想法,就几个神经病在那张罗,你们贸然劝进,不尴尬吗?

国体问题时期尚早,二三急功近利之竖儒发为狂论,贸然进行,万一别生枝节,彼等毫无责任,其困难仍须吾辈担当,不可轻于附和。

袁世凯一看这不行啊!你这给我泼冷水,我还过不过了?于是赶紧派人去江苏跟冯国璋猛唠,升官许愿。最后双方勉强达成一致——咱们和稀泥行不行?您不支持,没关系,起码别公开反对总成了吧?

不过跟冯国璋比起来,老袁更关心的是各国列强的态度——德国不用说,他们是帝制国家,对这事没啥意见。美国人表示这事我懒得管,你们随意,确保我利益就行。英国人觉得你贸然称帝,万一引起混乱是不是不太好啊?这事要不再等等?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日本人表了态——只要大总统您愿意继续出卖中国利益,那我们自然支持您当皇帝嘛!

大总统如果诚意联日,日本国自努力为援助,可除一切故障。

英国人一看这不行啊!凭啥就我一个做坏人的?我也支持!我们都支持袁大总统您高升一步,做皇帝!

妥嘞!

于是老袁这下总算是可以开足马力,推行帝制了。1915 年 12 月 11 日,「国民大会总代表」向袁世凯送上《推戴书》,表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大伙已经研究决定了,就由您来做皇帝!袁世凯表示我也不是谦虚,我一个「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怎么就要做皇帝了呢?大家又说哎呀这是人民的心声啊!您就从了吧!

1915 年的双十二,袁世凯终于表示自己顺从民意,准备登基称帝。而 1916 年自然也不能叫民国五年了,新帝登基必须改元,就叫「洪宪元年」。

然而梁启超蔡锷这些人,也终于彻底失去了信心,开始开足马力准备倒袁了。9 月 3 日,梁启超于《大中华》杂志上发表了《异哉! 所谓国体问题者》,向袁世凯开了炮

梁启超的得意弟子蔡锷赶紧表示我老师脑子瓦特掉了——不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你们也不用理会他这个书呆子就是了。

我们先生是书呆子,不识时务……书呆子那里劝得过来,但书呆子也做不成什么事,何必管他呢

你先生是书呆子,那你又怎么样呢?

蔡锷表示我当然识时务了啊!我最支持袁大总统称帝了!来!我先带头签字表态,再到参政院去请个愿!袁世凯一看我去,这小子简直太识时务了啊!那什么,升职!马上升职!

于是蔡锷 Duang 的一下,高升了。

会段祺瑞辞统率办事处职,袁世凯委蔡兼充段遗缺

不仅如此,他天天出去打牌看戏玩小妞,去迷惑袁世凯。然而私下里,他却一直保持着跟云南的联系,筹备着倒袁大业。

可是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你白天工作时间给老袁拍马屁、闲暇时间玩小妞喝花酒,你身体还不好,怎么撺掇各省联合倒袁啊?

答案很简单,真正操持这事的还有一波人,更确切地说,是两拨人。

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黄兴的欧事研究会。

孙中山自从流亡日本之后就一直琢磨着改组国民党这事。他觉得二次革命之所以失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大家实在是太软弱了!太松散了!太没有革命觉悟了!所以必须以铁血手段,建立新党!

所以孙中山整出来了一个「中华革命党」,你想加入这个党,必须向领袖——也就是孙中山——宣誓效忠。孙中山尝试采用清末革命时期的方式,在各地联络暴动,武装起事,不过眼下袁世凯对各地的控制远非前清时可比,所以这武装起义始终也没能成功。而另外一部分不愿意向孙中山宣誓效忠,但又不满老袁的国民党人则以黄兴为首,在日本成立了欧事研究会。这两拨人在筹安会成立之后冰释前嫌,又跟国内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人搭上了线,大家在私下里暂时抛开分歧,决定先对付老袁,那么从哪开始动手呢?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就从云南下手。

当时的云南都督是唐继尧,乃是蔡锷旧部,早年也曾参加过同盟会,滇军中各级军官思想进步,对袁世凯称帝这事也多有不满,这些都是有利条件。最关键的是云贵一体,当年辛亥革命时蔡锷曾率军入贵州平乱,所以滇军对贵州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因此在周密的谋划之下,蔡锷以身体不好、需要出国看病为名出走日本,然后转道越南,于 12 月 19 日返回昆明。12 月 25 日,云南宣布独立,通电武装讨袁!

打得过吗?

正常来说,肯定是打不过的。

可问题是……老袁没钱了。

善后大借款早就花得七七八八了,前两年国家刚能勉强维持个财政收支平衡,眼下准备登基,前后花了快 6000 万,没钱打仗了啊!这眼瞅着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你没钱要怎么打?

借钱吗?可你管谁借呢?眼下欧洲大战正酣,你之前能抵押的又都抵押得差不多了,谁肯借钱给你呢?

初向日本某银行借款二百万,而某银行拒绝之。继以水电公司担保向美国借款四百万,而美国拒绝之

其实蔡锷等人手里也没钱,唐继尧为了筹集军费,最后连种鸦片开毒禁这种法子都拿出来了,大家都是咬牙等着对面先崩。而袁世凯这边看似势大,实则千疮百孔: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人四处出击,遍地起义;各省大员阳奉阴违,截流款项;手下大将各怀鬼胎,私下串联——段祺瑞拒绝担任征滇总司令,表示有招你想去!大不了弄死我!老子今天不伺候了!而冯国璋甚至跟云南护国军勾搭到了一起,表示咱绝对中立,而且伺机调停!

至低限度,我这边的队伍是决不会开去跟护国军打仗的。这一点,你请唐督军尽管放心。

于是一时间天下风起云涌,前线将领进一步退两步,偏偏蔡锷等人不仅战斗意志顽强,南方人民对「北军」还早有抵触之情,再加上袁世凯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一时间战事陷入泥潭,而越来越多的人也发觉了袁世凯色厉内荏的真面目,就在战况最极恶劣的时候,广西竟然也独立了!

其实广西的陆荣廷早就对袁世凯有所不满了——老子二次革命的时候出工出力,帮你镇压了那些国民党,结果你是怎么对我的?又是在广西安排你北洋的人手,又是把我儿子弄到北京当人质,这都是人干的事?所以陆荣廷私下早就跟蔡锷等人达成了一致。

不过光独立不行,这样难解心头之恨。陆荣廷最骚的地方在于他虽然与蔡锷等人早就达成了共识,但表面上却摆出了一副誓与叛军战斗到底的样子,向袁世凯索取大批经费军械,而袁世凯此时担心若不答应他的条件会激起兵变,竟然捏着鼻子一一答应了下来。拿到钱之后陆荣廷哈哈大笑:感谢袁大皇帝的军费,不过共和乃是人心所向,我反了!

3 月 15 日,广西通电讨袁!

这下麻烦大了。

陆荣廷跟广东的龙济光是儿女亲家,龙济光当年在二次革命时卖力镇压讨袁军,其背后推手就是陆荣廷。眼下陆荣廷这么一反,说不得龙济光也不稳了!而袁世凯称帝的最大支持者——日本人眼见中国国内人心浮动,竟然准备两头下注!扭头大批资金就流入了护国军和孙中山等人手里。同时规劝袁世凯你差不多得了,不然出了事可不是好玩的。冯国璋则抓住广西独立的时机,联合江西、山东、浙江等地大员联名致电袁世凯,表示要不咱们干脆别称帝啦!接着做您的大总统得啦!

这就是所谓的「五将军密电」。

外面闹,家里也不太平——袁世凯几房姨太太天天闹着要封妃,他几个儿子又因为太子的事情争执不休,袁世凯一向身强体壮,很少生病,然后在内忧外患之下,他也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

没招了,认怂吧。1916 年 3 月 22 日,袁世凯发布命令,表示这个人民的心声真是难以琢磨,你们之前想让我做皇帝,这两天忽然又想让我做大总统了,然而我这人从善如流,既然你们不想更改国体,那咱就不改!还是「中华民国」,我还是民国的大总统,好不好啊?

不好。

大家表示你跟我们闹呢?打了这么半天,你把国体换回来就完事了?给老子爬!你必须退位!

太生气了!太挤兑人了!不活了!死!

于是 1916 年 6 月 6 日,袁世凯终于在一片骂声中与世长辞。他死之后,大家迅速发现了新的盲点。

那就是袁大总统在位时弄出来的那个约法和大总统选举法……到底还有没有效力啊?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我要当皇帝!袁大总统最后的野望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