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讲,我们聊到如何帮孩子认识和恰当表达情绪,提供了三个办法。先花一分钟来稍作回顾:
孩子闹脾气时,你要先停一停,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然后蹲下身来,看着他的眼睛,克制批评、生气、指责的反应,试着体会他的痛苦、伤心、郁闷、想要而不得的抓狂。跟孩子共情时,你们会处于同一情绪场域中,这时沟通才能发生。
拉近距离后,是对话。孩子往往是身体反应式的,哭闹、不吭声、打人,他还不懂得说出来。你面对一个闹脾气的小皮球,就会有点被关在门外无从下手的感觉。
这时候可以用情绪颜色四象限理论来跟他沟通,你不想去上学,现在心情是蓝色的对不对?教他认识和表达情绪,帮他把乱糟糟的心情用话说出来,我们也就打开了一个小缝。
而真正让孩子开门的,是孩子能够自己描述事件和讲述感受。你爱他、等他、接纳他,他信任你,就会跟随你的引导,慢慢说出「一到学校就看不到妈妈了,我很想哭」。不开心的真实原因讲出来了,我们才真的走到了解决问题的门槛前。在他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时,你也可以伸出自己的,轻轻碰一下,让他感受到你在这儿。
加载中…
上面三步是你在跟孩子相处时,可以用到的三个降温办法。但是你也明白,爸爸妈妈不可能时时刻刻在他身边,更多时候,你希望他能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对不对?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进阶版的「情绪颜色四象限」。
进阶版行动指南
进阶版就是第一节课我们只说了怎么帮孩子表达情绪,描述事件,但没有告诉他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事实上,情绪颜色四象限里,每一个颜色都有对应的行动方案。今天我们会谈到具体的行动方案。你有没有很期待?一起来看看吧。
加载中…
我们能看到黄色、绿色分别对应慢和行动。黄色为什么对应慢?
举个例子,我们一般长跑完,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是不是不能立刻坐下,要走一走平复状态?孩子也一样,一兴奋就容易跑,激动时做事容易出纰漏,一不小心变成红色心情就不好了。所以我们希望他们太亢奋时,心里绷根弦儿,告诉自己慢一点慢一点,别被热血冲昏头脑,做出冲动的事情来。
绿色则是个可爱的状态,我们巴不得孩子一天 24 小时处于绿色心情,平静放松,天下太平。
蓝色代表难过、筋疲力竭、无聊,上节课我们也提过,这时孩子需要休息一下。他如果只是偶尔陷入这样的状态,其实很正常,也不需要你过多费心。这种时候,给他独处的空间,让他自己待一会儿,睡一觉,一般可以自然调整好。
加载中…
像上课的时候,如果遇到午休后学生们蔫蔫的,我也会暂停讲课,引入一些游戏、让孩子们读读喜欢的科学故事、做做互动,帮他们从无精打采中恢复过来。
上面三种情绪,黄对应慢、绿对应行动、蓝色对应休息一会儿,这些你教给孩子,他是比较容易自主掌握的,有一天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遇到闷闷不乐的状况他也知道该怎么处理。但是还有一种情绪,是需要你花很多力气来教他面对的。
那就是红色情绪。
红色情绪停一停
不管是对他自己,还是对接触他情绪的人来说,红色情绪都有一定的急迫性,需要立即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是「停」。
想想看,孩子已经是个着火的炸药包了,你不得立刻把火给断掉?这个断掉就是我们所说的「停」。当然他可以主动停,也可以你帮他停下来。
现在先说火已经烧起来了,你怎么帮他停下。
你在日常生活大约会遇见这样的情景:孩子抱着 iPAD 玩游戏正开心,一局接一局,你不喊停他绝不会主动停,哪怕事先说过「就玩一局,玩完去刷牙洗脸」根本没用。你要真的拿走了,他哭得能跟天塌了一样,厉害点的,说不定还会上手抢夺。是不是很头疼?想要的东西非要得到,不给就哭闹,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加载中…
我们家长该怎么办?
如何帮哭闹的孩子停下
其实对于正在哭闹中的孩子来说,最好的办法是:隔离。
孩子想要的东西那么多,好奇心也很旺盛,这导致他们往往很容易被转移注意力。如果你很会讲故事,做到这一点应该不难。孩子正哭着要 iPad 呢,你跟他说「咱快去洗脸刷牙,一会儿妈妈带你看大恐龙,它昨天在梦里跟我说,今天晚上九点半会来传授我武功,我到时候偷偷带上你。」
你再描绘得紧迫点,孩子说不定就自己小跑着去洗漱了。当然也不是骗孩子,睡前故事讲一讲恐龙是怎么藏在绘本里,传授你捕猎、做游戏、交朋友的技能,陪他演一出真人动画片,他一定会觉得比玩虚拟游戏更心满意足。
这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做情绪隔离,你平时还可以做场景隔离。
带孩子下楼遛遛狗、请他帮忙一起去菜市场挑选蔬菜……孩子相比于玩游戏,其实会更愿意跟父母相处,由父母陪着玩。他沉迷于电子产品时,你能做的不单是阻止他,还可以提供更好的代替品。
加载中…
刚刚讲了,你怎么帮孩子喊「停」。但孩子的世界里还有同伴、同学和大孩子,他跟别人交往发生矛盾时,总要学会独立面对红色情绪,帮自己离开火源。这时候,他可以怎么主动喊停呢?
孩子喊停最好是在矛盾升级前喊,真的火起来要起冲突了,人是很难自己停下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通过带孩子复盘矛盾事件,总结了一些常用的喊停步骤:
第一步:停!我不喜欢你这样(制止不合适的行为继续发生)
第二步:因为你……(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对方知道)
第三步:寻求帮助。 (前两招不管用,向爸妈老师求助)
第四步:保持安全距离。(及时跟对方隔离开,避免矛盾升级)
加载中…
比如有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你长得真难看,你的脸型好丑」,这个行为我们大人都觉得很过分,对吧?
如果有人这样跟我们讲话,我们立刻恨不得怼回去「我长什么样,关你什么事」。但孩子很小,还不会恰当的反击。别人这样说,她当时就愣住了,心里难过又吃惊。这种时候,我们教她学会说「停」就变得特别有必要。
当孩子感到被冒犯的时候,直接告诉对方「停,你这样说我很难受,我不喜欢你这样讲」。这句话不仅意味着她对这样无礼评价的主动制止,也意味她对自己感受的认可和肯定。在那个被欺负的当下,恰当地还击回去,会给孩子带来自信,带来一个锚点:别人的评价不能决定真实的自我。
大声说不,也是你要给孩子的一个重要教养。
无心之过的孩子,听到这句话可能就停了,但有的孩子比较过分,你越说不他越有兴头儿,这就不是语言能解决的了,教孩子直接离开那个现场,保护自己,还可以告诉给家长和老师,及时寻求大人的帮助。尤其在受到高年级孩子的欺负时,学会求助这一点格外重要。
当然啦,很多时候矛盾冲突不一定谁对谁错,把喊「停」的意识教给孩子,那他也会尊重别人喊的「停」。有一天他叫别人外号的时候,人家对他说「你这样讲我很难受」,他就能尊重对方这句话背后那个停的意思。
好啦,今天的课程部分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虽然我们讲了比较多的矛盾冲突,但还是希望咱都能平常心看待孩子的童年,别矫枉过正,适当装装没看见,多给孩子热反馈(热反馈就是你哪里做得好。冷反馈,就是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加载中…
在我们现有文学作品中,不管是佐贺的超级阿嬷、还是窗边小豆豆的小林校长,这些大人小孩都喜欢的阿嬷和阿公,都是经常给孩子热反馈,能帮孩子解决各种麻烦的有童心之人。所以重要的不是完美的童年,而是被你开心陪伴的童年。
加载中…
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动画时间吧!
视频加载失败,请点击重新加载
重新加载
课后小回顾
1.小朋友,当你很生气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A. 慢! B. 休息一下 ! C. 停! D.发脾气!
2.生气的时候「停下来」具体要怎样做?
A. 冷静下来,停止语言和动作 B. 呼呼大睡 C. 哭闹打滚 D.跑出去
3.被误会或者冤枉时应该怎么做?
A. 抡起拳头打他 B. 不理他 C. 冷静地跟对方解释 D.大声吵架
4.事情说不明白时,应该怎样做?
A. 语言互相伤害 B. 大打出手 C. 找大人帮忙 D.互不理睬,背地说坏话
5.出现冲突时,怎样有效地和他人沟通?
A. 描述事件 B. 描述情绪 C. 描述事件和情绪 D.拒绝沟通,只宣泄情绪