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跟大家的决策特别有关系的重要的概念,叫做机会成本。
【现象引入:毕业后,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
比如说就业,我们很多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小伙伴,可能你的出生是在农村或者是一个小城镇,今天你来到大城市,一定会发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比如说物价贵,房价更不用说了,生活的压力也很大,上班的节奏非常快。
于是有很多人就开始留恋自己的家乡了,觉得是不是哪一天我要回到老家去工作?甚至为了这样的一个选择呢,不如在老家先把房子给买了。
2019 年,中国诞生了几个网红,其中最为著名的网红之一,就是仙女姐姐李子柒。在她的那些点击率非常高的视频里,我也忍不住去关注了几个。仙女姐姐穿着白色的服装,走在田埂上,这一手摘了几个扁豆,那一手呢又炒了一个腊肉,结果这种生活的确非常仙气,很多人也非常迷她。所以,这些社会现象和我们的心理就产生了某种共鸣,似乎李子柒这样的神仙姐姐帮我们排解了我们在大城市的焦虑和压力。
那么我们是不是因为羡慕着李子柒给我们展示的生活,就选择离开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呢?为了理解这样的现象,并且帮助大家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我们就从「机会成本」这样一个概念开始说起。
【原理解析:何为机会成本】
那么什么是机会成本呢?机会成本这样一个概念,是相对于会计成本来说的。
比如说如果买一样东西,你花的钱,就是它的会计成本。如果你去做一个投资,你买一个设备,那么这个设备就是你的会计成本,那么我们怎么来算我们的收益率?比如说当你买一个设备花了 100 块,最后你的盈利是 120 块的话,那么你的收益率很显然,最简单的算术题,告诉你是 20%,这个就是基于会计成本的概念,对于收益率的核算。
但是我们做决策的时候呢,我要建议大家,可千万不要只简单地去看会计意义上的成本以及它相应的收益率,一定要建立起来关于机会成本的概念,这个非常重要。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今天如果有个项目回报率是 20%,我觉得你根本不用犹豫了,你赶紧去。但是如果回报率是 4%,你去做这个项目吗?如果你仅仅只有会计成本的概念的话,你可能会觉得「诶 4% 好像也不错,银行的利率好像比这还来的更低哦」,你可能会决定去做这个 4% 的项目,但是机会成本的概念就告诉你,你在做任何一个决策的时候,你其实都放弃了其他的可能性。
一定要考虑到,如果你同样的资源来做一些别的事情,是不是有可能回报率更高呢?
比如说对于一个 4% 回报率的一个项目来说,你最起码放弃了用同样的钱去买理财产品。如果今天大家打开手机,哪怕在微信理财通里你去看一看,就可以知道收益率高于 5% 的理财产品其实是非常多的。换句话来讲,如果你要是把你的钱去投资于一个回报率只有 4% 的项目,你还不如就点一点你的手机屏幕,去买一个收益率大概在 5% 的理财产品。所以,通过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你就可以知道,哪怕是在投资决策里,如果你不在意机会成本的概念,那么你的决策可能就是错的。
我们明白了机会成本这样的一个概念,还能够帮我们理解很多的社会现象,就这么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比如说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会非常希望我们的社会最好是完美的,我们都不喜欢污染,也不喜欢犯罪,也不喜欢交通事故。所以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希望这个社会完全没有我刚才所讲的这些负面的事情,但是大家要想一想,如果你要把这些负面的事情全部要降低到 0 的时候,你除了要花一个直接的成本,也要花机会成本。
表面上看起来你好像没法理解,什么叫花机会成本?你就这样想,当我要去把一个社会的犯罪率降低到 0 的时候,如果你去抓在街上偷苹果手机的小偷,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你要是去抓,偷窃的金额更加低的,比如说 10 块钱的,那你知道这样的小偷在哪里吗?他是怎么作案的吗?于是你就必须要增加警察的数量,于是你就会把警察的资源配置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回报率低的一个社会事业上,但是可能对于交通拥堵的缓解这样的事情,你可能投入的警力就会相应的不足。
同样的道理,你如果把交通事故要降低到 0 的话,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所有人不要开车,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去开车的话,我们的城市生活会损失掉很多的便捷性。 污染也是一样的道理,现在的污染源,主要就来自于制造业,可是如果一个国家仅仅因为环保的原因,不要污染,那么制造业的发展可能也就没有了。
所以懂得了机会成本的概念,能够帮我们不仅个人的决策做出更优的选择,也有利于我们去认识非常复杂的一些社会现象,在社会角色上也可以让我们的整个公共政策的决策变得更加理性,并且靠近社会的最优状态。
【现实应用:如何利用机会成本优化选择】
理解了机会成本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机会成本的思维方式来做选择。
我们接下来,就举一些非常具体的例子,来帮大家去做出更加优化的决策,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的道理,就是你一定要在意替代性的选择,不要只看到眼前那一点点利益,或者眼前那一点点有限的选择。
回到今天我们在课程当中最开始所提的那个问题,就是你的就业的选择。我们到底是应该在大城市就业,还是应该在小城市,甚至农村就业。我们在之前的课程里讲到过,随着经济发展,服务业在整个国家当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地上升,而收入水平上升以后呢,我们会更加愿意去消费服务,特别是多样性的服务。
所以我们在选择自己的就业和居住地的时候,如果你从农村离开进入到城市,你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就业机会,以及更加多样性的服务消费。同样道理,如果你要是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你的生活质量也会因为服务的多样性有所提升而得到改善,就业机会和收入机会也会更多。当然,当你做出这样的选择的时候,因为每个人可能都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和就业机会,所以你必须要付出一个代价,那就是更高的房价或者房租。
那么反过来,今天很多人可能就觉得「唉呀城市太喧闹了,生活的压力太大了,我想回到农村老家。」 新冠疫情的发生,又让很多人觉得我们是不是发展城市的这样一个道路走错了,似乎我们在农村的生活里,因为人口密度更加低,也许公共卫生的危机会更加地少一些。
如果你今天这样想,我们不妨来一个逆向的思维,假设我们回家回到了农村,或者小城市,你一定要想一下,你放弃了什么?你放弃的可能就是我刚才所讲到的,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以及更加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和更高水平的收入,这个就是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当然也节省了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房租和房价。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选择之下,可能你就要问我了,那么是不是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是一样的?如果每个人选择都是到城市或者大城市,那么在小城市就没有人生活和就业了。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就业地的选择,其实又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来给大家列几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就是你的职业。如果你的职业是服务性的行业,特别是如果你的职业是科技、信息和知识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那么这样的行业在大城市更加有丰富的机会和产生竞争力,并且你可以借助于在大城市的就业,积累自己在这样行业的一些工作的经验。
第二个因素,其实就是你的偏好。人和人实在差异太大了,有的人就喜欢拼命,有的人比较懒一点。那么喜欢拼命的朋友,你如果在大城市生活,那些比较很强烈的这种压力和紧迫感,对你来讲可能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但是有的朋友可能就会觉得这种挫败感是接受不了的,相反的他倒觉得在小城市的宁静和农村的那种生活比较适合于他。
第三个因素,就是你的社会资本。有的朋友觉得自己在老家,七大姑八大姨的每天在老家,这个父母就催着自己结婚,这是一种负担。那么这样的朋友,可能就倾向于离开老家的生活,进入到城市里。但是你也有可能有另外一种想法,就是觉得在城市里的生活太孤单、太冷漠。但是在老家,周围有亲戚、朋友、自己父母的关爱,你喜欢生活在那样的一种温室一样的生活里。
所以综合来讲,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选择大城市的生活,而有的人选择在小城市和农村的生活。但是我要告诉你,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生活在城市,而离开农村;同时,也是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生活和就业在大城市。这个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取决于绝大多数人的选择的,但是你可以有你自己独立的决策,这两个问题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讲完了就业选择,我们再来谈谈读书。今天中国每一年毕业的大学生有几百万,那么我们到底是不是应该去读大学呢?我们甚至有些大学毕业生,一毕业以后的起薪收入可能就四五千块钱,但是我们的高中同学,收入可能都不只这个钱,结果我们一些小伙伴,就怀疑自己的人生了,我们是不是读书读错了?这里面,其实我们就要去理解教育的决策,每个人在选择读书或者是不读书。换句话来讲,我要不要去读大学的时候,其实它也是面临着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
从收益角度来讲,读大学给你带来的收益,就是你大学毕业以后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的增长,而你所要花费的成本,第一是直接的成本,那就是经济上的,比如说读书要花的学费、书本费。第二,就是你的心理成本。有的人特别讨厌读书,而有的人觉得「诶读书挺有乐趣的」,这是第二个方面。
而第三个方面,就跟我今天所讲的机会成本这样一个概念有关了。
讲完了就业选择以后,我们再来讲讲教育和读书的事儿。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小伙伴可能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你大学毕业以后,可能第一份工作的起薪只有 4000 块、5000 块,结果在你的高中同学当中,有的收入都已经接近 1 万块一个月了,那么是不是读书没有用呢?当初选择读大学是不是读错了呢?那么为了分析这样的问题,也需要用到我的机会成本的概念。
我们每个人在做教育投资,不管是读书还是不读书,或者要不要读大学这样的决策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成本收益的理性选择过程。那么接受教育的收益呢,很好理解,就是我们读了大学以后,接受了更高的教育以后,所带来的收入的增长空间。那么成本端主要是这么几项:
第一,我们必须要承担读书的直接成本,其中包括交学费、买书本,这是直接成本;
第二个成本,我们把它称之为叫心理成本。有的人,读书觉得是一个乐趣,而有的人可能一捧书本就昏昏欲睡。每一个人的心理成本其实也是不一样的;
而第三个成本,其实就是你放弃掉的你的高中同学的收入,那个就是你读大学的机会成本。所以当你大学毕业出来一开始的时候,你觉得高中同学的收入是不是被你放弃了?其实这样的困惑是应该每个人都有的,是不是意味着高中同学的收入在短期内超过了你,读书就读错了呢?不是这样的。
我得告诉大家,读书的收益跟经验有关。经济学家的研究告诉你,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它的收入增长速度随着你在这个行业当中所积累的经验越久,它的增长速度是越快的。换另外一句话来讲,平均来讲,高中生的收入增长得比较平缓,而大学生的收入增长就比较快速。所以从你的终身角度来讲,你就不能光看眼前。也许你刚刚毕业的时候,你的高中同学已经积累了 4 年的工作经验,而你是一个起薪,你的收入可能会低于他,但是从一生的决策角度来讲,你把几十年的收入加总在一起,你的收入还是会高于你的高中同学的。
当然注意,我讲的是平均来看,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也有可能你读书比较失败,也有的人比较成功,那是另外一码事。我可以告诉大家,尽管中国的大学生数量一直在增长,尤其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后期,中国经历了一场大学生的扩招运动,在当年我在读书的时候,每一年的大学生毕业数量只有 100 万左右,今天大学毕业生数量已经增长到每年 800 万左右,所以大学教育,已经慢慢变成一个大众教育的一个概念。
根据我们前面所讲的道理,似乎应该是如果供给增加了,那么价格就会下降。而大学生的价格,就是我们每个人拿到的工资,那么你应该担心什么?似乎是大学生的数量成倍增长,我们应该看到,读书变得越来越不合算了,真的是这样吗?我要给你开脑洞了,经济学家的研究会告诉你,其实总体来讲,我们读大学的回报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是上升的。那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小伙伴你也不要奇怪,我可以告诉大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通过就业地点的选择,通过选择在城市就业,尤其在大城市就业来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而恰恰是大城市的教育回报要高于小城市的教育回报,小城市的教育回报又高于农村的交易回报。
所以换句话来讲,同样一个大学生,当你在大城市工作的时候,你的收入是增长了。对于整个社会角度来讲,就是教育的回报是上升了。于是国家并没有出现因为大学生的数量增长,而导致读书不合算这样一个结果。我这样一讲,可能今天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小伙伴,你的心里就踏实一些了。但是不要忘记,陆老师今天跟你讲的这个道理是指平均来看,并不意味着你在大学宿舍里每天玩游戏,也可以获得这个社会的平均教育回报,努力还是非常重要的。
做出正确的就业地点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不是说你不可以放弃大城市的收入,但是你要理解那些在大城市里打拼的青年人,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论点。如果说读大学没有碰到大学回报不断下降的这样一个局面,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应该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学历呢?比如说读完本科去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再去读个博士,不断把自己的头上的光环越加越亮,是不是这样是一个最优的决策?也不一定。
因为我今天讲到教育决策的时候,跟大家讲到,读书的选择既取决于收入,又取决于成本。对于一个读博士的决策来讲,收益坦率讲,其实没有那么高,虽然总体上来讲,博士生的收入水平要高于硕士生的收入水平,但是高出的幅度其实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反过来讲,如果你要去读几年的博士,你却放弃了硕士毕业生的收入。
同时读博士是一个要让你掉头发的生活,可能你真的不一定能读得下来。换句话来讲,心理成本实在太高,所以真正选择读博士这条道路的人,其实最后主要是因为那些偏爱科研工作,甚至有可能把科研和大学老师作为自己终身职业的人,最后选择去读博士。所以,是不是读博士这件事情,跟是不是要读本科这件事情,又是完全两样的决策,要看你自己每个人的情况是怎样的,来做出更加有利的选择。
那么除了我刚才所讲到的,每个人自己的这种选择,要面临机会成本以外,其实我们的社会决策力,还有很多公共政策也需要有机会成本的概念。我们在课程里,反复会讲到,房子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商品,在一个大城市里,如果要是人口持续地流入,但是我们又不希望房子太贵的话,根据最为简单的供给和需求的道理,你就必须要增加住房的供应。而住房的供应增加以后,就需要占用原来这个城市的一些农田。
那么我们在一个城市到底要不要增加城市的土地供应,去建更多的房子来适应人口的增长呢?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很多人不这样想,很多人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们在大城市里是不是也保持一些农田,这些农田可能能够种一些庄稼,能够让我们去吃新鲜的蔬菜,甚至有可能能够在就近给我们提供一些农村旅游的地方。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要是在上海周边完全没有一个农田,附近有一些农业的旅游,能够让我们去看桃花,能够让我们周末去住一下民宿,再带回一只走地鸡的话,可能这样的生活对于大城市居民来讲,也太枯燥了。
但是,如果我们大面积地保留在大城市周边郊区的农田,我们就要考虑机会成本了,而这个机会成本就是高昂的房价,就是我们在城市生活里的压力。也同时因为这样的原因,在每一年秋天,当我们的庄稼收割的时候,我们就有北京的朋友在感叹了,全世界最贵的小麦开始收割了,就是我们今天所讲到的机会成本的概念。
讲完了今天这样一些机会成本的概念,对于我们优化生活当中的决策,其实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经常在生活里听到这样的说法,就是人要有一些大局观。其实我今天讲的这个道理,如果对应于我们在生活当中一些用词,就是一个大局观的概念。
我反复提醒大家,决策的时候不要有盲点,不要去忽略自己在生活当中替代性的选择。如果你的每一个决策都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我是不是放弃了一些其他替代性的选择?这个时候,你就建立起了机会成本的概念,你就拥有了大局观。不管在生活、恋爱、就业过程当中,其实这些问题都反复经常地会存在着。
在这个意义上,我不知道小伙伴今天你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感情状态,是不是有可能刚刚失恋了?失恋了也不要太痛苦嘛,因为失恋意味着你拥有了另外一个选择的可能性。反过来说,如果你的人生过于执着,总是为前任那么的痛苦,你再这样想,这样的依恋的时候呢,其实你又放弃了自己的替代性的选择。也许你爱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如花,但是我要提醒你,你不要忘记,有可能你放弃了,特别疼爱你的隔壁的王二麻子。所以一定要有这样的豁达的人生观,一定要有人生的大局观,来帮你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总结:揭开生活中各色现象的面纱】
我想顺便得再评论一句李子柒同学给我们展现的生活。就像我开始的时候讲的那样,我们很多在城市里非常有压力的年轻朋友,会非常羡慕李子柒这位神仙姐姐展示的这种农村的生活。其实如果你要理解了我们今天所讲的很多的道理,你再去看李子柒同学给你展现的生活,你就会发现,其实李子柒展现的视频里,有很多都具有服务业的特性,比如说摄像、剪辑、设计、服装,这些都是在城市里的行业,所以大家不要简简单单认为,她所呈现的生活本身是农村的生活,其实李子柒的工作方式是一个城市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