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7 年的冬季,快到圣诞节,我从曼相的满盘先是骑马后又搭车,翻山越岭用了二十六个小时蹭到了邦康。
老牛一样的大巴终于喘口气儿在邦康的城边上停下后,车门外立即聚了一群人喊着「过河,过河,60 元」。
这些人是拉客的,他们会把想去中国又没有合法手续的人偷渡过去。冬季是旱季,河水窄而浅,一分钟不用就过去了。过了河就是云南孟啊口岸,在孟连县境内,然后乘大巴二十多个小时就到了昆明。
邦康是缅甸禅邦第二特区佤邦的首府,这座很有名的城市不大,也就像中国一个普通的县城,但它很吸引人,它有合法的赌场及情色业,还有巨大的教堂。这种奇怪的景象在邦康共融相处着,人们各自去他需要的地方。
紧挨着国境线这边的邦康,城里的居民大部分是来自中国,几乎所有的商业、企业以及赌场和情色业的经营者都是中国人。
这天我恰好走在邦康最热闹的地方,这里的几条街全是酒店和卖各种东西的店铺,很像温州义乌最初的小商品市场。在熙攘的人流中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看到前边有一座五层楼高的教堂,巨大的十字架就矗立在半空中。
教堂的偏门处是一个很宽敞又肃穆的休息室,当我走进去时看到一位衣着讲究的男人坐在沙发上,他的两边各坐着一位像是中年的妇女,神情、发式和衣着装扮显出了富人家的气派,还有肤色白晰。
我坐下后把腰上的佩刀挪到身前,呼了口气,心想上帝不会怪我吧。我穿的衣裳很旧又有灰尘,确实不适合在这里久呆。休息十分钟,我把双肩包背上正要走,斜对面那个男人向我招手说:「先生留步」。
他说的是中国话,而且我听出来还带有北京口音。他挥手示意让左边的妇人让坐,用手拍着沙发说:「请先生到这边坐」。
我走过去的一瞬以为自已掉入香水池里,男人和妇人都散发着浓郁的植物花香的气味。
男人像是有七十岁的样子,但目光犀利于倦意中透露着几缕杀气。他语气温和地说:「您别在意我失礼,因为您像我熟悉的一些人」。
我有些惊讶,在缅北极少遇到有如此礼貌的人。我说:「我从中国北京来,在佤邦做一些短期的工作」。
他看一眼站在身边的两个妇人说:「我猜对了!」
对眼前这个富人样的男人我也没在意。在佤邦这已战火平息了二十年的地方,说着中国各地口音的人在这里捞金,已引不起我的好奇心了,我见过在院子里让成吨纸币晒太阳的富豪。
他盯着我说:「你的胳膊上有如此多刀痕,比我身上的还多。可你很文明,不像是爱打架的人」。
我告诉他我喜欢打架,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儿了。我问他住在佤邦?他点头肯定。我说他口音中有含糊的北京味儿,他看着我也点头。我表示要告辞了,还要去办些事。
他急忙伸手拉住我手腕说:「别走,我们说会儿话,无论你干什么,我都会派人送你去」。我感到老头抓住我手挻有劲儿的,那劲道似乎显露出他的不平常。
在老头的再三邀请下,我坐进他停在教堂外的房车,我对豪车几无认识,只感到车里像酒店的豪华房间。
二
在车里,老头正式作了自我介绍,他说自已叫陈永祥,就是过安祥日子的意思。他身边侍服他的两个妇人是他的老婆。「她们只是我几个老婆中的两个,对我照顾得很好」。
房车在邦康城里绕了一圈,然后驶入了邦康最大的赌场富豪娱乐城。他在赌场长年订有房间,有时就过来住一阵儿。「我并不喜欢赌,但我喜欢看别人赌。你知道吗?从这走出去的人几年后差不多都成了穷光蛋」。他说这个世界没什么道理,就是把人从还是孩子时耗到死。
他带我走进他的客房。房间外是一个铺着羊绒地毯的平台,像欧洲大剧院的包廂,坐在这即可俯视金钱涌动的赌场。
请我在金色的高背椅上坐下后,两个妇人示意侍应生服务。陈永祥扬了下手让她们离开,开车的司机则坐在另一头,目光紧盯着侍应生忙碌。看他胳膊抱在胸前的样子,我想司机戴着快枪套。
桌子上摆着十几种酒、果汁和茶,陈永祥示意我随便。他盯着楼下赌博大厅对我说:「人生什么有意思?没有,从来都没有」。
他说话的语气和神情我有些熟悉,在中国他这个年龄的人常有这样的感慨。可这老头既然是信上帝的,如此说人生显得不虔诚。
突然,陈永祥倾身向前看着我说:「我憋不住了,实在想问你的经历」。他手指着楼下大厅说:「你一定和他们不一样」。
我不喜欢别人问我的私事,除了穷人和困苦的儿童,我几乎不与俗人打交道,但眼前这个说话有点北京味道的老头,我还真不忍心堵住他的猜想。他说从我身上看到一些熟悉的人,也许就是如此。
我告诉他我出生在内蒙古,成长于文革乱世,中学时被吸引到一群人中并接受了秘密军事训练,又在监狱中混了很多年。
我说,我确实有很多波澜壮阔的经历,像牛虻那本书中的亚瑟那样也变成了瘸子。我指着右脚告诉他:「入狱后脚背上的五根骨头断四根,经历了十个九死一生,只是亚瑟的刀痕在脸上,我的在身上」。
奇怪的是我还没有变成一个混蛋,在这十年中仍在假装正经帮助穷人;在四川大凉山扶贫支教了几年,现在又过河跑到缅甸来做国际志愿者,在满盘那边协助联合国人道主义机构管理儿童庇护营。
我还告诉他,在最近十年中我骑着自行车独行了几万公里,去观察和了解中国农村发展现状,在翻越了秦岭后就无惧死亡,视死如归了。
陈永祥的目光紧紧地缠绕在我的脸上,他问:「你看到了什么?」
「漫长的公路、焕然一新的村庄、污染的河水以及死亡」。
「死亡,死亡,到处都有死亡,只是简单的死与复杂的死不同而已。」陈永祥的目光在他说这番话时,像舞台上转换的灯光渐渐暗淡下去。
他凝视着我胳膊上呲牙咧嘴的几十道伤痕,伸手轻轻触碰着说:「这条是刀砍的,这条是划伤,这个口子是刺伤,这些边缘不整齐的刀伤是没有及时处理发炎导致的。」
我笑了,看着陈永祥说不用猜你身上也有不少伤痕,而且是枪伤。他把身体向后一靠说:「我是身心俱伤」。
说着,陈永祥对坐在一傍的司机勾了下手指,司机立即如灵猫一般走过来,并已从腋下的快枪套中拔出枪恭教地递给他。老头眼睛看着我,手里的枪在几秒钟后即被拆散扔到桌上。
我想,老头要讲他自己的故事了,如果俩个男人之间要表达致意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讲彼此感兴趣的故事。
三
陈永祥语气有一丝伤感:「枪是个杀人的武器,可现在它就是废物」。
我说:「你曾经是用枪的人,对吧?」
他从桌上拿起拆掉的枪管看了看,又随手把它扔在地毯上。「我是在北京出生的,在海军大院儿长大,穿军装戴军帽再加一双将校靴就是我们那帮人的荣耀,这事儿你一定知道」。
五十年前的陈永祥高中毕业,像那个时候北京的所有年轻人一样,处于激昂之中,他们一但找到了某个朦胧的入口,就不顾一切地冲进去。
陈永祥告诉我,像他们这样冲进越南的还有不少人,其中插队在广西、云南的知青更多。当他们这群人被北越胡志明的军队接收后,分在了同一个团的各个营里。
在他们穿上军装背上枪支弹药,脑子里沸腾着兴奋。然而他实际上就真枪实弹地打了一仗,还是和南越的军队打的,并未有和美军遭遇过。
原因是他所在的连在伏击南越的车队时,在一梭子弹还没打完他就中了弹。当时他吓蒙了,血从肚子上涌出,没人注意到他,直到两个小时后,连队要撤时,有人发现他还活着,才用帆布一裹担走了。
因为负伤,他被留了下来,在山里一个隐蔽的村庄里进行治疗。
陈永祥说:「他二大爷的,就打了五分钟,也就崩十几发子弹就完了」。我立即发现,他说这几句话时,北京味道清晰地露出来。
在密林掩盖的村庄里治疗时,每天来给他换药的是一个叫阿贞的年轻女民兵。他像爱一个姐姐那样依赖着这个清秀的北越姑娘。伤口痊瘉后,他也被留在了这个隐密的村庄,开始像阿贞她们一样照顾被送到这里的伤员,同时还要接收从中国运送过来的药品等,再把这些物资转运到其它地方去。
由于美军对中国和苏联援越的战争物资封锁越来越严,中国工兵在北越山区密林中开僻的胡志明小道也经常受到美军飞机的侦察和轰炸。在一个安静的早晨,路过村庄上空的美军飞机发现林中空地上晾晒的白色被单,便顺手扔了几颗炸弹,正在提水准备洗涤伤员衣裳的阿贞不幸死于轰炸。
陈永祥把一只酒杯向楼下一扔说:「袭击过去后,我们只找到了阿贞散落在地上七零八落的肢体,从那刻起,我变成了野兽一般的疯子,眼睛里是火焰,嘴里边是对阿贞的呼唤,但心里却是空荡成一片」。
在阿贞永远也找不到的那一阵,他却能到处看见阿贞的身影,一刻不停地在村庄和村林里跑来跑去欲抱住飘浮的阿贞。医疗队的队长命人把他送入屋子里不许出去,他又将竹制的屋子破坏,继续漫山遍野地寻找阿贞,直到队长把他捆绑起来并连续往他胳膊里注射镇静剂。
两个月后,美军飞机又一次路过扔炸弹时,他被炸弹的气浪从屋子抛到外边的水沟里,刹时自己清醒了,并飞快地爬起身冲进正在燃烧的火堆中抢出阿贞留下的遗物。
老头对我讲述这一切时语气平静,但桌子上的酒杯、水果及盘子随着他的讲述被四面八方扔在地毯上。我有些担心他从司机身上抢过枪来向谁射击,但他并未向司机坐的方向瞟一眼。
我不想让一个坚硬的男人徘徊在他深不见底的记忆缝隙上,那里如墨汁样的海底,会拽拖着人向深入缝隙难以回来。我体验过这不顾一切寻找的危险。
于是我问陈永祥:「越战之后你没回北京?」
「北越胜利后准备向南方打,所有的部队都在暂时休整,我所在的卫生队已扩充为一个师的医院,就扎驻在靠缅甸和南越的边界上。」
四
和他一起从北京跑出来的十几个年轻人,进入北越后迅速进入战斗部队,不久便分散到各处再无音信。在北越部队等待向南方大举进攻时,老天爷竟安排十几个人中的一半陆续到了陈永祥的师医院疗伤。
隔了几年再意外见面的七个人,集中到医院时竟一时互相没认出来,还是陈永祥看新收伤病员名单时发现有些名字如此熟悉,于是他按奈着激动冲入病房,照着名单上的名字狂喊。
这些浑身都有多处枪伤、弹片伤的战士在医院中意外相见,不再是当初的那些白净、稚嫩和嘴上隐约刚露出胡绒的学生;他们现在脸瘦得像猴子一般,皮肤如裹上了一层闪闪发亮的红铜。
眼前缠着绷带的家伙们,不约而同地冲到一起拥抱着、冲撞着、竭尽全力嘶喊着,全然不顾伤口在绷带里疼痛的呻吟。
但陈永祥却发现,在一傍观看这一狂欢情景的北越伤兵中,有一双眼睛沉默地看着他们。他俩静静地对视几秒钟后,陈永祥大叫一声「张卫东!」
在学校时,张卫东是他们的班长,在北京把他们十几个人串连起来并能让他们决心去北越打美军的正是他。
老头沉默了一会儿又往地毯上扔了个酒杯后说:「他的一条腿没了。」
当人们发现班长张卫东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变得和他一样沉默,这种沉默一直延续到一个月后。
张卫东告诉同学们,他听到一些传言说北京不希望北越的部队进攻南方,但北越上层已做出进攻的计划。他环视着同学们说,你们该离开这个无休止的战场,随便去哪里都行。
多年在战争中的经历,不仅磨练了这群人的意志,也使他们有了判断复杂事情的能力。他们决定听从班长张卫东的暗示。
陈永详说,他们决定走,方向是泰国。
当大家准备好了抬班长张卫东的担架及一切必须的物资后,在要行动的半夜,却听到一声枪响。他们冲进屋一看,张卫东左手持枪、头部满是鲜血已死去,右手握着一张信纸放在腹部。
陈永祥冲上去拿起信纸:快走,稍迟危险。她已牺牲,我也无可留恋。
六个战士不约而同发出一声闷吼,钻入了屋后的树林。
我问张卫东说的「她」是谁?
「张晓红,我们学校文宣队的,她喜欢张卫东,誓死要跟着他赴汤蹈火。但她早于张卫东死于美军的燃烧弹。」
他们迅速离开了危险区域。一个月后,这六个人进入了老挝。
然而,他们却在进入老挝走了几天后,遭上了老挝民兵。
「我们穿的都是北越军服,语言又不通,当时还处于战争状态,他们把我们包围后不相信我们编的说辞,万一扣留很可能后果严重。」老头手里把玩着水果刀说。
这六个人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危险,彼此交换一下眼神突然向对方开火,趁着手榴弹爆炸的烟雾向密林中奔去。
退到山顶后,有人发现少了刘建军,而山下枪声还在持续,一声手榴弹炸响后枪声渐渐没有了。「我们都知道,刘建军在那儿打阻击,用最后一颗手榴弹结果了自己。」
在北越打过仗的人都清楚,开了第一枪就没有退路。落在最后边的人在危机关头会留下打阻击以让其他人逃脱。我听老头说到这儿,判断刘建军极可能是他中弹了,为不拖累其他人牺牲了自己。
剩下的五个人简短讨论了一下,认为只能向西边走了,西边是缅甸,退到那里相对容易。
在老挝所遇到的变故让他们只能选择缅甸,而他们抱着孤注一掷的决心一路万分艰险地进入缅甸后,没人能想到,人生会是另一个样子。
五
从北越出逃到缅甸后,活着的五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国家中很茫然,经过几个昼夜的观察和讨论,他们决定先向中国边境靠拢,目标是果敢。
他们在北越参战的经历,受到占据着果敢民地武装同盟军的认可,五个人在参加了几次对他们而言称不上是战斗的伏击战后,分别被任命为连、排长等。并可以参加旅部的作战会议。
陈永祥告诉我:「同盟军实际上是个杂牌队伍,领导人差不多都是来自于中国文革时期的知青,人员复杂,拉帮结派严重。过了一年后,我们就感到这不是久留之地。」
促使他们真正离开果敢的是周海军之死。
周海军和陈永祥是同一部队大院长大又是同班同学,他有四个姐姐,在家中受宠万分。当初他们一帮人暗中决定南下越南时,都不同意让周海军入伙,说他细胳膊细腿长得又细皮嫩肉,还是陈永祥说服班长带上了他。
周海军到北越后经过几年从林作战变了个人,不仅凶悍而且思考周密。他们加入同盟军后,升为连长的周海军屡打胜仗成为同盟军中的骨干,但也受到老大亲信们的排挤,最终在一次战斗中被人打了黑枪。
剩下的四个人再次决定走,但有个问题令他们犹豫了。果敢紧靠着中国云南,一个晚上的行军就可以回到祖国去。回不回去呢?陈永祥表示他不想回去,为北越战死了那么多同学,为逃生又牺牲了最亲密的兄弟,能回去吗?其他三个点头同意了。
于是,他们拉了两个排的人趁夜离开果敢,经景栋向南到金三角,在途中还择机洗劫了遇到的一个贩毒团伙。
当他们一群人在「金三角」安顿下来后,打仗并不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吃饭及弹药补给更为迫切。在初期四个人彼此没有分工,统一了意见后让比他们高一届的王爱国任队长,狼群也需要一只头狼。
接着,他们袭击了几股零散的山匪团伙,不杀人只要钱和武器,顺便还收编了一些看上去还像样的匪徒。
几个月后,他们的队伍扩充到百十人,战斗实力有了,干什么是他们四个人经常讨论的问题。很快,他们决定介入鸦片买卖。
我问他:「你们能放弃当初的想法去为鸦片打仗吗?」
「如果你总是在死人堆里求生,眼看着一块儿生死与共的兄弟一个个死去,你怎么还能有其他想法?」老头又往地毯上扔了个酒杯。
介入争夺鸦片生意后,经过无数次偷袭、抢夺和谈判,他们逐渐控制了一片罂粟种植区及几条贩卖鸦片的渠道。不仅自己完成对罂粟的收购、加工、销售,还向其他做这一生意的人提供保护并收税。
这四个人,在湄公河边上扎驻下来后的二十几年,变成了毒枭。
1995 年,北佤联军彻底控制了南佤,全面禁种罂粟。
他们找了张中国版的最新地图,反复看后做了若干个标记,最后决定去萨尔温江畔靠近当阳的地方。那里有两条河,如果遇到变故可任选一条河溜走:船比汽车可靠,不容易被伏击。而且那里宁静、气候适宜山上基本是橡胶林,有橡胶林的地方就会有稳定的土著居民。
「实际上我们首要考虑的是那里没有被缅军和佤军控制,这极为重要,往往导至一个地方不安宁的是政府因素。」陈永祥对我说。
在金三角的鸦片生意有了巨额收益后,他们就开始把钱秘密存储在多个国家。即便如此,在向萨尔温江畔转移时,仍携带了上亿的美元和人民币现钞。每一张钞票上都散发着鸦片的味道。
我和陈的谈话持续十几个小时,其间他扔了无数次酒杯、水杯以及其它物品。
这个晚上,我住进从未见过的豪华并奢侈之极的房子里,老头在临道别时告诉我想要什么随便。之后即来了五六个极尽妩媚的姑娘要伺候我就寝,我语气温和地让她们离开。
六
2018 年 5 月中旬是缅甸的泼水节。在节日第一天的清晨,我备好两匹马背上枪外加两枚手雷出了营区策马向南跑去,在二百公里之外萨尔温江畔那尼,陈永祥他们的庄园就建在那里。
头天晚上,我用他在赌场送我的手提卫星电话告诉了我的行程,他非常高兴,要派车来接我,但我婉拒了。
当我走了八十公里到了地图上标示的大青树驿站,牵马走进唯一的客栈住宿时,看到院子里停着一辆黑色的越野车,两个彪悍腰带上挎枪的人向我走来,他们极有礼貌地问了我的姓名,告诉我他俩是老板派来接我的。他俩告诉我不用担心马,店里会派人送回去。
大约三个小时后,我再次见到了陈永祥,他带着五个夫人一字排开欢迎我,我说你用卫星电话把我勾来了。他狡猾地哈哈大笑说知道我会把电话送来。
我不知道自已一觉睡了多长时间,起床后被仆人请到餐厅去吃午饭。在金碧辉煌的餐厅里,陈永祥指着三个老者依次介绍说:「尼嘎、岩东、水龙。」后来我才知道,这三个人就是王爱国、郭小钢和唐广州。
我向四位长者致敬,尼嘎一摆手:「别,别,四个毒贩有什么可敬的。」
水龙手指陈永祥问我:「他怎么说的?我们跟坤沙可不一样,收老百姓鸦片一钵比他多给一千块,坤沙是什么玩艺儿。」
「还说呢,你就是多给五千也是贩毒呀。」尼嘎嘲笑着水龙。
「没我们那些种鸦片的老百姓要受多少欺负,你屁股上挨那枪不就是人家恨咱们多给钱打的吗?」水龙拿拐杖捅着尼嘎的大腿说。
最初他们向老百姓收鸦片时就把价定的比其他毒贩高,这是一个策略,可以长期稳定货源又能获得好名声。当然这样做还是因为自已有可靠的武装实力,但也免不了被其他团伙火拼。
四个人向硕大的餐桌走过去时,尼嘎的腰有些僵硬并侧弯,水龙柱拐杖走路一条腿拖着,岩东一开始就没说话,眼神有些茫然。陈永祥告诉我岩东被炮弹震伤过,这几年经常犯糊涂,过一阵又正常了。
大约在八年前,这几个人还能满山溜跶时,四个人分工陈永祥和尼嘎出国一趟处理他们的银行事务,岩东和水龙留下看守根据地。
在陈永祥和尼嘎到达欧洲后,他俩被欧洲的文化生活深深地感染。从欧洲回到两条河之间的庄园,四个人一致决定把已出生的所有孩子及以后要出生的所有孩子都送到欧洲去,并每人派出一位夫人去欧洲管理孩子们的生活。
陈永祥说:「在欧洲时我和尼嘎买了一座有五百亩地的庄园。」也就是从欧洲回来后,这四个人渐渐接近了基督教,虽然没有接受洗礼,但不时会去基督教堂听神父布道。
水龙告诉我,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我们不能让这里的政府和军队知道我们与上帝接近,这会惹来麻烦。
尼嘎说:「人都会死,但不能被逼到绝境上去。在过去的几十年,我们就是想要逃离绝路。现在看,除了我们的家人和跟随我们的部下,没什么事情再值得去干了。」
我冒味地问他们:「你们没想过回北京?」
沉默了一会儿,尼嘎问我:「你为什么离开北京到这里?」
一瞬间,我突然觉到回答尼嘎的问话很无聊,因为我除了说逃避或者说是高尚动机,但结果是什么无法知道。
陈永祥告诉我在山后有十万亩橡胶林,有十几个村寨的村民在那儿工作,庄稼、果树和橡胶足以让这里的人过上平安的日子了。
水龙瞇着眼手搭前额向远处眺望着说:「这都是我们干的。战争、逃亡、杀人和被杀、贩毒,它的结果就是这样。」
在吃饭入座时,尼嘎和陈永祥请我坐在四个人的中间,这个位置是最重要客人的尊坐,我表示不行。陈永祥招手示意几个卫兵过来,又让十几个位夫人过来,他说你选择吧。
尼嘎及水龙哈哈大笑,我只能一笑坐下了。
这顿饭我不知吃了什么,只认出其中一道菜是熊掌,还有几十种酒和多种雪茄,我估计这顿饭吃掉了我管理的儿童庇护营二百个孩子五年的饭钱。
第二天我要回到我的儿童庇护营和学校去,在我将要跨入接我来的那辆黑色越野车时,陈永祥说:「等等,你还有个地方没有去!」
四个人带着我走向一片树木笔直的松树林,穿过松树林里边是一片半个足球场大的平地,四周围绕着松林。
眼前的情景:阳光从松林树冠的间隙如撕开的绸缎一缕缕飘扬并垂落向空地,一层层鲜花环绕在松林的内侧,花环中心是十几座用汉白玉石与红木构建的坟墓,并在红木的边沿镶嵌着金铂,令整个空间沉浸着肃穆与时间的凝固感:仿佛一切思绪都已静止于此。
在这片墓的中间,我看到了分别镌刻有张卫东、张晓红、刘建军、周淮海、阿贞等名字的墓碑,还有一些墓碑没有名字。陈永祥告诉我,没有名字的墓碑是在北越另外九个至今也没有音信的同学,他们终有一天会到这里来和我们相聚。
在墓群的另一侧的四座墓,墓碑上却镌刻着陈永祥、尼嘎、岩东和水龙的名字。尼嘎说我们早晚都要在这里入睡,只是把床提前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